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经济均衡:

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联系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再变化的状态。或是经济体系内各有关变量的变动都恰好相互抵消,没有引起经济变量发生.

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分析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也称总均衡分析。即研究整个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各种商品、每种要素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

政府对均衡价格的干预

供求法则

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它决定了价格形成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需求和供给决定市场价格,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即行业需求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供给、需求两条曲线相交之处,表示此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也即表明按这种价格成交能够使供需双方都满意。

此时的交易量为称为均衡交易量,均衡价格下的供求数量;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当价格为非均衡时,会有一种使价格趋向的趋势,使价格朝的方向变动,最终变为均衡。只要没有新干扰因素,价格也就不会变动,此时这个市场达到了均衡。

均衡价格的形成机理:

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当价格>均衡价格供>求需求者压价,供给者减少供给,价格下降

当价格<均衡价格供<求需求者抬价,供给者增加供给,价格上升

需要说明的:

(1)上述供求法则只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价格的形成完全取决于市场供需双方)

(2)这里所用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整个行业的(即市场的)曲线,不是企业的供需曲线。

供求定理

需求的变动总是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总是与均衡价格呈现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向变动。

需求弹性

是指需求量变动对商品本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1121

1

d Q Q Q

Q Q P Q E P P P P Q P P -??==-=-?-?? 点弹性:

即测量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D d D

dQ P E dP Q -=? 弧弹性:

测量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弧的弹性

21212121

1212

121222

d Q Q P P E Q Q P P Q Q Q P P Q P P Q Q P P --=-

÷++?++?=-=-???++

供给弹性

是指某种商品供给量对本身价格的反应程度。

21121

1

S Q Q Q

Q Q P Q E P P P P Q P P -??===?-?? 消费者均衡

是指能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

消费者均衡的原则或预算分配原则,是指消费者在花掉其全部收入的情况下,使花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提供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或:MU=P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2)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

§3)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生产

即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是指为满足人类需要,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的一切活动;

生产函数

即表示在某一时期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各种要素投入量的某一种组合,同它所能产出的最大可能的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函数公式Q=F(L,K,N,E)

1.实物产量的种类

(1)总产量:使用一定量的某种要素

投入所获得的产量总和。即

TP=Q=f(L)=AP?L

(2)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变动要素

投入所能生产的产量。即

AP=TP/L= f (L) /L

(3)边际产量: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

素投入所增加的总产量。即

MP=TP/L=dTP/dL

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类型中,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市场完全由“看不见的手” 进行调节,政府对市场不作任何干预,只起维护社会安定和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承担的只是“守夜人”的角色。

§ 1.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个人都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

§ 2.产品是同质的,即彼此可以完全替代。

§ 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有盈利可以自由的加入,有亏损可以及时退出。

§ 4.买卖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

§ 5.没有政府的干预、厂商无勾结,厂商行为完全由市场决定。

市场失灵

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市场失灵的分类

(1)收入分配缺陷

(2)通货膨胀风险

(3)信息不完备性

(4)商业保险的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表现

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⑵外部负效应问题

⑶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⑷失业问题

⑸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⑹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⑺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市场失灵的原因

1、公共产品

2、垄断

3、外部影响

4、非对称信息

宏观中投资

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是宏观经济中GDP构成的一部分,是其重要的拉动力量。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这个投资和我们的理财投资不同,宏观经济中的投资是要创造GDP的,也就是说要创造产品或者服务。很明显购买债券并不会产生这些东西。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GDP = C + I + G +(X-M)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乘数

指支出(如投资)增长1单位所引起的[1]国民收入的增长。

投资乘数之值等于1 /(1-边际消费倾向);乘数之值等于l / 边际储蓄倾向

税收乘数

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若以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则:Kt=-b/(1-b)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

(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

(2)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3)国债:排挤效应;货币效应;利率效应

(4)政府投资

货币政策工具

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常规性工具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

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流动性陷阱

推导二

IS-LM模型

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该模型要求同时达到下面的两个条件:

(1)I(r)=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2) M/P=L1(Y)+L2(r)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 为总产出,r为利率。

两条曲线交点处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IS曲线的移动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i=s,所以i和s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

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变为i+g=s+t,此时,i、g、s和t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移动。

1、投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若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LM曲线左移,使均衡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口诀:“L平I翘财好,L翘I平货好”。即:LM曲线较平坦IS曲线较陡峭时财政政策效果好,LM曲线较陡峭IS曲线较平坦时货币政策效果好。)

三部门均衡GDP计算

Y≡C+S+T≡C+I+G

I≡S+(T-G)

失业

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

根据产生的原因不同,失业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摩擦性失业:指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或者生产技术的改变,使得原有的工作机会消失而造成的失业

3、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失业

4、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引进先进技术代替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从两个角度观察,从长远角度,劳动力的供求总水平不因技术进步而受到影响;从短期看,先进的技术、生产力和完善的经营管理。以及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取代一部分劳动力,从而使一部分人失业。

5、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起的失业。消费物价指数 CPI

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货膨胀(Inflation)

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11个问题提示进行认真复习。 K 简述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经济发展思想的区别。 斯密的经济发展思想强调的是人口、分工、资本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强调分工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强调资本积累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 ■三、强调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 ■四、强调必须为促进财富的增长和发展,创造经济自由的社会条件; “自由放任”是斯密所主张的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他认为,要增加一国的财富, 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人们的经济活动以完全的,充分的自由。总体来说,斯密的思想是乐观的。 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但李嘉图更进一步的指出了国民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另一种是不增加任何劳动数量,而使其劳动的牛产效率增大。他认为资木积累的扩大是使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在对外面贸易上,李嘉图也提出了比较成本优势,发展了大卫的绝对成本优势。但是李嘉图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资本积累的扩大,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他根据报酬渐减规律视为约束经济增长的自然法则,从而得出利润率必然下降,经济增长必然停滞,社会静止状态必然出现的结论。 李嘉图的经济发展理论观点是悲观的。 2、简述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与保护关税学说思想,对当今发 展中国家发展民族工业有何启示? 李斯特提出: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经历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吋期、农工业吋期、农工商业时期五个阶段。他认为国际贸易的自由与限制, 对于国家的富强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是随着时期的不同而变化的。关税保护是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贸易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政策。而关税保护的企业必须是具有自力前途优势的产业;保护关税的目的是使保护的对象提高竞争能力;保护关税的时期不能是无限度,只要保护到能与別国同行业产品竞争时, 即可取消保护关税政策。李斯特反对盲目的保护主义,正如反对盲目的自由贸易一样。 3、简析熊彼特经济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 熊彼特在经济史上的主要成就在于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他把经济发展看成是对现存经济关系的格局(即所谓的静态的循环流转)的一种突破。这种突破力量來自企业家的“创新”。企业家职能就是要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止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 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上的新组合引入生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1月4号8:00 3508 名词解释: 1.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 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2.产业结构: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 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3.支柱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的主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密度高、产业关联度强、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好,对整个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 4.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商品的企业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影响 市场运行效率。合理的产业组织是产业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的前提条件。 5.SCP:即从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 对某行业进行分析的工具。 6.TOT:Transfer-Operate一Transfer的简称,即将建设好的公共工程项目,移交给投 资者进行一定期限的运营管理,该投资者利用获取的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获得收入。 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所建部门或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在项目移交中,政府或其所设经济实体将取得一定的资金以再建设其他项目.

7.BOT: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承担公共性基础设施项目的 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的所有权,允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地移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 简答题: 1.简要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集中度:我国环保产业中大多数固定资产的规模经济都比较小,少部分固定资产的规模经济能比较大。由此可见,我国环保产业属于分散型产业,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而且,所有的环保企业都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环保产业的这种空间布局,更加导致了产业内部的过度竞争。 产品差异化:环保产品面临着不同偏好的消费者,尤其是环保产品和服务还应适应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因此环保产品和服务必须多样化。我国环保产品的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别化程度不大,偏重于产品的生产,而其它方面,如环保技术开发、资源利用、环保咨询等方面则比较薄弱。而且,我国环保产品的开发、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往往相互脱节,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需要,甚至很多环保产品在实际使用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大量财力、物力的浪费,许多环保产品不得不依赖进口。 行业壁垒状况:由于我国过去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一直以来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不是很高,于是,许多技术、设备落后的小规模企业得以进入,并且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环保产业的主体,相反,那些高科技的大规模企业很难进入。我国环保产业目前的进入壁垒是较低的。 而与此同时,在环保产业内,又有许多亏损的企业却在作苦苦挣扎,不能从产业内顺利退出。这种低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的壁垒组合必然导致环保产业内的过度竞争。

工程经济学考试归纳

工程经济学 题型与分值: 填空题(15’,1’/空),单选题(20’,2’/空),多选题(10’,2’/空),判断题(10’,1’/空),简答题(10’,5’/空),计算题(35’,3~4个题) 第一章 1.工程的概念;2.工程被接受应该具备的条件;3.工程经济学学科特点 第二章(单独计算题) 1.资金的等值计算(1.16个计算式+等差共7个计算式;1.2A,F,P 之间的关系);2.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含义和关系计算;3.现金流量的表达方式(图,表) 第三章 1.资产类型(4种,它们的概念);2.成本的概念和类型及特点;3.折旧方法(小计算)(4种)以及特点;4.税收(性质,税目(已定的、主要的几个要记住eg.消费税...)以及税种类别) 第四章 1.指标计算,与NPV,IRR,投资回收期(动态、静态,以及两者比较大小)任何相关的都要掌握;2.IRR的定义式,怎么样才表示项目被接受,IRR对常规项目与非常贵项目又怎样理解经济含义;3.基准折现率讨论Ic=I1+I2+I3,I1,I2,I3含义是什么;4.项目方案评价与决策(方案比选,关系有互斥、独立、相关。互斥与独立是考虑寿命期同?不同?资金受约束?不受约束?) 第五章 1.不确定分析(3个);2.盈亏平衡分析法(线性的、非线性的,f0=Qbe/Q0,f0的含义,Qbe,f0对项目风险能力的判断);3.敏感性分析(评价指标只需一个,临界点,敏感度系数。敏感度系数怎么算,算出来做什么用。eg来判断项目抗风险能力.....);4.概率分析(期望值决策,5个条件) 第七章P171~P172表7-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和表7-9项目资本(也就是自由资金)现金流量表。表7-8 1.给定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净现金流量要会算NPV,投资回收期;2.表下的计算指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表7-9 比较表7-8和表7-9两个表不同的地方(主要在现金流出) 第八章 1.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经济评价的异同点;2(指标问题单选或多选).国民经济评价参数及指标,财务指标。通用参数值,影子汇率..../专用的eg影子汇率1.08,影子工资,换算系数.....1,0.8.....;3.影子价格,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计算题)...课堂例题....;4效益与费用的识别(判断题....),转移支付内容,税收补贴,国内银行贷款利息 第九章 1.磨损的概念、类型、补偿方式;2.经济寿命的确定(计算题),特殊情况下的经济寿命;3.寿命类型(多选题);4.设备更新方案的选择 第十章 1.价值工程的定义;2.价值工程分析思路(对象~搜资料~改进~调新);3.功能成本法(V=F/C=Cm/Cp);4.01,04功能评分法(计算功能系数) 老师最后点出来的大计算题是:1.第二章的资金等值的计算;2.第四章4.4的项目方案比选(只考互斥和独立这两种关系方案比选问题);3.第八章的最优方案/低价值功能;4.第八章的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计算;5.第九章的带有经济寿命+方案比选的问题;6.第十章的V=F/C=Cm/Cp(也许就是第3小点的内容吧)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重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 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他考察的是在

实用文库汇编之发展经济学重点

实用文库汇编之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末至1960s中或末) 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促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经济均衡: 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联系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再变化的状态。或是经济体系各有关变量的变动都恰好相互抵消,没有引起经济变量发生. 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分析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也称总均衡分析。即研究整个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各种商品、每种要素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 政府对均衡价格的干预 供求法则 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它决定了价格形成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需求和供给决定市场价格,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即行业需求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供给、需求两条曲线相交之处,表示此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也即表明按这种价格成交能够使供需双方都满意。 此时的交易量为称为均衡交易量,均衡价格下的供求数量;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当价格为非均衡时,会有一种使价格趋向的趋势,使价格朝的方向变动,最终变为均衡。只要没有新干扰因素,价格也就不会变动,此时这个市场达到了均衡。 均衡价格的形成机理: 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当价格>均衡价格供>求需求者压价,供给者减少供给,价格下降 当价格<均衡价格供<求需求者抬价,供给者增加供给,价格上升 需要说明的: (1)上述供求法则只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价格的形成完全取决于市场供需双方) (2)这里所用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整个行业的(即市场的)曲线,不是企业的供需曲线。 供求定理 需求的变动总是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收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 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60-80年代初的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80年代以来的新制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5、试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发展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实证分析:他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他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中间不包含任何的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规范分析:他是进行经济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经济学常常需要对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结果作出评价,回答经济过程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此时进行的分析为规范分析,其显著特点在于,经济学家进行规范分析时,往往都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得出对还是错的结论 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在需求曲线图中,需求量是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是不同价格水平时不同需求量的总称,是一种关系,指整条需求曲线 需求的变动: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的商品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或价格水平,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则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是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动百分率之比 蛛网模型:是西方经济学家建立的一个动态的价格分析模型,用以解释某些商品,特别是农产品、生猪等的价格和产量一旦失去均衡时所发生的波动情况,该模型因所描述的价格运动图示形同蛛网而得名 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减少)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减)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价格效用: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下跌,使消费者为能够获得更多效用而增加其购买量的现象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正常商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的商品 成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

大工15秋《工程经济学》开卷考试期末复习资料

《工程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有( )。 A 、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寻找具有最佳经济效果的方案 B 、研究技术与经济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 C 、研究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过程 D 、研究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答案:ABD 2、下列经济指标中,属于采用差额-比值法表达经济效果的有( )。 A .国民收入 B .成本利润率 C .资本利润率 D .劳动生产率 答案:BC 3、某项目的基准收益率i 0=14%,其净现值NPV=18.8万元。现为了计算其内部收益率,分别用i 1=13%,i 2=16%,i 3=17%进行试算,得出NPV 1=33.2万元,NPV 2=-6.1万元,NPV 3=-10.8万元。则采用内插法求得的最接近精确解的内部收益率为( )。 A .15.31% B .15.51% C .15.53% D .15.91% 答案:B 【解析】IRR 是净现值为0时的收益率,所以根据净现值可以判定IRR 应该在14%-16%之间,利用线性内插法计算: 18.814%6.116%IRR IRR -=- IRR=15.51% 4、下列选项中,属于现值的是( )。 A .期初的投资 B .存款中的本利和 C .固定资产残值 D .期末回收的流动资金 答案:A 【解析】BCD 均是终值。 5、下列为复利系数关系式,其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P/F ,i ,n )(F/P ,i ,n )=-1 B .(P/A ,i ,n )(F/P ,i ,n )=(A/F ,i ,n ) C .(A/F ,i ,n )+i=(A/P ,i ,n ) D .(A/F ,i ,n )+i=(P/A ,i ,n ) 答案:C 【解析】A 应是(P/F ,i ,n )(F/P ,i ,n )=1; B 应是(P/A ,i ,n )(F/P ,i ,n )=(F / A ,i ,n ); D 应是(A/F ,i ,n )+i=(A / P ,i ,n ) 6、已知某技术方案的年总成本费用为3000万元,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为300万元,其他费用100万元,年折旧费300万元,年摊销费100万元,年利息支出100万元,则该方案的年经营成本为( )万元。 A .2100 B .2200 C .2400 D .2500 答案:D 【解析】年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3000-300-100-100=2500 7、关于设备更新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设备的自然寿命主要是由设备的有形磨损所决定的 B .设备的技术寿命主要是由设备的无形磨损所决定的 C .设备的经济寿命主要是由设备的经济磨损所决定的 D .技术寿命小于自然寿命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1.比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它可以是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所致,也可以是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增长以外,还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结构,文化法律结构的根本变化。 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增长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持续、健康、和谐的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发展包涵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涵经济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导致“无发展的增长”出现,经济发展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 2.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发展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和特点如何? 含义: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演化的条件和规律的学科,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科学依据。 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条件、路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换过程、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发展战略等。 研究方法:(1)发展经济学主要考察系统不均衡的形态、形成原因及变化趋势和原理,是动态角度(2)侧重结构分析(3)侧重于制度分析方法(4)较多的应用经验、比较和模型分析方法(5)重视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任务:研究分析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的发展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的过渡,即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特点:(1)更注重长期的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2)更注重国际经济的比较研究(3)更注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具体国家的特殊性。 3发展中国家有那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1)生活水平低下(2)生产率水平低下(3)人口增长率高和赡养负担沉重(4)失业率高(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突出(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特征(8)对国际经济的依赖、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 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GDP在世界上的名次较低;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城市化水平仍然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同时,社会领域的发展也比较滞后,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4.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推进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这“两个全面”、“两个加快”,体现了发展、改革、转变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首先,发展必须转变。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较大,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转方式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转变必须改革。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制约转方式的最大障碍,转方式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现在转方式、促发展,还要靠改革开放。第三,改革未有穷期。我们已进入转方式的关键期、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在这个阶段上,改革的诉求与期待增多,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但改革的空间和潜力依然很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六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资源的概念: 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 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 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 (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 3)稀缺性。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 (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 2、资源的分类 非再生资源: 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 可再生资源: 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 2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 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3、共享资源 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 4、资源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 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 第二章 1、资源稀缺的概念: 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 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稀缺是永久的而短缺是暂时的。 稀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时间属性。 3.两个模型概念: 边拓模型是指相对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量来说自然资源的供给量非常充足的一种经济状态。 李嘉图模型是指原材料生产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资源可用性受目前利用率和累积用量影响的一种状态。举例:农地 4、两者的函数模型判断 边拓模型中:g(*)函数表现为不变的规模报酬;生产可能性曲线PPF为直线,且平行地向外推移(图2-2)。由于自然资源充裕,自然资源产品生产函数为不变规模报酬(!),资源可随劳动资本的投入而扩大,最终产品G的生产受制于劳动或资本的限制,而非自然资源。 李嘉图模型中:g(*)表现为递减的规模报酬;存在自然资源利用的约束。即L1的增加速度比R0的增加速度快——成本增加定律;生产可能性曲线为弧线型,以一种不对称的方式向外推移(图2-1)。 5、两个模型的比较反映的实质是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理解: n 通过两个模型的比较,可以找到反映自然资源产品稀缺性变化的指标,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n 追求G最大化的经济系统中,两种要素的相对价值由他们在生产G的过程中相互替代的比率决定,该替代率也就是G 等产量曲线与PPF在切点的斜率。 n 在PPF上,如果斜率越来越小,R0就越有价值,或越稀缺;反之,则L0越有价值,越稀缺。在图2-1中,显示出R0 的相对价值随经济扩张而提高的特征。在图2-2中则显示出不变的相对价值和稀缺。

工程经济学考试复习

工程经济学考试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10 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10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总计20 分) 五、证明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 10 分)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 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20分共计30 分。) 名词解释: 1. 内部收益率: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贴现率,也 就是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 2. 外部收益率:指可以使一个投资方案投资额的将来值等于其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行业基 准贴现率计算的将来值之和时的贴现率。 3. 增额投资净现值:就是指连个互斥方案构成的差额现金流量的净现值,用△NPV 表示。 4. 资产负责率:是指项目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关系,表明的是项目利用借款和欠账 等方式来建立全部资产的情况。 5. 影子价格:是想给只的支付意愿或是投资者的机会成本或是某种资源得到最合理利用时 的价格。(影子价格是当社会经济处于最优状态时,能够反映社会劳动的消耗、资源的稀缺程度及最终产品的需求情况的价格。) 6. 价值工程:是以最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着重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可靠地实现 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价值的一种具有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 7. 资金等值:指在特定利率条件下,在不同时点上的两笔绝对值不等的资金具有相同的价 值。 8. 敏感度系数:敏感性分析指标奥瘦变量因素变化影响的差额幅度(变化率)与第i 个不确定性因素变化幅度(变化率)的比值。i F Y ??=β 9. 转移支付:某些在财务评价的支出流中出现的费用,对国家而言并不是一种费用,它只 是反映了对资源分配的控制权力从社会的一个个体或部门转移到了另一个个体或部门,这种性质的费用称为转移支付。 10. 净现值:按一定的折现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算到计算期初期(第0 年),然后求其和。 11. 流动比率:是项目在一年内用流动资产来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12. 增额投资回收期:指两个方案的净现金流量差额的投资回收期。通过投资大的方案每年 所节省的经费用来回收相对增加的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13. 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在运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增值。

西方经济学考试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 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 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 二、简答题 1 导致供给变化的因素: « 投入品价格 « 对价格变化的预期 « 技术 « 生产者数量 2 无差异曲线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 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会相交的 «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越往右上方,偏好越大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导论 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 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 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 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 (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因此,比较优势的实际是比较成本优势)为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人们通过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2)如何生产包括由谁、什么资源、什么技术、什么组织形式来生产等问题。市场会激励厂商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 (3)生产多少是一个产量决定问题。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要不多不少。 (4)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7、四种经济体制: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传统经济亦称“惯例型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遵循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由世代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传统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让位于宗教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受人

工程经济学考试知识点

1. 现金流量图表示某一特定经济系统现金流入、流出与其发生时点对应关系的数轴图形, 称为现金流量图。 2. 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在运动中随时间推移而增值 前提:货币参与生产活动 3.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周期利率乘以一年的周期数。 年名义利率=月利 率1%×12 = 12% 实际利率:周期利率连续计息后的利率。 4. 资金等值 是指在特定利率下,不同时点上,绝对数额不等而经济价值相等的资金。 5. 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断损耗而逐步丧失其使用价值,将这部分减损的价 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从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回收的过程叫折旧。将折旧费计入成本 费用是企业回收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手段。 6. 总成本 指工程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消耗的全部成本和费用,由生产 成本和期间费用组成。 7. 经营成本 在一定期间内由于生产和销售产品及提供劳务而实际发生的现金支出。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计入成本的贷款利息-摊销费 8. 静态投资回收期 是指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条件下,以项目净收益抵偿项目全部投资 所需要的时间。Pt , 若 Pt ≤Pc 则项目可以考虑接受; 9. 净现值(NPV ) 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基准收益率折算到投资 起点的现值之和。 10. 净年值(NAV ) 净年值是指通过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将项目的净现值换算为项目计 算期内各年的等额年金。NAV NPV A P i n =(/,,) 11. 内部收益率 当工程项目累计净现值恰等于0(NPV =0)时的折现率ic ,称内部收益率。 12. 净现值率(NPVR ) 项目的净现值与投资总额现值的比值 13. 财务评价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直接发生的财务效 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 衡等财务状况,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4. 盈亏平衡分析 是根据项目正常年份的产品产量(销售量),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税 金等,研究项目产量、成本、利润之间变化与平衡关系的方法,也称量、本、利分析。 15. 敏感性分析 是要找出项目的敏感因素,并确定其敏感程度,以预测项目承担的风险, 对项目提出合理的控制与改善措施,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便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16. 概率分析 是使用概率预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发生对项目评价指标影响 的一种定量分析法。 17. 第Ⅰ类有形磨损: 外力作用下(如摩擦、受到冲击、超负荷或交变应力作用、受热不 均匀等)造成的实体磨损、变形或损坏。 第Ⅱ类有形磨损:自然力作用下(生锈、 腐蚀、老化等)造成的磨损。 有形磨损都造成设备的技术性陈旧。换句话说,设备 的有形磨损导致设备的性能、精度等的降低,使得设备的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增加,效 率低下,反映了设备使用价值的降低。 18. 无形磨损 又称精神磨损、经济磨损 指表现为设备原始价值贬值的磨损。 第Ⅰ类无形磨损:设备制造工艺改进→制造同种设备的成本↙→原设备价值贬值 设备不需要补偿!使用价值不变!技术进步引发有形磨损减慢、无形磨损加速 第Ⅱ类无形磨损:技术进步→出现性能更好的新型设备→原设备价值贬值 19. 设备磨损的补偿 设备发生磨损后,需要进行补偿,以恢复设备的生产能力。由于机器 设备遭受磨损的形式不同,补偿磨损的方式也不一样 局部补偿(有形磨损:修理;无形 磨损:现代化改装) 完全补偿(用原型设备更换、用新型设备更换) 20. 经济寿命 根据设备使用费用所确定的设备寿命。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到因继续使用在经济上不合理而被更新所经历的时间。 1 )1(-+==m m r P L i

西方经济学考点整理

需求弹性分析实例:“薄利多销”富有需求弹性商品,Ed > 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价格下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谷贱伤农现象: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需求弹性不足,供给增加使价格大幅度下降,但需求量增长不多,结果使总收益减少。Ed<1,需求量变动比率下于价格变动比率。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力。价格下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当P > AC 时,π> 0;当P < AC 时,π< 0;当P = AC 时,π= 0。 市场失灵的四种情况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

财政政策 1、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 经济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失业。政府采取增加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增加、税收减少,税率降低等措施,来刺激需求的政策。这种政策的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经济萧条,扩大社会就业量。不发行公债 2、紧缩性财政政策 经济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采取减少购买支出、减少转移支付、增税、提高税率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这种政策的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发行公债 扩张性货币政策 1、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放松银根,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 2、紧缩性货币政策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收紧银根,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防止经济过度增长。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 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原因: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货币供给的增加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通货膨胀,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4.结构性通货膨胀:(1)部门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2)存在“工资刚性”即工资水平上调容易下调难5.通货膨胀的持续:如果经济中大多数人都预期到同样的通货膨胀率,那么,这种通货膨胀预期就会变成经济运行的现实。 通货膨胀的影响:1.收入再分配效应(1)直接的反应:所得税采用累进税制,由于物价上升,税收增加,从而使实际收入下降(2)各集团的利益再分配:1.不利于依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群2.依靠变动收入的人从中受益3.对于储蓄有不利4.牺牲债权人利益,债务人获利2产出效应(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产出增加。存在闲置资源、通货膨胀未被预期且较温和的情况下:促进了产出增加。物价上涨扩大了厂商的利润空间,促进投资扩大再生产,减少失业(2)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起失业,产出会不变或下降。不存在闲置资源(3) 超级通货膨胀,产出减少,经济趋于崩溃。当人们对于信用货币失去信心时,货币的交易和储藏等作用丧失,等价交换难以实行,投机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