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房宫赋公开课课件完美版

阿房宫赋公开课课件完美版

《阿房宫赋》公开课优秀教案

骊山金块珠砾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摽掠鼎铛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m àn j ì p íny ìngqi áng ji āo l ùy ǎo y án pi āo ch ēng l ǐy ǐ z īzh ūchu án y ǔs ùji àn ōuy āc ēn c ī l íl ì 六、学习第一段 (1)重点实词

一、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概括外貌细写内部先写楼阁 次写长桥复道 后写宫中歌舞盛况—第 一 段(由总写到具体勾勒)宏伟壮丽 结构人物—总体部分 (4)第一段是怎样以既简练又夸张的笔法,对阿房宫进行总括性描写的? 明确:用“六王毕”等十二个字,勾勒出秦灭六国和阿房宫的建成,笔法简练,突兀有力。“覆压”两句,写出了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是一种夸张的写法。“骊山”四句,写阿房宫依山傍水的走势,非常简练。

第二段宫 女 来历 众多 哀怨 穷奢极欲妃嫔媵嫱 明星…所之也 承上段 歌舞之盛 比喻排比夸张缦立、望幸、不见 二、写阿房宫的美女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 珍宝来源 数量 处置 六国(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第二段是怎样写阿房宫内的奢侈的? 第二段从两个方面来写阿房宫内的奢侈。一方面写宫人们的华贵生活,另一方面写对珍宝毫不吝惜。 一、二两段文字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哪几个方面? 宫殿建筑的雄伟壮观。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

第三段贪欲 挥霍 灭亡 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 千万人之心 人亦念其家 使……多于…… (六个排比) 叫、举、一炬 常情 积怨 爆发 三、写秦始皇因为骄奢淫逸而自取灭亡。 自取灭亡 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方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三段是围绕秦始皇和老百姓两个对立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秦始皇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老百姓辛勤劳作,怒气填胸。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万物静观皆自得14阿房宫赋》33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歌风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编号48 1 《阿房宫赋》活动单(教师版)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理解课文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 了解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赋”的语言特点 2、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们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2、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3、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课前预习单 1.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2.关于阿房宫。

据史书上说,秦始皇每吞并一个诸侯国,便令工匠仿照该国的宫室式样,再造于咸阳。将虏获的各国美女、珍宝,纳入其内。昭示自己“扫六合,混天下”之丰功伟业。据《史记》载,秦代宫殿,关中有三百座,关外有四百多座。如此犹嫌不足。统一中原后第九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和他“功过三皇,德配五帝”的身份大不相配。于是,他在昔日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都城之间,大兴土木,开始兴建一座规模空前绝后,壮丽无与伦比的不世之宫。此宫还未正式命名,有人称为朝宫。阿房宫仅仅是此宫的前殿。 这是一座怎样的宫殿啊!《史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汉书》载阿房宫“东西 歌风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编号48 2 五里,南北千步”。换算成现代计量法,阿房宫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我们一个标准的教室大约是56平方米,骆老师奋斗了半辈子买的集资房是120平米,我们一整个学校才8万平方米,而阿房宫的一个前殿就有我们一个学校那么大,容纳万人绰绰有余。而在西安的阿房宫遗址,地基面积竟达54万平方米,堪称震烁古今的第一大宫!遥想其曾经的雕栏玉砌,朱粱画栋,我

阿房宫赋_公开课教案

兰州科技外语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 二 语 文 公 开 课 教 案 授课内容:阿房宫赋 授课班级:高二文(3)班 授课教师:姚永强 授课时间:2015年11月23日 《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 班级:高二文(3)班讲授者:姚永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得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得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与“赋”得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得语言风格。 3.掌握本文涉及到得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语活用得现象、文言句式以及虚词得意义与用法。 4.在理解课文得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得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得写作之中,增加习作得文采。

三、情感目标 正确对待人生中得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得态度与具有一定得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得特点,学习文章得语言风格;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得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得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得事实,在后代得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清代得圆明园就是一座皇家园林,它辉煌壮丽,可堪称就是“东方凡尔赛宫”,可惜得就是它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摧毁了,如果要我们描绘出昔日圆明园得胜景来,恐怕就是难上加难了。然而,在阿房宫被焚千年之后才出生得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得《阿房宫赋》却通过神奇得想象,运用比喻与夸张得修辞手法,将昔日阿房宫宏伟得气势,精巧得楼阁宫殿……描绘得生动传神,让人读来历历在目。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瞧瞧杜牧笔下得阿房宫就是什么样子。<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晚唐杰出得诗人与文学家。 出身名门,祖父杜佑历任中唐三朝宰相。因此自幼受过很好得教育。26岁中进士,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长安城南得樊川别墅,后世称她“杜樊川”。 杜牧为人刚直,不肯逢迎权贵,因此仕途上不就是很得意,然而独特得家世与处境,使她在政治上显得极有见识,而且敢于议论,敢于直陈时弊。 文学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诗歌上;她得诗歌脍炙人口,善于用短小得篇幅,精炼得语言,清丽自然得画面,表达委婉含蓄,隽永深沉得情感。其中比较有名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山行》《清明》 她诗风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她与杜甫相比,因而称之为“小杜”;她又与李商隐同时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 她得散文质朴清新,其中得《阿房宫赋》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得盛誉,长期流传,成为脍炙人口得名篇。 2、文体知识: “赋”就是古文体得一种,《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就是说它铺陈文采,描绘事物,以抒写情志。赋这种文体,讲求字句得整齐与声调得与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与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它就是中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得一种文章体裁。赋体得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

阿房宫赋 教案教学设计 _0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夫”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德育目标 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的艺术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1.学习在铺取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养语感) 2.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结合。(学生自查工具书,参考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就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如字、词、句的解释;作者借古讽今,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等) ●教具准备 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内容,掌握赋体“体物写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比部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 2.简介“赋”

阿房宫赋_公开课教案

兰州科技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 二 语 文 公 开 课 教 案 授课内容:阿房宫赋 授课班级:高二文(3)班 授课教师:姚永强 授课时间:2015年11月23日

《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 班级:高二文(3)班讲授者:姚永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掌握本文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文言句式以及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三、情感目标 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清代的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它辉煌壮丽,可堪称是“东方凡尔赛宫”,可惜的是它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摧毁了,如果要我们描绘出昔日圆明园的胜景来,恐怕是难上加难了。然而,在阿房宫被焚千年之后才出生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却通过神奇的想象,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昔日阿房宫宏伟的气势,精巧的楼阁宫殿……描绘的生动传神,让人读来历历在目。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是什么样子。<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晚唐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 出身名门,祖父杜佑历任中唐三朝宰相。因此自幼受过很好的教育。26岁中进士,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长安城南的樊川

《阿房宫赋》三维目标教案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 深度的写作特色。 3、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 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赋”的语言特点。 2、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 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3、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文体常识。 2、初步感知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情境导入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简介“赋” 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文体名。它是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赋”的名称据说起于战国时赵人荀卿的《赋篇》。 《文心雕龙诠赋》对赋的内容和形貌做了介绍。它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的内容是体物写志,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而在艺术上注重铺陈,语言上使用华美的词藻。此外,赋很讲究声韵的美。它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了一种自由而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最早的赋出现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称为“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实际上是诗与赋之间的过渡,又称为“骚赋”,到了汉代,赋的体制便正式确立,称为“辞赋”,汉赋规模宏大,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形式上的特点而更多采用了散文的手法。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向律体,谓之“律赋”。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创一格。称之为“文赋”。 赋在形式上注重铺陈排比对偶夸张,词藻华丽,讲究声韵,形式上介于韵文散文之间,内容多为宫苑游猎,篇末作一些讽谕,被称为“劝百而讽一”。著名的赋有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国时王粲的《登楼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宋苏轼的两篇《赤壁赋》等。 “辞人之赋”和“诗人之赋” 汉代的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提出了“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著名论断。扬雄认为赋的共同特点是词彩华丽,而在内容上却有着“则”与“淫”的区别。他把片面追求形式的赋称为“辞人之赋”,其特点是雕绘铺陈的泛滥(淫);把注重社会内容、有讽谏意义的赋称为“诗人之赋”。 关于阿房宫 秦据史书上说,秦始皇每吞并一个诸侯国,便令工匠仿照该国的宫室式样,再造于咸阳。将虏获的各国美女、珍宝,纳入其内。昭示自己“扫六合,混天下”之丰功伟业。据《史记》载,秦代宫殿,关中有三百座,关外有四百多座。如此犹嫌不足。统一中原后第九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和他“功过三皇,德配五帝”的身份大不相配。于是,他在昔日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都城之间,大兴土木,开始兴建一座规模空前绝后,壮丽无与伦比的不世之宫。此宫还未正式命名,有人称为朝宫。阿房宫仅仅是此宫的前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