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斜置机翼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斜置机翼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斜置机翼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斜置机翼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第26卷 第2期 2008年4月

飞 行 力 学FLIG H T D Y NAM ICS

Vo l .26 N o .2Ap r .2008

收稿日期:2007-04-16;修订日期:2008-01-13

作者简介:程思野(1981-),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

斜置机翼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程思野,高正红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摘 要:介绍了斜置机翼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根据超声速机翼经典理论,说明了斜置机翼可有效减小高速飞行阻力的原因及其可变几何外形的能力;分析了斜置机翼独特的非对称布局带来的非线性高度耦合的气动特性和飞行动力学特性,并阐述了针对这些特性所需的各个方面的设计;最后对斜置机翼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 键 词:斜置机翼;斜置飞翼;气动耦合;非对称后掠

中图分类号:V 211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53(2008)02-0001-04

引言

最近,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实施一项计划,预计将在2010年左右研制出一种超声速斜置飞翼无人机,并对其验证机进行飞行测试。早在20世纪50年代,R T Jones [1]

就指出,具有非对称的后掠机翼将拥有许多优点,它能够有效地减小飞机在高跨声速和低超声速时的飞行阻力,提高飞机的高速飞行效率。由于当时这种非常规布局的飞机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技术上的困难,阻碍了它的进

一步研究与应用。斜置机翼技术的挑战源于其非线性及高度耦合的气动特性;非正常的惯性交感和气动弹性特性也使得其飞行动力学特性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增加了飞行控制的难度。当代先进的流体计算方法能够迅速分析飞行器的气动特性,现代主动飞行控制系统能够对高度耦合不稳定的飞行器进行控制,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得斜置机翼面临的技术屏障有可能被突破,让斜置机翼技术真正进入工程应用领域,使得斜置机翼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1 斜置机翼技术的发展

R T Jones 和他的同事是最早从事斜置机翼研究工作的,并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了著名的AD-1低速斜置机翼验证机,期间进行了大量的风洞实验和飞行测试。在成功发展了AD-1技术验证机

后,NASA 准备发展一种能够进行超声速飞行的斜置机翼飞机研究计划(OWRA )。该计划得到了美国海军和洛克维尔公司的支持与协助。不幸的是,尽管作了大量设计研究和风洞实验工作,但将斜置机翼安装在F -8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的计划最终被取消,尽管如此,该研究项目仍取得不少成果。这里需要指出斜置机翼的应用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即传统的翼身组合形式(Ob li q ue W i n ged A ircraf,t O WA 或Oblique W i n g -Body ,O W B )和飞翼形式(Oblique F l y i n g W i n g ,OF W 或Ob li q ue A l-l W i n g ,OAW )。O WRA 项目研究发现

[2]

:斜置机翼飞机翼身干扰问

题非常严重;气动交感导致了非线性的稳定性特征,在大迎角飞行下更为严重;气动弹性的现象也因质量过于集中在机翼中心而加剧;后掠转轴的设计虽然较常规变后掠飞机要简单,但也存在技术上的挑战;占统治地位的机身体波阻不能很好地得到控制。如此种种,使得斜置机翼在减小波阻上的优势变得暗淡无光。这一切使得后来人们把目光集中在斜置飞翼的设计研究上,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是NASA 的超声速斜置飞翼商用旅客机研究计划

[3~5]

,该项

研究提出了大型民用运输机斜置飞翼方案OA W-3和DAC -1。斜置飞翼不但拥有无尾飞翼布局飞机的特点,更具备可变后掠角的能力,而且这种后掠角的改变可以仅通过引擎的旋转或控制面的操纵来实现,因而结构实现相对简单。这种形式飞机的发展瓶颈源于其复杂的飞行动力学特性以及由此引发的

飞行控制问题。斜置飞翼需同时考虑飞翼的无尾和斜置所带来的独特的空气动力设计和飞行动力学问题。图1

为斜置飞翼的外形图。

图1 斜置飞翼

2 斜置机翼的主要技术优势

斜置机翼重要的技术优势在于相比常规后掠机翼其能够有效减小跨声速和超声速飞行时的波阻。R T Jones 的超声速机翼气动特性线化理论指出,若升力沿展向和流向均为椭圆分布时,机翼的升致波阻将取得最小值。斜置椭圆机翼在几何面积上满足椭圆分布,将最有可能实现这种气动载荷分布。理想的斜置椭圆机翼的超声速阻力可近似表达为如下形式

[6]

:

D =qS f C f +L 2

P qs 2+B 2

L 2

P q l 2l +128qV

2

P l 4

v

(1)

其中:

B 2

=M a 2

-1

式(1)中,第一项表示机翼的摩擦阻力,通常可用平板的湍流阻力进行近似计算;第二项表示椭圆升力分布机翼的诱导阻力,这一项还可以表达为L 2

/P q n b 2

;第三项和第四项分别对应于升致波阻和体致波阻。

l l 和l v 由下式给出:

1l 2l =12P Q 2P 0cos 2

H l(H )

2d H (2)1l 4

v

=12P Q 2P 0

1

l(H )

4

d H

(3)

式中,l(H )为某方位角H 上的前马赫锥面斜切机翼对应的当量旋成体的长度。

根据超声速面积率,l(H )按如下公式计算:

l(H )=b (sin K -B cos K sin H ) 可以看出,l l 和l v 反映了斜置机翼流向的当量尺度。在低超声速马赫数和较大后掠角下,l l 和l v 与机翼实际的流向尺度基本相等。斜置椭圆机翼提供了较大的流向尺度,从式(1)中可以看到,因其沿流向上的长度是相同展长和后掠角的常规对称后掠机翼长度的2倍,这使得其升致波阻和体致波阻分

别仅为后掠翼的1/4和1/16。斜置机翼与常规对称

后掠机翼阻力的比较如图2所示。

图2 斜置机翼与常规对称后掠机翼

阻力比较(后掠角为50b )

斜置机翼另一重要的技术优势在于其作为可变后掠飞机的角色。斜置机翼在结构上能够比较方便地实现变后掠,从而使得飞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实现气动特性的最优。譬如斜置翼身组合飞机只需位于机翼中心的一根转轴来实现机翼的后掠改变;而斜置飞翼后掠角的改变可以仅通过引擎的旋转或控制面的操纵来实现。同时,斜置机翼避免了常规变后掠飞机随后掠角的变化而使气动重心产生移动的问题。此外,斜置机翼在结构上还可以方便地实现所谓的过度后掠,这种情况虽然由于气动性能而对飞行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在此状态下,斜置机翼飞机可以有效减小装载以及在甲板停放的空间,这对于舰载飞机的应用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3 斜置机翼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斜置机翼有很多优点,但却因其非对称布局而带来了许多新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动力学问题,严重影响了它的应用与发展。

斜置机翼从结构上分为前翼和后翼两部分,其

中前翼为前掠,后翼为后掠。在空气动力学方面,首先,由于前翼后缘尾涡的诱导下洗将在后翼上产生附加的升力分布,表现为增加了后翼的载荷,产生使前翼下沉滚转力矩;不对称的诱导阻力分布也将产生减小后掠角的偏航力矩。第二,有限翼展斜置机翼重要的特性表现在超声速的展向流动影响。超声速的展向流动分量对机翼的弦向剖面压力分布有强烈的影响。显然前翼处于当地压缩流场中,压强稍高于来流压强,当地马赫数将略低于来流,这使得前翼剖面流场比二维分析预期的流场环境还要良好;与此同时,后翼处于加速流场中,当地压强和声速较低,因而更增强了压缩性影响,以致于尽管前后翼剖

2

飞 行 力 学第26卷

面的升力系数相同,但后翼由于较强的压缩性影响使得其上下表面有更强的逆压梯度的存在。这些问题导致斜置机翼呈现出很强的非对称气动力特征。

非对称的气动力和结构非对称带来的惯性耦合使得斜置机翼的飞行动力学特性变得非常复杂。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纵向和横航向运动的耦合非常严重,这一问题是影响斜置机翼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斜置机翼飞机飞行动力学分析将不能按照将纵向和横航向分开的传统方法处理。为此,首先需要针对斜置机翼飞机的气动、结构与飞行特点,建立适应于斜置机翼飞机飞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的飞行动力学方程,同时提出相应的平衡、稳定性和操纵性分析方法。第二,斜置机翼飞机的飞行控制问题也是其必须面对的,随着现代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应用主动飞行控制系统将可以简化斜置机翼飞机的控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掌握斜置机翼飞机飞行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设计满足飞行要求的控制律。随着控制理论与应用的发展,飞行控制系统已经有许多设计方法与控制手段,尽管如此,对于像斜置机翼飞机,特别是斜置飞翼这样的具有独特非对称布局的飞机设计,仍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斜置机翼需应对的另一技术难题是气动弹性问题。斜置机翼通常采用大展弦比,而这种具有大展弦比前掠的前翼段在相对很低的速度时就可能发生气动弹性发散,这与常规对称前掠机翼遇到的情况相似。气动弹性问题增加了控制律设计的复杂性。但是随着现代设计方法的提高,该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气动剪裁设计加以解决。

4斜置机翼的气动设计

斜置机翼独特的非对称布局和由此带来的新奇的气动特性和飞行动力学特性是在常规飞机设计时未曾遇到的问题,因此斜置机翼的气动设计要比常规对称机翼的设计更为复杂。下面简略论述斜置机翼气动设计中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

(1)斜置机翼后掠角的确定

选择机翼的最优后掠角是高速飞机机翼设计的起点。对于一种可变后掠机翼(譬如斜置机翼或者斜置飞翼)的飞机来说,这种选择对应于一系列的飞行状态。后掠角的选择取决于垂直前缘的剖面上的气动表现。依据简单后掠理论,M a n=M a]cos+(+为后掠角)。后掠角的作用使机翼的有效马赫数减小,因此足够的后掠能够使机翼的有效马赫数从超声速变为亚声速,从而抑制激波的产生,减小波阻。不幸的是,有效马赫数的减小也使有效动压减小。这就要求在升力相同时,需要翼型剖面有更高的升力系数,这就对翼型设计提出了挑战。以上分析表明,斜置机翼必须在充分大的后掠角下飞行,使得剖面的有效马赫数小于剖面翼型的阻力发散马赫数,但后掠角又不能太大,以免使剖面翼型的升力系数变得不可接受。后掠角增大也使机翼的有效展长减小,对诱导阻力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进行综合考虑。

(2)翼型的设计

通过对机翼载荷的分析,翼型的设计目标之一是使M a2n C L最大。如果不考虑俯仰力矩的约束,超临界翼型将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对于飞翼的翼型来说,由于受到俯仰力矩大小的严重约束,其马赫数和升力系数比一般的超临界翼型要小些。翼型的相对厚度和允许的俯仰力矩都对其设计马赫数和升力系数有重要影响。典型的跨声速翼型的设计点并不选择在跨声速波阻为零处,而是在不减小飞机性能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选择更高的马赫数。因为翼型的波阻垂直作用于等压线,其对机翼的影响近似表达为C D=C d/cos3+,所以可接受的翼型剖面波阻大小的选择是十分复杂的。以往的研究表明,斜置机翼的剖面将比一般中等程度后掠机翼的剖面可接受的马赫数更高。对于斜置机翼而言,由于其前后翼流动特性,对翼型将提出不同的设计要求。

(3)机翼平面形状的设计

在选择最优的斜置后掠角后,将进行更为复杂的平面形状的设计。许多平面设计参数对斜置机翼的性能、稳定性和控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列出了几个重要的外形设计参数:

1机翼前缘对称的后掠角;

o机翼非对称的根梢比;

?翼梢非对称的平面形状;

?机翼沿展向的弯曲和扭转分布。

5结束语

斜置机翼作为高速飞机设计的一种选择,有其令人期望的高速气动特性和可变几何外形的能力。斜置机翼飞机能够实现在不同高度和飞行马赫数下最优的飞行性能,这使得它能够很好地执行各种飞行任务。正是由于斜置机翼飞机具备的种种技术发展优势,使得它无论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其中包括大型超声速民用飞机、高速商务飞机、智能通讯侦察飞机和超声速战术攻击机等。然而斜置机翼飞机在飞机总体、气动设计、飞行动力

3

第2期程思野等.斜置机翼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学以及飞行控制等方面也带来了大量的新问题需要研究。由于斜置机翼前后翼气动特性受机翼展向流动影响很大,因此要求机翼设计必须考虑流动细节影响,这些都对斜置机翼的气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斜置机翼技术也会得到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斜置机翼飞机将会呈现在人们面前。

参考文献:

[1]Desktop A e ronautics Inc.Ob lique F l y ing W i ng:A n Intro-

duc tion and W hite Pape r[DB/OL].h ttp://www.deskto-

https://www.doczj.com/doc/541063026.html,/obli quew i ng/li brary/o f w w hitepaper.pd,f2007-

04-16.

[2]Ilan K roo.T he A erodynam ic D esi gn o f Ob lique W i ng A ir-

cra ft[R].A I AA86-2624,1986.

[3]A lex ande r JM,V an der V e l den.The Concept ua lD esign of

a M ach2O

b lique F l y i ng Superson i

c T ranspo rt[R].

NA S A Contractor R eport177529,1990.

[4]A l exander J M,V an der V elden,I l an K roo.T he A erody-

na m ic D es i gn o f t he Ob lique F lying W i ng Superson ic T ranspo rt[R].NA SA Contractor R eport177552,1989. [5]G a ll oway P,G elhausen P,W atersM.Ob li que W ing Supe r-

son ic T ranspo rt Concepts[R].A I AA92-4230,1992. [6]P ei L,i R ichard Seebass,Sob i eczky H.M anual A erodyna m-

ic O pti m izati on o f an O b li que F l y i ngW i ng[R].A I AA98-

0598,1998.

Research and Devel op m ent of Obli queW i ng Tec hnique

C H E NG S-i ye,GAO Zheng-hong

(Colleg e of Aeronau tics,N orthw estern Po l y technical Universit y,X i.an710072,Ch i n a) Abstract:The process o f oblique w i n g.s developm ent is descri b ed,and the correlati v e researches are collec-t ed and analyzed i n this paper.A ccording to superson ic w i n g classic theory t h e paper exp l a i n s the reason w hich ob-li q ue w i n g can effic i e n tl y reduce the drag of h igh-speed fli g h,t and introduces the feature of ob lique w i n g f o r varia-b le geo m etry.The asy mm etrical w i n g leads to strong ly-coup led aerodyna m ic characteristics,unusual i n ertia l cou-pli n gs and flight dyna m ic characteristics.The techn ique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 ith ob li q ue w ing are presen ted, t h e aspects dea ling w ith these techn ique proble m s are i n ferred.Fi n a lly,the app lication prospect of oblique w i n g is expected.

K ey w ords:oblique w i n g;ob li q ue flying w i n g;coupled aerodyna m ic characteristics;asy mm e trica-l s w ept

(编辑:姚妙慧) 4飞行力学第26卷

产业研究院运营模式选择方案

一、政府主导,基于科研院所筹建产业研究院 简要说明:由政府主导,在相关产业资源基础上,依托XZ的科研院所力量,发挥现有政府支持建立的产业公共技术平台的有效力量,整合资源,有机协作。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可采用课题制或项目负责制,力争通过3-5年的发展,把产研院建设成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研协作、人才培养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 优点:政府主导,筹建迅速;可以给予相关政策扶持以及人才引进政策倾斜。 缺点:容易产生机制束缚;不利于整合产业力量,成果转化效果不明显;产业发展潜力不明。 二、政府引导,基于产业资源筹建产业研究院 简要说明:有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将产业研究院定位于相关产业资源的战略合作联盟。由区域内多家较为领先的相关企业组建而成,其使命有二:一是为联盟内的成员企业提供研发资源,使其能够分享成果,减少重复研究造成的浪费;二是形成产业集聚,增加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量,同时增强企业之间的协作。 优点:研究院组织相对比较开放,有利于扩大影响;机制较为灵活;缺点:产业研究院各个子研究所之间关系相对松散,缺乏纽带,需要在筹建之初设计好运行规则并有专门人才协调组织。 三、政企合作,基于龙头企业筹建产业研究院 简要说明:通过政企合作,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政府与产业龙头企业为基础的产业研究院,将研究院打造成集技术、资本、人才、管理、

环境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的产业研究载体。更为重要的是,依托龙头企业,研究院可以建立投融资体系,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如设立产业基金、设立创投公司、设立担保公司,以研究院作为主体,运作政府资源和龙头企业的产业资源,通过对相关研究项目的培育、参股等方式,形成研究院的良性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优点:产权清晰;产学研结合紧密;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缺点:需要强大的政策支持;需要有长远的设计目标;短期效应不明显。

企业研究院建设模式及

2015-2020年中国企业研究院建设模式及发展潜力研究报告 Special Statenent特别声明 本报告由华经视点独家撰写并出版发行,报告版权归华经视点所有。本报告是华经视点专家、分析师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华经视点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客服人员 (8610-56188812 56188813),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华经视点是中国拥有研究人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咨询机构(欢迎客户上门考察),公司长期跟踪各大行业最新动态、资讯,并且每日发表独家观点。 目前华经视点业务范围主要覆盖市场研究报告、投资咨询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征信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IPO上市咨询等领域,同时也为个阶层人士提供论文、报告等指导服务,是一家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性信息研究咨询服务机构。 Report Description报告描述 本研究报告由华经视点公司领衔撰写。报告以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行业的现状,行业运行数据,行业供需,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经营分析,行业产业链进行分析,对市场的发展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赢利水平、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在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通过最深入的数据挖掘,从多个角度去评估企业市场地位,准确挖掘企业的成长性,为企业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报告还对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是企业、投资部门、研究机构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发展动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依据。Report Directory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研究院建设状况综述 1.1 企业研究院的定义 1.1.1 企业研究院的定义 1.1.2 企业研究院的发展历程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是推动高校发展,促进高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方式,也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产业研究院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整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由政府主导、依托高校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校地共建研究院这个载体,使校地双方由简单的优势互补走向双赢,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产业研究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研发、行业技术服务、行业知识产权经营以及行业人才培训等四个方面。在技术上,建立技术富集与创新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人才上,建立人才汇聚机制、人才筛选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在资本上,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机制、资本追逐技术机制、高校投资机制、资金取得使用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产业研究院的运行的一般目的:一是加快行业产业结构升级;二是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三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四是提升地方政府的对外开放水平;五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 以下是对目前国内已有的产业研究院情况的调研和梳理。通过对已成立的研究院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业务范围的学习,将有效指导我校产业研究院的运行和发展。 一、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 1、简介 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是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批示,由佟星副省长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亲自倡导,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牵头组织下,由广东省内有关从事物流行业和投资业务的企业、物流研究机构、相关社会团体利用非国有资产组建的社会组织。 研究院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注重实用,兼顾市场,合作共赢”的原则,构建一个既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制订物流发展规划服务,又能为企业提供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和技术

产业技术研究院内涵特征、功能分类及发展历程研究

产业技术研究院内涵特征、功能分类及发展历程研究 温兴琦 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顺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事物。自产生以来,尽管学术界和实践界都对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了较为密切的关注与探索,但由于学科视角和关注层次的差异,加之产业技术研究院自身的发展演化,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概念内涵、功能特征、类型划分等尚未形成统一观点。对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清晰界定,厘清其发展演进的基本历程和内在逻辑,并对其主要功能作用机制及主要类型进行深入阐释,建立起基本分析框架和理论基点,有利于从理论上丰富和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相关研究,同时对于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内涵界定 自产业技术研究院产生以来,学术界和实践界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内涵界定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也产生了较多的争论。以下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关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比较,介绍关于产业技术研究院内涵界定的代表性观点,以呈现本领域现有研究进展的概貌。 一、国外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内涵界定 从国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尽管国外鲜有出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提法,但类似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这类机构却在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就已出现。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产业实验室或工业实验室,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德国的化学工业领域,后来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是发达国家重要的科技体制创新的产物。从一百多年来的发展来看,产业实验室对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工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效应极其显著,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创新引擎。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物质基础,也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来源。如果说一部美国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成果转化的历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及其启示_图文(精)

万方数据 工业工程与管理第4期 厂商研究发展,加强与外界工程学术团体合作、关键性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协助中小企业研发,针对关键性新技术及新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及经济评估,设置小型实验工厂,推动试验及试制服务,积极筹设能源研究所等[1]。工研院由此成立了创新技术转移公司,在台湾产业转型和起飞之际扮演了关键角色。 随着台湾产业发展迈向创新导向阶段,工研院的定位也适时调整成为区域科技计划主要执行者、科技政策制定的参与和执行者。1986年台湾拟定《科学技术发展长程计划》,工研院被明确定位为“任务导向的应用研究机构,,[2|。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世界各国、各区域对技术创新的逐渐重视,工研院在技术支持的角色上加重前瞻及创新的比重,通过产业服务的强化及开放实验室设立,提供产业界及区域所需要的技术及服务,协助政府开创新兴产业。除此之外,工研院开始扮演区域创新体系连接点的角色,强化国际合作、学界合作,建构研发联盟及重视台湾南、北勾连。

工研院于2002年完成了《2008策略规划》,将业务方向调整为“产业科技研发,知识型服务,技术衍生价值”。并由此形成新的定位基点:(1研发创新前瞻科技;(2育成知识密集型企业;(3促成知识化服务业;(4建置产业学院;(5构筑基础平台;(6促进永续发展[3]。尽管在后来的发展中,工研院也出现过困难,但引领科技前沿,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的宗旨一以贯之。 2.2工研院对台湾产业发展的主要贡献 在台湾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工研院的贡献是卓著的,它不仅促成了台湾产业技术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转型,而且促成了决定产业发展的两大力量——科技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成为台湾产业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托。 (1提升了台湾产业的技术实力。 从传统产业到高技术产业,工研院一直扮演着科技龙头和创新引擎的角色。工研院以企业需求为考量进行技术的研发,并以各种方式转移给产业界,带动台湾高科技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例如,从美国RCA引进集成电路制程与设计技术,奠定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衍生出如联华电子公司、台积电等一批与IC 相关的公司。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直接进入产业界,快速提升了台湾产业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除技术开发和转移外,人才培养也是工研院对产业发展的重大贡献之一。工研院不仅自身培育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还积极延揽海外优秀科技人才来到台湾。这些优秀的人才,通过自行创业或进入企业成为技术和管理骨干,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内涵和持久的实力。 (2推动台湾实现了产业的再造。 通过关键技术的研发转变产业结构。除了与个别厂商进行合作之外,工研院的技术开发更多是面向整个产业技术提升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台湾的《科技研究发展专案计划》:由政府选定具有高附加值、市场潜力大、能耗少的前瞻性共性技术,工研院组织和推动研发,通过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带动产业结构的提升。如半导

高校研究院的发展模式_价值及问题_吴军华

◆吴军华/范福娟/汲巧真 高校研究院的发展模式、价值及问题 近些年来,政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并在全球众多国家得到应用。在政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各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为平衡利益诉求,最大化发挥各自在政产学研合作中的能力与作用,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或组织形式。研究院的出现,是政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有效制度模式创新。通过研究院这个平台,政府、企业、学校与科研院所可以开展有效的合作,使各自的利益诉求、作用与能力得到较大的发挥,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本文所述的高校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指高校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合作建立,或由高校单独设立的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虚实结合、以实体为主的创新型组织模式,是连接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纽带,主要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产业化等三个模块组合,或以一个模块为主。研究院通常建立在一个创新发展诉求强烈的城市,以当地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得到当地政府、企业与母体学校的大力支持的机构,为地方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人才培养、科技支撑、成果转化等智力支持。 一、高校研究院的类型 高校研究院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由政府、企业、高校合作设立的研究院近千家。研究院在成立之初有不同的发展定位,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完善其运行逻辑及发展模式。研究院类型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结果。 1.以主要职能为分类依据的研究院类型 “产学研型”研究院:产是产业,指研究院拥有技术产业化的平台;学是人才培养,指研究院拥有教育教学等人才培养平台;研是科研,指研究院拥有独立或与企业、政府联合建立的实验室、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此类研究院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等为代表,其发展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科技发展与产业成果转化等三个方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四不像”理论;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在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的内部运行逻辑,即实验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化联动发展理论。 “教学型”研究院:教学型研究院是指以人才培养为研究院的主要职能,如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研究院有国际学院、中法学院两个学院,以培养金融学、财政学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国际贸易、会计、法律等本科生为主;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设立有软件学院,以培养软件类应用型人才为主。 “专业型”研究院: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发挥高校的特长专业,设立专业型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为依托,围绕汽车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积极在苏州打造中国汽车“硅谷”。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是由国家发改委与浙江大学联合共建,整合各种优势,致力于为西部大开发与东西部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献谋献策。 2.以所属区域为分类依据的研究院类型 本地研究院:是指研究院与母体学校在同一地域,或者同一城市范围。如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由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省科技厅、五个市政府及五个大型国有企业联合共建,所处区域与西安交通大学同在西安市。 跨区域研究院:是指研究院的设立与母体学校在行政区域上不属于同一区域,为跨地区设立。目前国内大多是此类研究院,如浙江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复旦大学无锡研究院等。我国不少一流高校在母体学校所在行政省范围之外设立有研究院。 国外高校研究院:为了吸引国外知名高校优势资源,国内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与国外知名高校联合设立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与苏州市园区政府合作成立的科研机构,属法人事业单位,是国外一流大学在华开设并自主运营的研究院。 3.以主办单位为分类依据的研究院类型 高校独立建设研究院:是指高校整合本校的优势学科 13 中国高等教育2013.24

企业研究开发院的构建和发展

企业研究开发院的构建和发展

企业研究开发院的构建和发展 一、引言 随着资源要素约束日益突出,传统的增长动力源泉加速减弱,如何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和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 须面对和解决的迫切问题。而企业是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的主体[1,2],如何整合内外创新资源,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升创新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便成为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关键难点。与此同时,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创新型国家必须有足够的创新型企业,如何建设推进创新型企业也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科技部门急需研 究的重点课题[2-5]。在此背景下,广东省科技厅决定进一步组织开展创新型企业实 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项目,引导省内创新型企业组建及发展研究开发院,探索企业创新路线图的制定与实施[6],即“院线提升计划”。然而,企业研究开发院的组建及发展,

作为实施院线提升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现有理论和实践中,并没有一个较为清晰且系统的建设框架可供参考。从整体来说,技术创新必须由企业部门来组织[1],而研发院是企业组织技术创新活动的最高部门。但是,研发院作为企业组织技术创新的高级形式,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拥有,因为研发院的筹建和有效运行不仅需要企业持续投入大量的土地、资金、设备和人才资源,还需要企业拥有雄厚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而这些却是大多数企业所不能保证的。创新型企业是指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依靠创新实现持续发展的企业。它代表这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7],不仅关注企业在某一领域是否实现了一项创新,更强调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以及企业依靠创新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因而更有可能具备了建设研发院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也更有可能需要建设研发院来进一步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因此,我们选择创新型企业作为调研对象,不仅只是为了方便调研,更是为了让我们的经验总结更具

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模式与功能定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41063026.html, 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模式与功能定位作者:刘辉杨忠泰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14期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企业、产业竞争的加剧,我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组织得到较快发展。陕西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等6家产业技术产业研究院对运行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取得到较好成效,但仍存在着理事会会议未形成制度化、联系分散、目标定位分散、赋予太多功能等问题。应借鉴国内新型研发组织实践的成功经验,将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功能定位在主要为区域和主导产业提供公共共性技术支撑和服务。 关键词:陕西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功能定位;共性技术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66-04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地方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组织不断涌现,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并为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经验,但在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陕西省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试对此作一探索。 一、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科技发达省份涌现了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组织,其快速发展,有其客观的现实需求和条件。 首先,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传统企业和产业类研发组织在高端人才聚集、激发研发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快速跟进服务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等方面存在严重体制机制障碍,迫切需要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这就为服务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机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而产生集产品开发和产业创新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统筹产业创新资源,加强政、产、学、研、用结合,迫切需要在政府支持引导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产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联合共建新型研发组织,形成新的研发机制[1]。 其次,企业竞争由产业链向研发链前移,新产品研发速度加快,对专业化研发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对新产品研发的重视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兴产业领域,其新产品研发节奏不断加快,对专业化研发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为专业化研发组织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 其三,高校和科研院所已储备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成果。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实力大幅度提升,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也积累了丰富的贴近

产业研究方案院的模式研究方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是推动高校发展,促进高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方式,也是提高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产业研究院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整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由政府主导、依托高校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校地共建研究院这个载体,使校地双方由简单的优势互补走向双赢,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产业研究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研发、行业技术服务、行业知识产权经营以及行业人才培训等四个方面。在技术上,建立技术富集与创新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人才上,建立人才汇聚机制、人才筛选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在资本上,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机制、资本追逐技术机制、高校投资机制、资金取得使用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产业研究院的运行的一般目的:一是加快行业产业结构升级;二是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三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四是提升地方政府的对外开放水平;五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 以下是对目前国内已有的产业研究院情况的调研和梳理。通过对已成立的研究院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业务范围的学习,将有效指导我校产业研究院的运行和发展。

一、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 1、简介 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是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批示,由佟星副省长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亲自倡导,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牵头组织下,由广东省内有关从事物流行业和投资业务的企业、物流研究机构、相关社会团体利用非国有资产组建的社会组织。研究院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注重实用,兼顾市场,合作共赢”的原则,构建一个既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制订物流发展规划服务,又能为企业提供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和技术创新支持,在国内物流研究领域达到领先水平的研究机构,显著增强我省物流业的研究、技术推广以及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广东省民政厅;本单位的业务指导单位是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接受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业务指导,接受广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指导和管理。 2.组织架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