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南财大复试笔试简答题汇总

中南财大复试笔试简答题汇总

中南财大复试笔试简答题汇总
中南财大复试笔试简答题汇总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补偿预算线 2.生产可能性边界 3.边际技术替代率 4.货币中性 5.流动性陷阱 二、辨析题 1.假如股票市场繁荣,某国国内股票交易额增长了10000万元,该国GDP也相应增长10000万元。 2.自动稳定器可以调节通货膨胀和萧条,无须政府再实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竞争非常激烈的家电行业是完全竞争市场。

4.在竞争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时,劳动工资即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5.按照对消费者信息和偏好程度的掌握程度分,一级价格歧视需要最多,二级价格歧视次之,三级价格歧视最少。 6.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国际收支可自动得到调整,不需要任何政府的调节影响。 三、计算题 1.假定某产品市场是一个规模相同且产品同质的三个寡头市场结构,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100元,固定成本为零,它们面对的逆需求函数P=600-Q=600-(q1+q2+q3)。试用古诺均衡求解: (1)写出每个厂商产量对其他厂商产量的反应函数; (2)计算古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 (3)如果政府对消费者征收每单位商品100元的单位税,求新的古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 (4)消费者和厂商实际承担的每单位该产品税收负担分别为多少? 2.已知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850-25r,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500+5(M S/P)+10r,经济在Y=650时达到充分就业,如果名义货币供给M S=200、物价水平P=1,试求: (1)是否存在通货膨胀压力? (2)当物价水平为何值时,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

四、简答题 1.总供给曲线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征? 2.“亲,包邮么”请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卖家到底包不包邮的问题(买家承担运费还是卖家承担)。 3.运用IS-LM模型分析,什么时候财政政策无效,什么时候财政政策最有效? 4.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亏损时仍然会继续经营? 五、论述题 1.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请问市场怎样通过自己的运作来减少污染影响,国家应该怎么办?市场和国家的关系。 2.运用宏微观经济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推行供给侧改革,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201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真题与答案(1)(1)

2019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滞胀 2.基尼系数 3.法定准备金率 4.替代效应 5.纳什均衡 二、辨析题 1.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通过政府预算判断政府财政政策。 2.如果LM曲线水平,则财政政策失效。 3.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净出口。 4.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总是一致的。 5.如果一个人只消费两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不能都是劣等品(低档商品)。 6.两种正常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正,那么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三、简答题 1.说明宏观经济目标的一致性和冲突。 2.简要说说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并举一简单的例子。 3.简述价格限制的负面作用及解决方案。 4.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四、计算题 1.有两个寡头企业生产同质商品,其反需求函数为P=160-q1-q2,两厂商的边际成本MC1=MC2=40,固定成本FC1=FC2=0。 (1)求两厂商的古诺均衡及各自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如果两厂商合谋,计算合谋后的各自产量、价格和利润。 (3)比较(1)、(2),说明合谋前后的变化。 2.某经济体C=100+0.25Y,I=200-25r,G=100,中央银行货币供给为2000,货币需求函数L=Y-100r,求该经济体的总需求函数。 五、论述题 1.说明由市场机制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困难,并根据你的见解,说说解决方案。 2.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决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2019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滞胀 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指经济生活中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总产量y和价格水平P。在短期内,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较频繁。它向左和向右的移动造成产量y的减少和增加以及相应的价格水平的下降和上升。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易移动,但是,来自外部的冲击可以使它从充分就业的位置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失业和价格的上升,即出现滞胀状态。 2.基尼系数 答: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图1洛伦兹曲线 如图1所示,洛伦兹首先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序,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图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计百分比,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ODL为该图的洛伦兹曲线,以将洛伦兹曲线与45°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OHL与45°线之间的面积A+B 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G=A/(A+B)。 3.法定准备金率 答: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保存的存款保证金比率,该存款准备金保存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存款只需留出更少的准备金。降低法定准备率,实际上等于增加银行准备金,而提高法定准备率,就等于减少银行准备金,因此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4.替代效应 答:替代效应是指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即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构成了商品价格变化的总效应。在正常商品的情况下,两种效应的方向是一致的,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 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 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目录 Ⅰ历年考研真题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 (24) Ⅱ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2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2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4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5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6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8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9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1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2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3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4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51)

大学语文(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 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 处? 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 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 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 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试结合《采薇》这首 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 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 习。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 国家的召唤。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 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 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 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 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 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 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 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 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 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 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 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 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 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 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 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2、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 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 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用法: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读mò,同“暮”,一年将尽的意思。 2.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没有谁。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yù,下,降落,用作动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又……又……。 5.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很、甚。 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无,没有。 《山鬼》思考练习题 1、屈原为什么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谈谈你对屈原的认识和了解。 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志士和诗人,他崇高无私的爱国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 尊敬,每年五月端午这一天,许多国家和民族包棕子、划龙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作为一位卓有才华的政治家和诗人,无论国家怎样对待他,无论自己的处境多么艰难,他都 一心一意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决不向黑暗邪恶低头妥协,宁死不肯离开自己的祖国,并用诗 歌将自己的心声记录下来,让千秋万代的人们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屈原为什么受到 全世界人民尊敬的原因。 2、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 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 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 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 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 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 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 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 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 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 度孤独和忧愁中。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 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3、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 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诗经》侧重于写实,重章叠句突出,语言朴素,民歌色彩很强,句式是以 四言为主;而屈原的诗歌则侧重于表现理想,抒情性更强,语言富有变化和文采,句式则是 每句七个字,且每句都有一个语气词“兮”字等。 4、、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及用法: (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被:同“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09-13年真题及答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1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卷 专业名称:应用经济学各专业 科目名称:经济学(宏、微观) 方向名称: 科目代码:806 注:所有试题答案均须写清试题序号做在答题纸上,凡在试题上答题, 答案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边际替代率 2、恩格尔曲线 3、帕累托最优状态 4、流动性偏好陷阱 5、自然失业率 二、辨析题(每题4分,共24分) 1、短期总成本总是大于长期总成本 2、低档物品就是吉芬商品 3、占有策略均衡就是纳什均衡 4、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在其他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储蓄率提高会提高稳态增长率 5、均衡产量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为,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 6、居民从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的利息收入也计入GDP中 三、计算题(共16分) 1、需求函数2Q=10000-100P,成本TC=6000+20Q,问 (1)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产量及利润 (2)政府征税10元,求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产量及利润 2、消费函数C=0.6y,投资函数I=900-50r,政府支出G=800。L=0.25y-62.5r,m=500. (1)求IS函数 (2)求LM函数 (3)P=1时,均衡产出及利率 (4)当政府支出由800变为950时,均衡产出及利率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需求弹性与厂商收入的关系 2、用图说明厂商如何在既定产量下选择最小生产成本以达到最优生产规模

3、总供给曲线有哪几种类型?请分别说明 4、什么是投资乘数?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五、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什么是外部性?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有何影响?怎么样才能避免外部性 2、材料(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1)评价打钱宏观经济走势 (2)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影响 (3)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我国政府采取的自动稳定器政策有哪些? (4)中央银行通过哪些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

大学语文作业答案

一、请你按照顺序写出本学期大学语文课程讲的全部篇目,并列出问题与作 者。 答:《季氏将伐颛臾》庄子论说文;《李将军列传》司马迁纪传;《氓》诗经《蒹葭》诗经;《长歌行》乐府诗歌;《离骚》楚辞屈原;《饮酒》田园派古诗陶渊明;《灯下漫笔》鲁迅论说文;《从军行》王昌龄诗歌;《塞下曲》唐诗王维;《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唐诗岑参;《天净沙秋思》宋词马致远《兰亭集序》序王羲之;《赤壁赋》赋苏轼;《窦娥冤》元曲关汉卿;《水浒传》小说施耐庵;《西游记》小说吴承恩《红楼梦》小说曹雪芹《西厢记》元曲王实甫 二、修改病句(指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修改 1.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辱的国家。 改正:我们再也不是被任意列强欺辱的国家。 2.南昌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改正:南昌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周恩来当年使用过的东西。 3.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改正: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仪式。 4.,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改正:83岁高龄的因患病住院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5.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改正: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我,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6.这种新闻报道势必会弄虚作假,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加以反对。 改正:这种新闻报道势必会弄虚作假,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加以反对这种新闻报道。

三、你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800字左右) 《红楼梦》 象征着中国古代小说最高成就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无疑是万绿丛中的一棵奇葩,它是那样红,以至于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我当然也成了不折不扣的红楼爱好者。于是,我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来欣赏这部巨著,写下了一些浅薄的感想…… 读《红楼梦》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冷静的评价。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的伟大著作,全书体现了一种朦胧的民主主义思想。有人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单纯的艺术,不能牵扯上政治。我却不这么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不正是对官场黑暗的揭露吗?秦可卿与其公公贾珍乱伦,尤氏姐妹的惨死,不正是对封建贵族阶级家族的腐朽的抨击,对古代不平等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吗? 曹雪芹花大量笔墨写宝玉抵制科举,不正是对科举制度无情的批判吗?曹雪芹的一生穷困潦倒,历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但是,坎坷的生活没有改变他的风骨!雪芹啊,你用那饱经沧桑的手道出了你对那个世界的愤怒!感谢你,雪芹,你让我清醒地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更让我感受到现在社会制度的珍贵。你向往男女平等,对女性有着难能可贵的尊重和同情。你的这部书为闺阁立传,写“脂粉英雄”。特别是像黛、湘、妙、琴那样的女子,你更是用你的心血去塑造她们,从心底里赞赏她们。在男权社会你居然这样赞赏女子,却把男人说成是“泥做的骨肉”,真让人痛快淋漓! 《红楼梦》别名《石头记》,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著作。其内容真实的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状;其表现手法,让该书拥有其神秘的一面;其人物刻画,对一个个人物的细致刻画以及人物关系的巧妙衔接。表现出《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在阅读《红楼梦》时,我总结出了其有以下特点: 总之,在我看来,《红楼梦》绝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他是那个社会的缩影,它是曹雪芹一生的心血。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也许,无人理解他,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可惜啊!《红楼梦》80回以后的内容失传,虽有高鹗、程伟元之续,但不论

《大学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恐美人之迟暮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战士军前半死生 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天生我材必有用 6.为他人作嫁衣裳 7.绵绵无绝期 8.春蚕到死丝方尽 9.两情若是久长时 10.著书都为稻粱谋 11.千树万树梨花开 12. 明月松间照 13.举杯销愁愁更愁 14.但愿人长久 15. 莫道不销魂 16.山色有无中 17.澄江一道月分明 18.江间波浪兼天涌 19.万象为宾客 20.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1. 恨别鸟惊心 22.胡马依北风 23.望帝春心心托杜鹃 24.凄凄惨惨戚戚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三、词语解释 1.皇考:亡父。 2.死节:指为国牺牲。 3.迟暮:指晚年。 4.不胜:禁受不住。 5.尘网:比喻官场的束缚。 6.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不明不白。 7.断鸿:离群的孤雁。 8.弥望:满眼。 9.黔首:老百姓。 10.契阔:聚散。 11.次第:情形,光景。 12.顷之:不久。 四、简要回答 1.作者执意改革政治以振兴楚国而不为君王所信任;作者追求、坚持高尚的道德操守而遭到“党人”的诬陷诽谤;作者深情地眷恋着祖国却一再受到排斥和打击。 2.三个场面描写: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悲歌慷慨,表现了英雄末路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在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露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宁死不屈,揭示了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的一面。 3.诗作构思新奇,写来蹊径独辟。对乐曲本身,作者仅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比喻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渲染乐曲效果的诗句,由一系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构成,且多用神话传说,摹写新奇,词语峭丽,颇富浪漫气息。 4.讽刺张守珪军中之事,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长期浴血苦战的广大士兵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5.小说的中心线索是紧紧围绕着车夫姚纳因死了儿子想跟人家倾吐一下内心的愁苦这个可怜的心愿和欲望展开的,情节按照时间顺序铺排,作者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对话描写精当简练,能反映出人物在特定环境、场合中的性格特征与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匠心独运,静态的肖像描写逼真传神,语言朴实无华。 6.意境朦胧,含蕴不尽;采用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201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5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201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5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 1.无差异曲线 答: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无差异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无差异曲线 图1-1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1X 和商品2的数量2X 。图1-1中的曲线 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120U f X X U ==,。其中,1X 、2X 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0U 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答: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消费者偏好所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这是因为,当人们对某一种商品的拥有量增加后,人们就越来越不愿意减少其他商品来进一步增加这种商品。事实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暗含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

大学语文作业答案

作业名称大学语文(本)第一次作业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8-10-17 15:27:29至2018-10-17 15:27:38 学员姓名学员成绩93 标准题总分100标准题得分93 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答李翊书》一文中,韩愈说自己是“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这句话的含意是()。 A、不愿成为孔门弟子 B、感叹成为孔门弟子太难 C、孔子已逝,只能望孔子之门而兴叹 D、自谦没有得到孔学真谛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论语》“侍坐”章中,孔子让众弟子各言其志,弟子们的言论中,孔子叹着气赞赏的是()。 A、子路 B、曾皙 C、冉有 D、公西华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句中“或”的词性是()。

A、连词 B、副词 C、代词 D、名词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对句中“离”的解释确切的是()。 A、逃脱、避开 B、离散 C、遭受 D、经历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一部史书是()。 A、《左传》 B、《国语》 C、《史记》 D、《汉书》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所运用的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 A、排笔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历年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2007年真题 第一部分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 一、简答题 (一)详见会计学原理教材(P389) (二)答: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股份支付、债务重组、与资产相关的非货币性资产的政府补助、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可适当展开回答)。 二、计算分析题 (1)A设备入账价值=80×7.8+10×0.85=632.5(万元) 借:银行存款-美元 624 财务费用 4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 628 借:固定资产-A设备 632.5 贷:银行存款-美元 624 预计负债 8.5 (2)B设备入账价值:100+2+17+11=130(万元) 2006.5.10 借:在建工程 11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7 贷:银行存款 130 借:固定资产—B设备 130 贷:在建工程 130 (3)办公楼入账价值=234+80+100×17%+20×(1+14%)+52-1.17=404.63(万元)借:在建工程 405.8 贷:工程物资 234 库存商品 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0 -职工福利 2.8 银行存款 52 借:原材料 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行税额) 0.17 贷:在建工程 1.17 借:固定资产-办公楼 404.63 贷:在建工程 404.63 (4)A设备2006年应计提折旧额=(632.5-32.5)×5/15×3/12=50(万元)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50 贷:累计折旧 50 (5)B设备2006年应计提折旧=130×2/5×6/12=26(万元) 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26 贷:累计折旧 26

上海财大夜大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整理版)

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二十四史之首是( B )。 A.《春秋》 B.《史记》 C.《太史公书》 D.《尚书》 2.下列著名人物属于汉赋四大家的是( CD ) A.贾谊 B.枚乘 C.张衡 D.司马相如 3.《谏逐客书》第二自然段中所列举的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任用客卿取得成功,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B )。 A.归纳论证 B.演绎论证 C.类比论证 D.举例论证 4.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有 ( CD )。 A. 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B. 名一艺者无不庸 C.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D.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5.盛唐时出现的两大派诗人分别是( CD )。 A.文章四友 B.宫体诗人 C.山水田园诗人 D.边塞诗人 6. 《山居秋暝》是一首( A )。 A.山水诗 B.近体诗 C.古体诗 D.格律诗 7.下列《将进酒》中句子词语的解释有误的项目是( AC )。 A. 会须一饮三百杯。会:相会 B.与君歌一曲。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销:消除 8.杜甫《登高》这首诗的颔联是( C )。 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下列句子加点词语古今义不相同的是( D )。 A.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B.不尽长江 ..滚滚来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10. ( C )是新乐府诗的主要倡导者和代表诗人。 A.杜甫 B.欧阳修 C.白居易 D.元稹 11.晚唐的“小李杜”是( D )。 A.李绅、杜甫 B.李白、杜甫 C.李商隐、杜审言 D.李商隐、杜牧 12.“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真实含义是“思”,这是( A )。 A.谐音双关 B.比喻双关 C.字形双关 D.语意双关 13. 下列篇目写到有建功立业志向的有( A )。 A.《短歌行》 B.《十五从军征》 C.韩愈《进学解》 D.李白《将进酒》 14.李煜是( C )。

大学语文作业1答案

作业名称:14秋《大学语文》作业1 客观题预算成绩:100 分 注意:客观题是指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等能自动判分的题!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我国第一位有诗集传世的伟大爱国诗人是()。 A、屈原 B、宋玉 C、唐勒 D、景差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说明:课件第一章第一节第二部分 本题得分:4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先秦诸子中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说明: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二部分 本题得分:4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诗经·蒹葭》是一首()。 A、弃妇诗 B、抒愤之作 C、怀人之作 D、政治抒情诗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说明: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三部分 本题得分:4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诗句“冬雷震震,夏雨雪”出自()。 A、《汉乐府·上邪》 B、《诗经·氓》 C、《涉江》 D、《离骚》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说明: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五部分 本题得分:4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来源于()。 A、《谏逐客书》 B、《寡人之于国也》 C、《郑伯克段于鄢》 D、《季氏将伐颛臾》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说明:无出处 本题得分:4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论语》主要记载()。 A、孔子的言行 B、孔子弟子的言行 C、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说明: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二部分 本题得分:4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轼

201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真题参考答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06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5×4=20) 1.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也称为绝对收入理论、绝对收入假设、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五条:第一,可支配收入由储蓄和消费支出组成、第二,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都可以表示成一元一次函数。第三,边际消费倾向一般小于平均消费倾向,且二者都是递减的,这说明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储蓄量在可支配收入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第四,边际效用倾向是一个恒小于一的正数。第五,自发性消费是广泛存在的。 2.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 3.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段时间内即使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 4.购买力平价

04729大学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练习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 1.D 2. B 3. C 4. B 5. A 6.D 7. B 8. C 9. B 10. A 11.D 12. B 13. C 14. C 15. A 16.D 17. B 18. C 19. B 20. A 21.D 22. A 23. C 24. C 25. A 26.D 27. D 28. C 29. B 30. A 31.B 32. A 33. C 34. D 35. A 36.B 37. D 38. C 39. B 40. A 41.A 42.D 43.B 44. C 45. B 46.A 47.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 C D 2. A B C D 3. A C E 4. B D E 5.A C 6. B E 7. A B D 8.C E 9. B D 10.A B 11. A C 12. ABCD 13. ACE 14. ABC 15.B E 三、词语解释题 1. 喜欢 2.与 3.尽 4.天数(规律) 5.约束 6.治理 7.引导 8.决心 9.武术技艺 10.招请 11.好像 12.降临 13.短袄 14.忧虑 15.终结 16.怎 17.干 18.忧伤的样子 19.落花 20. 一周年21. 尽 22.满 23.积累 24.概括地推究25.请求 26.生存 27.估计 28.假使 29.规律30.依仗 31.慢慢地 32.请 33.大约 34.催促 35.因为 36.分开 37.长期停留 38.调养 39.门 40.悲伤的样子 41. 更 42.按季节 43.等到 44.区别45.套话 46.给人吃 47.奔驰 48.辱骂 49.根 50.享用51.像 52.希望 53.先前 54.夫妻 55.迂回曲折 56.多得 57.筷子 58.幼弱的子女 59.半步 60. 不顺心 四、简答题 1.答:原因是: (1)自以为是;(1分)(2)自高自大;(1分)避免途径是: (1)要有科学的认知态度;(1分)(2)要听取不同意见;(1分)(3)承认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1分) 2.答:三个人物的性感特点十分鲜明互相对比烘托:沙子龙武艺高强,个性孤傲内向:孙老者嗜艺如命, 个性豪爽固执;王三胜庸俗自私,个性争强好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