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畜牧养殖生产面临的环境与动物福利问题

我国畜牧养殖生产面临的环境与动物福利问题

我国畜牧养殖生产面临的环境与动物福利问题
我国畜牧养殖生产面临的环境与动物福利问题

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方式对动物健康与福利的危害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对动物健康与动物福利问题的日益关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

们发现,大规模的“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方式在许多方面都对动物健康、动物福利以及

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引起了人们对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质疑。本文论述了集约

化畜牧业生产与动物福利的关系,分析了集约化畜牧业生产对动物福利的影响,并从开展动物福利宣传教育活动,加快动物福利立法;精心饲养,积极推进我国畜禽生产方式转变;

提高畜禽基本生存福利水平,积极推行畜禽定点屠宰等方面对加强动物福利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养殖方式;动物福利;工厂化;集约化;持续健康发展

在许多发达国家,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选择了大规模的“工厂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目前以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为特点的小群体、大规模的饲养模式在我国农区初步形成,集约化工业生产模式初具规模。工业化畜牧生产方式的优势在于将工业化生产的原理应用于畜牧业养殖生产中,极大地促进了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随着生产的发展,集约化工业方式固有的一些特征也得以表露:畜禽饲养量大、大量集中产生的废弃物、兽医安全高度危险性和动物福利的忽视。由于我国当前畜牧生产的技术水平较低、设备水平落后、资金短缺、社会防疫体系不健全和环保意识缺乏等现状的存在,上述集约化养殖生产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环境、能源及食品安全等问题正成为我国规模化畜牧养殖生产新的主要制约因素。一些发达国家正在试图逐步淘汰“工厂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并且越来越重视改善动物福利。这种动向与趋势应当引起我国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过渡的转型阶段,如何扬长避短,兴利除弊,趋利避害,保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值得认真研究与探讨。

1.概论

在工业化畜牧生产系统对生产效率和投资效益(投入/产出比)的追求决定了对动物福利问题的忽视。在另一个方面,在家畜与家禽育种中对生产速度、生产性能和饲养转化率的片面追求,使现今畜禽品种对环境愈加敏感。如瘦肉型猪的应急敏感和屠宰前恶性高温引发PSE肉的出现,环境因素诱发肉仔鸡腹水症的发生等都是其后果。此外,在世界范围内频频出现的烈性动物传染性疾病不仅造成畜牧业的巨大损失,而且由于其在人群中的传播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这一事实使我们在组织畜牧生产时必须正视人与我们所圏养的畜禽之间关系。“家畜福利委员会”提出的动物福利的基本目标是免于饥渴、不舒适、疼痛、伤害惊吓、疾病和应激,并且能够自由的展示其正常的行为。但是这些要求是无论在集约化还是粗放化的生产系统中都是难以达到和实现的。目前在欧洲改进的饲养体系为自由放牧式饲养和福利友好型饲养系统。但这些生产模式并非十全十美,对于前者在虽然保证了动物的活动和行为自由,但是无法使动物免于冷、热和野生食肉动物的影响;家禽的自由散放式饲养也增加了感染寄生虫疾病的危险,由此影响到家禽产品的质量。此外,自由放牧与环境保护的目标相冲突,大规模的动物群体会增加土壤中的氮与磷的富集,并污染水体。因此对于这一类生产体系需要更高、更严格的生物安全标准,包括:饲养管理、场址选择、牧场设计、清洁和消毒(包括有害昆虫的控制)、免疫和专门的兽医监测计划等。

2 .集约化畜牧生产对动物福利的影响

2. 1 集约化畜牧生产对非反刍类动物福利的影响

2. 1. 1 饲养方式不当导致高密度饲养。

高密度饲养是家禽集约化养殖的产物,主要出现在笼养饲养模式中,在笼养蛋鸡中表现尤为突出。对产蛋母鸡实行笼养后 ,蛋鸡普遍发生了一种被称为“笼养产蛋鸡疲劳症”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能站立,但仍能采食和饮水,被侵袭的鸡只消瘦,容易发生骨折,甚至死亡。有研究认为,高密度饲养使肉鸡变得极其怠惰 ,仅在 5~ 7周龄时,没有腿病的鸡躺着度过的时间占76% ,而有腿病的占 86% ,其正常采食模式被打乱,很少采食, 采食后却又维持较长时间。大多数肉鸡似乎在疼痛中走动, 这些疼痛改变了其行为模式,增加了恐惧感,甚至阻止了肉鸡采食和饮水。

同时,对于猪而言,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圈栏饲养模式,造成猪的生产生活

环境十分单调,圈栏内除必要的饲养设备外,其他有利猪表现其天性行为的福利性设施设备一概全无。圈内的饲养环境贫瘠,使猪只的自然天性行为诸如啃咬、拱土等行为受到抑制,出现诸如对同伴的咬尾、咬耳和拱腹等有害的异常行为,这就违背了让动物享有正常表达行为自由的最基本原则。不仅如此,高度密集饲养模式不仅造成大量粪尿、臭气、噪音污染,也使猪产生了打斗、咬尾、咬耳等行为规癖,最终导致生长速度缓慢、肉质下降。有研究表明,随饲养密度的增大,猪的咬架、攻击、威胁、霸位和咬尾等行为的发生频率增高,平均站立活动时间增长,平均卧息时间相应减少,猪群次序不易建立, 咬斗频率明显增多。

2. 1. 2 强制性喂养。

通过人工强行把饲料填入家禽食道的方法,主要用于家禽的育肥,最典型的就是填鸭,如我国著名的北京烤鸭,所选用的鸭就是采用此方法饲养的。强制填喂不仅违背家禽的生理规律,而且给家禽带来极大的痛苦。家禽动物福利组织坚决禁止强制性喂养。

母猪哺育仔猪,仔猪在母猪身边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是动物的天性,是动物的一种康乐。然而,目前有些集约化猪场为了片面追求高产,将仔猪断奶日龄从28 d 提早到21 d ,又从21 d提早到14 d ,须知这种不顾条件的盲目追求,不仅显著增加了生产成本, 而且因断奶引起的心理应激、环境应激、营养应激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大。

2. 1. 3 强制换羽。

为了缩短换羽时间,延长蛋禽的生产利用年限,常给蛋禽采取人工强制换羽。目前,我国最常用的强制换羽方法是饥饿法,一是因为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二是可以减少饲养成本。这种饲养方式严重损害了动物免受饥饿自由的福利。

2. 1. 4 断喙、去爪和阉割。

断喙与去爪是防止鸡只相互伤害的一种方法。欧盟在5年内禁止断喙。目前我国在实施此措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野蛮操作的情形, 给鸡只造成比较大的痛苦。阉割是一种对动物造成很大痛苦的手术之一,为此,遭到了动物福利保护人士强烈反对。我国部分地区有饲养阉鸡,因此,由此造成的对家禽福利的损害不容忽视。

2. 1. 5 运输、屠宰环节。

长途运输常常给家禽造成痛苦、损伤或疾病。家禽被装在拥挤铁笼中,层层叠放,在运输中受尽颠簸, 饮水饲料供应不及时,饥渴难耐,运到屠宰场的肉鸡有时需要拖延很长时间才能进行卸载和屠宰,这加剧转运过程中的应激,导致许多家禽掉膘甚至死亡。屠宰开始前,肉鸡在屠宰场依然要面临福利问题,进行卸载的肉鸡, 腿部被钩子钩住, 倒挂在生产线上,它们的腿骨继续遭受更大的疼痛,它们继续恐惧,只有在绝望中等待生命的最后一刻早点到来。一些地方屠宰方法十分残忍, 如生抠鹅肠, 这种将鹅肠从活鹅体内直接抠出来的屠宰方法, 给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可见在运输、屠宰肉鸡时,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操作,就可能威胁到家禽的生命安全, 降低家禽的福利。

猪的动物福利国际法规规定, 猪在运输途中必须保持运输车的清洁,按时喂料、供水,运输时间超过 8 h要休息24 h,宰杀时要用高压电击快速使猪失去知觉,减少其痛苦。要隔离宰杀,以防其他猪看到而产生恐惧感。目前,我国主产区的生猪往往要经几十小时的车载运输才能到达目的地,特别是某些转运站在收到经长途运输的活猪后,立即给活猪灌服 20~ 30 L 凉水,这不仅是对猪的摧残, 也造成猪肉品质严重下降。至于宰杀方式, 决大多数达不到国际法规要求。

2.2 集约化畜牧生产对反刍动物福利的影响

在奶牛的饲养管理过程中,人们很少注意奶牛自身的健康和福利,这就导致在发展奶牛饲养业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奶牛福利和奶制品安全生产问题。

动物福利是动物与其生存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一种生存状态。因此,奶牛福利就是要求奶牛在无营养不良、有舒适的生存环境、无伤害和疾病、能自由地表达其正常生命活动以及能在无恐惧和应急的环境状态下生长发育。针对这一要求,目前奶牛饲养业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福利问题。

2.2.1奶牛的产奶量越来越高,而遗传多样性却越来越少。

长期以来,在奶牛业生产中人们通过遗传选育和饲料与饲养等各种手段,力求大幅度提高牛奶产量。例如,我国的荷斯坦奶牛年平均产奶量已达3500—4500kg, 好的达6400-8000kg ,最高可达12700kg。全世界奶牛的平均产奶量为5500kg ,其中美国最高产奶记录为24000kg。近10年来,世界每头奶牛的产奶量提高了。但是,随着奶牛产奶量的不断提高,优良的奶牛品种却不断减少,同时在同一品种奶牛内的近交系数也逐步提高。在上世纪中期,全世界著名奶牛品

种有荷斯坦牛、娟姗牛、更赛牛、爱尔夏牛、西门塔尔牛和瑞士褐牛等,但目前只有荷斯坦牛成为优势品种。例如,在美国饲养的奶牛中,荷斯坦牛的比例已达95%,奶牛的近交系数在近20年内已提高了4倍。在我国目前饲养的奶牛中,除了有少量的西门塔尔牛外,95%-98%也都是荷斯坦牛。由此可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奶牛的遗传多样性正在逐步减少。

2. 2. 2 奶牛的设施饲养导致生产性疾病不断发生。

奶牛设施饲养的主要特点是采用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方式,这显然在短期内大大提高了奶牛生产率(其主要指标是产奶量大幅度提高),但同时也导致奶牛的生产性疾病大为增加。国内外研究表明,奶牛的生产性疾病与产奶量的高低有关。奶牛生产规模越大和越集中,产奶量越高,其发生乳房炎、腐蹄病和繁殖性能障碍的机率也就越高。研究还证明,奶牛饲养方式与其生产性疾病有关。减少奶牛运动和放牧时间,能提高其乳房炎和皮炎的发病率。奶牛圈舍投放垫草,增加乳房炎的发病率。用狭小的分隔栏饲养奶牛,奶牛蹄病的发病率增加。用混凝土的床面栓系式饲养奶牛,奶牛蹄部的出血率较高。生活在漏缝地面的奶牛,其腐蹄病的发病率较高。总之,由于设施养殖方式带来的奶牛生产性疾病不断增加,奶牛疾病的增加,又反而大大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即其产奶量也大幅度下降,接着由于产奶量的下降,又使得奶牛的淘汰率上升。

因此,奶牛的生产性疾病是最大的奶牛福利问题,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2. 2. 3 环境中的不良因素。

确保奶牛生存有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有一个适宜于奶牛舒适生活的生存环境条件,是实施奶牛福利的基础。奶牛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力和辐射等。一般说来,奶牛是一种喜凉爽怕炎热的动物。因此,在夏天,要采取措施对奶牛舍进行防暑降温工作。例如,采用半开放式牛舍以及建造室外凉棚和实行散放式制度;选用隔热材料做牛舍顶棚;在牛舍内安装风扇或吊扇;中午用冷水刷拭牛体;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等。

奶牛饲养中的夏季通风机械,不时地发出单调的机械噪声,管理人员的走动及其他干扰源等,这些刺激都不是奶牛的生理所需要的。如果此类刺激维持时间过长,就会对奶牛健康产生影响,表现为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听力受损,神经系统

发生危害,烦躁不安,神情紧张,消化系统紊乱,采食量减少,产乳量下降,同时母牛的流产现象增多。

3.改善的途径

3.1 开展动物福利宣传教育活动, 加快动物福利立法

在全社会范围内更新观念,提高动物保护意识,并逐步提高决策部门对动物福利工作的重视程度。应加强动物福利法律体系建设,确定动物福利标准,经过近200年的发展,西方国家基本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动物福利法律法规体系和严格的动物保护标准体系,这也为其利用动物福利标准制造贸易壁垒提供了法律依据。而我国的动物福利立法工作还应该进一步深化。

3. 2 精心饲养,保证畜禽的健康

3.2.1 畜禽舍条件要求。

采食与饮水空间适宜;日粮与饮水质量好;舍内空气的质量与通风条件好;地面质量高;场所适宜;行走路径的安全性高;运动的自由度与限制量适中;噪音小;有排泄场所;有隔离间;运输通道符合要求。

3.2.2 生产管理水平要求。

饲喂与饮水规律;动物休息时间充足;群体的规模适中,群体内成员稳定;环境卫生与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好;设备的质量和可利用率高;具有较好的处置紧急情况的条件。

3.2.3 积极推进我国畜禽生产方式转变, 提高畜禽基本生存福利水平

我国动物福利特别是基本生存福利水平低下,主要是动物福利法制体系不健全和对动物福利保护认识不足这两方面的原因。此外,从技术操作层面来讲, 要满足动物一些基本生存福利的需要( 如清洁卫生的饮水、相对干净卫生的饲养环境等) ,技术难度并不大,对饲养设施的要求也不高,不会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但我国动物基本生存福利问题还是如此突出。因此,要想全面提高畜禽饲养环节中的基本生存福利水平,必须改变这种分散粗放的落后生产方式,从推行无公害畜禽标准化饲养入手,大力提高我国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

3.2.4 积极推行畜禽定点屠宰,逐步改善屠宰运输环节中的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除了强调善养,还应重视善宰。为了确保动物在屠宰时受到的惊吓和伤痛最小,欧盟对屠宰场、屠宰人员和屠宰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例如,屠宰时

要有兽医在场进行监督,屠宰动物时必须隔离屠宰等措施,欧盟强烈要求在屠宰时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来衡量和检测屠宰过程。

4.结束语

虽然全面改善农场动物的动物福利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还要不断增强动物福利的意识 ,还要进一步普及保护农场动物动物福利的理念,还要继续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特别是要将改善农场动物的动物福利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还有许多事要做 ,但是,现有的情况表明,关注农场动物的动物福利问题已经被提上了日程,人们对动物福利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与普及,许多国家也已经开始了改善农场动物动物福利的积极行动,人类正在向着改善农场动物的福利的方向积极的迈进和不断的努力。应当说,在“工厂化”、集约化畜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无论对于人类还是动物,这都是一个正确的和无法改变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杨隽. 动物福利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01) .

[2] 牛自兵. 关注猪的动物福利[J].饲料工业,2005,(09)

[3] 郭久荣. 动物福利与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J].西北农业学报,2005,(04) .

[4] 邢廷铣. 奶牛福利及其安全性生产[J].饲料工业,2004,(09) .

[5] 梁崇礼, 梁崇利,陈文丽.关于动物福利立法的思考[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04).

[6] 赵希彦,齐桂敏,温萍. 浅谈畜牧生产中的动物福利问题[J].吉林畜牧兽医,2004,(12)

[7] 伍清林, 金兰梅. 集约化畜牧业生产与奶牛福利[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 22( 4) : 95- 97.

动物福利

一、动物福利法概述 (一)动物福利的概念 以动物的生活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来划分 可将动物分为六大类:农场动物、实验动物、 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人类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划分是为明确动物的法律定义,为保护、利用和管理打下基础。 在对动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动物福利概念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生理福利,即无饥渴之忧虑 环境福利,也就是要让动物有适当的居所 卫生福利,主要是减少动物的伤病行为福利,应保证动物表达天性的自由 心理福利,即减少动物恐惧和焦虑的心情。

昆虫生物学是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包括昆虫从生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直至成虫各时期的生命特征。同时还要讨论昆虫在一年中的发生过程,即它们的年生活史和发生世代等。 §1昆虫的生殖方式 一、两性生殖 雌雄个体经交尾、受精,进行繁育后代。卵生、。 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和卵生,即须经过雌雄两性交配,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受精之后,方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两性生殖与其它各种生殖方式在本质上的区别是,卵通常必须接受了精子以后,卵核才能进行成熟分裂;而雄虫在排精时,精子已经是进行过减数分裂的单倍体生殖细胞:这种生殖方式在昆虫纲中极为常见,为绝大多数昆虫所具有。 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不经两性交配即产生新个体,或虽经两性交配,但其卵未受精,产下的不受精卵仍能发育为新个体。 分为以下3种类型。 (一)偶发性孤雌生殖(sporadic parthenogenesis):偶发性孤雌生殖是指某些昆虫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雌成虫偶而产出的末受精卵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常见的如家蚕、一些毒蛾和枯叶蛾等。 (二)经常性孤雌生殖(constant parthenogenesis):经常性孤雌生殖也称永久性孤雌生殖。这种生殖方式在某些昆虫中经常出现,而被视为正常的生殖现象。可分为两种情况: 1、在膜翅目的蜜蜂和小蜂总科的-些种类中,雌成虫产下的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前者发育成雌虫,后者发育成雄虫。 2、有的昆虫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甚至尚未发现雄虫,几乎或完全行孤雌生殖,如一些竹节虫、粉虱、蚧、蓟马等。 (三)周期性孤雌生殖(cyclical parthenogenesis):周期性孤雌生殖也称循环性孤雌生殖。昆虫通常在进行1次或多次孤雌生殖后,再进行1次两性生殖。这种以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又称为异态交替(heterogeny)或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如棉蚜从春季到秋末,行孤雌生殖10一20余代,到秋末冬初则出现雌、雄两性个体,并交配产卵越冬。 三、多胚生殖(polyembryony):一个受精卵细胞产生两个以上胚胎的生殖方式(小蜂)。 四、卵胎生(viviparity)(如麻蝇) 多是昆虫的生殖方式均为卵生,即雌虫将卵产出体外,进行胚胎发育。但有些昆虫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孵化,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幼体,形式上近似于高等动物的胎生,但胚胎发育所需营养是由卵供给,并非来自母体,也无子宫和胎盘之区别,所以又称为假胎生。如介壳虫、蓟马、麻蝇科和寄蝇科的一些种类。 五、幼体生殖(Paedogenesis):未成熟的幼虫体内已具有卵巢,卵以孤雌生殖的方式发育为更小的幼虫,而后咬破母体而出。经过若干次幼体生殖后,有的幼虫才化蛹变为成虫。 §2 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 卵(ovum,egg)是昆虫发育的第一个虫态。 一、卵的基本构造 卵的构造:卵孔、卵壳、卵黄膜、卵黄、原生质表层、卵壳。 卵(ovum或egg)是一个大型细胞,外面包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卵壳(chorion),下面为一薄层卵黄膜(vitelline me mbrane),其内为原生质和卵黄。卵黄充塞在原生质网络的空隙内,但在紧贴卵黄膜下面的原生质中则没有卵黄,

动物福利

如何设计实验评估某饲养模式的动物福利 1.动物行为学观察 行为是评价动物福利最容易理解和最通常使用的指标。从行为学角度讲,动物能无拘束地表现最正常形式的行为表明动物的福利好。如果动物的运动和动作受到限制或动物有异常行为表明动物福利差。不良的环境经常导致异常行为的发生异常行为可能对适应有帮助,但是它仍然是动物没有适应环境的标志。常见的异常行为包括: 1.1规癖行为 规癖行为是指以固定模式或频繁反复出现且没有明显目的或功能的行为。例如行走规癖、头部摇摆、卷舌、咬栏等。一些学者认为,规癖是在贫瘠环境中的一个应对机制,或对心理福利差的反应。在一些病例中显示规癖行为可能反映出一个潜在的神经官能症,表明导致无法完成弹性行为的神经生理学变化。 随着规癖行为的发展,规癖行为可能变得更像动物在福利好的情境下完成的习性,因此较低水平的规癖并不是必然地反映出较好的福利,同时因为存在个体差异个体或群体的规癖程度与福利减少的程度并不必然一致,并且规癖和先前的经验也相关规癖,可能表现为先前贫瘠环境经历的行为伤疤。 1.2 自我伤害 动物自我伤害的程度从轻的自我伤害如过分的护理行为到严重的咬伤,这种行为似乎是可能的福利标记,因为这种行为似乎在不良环境下更多,另外这些行为显得类似于人类的强迫性行为。 1.3, 采食和饮水异常 有潜在危害地采食可能是饲料不适当的结果,但也与不适当的环境有关。异食癖经常在某些营养物质缺乏的情况下发生,食粪癖在一些动物中自然地发生,尤其是草食动物,但这不是一个正常的行为,如果食粪癖严重便是福利差的一个标志。饮水多是水的过分消耗,这可能是持续的也可能集中在相对较短的1或2个小时。在限饲的一些动物中看到过分饮水超过正常摄入的2到4倍。 1.4 冷漠 对人来说,冷漠可能是长期应激抑郁和缺乏快感引起的,隔离动物引起的抑郁与其类似。动物反复攻击或反复的破坏环境都是冷漠的反映。冷漠可通过反应性来测量,这需要认真控制试验,因为反应性变化依赖于刺激出现的时间,例如饲养在限位栏里的母猪只对食物有反应,但对环境中的其它事件没有反应,而这些事件通常会引发群养母猪的探究性行为。变得无动于衷和把大多数环境刺激排斥在外的行为反应是猪难以适应环境的一个标志也是福利差的一个标志。 1.5 食仔和不良母性 产仔前后的过度兴奋和环境心理失调可能是引发食仔的主要原因,母性差也可能是继发性的,例如由母性疾病或母畜应激引起的,或不良的自然或社会环境引起。长期缺乏蛋白质营养也会导致食仔现象发生。 1.6 过度攻击 攻击是群居动物的正常行为,但导致伤害的攻击会引发福利问题。频发的无害攻击也潜在地降低福利,攻击性的恐吓对潜在的对象有不良的心理影响,减少其接近食物或休息区等资源。由于动物环境的限制,群养动物的个体为了避免同种个体的攻击其福利可能受损。过度攻击的判断依赖于对正常水平攻击的频率和强度的了解,攻击行为的频率和强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季节。判断攻击的水平异常需要做很多的研究。 2.生理指标的测定

浅谈动物园的动物福利管理

浅谈动物园的动物福利管理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动物福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方面体现了人类的文明程度、道德水平、社会进步水平,另一方面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动物福利,即增强全民动物福利意识、加快动物福利立法进程、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以期为动物园动物福利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动物园;福利;管理 所谓动物福利是指那些受人类控制的动物,在为人类提供食物、工具、伴侣以及实验材料的同时应免受不必要的伤害。此种观点是基于我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不能偏激,也不能像有些动物权益者为了在政治、哲学等方面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将动物的地位与人类相提并论。目前,所提到的动物福利主要包括生理(免受饥渴与营养不良的痛苦)、环境(免受因环境方面所带来的痛苦)、卫生(免受伤害与疾病带来的痛苦)、行为(免受各种行为不能表达的痛苦)、心理福利(免受由于恐惧与焦虑而带来的痛苦)[1]五个方面。简而言之,动物福利是指人类应该本着道德关怀、政策支持、法律保护等方式为相关动物的健康、快乐、基本需要提供保障。 1、增强全民动物福利的意识 改善并提高动物的福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广大民众应怀着正义、仁慈、节制、负责、谨慎等优良传统美德并付之实际行动,以维护动物应有的福利。一个人具备上述美德并不是与生具有的,他需要个人修养的不断提高,也需要社会采取宣传教育的方式帮助民众培养这种美德。为了使每个人都应有正确的动物福利观,可以通过开展动物福利教育的方式向民众传授正确的动物福利理念来实现。关于动物福利,我们不能单纯的认为就是利用动物,正如“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中所说的合理科学的利用。动物与人类一样,也有恐惧、感知、痛苦和情感的需求。这便要求我们在管理时能够给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的各种行为不受限制充分的表现出来进而减轻动物们的痛苦。 2、加快动物福利的立法的进程 首先,我国现存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针对那些珍稀、濒危的野生动列在了保护范围之中,对于那些提供食物、工具、伴侣以及实验材料的动物涉及到的较少,这一点恰恰与其他国家的立法大不相同,畜牧类论文发表天之信期刊。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具备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动物福利法律体系,并且在不断完善和提高。而我国在此方面,相对落后,仅有不多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动物防疫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且这些法律、法规修订时间间隔较长,并未形成有效的法律体系。其次,我国对残害动物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不足。目前,我国仅对涉嫌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采取相关刑法制裁的手段,而对于动物园的动物的相关管理,属于空白。因此,制定和完善动物福利法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而且能够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动物园里饲养员与动物接触时间最多,对动物福利有影响最大。相关科学研究成果显示:动物对待外界的亲善程度、自然生长率以及受孕率的,都与饲养员对待的动物舒适度有关。故我们应努力提高饲养员们的自身文化修养和生产管理水平,多加亲近动物、熟悉动物的日常生理反应,坚决杜绝恐吓、鞭打、吆喝动物行为的发生。同时,在人员素质提高方面还需要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作为支撑,加强动物福利的科学研究,并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动物园对从业人员进行讲学、培训,使动物福利的教育、管理与科研日趋规范、标准。 有效的进行动物福利的维护,即能使人类和动物受益,又能满足社会道义和功利的需求。动物福利的提高,表明了我国社会水平的大步提高,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结果。

动物福利和动物保健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动物福利和动物保健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摘要: 近些年,部分畜禽养殖业以牺牲动物福利和动物保健换来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但是福利恶化对生产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引起关注。研究发现改善动物福利对降低应激水平,提高动物保健来增强动物机体免疫机能,满足动物行为需求,提高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及提高动物产品品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探讨了动物福利与生产力之间、动物保健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 动物福利动物健康生产力 1.动物保健的科学内涵 动物保健指的是保护动物的健康,指人类为了确保动物健康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包括机构设施、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科学研究以及与动物保健有关的日常事务。首先,是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只有处于健康状态的动物才能正常发挥各种生理行为,才能正常地生长和繁衍后代。其次是动物精神愉快,冰女正常地玩耍和嬉戏等。 2.动物福利的科学内涵 动物福利定义中的伦理道德因素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焦点,一些科学家认为动物福利能够客观的评价,不需要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反面观点认为,动物福利应该同时考虑科学和伦理价值。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动物福定义为动物的一种生存状态,良好的动物福利状态包括健康、舒适、安全的生存环境,充足的营养,免受疼痛、恐惧和压力,表达动物的天性,良好兽医诊治,疾病预防和人道的屠宰方法。世界保护动物协会强调动物是有感知的,动物福利就是反对虐待动物。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强调拯救动物,防止残酷虐待动物的行为。动物实验替代方法“3R”原则为科研中动物的使用提供有用的指导,分别是减少实验动物数、改进动物实验方法、替代实验动物。英国政府在 1965 年成立了Brambell委员会,提出动物福利“五项自由基本原则”,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动物福利评价准则,分别为:提供新鲜饮水和日粮,以确保动物的健康和活力,使它们免受饥渴;提供适当的环境,包括庇护处和和安逸的栖息场所,使动物免受不适;做好疾病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很快,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从价值上可以将其分为药用动物、裘皮 ( 革) 用动物、肉用动物和观赏动物等几大类。本地养殖的特殊品有蝎子、七彩山鸡、梅花鹿、牛蛙、蜗牛、蓝狐 ( 银狐、雪狐) 、獭兔等,笔者针对目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特点进行分析,为准备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者提供参考。 1 特种养殖的主要特点及现状 1. 1 高投入、高产出和高风险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成本相对较高,主要表现在引种费用相对较高,需要较大的场地和特殊的笼舍设计,饲料价格相对较高,卫生防疫和产品加工的方法各异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效益较好,但高效益的项目风险也比较大,市场行情的波动大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1. 2 养殖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要求较高 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繁多,因各自的生物学特性不同,需要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需要饲养人员掌握相关的科学技术。日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还相对缺乏。市场上特种经济动物的成品配合饲料种类很少,特种经济动物疾病防治用的疫苗和药品等也多是使用畜禽药品,只是在剂量上有所调整特种经济动物的产品加工技术复杂。 1. 3 炒种和欺诈使投资者望而却步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涉及多个行业,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没有成立强有力的行业管理组织,供求市场混乱,存在着倒种、炒种和欺诈等现象,许多养殖户上当受骗,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任何一种动物的养殖要发展成一种产业,都必须经历抓捕驯化、小群饲养、适度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生产四个阶段。受经济、文化、科技、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的经济动物养殖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就同一经济动物而言,其发展现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除受饮食习惯及文化的影响外,总体上表现为经济和科技发达、自然条件好的国家或地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发展较快。 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历史比较悠久,但由于经济和科技落后、生活水平低等因素,使得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长期处在抓捕驯化和小规模生产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逐步解放和农产品市场的培育,农民的商品意识不断加强,市场对经济动物及其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经济动物养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种类由少变多,饲养规模由小变大,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良好发展势头。部分经济动物的养殖已经进入了集约化生产阶段,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2 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准备条件 2. 1 养殖目的明确,有足够的资金和抗风险能力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不能抱投机和暴富的心理,在资金投入时要进行详细的预算。动物养殖至少要经过一到两个生产周期才能见到效益,在见效前的场房建设、引种、饲料、水电和人工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资金投入,依据实际财力制定养殖规模。 2. 2 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专业人才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发展很快,如果投资规模较大,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专业人才,按行业标准建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即使是一家一户式的小规模饲养,也应掌握或了解先进的养殖技术,如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蓝狐的改良、选用合适的饲料配方等。 2. 3 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养殖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可以从事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时亦需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同时还要依法符合动物防疫、检疫的要求。例如,对肉用特种经济动物产品的卫生检疫要依照相关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办理。

浅析动物保护与福利问题及解决

综述题目:浅析动物保护与福利问题及解决 考试科目:动物保护与福利 学院:畜牧兽医学院 专业:动物医学专业 学号:81100456 姓名:许映雪 指导教师:李玉梅 题交日期:2011年10月10日 摘要:近几年来,动物福利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实验动物福利日益被人类所重视,在符合科学目的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更为合理的手段,充分体现实验动物福利。我国畜牧业出产中动物福利问题斗劲凸起,已成为动物和动物产物国际商业的一个壁垒。因地制宜解决我国畜牧业出产中动物福利问题势在必行,理当引起高度正视。文章对动物福利壁垒的主要特征以及对我国出口状况和潜在的贸易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就动物实验过程中有关实验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验动物;动物实验;动物福利;畜牧出产;国际商业;动物福利壁垒;贸易壁垒;OIE标准 一、动物福利的起源与发展 “动物福利”(AnimalWelfare)正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一条新的“流行语”。在国际上,动物福利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贸易议题。动物福利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国家间的经济水平、教育文化和道德标准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动物福利的出现无疑就构成了一道新的贸易壁垒——动物福利壁垒。动物福利潜在的贸易壁垒作用不可忽视,如果不给予足够重视,我国相关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将会遭遇巨大障碍。[1] 目前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动物有“五项基本福利”:(1)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与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2)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3)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4)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5)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 二、我国动物福利现状 (一)公众意识有待提高 [9] 目前我国公众的动物福利意识仍普遍淡薄,对动物福利保护的意义及如何实现动物福利保护的知识了解甚少。人们通常以动物主宰者的身份肆意对待动物,例如“活猪注水”等残忍对待动物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种虐待残害动物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还被人们认为是不足为奇的,最近几年动物福利已逐渐引起各行各业人们的关注,很多民间动物保护组织自发而生,动物福利意识有所提高。 (二)动物福利立法进程需继续推进 我国除香港和台湾地区有完善的动物福利立法外,其他地区针对动物福利立法还相当滞后,除《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我国尚无一部比较完整统一的动物福利保护方面的法律。最近几年,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已开始出现针对动物福利的条款, 2004年12月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了“实验动物管理机构负责实验动物工作中涉及的实验动物项目的管理并对实验动物进行伦理审查”。正在修订和准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都将有关动物福利方面的内容写入法案中,但和国际动物福利立法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禽畜产业动物福利实施细则不完善

我国畜牧养殖生产面临的环境与动物福利问题

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方式对动物健康与福利的危害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对动物健康与动物福利问题的日益关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 们发现,大规模的“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方式在许多方面都对动物健康、动物福利以及 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引起了人们对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质疑。本文论述了集约 化畜牧业生产与动物福利的关系,分析了集约化畜牧业生产对动物福利的影响,并从开展动物福利宣传教育活动,加快动物福利立法;精心饲养,积极推进我国畜禽生产方式转变; 提高畜禽基本生存福利水平,积极推行畜禽定点屠宰等方面对加强动物福利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养殖方式;动物福利;工厂化;集约化;持续健康发展 在许多发达国家,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选择了大规模的“工厂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目前以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为特点的小群体、大规模的饲养模式在我国农区初步形成,集约化工业生产模式初具规模。工业化畜牧生产方式的优势在于将工业化生产的原理应用于畜牧业养殖生产中,极大地促进了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随着生产的发展,集约化工业方式固有的一些特征也得以表露:畜禽饲养量大、大量集中产生的废弃物、兽医安全高度危险性和动物福利的忽视。由于我国当前畜牧生产的技术水平较低、设备水平落后、资金短缺、社会防疫体系不健全和环保意识缺乏等现状的存在,上述集约化养殖生产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环境、能源及食品安全等问题正成为我国规模化畜牧养殖生产新的主要制约因素。一些发达国家正在试图逐步淘汰“工厂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并且越来越重视改善动物福利。这种动向与趋势应当引起我国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过渡的转型阶段,如何扬长避短,兴利除弊,趋利避害,保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值得认真研究与探讨。 1.概论

(演示稿件)动物福利政策法规现状与我国立法趋势

国际动物福利法规标准现状与我国立法趋势简介 大家好,应科技委的要求,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简单的探讨 一下“国际动物福利法规标准现状与我国动物福利法规标准立法趋势”的问题。 西方的动物福利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789年英国哲学家提出 的“保护动物权利”理念。而国内却是近几年才开始关注动物福利的 问题。动物福利它不仅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和卫生质量,还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出口已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相关的一些信息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 (第一个就是)动物福利,(动物福利)是指为了使动物能够健 康快乐地生活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相应的外部条件, 包括生理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因此也有人将动物福利简述为:尊重生命、善待活着的动物,不虐待动物、减少动物死亡时的痛苦。 (第二个就是)动物福利法规标准,(动物福利法规标准)顾名 思义,是指以动物福利保护为客体的法律标准,是由国家或国家法定权力部门为了保护动物而制定的、由国家或法定执行部门实施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第三个就是)西方有关动物福利立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也就是通常说的)“五大自由” (第一大自由就是动物)享有不受饥渴 的自由; (第二大自由就是动物)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 (第三大自由就是动物)享有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 (第四大自由就是动物)享有生活无恐惧感、悲伤感的自由; (第五大自由就是动物)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 (其实)动物福利立法(它)的实质(就是希望通过立法)把人

以外的动物列入到人类力所能及的道德关怀范围之内,对于动物的生命,我们应该给予尊重。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世界各国的动物福利法规标准现状 出于对人类健康和动物福利的考虑,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和修改了一系列动物福利的法规标准和政策。 特别是近30年来,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进行了动物福利立法,并在饲养环节、运输环节和屠宰环节中给以实施。据统计国际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动物福利法规标准。 F面简单介绍(一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他们的)动物福利法规标准现状。 (第一先谈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动物福利法规标准现状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简称OIE它)是政府间动物卫生技术组织, 又称为国际兽疫局,目前该组织正在动物福利方面发挥领导性作用。 该组织于2002年10月成立了动物福利常设工作组,研究制定能够在国 际间应用的动物福利问题指导性原则和标准;并于2005年5月22-27 日在巴黎总部召开会议,通过了4个动物福利方面的标准:陆地运输、 海洋运输、人道屠宰和出于疾病控制目的的动物捕杀。2006-2010年 的战略计划则是继续发展和完善国际标准和准则。OIE最终目的是要领导各国在动物福利立法上逐渐协调一致。 (第二来谈谈)欧盟的动物福利法规标准现状现今为止国际动物福利法规标准以欧盟最具有代表性,1978年 (的时候)欧盟通过了《欧盟使用动物保护公约》(79/923/EEC指令),公约详细具体的规定了与动物福利有关的人员应当遵守的“最低标准”。欧盟的动物福利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第1部分是)关于饲养环节的动物福利标准部分(该部分包括 了四大标准):(第1大标准是)层架式笼养蛋鸡最低保护标准(1999/ 74/ EC);(第2大标准是)猪的最低保护标准(91/630/EEC及其修改指令

健康养殖与动物福利,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与现代畜牧业关系

健康养殖与动物福利,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与现代畜牧业关系 11720695 杨骁 当前我国主要畜产品供应总体平稳,但质量安全事件仍有发生,疫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畜产品的需求从以数量为主逐步转变为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质量安全,为顺应这一形势,必须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强化畜牧兽医公共服务。 畜禽是畜牧生产系统中真正的、唯一的生产者。畜禽生产系统运转的好坏、生产成绩或效益的高低、产出的畜禽及其加工产品的优劣由畜禽健康状态的好坏和畜禽福利水平的高低决定。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指出,动物福利就是要让动物生活健康、舒适、安全、得到良好饲喂、能表达天生的行为,并免受痛苦和恐惧,这些要求需涵盖科学管理、预防疾病、兽医治疗、人文关怀、人道屠宰等方面。畜禽是畜牧生产系统中真正的、唯一的生产者。畜禽生产系统运转的好坏、生产成绩或效益的高低、产出的畜禽及其加工产品的优劣由畜禽健康状态的好坏和畜禽福利水平的高低决定。具体到畜禽福利,就要根据畜禽的生物学特性,合理运用现代育种繁殖技术、养殖设施环境控制技术、动物疾病防治技术、营养与饲料配制技术、工业化生产管理技术等,满足它们的生理和行为需要,确保它们的健康和快乐。 健康养殖是中国独有的概念,是伴随我国养殖业(水产、畜产)环境污染、疫病频发、产品质量安全,最先应用于海水养殖,以后陆续向淡水养殖、生猪养殖和家禽养殖拓展并不断完善。健康养殖着眼于养殖生产过程的整体性(整个养殖行业)、系统性(养殖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和生态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动物健康、环境健康、人类健康和产业链健康,确保生产系统内外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良性循环、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以及产出的产品优质、安全。随着时间的推移,健康养殖的概念,正好迎合了人们急于想改变养殖业污染严重、疫病频发、畜产品重大安全事件多发的现状。 动物福利强调的是动物的康乐,只着眼于动物本身,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和理论上的表述。而健康养殖是一种确保整个养殖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着眼于整个养殖系统及其所有的组成部分,强调的是运用各种先进的养殖技术组合,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更侧重生产实践和技术上的运用。尽管动物福利和健康养殖的内涵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交集,即都强调动物的健康。 养殖生产上存在着许多应激因素。对这些应激因素进行适当调控,减少畜禽的应激反应,使畜禽从应激状态过渡到健康状态,不但可以提高畜禽的福利水平,还能让畜禽将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用于增重和繁殖,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益。因此,强调动物福利是健康养殖的核心内容。 健康的动物是养出来的,只有在饲养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善待动物、“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经营理念,从舍饲环境和应激管理上下功夫,才能提高畜禽自身的健康水平和免疫功能,从源头上解决畜禽疫病频发的诱因。因此,健康养殖涵盖了饲养环节中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同时兼顾了科学性和经济上的考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较快,畜牧业结构逐步优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出现了一批有实力的畜牧生产、加工企业。但是,还应清醒地

《特种经济动物资源及养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

《特种动物资源及养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特种经济动物资源及养殖技术》是一门研究除传统畜牧业以外的特种经济动物驯化、饲养、驯化、繁殖、育种及、疾病防治和产品开发的的课程。是一门结合野生动物资源和家畜饲养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由于本课程涉及面广,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课程的重点在于特种经济动物的驯化历史,方法及产品加工内容,以及怎样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特种经济动物资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本课程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所在区域的资源特点,受到动物生产、动物产品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经营管理及贸易等方面实践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特种经济动物及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科技推广方面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国家对特种经济动物的福利与经济动物饲养技术法规的基本内容。 2.掌握特种经济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方法; 3.掌握毛皮动物饲养和产品加工利用的知识和技能; 4.掌握药用动物饲养和产品加工利用的知识和技能; 5. 掌握各类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技术。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特种经济动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专题。 2.毛皮动物生产与利用专题。 3.药用动物生产与利用专题。 4.特种经济禽类生产与利用专题 5.肉食类经济动物开发和利用专题。 6.其他特种经济动物的的开发和利用专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结束后,根据课程基本要求,采取笔试方式进行考核,也可采取学生写课程论文的形式考核。 五、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网站 1. 余四九主编。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1世纪教材 2. 赵万里主编. 经济禽类生产. 北京:农业出版社出版,2000 3. 孙占鹏主编.特种动物生产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000 4. 朴厚坤.皮毛动物饲养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 白秀娟.养狐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 6. 潘红平.药用动物养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7.郑文波.特种动物养殖与疫病防治大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8.李家瑞.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9.《中国特种经济动物营养需要与饲料配置技术》杨嘉实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10.《经济动物学报》,主办:吉林农业大学, 11.《特产研究》,主办:吉林左家特产研究所 12.韩坤,梁凤锡,王树志,中国养鹿学[M]1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国际法

浅谈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国际法 朱兴贵[1] 王红戟[1] [1]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650212 摘要: 1、动物福利的含义 1.1动物福利的提出最早由美国人修斯提出,动物福利的广义概念:是指农场饲养中的动物与其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狭义概念:是指在动物的饲养、运输和屠宰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其痛苦,不得虐待动物。称为动物福利。 1.2、国际普遍理解的动物的五大福利 (1)环境福利:动物享有适宜生态环境的权利,即动物享用其赖以生存发展的适宜的大气、土地、房舍或栖息场所和其他必需生存条件,免受困顿之苦的权利。(2)生理福利:动物享有适宜的饮水、空气、食物和营养,免遭饥渴之苦的权利。(3)卫生福利:动物享有趋利避害、接受防治疾病,免受伤病折磨的权利。(4)心理福利:动物享有仁慈主义待遇,免受额外痛苦和过分劳作的权利。(5)行为福利:动物有表达天性习性,免受过度限制的权利。1.3、动物福利的基本准则: (1)农场动物的福利:饲养环境应符合它们的生活习性,在屠宰的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应尽快使动物陷入无知觉的状态。(2)实验动物的福利应尽可能的减少活体动物实验,更有必要寻求代替实验方法。对必须进行的动物实验要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将实验动物的痛苦减少到最低程度。(3)伴侣动物的福利养主必须为宠物提供良好的食宿环境,保证宠物不会迷失,遗弃宠物将被判犯有虐待罪。(4)工作动物的福利:在动物从业一定年限或达到一定年龄以后,将不再从事任何工作,并且在余生会享受良好的福利待遇。(5)娱乐动物的福利:娱乐动物,关闭的铁笼不但空间大,有发现用铁器驱打动物之事。(6)野生动物的福利:设立野生动物的等级保护,禁止使用某些残忍的,不可采用的方法对待野生动物。 2、动物保护国际法 动物福利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动物福利法涉及到多方面法律条文,并分散在各个法律体系中,不单独以动物福利法冠名;狭义的概念是指一部专门的、独立的《动物福利法》,比如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先后都进行了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2.1动物福利立法动机: 2.1.1动物福利立法是维护人类的健康及生存的需要:动物福利法体现一种新型的法制伦理,即不仅要把人际关系作为立法的范畴,还要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立法的范畴。动物福利法要求人们取之有道,满足动物在生命的各个阶段的基本需求 2.1.2动物福利立法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是人类爱心延伸的产物。 2.1.3动物福利立法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2.2制定中国的动物福利法应考虑到3个问题:(1)立法宗旨和福利标准。人类对于动物的利用和动物福利是相互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动物福利过高,会给生产者或者动物的主人带来过分的负担,造成浪费。(2)、立法原则。根据各国现有的动物福利法的历史及渊源的考察,满足动物的需求是动物福利法的首要原则(3)、立法框架。可以将动物分为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来区别对待。 3.对今后我国重视动物福利的思考 (1)、对动物福利的重视,不单只是为了一味的让动物生活舒适而已,确保家畜享有动物福利. (2)关注动物福利是降低集约化动物农场的风险和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3)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挂钩,动物福利潜在的贸易壁垒作用不可小视。动物福利说大一点,这关系到社会文明水准;说实际一点,这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动物福利、动物保护国际法思考 1

生态养殖和动物福利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

生态养殖和动物福利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近年来以保护动物和人道主义为口号的动物福利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初露端倪,并且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本文主要讨论了生态养殖和动物福利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希望我国的养猪业能融入滚滚而来的生态福利养猪潮流,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坚持生态养殖,极力维护动物福利,就是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障生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就是保障禽畜食品安全的一道防线,就是保障人类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生态养殖;动物福利;猪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发展,养猪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人们发现猪只的适应性却越来越差,如发病率高、淘汰率高、死亡率高以及咬尾、咬栏杆等恶癖的发生率也大幅度增加,极大地损害了猪的福利。人们意识到猪对饲养环境(圈养、饲养密度大,以及猪场的臭气等)的不适是引发各种疾病的多发、常发、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在家畜育种过程中人们对生长速度、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的片面追求,使现今家畜品种对环境愈加敏感。因此,我国养猪业必须在保护动物福利和生态养殖方面与国际接轨,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探索友好的生产方式。 1.生态养殖 1.1生态养殖的概念 生态养殖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生猪生态养殖是推进生猪生产向现代化养猪方式转变,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生猪养殖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生猪生产向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生产优质、高效、绿色、无公害、安全猪产品的必经之路。 1.2生猪生态养殖要求 按照“养优质猪、饮清洁水、吃绿色料、用安全药、住标准圈”的无公害生猪生产标准,做到人猪分离、独立建圈、生态隔离、沼气配套、循环利用,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清洁生产、规模生产。 ①饮水要求:饮用水要无色透明,无异味,味道正常,中性或微碱性,含有适度的矿物质,不含有害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农药、亚硝酸盐)、病原体和寄生虫卵等,符合国家居民生活用水标准(GB5749-85)的要求。 ②饲料及兽药要求:设有与生产相适应的兽医室和饲料加工储存场所。要建一间20m2的饲料加工房和10m2的兽医诊疗室,实施统一营养标准、统一饲料配方、统一饲料供应、统一购药渠道和疫病防治、兽药管理,保障生猪吃上绿色料。③圈舍要求:畜禽圈舍要有2m以上的高度,有窗或丢砖花窗,后墙上20~30cm 处安装鸭嘴式自动饮水器,下设排粪沟通向沼气池,圈舍内有2%~3%的坡度。房顶安亮瓦,圈舍要通风、干燥、冬暖夏凉,尽量保障生猪圈舍环境舒适。 ④猪种要求:选择生产性能好、瘦肉率高、屠宰率高、肉质品质好、饲料报酬高、养殖效益好的PIC、DLY纯瘦肉型杂交猪为生猪生态养殖的品种。 ⑤排污要求:每个农户建有一口8m3的沼气池,在沼液出口连接排污沟,排污沟全部密封,统一通向修建的化粪池。采用干清粪工艺代替水冲粪、水泡粪,减少污水排放,粪便通过堆积自然发酵处理后作为农作物有机肥,达到就地吸收、转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

特种动物养殖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很快,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从利用价值上可以将特种经济动物分为药用动物、裘皮(革)用动物、肉用动物和观赏动物等几大类。狭义而言,我国目前饲养的特种经济动物主要指国家林业局在2003年发布的可以从事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54种陆生野生动物。广义而论,特种经济动物还包括一些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和贝等)。畜禽的特殊品种(乌骨鸡、鸽和观赏犬等)和因特殊需要驯养繁殖利用的陆生野生动物(鸿雁、熊和狍等)、本文对目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特点 1.1高投入、高产出和高风险 与普通畜禽养殖相比,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成本相对较高,主要表现个引种费用相对较高,需要较大的场地和特殊的笼舍设计,饲料价格相对较高,卫生防疫和产品加工的方法各异等。同时,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效益较好,利润较普通畜禽养殖高,但高效益的项目风险也比较大,市场行情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1.2养殖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要求较高 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繁多,因各自的生物学特性不同,需要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需要饲养人员掌握相关的科学技术,如蓝狐和鹿的人工授精技术等。日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还相对缺乏。市场上特种经济动物的成品配合饲料种类很少,与畜禽养殖业无法相比、特种经济动物疾病防治用的疫苗和药品等也多是使用畜禽药品,只是在剂量上有所调整。特种经济动物的产品加工技术复杂,如鹿茸、裘皮的加工方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不同等级的产品价格相差悬殊。1.3供、求市场行情的变化较难掌握

任何产业都会受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表现的尤为突出,市场行情难以把握,波动幅度巨大。我国毛皮兽养殖业已有近50年的历史,计划经济时代,裘皮主要供出口创汇,市场行情虽有变化,但对养殖业影响不大;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几个时期。以水貂为例,上世纪80年代末,水貂种兽存栏量达到100余万只;年生产水貂皮近500万张;1988-1989年度,因国际毛皮市场大幅度滑坡,我国的水貂养殖业遭受巨大打击,貂场倒闭80%以上;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水貂养殖业又有很大幅度的发展,目前存栏已达600万只以上;但貂皮市场何时会达到饱和,市场的准确需求量是多少尚无人能说清,水貂养殖业仍然面临着巨大风险。 1.4行业管理相对薄弱,倒种、炒种和欺诈现象较多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涉及林业、农业和商业等多个行业,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没有成立强有力的行业管理组织,供求市场混乱,存在着倒种、炒种和欺诈等现象。 2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准备条件 2.1养殖目的明确,有足够的资金和抗风险能力 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不能抱养投机和暴富的心理,在资金投入时要进行详细的预算。动物养殖至少要经过一到两个生产周期才能见到效益,在见效前的场房建设、引种、饲料、水电和人工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资金投入,因此在投资前要做好详细的预算,因实际财力制定养殖规模。 2.2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专业人才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发展很快,如果投资规模较大,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专业人才,按行业标准建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即使是一家一户式的小规模饲养,也应掌握或了解先进的养殖技术,如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蓝狐的改良、选用合适的饲料配方等。 2.3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联邦动物福利法

The translation has been initialized and co-financed by Interpharma. English is not an official language of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This translation is provided for information purposes only and has no legal force. Animal Welfare Act of 16 December 2005 (position as at 1 January 2011) The Federal Assembly of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based on Articles 80, paragraphs 1 and 2, and 120, paragraph 2 of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1, after consideration of a report submitted by the Federal Council, dated 9 December 20022, decrees: Chapter 1: General provisions Article 1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Act is to protect the dignity and welfare of animals. Article 2 Scope 1 The Act applies to vertebrates. The Federal Council decides to which invertebrates it applies and to what extent. In doing so, it is guided by scientific knowledge on the sensitivity of invertebrate animals. 2 The following are reserved: the Hunting Act of 20 June 19863, the Federal Act of 1 July 19664 on Nature and Heritage Conservation, the Federal Act of 21 June 19915 on Fishing,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Act of 1 3 December 20026 and the Epizootic Diseases Act of 1 July 19667. AS 2008 2965 1 SR 101 2 BBl 200 3 657 3 SR 922.0 4 SR 451 5 SR 923.0 6 SR 412.10 7 SR 916.4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