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生物岛隧道报告

进生物岛隧道报告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旧馆临港工业区快速干道及连接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浙江大学

国环评证:甲字第2002号

二O一二年十月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1)

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1)

1.2项目概况 (2)

1.2.1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

1.2.2道路线型 (2)

1.2.3施工工艺 (2)

1.2.4建设规模 (4)

1.2.5建设周期 (4)

1.2.6投资 (4)

1.3方案比选及合理性分析 (5)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6)

2.1环境质量现状 (6)

2.2评价范围 (7)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8)

3.1污染因子辨识 (8)

3.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9)

3.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0)

3.4污染防治措施 (13)

3.5环境风险分析、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14)

3.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19)

3.7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19)

3.7.1社会效益 (19)

3.7.2生态经济损益分析 (20)

3.8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及相关措施 (20)

3.9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20)

4公众参与 (21)

4.1调查方法 (21)

4.2个人调查结果 (21)

4.3公告公示 (24)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5)

6联系方式 (25)

1建设项目概况

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湖州市位于杭嘉湖平原的西北部,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二区。总人口259万,其中市区人口108万;总面积5818 km2,城市化水平达到58%,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88km2。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增强…三力?,奋力崛起”战略,顺应湖州市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所面临的新要求,积极迎接区域竞争新挑战、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重构产业竞争新优势,湖州市着手建设南太湖产业集聚区,2011年11月,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已正式获得省政府审核批复。

南太湖产业集聚区临沪工业区是湖州省级大平台——南太湖特色新兴产业积聚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州全面接轨上海的重要措施,将成为湖州未来承接上海各项产业的转移中心。

根据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旧馆临港工业区规划,按照“一年拉出一片框架、两年落户一批企业、三至五年建成临港新区”的总目标,大力发展临港装备业、现代物流业等支柱产业,使之成为南浔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重要增长极。目前,工业区各项规划已全部完成,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部分重大项目实施即将启动。为进一步贯通对外道路交通,为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先期条件,湖州南浔临港新农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实施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旧馆临港工业区快速干道及连接线工程。

本项目位于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旧馆临港工业区。道路范围东至纵一路、南至二环南路、西至外环西路、北至頔塘。本次设计主要涉及区块内部4条道路:旧馆路、织旧路、纵二路、纵四路。项目建议书已获浙江省发改委审批通过,批文号:浙发改投资[2012]222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湖州南浔临港新农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浙江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2002号)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成立课题小组立即着手开展工作,同时委托湖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在进行现场踏勘以及对有关资料的调研、整理、计算、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并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1.2项目概况

1.2.1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旧馆临港工业区快速干道及连接线工程

建设内容:共4条城市道路,其中2条城市快速路(旧馆路、织旧路),2条支路(纵二路、纵四路)。

建设性质:新建

1.2.2道路线型

旧馆路西起外环西路,东至纵一路,沿线自西向东分别与外环西路、纵五路(规划)、纵四路、纵三路(规划)、织旧路、纵二路、纵一路(规划)相交,其中与外环西路、纵四路、织旧路相交采用互通式立交形式,与外环西路相交处为T型交叉,外环西路主线下穿,与纵四路相交处为T型交叉,旧馆路主线下穿,与织旧路相交处为十字交叉,旧馆路主线下穿;与纵五路、纵三路、纵二路、纵一路相交采用平交形式,旧馆路辅道与相交道路进行连接。道路红线宽度为32m,道路全长为3228.708 m。

织旧路南起二环南路,北至頔塘,沿线自南向北分别与二环南路(规划)、横三路(规划)、横二路(规划)、横一路(规划)、旧馆路相交,其中与二环南路相交采用分离式立交形式(织旧路上跨),通过辅道与二环南路进行连接,与旧馆路相交采用互通式立交形式(织旧路主线上跨),与其余道路相交均采用平交形式,织旧路辅道与相交道路进行连接。道路红线宽度40m,道路全长为1858.572m。

纵二路南起二环南路,北至旧馆路,沿线自南向北分别与二环南路(规划)、横三路(规划)、横二路(规划)、横一路(规划)、旧馆路相交,均采用平交形式。道路红线宽度为18m,道路全长1501.832m。

纵四路南起现状三官桥,北至旧馆路,沿线自南向北分别与横二路(规划)、横一路(规划)、旧馆路相交,其中与旧馆路相交采用互通式立交形式(旧馆路主线下穿),与其他道路相交均采用平交形式。道路红线宽度为18m,道路全长974.054m。

1.2.3施工工艺

1、道路

(1)清基工程

工程施工前,对填方路段首先清除路表耕植土。清除杂草、树根、腐植物及其他杂物,清除表层土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方式,清基厚度约为10~35cm,剥离的表

层土堆于临时堆土场,用于施工后期绿化或复耕覆土。在清表后,先进行原地面整平、夯实与碾压,并形成3%的施工横坡,以利于排水。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应小于85%,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层压实,压实度符合标准。横坡陡于1:5

的坡地上的填方路基,在填筑前,需将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台阶顶面做成2%~4%的反向横坡,以防路基滑动而影响其稳定性。

(2)路基工程

道路路基。采用塘渣分层回填,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路基填筑应采用20t

以上重型压路机振动分层碾压,当压路机从结构物顶上通过时,若结构物顶面填土小于50cm时,应禁止采用振动碾压。对于同一填筑路段,要求一层的路基填料强度和粒径均匀。填方高度小于1m低填的路段,要求换填50cm清塘渣。路基位于现状农田上时,须清除表面耕植土。路基要求分层压实回填,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两段相接处,若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填方路段两侧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挡墙采用M10浆砌块石。

河道、池塘段处理。对于淤泥质土和池塘等不良地质路段,应先抽干水,然后清除淤泥及淤泥质土约30cm左右,再进行塘渣回填;分层回填至路基顶面。河道原则上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

软基处理。道路填方高度大于3.0米及桥头后30米范围处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其余路段不再采用特殊方法处理。桥台后30米范围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

(3)路面工程

本项目采用两层密级配的面层结构形式,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基层及底基层均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主要分为施工前准备工作、沥青混合料的拌合与运输、摊铺、压实等过程。本项目所用沥青路面铺设材料均采用外购,经运料车运至施工现场进行铺设,在铺筑混合料之前,必须对下层进行检查,特别应注意下层的污染情况,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处理,否则不准铺筑沥青砼。在混合料完成摊铺和刮平后立即对路面进行检查,对不规则之处及时用人工进行调整,随后进行充分均匀地压实。

2、桥梁

工程设桥梁共11座。桥梁主桥上部结构预应力砼小箱梁、钢筋砼系杆拱、预应力砼空心板梁,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桥墩,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

重力式桥台施工时,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锥体护坡、台背回填等工艺过程。

对于河中桩施工时,先打设护筒,护筒沉入可采用压重、振动、锤击等方式。护筒设臵后,然后钻孔、清孔,最后进行混凝土灌注,钻孔和清孔过程中钻渣泥浆,由管道运输至布臵在桥梁附近的泥浆池中,进行循环利用、固化处理,最后直接外运。

1.2.4建设规模

本项目共有4条道路,其中2条城市快速路,2条城市支路;桥梁11座,其中立交桥4座,跨河桥7座。

全线主要工程量详见表1-1。

表1-1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旧馆临港工业区快速干道及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表

1.2.5建设周期

计划2013年7月底前完成前期工作,包括可研报告的报批、初步设计的报批、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征地拆迁等工作;2013年7月动工建设,2015年7月投入使用。

1.2.6投资

1、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表见表1-2。

表1-2 主要技术标准汇总表

2、主要经济指标

(1)工程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64706.230万元。其中建安费费用为44806.1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4193.936 万元,土地费用为8918.184万元,预备费为2895.911 万元,银行利息3892.104 万元。

根据本报告拟定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估算出该工程直接环保设施投资为1329万元,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为2.1%。

1.3方案比选及合理性分析

1.3.1选址选线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珍稀动植

物栖息地,也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类生态环境功能区,本工程选线方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保法律法规。

1.3.2符合沿线区域相关规划

本项目相对《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是根据湖州市建设局出具的选址红线可知,本项目选址获得相关规划部门认可,符合城市发展规划。

本项目为快速干道及连接线工程,属非污染工业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产业政策,与所涉生态环境功能小区规定的“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没有冲突,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

1.3.3有效避让环境敏感区

本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能做到有效避让这此环境敏感区。工程涉及集中居住区等敏感点主要为东上林村、东迁村、圣驾桥村、祜村4个行政村,施工场地设臵已考虑有效避让环境敏感区设臵。

1.3.4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

本工程在项目立项及工可阶段,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咨询机构进行了充分调研和科学的分析论证,综合考虑了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土地、环境、资金等技术经济条件,道路选线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尽管如此,本工程仍将不可避免地征用一定数量的农耕地,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有关程序报批,完成报批后,能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环境质量现状

2.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

由现状监测可知,三个监测点NO2和CO的浓度均能达标,且占标率较小,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1.2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由现状监测可知,2012年8月30日和8月31日两天的监测中,潘家庄安臵区夜间出现超标,其余监测点声环境质量现状均能达标,1#点超标主要是由于交通噪声所致,两天超标量分别为1.6dB(A)和1.3dB(A),同时受交通影响较大的

点位监测值明显高于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的点位,尤其是夜间已接近标准值。

2.1.3地表水环境

由现状监测可知,京杭运河二十五里牌大桥断面除氨氮、总氮和总磷稍有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

根据现场勘查,京杭运河属航道,有船只通航,同时结合监测结果判断,本流域内河道污染可能主要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污染以及航运过程底泥扰动产生内源污染。

2.1.4地下水环境

由现状监测可知,龙凤桥监测点的地下水质除总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III类标准。根据调查分析,超标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污染所致。

2.1.5社会生态景观环境现状评述

根据生态景观调查结果,本项目选线范围内主要为农田景观和河流景观等类型的景区。项目沿线景观敏感度与阀值均为一般,无特别敏感或脆弱的景观。

总体而言,生态景观有较好的绿化美化,景观较多地表现出田园自然景观的特征,与自然较协调,总体生态景观尚属良好。

2.2评价范围

2.2.1水环境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作业废水,营运期路面径流雨水,水质类型简单,产生量小,且评价范围内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因此仅简要说明排放的污染物类型、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

评价范围: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内的水域,以及主要桥梁所跨河道上游200m、下游1000m的范围。

2.2.2大气环境

本项目属新建项目,建设内容为城市快速路和城市支路,项目沿线无集中式排放源,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

2.2.3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本工程建设项目所处的部分声环境功能区为GB 3096-2008规定的2类,因此确定声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二级。评价范围为公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

2.2.4振动

根据道路桥涵项目施工产生振动影响范围主要在振动源周边100m范围内的

特点,本项目施工期间振动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为主要振动源周围100m范围内的区域。

2.2.5生态环境

本项目工程影响范围小于20km2,项目涉及区域不涉及珍稀濒危物种等敏感地区。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有关要求规定,确定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并应提出适当的生态补偿要求和水土保持等措施。评价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内。

2.2.6社会环境

目前没有社会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技术规范。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区域社会环境评价和沿线社会环境评价。评价范围为区域社会环境评价范围主要是本工程所在的行政辖区。沿线社会环境评价范围主要是受公路直接影响最大的区域,公路红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污染因子辨识

3.1.1施工期

通过对本工程设计和建设内容的分析,以及对同类项目的类比调查,可确定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大气。大气污染源主要有二:1)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和扬尘;2)道路铺设时产生的沥青烟气等。这些大气污染源会在不同程度上给施工场地周围近距离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噪声。各类施工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混凝土搅拌机、压路机、装载机、钻井机等等)及施工作业场所运输车辆会产生一定的噪声,离施工机械5m处的声级值在76~112dB(A)之间。

振动。本项目施工机械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振动,会对地表构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污水。废水主要有三:一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二是桥梁施工产生的泥浆水,设备车辆冲洗、混凝土搅拌等施工废水;三是建材临时堆放场物料流失产生的废水。

固废。固废主要有二:1)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2)建筑余泥渣土等。

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的影响表现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占用土地,将对明挖施工段沿线原有植被和绿化带来一定的破坏,并可能引起局部的水土流失。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影响主要有:移民拆迁安臵、居民生活质量、区域交通等产生影响。

3.1.2营运期

道路建成后,对道路沿线地带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环境空气污染。道路建成后,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排出的尾气会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噪声。道路建成营运后,道路上行驶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废水。营运期废水主要是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主要污染因子是SS、BOD5、石油类。

道路对日照及景观的影响。沿线目前没有发现文物古迹及风景区等敏感点;全线无高填深挖路段,不会对周围日照、景观产生较大影响。

生态影响。本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会加强生态绿化建设,因此,对沿线生态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其它环境影响。其它环境影响主要有:对区域交通改善的影响、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路面清洁垃圾等。

3.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3.2.1保护目标

(1)水环境:沿线水体水质维持现有级别。

(2)大气环境:敏感目标落地浓度达标。

(3)声环境:敏感目标处噪声达标或室内噪声达标。

(4)振动:敏感目标处振动达标

(5)生态环境:不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太大影响。

(6)社会环境:不对沿线社会环境产生太大影响。

3.2.2敏感目标

从现场踏勘及有关资料分析,本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主要敏感目标包括河流、居民等。

1、河流

本工程地处苕溪流域,沿线涉及的主要河流有苕溪49段,沿线评价范围内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

2、居民

本工程途经三桥村的杨家门、燕居斗、范家斗、沈家门、三官桥、龙凤桥,载旺村的严家斗、东外港、太保桥、长兜村,敏感点情况详见表3-1,评价范围内的杨家门和燕居斗在项目竣工前将拆迁完毕,集中安臵到潘家庄集中安臵区内,其余村庄在规划远期拆迁。

表3-1 环境保护目标

3.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3.1施工期

1、声环境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表明,若不对本项目施工噪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则将会对施工场地周围声环境质量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其它同类型

项目经验表明,只要加强管理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对本项目施工噪声进行有效防治,则本项目产生的施工噪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而且不会对施工场地周边区域声环境质量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2、振动

施工期振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表明,若不对本项目施工产生的振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则将会对施工场地周围50m范围内的振动环境质量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但是,其它同类型项目经验表明,只要加强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对本项目施工振动进行有效防治,则本项目产生的施工振动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而且不会对施工场地周边区域振动环境质量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3、生态景观

水土流失量计算表明,本项目因开挖裸露地表带来的水土流失量和弃碴量均较大,若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将会有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些流失的水土将可能造成城市下水管网及河道的淤积、阻塞。

4、环境空气

(1)施工场尘环境空气

在本项目施工期,可能给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大气污染源将主要是施工扬尘。由于填土方砂土颗粒物粒径较粗,扬尘产生源高度较低,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仅局限在施工场地附近近距离范围内的区域,在施工场地下风向100m以内的区域TSP浓度增值明显,100m以远区域的TSP浓度值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不会超过施工场地下风向100m。

(2)其它环境空气

在本项目施工期间,除了施工填土方扬尘可能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外,混凝土的制备、汽车运输扬尘、施工人员食堂火烟及油烟污染物、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尾气等也可能对施工场地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源强较小,排放高度较低,因此本项目施工期间排放的这些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产生的影响范围较小,影响程度较轻,应该不会对本项目拟建址所在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5、水环境污染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地下水、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一般情况下,道路施工废水包括钻孔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

水和洗涤水、施工机械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施工机械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这些施工废水虽然水量不大,但是如果直接排放,则会对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使水体中泥沙含量及有机物质有所增加,施工单位应予以高度重视。

6、固废

施工期间建筑工地会产生大量余泥、碴土(包括拆除旧建筑物的碴土)、地表开挖的余泥、施工剩余废物料等。如不妥善处理这些建筑固体废弃物,则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如不注意清洁运输,沿途撒漏泥土,污染街道和公路,影响市容和交通。

另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场地临时碴土堆施场采取一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如遇暴雨冲刷,则会造成水土流失。在靠近河涌地段,泥浆水直接排入河涌,增加河水的含砂量,造成河床沉积。同时泥浆水还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水泥、油污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另外,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也会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如不采取措施收集、堆放,将对施工区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3.2营运期

1、环境空气

项目建成后,主线、连接线各时期的NO2、CO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小。

2、声环境

本项目的建设运行会对周边敏感点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在采取本评价提出的各项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可保证评价范围内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达标。

3、水环境

本工程不设服务区、养护工区、收费站等服务设施。营运期废水主要是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主要污染因子是SS、BOD5、石油类。路面径流污水SS和BOD5在降雨初期前15min至前30min污染物浓度逐步增大,随后污染物逐渐降低。一般而言,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不高,而且道路路面径流只占沿线河流集雨面积极小一部分,其直接入河不会对沿线河流水质产生明显影响。

3.4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主要环保措施见表3-2。

表3-2 生态防护与污染防治主要措施清单

3.5环境风险分析、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3.5.1事故风险分析

事故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事故地点的敏感性,此外还受危险品的毒性、化学性质、燃烧性与爆炸性等因素影响。由于风险事故发生的地点、危险品数量等因素的不确定性,难以定量评价,本评价主要作些简单的定性分析。

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如果发生事故,引起爆炸,有毒有害气体将污染环境空气危及人身安全;另外,有毒有害的固态或液体危险品因为交通事故而泄漏进入水体,将污染附近地表水及地下水,严重的会威胁饮用水源安全。

3.5.2风险防范措施

虽然本项目发生环境风险的概率非常低,但一旦发生这类事故,将对环境造成较严重危害,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事故防范措施来避免这类事故的发性或尽量降低这类事故的发生概率。

1、设加固护栏

本工程沿线所有桥梁两侧以及沿河路段均加装防护栏,可选用SB加强型的波

形护栏等高等级材料作护栏,防止事故车辆直接坠入水体中。

2、设警示标志

加强道路的安全设施设计,在道路拐角、靠近河流路段设臵“谨慎驾驶”警示牌和危险品车辆限速标志,提醒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司机注意安全和控制车速;在靠近居民点设臵减速和限速标识,要求经过的车辆限速和减速,保证该路段的车辆通行安全。

3、加强车辆运输管理

有关部门应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运输车辆及从业人员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运送危险化学品必须向道路运管部门申报,危险品运输车辆必须办理危险品准运证,道路管理部门对此类车辆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安检。运输过程中车辆要有明显标志,并保持车速与车距,防止发生事故。

加强公路动态监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遇大风、雷、雾、路面结冰等情况限速行驶,情况严重时暂时关闭相应路段。对于春运及梅雨季节等交通事故多发期,尤其要加强监控。

3.5.3应急预案

3.5.4成立应急机构

建议成立突发事件指挥中心,职责是向上级指挥机关报告突发事件种类,负责指挥事发现场的抢险救援及事故处理工作。如遇突发事件,指挥中心调度员要做好事发现场信息收集工作,了解事发时间、方位、信息来源、事件种类,5分钟内将现场情况报上级部门以及环保、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同时将信息内容录入相关栏目中,传送监控指挥中心,并将上级指令内容和指令传达情况通过录音电话录音备案。

3.5.5事故应急反应

1、事故报警

事故一经发现及时报警,下列情况之一,必须立即报警:

(1)辖区范围内交通系统内发现危险品火灾、泄漏事故;

(2)作业人员发现有泄漏、火灾的可能,采取措施后未能抑制泄漏、火灾事故发生时。

报警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位臵;事故的性质(火灾、泄漏、爆炸);事故规模;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和事故现场控制情况。

报警方式:除拨打110、119、120电话外,必须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并且在第一时间向突发事件指挥中心。

2、响应程序

(1)发生危险货物事故,事故发生单位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并立即报告当地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公安、环保、卫生等部门,各部门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事故发生单位需要外界人力、物力支援时,应立即报告总指挥部,由总指挥部统一调度。

(2)当地人民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进入事故现场,及时听取、了解事故现场情况,进行现场勘察,对事故作出准确判断,研究抢救方案,布臵任务,指挥各方面力量采取相应措施投入抢救。

(3)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定义污染区100m2以上的事故,一次死亡重伤合计10人以上的事故或具备其他危险品发生可能的事故,则立即启动本预案。其余情况经报总指挥部后,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4)实施本预案后,危险货物事故无法得到控制,事故危险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的,应立即向上级部门和当地驻军请求支援。

3、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

事故应急机构需要配备应急器材和设备包括应急处理车辆、围油栏、降毒、解毒药剂、消防设备固液物质清扫等。

组建应急通讯网络,保持通信渠道畅通。

4、应急救缓与处臵

应急总指挥部成员对事故进行初步评估:事故的性质,介质状态与泄漏量,持续泄漏,火灾爆炸的可能性,事故对周围人员是否构成危险,事故对周围设备设施的影响范围,泄漏物是否会污染陆域、水域。根据当时情况决定采取具体措施,通常的应急措施有:

(1)发生事故后,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说明所载化学危险品的名称和泄漏的情况,在等待专业人员救援的同时要保护、控制好现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查清泄漏目标和部位。

(2)在污染发现初期,立即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视突发性风险事故类型不同,泄漏污染物的种类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好必要的人群疏散工作。

(3)如果车辆在发生事故后引起火灾,则应按灭火预案进行扑救,并用污水收集车对消防水进行收集外运。

(4)如果车辆装载的危险品(液体)出现泄漏时,应用污水收集车对其泄漏物进行回收,在特大暴雨时,如泄漏不能有效控制,容易引起公路沿线事故应急池超过负荷导致污水外溢的情况下,应加派污水收集车对渗漏液收集池进行抽水,并启用其他路段的事故应急池,防止污水外溢进入水体。

(5)出现车辆坠入河道时,应立即通知当地政府调集打捞人员进行营救和车辆打捞。

(6)出现剧毒化学品泄漏时,应及时通知下游取水单位,停止取水,并由环保部门启动对相应河流水质的应急动态监测,根据动态监测结果并制定恢复取水计划。

5、事故现场保护与善后工作

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在迅速组织抢险救护工作的同时,要对事故现场严格保护,防止与事故有关的残骸、物品、文件等被随意挪动或丢失。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作出标志或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紧急情况得到控制后,由总指挥部决定救援行动是否结束,发布应急终止或解除。善后事宜、事故调查由各单位按职责分工处理。

3.5.6人员培训与演习

1、人员培训

本预案涉及的各级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机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各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负责人、安全部门主管和安全管理人员;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人员。

2、培训主要内容

掌握危险货物物性、危害范围等系统理论知识,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应急处臵事故的能力,确保发生事故时判断精确、反应迅速、措施得力、抢险有效。

(1)安全法律法规讲解,包括《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2)应急演练的程序、情景设计与演习目标选择;

(3)各类危险货物的预防和处臵;

(4)事故现场人员救护的基本知识。

3、预案演练

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通过预案演练,各相关人员熟悉、掌握各自在反应行动中的职责;保证应急反应各有关环节快速、协调、有效地运作;检验各级应急反应人员对所需理论与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反应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以便改进完善。为了尽量减轻本项目事故环境风险影响,除了有健全的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外,还需有健全的事故救援应急计划:(1)必须成立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小组,负责硫酸、硝酸等物质运输、装卸、贮存、使用及污染防治措施的事故应急处理及日常安全管理,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与执行,做好事故防范,工作小组需配备通讯装臵;

(2)在专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计划,例如发生泄漏时,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有效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少量泄漏时,用砂土或其它耐腐材料吸附泄漏液;大量泄漏时,引入事故池,用耐腐材料进行覆盖,然后专用防腐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

(3)运输人员及押运人员需配备移动通迅方式,方便事故应急联络,运输人员及押运人员还须熟悉必要的事故应急处理技术,并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在运输途中,一旦发生事故,运输人员或押运人员应及时向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汇报,并及时疏散人群,保护重要物件,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减轻事故影响;

(4)装卸作业场所应配设通讯、报警装臵,并设臵泄漏液货收集池,在液货接卸软管下设臵漏液收集槽,以便一旦液货接卸软管破裂时能收集回收泄漏的液货,避免污染环境;在装卸作业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装卸作业人员应及时向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汇报,并及时疏散人群,保护重要物件,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减轻事故影响;

(5)在硫酸、硝酸等物质的贮存场所设臵通讯、报警装臵,并设泄漏液货收集池,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向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汇报,并及时疏散人群,保护重要物件,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减轻工事故影响;

(6)在硫酸雾除雾装臵附近设臵通讯、报警装臵,一旦发生事故排放,应及时向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汇报,并及时疏散人群,保护重要物件,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减轻事故影响;

(7)对事故发生后的环境影响要有应急监测计划,并妥善保存各种监测数据;

(8)发生事故后要进行事故后果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将有关的技术资料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