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

作业文件

Operating documents

(依据ISO/TS16949 : 2002 编制)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QMC0P-07-02

编写审核批准分发号受控状态: 颁布日期:2009年1月5日生效日期:2009年1月8日

Operati ng docume nts

生效日期2009.01.08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

1.目的

为树立公司形象,加强产品批次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做到货证相符,实现产品的追溯管理。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有追溯要求的产品的生产、检验、入库、出库。

适用于顾客有产品批次管理要求的产品的生产、检验、入库、出库交付。

3?职责

3.1 (仓管人员)负责对到货的采购品进行批次编号和批次出入库管理。

3.2车间负责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批次编号和批次入库管理。

3.3销售部、配套配送部负责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批次出库交付管理。

3.4车间负责按批次组织生产,质检负责按批次进行检验。

4.工作要点

4.1生产批次号的编制规则:

批次号由①、②、③…和英文字母A、B、C…组成,分别表示零部件产品的生产年月、

本批顺序号、数量代号、班次号;其中:第一位数字①表示零部件产品的生产年代号(见

表一),第二位数字②表示零部件产品的生产月份(见表二):③、④表示某年某月的批次顺序号(两位数,不够两位数的前面加0);⑤⑥为数量代号;⑦⑧为班次代号(四位数, 用于表示该批次产品的数量、班次、检验或关键工序生产人员等信息)。

表一:年代代码(①)对应年份一览表

H

表二:月份代码(②)对应月份一览表

4.2产品批次的认定

4.2.1采购品的批次认定

按供应商提供的批次号编号管理;对于供应商未编批次的,按自然到货时间、数量、顺序进行批次编号。

4.2.2生产产品的批次认定

生产中按照生产计划,同批材料、同一生产条件(设备、人员、工装模具等)、同一工班为一批次进行编号。

4.2.3生产批的数量要求:

4.2.3.1对于A、B类零部件产品,其每批次的产品数量按500-2000车付组织生产(转向支撑属A类、分电器检修盖属B类);

4.2.3.2对于C、D类零部件产品,其每批次的产品数量按

2000-5000车付组织生产(大部分钣金冲焊件属C、D类)。

423.3批次管理的记录要求:各部门必须对其批次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含但不限于

批次零部件产品的生产、检验、发运、包装、储存、数量、不合格品处理等方面的信息)

记录的保存期限不低于2年,供追溯备查。

4.3产品批次编号的标识和应用

4.3.1产品入库单上必须标识入库产品的批次编号。

4.3.2产品出库单上必须标识该产品入库时的批次编号。

4.3.3生产随工单上必须标识投料的批次编号和入库时的批次编号。

4.3.4进货验证检验记录单上必须标识入库时的批次编号。

4.3.5成品、半成品检验记录单上必须标识投料的批次编号和入库时的批次编号。

4.3.6物料标识卡上必须标识该产品入库时的批次编号。

4.3.7销售发货单、调拨单等产品流动单据上必须标识该产品入库时的批次编号。

4.3.8成品标识(气动标记)必须标识产品批次编号。

4.4零部件产品批次划分的基本原则:

4.4.1必须确保同一批次的零部件产品在原材料(含总成件中外购的零部件)、性能、功能、外观、关键质量特性形成过程和加工工艺上的一致性,当零部件产品成套供货且使用相同的材料时,应保证该套零部件产品使用相同批次的材料。

4.4.2当零部件产品生产的模具、材料(含配方)、工艺、生产场所等因素产生变更,当该变更因素对产品的主要/关键特性产生(潜在)影响时,其生产的产品必须单独组批。

4.4.3零部件批次号的标识要求:原则上,所有零部件产品的外包装和检查成绩表都必须有批次号的标识,同时产品外包装上和检查成绩表上还必须注明该批次产品的数量;对功能件,其产品本体上还必须有永久性的批次号标识;对冲焊板金件等小型零部件,除非顾客

(东渝司)许可,其本体上也应有批次号标识。

4.4.4批次号的标识方式:零部件产品的批次号必须是永久性的,不得因清洗、光照、老化、脱落、锈蚀、撕毁等原因及用户正常使用而造成批次号的无法识别或识别困难。要求采用模压、激光、打码等方式,但不得对零部件产品的外观和性能等质量要求造成潜在的不良影

响;不得使用粘贴标识的方式进行标识(特殊产品确需使用粘贴标识需经顾客(如

东渝司)书面批准方可实施)。

445批次号的标识位置:批次号在零部件产品本体上的标识位置必须相对固定,不得随意变更,且要求零部件产品装成整车后应易于查看;如确需变更,须经顾客(东渝司)书面批准方可实施。

5监督考核

本办法由质检科负责日常监督考核,公司领导随机考核。

产品批次编号不清不完善的,在没有发生需要产品追溯时,发现一次给予责任人20元罚款。造成产品难以追溯时,按需追溯价值的30% ~60%的比例进行处罚。

本办法由技术部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