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郑雄

逻辑推理是根据一个判断或一些判断得出另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之一。黑格尔曾说过:“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则认为:“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必须是一个严谨的逻辑推理者,科学家的目的是要得到关于自然界的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贯的摹写。”可见逻辑推理能力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思维能力。

物理学科以逻辑严密而著称,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形成过程、每个规律的建立过程都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每个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因此逻辑推理能力被作为高考物理学科考核的五种基本能力之一,在历年的高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要求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将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习惯,提高他们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由于我国目前的中学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知识传授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一. 重视课堂结构设计的逻辑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自然,课堂结构的逻辑性就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结构的设计上要把握全局,要十分重视各个阶段的逻辑结构——从旧课内容的复习到新课的引入,到新课内容的讲解;新课讲解从某一内容的结束到另一内容的开始,这之间内容的过渡,甚至语言的衔接;最后到课堂小结……所有这些,都必须做到认真考虑,精心设计,做到层层深入,环环入扣,体现出非常严密的逻辑性。

这严密的逻辑性来自教师备课时对教材的认真钻研,反复推敲,掌握教材本身的逻辑性。

以教材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一节为例,可进行这样的层次设计(仅选择内容讲解部分):

根据教材的要求,首先指出:带电粒子速度与磁场垂直时,洛仑兹力的方向将同时垂直于磁场和速度的方向,因此带电粒子只能在垂直于磁力线的平面内作某种曲线运动。然后指出:因洛仑兹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所以洛仑兹力将永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可知带电粒子的速率将保持不变,从而得出带电粒子只能作速度大小不变而方向不断改变的匀速率曲线运动。然后讨论得出曲线运动的轨迹:通过回顾力学中已学过的圆周运动的知识,洛仑兹力永远与运动方向垂直,而且大小又不改变,正好提供给带电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通过以上师生的共同讨论和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将作匀速圆周运动就确定无疑了。运动的大致形态也就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紧接着,教师用多媒体模拟演示微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图象。最后,用洛仑兹力演示仪演示从电子枪中发出的电子射线在磁场中形成的圆周运动轨迹。通过以上引导,学生从理性的推

理、分析,步步逼进,层层深入,再通过对多媒体模拟演示运动情况的观察,最后又借助实验加以证实,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追求科学的强烈欲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有意无意的接受了教师严谨的课堂结构设计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的薰陶,为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习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 从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发掘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物理学科以逻辑严密而著称,物理学中许多现象的发现、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总结,其过程都包含着严密的逻辑推理,教师如果能够积极的去挖掘这些内容,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将规律形成的严格的逻辑推理过程进行重现。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规律本身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方法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由于受日常经验影响,学生的观点通常都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致。为了纠正这一错误观点,课本中用“牛顿管”实验进行观察,说明铁片和羽毛在没有空气阻力时,下落快慢相同。但事实上这一实验观察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同学仍持怀疑态度。课堂教学如果就此打住,学生就很难对此规律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这时我们不妨穿插阅读材料《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的讲解,并重点分析、展示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对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推理分析过程。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的物体下落时比轻的物体快,如果把两个不同的物体连在一起,则快的物体会由于被慢的物体拖着而减速,慢的物体会由于被快的物体拖着而加速。取一块大石头,设它的下落速率为8,一块小石头,设它的下落速率为4,将它们拴在一起,则整个系统的下落速率应小于8。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要比以前那个速率为8的大石头重,则它下落的速率又应当大于8。这样,从“重的物体下落时比轻的物体快”这一大前提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会得到重的物体下落时比轻的物体慢的悖论,这样就揭露了亚里士多德学说自身的矛盾,最后通过分析,就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突出物理解题中的逻辑推理过程。物理解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物理解题的实质就是依据问题提供的条件(题给判断),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已有判断)进行一系列严格的逻辑推理,从而获得结论。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物理过程本身比较复杂,而这些复杂的过程往往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程序串连在一起的,因此解题过程必须按照题材本身的逻辑程序一步一步进行严密的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结果。

例题:利用活塞式抽气机能否将原来装有气体的容器内抽成真空?试通过推导加以说明。

[分析和解] 设有一容器的容积为V 0,内有压强为P 0的气体,现利用抽气容积为ΔV 的活塞式抽气机进行抽气。

(演绎) 设第一次抽气后容气内气体压强变为P 1,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 P 0V 0=P 1(V 0+ΔV)

0001)(P V

V V P ?+= 同理可得第二、三、四……次抽气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 2、 P 3 P 4……

02002)(P V

V V P ?+= 03003)(P V

V V P ?+= 04004)(P V

V V P ?+= (归纳) 由上述所推得P 1 P 2 P 3 P 4……的表达式,归纳可推知第n 次抽气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P n

000)(P V

V V P n n ?+= (再演绎) 要将容器内抽成真空,则容器内的压强必为零。由上述所推得P n 的表达式可知,欲使P n = 0应使n →∞。即要抽气无穷多次才能将容器内抽成真空。

这其实已表明,我们无法将容器内抽成真空,因为抽气的次数永远是有限的。 解题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教师在进行习题教学中不应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题目的最终结果,而应重点突出解题的过程,充分展示解题中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以养成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浅谈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参加了工作,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 去发明创造。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我认为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效果教好。一、指导自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授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下面介绍几种自学方法: 1.多读 阅读教学的中心是“读”。对一篇课文,应提倡多读,反复琢磨、体会。叶圣陶曾说:“老师教语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透彻理解课文,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词章 节而通观全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都宜求之于本文,不宜舍本文而他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才能得其要领,读懂读好。我每教一课时,都要向学生提出:一篇课文要读四遍。第一遍是“认读”,初步理解课文 的字、词、句,掌握课文的大意。第二遍是“研读”,探索作者思路,弄清文章结构,把握文 章主题。第三遍是“品读”,品味文章风格、特色,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第四遍是“熟读”。使课文了然于心,完成课文的外部语言向自己的内部语言转化,把知识、技能初步运用于自 己的读写实践。 2.多思 “思”与“学”是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孔子说的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 道出了“思”的重要。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求同思维的训练,更要重视他们 的求异思维训练。应鼓励学生努力学会对同一个问题要从多角度、多种可能性上去思考,养 成“多思”的好习惯。例如:在指导学生学议论文时,我就引导学生多思考,求创新。平时大 家都认为“近墨者黑”,我则引导他们异向思维,结果不少学生写出了“近墨者未必黑”的佳作;大家都认为“关公面前耍大刀”是贬义,有的学生则认为“只有敢在关公面前耍大刀,才能发现 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更能促进自己的进步”,多“思”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3.多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的确如此。因为提出问题 常常会使人获得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提疑问。学生的知识和 能力从提问开始,在分析问题中发展,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问答方式调动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譬如:学生问,教师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自己问, 自己答。在一问一答中,训练学生善于思维、敏于思维的能力。 4.多归纳 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依靠自己的头脑,由自己概括出重要的原则,揭示出科学的 规律,这也是一条重要的自学方法。在课内或课外可以让学生做一番归纳和整理。归纳的内容:听、说、读、写。归纳的方法:因人设题,发挥特长。比如:让文言文学得好的学生, 将语文课本中经常用的词的古今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仔细归纳,举出例句; 让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整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的写作方法和要领;让一 些学生整理难认易错的字词,而让另外的一些学生整理多音多义字词。然后教师全面精心设

反思课堂教学中学生三大能力的培养

反思课堂教学中学生三大能力的培养 刘治芹数学是一个人学习其他学科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基础。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我现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的、尽力做到的事情。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况,现在一步一步的按新课程标准在改变。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所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非都要像科学家、发明家那样,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只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老师,不死记硬背,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思维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地掌握所学知识,即是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根本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不懈的、多渠道、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我在

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灵活运用多媒体,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声、像于一体的教学场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获取新的感受、新的想法、新的发现,进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萌动创新意识。 二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场。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特别注重教室的布置、板报的设计、墙上悬挂条幅的选择等。 三是激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就必须打破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渴望创新,追求创新,参与创新。学生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捕捉那些善于质疑,敢于发问,思维敏捷,好奇心强的学生,并善于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能提出一些创见性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其次要根据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年龄特征和教材本身特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互相讨论主动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四是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拘泥课本,不依常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

在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1)

在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尤其在几何教学中,这一点尤为突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于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处理问题能力的影响尤为重要。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课不仅是要学会数学知识,也要锻炼一定的能力。 推理与证明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好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思维推理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增加练习的思维含量,注重练习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思维推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强化练习中实现,通过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找出规律,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一、一个清晰的思维是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 如果一个人思维混乱,那么他肯定没有一个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几何问题的解决往往是一个步步递进的关系。那么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对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分析,然后才能做出清晰的解题步骤。有些同学见到一些几何问题就懵了,究其原因是他没有一个

清晰的思路。例如,一次一个同学问我一道证明一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几何题。我看过题之后,问他要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首先需要证明哪一个结论?为了证明这个结论又要去证明什么?这样 帮他层层分析,他才恍然大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前提必须首先要培养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让学生感觉到是一个思路清晰的人,学生才会潜移默化的学习这种清晰的思维方法。具体方面,教师备课内容要清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关系分明,平时与学生交流时也应该保证一个清晰的思维。因为一个清晰的思维便于人与人的交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一个清晰的思维带给人的切实好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应有一个清晰的思维,而不能做一个糊涂教师。 二、在培养学生推理与证明的时候要注重推理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培养学生推理与证明的时候要注重推理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但这并不是说结果不重要,而是说我们应把重点放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对学生探究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所侧重。最下等的老师是通过一个题仅教会了这一个题,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仅会这一个题,将问题稍微变动,学生就又如见到一个新题一样,学了一个新题又有一个新题,是学生感到疲倦。次等老师是通过一个问题教学生会解决了一类题,也就是培养了学生解决了这样一类推理证明的能力,或者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38303670.html,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作者:余海舰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10期 摘; 要:初中数学是中考的主要科目之一,在学生的升学考试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数学知识的重要积累阶段,因此必须做好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包括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逻辑等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能力”是近几年初中数学教学备受关注的要点,反思能力纳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之中意味着初中数学跨入素质教育又一进步举措,本文将围绕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育重点关注方向,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只注重教材文本内容,教学目标单一,忽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初中数学课程缺乏活力,在此教学方案下培养出的学生只具备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缺乏数学人才的培养。反思能力指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能够主动、自觉、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落实数学素质教育,培养数学人才。 一、引导学生反思行为,布置反思作业 反思行为本质是一种思维的运动属于意识活动范畴,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更适用于以引导的方式进行。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以教材内容为根本,教师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只要完成教材知识点教授,通过习题不断练习使学生考出理想成绩即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方法不免存在一些缺点,即以知识点为主,忽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追求学生培养终身数学学习能力,仅限于应试升学考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行为,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首先,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指教师能够使得学生自己动用学习的知识以及积累的学习经验自己动脑、动手探求真理的能力。这一点区别于学生复制教师传授的解决问题方法,在于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先行一步,教师负责指导纠正;其次,“发现问题”,指学生具有探索精神,需要 教师发挥启发作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树立数学思维;最后,“提出问题”,指学生不在处于被动地位,以主导者的身份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生机,表现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反思作业加强反思能力培养,例如错题集、反思报告等形式,让学生从错误经验中吸取教训,进行反思总结,纠正问题实现有效教學。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一点有关推理的知识,是《课标》指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的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合情推理,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而归纳推理又多表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的推理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例如:14和15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学生这样回答: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因为14和15 只有公因数1,所以14和15是互质数。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例如,在教乘法交换律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计算多组算式:5×3=15、3×5=15所以5×3=3×5还有:15×4=4×1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归纳出乘法交换律。 三、要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 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技能的获得。知识可以用“懂”来描述,技能可以用“会”来描述,都可以立竿见影。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例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时,学生在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些分数后,提出问题: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哪个分数大?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的猜想,接着验证:取两张相同的纸片,一个折出二分之一,另一个折出三分之一,再比较大小,一目了然,二分之一大于三分之一。接着再推理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哪个分数大?从而得出结论:分子为一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再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要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植根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 要想促进学生推理能力更好地发展,除了书本知识外,还有很多活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例如:①大树与影子有什么关系,成什么比例,计算糖水里含糖量可能用什么比例解答,在解答之前,要用变化规律进行猜想,得到合情推理,再进行验证。②用举反例的方式证明结论不成立,如给小明家打电话,若多次接通但无人接听,则由此得出“小明不在家”的判断。③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分圆比赛,就能得出“圆的周长与∏有关系”这一结论。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策略的研究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思品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歇马九年制学校初中政史组 一、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并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课题提出的社会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新的世纪,知识、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社会对教育、对教师、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如何建立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是当前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地理新课程教学理念能够真正贯彻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为我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3.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 早在上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二十一世纪人们生存需要的四个学会,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把学会求知放在首要位置,而学会求知的核心就是自主学习。许许多多我们熟知的伟人、名人、成功人士,无一不是终生学习者,自主学习是他们的自觉行为,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都得益于他们从学生时代就

养成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那种不讲究教学方法和手段,靠教师和学生加班加点提高质量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教学质量不滑坡的重要保证。而不论课外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是课内教学效率的提高,都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也就是说,学生自主学习及其培养已成为新形势下决定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自主学习是当前学校教育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在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下,一些课堂教学已经向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方向改变。但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依然十分流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带来的实际后果是令人担忧的。研究表明,直到高中阶段,我国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各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亟待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迫在眉睫!我们小组选择了对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意义的论证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调查、分析,探索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有效的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输送研究型、创新型人才 (1)掌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 (2)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3)创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改革当前初中生学习现状的需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不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融合推理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因而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任何试图把能力“传授”给学生的做法,都不可能真正取得好的效果。2.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毫无疑问,学校的教育教学(包括数学教学)活动能推进学生推理能力更好地发展。但是,除了学校教育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人的推理能力。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活动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学习”,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例如,两个人握一次手,若每两人握一次手,则三个人共握几次手?n个人共握多少次手呢?(通过合情推理探索规律)这与"由上海开往北京的1462次列车途中停靠23个站(不包括上海和北京),这次列车共发售多少种不同的车票"这样的问题,有什么联系呢?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要注意层次性和差异性 推理能力的培养,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注意层次性。一般地说,操作、实验、观察、猜想等活动的难易程度容易把握,所以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始终。即使如此,《标准》在“学段目标”的“数学思考”部分的表述中,三个学段仍然有着一定的层次。例如,“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第一学段)”;“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第二学段)”;“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第三学段)”。以“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为例,不同学段的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的方式是不同的。在第一、二学段,学生主要通过简单的“看”、“摆”、“拼”、“折”、“画”等实践活动,感知图形的性质,或归纳得到一些结论;而到了第三学段,在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得到的结论,有时需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如“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教学,大体经历这样的过程:用量角器、三角尺画角,按照一定的步骤会用尺规画角(用重合的方法直观地感知所画的角等于已知角),学习了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条件后,则可以用演绎推理的方式证明所画的角与已知角相等。 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不仅要注意层次性,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差异。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从而使学习演绎推理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克服“为了证明而证明”的盲目性,还要注意推理论证“量”的控制,以及要求的适度。 总之,推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长期的不断训练提高的,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肥东三中龚世立3128137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一次性的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例如,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发现错误怎么办,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需要进行反思。而在具体学习中缺乏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探讨,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上“事倍功半”的结果。有鉴于此,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加以反思,从中总结发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技能技巧以及经验教训,逐渐养成监控自己学习活动的技能和习惯。 一、反思对数学学习的意义 什么是反思?世界著名数学大师荷兰的弗赖登塔尔教授曾精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学生的现实世界数学化,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就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反思应是立足于自我之处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是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与再审视,它既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学习习惯。 1.反思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由于反思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过程,因此它具有认知功能,如自己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在什么场合下运用,在某些情境下采用哪种方法更有效等。反思的认知功能决定了学习者可以在不同情境的学习活动中选择适当的认知策略并能实现认知策略的迁移。 2.反思有利于领悟隐藏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和具体的表层知识相比,更加抽象和概括,而且具有隐藏性,这就决定了要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必须靠反思,并在反思过程中通过对具体方法的分析、提炼和概括而成。 3.反思有利于优化综合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是优良思维品质的六大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证明,还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全部基本的逻辑方法,我们试以概念的形式和发展作一简要说明。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强调教学内容的严谨性要求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课的重要目的之一。而数学的严谨性要求,正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核心环节。逐步加强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并使真正消化理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措施,也为今后教学进一步提高严谨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语言精确 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当要求学生改变不准确的语言习惯,逐步懂得语言精确化的必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一方面能准确地理解数学教材中的精确叙述;另一方面能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叙述教材中的结论,叙述解题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语言逐步地丰富起来。 2.要求学生思考缜密 所谓思考缜密就是考虑问题全面,周密而不遗漏。这也是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的思考习惯。要求学生思考缜密,还要注意防止学生“以偏代全”。即轻易相信从某一特殊情况得出的结论,并以此作为一般的结论。

3.要求学生言必有据 言必有据是思维严谨的核心要求。它要求推证过程中立论要有根据,即合乎逻辑学的要求。它还要求在一般解题过程中,无论是计算或是画图,或是其他推理过程,都要讲究根据。 4.要求学生思路清晰 一个问题,往往要分几种情况进行考虑,又要从几个侧面进行分析,还得通过几个步骤才能解决。为了达到思路清晰,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力争结构、层次都有条不紊,清楚明确。教师要保证一节课的思路清晰明确,同时也要求学生听课首先听清一节课的思路,然后才追求细节上的明白。其次,在具体解题过程中,也应有个清楚的程序。要先掌握解题的基本程序,而不是先考虑解题的全过程。为此,应当教会学生,把一些法则公式等的运用归结为一定的程序。有了一个基本的程序,才能保证解题过程思路清晰,才能避免混淆,减少错误,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灵活变化。 (二)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尤其必须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而不应仅仅是教师传授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关于思维的经验是极为宝贵的,因为它曾经常帮助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时看到了希望。因此,我们急于把这一切告诉给孩子们,希望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境时,也像我们那样去行事。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往往使人产生思维定势,使思维固化,没有灵活性。就是科学上已经证明的事实,学生也还是要试图去改变它。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但对学好其他学科 十分必要,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四有”新人,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要真正把语文学好,单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 远远不够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呼唤多功能人才的今天显得尤 其重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来培养这种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粗 浅的看法。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而变成“主宰”,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人”,而看成“仆人”。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培养的学生走出 校门以后必须要“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 知识交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 这不仅得益于一时,而且终身受用无穷。可见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 二、激发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培养自学能力固然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但仅有科学的方法而无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浓厚 的学习兴趣也是不够的。 学习语文,要掌握的东西很多,非花九牛二虎之力不可。做老师的总喜欢用“书山有路 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教育学生,用“悬梁刺股”,“磨棒成针”等故事来启发学生。这当 然也有必要,但是,道理讲了一大堆,故事讲了一大串,一些学生仍“苦”不起来,始终学不 进去。此时,我们就要了解青少年的特点,把他们从“乐嬉游”引导到学习上来,使一般的好 奇心发展为求知欲。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我们说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绝不是说可以撇开语文教学目的于不顾, 而一味地说笑话,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造情境让学生领略,不断地获得新的规律性的 知识,这样学生就会经常处于好景在前的心理状态之中,就会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劲,遇 到难题也非攻克它不可。这就是“不教”的开始了。 三、启发思维,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托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能力的人根本就谈不上具备自学能力。因此,要培养 自学能力,就必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让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把所学的知 识融会贯通,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财富。这样,自学能力才有依托,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兴趣要激发,思维更少不了启发。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就必须善于“质疑”,激起学生 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致力于问的艺术,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 包含着矛盾,因为思维是从矛盾开始的,没有矛盾就没有思考。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 不假思索就能随口答出,就难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所提问题也就失去了价值。倘若提出 的问题超脱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茫无头绪,起不到引起积极思维的作用。因此,提出的问 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把“果子”挂在适中的地方,既不举手可摘,也不高不可攀。这样,学生 才会跃跃欲试,越跳越高,摘取挂在更高处的“果子”。 四、严格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手段 拳师教徒弟,要让徒弟拳不离手;乐师教徒弟,要让徒弟曲不离口。说的是学生的能力 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练、多看,用脑多想,用手多做,

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特征的总和,也是学生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巧搭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学。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种特殊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能思考的、能活动的人,师生只有在和谐宽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情感氛围中,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自主学习”必须创造一种学生身心愉快、乐意学习的情感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用“创设情境、设计悬念、聆听故事、拉家常”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先用“朝三暮四”的小故事引入:从前有个老汉养了一群猴子,每天早上给每只猴子吃四个桃子,一天工作结束后,再给每只猴子吃三个桃子。但时间一长,猴子不乐意了,他们认为自己辛苦了一天,晚上反而少吃了一个桃子。于是,它们就去和老汉谈判,要求老汉给它们增加桃子,否则就不卖力干活了。老汉答应了它们的

要求,告诉它们以后每天早上吃三个桃子,晚上吃四个桃子。猴子们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它们觉得以后晚上可以多吃一个桃子了。但老汉也在一边偷偷地笑,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样导入新课生动、形象、自然,而且融科学性、趣味性、思考性于一体,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二、创设机会自主学习 1.思维方法 学生的思维方法千差万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尽量采纳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火花,把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有时学生的思维方法有点“笨”,只要是学生理解的方法,教师就不应该贴上“不好”的标签,至少比不理解的“好”方法有效,而不理解的“好”方法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2.学习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作为教师应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不能一味地以所谓的教师权威来压制,而应该因势利导,鼓励他们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客观条件,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到很“顺”的方式来学习。如,在一些概念和公式的推导和学习中,有的学生擅长记忆,很快就背出来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数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必须让学生明确逻辑推理的意义,逻辑推理的结构,逻辑推理的形式,逻辑推理的要求。所谓的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知的判断推出未知判断的一种思维形式。逻辑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就是寻找事物的共性,归纳推理就是由特殊到一般,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对象有部分属性相类似,推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相类似的一种思维方法。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指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 或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数学水平的显著标志。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和要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数学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数学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特别是逻辑推理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根据逻辑推理的要求和特点,在平面几何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必须抓好概念,公理,定理,命题的教学。几何概念是构成几何理论体系的骨架,支柱。几何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相关的几何概念组成,是构成几何理论的依据。只有深刻理解领会概念的本质特征,才能更好理解几何的原理实质,才能知道如何应用概念去推理,去验证,求证结论,假设的真假性。命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另一重要方面。任何一个判断,都是建立在命题基础

上,要知道命题的结构,它是由题设,结论组成,其基本表达方式是“如果------,那么------”的形式。命题分为真命题,假命题。命题的四种形式,即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而公理是不需要证明正确的命题,定理是经过证明是正确的命题。因此,命题的教学相当重要和关键。在教学中,概念命题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需明确逻辑推理的书写格式,推理的书写要得心应手。在平面几何证明即逻辑推理过程中,书写的基本格式有两种。即传统格式和推出格式。对于传统格式,即“因为,所以”格式。要求学生对条件,定理,公理要清楚,灵活应用。做到推理步步有依据,知道上步的条件下应得的结论。在掌握了传统格式后,可以用推出格式进行证明。推出格式书写简明,精练。是证明中的较好格式。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必须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图,作图。具有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能把图形与数结合,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善于在图中找到所需条件,能由条件画出所需要的图形。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巩固。 在平行线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应用。要注意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叫平行线,因而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平行和相交,而相交的特例是两直线互相垂直。平行线的性质三条,要理解先有两直线平行,再有角的关系;反之,把题设和结论交换就是判定,即有角的关系,再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学生一定要搞清楚题设与结论及他们之间的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18-12-19T16:54:36.37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0期作者:周文斌[导读] 不论在哪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根据相关学科的教学特征,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反思能力等多个方面的个人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来着重培养的。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鞋塘初级中学周文斌 摘要:不论在哪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根据相关学科的教学特征,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反思能力等多个方面的个人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来着重培养的。其中反思能力不仅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能力;教学策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某一知识的反复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反思的方式来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深化自己对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在具体题目的作答过程中,对于自己出现错误的方面,能够通过记录等多种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且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类似题目时,能够进行适当的反思来提高自己的题目作答准确率。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学生反思能力的具备可以为其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 通过反思来进行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化是学生反思能力的体现之一,针对这一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来对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培养。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正式进行知识的讲解之前,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了解相关章节的知识涉及哪些方面,适当的预习可以起到良好的打基础作用。针对学生反思能力的体现与培养,如果教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思考,那么在正式听讲的过程中,针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以及提出的问题,学生会联想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表现,并通过对比的方式发现自己预习过程中的不足,这就是学生反思的过程。很多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仅仅进行形式性的预习,对教材内容进行大体浏览,而不对具体、细小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挖掘。在课堂听讲过程中,教师涉及到的深入讲解,学生也会因为是第一次听讲而出现认识不深刻的问题。而且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没有机会进行适当的反思,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高其课堂预习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启发学生思考 针对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反思也是学生思考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从侧面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虽然不同的思考过程考察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式与思考能力,但其中也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只要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结合相应的学习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其各方面的思考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数学知识,通过提问互动、游戏教学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在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初步形成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其反思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例如在“轴对称”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对该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预习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进行反思。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轴对称图形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除了直接向学生提问,教师也可以画出某一图形,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判断,并说明判断理由。通过这种形式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反思,可以逐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维,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的反思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也可以对学生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组织学生完成课后总结 在对细节化的数学知识教学完毕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总结也是提高其反思能力的方法之一。由于在课后总结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整合整个章节的全部数学知识,对各个细微的数学知识及其联系进行综合考虑,并且在知识整合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进行一定的思考,从而联想起其在之前具体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师所讲过的注意事项,这也是学生反思的体现之一。由于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是通过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出来的,如果教师能够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后总结,使学生在对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逐步养成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习惯,其反思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促进其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轴对称”这一章内容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启发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树形图的形式把各个知识及其之间的联系表示出来。在进行具体图形绘制的过程中,学生会结合其之前的学习经验,比如在对对称图形的判定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学生会联想到自己在之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反思与总结,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认识。 结语:针对学生反思能力表现的两个方面,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进行着重培养,提升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了解和对于具体题目的作答准确率。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使其在课堂听讲过程中能够通过适当的反思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进行反思的过程就是其思考的过程,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考方式,提高其反思能力。由于反思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组织学生完成课后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 [1]徐黎英.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J]. 考试与评价, 2016(6). [2]马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5):157-157.

谈谈初中生物自学能力的培养

谈谈初中生物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被忽视就是束手无策。在生物学教学中,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的辩证统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就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一、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 阅读有课前,课中,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的指导,才能受到良好的自学效果。 (1)课前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课前阅读的有效性,我都事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指定课文,并要求阅读后做出解答和提出问题。例如:“鸟类的生殖”一节,我设计下列预习提纲:①鸟类怎样区分雌雄?②鸟类是卵生还是胎生?③观察鸡蛋的结构(包括熟鸡蛋和生鸡蛋)④怎样区分熟鸡蛋和生鸡蛋?⑤双黄蛋是怎样形成的?能否孵出小鸡?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的独立探求知识的兴

趣和欲望。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阅读对于概念、规律等结论性内容用笔勾勾画画;对于说明概率的内涵和外延的修饰词或限制词可加上着重号;对于文中晦涩的文字可反复吟读,理解其意;对于不能理解的内容要加上问号。 (2)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例如:阅读“遗传物质”一节时,提出以下问题:①什么是遗传物质?②遗传物质通过什么传给后代?③染色体、DNA、基因是什么关系?④性状是由谁控制的?等等。在阅读容易混淆概念的时候,我列出表格,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异同点,把表格填写完整。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从原料、产物、场所、能量变化、等方面比较;三种人血细胞从大小、性状、细胞核的有无等方面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从能量来源、生物种类、非生物环境、调节能力等方面比较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概念的实质。 (3)课外阅读就是课余时间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与生物有关的书籍。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我给学生提供一些好书的名字,让他们互相借阅。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做到:①有所侧重;②弃粗取精;③做好笔记。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我要求学生每学期根据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