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100道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2、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

A.权力高度集中 B.王权与神权结合

C.严格的等级差别 D.君主专制独裁

3、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史

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5、《韩非子》载,商代“殷之法,弃灰(垃圾)于公道者断其手”。说明商朝

A.社会矛盾尖锐 B.乱丢垃圾的问题十分严重

C.高度重视公道的维护 D.重视环境卫生

6、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最能说明

A.指南针用于风水观测 B.广州出现了专职气候观测师

C.北宋时就发明了指南针 D.航海使用多种观测技术

7、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⑦④①③ D.④①②③

8、以描写古人智谋和浩大战争场面为突出特色的(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9、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宝玉的荔枝色哆罗呢箭袖……,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凤姐的大红洋绉裙……冯紫英拿来

推销的鲛绡帐……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

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中期

A.外国商品普遍进入市民家庭 B.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商品

C.进入中国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 D.外国商品丰富了中国民众的生活

10、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造成上

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乾隆时期,水患频繁 B.与水争地

C.清朝腐败,疏于治水,水患频繁 D.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尖锐

11、《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 B.井田制瓦解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12、史书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说明盛唐时期

A.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政府向全国推销白瓷产品

C.邢窑白瓷的生产规模较大 D.邢窑制瓷技术推广到全国

13、《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

A.政府禁止商业活动 B.政府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C.政府鼓励官吏经商 D.政府鼓励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14、.中国古代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然经常出现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商品经济仍然发展繁荣。这是因为

A.商人反对重农抑商政策 B.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不力

C.整个社会生产不断进步 D.重农抑商政策不合国情无法推行

15、依据西击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具有

①君臣关系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③等级从属关系④兄终弟及的关系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6、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⑤③④①②D.⑤②③④①

17、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

A.动用军队 B.征调百姓C.招募手工业者 D.有专业的匠户从事工程

18、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19、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市镇与战国时期的城市相比其主要特点有

①多为工商业中心②个别市镇出现新的生产方式③呈现专业化特色④兼有政治、商业中心双重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21、中国古代史上,相权被一次又一次地分割,但宰相的职务在很长时间内又并未取消。这说明

A.皇权尚不足够强大 B.丞相大多是皇帝的亲信

C.丞相受制于皇帝,没有实权 D.皇权与相权虽有矛盾但又相互依赖

22、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B.加强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4、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百世不迁之宗”的说明,这是指

A、大宗的嫡长子

B、大宗的庶子

C、小宗的长子

D、小宗的次子

25、汉武帝颁行“附益之法”的直接目的是

A.剥夺分割诸侯王的封地 B.限制诸侯活动,不得参与政事

C.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D.彻底解决王国问题,维护统一

26、乾隆时《江南县之.木棉谣》:“大妇弓弹中妇织,绿鬟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更高。”此谣反应出的社会现象不包括

A. 江南纺织业的发展

B. 封建地主剥削的沉重

C. 商品经济有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7、汉代有人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这是

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B.《太平经》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

C.张衡对月食做出的科学解释 D.《史记》对天文现象的记载

28、清代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是

A.普遍流行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B.地主、商人积极投资田地

C.经济作物增长超过粮食作物 D.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29、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而这时的中国对正在扩展的工业革命豪无反应,最直接的原因是

A.科技落后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制度腐朽

30、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日;“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秦日:“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材料中的“帝”是指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31、“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发愤”著史,反映了古人一种什么精神

A.隐忍苟活 B.忍辱负重,艰苦创业 C.励精图治 D.卧薪尝胆,立志复仇

32、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33、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而我国西周出现宗法制和分封制,就其实质而言

A.地域决定政治 B.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C.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方式不同而已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3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35、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地方行政区域是

A.郡 B.县 C.州 D.省

36、《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

A.分工明确互为补充 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

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

37、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前期江南的农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其相同原因是

A.北方大量人口的南迁,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统治者的重农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D.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8、西周时期,一位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娶了一个妾.该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39、唐朝的商品经济比前代更为发达,其中最能反映其发达程度的是.

A.开元通宝成为通用货币 B.政府官员管理物价和税收

C.交易场所中有许多邸店 D.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40、下图中清代人均占有耕地呈现的趋势出现的原因是

①“摊丁入亩”的政策②土地开垦速度相对人口增长速度缓慢③人口数量的迅速

增长④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41、在江苏太仓浏河镇,有一刻着“刘家港”的船锚造型,它具有纪念意义。今天它向人们昭示当时的航海

①促进海外贸易②“不欺寡、不凌弱、共享太平”的思想③“走向海洋、和平崛起”④没有为中华民族带来革命性动力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42、“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但是上海一艺术家金锋却让秦桧夫妇“站”了起来,对此,各界人士有不同的看法。同意图二观点的理由是

岳飞墓前奏桧夫妇跪像(1513年铸) 圈二上海一艺术馆秦棒夫妇站像(2005年铸)

①图一侮辱人格,侵犯人权②秦桧促成“绍兴和议”,使束金开始了相对和平的局面③从此宋金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④秦桧是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④ D.②④

43、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A.民族政权的并存和民族大融合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D.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

44、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表明其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45、黄宗羲的进步思想中对构建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D.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6、“今有术,奠用十二气为一年,更不用十二月,直以立春之日显孟春一目,惊蛰为仲春之一日,大尽三十一日,小尽三十日.岁岁齐尽,永无闰余。”该材料出自

A.“太初历” B.《大衍历》 c.《梦溪笔谈》 D.《授时历》

47、南宋大臣文天样在被俘押往元朝大都的途中写道:“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首诗表现了文天祥

A.崇高的民族气节 B.渴望国家统一的愿望

C、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怀

D、坚贞不屈的英雄主义精神

48、江苏昆山的亭林公园园内有顾炎武之立像,立像上的

八个大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出白

A.《明夷待访录》 B、《原君》 c.《日知录》 D.《天下郡国利病书》

49、能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A、各诸侯的变法

B、铁器和牛耕的运用

C、封建城市的兴起

D、“耕豪民之田,税什伍”

50、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唐朝统治者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仕”。这一政策的转变说

A.唐朝各族之间关系和睦 B.唐朝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C.唐朝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以固边防 D.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51、下列唐文化特征中,最值得世人学习的是:

A.博大精深、全面辉煌

B.泽被东西、影响深远

C.开放探求、兼收并蓄

D.崇尚实用、推陈出新

5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②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③卿大夫——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④诸侯——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5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有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人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54、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

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②考古发掘③史书记载④民间传说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5、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最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不断改进

B、土地制度的日渐变化

C、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演进

D、小农经济制度的成熟

56、唐后期地方节度使耀武扬威,但北宋时文官却荣耀显赫。一文一武的地位变化说明必须

A. 必须改革官僚机构B. 解决无权人浮于事

C. 消除地方割据势力D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57、王安石认为可以“广积蓄,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的变法措施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58、“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59、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姐。“褒拟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拟乃人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60、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61、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62、唐朝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现象说明唐朝科举制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成为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C、士族势力已经走向衰亡

D、严格控制参加考试的人数

63、(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杯酒释兵权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64、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65、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从历史的教训看,朝代的兴衰主要取决于

A.统治者的意愿 B.民心的向背 C.外族的入侵 D.农民起义

66、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多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

A.区分等级贵贱

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C.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

D.美化程度的不同

67、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引自《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影响

68、“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 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B. 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D. 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

69、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以夷夏分际傲视外国,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臣仆”,以天朝上国自居。这种心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封闭的地理环境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小农经济和强权政治

B.经济发展,文化发达,国力强盛,产生民族优越感

C.统治者强调正统地位以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控制

D.中国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惟一中心,周边民族相对落后

70、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①韩非子②孟子③黄宗羲④伏尔泰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1、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72、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

73、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经济“黄金时代”的北宋时期,政府为管理市场设立的机构是

A.邸店

B.市易务

C.转运使

D.十三行

74、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75、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76、宋朝实行“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乱。”的策略,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是

A、强化了皇权

B、削弱了地方势力

C、防止了禁军将领权重

D、缓和了阶级矛盾

77、古代韩非子主张法律应向全国公布,臣民必须遵守。其“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B.用法律约束个人的行动

C.将法律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D.用法制代替君主个人意志

78、明清时期,我国小说戏剧繁荣兴盛,其所具有的特征是:①小说创作繁荣,戏曲丰富多彩②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景象④宣传了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9、土地一直是各国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注重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是至关重要的。据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东晋南朝时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

B.唐朝时圩田和围湖造田更加普遍,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

C.建国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人民,大力开发西部

D.美国的西部开发,使资本主义经济向西部扩展

80、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

81、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墨家的“兼爱”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82、据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

B. 秦朝每县掌治 100 个亭

C. 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 100 个乡

D. 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朝制度

83、朱熹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与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

A .基本一致

B .相互矛盾

C .毫不相关 D. 相互冲突

84、南宋初的《陈旉农书》指出:“种莳之事,各有攸序。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序,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这表明:

A.适时耕种能保证农业生产计划的完成 B.只有勤于稼穑才能保证比较好的收成

C.南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达到巅峰水平 D.作物种植要因地制宜,灵活安排农事

85、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

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

...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

86、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

87、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进行对外贸易时,普遍表现为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导致这-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本身物产丰富 B.统治者好大喜功 C.当时交通不便 D.封建经济的独立性

88、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89、阅读下列不同时代生产发展速度的数据表,它深刻地揭示出:

时代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时代

生产力发展的平均速度每万年提高

1%—2%

每百年提高

4%

每年提高

3%左右

每年提高

10%左右

A、人类文明分为四个阶段

B、社会生产力匀速上升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生产发展存在平均速度

90、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1)佛教(2)道教(3)墨家(4)儒教

A、(2)(3)(4)

B、(1)(2)(3)

C、(1)(3)(4)

D、(1)(2)(4)

91、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92、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①均田制②三长制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3、《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

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

94、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 B.反对崇拜权威

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 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

95、《史记》中有西周时重要诸侯国受封的记载,其中《楚世家》写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西周分封先代帝王后裔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周王室的特权地位 B.利用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社会的稳定

C.奖励其功勋 D.保护贵族的高贵血统

96、中国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主要得益于东汉时

A.灌钢法的发明 B.水排的发明 C.鎏金技术的发明 D.镶嵌技术的发明

97、甘薯传入对中国粮食与人口增加影响极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科技图书记载其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这部图书是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98、“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

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9、右图是从印尼爪哇出土的铜钱,对这些文物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明代与东南亚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比较频繁

B.明代有许多东南亚国家的使节来到中国定居

C.郑和下西洋主要以贸易为主,故沿途有货币出土

D.从明朝开始,有许多华人到东南亚定居,故那些地区有这些文物出土

100、先哲孟子曾经说过:“仁、义、礼、智,非由外烁(融化)我也,我固有之也。”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是:

A.人皆有恻隐之心 B.人性本善 C.要施“仁政” D.民贵君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