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拙政园

拙政园

拙政园
拙政园

拙政园浅析

摘要:通过对拙政园历史背景、园林营造手法、植物选择、植物造景等做介绍和分析,展现其造景的经典之处,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关键词:园林空间园路铺装园林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

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

的联系。品中国古典园林,必先品苏州

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朵

奇葩,其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

筑巧夺天工。而苏州最大的园林便属拙

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区东北隅,南临东北街,北接平家巷,东起道堂巷,西止萧王弄,占地约72亩,是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山清池广,竹木掩映,建筑得宜,风格。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

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

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园林是一门

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拙政园更是中国造

园的经典之作,与故宫、长城、秦兵马涌、

布达拉宫等同属国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

宝。开阔而疏朗,是江南文人园林的代表

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结构体系:

拙政园的中部是江南园林中结构体系的典范,水池的面积占全园的三分之一,是以水池作为整个园林的构图中心,通过路径、廊架等进行空间的分隔与组织。园林建筑在空间的组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筑、游廊和其它景观元素形成相互关联的空间体系,既具有较严谨的秩序,又蕴涵了灵活与变化。

图1用分层的方式显示了拙政园空间结构的

形成过程。通过山水体系的布局基本形成了园林

的整体性空间结构;建筑位置的经营进一步划定

和完善了空间的细部结构;园林植物依附于山水

和建筑的布局之上,使山水和建筑庭院空间中增

添了许多变化的因素。

(二)空间层次

拙政园的空间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图1

1、第一个层次为园区,主要依据园林的空间

位置和结构来划分。据此,拙政园分为东部、中

部、西部三个园区(如图2)。

2、第二个层次为景区,主要依据水体、路径、廊架和主体建筑来分割空间。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富于变化的风景,江南私家园林在布局上,采取划景区和空间的办法。

以拙政园中部园区为例来说,中部是拙

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

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

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

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

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

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园区分

为五个景区:枇杷园景区、远香堂景区、小飞虹景区、见山楼景区、一池三山景区。

景区主要以水体和三个岛屿组成,四面临水,空间通透,是中部园区的中心地标景区。

3、第三个层次为景点,主要通过建筑定位空间,这些景点相对独立,有明确的可感知的边界和一定的主题,空间意义完整。以拙政园中部园区为例来说,园区分为22个景点。

(1)枇杷园景区包括听雨轩、嘉实亭、

玲珑馆、海棠春坞、绣绮亭5个景点。

(2)远香堂景区包括黄石假山、远香堂、

倚玉轩亭3个景点。图3

(3)小飞虹景区包括小沧浪、小飞虹、

得真亭、松风亭、香洲、别有洞天6个景点。

(4)见山楼景区主要包括见山楼及其西

南边的黄石假山2个景点。

(5)一池三山景区包括荷风四面亭、雪

香云蔚亭、北山亭3个景点。

另还有3个相对独立的点景,包括梧竹

幽居、倚虹亭和绿漪亭。

(三)整体布局

以隐居安乐为主的生活追求,使得江南私家园

林各个独立空间,或静观或游赏,都有特定的内容,

完形意义非常明确。在空间整体布局上,园林中的

建筑和景观并非工整对称,而是通过景区的划分建

立空间系统的层级关系,而无处不在的对称和拟对

称构图(如图4),同步加强着整体和局部的“身份”

属性,以达到整个园区的平衡。

1、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亭构成拙政园中部园区的

南北轴线。两侧见山楼与绿漪亭相对,分别位于空

间的东北、西北边角处;小飞虹景区与枇杷园景区

相对,同为复杂的院落分列于中部园区东南、西南

边角;荷风四面亭与北山亭相对,分别位于湖心岛、

别有洞天半亭与梧竹幽居位于中园的边缘,有明确的对景关系。这三组对称关系使得远香堂两侧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加强空间感受的平衡感;倚玉轩与绣绮亭相对,一个体量较大,一个位置较第五章拙政园的空间特征分析高,构成远香

堂景区的东西边界。

2、梧竹幽居与别有洞天构成东西轴线关系。两侧绿漪亭与海棠春坞相对,同位于水边退后于视线界面;北山亭与绣绮亭相对,同位于山上,前者有植被映衬,后者体量较大;雪香云蔚对远香堂,几近对称、分别为北南两侧的中心建筑,前者占据竖向的制高点,后者占据体量之最;荷风四面亭与倚玉轩相对,同为两侧中心建筑的陪衬,皆可四面观景;见山楼与香洲相对,均为二层临水建筑。作为园内一条最长的透景线,南半边高密度的建筑群组合与北半边高低起伏的地形、

丰富的植物景观相对比,

人工经营与自然景色也在

空间感受上取得平衡。同

时,沿这条轴线,空间序

列有明确的节奏,从西向

东,在立面上,海棠春坞

与绣绮亭小山、远香堂和

倚玉轩、小飞虹和香洲三

组空间,每组空间东西跨

度都在30-35m之间;在平

面上,海棠春坞与绣绮亭

小山边界在空间上一退一

进,远香堂与倚玉轩、香洲与小飞虹同为一退一进,为空间的虚实对比。

3、小飞虹景区水体本身形成了一条视觉通道,形成轴线。小飞虹与小沧浪跨越水面,分隔了空间层次,强调了轴线的存在;两侧香洲、倚玉轩作为景区东西边界的尽端相对。

4、批把园景区亦有自己的轴线。嘉实亭实作为绣绮亭的对景存在;海棠春坞小院与听雨轩小院一墙之隔,各独立成院,南北相对,综合起来仍能在空间感受上取得平衡。

总结:

拙政园的空间营造中,运用了对景、隔景、障景、框景、空间渗透、虚实相生等多种造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中拓展无限的时空观念,犹如一幅绵延不断的山水画,感性的气氛与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始终弥漫在”宛自天开“的山山水水之

中。

除此之外,拙政园中还通过人与空间的交流,营造了一

种物我同一的境界。与谁同坐轩里,人与清风、明月对酒:

留听阁内,人与残荷互语。园林空间的关键便在于

将人与各种景物联系起来,尽管这些景物不尽相同,却都同

样与人的感受发

生关系,从而进一

步让人对该场所

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

由此看来,拙政园的空间构成不仅注重了小乔

流水的物质空间,还注重了人与空间交流的精神空

间,这就是我们认识到,只有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

相结合的空间结构才能够真正打动人。因此,尽管现代城市公园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与中国古典园林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指导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空间营造手法和特点仍然对现代城市园林建设具有借鉴、参考、指导价值。

中国园林赏析---拙政园

中国园林拙政园赏析 为期两周的华中调研终于结束啦。两周内,我们踏及杭州、苏州和南京,参观了很多现代建筑以及拙政园、留园。我个人认为,现代建筑固然是满足我们教学需求的项目,但相对比较虚的园林也是这次调研活动的重点,因为他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共鸣和寻觅到自己的园林理解,从而将其融入我们的设计中。所以这次调研心得将重点讲述拙政园来讲述中国园林的内涵。 拙政园平面图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摘自百度百科拙政园是江南的一座精美的私家园林,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它位于苏州城东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是第一位主人王献臣的宅园,后来数易其主。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三园共占地4.1 公顷,在私家园林中属于大型园林。如今中、西两部分仍保持旧貌,东部已改建为新园林,留存至今的拙政园虽与明正德时期的原貌不完全相同,但仍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实例。 中国园林以人工山、水、绿化及建筑本身为主进行限定,与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不同(以自然山、水、绿化为主限定)。多用灰空间,采用对景与借景的手法,画中有画,结合波光粼粼的水面及水中倒影,形成层次复杂,富于变化的趣味空间,给人丰富的空间感受。拙政园中各种空间构成手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共同塑造园林中丰富多彩的空间的。 叶圣陶老先生曾写过一篇《苏州园林》来阐述他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其中,作者似乎总在把苏州园林和图画联系在一起来介绍。首先,老先生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足以证明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接着直接指出,苏州园林在各个园林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

苏州拙政园完整导游词

( 江苏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6619 苏州拙政园完整导游词Complete tour guide of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n Suzhou

苏州拙政园完整导游词 拙政园在江苏苏州市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苏州拙政园完整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苏州拙政园完整导游词范文1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位于的是苏州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园“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有人说,拙政园酷似我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20xx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面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称“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欣

拙政园赏析报告

拙政园赏析报告 苏州拙政园是私家园林理水艺术极其成功的典范,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拙政园位于目前苏州市娄门市内东北街,从建成至今一直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此园另一大特点,就是院内屋宇稀疏,空间明朗,层次分明,富有自然意趣。 清初,这座私园为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所得,他对此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建。但并未破坏它最富特色之处。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占地18亩多,水面就占1/3。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四面因势错落建有堂、亭、轩、阁等。 池有水湾伸而出,上架小飞虹;池内堆砌假山小岛,岛上竹林茂密,岸边芦苇丛生,颇有野趣。假山小岛以曲形桥相连,优美灵动、飘逸潇洒。 此后拙政园又经几多兴废,目前所见的建筑与格局成形于清代后期。 1.拙政园的构成 东园的水面如烟斗形,岸形比较平直,构园者在斗部水面建筑“n”形中心岛,岛上堆筑假山,山巅建造放眼亭,岛在东、南、西建造石板桥与对岸进行沟通。经此处理,就打破了睡眠的平板,创造了曲折层次的景观。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亦即全园的精华所在。面积1.2公顷,水面约占0.5公顷,整个布局,以池水为中心。全池筑成不规则的“工”字形,北端一横特别粗大,故在水面中心构成两个西大、东小的桃形小岛,岛上各堆筑假山,东岛假山山巅建有待霜亭,西岛假山山巅建有雪香云蔚亭,东岛用独桥与对岸梧竹幽梧亭沟通。东岛东部用“人”字形堤,曲曲折折,与东岸、南岸沟通,将水面进行在分割。而在“人”自行的两撇交接点,筑有和风四面听。可以四面观赏水景、山景。在西北端水面筑有见山楼,并用曲折石桥与北岸沟通,又将西北端水面分割。在“工”字形的竖直水面上又建有小飞虹廊桥、小沧浪、松风亭等建筑进行分割。整个水面经此多重分割,形成了大小不一、方位不一、形状不一的水面共八个。不同形体的建筑物,均傍水而建,其建筑造型力求轻盈活泼。八个水面就是八个单元的观景区,既独立,又相连,打破了单独的气氛,衬托了深远,使人感到水中有水,景中有景,景随步移,处处皆景。由于水面分割多,故而桥多。桥皆平桥,设有低栏,轮廓横平,简洁轻快,与平静的水面十分协调。人们站在桥边小憩,犹如到了瑶池仙境,漫步其中,只见水光倒影映照其间,正是“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园内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关于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文档2篇

关于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文档2篇On the guide words of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 n Jiangsu Province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文档2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 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 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江苏的特点展 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关于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文档 2、篇章2:江苏拙政园导游词范文 篇章1:关于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文档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xx 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 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关于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5篇(一)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位于的是苏州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 园“拙政园”。它与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现在我们看到墙门的正上方有“拙政园”三个字。拙政 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 首先,我们要参观的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 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有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走出兰雪堂我们看见的便是 名为“缀云峰”的假山,与西侧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精心整理 以拙政园为例浅谈园林造景 IntheexampleoftheHumbleAdministrator'sGardenLandscaping 摘要中国造园艺术源远流长,至明清尤胜, 江南园林更是瑰宝之中的精品,本文以苏州 型,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之美,强调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以再现自然的方法追求诗画意境。为此,江南园林的布局规划常常因地制宜,建山引水,整体布局均衡而不规则,宛若诗词韵脚,抑扬顿挫。 拙政园在并入东西两个园子之前,原园范围为中园。其中园的布局中心为建筑远香堂,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面的四面厅,位居中央,为四面景物所环拱,体量远大于周围建筑,结构装饰华丽精美,和水池一起,奠定了整体景区的体势和主调。堂北有平台可以环顾水池及附近景色,饱览中部园林精华。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形成了最初入园的轴线感。为了打破轴线,于是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隔断轴线上通往远香堂的道路。以假山为界,来者眼前出现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

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桥廊曲折且斜,至此轴线感已经被完全磨灭,取而代之的是园林特有的平仄相错之美。远香堂西南方向有水系,著名的小飞虹就凌驾其上,分隔出园中之园小沧浪水院。其中“小沧浪”“志清意远”等建筑小品均跨水而架,临水而建,构筑别致。在此廊间或窗外,所见皆水,令人心明眼净,志清意远,从而顿忘尘嚣之纷扰。远香堂东南方向则筑石为山,山南为另一个园中之园“枇杷园”。有别于小沧浪水院的清朗静雅,枇杷园花木繁盛,精致丰饶。园以曲线优美的云墙界分,进月门,嘉实亭与玲珑馆分别列于前,北有伫立着绣绮亭的黄山假石与外景相隔。园内枇杷丛植,与攒三聚五的湖石交错而生,待果实硕累枝头,金黄嘉果与绿叶相映衬,锦绣满眼,美不胜收。这两个园中之园,主体、风格迥异,对比之下各显风情。置于全园,它们对于水池和远香堂这一主景区,主体建筑来说,又处于左右的宾衬地位。它们以不同的特色 何图案, 动的视线和静止却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致组合在一起,是园中一幕幕景象犹如长镜头般,连续播放。在这样的观景过程中,眼前所得,既是一个景面的连续播放,也是多个景面的相互切换。即在一个时空里,既存在镜头的跟随移动,存在镜头景深的拉伸和压缩,有存在着这两者组合的蒙太奇。通过移动和切换,景观被展开,压缩,和拼贴,从而不断的被强调,也被通过各个视角,各种方式表述着。这是构成园林景观丰富性的主要原因。 三造园手法 虚实相生拙政园景致繁复,离不开贯穿全园的虚实手法。以下举例浅析。 远香堂位于山环水抱、风物围拱之中,厅堂四周全部装置秀丽玲珑的玻璃长窗。这种四面全虚的四面厅,可变观周围景色:东面可见云墙缭曲,古木苍郁;南面可见黄石叠山,小桥流水;西面可见梧柏华轩,曲廊萦纡;

苏州拙政园完整导游词

苏州拙政园完整导游词 拙政园在江苏苏州市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苏州拙政园完整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苏州拙政园完整导游词范文1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位于的是苏州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园“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有人说,拙政园酷似我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攒尖

拙政园空间分析知识讲解

建 筑 设 计 | 拙 政 园 空 间分析姓名:穆垚 班级:环艺106班 学号:201005014612 指导教师:岳璐

目录一、园林简介 二、园林内部构成 三、园林表现特点 四、园林空间与功能 五、园林空间处理手法 六、总结

园林简介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 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园林内部构成 东园 东区的面积约31亩,地势空旷,平岗草地,竹坞曲水,芙蓉树、天泉亭等亭阁点缀其间。兰香堂是东部主厅,厅中部屏门南侧为漆雕《拙政园全景图》,把全园景色融于一壁。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 拙政园东 园重要的景 点有秫香馆、 松林草坪、芙 蓉榭、天泉亭 等,拙政园的 纪念品店也 设在此处。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拙政园命名

拙政园 兰雪堂: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梧竹幽居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个圆洞门既通透、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园林,素以“清秀、玲珑、古朴、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构成山无止境,水无止意,山容水色,绵延不绝的美丽暮色。园中亭台楼阁比比皆是。点缀花木山池,极具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甲天下,而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一、参差自然,曲径通幽 品赏苏州园林,首先就应欣赏其参差自然的美,品赏如其如何着意避免轴线,破坏规则的艺术技巧,或者说,品赏其不整齐、不平衡、不规则、不整齐一律的空间布局。 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这就开始形成了轴线感了。但是,聪明的造园家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这样,到远香堂就没有符合中轴线的笔直通道可走。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更秒的是,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而且既曲又斜,这类布局,就完全打破了轴线感,而赢得参差不齐的之美了。还值得品赏的是它的对称手法。试看远香堂的两侧,它向西有曲廊,北通临水的倚玉轩;或曲折向西,则为一泓清流,上架“小飞鸿”廊桥,其男则为“小

沧浪”水苑;再看远香堂东侧,它不是水而是山。山巅有绣绮亭,山南则由云墙隔成著名的旱园“枇杷园”。居中远香堂,不但消除了中轴线,而且完全消除了均衡对称的格局。其两侧是如此不同;西面是溪水,东南是假山;西面是轩廊,东面是亭馆;西面是水院,东面是旱园;西面建筑较为密集,东面空间较为空旷。 二、藏露互补,遮隔景深 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古代的山水画最讲究藏与露的辩证结合。而拙政园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其艺术意境的生成,也离不开藏与露相反相成的巧妙的艺术处理。 (一)对尘俗喧扰的园外来说,应力求以最巧妙的手法做到“善藏”,或者说,尽可能做到藏而不露或少露。 在拙政园,如果把中部原来经过一段小巷而到的腰门仍作为园门,那么这一入口的空间也颇多审美意味。人们一进门,迎面就是一座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这是又一种“遮景”和“抑景”,但它不能阻挡尘嚣,而且能藏住园内清净美景不让外露。文学创作有“开门见山”之法,是需要给人看的一下子亮出来,毫不躲闪,让人一目了然。拙政园的入口则反其道而行,有“入门见山”之法,它把需要给人看的用山石阻挡遮藏起来,不让人一下子看到,这种曲曲折折的躲闪,遮遮掩掩的含蓄,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美,它通过“抑景”,让人渐入佳境,细细咀嚼,慢慢欣赏,感到妙趣无穷。 (二)对园林内部来说,则应做到有藏有露,藏露互补。

拙政园导游词

导游词 拙政园梧竹幽居待霜亭雪香云蔚亭 拙政园的中部花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景区。各位来宾们可以通过游览三个各具特色的景区,使游兴逐步达到高潮。 第一个景区,以池岛假山为主,包括假山山堍的"梧竹的居",假山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等景点。池岛假山,也称为水陆假山,是中部的主体假山。这 "一池三岛"基本上是苏州假山的传统格局,其要领是:"池岸曲折,水绕山转"。这座假山设计极佳,确实是"大手笔",完全符合我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用绘画术语来讲,分别是"深远山水""平远山水""高远山水",表达的是宋代苏东坡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 "梧竹幽居"。"梧竹幽居",俗称"月到风来亭",位于中部花园的最东面,同"倚虹亭"相邻。"倚虹亭"是因为靠在形似长虹的复廊上而得名。"梧竹幽居" 造型非常别致,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联想起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如果您站在亭子里向外看,这四个圆洞门又恰似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南面桃红柳绿,

西面嫩荷吐尖,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梧竹幽居"的楹额。梧桐,是圣洁高昂的树;翠竹,是刚柔忠义之物。正所谓:" 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两旁有一副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眼前似乎出现了两幅山水图画:一幅是皓月当空,夜色朦胧,清风徐来,沁人肺腑;另一幅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心动水动,心静山静。用心琢磨一下园主此时此刻的心境,大概同张大千讲的"心似闲蛩无一事,细看贝叶立多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有的来宾读过孔子《论语》,看了这副对联,可能有另外一种心得。孔子讲:"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那么,是否可以讲,这副对联的上联是用清风明月来描绘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下联是用乐山乐水来揭示旅游观光对陶冶情操的作用。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来宾们才会逐步领悟到苏州古典园林既要模拟自然山水之美景,以达到"悦耳悦目"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诗情画意的韵味,以追求"悦心悦意 "的心理感觉,再升华到"悦志悦神"的精神享受。如果您作会到了这种韵味,那么您就开始入门了。 当我们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缓步登山时,迎面见到的是"待霜"亭。"待霜"出自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句,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待霜亭所处位置甚佳,东、西、南、北四面隔水与梧竹幽居、雪香云蔚亭、绣绮亭和绿漪亭互为对景,正是:“处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_以拙政园为例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所以能正确体会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对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园林艺术 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拙政园为例,通过具体对拙政园的造园和造景特色的分析举例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特色,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造园艺术的灵魂所在。 【关键字】中国园林欣赏特色拙政园 【前言】中国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文明之珠。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的拙政园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和特点, 1.1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筑山来营造山林之美,从而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在园林中常常通过筑山来丰富园中景致,达到合理自然地分割空间和增加景物层次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式的假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园林的各个地方,使得整个园林增加了许多自然艺术气息,也使得园林更加和谐和富有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对对自然美的向往。在拙政园中更不乏各种假山的错落分布更为园林增加了几分情趣和美感。

1.2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在拙政园中水系尤为的多,每个建筑都几乎临水而建,因此对水系和池的处理更尤为的灵活。 1.3植物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 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 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臵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臵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公元1850年建造的,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年间侍郎王心一而得名。,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臵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臵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从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 因而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应在晚清咸丰至光绪年间。 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臵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

拙政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位于的是苏州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园“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有人说,拙政园酷似我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拙政园概况导游词3篇

拙政园概况导游词3篇 拙政园是典型的明代园林作品,宅园紧凑小巧,素朴精雅。拙政园全园以水为中心。她共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下面是学识网带来的拙政园概况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欢迎大家来拙政园参观。拙政园和我市的留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合称为我国的“四大名园”。后两个属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装饰繁复,金碧辉煌,充满满清的审美趣味;而我们苏州的两个花园是典型的南方文人写意园,宅园紧凑小巧,素朴精雅,是文人现实生活中的桃花源。拙政园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风格疏朗,创造的山水亲和喜人,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哲学,是中国最典型的明代园林作品。 同时,在中部花园山水处理上的伟大成就,“一池三岛”的格局成为了后世园林创作的范本。被世人誉为“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5公顷。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从画到园,前后历时16年。历史上几经兴废,园主几经变更,其中包括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相传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有关大观园的许多描写都与拙政园的园景相吻合。第一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使,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督地方官员的吏政情况,职位显赫;官场失意后还乡,在苏州城内东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现在的“拙政园”。名字源于晋代潘

岳的文章,“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自嘲地说,自己才学浅薄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而行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只配回家作一农夫,从此不理朝政,享受隐退林泉的雅兴。就象这座“兰雪堂”的名字,取自诗句“清风洒兰雪,独立天地间。”,表达主人洁白自持、潇洒大方的志趣。在这幅漆雕屏风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拙政园由两条游廊分成三部分: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明代王心一买下后取名为“归田园居”。曾经遭到严重的破坏,保留的建筑很少。如今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珍贵树种和典型的古典建筑。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又称“复园”,完好地保留了明代简雅而铺张、敦厚而轻灵的风格,在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上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西部是清代主人张履谦重修的,称“补园”,色彩上有了蓝色的装点,风格上带有明显的清代时尚特征。同时,我们从这幅漆雕画上可以看到,园中绝大部分的建筑都与水相邻,面对水面或者挑起凌空于水面之上,它们的名字也都得灵感于流动着连接着园中各处的水,把江南水乡特有的风致描摹得精彩绝伦。特别是水中遍植的荷花,或拥翠堆绿,或红白点缀,或枯枝待雨,古人赋予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和园主青睐于它的“香远益清”,这些催发诗人清愁的物事在这里都因园景需要各有表现。如今,拙政园一年一度的“荷花节”,不但集及了百余种荷花品种,还精心使千年古莲子发芽,并培育出碗莲等珍贵的观赏品种,赢得了游客啧啧称赞。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黄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游览著名的拙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

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令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融为一体,简朴素雅,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欣赏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欣赏 专业班级: 经济贸易学院1009班 学生姓名:张汝斌 学号:201046910904 指导教师:梁艳 2011年10月20日

摘要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路,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为苏州为最出名的园林,与留园一起都是国家5A级景区。本文是建立在游览过的基础上,通过所见所闻整理回忆所得。主要描述了游园过程中所悟到的造园手法、中园部分景物赏析、古代园林文化的分析等。 关键词:拙政园景物文化 正文 1.游园所见及造园手法分析 拙政园有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中部为游园重点,“拙政园”三字印于四方规正的石门之上,大门紧锁,顺路向东,从东部“归田园居”进园,绕过众多盆景和一株苍健的古柏至“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春风洒兰雪”,整个厅堂庄重且典雅。象征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中间屏门上乍一看似一幅苏绣,经导游讲解才知道是一幅漆雕画,上绘厅堂水榭,且有植物花草,勾勒的是全园的风景,背负着“春风洒兰雪”的意境,从后堂穿出,竹丛古树,还有一石峰挡住视线,“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在此得到展现,这也就是障景手法了。东部景点稀疏,田园的空旷与恬静耐不住游人的激动,导游面朝我们背手悠闲地顺曲径缓步后退,拙政园的历史从这白皙玲珑的江南女子口中潺潺道来:“明正德四年,拙政园由官场失意的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拙政园的建造历时20年,竣工后约半年光景,建园人王献臣便撒手人寰。园林传到王献臣不争气的儿子手里,其子好赌,被人在赌局中设下陷阱,结果一夜狂赌之后,输了个一干二净,将拙政园拱手交给徐家。曾经富甲一方的王家子女后来落魄到给别人当吹鼓手。这似乎是个悲惨的故事,王献臣经受了建造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无数艰难的过程而没有享受多少结果,那精美的画卷般的遗留便被人设计巧夺了。拙政园念想在几百年之后,被一个小男孩所铭记。康熙末年,园的一部分为曹寅购得,曹雪芹就诞生在园内,少年时也常在园中游玩,所以大观园的许多景致描写取材于拙政园;而贾宝玉身上所体现的一种生活与情致的风采,也多源于苏州文化。5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忽一转,现一亭,出一游廊,配上这百年园子的风雨故事,与园外姑苏城的白墙黑瓦,京杭运河,寒山钟声,汇集一块,忽然就一切平静了,只记得当时想起了余秋雨的那句话,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不知不觉,顺游廊向北,只见墙壁上是25个漏窗,图案如白色剪纸依次排开,透过“剪纸”的空隙,中园景色犹

苏州园林拙政园导游词

苏州园林拙政园导游词 政园是我国私家园林代表作品,在1961年3月4日由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它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苏州园林拙政园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苏州园林拙政园导游词范文1:尊敬的游客,今天我们来到的是苏州古典园林之一——拙政园。拙政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占地78亩,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相传王献臣以晋代潘岳自比,潘岳的《闲居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春税足以代耕。灌园粥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王献臣取其中“拙政”二字为园名,借以发泄胸中之郁愤。这样美丽的环境,请游客们注意卫生、保持清洁。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十景塘,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满池荷花齐开放,非常的美丽,稍后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这些荷花有的还是花苞,圆鼓鼓的,有些荷花已经长出了小莲蓬,还有的是新长出的嫩芽。请大家爱护这些荷花,不要向水塘里抛垃圾。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伊人园。伊人园里有许多奇

花异草,还有各种形状怪异的石头。这里的花五颜六色,真可以称得上是人间仙境啊!大家可以站在这块石头上拍照,可以拍到全景。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拙政园中唯一的一座廊桥——小飞虹。朱红色的廊桥倒映在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一座精美的廊桥。 好了,游客们,今天我的导游任务到此结束,下面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可以在拙政园中拍照留念、细细游赏。祝大家玩得尽兴。 苏州园林拙政园导游词范文2: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我叫华瀚韬,大家叫我小华或华导游,苏州有许多园林,其中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今天,我先带你们游览拙政园,大约要两个小时左右。 拙政园是我国私家园林代表作品,在1961年3月4日由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它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拙政园的正门,大家可以看到正门上方有“拙政园”三个大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返乡,以大弘寺原址拓建为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