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论文

摄影论文

浅谈摄影的组成要素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摄影的组成要素。首先介绍了摄影的三大要素:拍摄方向,拍摄角度和拍摄距离。然后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在各个方向各个角度以及不同的距离下所呈现出不同的拍摄视觉效果。然后介绍了摄影的三大关键要素——对焦、曝光、构图并对其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有介绍了摄影的构图技巧!

关键词:摄影、组成要素、拍摄、构图、技巧。

Introduction to elements of photography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elements of photography. First introduced the three elements of photography: shooting direction, Angle and distance filming. Then carries on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 including every Angle and different distance in all directions under the present a different visual effect.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three key elements of photography - focus, exposure, and carries on the detailed composition! Finally introduces the three elements of landscape photography, composition, character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Keywords: photography, composition elements, the photography, the composition, landscape photography.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摄影基础知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摄影的三大基本要素 (3)

2.1拍摄方向 (3)

2.2拍摄角度 (4)

2.3拍摄距离 (4)

3 摄影的三大关键要素 (4)

3.1对焦 (5)

3.2曝光 (5)

3.3构图 (6)

4 摄影的构图技巧 (8)

5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前言

摄影摄影就是纪录客观物质世界的光信息,也就是用照相机去记录。摄影的本质就是对实现的记录和再现历史,它的主体是相机的功能。而摄影的目的则是因人而异,它的主体是人的思维,不同的思维就会产生不同的目的。大自然展现的是一种自然美,而摄影却是艺术美,只有通过摄影师恰如其分的捕捉和发现,我们的作品才能够把大自然的美展现出来。

如何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对于使用数码照相机亦或单反相机的人来说比过去的胶卷照相机相对要简单得多了。然而想真正拍摄出比较好的照片,可以说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包括了巧妙的构图、合理的用光、精准的对焦、最佳的摄距、准确的曝光……其中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拍摄对象,从中选择出最佳的组合,确非易事。

在日积月累地吸收了关于照片中应当追求什么之后,你就会开始对于如何观察、摄取你周围世界中美丽景物有自己的方法和见解。这种发现周围世界中美的景物的能力和技巧,就称着为“摄影者的眼力”。在具备这种眼力时,还要同时了解摄影的组成要素,并合理运用各个要素,巧妙结合各个要素这样就可以得到完美的展现自然的照片。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摄影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详细充分的介绍了摄影的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结合运用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第三部分是介绍了摄影的构图技巧。

正文:

1、摄影基础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先由基本做起。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

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

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2、摄影的三大基本要素

摄影三大要素:拍摄方向、拍摄角度、拍摄距离,是拍摄出高质量照片不可或缺的。实际上我们在摄影构图中在照相机的取景器中观察、选择,最后确定的任一画面,都是由拍摄的方向、拍摄的角度和拍摄的距离所决定的,当然如果使用变焦镜头来拍摄,还取决于摄影人所采用的镜头焦距来决定,但主要是靠上述三个摄影要素所决定的。由于它们之间的巧妙配合,使得构图的画面变化多端,加之不同的用光使得画面精彩纷呈,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第一个要素是拍摄方向。拍摄方向是指照相机与被摄体在照相机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前、后、左、右的位置。在实际拍摄中通常称为正面(方向、位置——下同)拍摄、侧面拍摄、背面拍摄,

不同的拍摄方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1) 正面拍摄:如果用正面拍摄建筑物,非常容易突出建筑物的庄重和对称性;但正面拍摄有时会显得比较呆板,缺少透视效果,不利于表达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 侧面拍摄:侧面拍摄还可以分为正侧面(90度)和斜侧面。侧面拍摄,尤其是正侧面拍摄与正面拍摄的特点非常接近,既能表现被摄体正面的特征,也能表现出被摄体侧面部分的特征。正侧面用于拍摄人物面部轮廓和姿态,更容易展示出人物的侧面形象。如果拍摄两个人谈话交流的场面时就应该采用这个方向来拍摄,它能照顾周全,也不至于顾此失彼。用斜侧面拍摄景物时,更有利于表现

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能使被摄物体产生明显的透视变化。

(3) 背面拍摄:背面拍摄通常所说的正后方。用这个位置来拍摄往往被大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其实采用这个位置拍摄,有时会收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真实感会更强烈,那就看您拍什么了。比如拍人——它的表现手法或许更为复杂,能给人更大的空间想象感——往往它是形象语言的最佳表现形式。

第二个要素是拍摄角度。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1)前视拍摄。

前视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前视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2)侧视拍摄。

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3)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4)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第三个要素是拍摄距离,不同的拍摄距离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3、拍摄的三大关键要素

摄影的三大关键要素——对焦、曝光、构图。

对焦的英文学名为Focus,通常数码相机有多种对焦方式,分别是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和多重对焦方式。

手动对焦:它是通过手工转动对焦环来调节相机镜头从而使拍摄出来的照片清晰的一种对焦方式,早期的单镜反光相机与旁轴相机基本都是使用手动对焦来完成调焦操作的。现在的准专业及专业数码相机,还有单反数码相机都设有手动对焦的功能,以配合不同的拍摄需要。

多重对焦:很多数码相机都有多点对焦功能,或者区域对焦功能。当对焦中心不设置在图片中心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点对焦,或者多重对焦。除了设置对焦点的位置,还可以设定对焦范围。常见的多点对焦为5点,7点和9点对焦。

全息自动对焦:全息自动对焦功能(Hologram AF),是索尼数码相机独有的功能,也是一种崭新自动对焦光学系统,采用先进激光全息摄影技术,利用激光点检测拍摄主体的边缘,就算在黑暗的环境亦能拍摄准确对焦的照片,有效拍摄距离达4.5米。

正确的曝光应当使底片能够接受精确调整的定量光.为了获得曝光正确的底片.必须使快门速度和光圈的调整协调一致.但是,为了精确地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首先必须测量被摄体的亮度。目前大多数照相机本身就具备测光表,从而使渊光变得简单了.如果懂得了测光原理,就能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即便使用自动照相机拍照也是一样。

摄影本无定法,所谓“摄影构图”是人们根据成功摄影作品归纳总结出来的一套实践经验进而上升而成的“理论”。

平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整,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变化式构图故意将主体安排在某一角落或某一边,能给人一思考和遐想的空间,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这种构图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对角线形构图是最基本的经典构图方式之一,把主题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衬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画面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景物呈交叉线结构,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画面以外。前者有类似十字形构图的特点,后者有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椭圆形构图容易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常用于表现不需要特别强调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者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烈,有利于把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者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画面上的景物、影调或色彩的变化呈正交十字形,能剩余较多的空间,因而能容纳较多的背景和衬体,使视线自然向十字交叉的部位集中。多用于有稳定排列组合的物体,或者拍摄有规律的运动物体等。

水平线式构图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等特点。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微波荡漾的水面、一望无际的平川、广阔平坦的原野、辽阔无垠的草原等。斜线式构图分立式斜线和平式斜线两种,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也有的画面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

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

S形构图这又是一种基本的经典构图方式。画面上的景物成S形曲线的方式分布,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画面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物体时,首先应该想到运用S形构图。常用于表现河流、小溪、曲径等。

向心构图。体处于画面中心位置,四周景物呈现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

视线强烈引向主体,并起到聚焦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放射式构图。以主体为核心,景物向四周扩散放射。这种构图方式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尔后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而现场又比较复杂的场合,也用于使人物或景物在较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特殊效果。

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纵深。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等。

九宫格构图。这是最为基本的构图方式之一,将主体安排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这种构图方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用类似于 L 形的线条或色块将需要强调的主体围绕、框架起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L 形如同半个围框,可以是正 L 形也可以是倒 L 形,均能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围框以内,使主体突出,主题鲜明。常用于有一定规律线条的画面。

4、摄影构图技巧

摄影虽然是艺术,但是不可能与艺术构图相关的,其实,摄影出好的作品,自己脑中的构图那是根本不可缺少的。

(1)风景构图

精彩的风光照片就建立在构图和照片结构上。风光摄影构图技巧是最基本的一条。问问自己,你最希望在照片中体现的是什么。是水面?还是远方的山?或是落日或前景的石头?你在照片中最想强调哪一点?运用三分法则,保证照片富有层次,利用前景给照片增加层次和纵深。

(2)线条

画面中的线条是令照片富有张力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水平线和垂直线能给照片增加强烈的结构感,而曲线则具有更放松的感觉。当画面中有水平或垂直线时,务必要保证画面的水平。当然通过后期可以进行调整,但是最好还是多加练习,在拍摄时就做好前期工作。你大概不相信,我看过很多精彩的照片因为歪斜而毁

掉了。

(3)对比与反差

色彩、形状、质地及影调与环境的对比如何?在观察创作主题时,要考虑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果具有强烈的对比,你就可以以此做文章。如果主体与环境对比强烈,就试着利用构图技巧进一步强化他们之间的反差。

(4)不要追求完美

作为一种主观艺术形式,你永远也无法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并不存在“完美的”构图是很重要的。不过照片构图还是有好坏区分的。一张照片的构图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

(5)简洁

很多人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试图把所有有意思的东西都摄入画面中。但一些最精彩的照片都非常简洁。在构图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照片中每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以此决定哪些要摄入画面,哪些要排除。

(6)形状

最重要的是理解不同形状之间的彼此关系和影响。形状与线条在构图中拥有相同的作用。在取景器中观察时,就要尝试着将场景中的物体分离成各种形状。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有力的形状比圆形更容易构图,但是不同形状本身可以作为创作题材。

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了解摄影的组成要素并且熟练恰当掌握运用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照片。下面有三条原则,只要你注意这三条原则,你就会发现,你不久就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去观看、分析和评价一幅美丽的照片了。运用新的眼光去观察世界铺货镜头。这三条原则是:你要表现的主题 + 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角+ 简洁明了的画面。在摄影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还要知道应当追求什么。

参考文献

[1] 孟蕾、常裀、赖因哈德?默茨 (Reinhard Merz)、卡尔?施特希尔 (Karl Stechl)、国

际摄影用光与曝光教程[J].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04.

[2] 唐东平摄影构图(修订版)[J].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8.

[3] 大卫·普拉克尔国际摄影基础教程:摄影曝光 [J].2006.12.06

[4] 林路瞬间与永恒:90位摄影名家作品解读 [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5] 王晓军画意摄影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6] 宇文灏摄影曝光控制 [M].上海美术出版社 2011.

[7] 刘正旭新手学数码摄影构图[M]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

摄影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摄影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摄影专业论文有什么文献可以参考的呢?请看下文。 [1].张莉琳;浅谈数码影像之前摄影的表现性艺术语言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丁明明;摄影影像创作表现方式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 [3].韩平;落差一摄影表现与影像观看[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雷文广;当代时装摄影的表现风格研究[D].苏州大学.2011 [5].黄红艳;自拍摄影的艺术表现[D].吉林大学.2013 [6].房旭;广告摄影艺术的创意风格流变[D].山东大学.2014 [7].吴泳;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及其表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 [8].韩天宇;荒木经惟摄影艺术风格探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 [9].邵秀婷;摄影艺术中的美感表现语言研究[D].延边大学.2011 [10].付晓岚;北京影像艺术市场研究一北京摄影艺术市场考察[D].北京印刷学院.2013 [11].洪云;新闻摄影中的影像艺术性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3 [12].王倩;平面摄影中模糊影像视觉艺术的应用与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 [13].韩韬;内蒙古摄影中的蒙古族传统文化表现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14].李亦墨;1937一1949解放区摄影艺术风格研究一从三个解放区代表性摄影家说开去[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5].孙琳琳;论摄影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D].西安美术学院.2012 [16].王栋栋;对艺术家曾广智的苒定义一摄影在行为艺术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3 [17].韩梅;艺术能否定义——从分析美学探讨艺术定义的可能性问题[D].复旦大 学.2005 [18].吴文熠;新闻摄影的审美研究——新闻摄影与美学联姻的可行性[D].四川师范大学.2013

论文 喜爱的摄影师

贝尔纳·弗孔:真实“谎言”的缔造者 今天,摄影作为一门艺术种类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观念,在许多摄影理论中,我们看到文章中用美学概念来阐释摄影的艺术的特征,如摄影具有审美性,摄影不仅能够再现客观世界,还能够表现主观情感世界等。摄影术的问世,对现代文明起来巨大影响,摄影作为一种复制手段一种创作手段已经全方位地侵入到现代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摄影使人类的文化由印刷文化转变成视觉文化,是整个人类现代文化图像化,视觉化的肇端。 在后现代艺术里,摄影呈现了多种可能性,且愈演愈烈,但摄影的纯粹性并未因此丢失,摄影家在借鉴他者的同时,更注重对摄影的全面控制而不是依靠偶然性。对于后现代摄影家来说,现实不在重要,他们从直接到现实中寻找拍摄题材,逐渐转向创造自己想象中的图景。法国摄影师贝尔纳弗孔用许多儿童人体模型摆设起一个虚拟的童年时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也有真人的少年,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演绎了摄影家个人私密的情感。 贝尔纳·弗孔,1950年生于阿普特,现生活、工作在巴黎及阿普特。弗孔最初在素邦大学(即巴黎大学)读哲学,他既是编剧和服装管理员,又是制片主任和总摄影师,他对取景和印片(使用Fresson方法)极其注意,因此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一个独特的世界。弗孔将其创作分成几个大的主题,拍摄成系列照片,包括《暑假》《时间的或然演变》《爱之屋》《金屋》《偶像》《祭品》《文字》及《图像的结尾》等。1999年放弃摄影,现专心写作。 法国摄影大师弗孔早在1995年就停止了摄影,可他要在中国举办首次个展的消息刚刚公布,竟引得国内诸多摄影师四处奔走相告,有的甚至不远千里飞来北京元·空间观看作品原作。由此可见这位摄影师在中国当代的非凡影响力。可很少有人知道,在弗孔内心他是一位羞涩的诗人和作家,摄影只是他另一种虚构式的写作。 弗孔的摄影方式有别于通常意义上从现实取材、捕捉瞬间的手法。他是自己先行构思情节,选择或构筑场景,布置道具,安排导演人形模特的演出,以此构成具有梦幻色彩的场景,开了后现代摄影的先河。 弗孔的摄影作品饮誉国际,被视为当代摄影从“照相”走向“造相”的典型,开了后现代摄影之先河。早年间日本作家安部曾与弗孔有过一次深入的对话。安部首先提出的问题即是指出弗孔的摄影是“明确的作品”,他想说的恰恰是在弗孔的照片里偶然性被拿掉了。无疑这不能成为悖论,虽然对弗孔来说摄影是个偶然,拒绝“偶然性”介入摄影不过是想更忠于自己的想象。而弗孔认为拍摄过程,尤其是照片的手工冲印仍有无法掌控的因素,因此才使自己的作品拥有了生命力。因为他通过自己的摄影所追求的价值观正好与之前的摄影、尤其是现代主义摄影所追求的相对立。他的摄影所追求的是:重视过程、严格控制视觉效果,主观性强烈的导演介入,以彩色影像呈现,虚构,从个人立场出发的自我表达等。 而现代主义摄影所倡导的价值观是,重视瞬间、欣赏偶然性、主张不介入的旁观、黑白影像至上、现实、从集体立场出发为某个社群代言等。 因此,弗孔所主张的这种艺术追求,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后现代摄影的代表性人物。而他的艺术价值观,既反映了上世纪70年当代艺术观念的变化,也反映了欧美社会整体价值观与社会本身的某种深刻变化。 弗孔的作品通常以系列的形式出现,往往有复杂且精致的展开。在他最初的《夏令营》系列(1976-1981)里,他追溯童年记忆,开始建构场景并且展开富于文学性的叙述。这些画面,既是摄影与游戏的结合,同时又是某种童年记忆的再现。 在接着创作的《时间的或然的演进》系列(1981-1984)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火的意象的出现与重点展开。因为火的出现,画面情景变得复杂起来。火同时意味着毁灭与新生。在

青蛙与摄影师--作文导写和范文

“青蛙与摄影师”审题立意指导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今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上钻回水里,被冻住了。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有能做到,就死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 初读:关键词中的意味: 1、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1 美在哪里? 2、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能做到,就死去了。 为什么要伤心? 3、美与伤可以统一起来么?3 再读:梳理角度,发现可以生发的点: 1 1、青蛙 美在何处?一只寻找春天的青蛙;一只和恶劣环境抗争的青蛙;一只走在回家的路上的青蛙;一只力求摆脱我、厄运的青蛙。 生命被定格成再也无法跳起来的姿态,但不是屈从于命运的摆布,卑微如青蛙,亦有让人肃然起敬的崇高美。 伤在何处?这是一只误判冬天已经过去的青蛙,这是一只因为错误判断时机而付出生命代价的青蛙,这是一只因为盲动而无法回家的青蛙。 在诸多假象、诱惑面前,我们应该做到把握时机、适时而动。 22、摄影师 美在何处?把镜头伸向了冻死的青蛙,把一种苦难呈现在我们面前,用一种悲悯的情怀审视自然与社会, 发现人与自然的关联,促使我们在死亡面前思考。 艺术家的使命不在于在苦难和悲剧面前转过身去,不在于歌功颂德、锦上添花,用悲悯之心直面苦难才是良心所在。 何必伤心?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能做到,就死去了。对于弱小的同情,对于失败的哀叹,都应该肯定;但对追求者夭折于半途不必用得失成败的结果论来理解;旁观者习惯于用得失成败来衡量事物的价值,未必真正理解青蛙跃出水面的价值。 注意: 联系实际,寻找与自身结合最为紧密、写作素材最为充分、感受最为真切的观点来立意; 写作过程中注意回扣材料,渐次展开到生活、人生等层面。 行文注意严密,强调合理性的同时,注意弥补自己观点的片面性。 2014南通、扬州、泰州大市联考二模作文评分细则及标杆文 一、试题回放

研究性学习终期论文——摄影

研究性学习终期论文 课题:单反相机的摄影应用技术 高一十班陈木子马万丰谢静雅陈心蓉黑玉雯 指导教师:张椿楠 自从数码单反相机诞生以来,整个摄影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使用数码单反做很多胶片相机所无法胜任的工作,这已经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拍摄本身由此变得更加简单。数码单反相机继承了很多胶片单反相机的基本构造,在操作方面也有很多共通点。对于那些已经能够掌握小型数码相机的人来说,只要学会数码单反相机特有的操作方式和知识,做到随心所欲地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也绝非难事。可以说,任何人都能很容易地学会使用数码单反相机。由于拍完能立刻确认拍摄效果,用户的摄影技术将会进步神速,甚至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中级水平。而且,数码单反相机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够更换镜头,这使得摄影的世界更加广阔。 数码单反相机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系统可扩展性以及压倒性的完美画质。下面将通过将数码单反相机与小型数码相机进行对比,来了解数码单反相机的特征。 数码单反相机与小型数码相机相比较,不仅外观有区别,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的基本构造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用于接受光线、进行成像的图像感应器面积大小不同。与通常采用 1/2.5英寸型图像感应器的小型数码相机相比,数码单反相机一般采用的APS-C尺寸图像感应器拥有约 13倍的面积。因此在电子性能方面也拥有众多优点。图示照片成像视觉效果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背景的虚化效果不同,而能够更换镜头的数码单反相机在这一点上与小型数码相机相比,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图像感应器面积大小导致的虚化效果差异与镜头的焦距有非常大的关系。图像感应器面积越小,则镜头焦距越短(倾向于广角),从而导致很难获得满意的背景虚化效果。当采用数码单反相机进行拍摄时,会感到与往常的照片有所不同,这与图像感应器大小的不同有着直接的联系。 ■35mm胶片 ■全画幅图像感应器

观念摄影背后,是“观念”,还是“摄影”论文

观念摄影背后,是“观念”,还是“摄影” 中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摄影史的梳理与西方写实绘画的兴起的描述,提出不管是摄影还是绘画,这两种观看之道其背后应当贯穿着对人与人性的解读,文章在第二个层面结合摄影史的相关理论著作,提出“摄影与观念无关”、“观念摄影是一种误读”的观点,并结合论据作出相关阐释,文章最后一个层面通过分析日本当代著名摄影师的作品,论证了第一层面所提出的“对人及人性的关注”应是观念摄影的灵魂与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观念摄影史当代写实绘画荒木经惟 abstract: through description of the photography comb the history of the west and the rise of realistic painting ,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whether photography or painting, the two looked behind the way shall be throughout and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nature, the article in the second level with the related theory of photography works,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photography and is not a matter of “, “concept photography is a misreading”point of view, and combined with arguments make relevant interpretation, finally a leve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famous of the photographers, demonstrates the first level proposed “to people and human concern.” should be the vitality and the soul concept photography .

浅谈风光摄影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风光摄影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单从作品的形式维度来看,生态摄影与自然风光摄影的差异并不大,拍摄自然风光的作品理应被纳入生态摄影的领域中。但从学理上讲,生态摄影与自然风光摄影当有不同,它要求摄影师具有创作层面的生态审美自觉,要求观看者具有欣赏层面的生态审美自觉,还要求生态审美意识在作品的传播解读阶段进行介入和引导。为助推生态摄影的创作实践,不必给生态摄影限定过高的学术基调,以便融入更广泛的大众群体,塑造更深刻的生态审美自觉。 关键词:生态摄影;风光摄影;审美 一、从瓶颈到另辟蹊径 15世纪意大利艺术批评家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指出画家只能再现可见之物,不能被肉眼看到的事物无法被绘画再现。这一点对画家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来说显然不适用,但对几百年后才现身的摄影而言却是合理的概括。人与自然都是可见的拍摄对象,除肖像摆拍外,人们并不会停留在一处供相机捕捉,许多人像抓拍都有动态特征;自然物比人安分许多,拍摄自然风光的作品大多给人以静止的感觉。但随着环境污染破坏的加剧,自然也不再静止,不再万年不变。当摄影师拿起相机的目的不再只是捕捉自然的美,也是预见到自然之美转瞬即逝并为未来留存记忆的时候,以生态为主题的自然风光摄影就诞生了。 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学者提出生态摄影的名号,并试图对其内涵进行界定,以对自然风光摄影进行分类。然而十年过去了,生态摄影研究尚处于起步状态,其间所发表论文不逾百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也不过三五。一来因摄影作品内容固定明确难以作多元阐释,二来摄影师在捕捉影像时未必持有特定意图,对作品是否具备生态审美自觉的评判缺失了权威。再者,最令人困扰的是,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虽具有巨大感染力,却很难发挥实际的社会效用,直接介入生态保护的举措中,这一局限是阻碍生态摄影理论建构的关键。诸多原因导致这一颇具潜在价值的新兴领域变作鸡肋,摄影师与学者都不肯放弃,却又无法界定清楚、阐释透

艺术摄影论文

艺术摄影论文 一:浅谈艺术摄影用光技巧的重要性 光与影这两者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不管是自天还是夜晚,影子都会因为光的存在而 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光表现得较为现实,在此种背景下,光与影的完美组合成功的转移 了人们的注意力,也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准确判断。在摄影过程中,摄影师要借助自身的 艺术修养,通过光影技术等多种手段来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一、摄影艺术的概述 所谓摄影是指借助镜头来表现真实画面的艺术媒介。从这一点来看,摄影媒介不能将 自己诊释出来,正因为如此,这种艺术介质影响着人们对摄影的看法。我们平常所看到的 照片具有明显的真实性。摄影师借助照片将真实的场景呈现出来,与此同时摄影师也具有 表现真实场景的欲望。摄影摄像技术借助不同的形式来持续、分化其所涉及的领域。 二、光线对生活与拍摄的影响 一拍摄的整体效果受到光线的影响 从物理学的方面来讲,照射在某一物体表面的光线、物体本身的反射能力都会影响着 某一物体本身的亮度。比如:一块黑色的抹布,虽然这块抹布自身具有较弱的反光能力, 但是如果将这块抹布放置在强烈的光线下,此时这块抹布的亮度值会增加。经过实践证明,拍摄对象在不同的光线中,所呈现出来的亮度是不同的。究其原因在于由于主观光线与客 观光线的影响,因此所拍摄的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不相同的。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某 一种因素都会影响着亮度值。因此拍摄对象的最终效果会受到亮度值的影响。 二摄影过程中,光线的季节变化 我们都知道,太阳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照射在被拍摄物体上的光线 也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由于角度的变化,此时被拍摄物体表面的阴影与质 感会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最适宜的拍摄时间是从1o点到14点这一段时间;最合适的 采光角度是被拍摄物体上方的4-5度左右。虽然有时候所用的测光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所 选择的角度并不相同,因此所呈现出来的阴影却是不相同的。如果摄影师所采用的角度是 高角度,那么所呈现出来的阴影较短;如果摄影师所采用的角度是低角度,那么所呈现出 来的阴影较长。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要根据环境、季节、时间等因素来运用好光线。 三光线的软、硬区分 从光质的角度上来讲,可以将光线分为软光与硬光这两种。软光是指不会产生明显阴 影的光线。比如:阴天时候的光线就是软光。由于光线并不能直射到物体上,因此阴影部 分与受光部分会形成较小的反差,因此能见度较高的阴天往往是最佳的拍照时间。硬光是 指没有云彩遮挡下太阳光,又或者是人造光。比如:照明灯等。在直线光线的照明下,阴

我的摄影心得作文5篇

我的摄影心得作文5篇 我的摄影心得作文一 因为爱好摄影共同兴趣使影友聚在一起。在休闲健身怡情 养性的同时,心中多了愉快。在多次的采风实践中,我对这个 爱好,也有了一定认识:这就是:到了这个年龄段学习摄影, 不可以不当会事儿,但又不可以太当会事儿。 一,不可以不当会事儿 首先,既然走进摄影,就要学习这门综合艺术。摄影不仅 仅是简单概念的照相,它需要一定的知识积淀和文化修养,山 水风物,历史民情,都要在学习和吸纳。摄影又是含有很多技巧,需要在长间的拍摄过程中认真地学习,做到腿勤、眼勤、 嘴勤。腿勤,就是经常出去跑跑多拍片。因为,好片是可遇不 可求的;眼勤,就是进心仔细地观察四周景物,就是善于“找活”。嘴勤,就是多向老师们学习请教,不论你原来什么身份,进到这个圈里,只有当学生的份,没有摆架子的场。不下功夫,不虚心学习,懒惰而不求进取的人,很难拍出上桌面的东西, 大片总是赏赐给那些勤快的人。 其次,在勤奋的同时,还应有自己的构思与创作。采风时,要善于发现极具特征的景物,自己培养独到的眼光。否则,人 家找地儿你楞着,人家拍片你站着,人家发片你看着,没有拍 摄的创作激情。没有成就感。那你就拿不出好东西,你就会逐

步失去摄影兴趣。离出局也便不远了。 再者,既然走进摄影,一定是置办了摄影器材。自己或者 是儿女花了几千上万的钞票,就是为了咱老有所好,老有所学,老有所长,老有所乐,为了这份高雅的'追求。为了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健康的身体。你把上万元垮在了脖子上,当摆设作秀,或是闲着这份摄影资源,实现不了其使用价值,对不起真金白银,更是忽略了自己或身边辛苦挣钱的人。 二,又不可太当会事儿。 什么事都有个度,过度了就不好;就会出问题。 因为我们买相机的目的,是为了兴趣爱好健康,如果违背 了这个宗旨就错了,就过了。 首先,我们这个年龄段学习摄影,并不想争名夺冠,即便 是得了个一等奖,在圈内有了点小小名气又能怎么样呢? 第二摄影虽然叫玩,如果为了拍一个片子,去蹬山,趟河,没有控制好精气神,到头来伤了身体,就适得其反了。 第三,这个年龄的人都是从苦日子熬过来,大都经历过那 一段苦难岁月,明白享乐生活来之不易和懂得当今子女们工作 的辛苦。为了玩,大把的花钱买相机已经很在意了,如果再继 续无截止投入,玩不动的时候,扔下一堆被淘汰的破玩意,是 一种忘本,也是对家的不负责任。 第四,拍片就是个由头,作品就是个载体,赏片就是个消遣,点评就是个聊天。即便去参展,也就是凑热闹,真的不必

摄影技术风景论文

摄影技术之风景摄影 班级:电气092201H 学号:200922050136 姓名:赵哲懿

摄影技术之风景摄影 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当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摄影文学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这有力地证明了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摄影文学是人类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摄影文学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呢?对这个问题,我国不少学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先后提出了“审美复合论”、“审美错位论”、“内爆论”、“螺旋结构论”和“互文论”等。这些对摄影文学的界定都丰富了人们对摄影文学的认识。 起初,我们认识摄影文学是文学、摄影、编导、表演、美术等众多艺术的审美复合。“摄影文学不仅使摄影艺术突破了传统的纪实性,并冲出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使摄影艺术插上了理想的双翼,翱翔于艺术的太空,而且又把文学的艺术语言变成直观形象,把文学相象的描写变成可视的画面,使它既有美的视觉形象,又有精辟的语言艺术”。马龙潜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审美复合论”。他说:“成东方先生所讲的‘审美复合’,是一个深刻的理论范畴。在这里,既讲了摄影文学所内含的各种美学、艺术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也讲了摄影文学与其它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又讲了摄影文学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关系复合论。在‘审美复合论’的整体结构中,其基础的层面是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层面。”“在

‘审美复合论’的审美主客体关系层面上,与美的复合结构相对应的是一个多种审美类型和审美心理形式相融合的审美意识复合结构,这是对摄影文学审美认识与审美价值相统一的本质特性的具体规定。这个结构包括自然美的审美、科学美的审美和自然美与科学美复合的文学艺术的审美。”其实,摄影文学有较复杂的一面,也有较简单的一面。刘纲纪认为摄影文学“还可更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一个大学生、出租车司机、清洁工一天的生活,北京某个胡同的面貌,重要的文物古迹,科技的发明创新、时装表演,国家重大项目(如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大的政治外交活动,各地的自然风景、生态保护,老百姓在公园的锻炼健身、文化娱乐活动,各个社区的风光、建设,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大的企业、商场、饭店的景观,格调健康、向上的各界演艺明星的生活,均可拍摄。我以为‘摄影文学’的‘文学’不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纯文学’,可以和新闻报导、报告文学结合起来,尽可能贴近社会各界群众的日常生活。”他提出:“摄影与诗、散文的结合较易,困难的是如何以摄影表现小说的内容,找到这种表现特有的形式、规律,以区别于连环画,小说的插图,这问题我一直没想明白。”(见2002年5月10日《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对这个问题,人们作出了不同的探讨。有的倾向摄影艺术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结合,直接到现实生活中创作摄影小说,有的倾向摄影文学是文学、摄影、编导、表演、美术等众多艺术的审美复合,这较适于改编小说名著。这都是可以探索和尝试的。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审美复合论”的确揭示了摄影文学的复杂的一面。

摄影选修课结课论文

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 的作用和意义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嵌入式软件10-01 学号:541013090114 姓名:黄成

浅谈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本学期选修的是杨老师的“摄影艺术鉴赏”课,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大致对摄影这门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门课程不仅丰富了我的的生活,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陶冶了情操,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观。总的来说,自己的收获很多。下面来谈谈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摄影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观和对艺术的品味,摄影艺术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健康心理素质、综合思维能力和高雅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所以说摄影是高等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它既是一门综合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在光学、化学、美学的基础上,借助当今的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征服着世界。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中介。它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具有较强地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具有新鲜、开放、多样、自由、生动、快捷的多种特点。摄影加紧了科学与艺术联合的步伐,让艺术科学化——求真,使科学艺术化——求美。摄影艺术几乎涵括了传统美学的摄影、纪实摄影、抓拍摄影、场景摄影、观念摄影、数字化后制作的摄影、设计功能的摄影,情节剧场化的摄影,相当程度地体现了时代艺术的特点,反映了时代艺术的现实环境面貌。从摄影艺术的内涵来看它涉及到很多学科,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它具有科学的基因(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等科学的根本特性),使摄影艺术具有人类科学时代的基本特征。从摄影技术的外延来看,摄影技术、光电数码摄影技术、显微摄影技术、天文摄影技术等等,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并且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变为可传播的物质形态,这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摄影艺术能够以它独具特色的表现内容和缜密独到的构思,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主题,跟上时代的节奏,反映时代的希望,闪耀出时代和谐的光芒,能以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准确捕捉,使摄影作品传递出比单一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的信息,产生出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摄影艺术是时代精神的注入,是社会意义的体现。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于摄影专业的设立十分重视,将它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方

摄影艺术赏析论文

摄影艺术赏析论文 摄影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现在照相机已经普及了,手机上也都有自带的摄像头随时可以拍摄,但是我们只是处于简单的拍摄并无任何技巧而言,拍出的照片也没有美感。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是摄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为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经过《摄影艺术赏析》这门课的学习,我对摄影艺术赏析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以下是我经过学习学到的知识和一些感想。摄影艺术欣赏也叫影鉴赏。所谓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因此,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的审美创造活动。它具有以下的性质和特点:1.摄影艺术欣赏是对摄影作品的接受与反馈摄影家创造出来的摄影作品,必须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接受主义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能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就如同文学作品无人阅读,就只是一叠印着铅字的纸张,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就只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石块,摄影作品也是如此。只有通过观众的再创造,才能使它们获得现实的生命力。 2.摄影艺术欣赏是一种主体创造活动观众在摄影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这是因为任何摄影作品无论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其中总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它们需要欣赏者通过想象、联想等多种

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3.摄影艺术欣赏是审美经验与综合效应的活动从根本意义上讲,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在摄影欣赏活动中这种主体力量集中表现在观众总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补充丰富,将这多种经验综合起来进行审美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同样可以享受到创造的愉悦,获得强烈的美感。对于摄影艺术的受众,特别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怎样才能在面对一幅摄影作品时不但能懂得摄影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而且能够捕捉到摄影家在作品中带给观众的激情,从而体会到美的感受呢?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欣赏一幅摄影作品时,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到一种“其次,要深入体会摄影画面所传达的情感。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和普通照片最大的不同就是优秀的摄影作品中蕴涵着人类的丰富的情感。、色彩这些形式手段终究只是传递情感的中介物,摄影者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以情感动观众,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体会到摄影者按下快门时那一刻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再次。要努力唤起自己内心的联想和想象。事实上,任何的艺术性活动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对一幅摄影作品唤起想象和联想的时候,不要忽视标题所提供的信息。摄影作品的标题非常重要,它常常标示出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另外摄影作品还非常注重画面的节奏,观众可以从画面提供的音乐性节奏展开联想,从而更好地

新材料作文 “摄影师和青蛙”写作指导与例文

新材料作文摄影师和青蛙写作指导与例文新材料作文摄影师和青蛙写作指导与例文 一、试题回放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上钻回水里,被冻住了。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有能做到,就死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立意 1.对本次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 提供给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这就给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的材料作文,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行性。由于任何语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选自定时不能超越材料能指、所指的固定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青蛙和摄影师材料的基本理解 从青蛙角度,可以这样理解: 不能被表象迷惑,有如下表述:认清事物的本相;看清事物的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慎思之;克服片面的主观认识;独具慧眼;莫被浮云遮望眼;三思而后行;审时度势;反对经验主义;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可纵容自己的误判;对盲目行为说不…… 从揭示生命的本质这个角度出发,谈失败的悲剧美,对生命的敬畏、赞美。 从摄影师的角度,可以这样理解:常怀悲悯之心;善于发现美。 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作文的题目乍一看似乎过于宽泛,然而他在文中是有具体对象与阐述的,例如:文章题目为不可大意,似乎不太准确,但是读文后却发现作文中写的是:对变幻莫测的形势不可大意。这样的主题、行文是符号题意的。再如抓住时机、等待时机,说到抓住正确的时机、准确地抓住时机都为正确的立意。反之,题目看似很准,但行文中却有游离材料的明显表现,这类作文应适当降档。 3.对材料理解的几种注意点 立意偏差,但不是完全偏,勉强符合题意。例如:看清自己;全面考虑问题。 若即若离,立意不准确,但在行文过程中分析说理和原材料有某些,例如:勇于争先,此类作文在四类档考虑。 立意从材料的某一词语或某一句话而来,断章取义,偏离材料基本含义。尽管立意不准确,但语言功夫尚可,此类作文原则上不宜判为不及格。例如谈气候的,行文中告知是从材料的当地气温突然回升中得出的立意,那就视为及格,在及格线上3分内浮动。 立意也是从材料的某一词语或某一句话而来,但理解是偏差的。例如将青蛙决定去湖对面去寻找伴侣理解为诱惑,从而立意为抵制诱惑,此类作文为不及格作文。 立意与和行文完全与材料无关,属于天外来客型的,此类作文为不及格作文。 图解材料,立意简单,构思幼稚可笑。例如一位老人以为春天到了,把棉袄卖了,然而天气又变冷了,结果老人被冻死了。此类作文视语言表达及谋篇情况在及格线上下浮动。 当然,学生对作文题旨的理解纷繁复杂,具体情况需要各位阅读卷老师认真阅读、仔细

荒木经惟摄影艺术风格探究论文

荒木经惟摄影艺术风格探究论文 荒木经惟摄影艺术风格探究全文如下: 作为一名世界著名又颇具争议的摄影家,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众多的仰慕追随者以及批判者。但是这都并不影响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其艺术风格随着他的人生旅程进而产生、发展、高潮、升华。荒木经惟是当今世界较为另类的摄影艺术家,其风格、审美、品位、艺术感知和文化解读对当下社会有着较高的启示。荒木经惟对“反摄影”、“私摄影”有着不懈的探索,对摄影艺术的创新贡献了不平凡的力量,其艺术风格率性而为、至真至纯、荒诞放逐、神秘深刻。在对其艺术风格进行探究之后,我们应当保持理性的思维,既不一味地宣扬,又不能随意地抛弃,坚持学以致用,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不断独立思考反省,不断进步。 1 荒木经惟的摄影文化内涵 1.1 荒木经惟艺术创作的文化背景 日本所具有的民独特性对于荒木经惟的艺术创作的风格、心态、潜在倾向具有主导作用,它指导了摄影作品的文化取向和艺术规范。他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培植根脉,有着深刻的日本趣味。例如,日本的浮世绘春宫画就对荒木经惟影响深刻,直接而显而易见。还有《枕草子》这部传统的日本色情文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摄影创作。一名摄影家在“光天化日”之下所进行的创作是自己内在心灵不断自我撞击对话的过程,是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结果。现代以来,日本摄影师对死亡、暴力、色情、变态的大量聚焦深刻有力地撞击了人们的视觉感受,荒木经惟们创造的艺术作品风格已经植根于日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裸体女人、都市景象等大量出现在荒木经惟的作品之中,神秘而疏远,凝固而易逝,美丽而压抑,荒诞而真实。死亡终不能逃避,尚不如放浪形骸,放荡不羁。 1.2 荒木经惟独特的人生体验 荒木经惟的一生经历不平凡,坎坷却充实,简单却丰富。充满感伤的人生旅程形成了他独特的审美体验,他善于定格人生的某个瞬间,传达真实的情感旅程。荒木经惟70多年的人生旅程,经历了父母双亡、罹患癌症,人生起起伏伏,大喜大悲,毁誉参半,这都为他的摄影作品提供了真实的创作经历与生活经验。作为艺术家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敢于迎接质疑与挑战,超越自我界限,并且更加热爱艺术本身的平凡人;还要善于捕捉灵光一现的瞬间,灵感来袭的刹那,会观察适当的时间、空间、背景、地点,在生活中是一个感性的人,但是又要学会理性的独立思考,不断地进行审美实践,提升理论高度,完善理论体系。 荒木经惟 2 荒木经惟的摄影艺术风格 2.1 凸显人性之美

摄影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摄影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选题类别:观念摄影 题目:《囚》 观念摄影《囚》这组作品,我是想用摄影的手法,去揭示现代人,特别是都市人生活及思想中那些被现实束缚住的本性,通过关注一些现实问题,例如住房问题、环境污染、食品问题等,来引起人们对社会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反思。 陈述选题: 1.什么是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是表达摄影者对某一事物观点和思想的摄影形式。它以将个人观念视觉化为最重要的诉求点。它是现代艺术的重要分支。 2.观念摄影的主旨

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悟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 3.观念摄影的意义 观念摄影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艺术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新的诸多可能性。观念摄影以其对传统艺术摄影的偏离,反战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不能像传统艺术摄影那样建立起刻板的判断标准,也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实验性。实验性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崭新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思想与生活的创造者。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观念摄影 __

在摄影诞生之初,就开始具有“观念”的意识,20世纪中后期,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的《人生两途》、亨利·佩奇·鲁滨逊的《秋》、《弥留》应该算 是观念摄影的最早起源。观念摄影是源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并波及全球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当代摄影领域最早明确出现“观念艺术”(也叫观念主义)是1988年4月28日总第44期的《摄影报》上一篇《我们的作品等待社会的检验》。中国摄影出版社1991年翻译出版的《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第一次相对完全地介绍了“概念摄影”(conceptual photograph)的概念。在1997年到1998年这两年,以摄影为形态的观念艺术正式开始以观念摄影的名义,进入了前卫艺术批评的范围。1999年前后,观念摄影才获得国际上的认同,并开始进入前卫画廊和收藏家的销售渠道,中国观念摄影家开始也参加各种国际前卫摄影展和综合国际艺术展。国内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有刘铮、许恒、王劲松、丘震、马良、蓉蓉、田太权等,这些摄影家的一系列前卫摄影作品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剖析,提出了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是更深层次的思考。 2.观念摄影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他们的组品,我了解到了摄影的独特魅力,选择观念摄影来完成我的毕业设计,是因为当我想表达一些对现实社会的看法认

摄影作品赏析论文

摄影作品赏析论文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对摄影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懂得了其中的乐趣。我渐渐了解到了景深原理,知道该如何通过对快门和闪光的调节来得到想要的效果。接下来对摄影光影、色调、构图等知识的学习,通过生活中摄影时常出现的情况,让我初步了解了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时间拍照,比如说正的强光下就不是很适合拍具体的物体,也懂得了要巧妙地运用相机的模式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色调的照片,比如可以通过阴天模式让朝霞更加红艳。之后对每一类摄影类别的介绍也让我对摄影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春天花开时节花卉摄影让我们能够在这个时节拍下美丽的校园花卉。人物摄影的艺术也是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其中有许多细节会影响到整个摄影作品的质量,比如女生适合柔光下拍照,而男生则最好用强光来体现男性的轮廓等等。 我最喜欢的还是风景摄影,他有许多值得注意的技巧,比如构图时首先就是要找一个吸引人的景物,放置景物时也要避免将景物居中,这也是初学者们常犯的错误,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谓的“三分法则” (rule of the thirds),也称“黄金分割”,“九格宫”。。。“三分法则”是构图的基本的规则,意思是:把画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水平线,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垂直线,然后把景物尽量放在交点的位置上,另外照片是两维的,要在两维的照片里表达出三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大的物体是比较近的,小的物体是比较远的,所以,通过物体大小在照片里的对比,就可以让人感觉出出距离。在摄影的世界里,长焦拍摄效果是把景物?压缩?在一起,而广角的效果则是缩小了远处的景物,让人产生距离感。所以,在这种场合,我们一般使用广角镜头。另外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风景摄影中,有了光的照射,画面才会产生明暗层次、线条和色调。拍摄风光,主要是以太阳光作为光源。太阳的位置不同,照射在景物上能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侧光在风光摄影中是用得较多的一种形式。尤其是45°角的前侧光,不仅能够使景物具有一定的明暗反差,增强景物的立体感和画面影纹层次,同时,对画面色彩的还原也比较理想。而90°角的侧光,能够使景物的明暗各占一半,画面的明暗反差和立体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表现建筑物等表面不平整的物体时,效果更为突出。摄影者在利用侧光拍摄时,要注意尽量对画面的明亮处进行测光,避免造成画面局部曝光过度。在风景摄影中,用顺光拍摄景物,能够给人明

摄影技术基础论文

摄 影 技 术 基 础 毕 业 论 文 浅谈摄影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作用 摄影是一种通过图片的形式向人们传达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画面的表达,人们可以感受到其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对于摄影的学习并不是简单掌握拍照的技术,而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摄影人员可以通过对摄影课程的学习,了解

并掌握摄影器材等先进设备,接触到新的科学领域,拓展自己对于知识的范围,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摄影艺术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健康心理素质、综合思维能力和高雅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所以说摄影是高等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它既是一门综合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在光学、化学、美学的基础上,借助当今的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征服着世界。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中介。它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具有较强地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具有新鲜、开放、多样、自由、生动、快捷的多种特点。摄影加紧了科学与艺术联合的步伐,让艺术科学化——求真,使科学艺术化——求美。摄影艺术几乎涵括了传统美学的摄影、纪实摄影、抓拍摄影、场景摄影、观念摄影、数字化后制作的摄影、设计功能的摄影,情节剧场化的摄影,相当程度地体现了时代艺术的特点,反映了时代艺术的现实环境面貌。从摄影艺术的内涵来看它涉及到很多学科,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它具有科学的基因(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等科学的根本特性),使摄影艺术具有人类科学时代的基本特征。从摄影技术的外延来看,摄影技术、光电数码摄影技术、显微摄影技术、天文摄影技术等等,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并且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变为可传播的物质形态,这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摄影艺术能够以它独具特色的表现内容和缜密独到的构思,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主题,跟上时代的节奏,反映时代的希望,闪耀出时代和谐的光芒,能以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准确捕捉,使摄影作品传递出比单一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的信息,产生出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摄影艺术是时代精神的注入,是社会意义的体现。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于摄影专业的设立十分重视,将它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既可以培养现代大学生的科技活动能力,还是一项美学的引导和教育,

摄影艺术结课论文

摄影艺术 浅 谈 摄 影 的 美

妙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电子商务141601班 姓名:张丽婷 摄影的美妙 一、对摄影的理解 摄影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带有强烈品质的媒介。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交汇的结晶,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摄影者通过画面的构思、色调的均衡、场景的剪裁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使观赏者真正得到心灵的满足。与此同时,通过对摄影器材的了解,我们可以接触到现代科学各个领域,拓宽知识范围,提高艺术修养。因此,摄影不仅仅是会摆弄照相机,而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素质教育相对于

应试教育来说,是一场革命,它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将摄影艺术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对高校学生进行摄影知识和摄影艺术的教育,既是一种科技活动,又是一种美学教育。 摄影主要是培养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根本目标是使摄影者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个过程中,它所表现的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最有助于我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摄影艺术是一门较为年轻的艺术门类,它是紧紧伴随着每个时代高新科技发展而发展着。摄影艺术是一种对现实高度概括;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影像工作方式;是一种高贵的雅文化。摄影艺术就是作者的一种表达,正如说话是一种表达、写作是一种表达一样。摄影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风光”、“静物”、“人像”,也可以“纪实”、“民俗”、“观念”,表达方式没有高下之分。 摄影技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光圈、焦距、曝光、色温、反差、感光度、白平衡之类的技术性知识,还要学习构图、造型、色彩、光影等等美学知识。 二、照相机的设备 摄影不仅仅是一个相机这么简单,需要准备的设备还有很多,比如:镜头、三脚架、闪光灯、增距镜、广角镜等等。 对于整部相机来说,镜头是最容易损坏的部件。要保护镜头,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