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阶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_赵鹏

低阶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_赵鹏

低阶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_赵鹏
低阶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_赵鹏

第21卷第1期

洁净煤技术

Vol.21No.12015年

1月

Clean Coal Technology

Jan.

2015

低阶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

赵鹏1,2,3,李文博1,2,3,梁江朋1,2,3,谷小会1,

2,3

(1.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化工分院,北京100013;2.煤炭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3;

3.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3)

摘要:为实现低阶煤的高效利用,分析了我国低阶煤的煤质特征,阐述了国内外低阶煤压缩成型、干

燥脱水和低温热解3类提质加工技术的主要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低阶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内低阶煤干燥脱水和热解提质的主要示范项目,并对我国低阶煤的利用提出建议。低阶煤热解提质后产物具有水分低,发热量高,不易自燃,便于运输和储存等特点,提高了可靠性和利用率,是未来低阶煤提质利用的重要方向。低阶煤的提质加工应充分考察我国不同地区低阶煤的煤质特征,逐步发展工艺条件温和,过程简单,适合我国低阶煤不同组成及结构特点的机械热压脱水工艺,适合与电厂集成的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干馏技术等,同时开发多联产技术。关键词:低阶煤;成型提质;干燥脱水;热解提质;煤质特征中图分类号:TD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772(2015)01-0037-04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 of low rank

coal upgrading technologies

ZHAO Peng 1,2,3,LI Wenbo 1,2,3,LIANG Jiangpeng 1,2,3,GU Xiaohui 1,

2,3

(1.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Chemistry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Beijing 100013,China ;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Mining and Clean Utilization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China ;3.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Laboratory of Coal Utilization and Emission Control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utilize low rank coal efficiently in China ,the coal properties at home were analyzed.The drying and dewatering ,bri-queting and pyrolysis upgrading technologies for low rank coal treatment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compared.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epresentative upgrading technologies were reviewed.The main demonstration projects of dewatering and pyrolysis at home were highlighted ,meanwhile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upgrading ,the products had lower moisture and higher calorific value ,

which was easy to transport and store.The research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upgrading technologies should consider fully the co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districts.With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simple process ,the mechanical thermal dehydration process (MTE ),solid heat carrier distillation process (DG )and poly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should be developed.Key words :low rank coal ;briquetting and upgrading ;drying and dewatering ;pyrolysis ;coal properties

收稿日期:2014-07-03;责任编辑:白娅娜

DOI :10.13226/j.issn.1006-6772.2015.01.00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1CB20130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1AA05A2034);“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A04B04)作者简介:赵鹏(1978—),男,辽宁本溪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煤炭直接液化及煤焦油加氢相关领域的研究。E -mail :411296849@qq.com 引用格式:赵

鹏,李文博,梁江朋,等.低阶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J ].洁净煤技术,2015,21(1):37-40.

ZHAO Peng ,LI Wenbo ,LIANG Jiangpeng ,et al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 of low rank coal upgrading technologies [J ].Clean Coal Tech-nology ,2015,21(1):37-40.

0引言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低阶煤占我国已探明储量的55%。其中褐煤占总量的13%[1],长焰煤、弱黏煤、不黏煤等低变质烟煤占总量的42%。

2009年以来,我国低阶煤在煤炭总产量中的比例突破40%[2]。低阶煤具有碳含量低,水分高,挥发分高,易粉化自燃,浸水、落下强度差等特点,不适宜远距离输送,限制了低阶煤的直接利用,制约了其液化、气化和干馏等转化利用。低阶煤

7

3

2015年第1期洁净煤技术第21卷

直接液化具有液化反应活性高、液化条件缓和等

特点,但低阶煤高水分和较高的氧含量造成其氢

耗较高,废水产生量较大。如何降低直接液化氢

耗,减少废水处理量,降低成本是低阶煤液化研

究的重点[3]。低阶煤气化具有煤气便于输送、净

化,工艺设备简单等特点。现有的固定床气化

法、流化床气化法和气流床气化法都可用于低阶

煤气化,但由于受产地、地质年代等条件制约,低

阶煤性质存在一定差异,在选择气化方法时应全

面考虑和慎重权衡[4]。低阶煤干馏可得到半焦、

煤焦油和煤气等多种煤基产品,具有工艺简单,

建设投资少,生产成本低,产品可综合利用等特

点,不足之处是煤焦油产率低,对褐煤干馏技术

的完善及规模化是今后的研究重点[5]。近年来,

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日本等都在研究开发低阶

煤提质工艺和设备。而我国在煤化工火热的大

背景下,却出现了大量低阶煤的规划待建项目,

行业内缺乏对各类技术的客观分析评价。针对

这一问题,笔者系统分析了国内外低阶煤压缩成

型、干燥脱水和低温热解3类提质加工技术,对

开发适合我国低阶煤煤质特征的提质与转化技

术,大力推进工程示范及产业化,实现我国低阶

煤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低阶煤主要特点

我国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和云南等

地区。近年来我国褐煤探明保有量不断增加,分

布区域也扩大到新疆等地,以年老褐煤为主。全水分约为30%,有的高达70%,导致褐煤干燥过程中易粉化,影响成型效果,造成运力浪费。我国大多数褐煤的干基灰分为15% 30%[6],而澳洲、印度尼西亚等国褐煤干基灰分低于5%;我国年老褐煤发热量一般为15.07kJ/g左右;煤灰熔融性低,软化温度ST在1250?左右。

低变质烟煤主要分布在陕西、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其最大特点是低灰、低硫、活性高、可选性好。其中,不黏煤平均灰分11%,硫分0.7%;弱黏煤平均灰分10%,硫分0.8%。总体上看,不黏煤和弱黏煤的煤质均好于我国其他低阶煤。如大同弱黏煤,神府矿区和内蒙古西部东胜煤田的长焰煤、不黏煤,一般灰分为5% 10%,硫分小于0.7%,被誉为天然精煤,均为优良的低阶煤

资源。2低阶煤提质利用技术现状

2.1成型提质技术

成型提质是以一定比例的黏结剂为辅料,经过一系列高压或剪切等物理作用,从本质上改变煤阶,得到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及理化性质的块煤制品。目前,成型提质技术分为无黏结剂和有黏结剂2种。

1)无黏结剂成型技术。德国褐煤无黏结剂成型工艺在19世纪5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后来推广到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家。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是神华宝日希勒2?0.5Mt/a褐煤提质工业试验项目[7]。无黏结剂成型采用脱水热压提质(HPU)技术。2008年开工,2009年10月试车成功,型煤成球率较高,水分低于8%,发热量提高了40%。

2)黏结剂成型技术。黏结剂成型技术是针对高变质褐煤开发的。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神户制钢所的UBC(Upgraded Brown Coal)工艺[8]。国内李登新等[9]研究的黏结剂FX适用于褐煤成型,干粉煤与黏结剂FX混合压力成型,自然风干即可制得工业型煤。

2.2干燥脱水技术

低阶煤脱水提质是解决长途运输和提高经济价值的有效途径,目前低阶煤脱水技术分为机械脱水、蒸发脱水和非蒸发脱水(图1)。由于机械脱水能力和效率很难达到要求,因此,蒸发脱水和非蒸发脱水备受关注。

图1低阶煤脱水技术分类

2.2.1蒸发脱水法

1)直接加热法。以流化床干燥技术为代表,分为蒸汽流化床工艺和烟气流化床工艺。德国莱茵褐煤公司和鲁奇公司建立了2个15万t/a示范厂。蒸汽流化床[10]干燥器的温度为106 120?,流化蒸汽压力为15 25kPa,加热蒸汽压力为400 500

83

赵鹏等:低阶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2015年第1期

kPa,产品水分10% 20%。水蒸汽干燥消除了燃烧和爆炸危险,热效率高,减少了粉尘排放。烟气流化床干燥工艺与蒸汽流化床干燥工艺相似,但需考虑着火与爆炸问题。

2)间接脱水法。以蒸汽筒式干燥技术为代表,分为燃烧烟气与水蒸汽的干燥工艺。蒸汽筒式干燥技术采用低压饱和蒸汽间接加热,具有连续稳定和安全可靠等特点。德国莱茵型煤原料采用转筒式干燥器[11],具有工艺操作简单,投资较低等特点。其工艺参数为:停留时间25 30min,转速0.5 2.0 r/min,压力0.5MPa,干燥介质温度185?,水分降至12% 18%。

2.2.2非蒸发脱水法

非蒸发脱水法以高温高压蒸汽干燥技术为代表。蒸汽与低阶煤接触,部分矿物质溶于水中排出,降低了灰分,水分以液态形式脱出,无需消耗蒸发潜热,提高了热效率。

K燃料工艺首先由美国KFx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12],已进入工业应用阶段,类似技术还有乌克兰的热压处理工艺。日本也开发出D-K非蒸发脱水工艺,实现了褐煤在非蒸发条件下加热干燥。

2.2.3我国典型的低阶煤干燥技术及示范

针对我国低阶煤的煤质特性,国内许多高校、科研机构和发电企业开展了低阶煤干燥技术研究。白音华低阶煤提质干燥技术可将褐煤发热量提高30%,核心设备为振动混流干燥器和复合式干选机,规划规模1500万t/a,一期300万t/a,建设2条150万t/a生产线。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低阶煤干燥提质示范项目利用气载体分步干燥、低温热解、固体产品钝化,获得性质稳定、发热量高的固体产品,一期工程建设规模1000t/d。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褐煤干燥项目采用滚筒干燥技术,实现了褐煤不同程度的干燥,水分可降至15%以下,热值由12.56 13.82kJ/g提升至18.84kJ/g,规划规模2000万t/a。该技术虽能降低水分,但无法有效提质,水分复吸严重,存在系统安全问题。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型煤工艺采用德国蒸汽管式干燥技术,于2011年7月投料试车,产出型煤产品,型煤生产能力100万t/a,原煤消耗量125万t/a。

此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也在开发褐煤提质技术,如微波提质,太阳能提质[13]等。

2.3热解提质技术

低阶煤热解提质后,水分明显降低,发热量大幅提高,不易自燃,便于运输和储存,提高了可靠性和利用率,是未来低阶煤提质利用的重要方向。

2.3.1国外热解提质技术

国外对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典型工艺见表2。

表2国外典型热解提质工艺

工艺加热方式原料目标产品规模存在问题

ACCP(Advanced Coal Conversion Process)气体热载体褐煤半焦1632t/d工业示范

热解温度低,半焦存在自燃

问题,不适合长途运输

LFC(Liquid From Coal)气体热载体褐煤、次烟煤半焦1000t/d商业示范焦油品质控制及后续系统堵塞问题

L-R(Lurgi-Ruhrgas)固体热载体褐煤、不黏煤、弱

黏煤、油页岩

焦油、半焦、煤气800t/d工业装置

不适于黏结性煤,磨损和

设备放大等方面存在问题

回转炉褐煤热解提质工艺(Tos-coal)固体热载体油页岩、褐煤焦油、半焦、煤气200t/d工业化

粉尘易沉积和堵塞,能耗高,

生产能力有限

西部能源公司开发的ACCP热解工艺于1992年7月开始运行,采用热处理耦合浮选技术,低阶煤热值显著提高。美国的LFC技术将煤的干燥、热解和钝化相结合,将低阶煤提质成性质稳定的低硫高热值燃料,同时可得到部分经济价值更高的低硫工业燃料油副产物。内热式固体热载体的典型工艺为德美联合开发的L-R低温热解工艺。预热的原煤与热半焦在干馏器内混合热解,生成的半焦返回干馏器,同时得到高热值煤气。Tos-coal回转炉热解工艺是美国油页岩公司和Rocky Flats研究中心针对褐煤开发的提质工艺。热瓷球与煤在热解炉中充分混合,热解后与提质煤分离,

93

2015年第1期洁净煤技术第21卷

处理后循环使用[14]。

近年来,太阳能热解低阶煤引起了许多学者的

关注。美国怀特沙漠试验地区堪莫尔实验室利用太

阳能进行了气化试验。利用定日镜将阳光反射到聚

光器上,形成直径12.7cm的光斑,将煤炭加热到

1920?,产生了含有CO

2、CO、H

2

、CH

4

和碳氢化合

物的可燃煤气[15]。

2.3.2国内热解提质技术

国内研发了多项低阶煤热解提质成套工艺[16],并进行了工业示范。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针对我国低阶煤开发了多段回转炉温和气化工艺(MRF),建设了167t/d工业示范装置。采用多段串联回转炉,经过干燥、热解、增碳等热加工,低阶煤转变为中热值煤气、焦油以及优质半焦。其中煤焦油加工采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自主研发的非均相催化剂悬浮床加氢专利技术,轻质油收率87% 93%,远高于市场上同类技术。自主研发的煤焦油专用催化剂添加量低,活性高,可获得高附加值的酚类化合物,降低了加氢催化剂活性和床层操作稳定性的影响。

大连理工大学开发的褐煤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DG)技术,在万吨级装置上进行了不同煤种和不同批次的工艺试验。该工艺具有煤气热值高、焦油产率高、单套装置处理量高、废水量小等优点,但气固分离设备较多。

北京柯林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改性提质带式干燥炉基础上研发了带式炉低温干馏技术,并进行了150t/d工业试验。加热方式为气体热载体,反应器采用变温带式炉,具有安全性高、热烟气含氧量低、烟气达标排放、提质效率高等特点,但入料只能采用15 30mm块煤,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有热量损失。

3发展建议

近10年来,随着我国优质煤炭资源量的减少,储备丰富的“劣质”低阶煤资源优势逐渐显现。低阶煤的提质加工技术成为我国煤化工发展的热点,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强自主创新,充分考察我国不同地区低阶煤的煤质特性,逐步发展工艺条件温和,过程简单,适合我国低阶煤结构特点的机械热压脱水工艺(MTE),适合与电厂集成的褐煤固热载体法干馏技术(DG)等,同时开发多联产技术,高效利用我国丰富的低阶煤资源。4结语

我国褐煤以年老褐煤为主,灰分较高,成型和分选性能较差;而我国低变质烟煤具有低灰、低硫、高活性和可选性好等特点。因此褐煤加工路线应集中在干燥脱水,加强褐煤对锅炉和气化炉的适应性。此外自燃、粉尘污染、适宜的产品目标和工艺路线等问题都需要在生产实践中逐步解决。另外还需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低阶煤提质加工中多种单项技术的集成,联产多种高附加值清洁燃料、化工原料以及热能、电力等产品,实现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促进我国煤炭转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谢克昌.高碳能源要低碳化利用[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4):1-4.

[2]曲思建,王琳,张飏,等.我国低阶煤转化主要技术进展及工程实践[C]//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论文

集.北京:[s.n.],2012:1-10.

[3]赵鹏,刘立麟,高占先,等.胜利褐煤在液化预反应中氧脱除的初步研究[J].煤炭转化,2009,32(3):44-47.

[4]戴和武,谢可玉.褐煤利用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183-195.

[5]陈清如,刘炯天.中国洁净煤[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205-210.

[6]白向飞.中国褐煤及低阶烟煤利用与提质技术开发[J].煤质技术,2010(6):9-10.

[7]王纪华,马艳梅,赵宏宇,等.宝日希勒褐煤的热压提质试验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2,18(3):33-36.

[8]Datin Fatia Umar,Bukin Daulay,Hiromoto Usui,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upgraded brown coal(UBC)[J].Coal Preparation,

2005,25(1):31-45.

[9]李登新,孟繁玲,林永富.褐煤有粘结剂冷压成型研究[J].煤,1998,7(6):24-25,49.

[10]Willson W G,Walsh D,Irwin W.Overview of low-rank coal (LRC)drying[J].Coal Preparation,1997,18(1/2):1-15.[11]郭芬,李德伟,任伟涛.新型滚筒式褐煤干燥系统的应用[J].洁净煤技术,2010,16(1):29-31.

[12]方雪平,赵坚宇,孙利美,等.K燃料褐煤提质工艺技术[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1(2):52-54.

[13]虞育杰,刘建忠,王传成,等.低阶煤脱水提质技术发展现状[J].热力发电,2011,40(9):1-4.

[14]游伟,赵涛,章卫星,等.美国低阶煤提质技术发展概述[J].化肥设计,2009,47(4):5-9.

[15]金会心,郭森魁,王华.利用太阳能对褐煤进行热解的可行性及其发展前景[J].能源工程,2000(2):7-9.

[16]邵俊杰.褐煤提质技术现状及我国褐煤提质技术发展趋势探讨[J].神华科技,2009,7(2):17-22.

04

中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煤炭物流是指为实现煤炭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移动,所进行的煤炭加工、装卸、运输、仓储、交易、配送、信息处理等服务活动。自2009年3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实施以来,煤炭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新能源的冲击,煤炭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需求量增速放缓等新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对降低煤炭物流成本、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我国煤炭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煤炭物流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十二五”期间,煤炭物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 煤炭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19.5亿吨,同比增长7.7%,预计2012年全年,我国煤炭产量在36.5亿吨左右。除晋陕蒙宁甘新和云贵地区外,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和川渝青藏地区为煤炭净调入地,其中,省首次由原来的煤炭净调出省转为煤炭净调入省,调入量为约800万吨。 2012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铁路煤炭运量11.7亿吨,同比增长4.5%,预计全年铁路煤炭运量为23.2亿吨。在主要煤运通道中,上半年大秦线煤炭运量2.15亿吨,同比下降0.5%;侯月线完成8778万吨,

下降1.8%。 图1-1 近三年我国铁路煤炭运量图 2012年1-5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8.3亿 吨,同比增长8.4%,增速较去年同期放慢9.0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外贸进港量1.0亿吨、增长65.1%,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77.5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消费19.7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 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经济短期缺乏迅速回暖的动力。2012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有限,用电量同比增速在5%-6%之间,在保障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下,钢铁、建材、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趋于平稳。电力、钢铁、建材、化工需求总体不旺,造成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存煤量激增,进而对煤炭的运量产生严重影响。 05 10 15 20 25 2010年2011年2012年 20.2亿吨 22.7亿吨23.2亿吨

我国煤炭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煤炭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约占70%左右,这就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国家对煤炭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2020年,我国GDP将突破35亿元,煤炭需求将达到22~32亿t标准煤。面对如此大的煤炭需求量,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煤炭生产力水平,加快新井建设、提高现有矿井产量是保障煤炭供给的根本手段。 一、我国煤炭科技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煤层赋存条件复杂,中小型矿井数量较多,井工矿井比例较大,开采技术水平不一,煤矿整体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同时,我国煤炭资源洁净开发利用研究起步较晚,技术不够成熟,传统采煤工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不容忽视,地面塌陷、大量的地下水流失、向大气排放烟尘和硫化物等,已经给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较大威胁,严重地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与创新,全面提升煤炭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工业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科技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㈠煤田地质勘探精度、快速建井、巷道掘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探技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应用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井田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资源保障。深井、厚冲积层条件下矿井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采用钻井法、冻结法两种凿井工艺,基本解决了近600 m厚松散冲积层矿井建设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千米深凿井技术和工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立井井筒施工速度达到230 m/月以上,创造了世界纪录。煤巷、半煤岩巷掘进技术装备得到长足发展,研制成功了一系列高可靠性半煤岩巷掘进机,配合巷道锚杆锚索支护新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巷道掘进施工机械化水平,为我国现代化矿井建设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㈡煤矿综采成套装备水平得到提升,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具有电液控制功能的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大运力重型刮板运输机及机和大倾角、大运力胶带输送机,可为开采煤层厚度5m左右、配套能力2500 t/h、生产能力600 万t/a 的综采工作面提供成套装备及开采工艺,在比较复杂的开采条件下实现高产高效。截至2007年底,全国符合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条件的矿井共有253处,原煤产量达25.23亿t,人均工效为4.599 t,百万吨死亡率为1.48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我们了解到:我国煤炭价格上涨,需求增大以及出口减少和技术落后致使的发展不容乐观。分析如下: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2、需求和供给:供需总体平衡,局部供不应求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根据显示,2004年至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06年、2007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总产量分别为亿吨和亿吨。受煤炭进出口税率变化、国内煤炭需求旺盛和人民币升值影响,预计中国煤炭未来一定时期内出口量进一步减少,进口量进一步增加。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据煤炭市场分析统计,2006年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电力%、建材%、钢铁%、化工%、其它%。从火电、钢铁行业的产能增量释放来看,需求仍旧非常旺盛;而煤变油、煤化工的发展,将对煤炭需求结构产生战略性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主要耗煤行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拉动煤炭需求强劲增长。2007年前三个季度,主要耗煤行业火电、焦炭、粗钢、水泥行业的累计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5%,都远远大于同期原煤产量11%的增长率。随着电力新投装机容量进入高峰期,建筑施工逐步进入高潮,水泥及其它建材产品产量和钢铁产量都将较快增长,煤炭总需求高增长势头将得以延续。预计未来几年煤炭需求的增长将继续快于煤炭有效供给的增长。 中国去年增加了亿千瓦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年的耗电量。中国以每周一个的速度建立煤电站,同时关闭上千个小煤窑。已经关闭了2811个小型煤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因此中国的煤炭供需将更加紧张,部分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自己的煤炭储量。中国最大的电力

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摘要:在全球变暖的趋势的影响下,人类的可持续发受到极大的威胁,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和研究课替代的经济能源。我国由于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政策上都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低碳经济必要性问题建议 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规模的雾霾天气,给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人民的出行、工作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各大中小学校更是停止了上课,人们在积极应对雾霾灾害的同时更是展开了对这种极端天气和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把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更加深刻的引入人们的脑海,唤醒了广大群众对低碳经济的重视。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失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制约了我国的经济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和必要性 1、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国际社会要求的压力 国际社会普遍存在这样的共识“:碳排放”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以低碳经济作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有的国家甚至为保护“碳技术”设起了“碳关税”。而中国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因此对能源消耗特别大。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对中国的雅致与误解,使得我国在进出贸易中常常处于不利的位置。更何况,为了避免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为了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各国必须要团结一致,采取切实有效的强有力措施来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以此保证全球气候不会发生剧烈变化。我国作为第三大经济体,应该以一种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处理全球气候治理问题,更要积极的参与到这中间来。 2. 我国的能源需求现状和生态安全面临威胁 我国传统的发展道路是“高污染,高消耗”的。但传统的高碳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但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能源占有量与世界整体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这样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在发展的需求。 其次,我国能源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发展低碳经济时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高耗能和高排放,产业结构调整尚需时日 长期以来中国走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的粗放型产业结构正在向集约型产业结构转化,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全面优化尚需时日。中国现有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依然落后,这导致了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率很高,再加上有些地区仍旧有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想,使得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低碳经济的发展周期延长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

本文由lion089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10-01-31 23:34:06) 分类:股票财经 经过了2004 年、2005 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 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 2006 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 “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一、宏观环境分析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 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目前全球有117 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 共有 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 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 28%,北美占 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 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2、我国能源格局、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 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 至 20 年中仍没有大 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 年至 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 15 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3、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 美元会、从经济稳定性来看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 GDP 下降0.8 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 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 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4、环境污染、 2006 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 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 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 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 4 吨

我国煤炭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煤炭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展 望(通用版)

我国煤炭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政府提出的以煤为主体的能源发展战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引起了全社会对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关注,也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十五”期间,通过广大煤炭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奋勇攻关,自主创新,我国煤炭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积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一是煤田地质勘探精度不断提高,快速建井技术及巷道掘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探技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推广,在物探条件适宜的矿区可以有效地控制落差5米左右的小断层和直径15米左右的陷落柱,极大地提高了井田的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资源保障。我国深井、厚冲积层条件下的矿井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采用

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着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着,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摘要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主体地位,同时,我国煤炭生产 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告别了10年的发展旺盛期,进入了萧条时代,尤其是15年煤炭行业彻底地进入了“寒冷的冬季”,目前仍没有回暖的迹象,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趋势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储量的12.8%,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全球的1.1%和1.8%具 体情况如图表所示 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能源单位2014年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 比(%) 石油10亿桶18.5 1.1 11.9 52.5 天然气万亿立方 米 3.5 1.8 25.7 5 4.1 煤炭亿吨1145 12.8 30 110 注:储采比:用任何一年年底剩余的储量除以该年度产量,所得的计算结果即表明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该年度的水平,这些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资源保证年限角度分析,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1.1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国家对其加强了安全整顿,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上都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就增加了吨煤成本。其次煤炭污染严重,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65%以下。不断强化的环境约束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动对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带来了较大冲击,再有新能源的出现与提倡,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对煤炭的直接代替。 如表1所示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 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风电 2010 296916 76.6 9.8 4.2 9.4 2011 317987 77.8 9.1 4.3 8.8 2012 333300 76.6 8.9 4.4 10.1 2013 356536 75.9 8.4 4.5 11.2 2014 357079 73.8 8.5 4.8 12.9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1.2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制约 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在国际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信息的流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价格低等优点打入我国煤炭市场。如下图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发展现状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发展现状 所谓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就是指以煤炭洗选为源头、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为先导、以煤炭气化为核心、以煤炭转化和污染控制为重要内容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和转化等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产生量和消费量节节攀升。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煤炭消费国。因此,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对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动力煤清洁利用现状分析 1、大型发电集团动力煤清洁使用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大型发电集团新增了大量的发电机组,电力供应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用电的保障性大为改善,发电装机容量的富余程度大大提高。同时,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引导下,大型发电集团关停了一大批能效和排放较差的燃煤发电机组,新建了很多国际上最为先进的燃煤发电机组,有效地改善了我国燃煤发电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一些新的燃煤发电机组的排放已经接近了燃气发电机组的排放水平,成效十分显著。大型发电集团是我国动力煤使用的绝对主力,其均为国有企业,有能力更有责任在动力煤的清洁使用上高标准严要求,全面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但应该认识到:一方面,我国大型发电集团动力煤使用的环保治理还存在着区域性的不平衡问题,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治理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边远地区的环保治理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治理水平相对落后。大型发电集团在动力煤清洁利用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部分燃煤电厂进厂煤还是采用汽车运输方式。 (2)脱硫脱硝尚未全面实现与发电同步运行。 (3)气体排放和灰水排放需进一步深化治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对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往未被认识和重视的一些污染物质的排放,需要进行治理。如:磷(P)、氟(F)、氯(c1)、汞(Hg)、砷(As)、铍(Be)、镉(Cd)、硒(Se)、铅(Pb)、锰(Mn)、铬(Cr)、镭(Ra)、铀(u)、镍(Ni)、钒(V)、铋(Bi)等有毒有害微量元素的排放。因此,解决环保问题还远未终及。 (4)燃煤发电形式还很单一,更多燃煤洁净发电技术尚未得到应用。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燃煤洁净发电技术主要有:常压循环流化床(CFB)、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增压循环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常规煤粉炉加烟气脱硫脱硝(PC+FGD+SCR)技术等。有些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还很少。 (5)很多大型燃煤锅炉设计煤种等级过低。从宏观上看,现在我国很多大型燃煤锅炉设计煤种的等级过低。这与我国煤炭生产和市场供给长期处于较落后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煤炭生产加工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大量高灰分高含矸的煤炭均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动力煤使用企业只能从这些低质煤炭中采购和使用。因而,燃煤锅炉的设计煤种也只能依据实际可采 购煤炭的质量情况来确定。燃煤锅炉设计煤种的选定.对其生产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理论上,锅炉最佳使用煤质与设计煤质基本一致或接近。因此,选择低等级煤炭作为锅炉设计煤种将产生如下结果:锅炉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均会较高,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大量低等级动力煤的运输造成了大量的运输能源损失;误导动力煤市场对高品质煤的真正需求.延误动力煤深加工的良性发展。 2 、动力煤汽车运输的环境污染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03-11 10:34 来源:钢联资讯 煤(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公司所在的行业属于采矿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包括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 煤炭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局及煤矿安监局、煤炭工业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等。 1、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能源行业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将突出七个重点。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合理控制煤炭产量,努力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的基本稳定,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确保到201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三是要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四是要加快能源科技装备创新;五是要加强节能减排;六是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七是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在能源开发投资战略上,“十二五”国家将对东部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的部分地区,严格控制煤电发展,煤电建设仅考虑支撑电源建设和消耗进口煤炭的电厂建设。东部的电厂建设将以核电和燃气电厂为主。 (2)“十二五”煤炭产业的布局 煤炭工业的“十二五”布局将与“十一五”有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以区域生产为主。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三个区域。其中调入区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为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今后五年的煤炭建设将向中国西部转移。 “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变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在建设方面,东部将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到“十

我国煤炭技术发展现状参考文本

我国煤炭技术发展现状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我国煤炭技术发展现状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新理念、新 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有力地促进 了煤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煤炭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1煤炭技术进步得到了长足发展 1)煤田地质勘探精度、快速建井和巷道掘进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探技 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应用推广,极大 地提高了井田的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 资源保障。深井、厚冲积层条件下的矿井建设水平不断提 高,采用钻井法、冻结法两种凿井工艺,基本解决了近

600米厚松散冲积层的矿井建设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千米深凿井技术和工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立井井筒施工速度达到每月230米以上,创造了世界纪录。煤巷、半煤岩巷掘进技术装备得到长足发展,研制成功了一系列高可靠性的半煤岩巷掘进机,配合巷道锚杆锚索支护新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巷道掘进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为我国现代化矿井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煤矿综采成套装备水平得到提升,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近几年来,自主研究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具有电液控制功能的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大运力重型刮板运输机及转载机,大倾角、大运力胶带 输送机,可为开采煤层厚度5米左右、配套能力每小时2500吨、年生产能力600万吨的综采工作面提供成套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摘要:本文就中国能源建设面临着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结合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及相关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对国内外煤炭储量、产量及市场现状进行了较详尽的调研,对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我公司未来发展提前寻找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产品,指出了煤化工产业将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我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预见,煤炭的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将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保证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必由之路,现代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1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数据统计,2006年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全球总计9090.64亿吨,可采年限为147年。总体上看,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 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70%以上。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拥有煤炭资源的国家大约70个,其中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波兰和南非地区,它们的储量总和占世界的88%。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根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二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排第三、四位。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和巴西占据第五到第十位。

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与煤炭生产相关的资源破坏、环境损害以及生产事故现象十分突出,因而我国学者率先提出了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理念和科学研究与技术框架,继而又提出了实现科学采矿的学术观点.本文从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内涵与框架、采动岩体结构理论和采动岩体渗流理论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以煤与瓦斯共采、保水采煤和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等技术开发成果,综述了在突破传统采煤技术理念上的煤炭资源绿色开采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从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应重视的基础科学研究、重点技术攻关、政府应履行的职能以及国家立法等方面对今后相关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作了简单展望. 【关键词】:中国煤矿绿色开采关键层理论煤与瓦斯共采保水采煤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煤炭资源主关键层采动岩体工作面推进 【正文快照】: 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支撑作用.同时,近年来煤炭产量的迅猛增长,凸显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至今,与我国煤炭粗放型和超产能生产相伴的矿难事故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而同样十分严峻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也亟待从煤炭开采的源头去解决.以2007年为例,中国全年生产 一、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2、需求和供给:供需总体平衡,局部供不应求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中国去年增加了1.02亿千瓦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年的耗电量。中国以每周一个的速度建立煤电站,同时关闭上千个小煤窑。已经关闭了2811个小型煤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因此中国的煤炭供需将更加紧张,部分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自己的煤炭储量。中国最大的电力集团华能集团,计划购买华北地区的煤矿股份以确保其燃料供给,其计划在华北地区锁定3000万吨煤的供应。中国神华除了国内的矿产购臵外,计划在印尼和澳大利亚购买煤矿资产。 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慢。预计未来几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平稳,或小幅下降的趋势。煤炭的进出口需求,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从2004年7月开始,我国煤炭出口须获得政府配额,只有具有煤炭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才能申请并取得煤炭出口配额。目前全国只有四家企业具有煤炭出口经营权。由于进出口关税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及我国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的影响,预计中国动力煤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亚太市场主要动力

我国采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采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苏村煤矿生产科郭飞飞 摘要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下,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发展的主题。采煤方法和工艺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采煤工艺的发展将带动煤炭开采各环节的变革,现代采煤工艺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基本途径是使采煤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强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煤设备和生产监控系统,改进和完善采煤工艺。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 关键词: 采煤工艺;控制技术;机械化开采发展趋势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居前列近年来,随着综采设备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综采设备走向重型化、强力化和自动化,使设备的可靠性得到保证,有力的推动了大采高综采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采煤技术的革命,目前在神东、晋城等矿区已率先在厚煤层中使用大采高综采设备,实现了国内工效最高,吨煤成本最低的成果,极大地提高了煤炭市场的竞争能力。 一、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然资源开采国之一 (一)、我国是世界上多数矿产品的最大生产国 在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统计的矿产品种类当中,绝大多数品种我国都有储量并进行生产;在国际贸易中交易量最大的一次能源和金属类矿产品当中,所有大宗产品的产量我国都名列世界前茅,还有许多种矿产品的产量我国位居世界第一。 (二)、我国矿产品的高产量是由过度开采维持的 必须指出的是,在我国矿产品量在世界位居前茅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相对于庞大的人口规模,我国的矿产资源本来就十分贫乏。即使不考虑这一因素,就各种矿产的绝对储量来说,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储量也不算很富集。但我国许多种矿产品生产长时期维持高产,这不能不说是对自然资源的不计后果的开发。 (三)、过度开采使我国的多数矿产资源将在近期枯竭 不顾储量多少、毫无节制的掠夺性开采,使我国的大多数矿产资源面临将在近期枯竭的局面。根据联合国《矿产业统计年鉴》、《能源统计年鉴》,世界金属协会《金属统计》的数据综合整理而成的我国矿产资源可开采年限的统计,金属矿可开采储量的数值为金属净含量,可开采年数由开采储量除以1999年或1997年的当年产量求得。12种矿产品当中,只有3种的开采可以继续维持100年以上,其他矿产品,包括在我国矿产资源当中储量最大的煤炭在内,可开采年限仅有50年左右。可以说,我国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总体性的。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一、十载高歌恍如梦 2000年的时候,地矿行业很多地质工作者正想着如何抛下自己平生所学,逃离体制内,下海经商。此时的地矿行业已经冷清了十余年,整个行业人才、技术、装备已大大萎缩,很多人对这个行业已经失去信心。多数地矿类院校不喜欢冠以“地质”二字,纷纷更名为××科技大学、××理工大学或者××经济学院。 但是,事情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一样发展下去。2001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儿,一是中国正式加入WTO,二是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这两件事儿对日后中国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朱镕基总理力推的中国经济改革逐渐发力,全球经济一体化日渐深入,为中国全盘承接全球产业大转移,打造“世界加工厂”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中国经济步入了“和谐号”高速列车时代,中国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出口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一夜之间,中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厂”。 紧接着,中国实现了村村通电、村村通公路、东部地区县县通高速。2003年至2014年,中国铁路里程从7.3万公里增长到了11.2万公里,增长50%。人均住房面积从2003年的不足17平方米增长到了目前的36平方米,实现了人均住房面积的翻番。民用汽车保有量从2421万辆增长到了1.54亿辆,增长了4倍。2014年,世界上

85%的彩电、冰箱和洗衣机产自中国,中国有28种家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2003年至2013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从19亿吨增长到了39亿吨,石油消费量从2.7亿吨增长到了5.0亿吨,天然气消费量从350亿立方米增长到了1708亿立方米,钢铁消费量从2.6亿吨增长到了7.7亿吨,铜消费量从308万吨增长到了983万吨,铝消费量从518万吨增长到了2195万吨。一眨眼的功夫,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矿产资源消费量连续翻番,十年高歌,恍如一梦! 二、千座矿城夜笙歌 由于矿产资源需求短期内迅速增长,全球矿产产品市场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矿产品价格急剧飙升! 高速增长的矿产品价格,带来了高速增长的开发力度。一时间,几乎所有的矿种、所有的矿山都是暴利!只要开矿,就一定赚钱!一场矿业盛筵,就此拉开了帷幕,一时间涌现出了成千上万个矿权,成千上万座矿山,成千上万座矿城,成千上万个矿老板,矿业蓬勃发展,矿产资源产量快速增长。 2003--2013年10年间,中国矿产资源产量直线增长。煤炭产量从18亿吨上升到了40亿吨,天然气产量从362亿立方米上升到了

简述煤化工及其发展前景论文

简述煤化工及其发展前景论文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年级:化工09* 学号:0908***** 学生姓名: ********* 2012 年05月16日

简述煤化工及其发展前景 彭启亮 (贵州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091) 摘要: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而石油和天然气相对短缺。大力发展煤化工行业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化工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煤的洁净化、高效燃烧、联合循环发电、干熄焦、炼焦过程自动化、煤炭气化以及环保型洁净能源为主的煤化工能源技术等都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因此,发展新型煤化工对煤炭、冶金、城市建设和煤化工行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字:煤化工化工工艺化工产品节能减排发展煤、石油、天燃气等既是化学工业的能源,又是化学工业的原料。该两项加起来占成品成本的25%--40%,在氮肥工业达70%-80%,因此广义化学工业是工业部门第一用能大户。这一特点使节能工作在化学工业中有及其重要意义,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是我国化学工业不同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化学工业的一个特点。【1】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及地区十分重视煤化工技术的开发, 相继推出、实施了一揽子洁净煤深加工计划。涉及通过煤炭液化技术生产石油、醇类等液体燃料, 通过煤炭气化技术合成天然气, 开发煤氢转化技术以及开发碳捕收技术等等【2-3】。“十一五”期间, 我国煤化工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度提升, 传统煤化工产品焦炭、电石、煤制氮肥和煤制甲醇的产量产能稳居世界第一。总体上, 我国传统煤化工产能严重过剩,新型煤化工尚处于示范建设阶段【4】,煤化工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亟待国产化, 产业投资面临极大的风险。今后一段时间内, 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是积极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5】。 煤化工【6】是经化学方法将煤炭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和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一系列化工产品的工业。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以煤为原料的合成燃料工业,在煤的各种加工过程中,焦化是应用最早且至今仍然重要的方法,目的是制取焦炭同时副产煤气和煤焦油。电石化学是煤化工中一个重要的领域,用电石发生乙炔,生产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和炭黑。煤气化在煤化工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现在煤气化主要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和各种工业用燃料气,也用于生产合成气制取合成氨,甲醇等化工产品,通过煤的液化和气化成产各种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利用碳一化学技术合成各种化工产品,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煤气化技术的改进,煤化工有具广阔的前景。 煤化工主要原料就是煤,而煤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有褐煤、烟煤、无烟煤、半无烟煤这几种分类。在煤化工工艺生产中,主要生产成品有煤气化、煤焦油、生产天然气、尿素、甲基萘等化工产品。 一、煤气化【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