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基本说明: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选修5教材的第三章第四节,适合具有理科倾向高二学生。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及其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与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官能团转化的方法的归纳能力; 通过合作交流如群学、对学、对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中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有机合成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学会相互欣赏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过新闻背景资料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素养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官能团衍变的方法的归纳,有机合成基本思路的培养。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第二课时:逆向合成法 内容分析: 本节是新增部分的内容,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教材在必修2教材第三章,选修5教材第二、三章介绍了烃及其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结构特点、性质等方面知识。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的转化关系,以及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知识。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会认识到有机合成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并通过逆向合成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 学生分析: 本节是理科倾向的学生选修的内容之一。通过高一、高二的螺旋式学习过程,学生对有机物的性质有了较熟悉的了解,逻辑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有了提高。但对教材中隐性知识学习能力较弱,对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设计思路: 1、独立预习:课前独立完成学案预习内容 2、交流展示:通过对学或群学方式交流预习成果并展示(约10分钟) 3、合作探究:通过课内问题的探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教材 中隐性知识的学习能力,形成有机合成的基本思 路。(约20分钟)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全章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 【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 【引入】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师: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 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双键 醚键 醛基 羰基 羧基 酯基 【随堂练习】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吗?

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活动与探究”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通过填写并分析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其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如下: 1.有机合成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样品,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以使学生对合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认识。 2.虽然教材中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论述不多,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 3.要使学生树立辩证地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白色污染”。 4.组织教材中的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要体现开放性。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时将学生分组,还可补充除教材以外的参考论点,以增强辩论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应及时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8合成材料教案

第八章合成材料 第一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介【学习目的】海南省农垦中学陈良兴 1.对材料的类别有大致的印象。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3.初步了解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作用。重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难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⑴按来源分⑵按结构分 ⑶按性质分⑷按用途分 …… 高分子化合物中的基本概念 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构成每一个高分子的结构单元的数目并不完全相同,所以研究一个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无多大实际意义,只研究一种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值才有意义。 五、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用途: 【巩固练习】 1.下列对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是因为它们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的。 B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因而其结构复杂 C 对于一块高分子材料,n是一个整数值,因而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确定的 D 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 2.将乙烯和丙烯按1:1物质的量之比聚合时,生成聚合物乙丙树脂,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CH3( ) A [CH2-CH2-CH2-CH2-CH2]n B [CH2-CH2-CH-CH2] n C [CH2-CH2-CH2-CH] n D [CH2-CH2-CH=CH-CH2]n CH3 3.现有两种高聚物A、B,A能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并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熔融成粘稠状的液体,B不溶于任何溶剂,加热不会变软或熔融,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高聚物A可能具有弹性,而高聚物B一定没有弹性 B 高聚物A一定是线型高分子材料 C 高聚物A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 D 高聚物B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 4.某有机物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还能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则这种有机物的结构中一定具备的基团有() O H ①-OH ②-C=C- ③O=C-OH ④-C=O ⑤R- ⑥-C=O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⑥ 5.今有高聚物:…-CH2- CH- CH2- CH- CH2- CH-…, C=O C=O C=O O-CH3O-CH3O-CH3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OCH3OCH3() A 其单体是CH2=CH2和H-C=O B 其链节是CH3-CH2-C=O OCH3 C 其单体是CH2=CH-C=O D 其高聚物是加聚产物 6.设N0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28g聚乙烯树脂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为2 N0 B 在合成28g聚乙烯树脂的单体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N0 C 28g聚乙烯树脂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 N0 D 28g聚乙烯树脂中,含有的C-H的数目为4 N0

【2011人教化学选修五】“有机合成”教学设计(2课时)迎评课(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1、熟悉烃类物质、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性质、反应类型、反应条件。 2、熟悉有机合成的关键—碳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及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熟悉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机合成的训练感受有机合成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有机合成的关键—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 一. 熟悉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以及反应类型 熟练掌握烃及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含氧衍生物的结构、性质,有利于有机合成的学习。 1.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有机合成的关键—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 (1)完成下列方程式总结引入碳碳双键的三种方法: a CH 3CH 2CH 2OH 浓H 2SO 4 170℃ c CH CH + HCl 催化剂 b CH 3CH 2Br NaOH/C 2H 5OH 引入碳碳双键的三种方法是: (2)完成下列方程式总结引入卤原子的三种方法: a CH 4 + Cl 2 光 + Br 2 Fe b CH 3—CH=CH 2 + Cl 2 c CH 3CH 2OH + HBr H + △ 引入卤原子的三种方法是: (3)完成下列方程式总结引入羟基的四种方法: 羧酸 加H 2 氧化 氧化 酯化 △

a CH 2=CH 2 + H 2 O 催化剂 b CH 3CH 2Cl + H 2O NaOH c CH 3CHO + H 2 Ni 引入羟基的四种方法是: (4)引入羰基或醛基,通过醇或烯烃的氧化等 a CH 3CH 2OH + O 2 Cu b CH 3CHCH 3 + O 2 Cu △ △ (5) 引入羧基,通过氧化 a CH 3CHO + O 2 催化剂 b CH 3CHO + C u (O H )2 △ c KMnO 4/H + 【练习】写出以2-氯丁烷为原料,其它无机试剂自选,制备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 2,3-二氯丁烷 ⑵ 2,3-丁二醇 3、官能团的衍变 ①通过消去(H 2O )、加成(X 2)、水解,将一元醇(RCH 2CH 2—OH )变为二元醇 ②通过消去(HX )、加成(HX ),将卤代烃的卤原子在碳链上位置移动。 CH 3CH 2CH 2Cl ——→ CH 3CH=CH 2 ——→ 4、从一元衍生物到多元衍生物到环的转化关系 有机合成经常涉及到由一个官能团转变成多个官能团,例如:由乙烯和其他无机原料合成环状化合物E ,请在方框内填入合适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二元酸与二元醇的酯化成环) C H 2CH 2 C C O O H 2C H 2O O 这种转变经常需要卤代烃参与,作为反应的中间体,实现转变。一般的转变方法如下: —CH 3 △ △ △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新版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典型的有机化合物,了解了它们的主要性质以及在人们生活、化工生产中的作用;重点学习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反应特点;初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认识了一些有机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有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②能够熟练运用官能团分类以及碳骨架分类法指出有机物的所属类别; ③能够识别有机物中含有的基本官能团。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机化学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并认识一些重要官能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体会科学分类法在认识事物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阐述有机化学的发展。 【回顾】什么叫有机物?结合已有的知识,分析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有机物的定义: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碳的氧化物(CO、CO2)、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属于无机物。 有机物分子组成复杂,多数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沸点较低。容易燃烧,受热易分解,反应速率比较慢,副反应较多。

【说明】有机化学就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 【即时演练】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D ) A、氰化钠(NaCN) B、醋酸(CH3COOH) C、乙炔 D、碳化硅(SiC) 【展示】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为了更好的研究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很有必要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提问】试着将甲烷、乙烷、乙烯、丙烷、苯、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氯乙烷分类。 【板书】一、按组成元素分类: 二、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按官能团分类 【板书】1、按碳的骨架分,有机物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环状化合物分为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 【即时演练】下列各物质中按碳的骨架进行分类,其中一种与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类别的是( D ) A、苯 B、苯乙烯 C、甲苯 D、CH3CH2CH(CH3)2 【问题一】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的区别: 1、脂环化合物:不含苯环的化合物。 2、芳香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 【问题二】芳香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之间的关系? 1、芳香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

九年级化学下册《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其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实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用途以及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一类物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02探究。 [学生活动] 讨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 [归纳总结]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用途很广,下面一起来研究:有机合成材料 [板书]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 [学生实验] 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聚乙烯为例 【归纳总结】按受热时的表现,塑料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后又可以熔化

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应用】根据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 ①雨衣 ②根据你到书店或超市买东西的生活经验,谈谈用于包装的塑料袋是如何封口的?它们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③手电筒的外壳 ④炒菜用的锅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2、合成纤维 [提出问题]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收集衣服标签,通过查看标签,了解纤维的种类,并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学生实验]:燃烧棉花、纯羊毛线与涤纶、锦纶 [得到结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区别 3、合成橡胶 【图片投影】橡胶树→天然橡胶 【介绍】介绍合成橡胶的优点。 【引导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合成橡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幻灯片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提出问题]什么叫“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叫“白色污染” [学生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得到结论]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教案

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 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哪些材料是人造材料。 2、通过比较棉花与晴纶棉,发现他们的相似之处与不同点,初步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异同之处。 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为什么现在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 教学重点: 1、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通过比较棉花与晴纶棉,发现他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比较,了解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棉花、晴纶棉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身边的物品,想一想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初步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各自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33页的一首小诗: 爸爸用木头, 给妈妈做小桌子, 那木头是哪来的? 妈妈用布, 给我做花裙子, 那布是哪来的? 我用纸, 给洋娃娃折扇子,

那纸是哪来的? 2、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木头、花布和纸张分别是从哪里来的? 3、教师引导:同学们,木头、花布和纸张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探究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 4、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材料的分类。 板书课题: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二、探究生活中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探究建造房子的材料 教师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座大房子里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们知道造房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吗? 学生说一说造房子需要用到的材料。 预设: 沙子、水泥、砖头、木料、钢筋、铝合金、玻璃、瓷砖、电线、大理石、灯具、塑料等等。 教师相机出示这些材料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属于天然材料的有:沙子、木料、石料、大理石。 属于人造材料的有:水泥、钢筋、铝合金、玻璃、瓷砖、电线、灯具、塑料等等。 三、认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概念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材料,一类是人造材料,那么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呢? 出示课本35页上面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 预设: 天然材料是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 人造材料是指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者是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 根据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

有机合成教案

有机合成教案 高雪梅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及相互转化。 2.了解有机合成过程,把握有机合成遵循的基本原则。 3.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教学重点】 1、复习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关系,构建知识网 2、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教学难点】 逆向合成的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讨论归纳小结演绎推理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合成材料的出现,使人类摆脱了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有机合成的一般方法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程序,进一步掌握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 【新课】:第四节有机合成 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1、有机合成定义;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的思路:就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分子的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 4、有机合成的关键—碳骨架的构建。 二、碳链骨架的构建 1、增长:有机合成题中碳链的增长,一般会以信息形式给出,常见方式为有机物与HCN 的反应以及不饱和化合物间的加成、聚合等。 2、变短:如烃的劣化裂解,某些烃(如笨同系物、烯烃)的氧化、羧酸盐脱羧反应等。 3、成环:通过形成酯基成环、肽键成环、醚键成环等。 三、官能团的引入 1、C=C的引入 ①卤代烃的消去②醇的消去③炔烃与氢气1:1 加成 2、—OH的引入 ①烯烃与水的加成反应;②醛(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③卤代烃的水解反应;④酯的水解反应。 3、—X的引入 ①烷烃或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②不饱和烃与HX或X2的加成反应;③醇或酚的取代反应。 拓展1:引入-CHO,某些醇氧化,烯氧化,炔水化引入-COOH,醛氧化,苯的同系物被强氧化剂氧化,羧酸盐酸化,酯酸性水解引入-COO-,酯化反应 拓展2: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

课题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时间班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 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 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学生状况与对策因材施教 教学流程新课导入 有机物种类繁多,分门别类的去研究有机物,有利于对有机物性质的 理解。 新课讲解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 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 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 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 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 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 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

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 [投影]P4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 [讲]官能决定了有机物的类别、结构和性质。一般地,具有同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具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应具有各个官能团的特性。我们知道,我们把这种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关一个或若干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 常见有机物的通式 烃链烃 (脂肪 烃) 烷烃(饱和烃) C n H2n+2无特征官能团,碳碳 单键结合 不饱 和烃 烯烃C n H2n 含有一个 炔烃C n H2n-2含有一个—C≡C— 二烯 烃 C n H2n-2 含有两个 饱和环 烃 环烷烃C n H2n单键成环 不饱和 环烃 环烯烃C n H2n-2成环,有一个双键 环炔烃C n H2n-4成环,有一个叁键 环二烯烃C n H2n-4 苯的同系物C n H2n-6 稠环芳香烃 [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能按官能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办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化学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3.从法律角度认识有害塑料和白色垃圾对人类的威胁。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 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实验、阅读、讲解、讨论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和相关资料;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 聚乙烯塑料碎片、棉花、羊毛、木片、干草; 的确良、尼龙、腈伦等合成纤维制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 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世界,都离不开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的最多的是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诞生,结束了人类只能今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 [板书] 课题3 在机合成材料 [过渡] 到底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呢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板书] 一、有机化合物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通过活动与探究来了解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活动与探究] [投影下表,请学生完成,可请学生直接填写,也可由生答教师填写]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有机物 过程与方法:在已有的基础上学习有机物的分类,认识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有机物。 难点:塑料的分类 三、【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法(前后四个同学一组),自主总结法,讲授法 四、【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你们知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是由什么制成的?这些物质都属于有机物(一)、有机化合物 【活动探究】 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 答:都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 什么不同? 答: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总结】: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甲烷,乙醇,葡萄糖) 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NaCl H 2SO 4 KNO 3 ) 有机物的分类: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非常大 (二)有机合成材料 【指导阅读】:P98什么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怎样分类? 【总结】: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1)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木材、和草类(天然纤维)和天然橡胶等。 (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涤纶、腈纶、锦纶)和合成橡

胶等——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几种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中有很多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也叫聚合物,如聚乙烯分子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聚合物中小分子有的连接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结成网状,性质不同。 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因此这种材料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能制成薄膜、拉成丝,压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酚醛塑料——电木等,加热后不会熔化,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具有热固性。 目前,塑料的品种和用途很多,应用十分广泛。 【讨论】: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应如何封口?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答:加热使之熔化粘连在一起,不能热修补。 2、纤维 【活动探究】你有下列生活常识吗?妈妈从市场上买回一件漂亮的“羊毛衫”,回家后怀疑自己上当受骗,你会帮妈妈鉴别一下真假吗? 答:用火点燃,闻燃烧的气味,看灰烬的特点。 3、橡胶 橡胶可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 【小结】:常用的合成橡胶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耐高温等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合成材料的使用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其废弃物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如白色污染,如何应对,该怎样做呢? (三)、合成材料带来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指导阅读】:P101—102 【总结】:1、白色污染 危害:a. 很难降解、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b. 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解决方法:a.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 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 c. 使用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 d.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2、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高中化学_第 4节有机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4.1有机合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归纳有机物的特征反应、学会引入官能团 2、会用正、逆合成法设计简单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并能用流程图表示这一过程 3、能列举有机合成遵循的一般原则,并对已给定的合成路线进行简要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等途径提高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2、初步学习如何从已给条件中提取相关有用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有机合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赞赏有机化学家们为人类社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2、形成绿色合成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有机合成是高考难点题型之一,实质是利用有机物的性质进行相关的官能团之间的转化 反应。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为: 1、有机物的特征反应、学会引入官能团 2、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难点为:逆合成分析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思考与交流]阅读第三自然段,回答:1、什么是有机合成?2、有机合成的任务有那些? 3、用示意图表示出有机合成过程。 1、有机合成定义;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过程。 [投影]有机合成过程示意图: [讲]有机合成的过程是利用简单的试剂作为基础原料,通过有机反应链上官能团或一

段碳链,得到一个中间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中间体上的官能团,加上辅助原料,进行第二步反应,合成第二个中间体,经过多步反应,按照目标化合物的要求,合成具有一定碳原子数目、一定结构的目标化合物。 师:首先请学生总结各类主要有机物的特征反应 [思考与交流]官能团的引入方法 [投影]学生汇报,评价,总结: [讲]除了官能团的引入,也可通过反应消除官能团,主要包括以下方法:通过有机物加成可消除不饱和键;通过消去、氧化或酯化可消除羧基;通过消去或取代可消除卤原子。 二、逆合成分析法 1、合成设计思路: [讲]有机合成的解题思路是:首先要正确判断需合成的有机物的类别,它含有哪种官能团,与哪些知识信息有关;其次是根据现在的原料、信息和有关反应规律,尽可能合理地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有机化合物的分类》word教案一

湖南省初高中化学“同备一堂课,共建新课程”教学设计网络大赛教学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涟源市第一中学:李军书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5》 2.年级:高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5.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3)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 2.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教学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学习有助于对“空气质量日报”中的“首要污染物”指标作进一步了解,能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大气污染物,认识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典型的有机化合物,了解了它们的主要性质以及在人们生活、化工生产中的作用;重点学习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反应特点;初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认识了一些有机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动手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严谨、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4.设计思路: (1)本节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有机化合物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根据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碳骨架)分类,另一种则是按照决定有机物分子化学性质的特殊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分类。通过分类方法的学习,认识分类思想在有机化合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2)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课前布置阅读《化学2》,课堂进行“科学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有机合成材料 优秀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的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 师: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

二、加热塑料片 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线型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体型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 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具有热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电线的包皮聚氯乙烯。 4.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 5.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车。 活动探究三 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3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学生实验:燃烧不同颜色的线 师: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 生1:根据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 生2:可以看服装标签。 展示:服装标签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乙酸苯甲酯,由于乙酸苯甲酯具有 独特的香气和挥发性,广泛用于食用 香精、香水、化妆品、香皂的生产, 是使用量最大的酯类香料,全世界的 需求量每年可达到8.5万吨以上,而 大约2500朵茉莉花才能提取出约1 滴乙酸苯甲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以合成出人们需 要的物质,感受 有机合成的巨大 魅力。 环节二 : 初步形成逆合成分析的方法请以甲苯和乙烯为原料,利用所学知 识设计合成乙酸苯甲酯的方案 资料卡片: 你认为在设计合成路线过程中,关键 是什么? 如果你是香料厂老板,你会采用哪组 合成方案呢?请说明理由 如果不指定原料,怎样找到合适的原 料(来自煤和石油的基础原料)? 展示现在工业生产的合成路线: 设计、展示合成路 线 官能团的引入和 转化 对比评价合成路 线,确定优选角度 形成逆合成分析 的思维方法 对比合成路线,进 一步体会优选角 度 从熟悉的物质与 变化入手,体会 合设计合成路线 的关键,并通过 对比评价不同的 合成路线,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生 产生活观念 思维外显,形成 有效的思维方法 体会有机合成在 不断发展创新 中,体会化学学 习乐趣,培养不 断创新意识 环节三 : 逆合成分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人们不仅可以 制备天然有机物,还能合成自然界不 存在的有机物,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1508年达芬奇提出把镜片直接戴进 眼睛里的想法,时至今日隐形眼镜已 成为最普及的镜片种类。 思考、讨论、分析、 书写、展示 进一步形成逆合成 分析法的思维方 法,提高学生阅读 获取信息、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

析法 应用 你能结合资料卡片提供的信息,以烃 为原料合成隐形眼镜材料的主要成 分吗? 资料卡片: 评价合成路线 板书设计 有机合成 原料目标化合物 正合成方法 逆合成分析法 关键:碳骨架的建构 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 优选原则:步骤少 原料廉价易得 操作、条件简单温和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教案3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烃基的概念;学会用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的方法对烷烃进行命名。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烷烃的命名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连短线;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2、要注意的事项和易出错点 3、命名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命名方法:与烷烃相似,即一长、一近、一简、一多、一小的命名原则。但不同点是主链必须含有双键或叁键。 2、命名步骤: 选主链,含双键(叁键); 定编号,近双键(叁键); 写名称,标双键(叁键)。 其它要求与烷烃相同!!! 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是以苯作为母体进行命名的;对苯环的编号以较小的取代基为1号。有多个取代基时,可用邻、间、对或1、2、3、4、5等标出各取代基的位置。有时又以苯基作为取代基。 四、烃的衍生物的命名 卤代烃:以卤素原子作为取代基象烷烃一样命名。 醇:以羟基作为官能团象烯烃一样命名 酚:以酚羟基为1位官能团象苯的同系物一样命名。 醚、酮:命名时注意碳原子数的多少。 醛、羧酸:某醛、某酸。 酯:某酸某酯。 【补充练习】

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1,2─二甲基戊烷 B、2─乙基戊烷 C、3,4─二甲基戊烷 D、3─甲基己烷 2、下列有机物名称中,正确的是( ) A、3,3—二甲基戊烷 B、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C、3—乙基戊烷 D、2,5,5—三甲基己烷 3、下列有机物的名称中,不正确 ...的是( ) A、3,3—二甲基—1—丁烯 B、1—甲基戊烷 C、4—甲基—2—戊烯 D、2—甲基—2—丙烯 4、下列命名错误的是( ) A、4―乙基―3―戊醇 B、2―甲基―4―丁醇 C、2―甲基―1―丙醇 D、4―甲基―2―己醇 5、(CH3CH2)2CHCH3的正确命名是( ) A、2-乙基丁烷 B、3-乙基丁烷 C、2-甲基戊烷 D、3-甲基戊烷 6、有机物的正确命名是() A、3,3 -二甲基-4-乙基戊烷 B、3,3,4 -三甲基己烷 C、3,4,4 -三甲基己烷 D、2,3,3 -三甲基己烷 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其正确的命名为( ) A、2,3—二甲基—3—乙基丁烷 B、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C、2,3,3—三甲基戊烷 D、3,3,4—三甲基戊烷 8、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按此原则,对下列几 种新型灭火剂的命名不正确 ...的是( ) A、CF3Br ── 1301 B、CF2Br2── 122 C、C2F4Cl2── 242 D、C2ClBr2── 2012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教案与教学反思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镇海中学陈志海 本课题与前两课题的内容联系不大,但学习方法类同,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课题时也应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探究",让学生填写一些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然后通过比较、分析、讨论的方法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组成元素有什么不同,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比较引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以及用图片列举了它们的不同用途。此外,教材还通过比较说明了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不同性能。合成材料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教材用图表和文字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合成材料的发展前景,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