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质岩课件2

变质岩课件2

变质岩课件2
变质岩课件2

第六节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研究变质岩结构、构造的重要意义:

反映形成过程;

反映变质作用类型、因素、方式、变质程度,例如动力变质作用具有碎裂结构;

为原岩恢复提供证据,如变余杏仁构造

可以作为命名的依据,如片麻状构造岩石命名为片麻岩;

对水文和工程有影响,如应力下板理、片理等有利于水文,而不利于工程。

二、变质岩的结构

分为4大类:

变余结构

变晶结构

碎裂结构

交代结构

二、变质岩的结构

变余结构——由于变质、重结晶作用不完全,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形成的结构。

常见于变质程度较浅的变质岩中,是恢复原岩的重要证据。与原岩性质关系——粒度愈粗、矿物成分愈稳定,愈易形成变余结构。 原岩为岩浆岩的变余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变余辉绿结构,变余花岗结构。

原岩为沉积岩的变余结构——如:变余砂状结构保留砂岩外貌,但是胶结物已变为绢云母、绿泥石等。

2.变晶结构

变晶结构——由变质结晶产生的变质矿物叫作变晶(blast); 变晶的形状、大小、相互关系反映的结构统称为变晶结构(blastic texture).

是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是变质岩中最常见之结构。

变晶结构在外貌上有时与岩浆岩的结晶结构相似,但是有区别:

变晶结构各个矿物颗粒几乎是同时生长,变斑晶与变基质同时生长; 变晶矿物特别是变斑晶中常含有较多的包体;

变晶结构中矿物自形程度并不表示结晶的先后顺序,而是代表矿物

结晶能力的大小。

(1) 按变晶矿物相对大小分

等粒变晶结构—近于相等

不等粒变晶结构—连续变化

斑状变晶结构—变斑晶

(2)按变晶矿物绝对大小分

粗粒变晶结构:>3mm

中粒变晶结构:3-1mm

细粒变晶结构:<1mm

显微变晶结构:<0.01mm

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二云斜长片岩。Pl+Q+Bi+Mt。黑云母和白云母具有定向拉长,斜长石绢云母化。辽宁。(+)318

纤维变晶结构,皱纹构造。矽线石英二云母片岩。矽线石为纤维状,毛发状,眼球状集合体。辽宁。(+)314

A. 晶内和晶界脆性变形的结构表现

(a).晶粒脆性变形,最初表现为矿物的裂纹

(b,c)进一步则沿颗粒边缘或裂纹裂开破碎.

碎裂是脆性变形条件下颗粒粒度减小的形式。

教材图19-14晶粒脆性变形的结构特征(S p r y,1969)a.裂纹石榴石;

b.碎裂石榴石;

c.角闪石大晶体破碎成细小晶体集合体

B. 晶内塑性变形

变形纹(deformation lamellae)

变形纹多见于弱应变的石英晶体内,是晶内滑动的产物。特征是显微镜下可见的晶体内平直或微弯的密集平行纹带。纹带极薄,通常宽度小于0.002mm。单偏光下纹带与主晶之间有界面,升降镜筒可见到贝克线在界面附近移动,说明与主晶有折射率差异。正交镜下纹带与主晶干涉色稍有不同,说明与主晶有双折率差异。

亚颗粒(subgrain)

亚颗粒(subgrain)是变形晶体通过消除位错恢复至无应变状态的恢复作用所形成的大量细小无应变颗粒(图19-16a)。其特点一是细小(粒径一般小于0.02-0.03mm).二是相邻颗粒方位差小(不超过10°),因而正交镜下模糊不清。亚颗粒集合体常呈拉长的扁豆状、带状,称为丝带结构(ribbon texture)。亚颗粒是塑性变形条件下颗粒粒度减小的主要形式。

3.碎裂结构(cataclatic texture)——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变

形结构)。

角砾状结构——轻微破碎

碎裂结构——矿物有裂纹,边缘被碾细,但仍然保留矿物原形

碎斑结构——在极细的矿物颗粒中残留有较大的颗粒,分别被称为碎基和碎斑。碎斑有撕碎的边缘、裂隙等,波状消光。 糜棱结构——应力更强,矿物几乎全部破碎呈微粒状,具定向性,似流动构造,可以残留有少量稍大的刚性矿物碎块,可以被磨圆呈眼球状。

碎裂结构:岩石开始破裂,切割为大小不等的棱角状碎块

糜棱结构,眼球构造。眼球状糜棱岩,残斑为长石,构成眼球

4.交代结构

(1)交代假象结构——原来的矿物被化学成分不同的另一种新矿物

所替换,但仍保留原矿物的晶形。如:石榴石绿泥石化

(2)交代斑状结构——交代过程中有时能发育成相当大的斑晶,称为

交代斑晶,在混合岩化或花岗岩侵入体的边部,碱质溶液活动的部位,可能出现钾长石或钠长石的交代斑晶。

(3)交代蚕食结构

(4)交代残留结构

(5)交代净边结构

(6)交代穿孔结构

(7)交代蠕虫结构

交代净边结构,

混合花岗岩,微斜长石交代斜长石

其他结构:后成合晶

1、反应边(reaction rim)或冠状体(corona):

当后成矿物呈环状全部或部分包绕先成矿物,作为先成矿物的包边或环边时,后成矿物包壳或环边称反应边或冠状体。

2、后成合晶(symplectite):反应边可以是一种矿物,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矿物的交生体而当交生体呈细小蠕虫状时,则称为后成合晶

三、变质岩的构造

1. 变余构造——变质后,仍然保留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是恢复原岩的标志。

正变质岩的变余构造——变余气孔,变余杏仁,变余流纹构造等

副变质岩的变余构造——变余层理,变余波痕等

2. 变成构造——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面状构造

A、定向构造

(1)板状构造

(2)千枚状构造

(3)片状构造

(4)片麻状构造

(5)条带状(层状)构造

(6)眼球状构造线状构造

B. 无定向构造: 块状构造、斑点构造、瘤状构造、角砾状。

1)板状构造(slaty structure ). 又称为板劈理(slaty cleavage )。

是重结晶程度很低(隐晶质)的低级变质岩典型的面理形式。通常由密集的间隔平面(劈理面)显示,沿着劈理面岩石容易裂开呈平整、光滑但光泽暗淡的板片。

千枚状构造(phyllitic structure)

面理由细小的(多小于0.1mm)片状硅酸盐定向排列而成,重结晶程度比板状构造高,但肉眼仍难以识别矿物颗粒。岩石易沿面理裂开,劈开面不如板劈理面平整,但有强烈丝绢光泽(绢云母、绿泥石等片状硅酸盐矿物造成)。

千枚状构造的明显特征是存在折劈、微褶皱和扭折带。组分基本重结晶,初步定向,薄片状,强烈丝绢光泽

3)片状构造(schistose structure)

岩石重结晶程度高。面理由肉眼可识别的(粒径>0.1mm)的片、板、针、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而成。岩石较易沿面理裂开,但裂开面平整程度比千枚状构造差些)。千枚状构造和片状构造又称为片理(schistosity)

矿物全部重结晶,肉眼可以见矿物颗粒

片麻状构造(gneissic structure)

又称为片麻理(gneissosity)。与片状构造相同点是岩石重结晶程度高,矿物肉眼可识别。不同点在于粒状矿物含量高,板片状、针柱状矿物在其中断续定向分布。

片麻状构造的特点是岩石沿片麻理无特别强烈的裂开趋势。粒状矿物为主,片状粒状都定向排列,但不连续,

2. 变成构造——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面状构造

A、定向构造

(1)板状构造

(2)千枚状构造

(3)片状构造

(4)片麻状构造

(5)条带状(层状)构造

(6)眼球状构造线状构造

B. 无定向构造: 块状构造、斑点构造、瘤状构造、角砾状。

层状构造(layered structure)

又称为条带状构造((banded structure, 或成分层,是由不同成分、不同结构的浅色与暗色层(或透镜体)互层构成的面状构造。广泛出现在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之中。

眼球状构造(augen structure)

特点:是眼球状巨大颗粒或颗粒集合体在基质中定向分布。见于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中。

第二章 岩石物理性质与岩体结构

-- 第二章岩石物理性质与岩体结构 岩石是组成地壳的自然物体,是经过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矿物集合体,在陆地和海洋广泛分布。 岩石按成因有三大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的种类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加之不同时期、不同强度的构造作用,也就决定岩石力学问题复杂多变。 本章主要介绍: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岩体结构特点及工程分类。 --

-- -- 一、岩石物理性质指标 用来描述岩石地某种物理性质地某种数值就是岩石物理性质指标。 1、 容重 岩石单位体积(包括岩石孔隙体积)的重力,称为岩石的容重。 表达式:V W =γ γ?—容重(K N/m3) W —岩石的重力(KN ) V —岩石的体积(m 3)

-- -- 根据岩石的含水程度不同,岩石容重可分为干容重、湿容重、饱和容重。 干容重 湿容重 饱和容重 d γ γ m γ 0 天然含水量θ → n(孔隙度) 多数岩石 γ 在2.6-2.8KN/m 3之间。 书中P5 表1 列出部分岩石的容重。

-- -- 2、 密度 岩石单位体积(包括孔隙体积)的质量, 表达式:V M =ρ ρ?—密度(Kg/m 3) M — 岩石质量(Kg ) V — 岩石体积(m 3) 容重与密度关系:ργ?=8.9

-- -- 3、 比 重 岩石干的重力除以岩石实体体积(不包括孔隙),再与4℃时水的容重的比值。 表达式: w s s s V W G γ= Gs —岩石比重(无量纲),W s —绝对干燥时的岩石重力(K N) V s —岩石实体体积(m3)=V-孔隙体积 w γ—水容重,4℃时等于10KN /m 3 岩石的比重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比重,大部分岩石的比重介于2.5—2.8之间。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山雨》优秀教案

2、山雨 教学内容:山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朗读“导读”。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课件):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3、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

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 ⑴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⑵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谁能把优美动听的雨声、雨色变成朗读声来告诉大家?课件: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抽生配乐朗读声,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试背赛背课文。

变质岩

变质岩石学 第一章变质岩概论 §1 变质作用概述 一、变质作用的概念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相互作用),由于地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变化,促使早先形成的固态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有时伴有化学成分的改变,在特殊条件下,可以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岩浆”)的各种作用的总和称为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的涵义: ?1.是与地壳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内动力地质作用。 ?2.地壳已存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转变过程。 ?3.在特殊条件下,还可以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岩浆)。 ?4变质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 二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原岩地质条件物理化学环境 ?(一)温度 ?1.变化范围:200~800℃,最高达1000℃以上。 ?2.主要作用:可导致重结晶、变质反应、重熔;增加流体活性;改变岩石变形性质等。是变质作用的主导因素。 ?(二)压力(负荷压力、流体压力) ?1.有利于形成分子体积较小、比重大的新矿物。镁橄榄石+钙长石→石榴石(体积小、比重大) ?2.压力增大,变质反应温度增高。 ?(三)应力(侧向挤压力) ?1. 使岩层、岩石、矿物遭到破坏、变形,形成特殊的变质结构构造。如碎斑结构、碎裂构造。 ?2.影响矿物的重结晶和定向排列,甚至使矿物晶体的内部构造发生形变,如石英波状消光,片状矿物产生扭折。 ?3.对区域变质岩片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4.促进岩石中粒间流体化学活动性的增加,加速变质反应和重结晶的速度。特别在低温变质条件下,影响尤为明显,如基性火山岩低温变质形成绿片岩时,应力作用强,片理化程度高,变质结晶好,形成典型的绿片岩;应力作用低,则反之。 ?(四)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1.起催化剂的作用:SiO2+MgO →Mg2[SiO4](镁橄榄石) ?干燥的条件下,温度1000℃,4天形成26%的镁橄榄石;有水参与情况下,450℃,几分钟,反应就全部完成。 ?2.直接参与变质反应,控制反应方向 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 H2O (脱水反应向右进行,水化反应向左进行) ?3.起媒介载体作用,导致交代作用发生 ?4.降低岩石的熔点。长英质岩: 无水950℃, 含水640℃。 ?5.有利于变质矿床的形成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课山雨课文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课山雨课文 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原文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解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全文共10个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写雨来,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写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绘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第8至10自然段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如,将雨来时由远而近、逐渐清晰的声音比作“无字的歌谣”,将雨至时雨丝飘洒在山林的声音比作“优雅的小曲”,将雨过时雨珠滴落的声音比作“一场山雨的余韵”,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不同时段的山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突出了山雨所特有音韵美,寄情于景、

第二章 天然石材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天然石材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天然石材:是由采自地壳的岩石经加工或不经加工而制成的材料。 二、填空题 1.按地质分类法,天然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岩浆岩按形成条件不同又分为喷出岩、深层岩和火山岩。 2.建筑工程中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理石属于变质岩,石灰石属于沉积岩。 3.天然石材按体积密度大小分为重质石材、轻质石材两类。 4.砌筑用石材分为毛石和料石两类。其中料石按表面加工的平整程度又分为毛料石、粗料石、半细料石和细料石四种。 5.天然大理石板材主要用于建筑物室内饰面,少数品种如汉白玉、艾叶青等可用作室外饰面材料;天然花岗石板材用作建筑物室内外高级饰面材料。 三、判断题 1.花岗石板材既可用于室内装饰又可用于室外装饰。(√) 2.大理石板材既可用于室内装饰又可用于室外装饰。(×) 3.汉白玉是一种白色花岗石,因此可用作室外装饰和雕塑。(×) 4.石材按其抗压强度共分为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 MU20、MU15和MU10九个强度等级。(√) 5.火山岩为玻璃体结构且构造致密。(×) 6.岩石中云母含量越多,则其强度越高。(×) 7.岩浆岩分部最广。(×) 8.黄铁矿是岩石中的有害矿物。(√) 四、单项选择题 1.沉积岩大都呈C构造。 A. 块状 B. 多孔 C. 层状 2.大理石岩、石英岩、片麻岩属C。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3.矿物的莫氏硬度采用 A 测定。 A. 刻划法 B. 压入法 C. 回弹法 4.天然大理石板一般不宜用于室外,主要原因是由于其C。 A. 强度不够 B. 硬度不够 C. 抗风化性能差 5.砌筑用石材的抗压强度是以边长为B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表示。 A. 50mm B. 70mm C. 100mm 6.大理石贴面板宜使用在 A 。 A. 室内墙、地面 B. 是外墙、地面 C. 屋面 D.各建筑部位皆可 7.下面四种岩石中,耐火性最差的是D 。 A. 石灰岩 B. 大理岩 C. 玄武岩 D.花岗岩 五、多项选择题 1.下列岩石属于沉积岩A B C。

最新山雨优质课教案资料讲解

2.山雨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4.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2.师生共同背诵描写雨的诗句。 3.师:咱们今天又将跟着作家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韵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图片和诗句的吟诵引入一篇充满韵味的课文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 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 2.请三名学生分别读第1~4自然段、第5~7自然段、第8~1 0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指导理解“啼啭”的意思。(出示课件) 3.指名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场山雨的。(雨来、雨中、雨后) 4.指名说说阅读的初步感受。 师:这样一幅有声有色的山雨图是作者通过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得来的。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为下文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并在课本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 2.体会情感,感悟写法。 (1)感悟山雨的音韵美。

变质岩岩石学习题

“变质岩岩石学”习题 第一章变质作用概述 1.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2.总结不同变质作用类型中起主要作用的变质作用因素。 3.简述变质作用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二章变质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命名 1.总结对比变质岩、火成岩、沉积岩在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方面的异同。 2.总结常见区域变质岩的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及变质条件等方面的特征。 3.简述变质岩结构的分类依据、主要类型、命名原则。 4.常见变晶结构的特点、区别及命名原则。 5.总结富铝系列各类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命名原则。 6.总结富铝系列变质岩随变质程度增加,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的变化规律。7.铁镁系列主要变质岩石类型、特点、比较。 8.总结铁镁系列变质岩的矿物组成, 结构构造和岩石类型随温度增加的变化规律。9.特征变质矿物的鉴定特征及标定的变质条件。 其中5-9题结合实验课内容完成。 第三章变质岩的原岩研究 1.恢复变质岩原岩有哪些标志? 2.利用变质岩化学成分恢复原岩的依据是什么? 第四章变质岩的形成作用 1.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基本含义是什么? 2.变质反应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研究意义。 3.举例说明变质反应的主要类型及主要特征 4.为什么固-固反应是较好的地质温压计? 5.重结晶作用和变质结晶作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静态重结晶和动态重结晶产物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7.变质结晶作用与变形作用的关系有几种情况?各具有什么特点? 第五章变质带 1.总结中压条件下泥质岩石和铁镁质岩石变质带的划分、矿物组合及等变线反应。2.总结基性系列和富铝系列经受从绿片岩相到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可能出现的典型岩石及典型矿物组合。 3.变质带的概念、划分标志、研究意义。 4.简述巴洛式递增变质带和基性岩递增变质带划分标志、主要特征、适用条件

第二章 沉积物的来源

?首页>> ?电子教材>> o第一章绪论 o第二章沉积物的来源 o第三章沉积学相关的流体力学基本原理 o第四章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o第五章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 o第六章大陆环境及相模式 o第七章海陆过渡环境及相模式 o第八章海洋环境及相模式 o第九章板块构造与沉积作用 o第十章沉积盆地及古地理分析 ?本章内容 o第一节几个主要的概念 o第二节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o第三节沉积物的其它来源 第二章沉积物的来源 第一节几个主要的概念 沉积学研究的对象是沉积岩。 沉积岩主要包括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岩、泥质(粘土)岩、内源沉积岩。 环境(相)标志中,成分标志是重要方面,研究沉积物来源, 主要是为相标志中“成分标志”服务的。

问题: 泥岩与粘土岩的区别? 沉积岩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包括以下7个阶段: 沉积物形成阶段 1、风化作用→ 2、搬运作用→ 3、沉积作用→ 沉积期后阶段 4、同生作用→ 5、成岩作用→ 6、后生作用→ 7、表生作用 沉积物的来源主要包括(4类):

几个概念: 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在温度、大气、水、生物等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分为物理、化学、生物风化3种。风化阶段是沉积岩形成过程的第一阶段。 母岩:沉积物风化前的岩石。母岩可以是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物源区(母岩区):供给沉积物的地区(母岩所在的地区)。母岩风化的产物分为3种:碎屑物质、不溶残余物质、溶解物质: 陆源碎屑:母岩经过风化后的碎屑物质(岩屑和单矿物碎屑)。陆源碎屑是分析物源区母 岩类型的直接证据。如在河砂中淘金,下游是多条河流汇集,多物源;

上游则容易找到物源区 不溶残余物质:母岩化学风化(分解)过程中新生成的不溶物质(粘土矿物、氧化铁色 素)。 溶解物质:化学风化的产物(真溶液和胶体物质) 第二节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母岩风化产物 一、风化带发育的阶段性 硅酸盐矿物风化转变的一般阶段是: 钾长石→绢云母→水云母→高岭石(或蒙脱石)→氧化铝; 辉石→绿泥石→水绿泥石→蒙脱石→多水高岭石→高岭石→氧化铁; 黑云母→蛭石→蒙脱石→高岭石。

岩石力学 第二章

1、岩石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及岩屑)颗粒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结构联结特点及岩石中的微结构面(即内部缺陷)。其中,以结构联结和微结构面对岩石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 岩石的构造:指各种不同结构的矿物集合体的各种分布和排列方式。 岩浆岩的常见构造: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是沉积岩最重要的特征。 变质岩的常见构造:片麻状构造、片状构造、板状构造、块状构造、千枚状构造。 2、岩石中结构联结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即结晶联结和胶结联结。 3、岩石风化定量指标:风化空隙率、波速比、风化系数。 风化空隙率Iw快速浸水后风化岩石吸入水的质量mw 与干燥岩石质量mrd 之比。 波速比kv:风化岩石纵波波速Vcp 与新鲜完整岩石纵波波速vrp 之比。 风化系数kf:风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与新鲜完整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4、岩石坚硬程度指岩石抵抗破坏和变形的能力。岩石坚硬程度按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σcw划分为五级。 5、重力密度:岩石单位体积(包括岩石中的孔隙体积)的重量称为重力密度,通常简称为重度。一般而言,地表岩石重度较小,深层岩石重度较大。通常岩石重度愈大,其力学性质愈好。 6、大部分岩石的相对密度介于2.50~2.80之间 7、饱和吸水率wsa :岩样在强制状态(真空、煮沸或高压)下,岩样的最大吸入水的重量Ww 与岩样的烘干重量Ws 的百分比(也称饱水率)。 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的区别: 前者是浸水48h特定试验条件下岩样的湿重与其干重之比; 后者是饱和状态下岩样的湿重与其干重之比。 若浸水48h达到了饱和状态,则两者相等。 8、饱水系数:指岩石吸水率wa 与饱水率wsa 的百分比。kw = wa / wsa ×100% 一般岩石的饱水系数在0.5~0.8之间。试验表明:当kw<91% 时,可免遭冻胀破坏。 9、岩石的强度:指岩石在荷载作用下破坏时所承受的最大荷载应力。 岩石强度有抗压强度(单轴、三轴)、抗剪强度、抗拉强度。 10、单轴抗压强度RC:指岩石试件在单轴压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破坏角β为:β=π/4 +φ/2 圆形(强度) > 六边形> 四边形> 三边形 温度和湿度对强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强度越低;含水量越高,强度越低。 岩石抗压强度分为单轴抗压强度和三轴抗压强度(常规三轴压力试验σ1>σ2=σ3> 0和真三轴压力试验σ1>σ2>σ3> 0)。 11、岩石脆性度:通常将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脆性度,用以表征岩石的脆性程度。 12、岩石破坏有两种基本类型:脆性破坏、塑性破坏。 破坏机理:通常认为岩石的脆性破坏是由于应力条件下岩石中裂隙的产生和发展的结果。而塑性破坏通常是在塑性流动状态下发生的,这是由于组成物质颗粒间相互滑移所致。 13、强度理论莫尔库仑强度理论格里菲斯强度理论。 莫尔强度理论不能反映具有细微裂缝的岩石破坏机理。而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能很好地反映脆性材料破坏机理。 14、库仑准则不适于σ3<0,即有拉应力的情况(因为断裂面与σ3垂直);也不适用于高围压的情况;但对于一般工程来说,库仑准则还是适用的。适于低围压的情况 15、岩石的变形是指岩石在物理因素作用下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16、泊松比:是指在单轴压缩条件下,横向应变(εd)与轴向应变(εL)之比。 17、岩石的各向异性:岩石的全部或部分物理、力学性质随方向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的现象称为岩石的各向异性。 岩石可分为四种各向异性体:极端各向异性体、正交各向异性体、横观各向异性体、各向同性体 18、软弱岩石的典型蠕变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蠕变段;等速蠕变段或稳定蠕变段;加速蠕变段。 19、岩石的强度是随外荷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的,通常把作用时间t→∞的强度S∞称为岩石的长期强度。 长期强度与瞬时强度之比(s∞/s0)为0.4~0.8。软岩和中等坚固岩石为0.4~0.6;坚固岩石为0.7~0.8。 20、松弛特性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立即松弛、完全松弛、不完全松弛。 21、开尔文模型:它由弹性单元和黏性单元并联而成;广义马克斯威尔模型:该模型由开尔文模型与粘性单元串联而成;广义开尔文模型:该模型由开尔文模型与弹性单元串联而成;柏格斯模型:这种模型由开尔文模型与马克斯威尔模型串联而组成。

第二章 韧性剪切带及糜棱岩-徐朝雷

第二章韧性剪切带及糜棱岩 一、韧性剪切带及糜棱岩 韧性变形是与脆性变形对应,韧性变形可用拉长,拉薄、拉细来表现,脆性变形则只能用断裂来表现。前者属藕断丝连,地层被拉伸表现在体积不变,块体变细,但长度增加了。而脆性变形没有块体变细长度增加的过程,而是干脆以地层被拉张而断裂。 一对主压应力作用下,应变球体被压成椭球体,中间出现一对剪切面理。它们可发展成断裂,属脆性断裂——这是表层构造相的反映;也可发展成韧性剪切带,这是浅到中层构造相的反映。 机械加工中有拔丝机,把很粗的铁条铜棒,经几次拉伸,可拉出极细的金属丝。这是韧性变形在机械加工中应用。 韧性剪切带地质特征: 1、是个片理化带,带中矿物定向排列, 2、岩石、矿物均以塑性变形为特点; 3、常与鞘褶皱伴生,岩石具拉伸线理,岩层具S/C组构; 4常有退变质现象。 上述特征是前人总结的。本人加上去一点:在韧性变形为主特征中,加上可能伴随有脆性碎裂岩化变形。这是因为矿物的韧性变形,也就是矿物晶体发生晶格位移,而非晶体破碎。不同矿物达到塑性变形点的温度不同。低温矿物达到塑性变形温度时,其中有些矿物尚未达到塑性变形温度下限,所以它只能表现脆性碎裂变形。这种情况大量存在于野外。石英塑性变形起始点低,为300℃,而长石需450℃,所以许多糜棱岩中,石英已普遍拔丝,而长石呈碎裂化。当变形带温度达到450℃时,角闪石却未达到韧性变形温度(600℃),所以温度较低的韧性剪切带中矿物变形常常是塑性脆性并存。 需说明的第二点,韧性剪切带不一定有退变质带伴生,这也与韧性剪切带温度有关。当原岩为角闪岩相岩石,发生低温韧性剪切时,其中黑云母,角闪岩石会发生绿泥石化退变质作用。当原岩为麻粒岩相岩石,发生中温韧性剪切时,紫苏辉石会发生角闪石化、黑云母化退变质——这是一种情况,韧性剪切温度比变质原岩低。 另一种情况相反,原岩变质温度低而韧性剪切带温度高时,就会出现进变质化带。如原岩为普通角闪岩相的岩石,当有高角闪岩相韧性剪切作用时,剪切带本身会发生部分熔融,而原岩(围岩)仍保持普通角闪岩相的变质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