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课后习题.

统计学课后习题.

统计学课后习题.
统计学课后习题.

第二章统计数据调查与整理

9.对50只灯泡的耐用时数进行测试,所得数据如下:(单位:小时)

886 928 999 946 950 864 1050 927 949 852

1027 928 978 816 1000 918 1040 854 1100 900

866 905 954 890 1006 926 900 999 886 1120

893 900 800 938 864 919 863 981 916 818

946 926 895 967 921 978 821 924 651 850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次数分布数列,并计算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频数和频率。

(2)根据所编制的次数分布数列,绘制直方图、折线图。

(3)根据图形说明灯泡耐用时数的分布属于何种类型。

最大值=651 最下限=650

最小值=1120 最上限=1150

全距=1120-651=469

组数=5,组距=100

10.某服装厂某月每日的服装产量如下表所示。

某服装厂X月X日服装产量表

将表中资料编制成组距式分配数列,用两种方式分组,各分为五组,.比较哪一种分组较为合理。

等距式分组(不考虑异常数据)

11.某驾驶学校有学员32人,他们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利用表中资料编制以下统计表:

(1)主词用一个品质标志分组,宾词用一个品质标志和一个数量标志分三组的宾词平行分组设计表。

(2)主词用一个品质标志分组,宾词用一个品质标志和一个数量标志分三组的宾词层叠分组设计表。

(1)

第三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8.某企业统计分析报告中写道:“我厂今年销售收入计划规定2 500万元,实际完成了2 55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2%;销售利润率计划规定8%,实际为1 2%,超额完成计划4%(50%);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比去年提高5%,实际比去年提高5.5%,超额完成计划10%(10。5%);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去年下降3%,实际比去年下降2.5%,实际比计划多(少)下降0.5%。

指出上述分析报告中哪些指标计算有错误,并将其改正过来。

销售收入计划完成相对数=2550/2500=102%

销售利润率计划完成相对数=12%/8%=150%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相对数=(1+5.5%)/( 1+5%) =110.5%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数=(1-2.5%)/(1- 3%)=100.5%

9.某企业2004年某种产品单位成本为1 000元,2005年计划规定比2004年下降1 O%,实际下降8%。试确定:

(1)该种产品2005年单位成本计划与实际的数值。

(2)2005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3)2005年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多或少降低的百分点。

2005年单位计划成本=1 000*(1-10%)=900元

2005年单位实际成本=1 000*(1-8%)=920元

2005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920/900=102% 成本少

2005年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少降低了2%

10.某企业所属3个分厂2005年下半年的利润额资料如下表所示。

某企业所属3个分厂2005年下半年的利润额

要求:(1)计算空格指标数值,并指出(1)~(7)栏是何种统计指标?

(2)若未完成计划的分厂能完成计划,则该企业的利润将增加多少?超额完成计划多少?

(3)若B、C两分厂都能达到A厂完成计划的程度,该企业将增加多少利润?超额完成计划多少?

(2) A厂的利润将增加=总厂的利润将增加=1724-1637.8=86.2万元

总厂超额完成计划=(4135.8+86.2)/ 4043.71*100%-100%=4.41%

(3)B厂的利润将达到=1724*110.05%=1897.26万元

C厂的利润将达到=1085.71*110.05%=1194.82万元

总厂的利润将增加=(1897.26+1194.82)-(1637.8+1140)= 314.28万元

总厂超额完成计划=(4135.8+314.28)/ 4043.71*100%-100%=10.05%

11.某冰箱厂要求5年计划最后一年产量达到400万台,该厂在5年计划最后两年的每月实际产量如下表所示。

某冰箱厂5年计划最后两年每月实际产量表单位:万台

(1)计算该冰箱厂最后一年计划上半年的完成进度:

最后一年上半年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数=222/400*100%=55.5%

12.某市三次产业就业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

某市2004—2005年三次产业就业人数表单位:万人

试计算并说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构成变化。

第1产业就业人数变化不大,第2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第3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了约2个百分点。

13.某地区某年国民收入为320亿元,其中用于消费的为220亿元,用于积累的为100亿元。该地区该年年平均人口2 950万人。

要求:

(1)分析该地区该年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2)计算人均国民收入强度相对指标。

(1)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100/220=0.45

(2)人均国民收入强度相对指标=320/2 950*10000=1084.75(元/人)

14.某企业计划本年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0%,实际比计划多增长5%,试计算本年实际比上年增长多少?

本年实际比上年增长动态相对指标=(1+20%)*(1+5%)=126%

本年实际比上年增长26%

第4章 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

8.某地区某年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注册资本金分组资料如下表所示。

某地区某年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注册资本金分组

试计算该地区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金的平均数。

注册资本金的平均数=25*0.6+75*0.2+125*0.1+175*0.08+225*0.02=61(万元)

9.对10名成年人和10名幼儿的身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如下(单位:厘米): 成年组:1 66,1 69,1 72,1 77,1 80,l 70,1 72,1 74,1 68,1 73 幼儿组:68,69,68,70,7 1,73,72,73,74,75 计算其标准差并比较哪一组的身高差异大? 成年组身高的平均值=(166+1 69+1 72+1 77+1 80+l 70+1 72+1 74+1 68+173)/10=172(厘米) 成年组的标准差=3.99(厘米) 变异系数=3.99/172=0.023

幼儿组身高的平均值=(68+69+68+70+7 1+73+72+73+74+75)/10=71(厘米) 幼儿组的标准差=2.37(厘米) 变异系数=2.37/71=0.033

所以,幼儿组的身高差异大。

10.对某地区120家企业按利润额进行分组,结果如下:

要求: (1)计算120家企业利润额的众数、中位数、均值。

企业利润额的均值=(250*19+350*30+450*42+550*18+650*11)/120=427(万元) 企业利润额的众数=433100*)

1842()3042(30

42400=-+--+

(万元)

企业利润额的中位数426100*42

49

60400=-+

=(万元) 11.某班组10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加工1 8个零件,标准差为3件。此外,工龄两年以下的4个工人平均每小时生产15个零件,工龄两年以上的6个工人平均每小时生产20个零件,则

组内方差的平均数为多少?

变量总方差=组内方差平均数+组间方差 变量总方差=3*3=9

组间方差=

610

6

*)1820(4*)1815(22=-+- 组内方差平均数=9-6=3

第5章 时间序列分析

5.某地区2000年底人口数为2 000万人,假定以后每年以9%。的增长率增长;又假定该地区2000年粮食产量为60亿千克,要求到2005年平均每人粮食达到400千克。试计算2005年粮食产量应该达到多少?粮食产量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如何?

6.某企业2000一2005年间某产品产量资料如下表所示。

某企业2000-2005年间某产品产量表

要求: (1)将表中空格数据填齐。

(2)计算2000—2005年间该企业的年平均产量、年平均增长量和年平均增长速度。

某企业2000-2005年间某产品产量表

年平均产量=(500+550+604+664+700+735)/6=625.5 年平均增长量=(50+54+60+36+35)/5=47

年平均发展速度=01.108%105*%42.105*%93.109*%82.109*%1105=% 年平均增长速度=108.01%-100%=8.01%

7.某产品专卖店2003—2005年各季节销售额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1)采用按同季平均法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指数。

(2)计算2005年无季节变动情况下的销售额。

8.根椐下表中已知资料,运用时间序列指标的相互关系,推算发展水平、累计增长

9.已知某商店2005年各月商店库存额资料如下表所示。

试计算该店每季商品平均库存额和全年平均库存额。

第1季度平均库存额=(5.2/2+4.8+4.4+3.6/2)/3=4.53

第2季度平均库存额=(3.6/2+3.2+3.0+4.0/2)/3=3.33

第3季度平均库存额=(4.0/2+3.6+3.4+4.2/2)/3=3.7

第4季度平均库存额=(4.2/2+4.6+5.0+5.6/2)/3=4.83

全年平均库存额=(5.2/2+4.8+4.4+3.6+3.2+3.0+4.0+3.6+3.4+4.2+4.6+5.0+5.6/2)/12=4.1

第6章 统计指标

11.某超市2005年与2000年三种商品价格及销售量资料如下表所示。

某超市2000年与2005年三种商品价格及销售量表

根据资料列表计算:

(1)2005年同2000年相比,三种商品总销售额增长的百分比和绝对额各是多少? (2)采用拉氏指数公式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综合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影响的绝 对额。

(3)采用帕氏指数公式计算三种商品的价格综合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影响的绝对额。

(1)三种商品总销售额总指数=

%84.172%100972000

1680000

01

1=?=

∑∑q

p q p

2005年同2000年相比, 三种商品总销售额增长了72.84%,绝对额增加了708000元。 (2)三种商品的销售量综合指数=

%86.144972000

1408000

01

0==

∑∑q

p q p

由于销售量变动而使总销售额增加了436000元。 (3)三种商品的销售价格综合指数=

%32.119%1001408000

0000

1681

011=?=

∑∑q

p q p

由于销售价格变动而使总销售额增加了272000元。 12.某企业总产值及产量增长的速度资料如下表所示。

根据资料,列表计算: (1)产量指数。 (2)物价指数。 (3)由于物价变动所引起 的总产值的增加额或减少额。 (1) 产量指数=

%17.114%100720

822

00

0=?=

∑∑q

p q p k q (2) 总产值指数=

%11.111%100720

800

01

1=?=

∑∑q

p q p

物价指数=总产值指数/产值指数=111.11%/114.17%=97.32% (3)物价指数=

%32.97800

1

011==

∑∑X

q

p q p 所以:03.82210=∑q p 由于物价变动所引起的总产值减少额 =

03.2203.8228001

01

1-=-=-∑∑q

p q p (万元)

13.某药业公司2004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三种药品的销售数据如下表所示。

某药品公司2004年第3季度和第4季度三种药品销售数据表

根据资料,列表计算:

(1)三种药品的价格综合指数,适合采用加权综合指数形式还是加权平均指数形式? (2)计算三种药品总销售额增长的百分比。

(3)用第四季度的销售额作为权数,计算三种药品的价格综合指数以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影响的销售额。

(4)利用指数体系的关系推算三种药品的销售量综合指数以及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影响的销售额。

答:(1)三种药品的价格综合指数,适合采用加权平均数指数。

(2)三种药品总销售额指数=

%57.94%100460

435

01

1=?=

∑∑q

p q p 三种药品总销售额降低了5.43% (3) 三种药品的价格综合指数%50.101%10058

.428435

11

111=?=

=

∑∑q

p k q p q

由于价格变动而使销售额增加了

42.658.4284351

01

1=-=-∑∑q

p q p (万元)

(4) 三种药品的销售量综合指数=总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94.57%/101.5%=93.17% 所以:

=?=∑∑001

0%17.93q p q

p 428.58(万元)

由于销售量变动而使销售额降低了 =

42.3146058.4280

01

0-=-=-∑∑q

p q p (万元)

14、已知下列资料:试计算平均工资指数,并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平均

(1)平均工资指数=

680

895

01=

X X =131.62% 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提高了31.62%,从绝对量上看,增加了215元。

(2)总厂工人人数的变动和各组的平均工资对总厂平均工资影响的相对数分析 平均工资的结构影响指数

%41.10468071068011007810000

1

1

=÷=÷=∑∑÷∑∑=f

f X f f X

平均工资的固定构成指数 =

∑∑÷∑∑1

1

1

1

1

f

f X f f X =%06.12671089511007810001100984500=÷=÷ (3)总厂工人人数的变动和各组的平均工资对总厂平均工资影响的绝对数分析

总厂工人人数的变动对平均工资的影响=710-680=30元 各组平均工资的变动对平均工资的影响=895-710=185元

第7章 抽样推断

7.调查一批机械零件合格率。根据过去的资料,合格品率曾有过99%,97%和95%三种情况,现在要求误差不超过1%,要求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为95%,问需要抽查多少个零件?

解:F(z)=95% z=1.96

)

(1118%)

971%(9796.1%1%

97%)95%97%99(件=?-?==++=n n

P

8.从麦当劳餐厅随机抽查49位顾客,发现其平均消费额为25.5元。根据以往资料, 已经知道顾客消费额的总体标准差是1 0.5元。

(1)在95%的概率保证下,抽样极限误差是多少?说明了什么问题?

(2)求顾客平均消费额的95%置信区间。 解:F(z)=95%, z=1.96

94

.225.594.249

5

.1096.149

5.10±==?

=?=?=

=

置信区间μσμz n

练习9:某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资料如下: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9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1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7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按成绩分成以下几组: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并根据分组整理成变量分配数列;(2)根据整理后的变量数列,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 (3)若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职工?

解:这道题就可以说是一道综合题目,它同时要用到第三、四及本章的所学内容。 (1)根据抽样结果和要求整理成如下分布数列:

40名职工考试成绩分布(第三章分组和变量数列的编制) 考试成绩(分) 职工人数(人) 比重(%) 60以下 3 7.5 60-70 6 15 70-80 15 37.5 80-90 12 30 90-100 4 10 合 计 40 100 (2)根据次数分配数列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第四章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 )(7740

95

485127515656553分=?+?+?+?+?=

=

∑∑f

xf

x

34

.367.1267

.140

54

.10(54.1040

4440

)

(2

=?==?==

=

==

-=∑∑x x x z n f

f

x x μσ

μσ分)

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是: 下限=分)(66.7334.377=-=?-x x

上限=(分)3

.8034.377=+=?+x x

即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在73.66—80.3分之间。

(3)若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应抽取的职工数:

159)2

34.3(54.10222

222≈?=

?=x

z n σ(人) 练习10.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从养鸡场2 000只鸡中抽查200只,发现其中1 90只是健康的,有10只出现疾病。

(1)计算健康鸡比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2)以9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健康鸡只比率和健康鸡只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3)如果健康鸡比率的极限误差为2.3 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解:(1) 健康鸡比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200

)

95.01(95.0)1(n P p μ0.015 (2) F(z)=95.45%, z=2

%

3%950.03015.0*2±===?区间为健康鸡比率的参数估计健康鸡比率的极限误差x x z μ

健康鸡数量的参数估计区间为:601900)3%95%(2000±=±?(只)

(3)已知54.1015

.0%

31.2==

?=

?=?μ

μx

x z z

查表得:F(z)=87.64%

练习11.某大学有教职员工2 000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人,员工1 200人。为了进行收入抽查,按不同类型抽查40名教师和60名员工,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资料,求:

(1)在95.45%的概率保证下,对该校教职工的平均收入进行区间估计。

(2)如果要求极限误差不超过300元,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试计算按类型抽样组织形式所必要的样本单位数。

(3)如果按简单随机抽样组织形式,要求同样的极限误差和概率保证程度,需要抽多少个样本单位数?

(4)如果按简单随机抽样组织形式,要求同样的样本单位数和概率保证程度,则会有多大的极限误差? 解:(1)F(z)=95.45%, z=2 教师组收入的均值=

=?+?+?40

10

80002050001030005250(元)

教师组的标准差:

40

10

)52508000(20)52505000(10)52503000(222?-+?-+?-=

σ=1785.36(元) 员工组收入的均值==?+?+?60

10

60003040002025003833(元)

员工组的标准差:

60

10

)38336000(30)38334000(20)38332500(222?-+?-+?-=

σ=1178.51(元) 综合来看,教职工收入的平均值

=?+?=

10060

3833405250x 4400(元)

综合来看,教职工收标准差的平均值

=?+?=

100

60

51.11784036.1785σ1421.25(元)

=-=-=

)2000

1001(100)25.1421()1(22

N n n σμ138.53(元) 27753.1382=?==?μz

该校教职工平均收入的估计区间为2774400±(元)

假设检验练习 练习2: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想了解某个电视专题节目的情况,他选取了500个观众作样本,结果发现喜欢该节目的有175人,试以95%的概率估计观众喜欢这一专题节目的区间范围.若该节目主持人希望估计的极限误差不超过5%,问有多大的把握?

解:① 已知: n=500 p=

500

175

=1n n =35% F(t)=95% t=1.96 ()()0417

.00213.096.1%

13.20213.0500

35.0135.01=?==?=-=-=

p p p t n p p μμ或 观众喜欢该节目的区间范围:

下限=%8.300417.035.0=-=?-x x

上限=%39417.35.0=+=?+o o x x

即观众喜欢这一专题节目的区间范围为30.8%--39% ② 若极限误差不超过5%,则t=

35.2%

13.2%

5==

?p

p

μ

查表得F(t)=98.07% 即把握程度为98.07%

3、某食品公司销售一种果酱,按标准规格每罐净重为250克,标准差是3克。现该公司从生产该果酱的工厂进了一批货,抽取其中的100罐,测得平均净重为251克。问该批果酱是否符合标准? (显著性水平为0.05)

4、某房产商宣称邻近地区房屋每间平均价格大于45 000元。现以其36间房屋组成一个随机样本,得出平均价格48 000元,均方差12 000元。试问在0.05显著性水平下,这些数据是否支持该房产商的说法?

5、某电池厂生产一种电池,历史资料表明平均发光时间1 000小时,标准差80小时,在最近生产的产品中抽取100个电池,测得平均发光时间990小时,问新生产的电池发光时间是否有明显降低?

第8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7.某集团所属10个企业某年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资料:

(1)计算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与工业增加值的相关系数。

(2)若相关程度较高,则配合工业增加值依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的直线回归方程。 (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解:(1)

11417062

,

5737983,7952198

,9918,65692

2

∑∑∑∑∑=====y

x xy y x

9583

.0)

9918(1141706210)

6569(5737983109918

6569795219810)

()

(2

2

2

2

2

2

=-?-??-?=

---=

∑∑∑∑∑∑∑y y n x x n y

x xy n r

(2)回归方程中

=b

=

--∑∑∑∑∑2

2)(x x n y x xy n =-??-?2

)

6569(5737983109918

6569795219810 1.01 331.32810

6569

01.1109918=?-=

-=x b y a x y 01.1331.328+=

(3)估计标准误差:

96

.1262

107952198

01.19918331.328114170622

2

=-?-?-=

---=

∑∑∑n xy b y a y

s yx

8.某工业企业某种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

(1)根据上表资料,绘制相关图,判别该数列相关与回归的种类。 (2)配合适当的回归方程。

(3)根据回归方程,指出每当产品产量增加1万件时,单位成本的变动情况。 (4)计算相关系数,并进行r 检验(仅=O .05)。 (5)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6)当产量为8万件时,对单位成本作置信度为95%的区间估计。

9.有数据:

15.174,

535500,9318,3.31,1890,

72

2

∑∑∑∑∑======y

x

xy y x n

要求:

(1)根据上述数据,试确定y 倚x 的简单直线回归方程。 (2)计算相关系数及可决系数。 (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解:(1)回归方程中

=b

=

--∑∑∑∑∑2

2)(x x n y x xy n =-??-?2

)

1890(53550073

.311890931870.0344

8166.47

1890

0344.073.31-=?-=

-=x b y a x y 0344.08166.4+-=

(2)相关系数及可决系数的计算

9340

.0)

3.31(15.1747)

1890(53550073

.31189093187)

()

(2

2

2

2

2

2

=-?-??-?=

---=

∑∑∑∑∑∑∑y y n x x n y

x xy n r

==22)9340.0(r 0.8723

(3)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

9349.02

79318

0344.03.31)8166.4(15.1742

2

=-?-?--=

---=

∑∑∑n xy b y a y

s yx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 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 .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4个单位。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79 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 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 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 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 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1.社会统计中的变量一般分四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变量是 D 。 A、定类变量 B、定序变量 C、定距变量 D、定比变量 2.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一定 C 。 A、等于1 B、等于-1 C、等于0 D、不等于0 3.计算中位值时,对于未分组资料,先把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成数列,然后用公式 D 确定中位值所在位置。 A、n/2 B、(n-1)/2 C、(n+2)/2 D、(n+1)/2 4.下列统计指标中,对极端值的变化最不敏感的是 A 。 A、众值 B、中位值 C、四分位差 D、均值 5.如果原假设是总体参数不小于某一数值,即大于和等于某一数值,应采用的检验是。 A、两端检验 B、右端检验 C、左端检验 D、无法判断 6.在一个右偏的分布中,大于均值的数据个数将。 A、不到一半 B、等于一半 C、超过一半 D、视情况而定 7.下列关于“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回归分析可用于估计和预测 B、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 C、相关分析不需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D、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 8.假定男性总是与比自己年轻3岁的女性结婚,那么夫妻年龄之间的积距相关系数r为。 A、-1 < r< 0 B、0 < r< 1 C、r = 1 D、r = -1 9.“4、6、8、10、12、26”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测量。 A、众值 B、中位值 C、均值 D、平均差 10.某校期末考试,全校语文平均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4.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87分,标准差为9.5分。某学生语文得了83分,数学得了92分,从相对名次的角度看,该生的成绩考得更好。 A、数学 B、语文 C、两门课程一样 D、无法判断 三、判断题(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打√或?。) 1.无论分布曲线是正偏还是负偏,中位值都居于均值和众值之间。 2.一组数据的均值代表了该组数据中大多数的数据。 3.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讨论某一点取值的概率是没有意义的。 4.异众比率越大,各变量值相对于众值越离散,众值的代表性越好。 5.只要样本量足够大,则不论总体分布如何,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 6.检验均值差异时,独立样本采用“差的均值”、关联样本采用“均值的差”进行检验。 7.在显著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端检验比两端检验更容易拒绝H0。 8.不管相关关系表现形式如何,当r=1时,变量X和变量Y都是完全相关;当r=0时,变量X 和变量Y都是完全不相关。 9.方差分析就其内容来说,是分析或检验总体间的均值是否存在差异。 10.纳伪的概率β可以根据原假设H0所设的分布计算出来。 1

社会统计学作业一.

社会统计学作业一 特别提示:1、作业提交截至时间:2005年10月11日中午12点; 2、不接收电子版,答案要求手填。 一、某城市有人口211732人,去年发生了47次银行抢劫案,13次谋杀案,23次汽车偷窃案,分别计算每10万人口中这三类案件的犯罪率。 二、

上面是社会学系某年级学生的总评学分绩点,按照这个原始数据,作出四个完整的分布统计表: (1)不分组的频次统计表; (2)利用计算法确定组距画出分组的频次统计表; (3)利用经验法分组的频次统计表,包括标示组限、频次、相对频次,频率,cf↑,cf↓,c%↑,c%↓; (4)利用经验法分组的频次统计表,包括每组的标示上下组限,真实上下组限,组距,组中值和频次。 三、下面的统计表有哪些问题,指出来。并画一个完整的频次和频率统计表,在 表中把真实组限、组距和组中值都列上。 某厂工人的月收入分布 四、下面的图是一个直方图,表示了在药物研究项目中所有14148位妇女的血压 分布。使用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a) 血压在130mm 以上的妇女的百分数大约是25%,50%,还是75%? b) 血压在90mm 与160mm 之间的妇女的百分数大约是1%,50%,还是99%? c) 在哪个区间有较多妇女:135-140mm 还是140-150mm ? d) 哪个区间更拥挤一些:是135—140mm 还是140—150mm ? e) 在区间125—130mm 内,直方图的高大约为每mm2.1%。多少百分数的妇女 具有这个小组区间里的血压? f) 哪个区间有较多妇女:是97-98mm ,还是102—103mm ? g) 所有的毫米中,哪里最拥挤? 五、三个人使用密度尺度对一项研究中的实验对象的体重绘制了直方图。只有一 个人是正确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1) 100 150 200 (2) (3) 100 150 200 100 150 200 六、下面给出非全日雇员月工资的直方图。没有人一个月挣1000美元以上。200 至500美元的小组区间上的块形不见了,它必定有多高? 每 mm 的百 分数 0 1 2 3 4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血压(mm )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乙= √[∑(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5%×7%×9% B. 105%×107%×109% C.(105%×107%×109%)-1 D.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70件, =件乙车间: =90件,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 多选题 (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数据中属于时点数的有 A. 流动资金平均余额20万元 B. 储蓄存款余额500万元 C. 商品销售额80万元 D. 固定资产300万元 E. 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 2. 在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测量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测度值是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0×1分=10分)二、判断题(10×1分=10分) 三、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四、简答题(2×6分=12分)五、计算题(4题共48分) ·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总论 P.2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统计”一词包含三种涵义,并且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工作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y ) P.11—P.13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结合课件相关内容) 量化尺度特征功能举例 1、定类尺度确定类别分类民族的测量 2、定序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分类排序考试成绩等级的测量 3、定距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无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智商的测量 4、定比尺度确定类别有序排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有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乘除体重的测量何谓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两者有何区别?1定类尺度是确定事物类别的计量尺度---高一个层次 2定类只能区分不同性质的现象并予以归类---可将所区分的类别按高低,大小,好坏,强弱,优劣等顺序做有序排列。 3定类不能进行数的比较和数学运算--能进行大小比较。 何谓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两者区别定距尺度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某些数值相差的距离的尺度---最高的数据计量尺度 缺乏绝对零点---有,0 2. 0只表示一个值,即0值---0是绝对零点,表示没有 3.只能加减,不能乘除---加减乘除,高层次的各种统计分析。 P.13—P.14 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 1、概念总体(也称为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同质个体的集团)。 2、特点·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1、总体单位除了必须具备同质性外,还必须具备1、差异性(或变异性)性,否则

2021年自考《社会统计学》习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自考《社会统计学》习题及答案(卷二) 一、填空 1.( )是指由调查者直接搜集的、未经加工整理而保持其原本状态的资料。( )是指经他人加工整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引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资料。 2.如果考虑到资料的时间过程,凡某一特定时刻的资料称为( );凡某时期内变动累计的资料称为( )。 3.( )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初步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做周密细致的调查。 4.( )误差,是指在调查和统计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引起的技术性、操作性误差以及由于责任心缘故而造成的误差等。( )误差,是指由调查方式本身所决定的统计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存在的差数。 5. 统计误差有( )和( )两类,其中( )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可能发生。 6.对在全国钢产量中占很大比重的十大钢铁企业进行钢产量生产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7.统计调查从调查范围上分,可分为( )和( )。 8.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 )和( )。 9.统计调查从调查目的上,可分为( )和专项调查。 10.( )误差是在遵守随机原则的条件下,用样本指标代表总体指标不可避免存在的误差,它表示抽样估计的精度。

二、单项选择 1.将总体按与研究有关的标志进行分组,然后再随机地从各组中抽选单位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式叫(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等距抽样 D 整群抽样。 2.搞好重点调查的关键是( ) 。 A 力求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 B 选择好重点单位 C 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单位 D 遵循随机原则。 3.下列资料,属于静态资料的是( ) 。 A 某厂89年职工工资总额为76万元; B 某乡89年粮食总产量为1亿3千万公斤; C 某市89年末人口为36.3万人; D 某市89年征用土地125亩。 4.关于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下面正确的描述有( )。 A 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 B 满足一定条件,重点调查的结果可以用来推断总体; C 抽样调查是一种全面调查; D 典型调查是在研究现象的总体中,选择其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5.应用( )方式抽取样本时,必须避免抽样间隔和现象本身的节奏性或循环周期相重合。 A 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 D 分层抽样 6.下面能进行除法运算的测量尺度是( )。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1、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如下: 单位:(件) 试计算7、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37360 13320 == = ∑∑f Xf X (件) 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44360 15840 == = ∑∑ f Xf X (件) 根据计算结果得知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多7件。其原因是不同组日产量水平的工人所占比重发生变化所致。7月份工人日产量在40件以上的工人只占全部工人数的40%,而8月份这部分工人所占比重则为66.67%。

2、某纺织厂生产某种棉布,经测定两年中各级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 解: 2009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250 10 3 40 2 200 1? + ? + ? =1.24(级) 2010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300 6 3 24 2 270 1? + ? + ? =1.12(级) 可见该厂棉布产品质量2010年比2009年有所提高,其平均等级由1.24级上升为1.12级。质量提高的原因是棉布一级品由80%上升为90%,同时二级品和三级品分别由16%及4%下降为8%及2%。

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为什么? 解: 甲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0×10%+1.1×20%+1.2×70%=1.16(元) 乙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2×30%+1.1×30%+1.0×40%=1.09(元) 可见甲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较高,其原因是甲企业生产的3批产品中,单位成本较高(1.2元)的产品数量占70%,而乙企业只占30%。

统计学题库答案

单选 问题: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3 )。 选项一:企业的投资与产出 选项二:居民的收入与存款 选项三:电视机产量与西红柿产量 选项四:商品销售额与商品销售价格 问题: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指(3 ) 选项一: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选项二: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选项三: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选项四: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问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2 )。 选项一:10.0% 选项二:7.1% 选项三:7.0% 选项四:7.2%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3 ) 选项一:都有可能被接受 选项二: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选项三: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选项四: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问题:小王收集了1978年以来历年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额的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一时期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2 ) 选项一:直方图

选项二:散点图 选项三:饼图 选项四:折线图 问题:若回归直线方程中的回归系数为0,则直线相关系数( 3 )。 选项一:r=1 选项二:r=-1 选项三:r=0 选项四:r 无法确定 问题: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95%,则表示( 4 )。 选项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选项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下跌了 选项三: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选项四: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1 )。选项一:230 选项二:200 选项三:210 选项四:180 问题:若两变量的r=0.4,且知检验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3 )。 选项一:40%的点都密集分布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选项二:40%的点低度相关 选项三:两变量之间是正相关 选项四:两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问题: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1 ) 选项一:SSA 选项二:SSE

2014年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2014年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政府想了解全市332.1万户家庭年均收入水平,从中抽取3000户家庭进行调查,以推断所有家庭的年均收入水平。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332.1万户家庭B.3000户家庭 C.332.1户家庭的年均收入D.3000户家庭的年均收入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A.频率B.累积频数C.累积频率D.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A.50%的数据B.68%的数据C.95%的数据D.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 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39.19B.28.90C.19.54D.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点估计B.区间估计C.有效估计D.无偏估计 7.在频数分布表中,比率是指() A.各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比B.各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D.不同小组的频数之比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B.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A.-0.9B.0C.0.5D.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相关系数B.离散系数C.回归系数D.判定系数 11.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虚无假设意味着() A.虚无假设是肯定正确的B.虚无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正确的D.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错误的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就是完全一致的。F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T 3、统计学就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T 4、一般而言,指标总就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就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T 5、数量指标就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就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F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就是统计指标值。F 7、统计资料就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F 8、指标都就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 9、质量指标就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 10、总体与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T11、女性就是品质标志。T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就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就是质量指标 T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就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 14、变异就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F 9、调查某校学生,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就是(A)A、标志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就是(B) B数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C)C、可能就是统计指标,也可能就是数量标志 15、年龄就是(B)B、离散型变量 四、多项选择题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数就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就是统计指标 D、男女性别比就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就是变量 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D、差异性E、客观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 E、经济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 文化程度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E)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E)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 E、设备台数 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就是(ABE)A、标志B、数量标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社会统计学》作业(共享含部份答案)

社会统计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 A ) A.样本 B. 总体 C. 统计量 D. 变量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C )A.频率 B. 累积频数 C. 累积频率 D. 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D )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B ) A. 50%的数据 B. 68%的数据 C. 95%的数据 D. 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 ) A. 39.19

B. 28.90 C .19.54 D .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 ) A .点估计 B .区间估计 C .有效估计 D .无偏估计 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估计高达10%,而该车间主任认为该比例(π)偏高。如果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应该为( B ) A .0H :π≥0.1;1H :π<0.1 B .0H :π≤0.1;1H :π>0.1 C .0H :π=0.1;1H :π≠0.1 D .0H :π>0.1;1H :π≤0.1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D )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 .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 .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 .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D ) A .-0.9 B .0 C .0.5 D .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D ) A. 相关系数 B. 离散系数 C. 回归系数 D. 判定系数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学习资料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 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 下: 率。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 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 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 ,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 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 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 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 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 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 2.25倍 5、 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 ,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 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576 户 B 、144 户 C 、100 户 D 、288 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 、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 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 、 520 B 、 510 C 、 500 D 、 490 8、 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 C 、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9、 XjX 2’…,X n 是来自总体的样本,样本均值 X 服从( )分布 A 、N(F 2) B.、N(0,1) C 、 N(n 巴nb 2 ) N(=) D 、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10分) 1、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 )。 A 、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 、 允许误差的大小 c 、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 、总体参 题库1 、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 主词 和 宾词 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 、 横行标题 、 纵栏标题 和 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正 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负 相关。 12、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性质不同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属于 数量 指标;单位成本属于 质量 指标。 13、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 二、判断题

社会统计学习题 卢淑华

1、P58习题十五 人数户数 0 1 2 3 4 5 6 7 8 417 240 366 222 134 63 39 24 21 (1)试作频率统计表,直方图和折线图 (2)试求均值和标准差 2、P59习题十六 设以下是七十二名离婚者的婚龄的统计(见下表)。 (1)试作频率统计表、直方图和折线图 (2)试求众值、中位值和均值,并做简单讨论。 (3)试求四分互差和标准差。 婚龄人数 1-3 4-6 7-9 10-12 13-15 16-18 19-21 22-24 25-27 28-30 5 10 20 14 9 4 3 2 4 1 3、P59习题十七 设以下是1209名抽烟者年龄的统计(见下表) 年龄人数 21-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岁以上212 273 257 226 152 89 (1)试作频率统计表、直方图和折线图 (2)试求四分互差。 4、P72例10 某年级共有学生一百名,其中来自广东省的有二十五名,来自广西省的有十名,问任抽一名,来自两广的概率是多少?

5、P73例12 根据某市职业代际流动的统计,服务性行业代际向下流动的概率为0.07,静止不流动的概率为0.85,求服务性行业代际向上流动的概率是多少? 6、P75例13 为了呀牛父代文化程度对子代文化程度的影响,某大学统计出学生中父亲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占30%,母亲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占20%,而父母双方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占10%,问学生中任抽一名,父代至少有一名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概率是多少? 7、P75例14 某地对外国旅游者旅游动机进行了调查,发现旅游者处于游览名胜的概率为0.219;处于异族文化的吸引占0.509;而两种动机兼而有之的占0.102.问旅游动机为游览名胜或为异族文化吸引的概率是多少? 8、P76例16 根据统计结果,在自然生育情况下,男婴出生的概率为22/43;女婴出生的概率为21/43.某单位有两名孕妇,问两名孕妇都生男婴的概率是多少?两名孕妇都生女婴的概率是多少?其中一名孕妇生男婴、一名孕妇生女婴的概率是多少? 9、P77例17 某居民楼共十二户,其中直系家庭为两户,问访问两户都是直系家庭的概率是多少? 10、P78例18 某居民楼共二十户,其中直系家庭为两户,问访问第二户才是直系家庭的概率是多少?11、P78例20 设居民楼共有住户一千户,其中核心家庭占60%,问访谈中散户都是核心家庭的概率是多少? 12、P83例22 10人抓阄,其中共有2张球票,问第2个人抓到球票的概率? 13、P85例23 设出口商标为Made in China的产品,其中有50%为上海厂的产品;30%为北京厂得产品;20%为天津厂的产品。设上海厂得正品率为90%;北京厂的正品率为95%,天津厂的正品率为97%。问(1)任抽一件为正品的概率是多少?(2)在抽得产品是正品的情况下,是上海厂的概率是多少? 14、P99例27 已知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为 ξ13.4 13.5 13.6 13.7 13.8 P(ξ=Xi)0.05 0.15 0.60 0.15 0.05 求σ2=? 15、P106习题三 某班对全班订报纸情况进行了统计,中订《人民日报》的有45%;订《北京晚报》的有80%;两种报纸都订的有30%,试求以下事件的概率。 (1)只定人民日报的 (2)至少订以上一种报纸的 (3)只订以上一种报纸的 (4)以上两种报纸都不订的 16、P107习题6 根据统计,由出生活到60岁的概率为0.8,活到70岁的概率为0.4,问现年60岁的人活到70岁的概率为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