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和趋势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和趋势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和趋势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和趋势

浅谈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在中国,广播电视已经成为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传媒媒介,

作为现代电子传媒,广播电视不仅具有制作传播信息、舆论导向、娱乐及教化等功能,还缩短了世界间的距离。

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广播电台是在1923年由美国人斯奥斯邦以日本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注册了一家《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大陆报》共同创办的。到1926年10月1日,才有中国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无线电专家刘瀚。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诞生,同年,开始试播。当时,全国只有50多台黑白电视机。

虽然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很迅速。1971年,全国已建有电视台32座。到21世纪初,中国大陆的电视覆盖率高达94%。特别在近20多年,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在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传输、接受等各个技术都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可分为数字化和网络化。

1)数字化趋势

如今,数字技术的普及堪称现代信息领域最大的一次技术革命,

这场革命的浪潮在二十世纪末的最后几年迅速席卷全球。以数字技术代替传统模拟技术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十五”期间,广播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国省级以上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基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浅析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浅析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广播电视作为信息搜集与传播的重要媒介,受到新时期的网络信息的影响,对信息采集与传播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广播电视技术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指出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过程中具体的要求,为广播电视工作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影响;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传媒行业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广播电视传媒的兴盛。广播电视由模拟信号逐渐向数字信号转变,见证了传媒科技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社会生活更高的需求与发展的渴望。本文对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浅析,分析了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过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中要求的说明指引了未来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 1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丰富了节目内容,根据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进行节目播放能更加满足人们对广播电视的要求。通过用户反馈能有效制定广播电视的内容,引导节目正确的发展方向,为节目提供重要的依据。丰富的节目制定降

低了信息传播的经济标准,广播电视受众者与传播者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增加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性。而在广播电视传播的传播过程中,应注意传播内容的规范性与积极性,结合精神与物质文化,正确的引导社会价值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传播内容的容量,不断完善的反馈服务使用户满意度不断提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知感。广播电视技术的变革缩小了城市与乡村间的距离,有助于缩小城乡信息传播的差距,整体上提高人们精神面貌,积极的引导人们生活价值观念的转变。 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2.1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与网络化 互联网促进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日益增长的经济与物质文化使人们对对广播电视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广播电视技术具备丰富储备量的同时满足人们特殊的需求。广播电视技术作为现代科技之一,推动着电视广播行业的变革与发展,目前我国很多电视台都实现了全数字化与自动化,不断提高的广播电视技术能有效提高节目质量,通过对广播标准的确定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化移动通讯的需求。作为现代化媒介,广播电视技术逐渐向网络化发展,网络化的广播电视有助于综合的采编工作的完成,能对全网包括地方电视网络资源进行共享与利用,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能促进完整网络运营体系的建立,对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意义重大。

传媒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传媒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现在的就业情况怎么样?行业 (2009-07-24 11:02:19) 转载▼ 标签: 分类:通文 中国广播电视 华师澳新学院 华师自考本科 教育 中广协委培 华师自考 传媒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现在的就业情况怎么样?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吗?竞争激烈 吗? 中国的人民广播事业起步于抗日战争的硝烟中,电视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广播电视的共同快速发展集中在改革开放以后,现已经初步具备完善的体制和运作方式,其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目前,全国省或直辖市级广播电视台40余家,城市台300多家,县级台近3000家,从业人员近百万。随着数字化带来的技术变革,频道资源在增多,各级广播电视台的频道频率呈现出专业化、细分化的趋势,观众对内容和质量的需求在无止境增长。在媒体集团化、产业化的发展中,广播电视日益开始注重经营管理、多种经营开发的尝试,探索传媒资源的延伸开发、多媒体发展成为中国广播电视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因而,广播电视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含义已经远远超出我们传统意识中视听节目制作人才的层面,扩展到经营管理、行政、物业、财务、人力资源、统计、科技、安保等各更广泛的领域。 这一切都表明广播电视作为朝阳产业,将会成为吸纳各类精英人才的巨大磁场。 广播电视传媒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中央级广播电视传媒需要更多的尖端型人才,一线需要大量的实用性人才,要求就业者能够有职业化、规范化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大负荷、高强度的业务工作。 (2)城市台,特别是中小城市广播电视台在竞争中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因为基数大,容纳的人才将会是大量的。 (3)制播分离的改革,将会使社会上的制作业空前兴盛,因而会吸纳海量的制作人才。 (4)我国西部、农村、基层广播电视发展长期人才缺乏,制约发展,需要在科学的机制下补充大量的广播电视专业人才。 (5)广播电视是年轻人的事业,劳动强度大,不但需要技能、智慧,还需要耗费体力,因而人员的更新也在加快。随着知识与观念的加速度更新,需要大量的新生力量作为补充和贮备。 不言而喻,作为高创意、高强度、高度专业化的行业,从业者的成就感越高,其压力越大,其竞争也就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唯有磨练自身,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与业务水平,争取有“一技之长”,有看家本领,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个人如此,栏目、频道和台更是如此 前景预测编辑本段 2012 年将是政策落实之年。其中,经营性文化产业改革的重点政策主要包括有线网络整合、非时政类报刊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制。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主要包括新媒体播控平台建设、促进电影产业发展政策、影视内容生产企业扶持等。 新媒体加速替代传统媒体。预计到2012 年底网民人数将接近6 亿,宽带用户接近1.9 亿,新媒体将加速冲击替代传统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有线网络;在线视频、IPTV 等新媒体高速增长。 内容为王的趋势更加明显。由于供不应求,影视版权价格将继续呈现上涨趋势,影视制作企业盈利继续上升。 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前瞻》分析,在新媒体方面,2011年,中国互联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有所上升。仅从传媒产业角度出发,网络广告收入为511.9亿元,同比提高59.4%;网络游戏收入达到413.8亿元,增幅达17.5%。 从2011年网络经济市场结构看,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网络游戏在互联网市场经济规模中的比重共计70.2%,成为中坚力量。此外,移动媒体如手机及移动互联网发展也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

世界广播发展史

世界广播电视史 一、广播事业的诞生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用电报传送了一句话:WhathathGod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于是,这个日子被认 为是电报的诞生日。电报是点对点的传播,点对点传播是广播的先驱。 在马可尼时代,人们只使用“无线电”(wireless)一词。在“泰坦尼克”号惨剧(1912年4月)发生后不久,“无线电”(radio)一词开始使用,这个词来自拉丁语radius,是“射线” 的意思。“广播”(broadcasting)一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1914-1918年)开始使用。 1906年圣诞之夜,费辛顿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 的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 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西屋电 气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利用美国总统竞选的大好时机,围绕选情通 报这一公众关注的焦点,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定期广播。KDKA成为历 史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式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这一天也被 认为是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第一个广告于1922年8月28日晚间播放,是昆斯堡公司促销 房产的10分钟广告,宣传纽约附近某乡村公寓的种种优越性。 英国于1922年12月开办了正式商营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法国和苏联于1922年,德国于1923年分别开办了广播。日本 于1925年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开办了广播电台。澳大利亚于1923年开办了广播。 1926年9月,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组建了全国广播公司(NBC),于11月15日开始全国性联播。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 一个广播网,被NBC称为“红网”。 萨尔诺夫有时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1926年,在他担任美 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时缔造了美国第一个广播网,1940年,他又缔 造了同名的第一个电视网,称为推动电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人。广播电视制造者联合会赞扬他为“美国电视之父”。 二、电视事业的诞生 1900年8月25日,法国人波斯基在巴黎国际电子大会上宣读 论文,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的英文名称。英文的“电视”名称来 自希腊语,是“远处”(tele)和“景象”(vision)两个部分的 结合。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 发表时间:2019-08-23T14:56:32.81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作者:魏慧萍 [导读]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先进的广播电视工程不仅仅能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娱乐水平。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融媒体中心甘肃省白银市 730913 摘要:广电工程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化对我国广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相对而言现阶段的广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点,但相信随着我国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广电技术的创新也在不断提升,将会为我国广电科研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发展策略 引言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先进的广播电视工程不仅仅能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娱乐水平,还能与人们的生活衔接,利用先进的定制化技术来满足人们进一步的需求。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并大力培养新时代的优秀技术人才,才能促进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向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 1广播电视工程的现状 随着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工程领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快速且方便的传媒媒体,对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虽然广播电视节目的形式众多且表现形式丰富,但是其传播方式有局限性,与网络传媒的便捷性不同。然而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轨道同步卫星能够以极高的保真度实时转播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卫星电视信号,因此广播电视工程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只有在加强自身的短板,并强化自身的优点,才能使广播电视工程技术能够顺利发展。 2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 2.1抗干扰技术 对目前所运用到的广播电视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得出:现阶段我国在电视传播工程方面上主要是通过卫星这一中转站来完成的操作,通过卫星传播方式是我国现阶段中电视广播技术的一大突破。针对卫星传播技术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在远距离传播相应的数据并且在偏远的山区都能够接收卫星传播的数据。而且通过卫星传播技术能够保证传播数据的清晰度,所储存到的数据容量比较大等特点。而且通过卫星传播不会受到任何信号的干扰,有利于数据的传播和接收。目前我国在卫星传播的利用中还不是很全面,主要利用到的是点面信号传输模式,在利用点面信号传播模式时,会涉及一些技术方面上的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的话容易影响到了信号的传输以及使用者的感受。因此,对于卫星传播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卫星信号的传播能够起到了抗干扰的作用。 2.2接地技术 在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接地技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广电系统中的调试工作与实际的工程运营中的质量存在着对比关系,广电工程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了之后广播电视的使用。目前广播与电视工程的安装调试工作会涉及一些大功率的设备,这些大功率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将会影响到各种广电设备,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电磁方面的干扰,容易导致电源导线之间产生相互的干扰作用,电感线之间相互影响、电磁场的辐射工作,在广播电视的设计过程中其干扰模式是广播电视在实际的运营过程明显出现的干扰模式,因此在实际的接线过程中是需要利用到接地技术的,通过接地技术有效地将广播电视设备与大地形成一种有效的衔接,为设备的运营提供了有效保障。 2.3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从最原始的台式接电模式趋向于网络媒介形式进行传播,这一系列的变化主要归功于广电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家也逐渐地认识了网络电视发展的趋势,并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前后投资建设多个关于我国广电技术发展的建设项目,其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在总体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先进的广电技术是要实施广泛运用,而实施离不开成套建筑设施的有效支撑,如果广电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而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对于新的建设形式有一定的影响。在新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迎合市场的需求点,应当对广电的发展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对目前广电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分析不难得出,当前的广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广电,需要对出现的问题展开实地调查和研究并进行总结。 3当今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趋势 3.1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逐渐融合 虽然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和乐趣,但是新媒体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新媒体有新媒体的优势,传统媒体有传统媒体的好处,传统媒体想要在这个新时代发展下去就需要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 3.2新媒体形态不断更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体介质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因此新媒体技术必须进行不断的更新。 3.3加强新媒体的营销价值 只有加强新媒体的营销价值,才能得到消费群体的支持。新媒体逐渐发展成营销手段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说,手机公司减少了电视广告,可是我们却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手机广告,所以,加强新媒体在营销方面的开发,对广播电视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3.4实现网络化 网络的出现促进了很多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也同样如此,网络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并有效的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资源的也更加的多样化,并且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广播电视平台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并且更加多样的信息资源也能够更好的让受众接受,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5实现数字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广播传输的速度已经跟不上时代脚步逐渐地被取代了,因此其传输的通道也已经关闭了,从而也进一步的推动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广播

最新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入一个传媒深化改革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传媒产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社会发展和变化之中,它标志着我国传媒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如何抓住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制定与现代传媒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支撑体系,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传媒产业经济趋势 一、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传媒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正视现阶段我国传媒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市场化要求不断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的传媒业结构,这便是当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传媒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低。以四大媒体中最强大的电视媒体为例,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多家,比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1个国家电视台总和还多。尽管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力弱。国内传媒业亟待产业整合与集中。 2.国际化程度低。一个影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应包括国际扩张能力、利用国际文化资源能力与影视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 电视企业国际化程度可从三个方面加以量化,即播出节目中进口节目与国产节目之比例;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影视产品国际贸易收入与总贸易收入之

比例。国际贸易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成正比。我国影视业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国际化是企业竞争活力的保证,长期封闭式运作,企业难有竞争力。 3.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我国现行的传媒业政策和法规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在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 5.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中国传媒业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我们所需要的是懂经营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有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和希望。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多数传媒从业人员对传媒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传媒业缺乏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才仍是传媒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我国传媒业发展趋势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传媒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媒产业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传媒产业的变革和新一轮的竞争, 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媒企业之间的大规模购并、联合,正成为新一轮传媒竞争中的显著特点。如何抓住传媒产业目前尚存的发展机遇,快速壮大自身实力,迎接世界传媒巨头的挑战,已成为中国传媒产业的当务之急。传媒业经营需要大投入,这是业内的共识。国际传媒业的发展趋势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国传媒产业要生存和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来进行资本积累,实现加速扩张。传媒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垄断、高利润与激烈竞争并存的特殊行业。媒体产业集团将是我

《上海地方志》——上海广播电视发展史

上海地方志》——上海广播电视发展史 第一节 沿革 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开始设立无线电广播电台,同时, 市场上出现外国的收音机。民国 12 年( 1923 年)1 月,美 商与华商创办了中国无线电公司,自建广播电台,并出售收 音机。其时,全市有 500 多台收音机接收该台的广播。翌年 10 月,苏祖国等 7 人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民族资本的无线电 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001 型矿石收音 机和国内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亚美牌 1651 型五灯中波 到五灯的电子管收音机。民国 25 年,全上海收音机的拥有 量约 10 万台,绝大多数是外国制品。 民国 26 年抗日战争爆 发后,上海收音机制造业受到打击。趋于停滞状态。抗日战 争胜利后,上海收音机制造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并新增了宏 音无线电器材厂、利闻无线电机厂等一批收音机制造厂。民 国 36 年,上海无线电工商企业有 235 家。但由于成套无线 电零件从国外进口,并低价销售组装收音机,使上海收音机 约有 30% 以上工厂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状态, 从事收音机及其 零件制造的企业仅 7 家,从业人员共 100 余人。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 国家在政策上扶植无线电私营企业, 1952 年 7 工厂 超外差式收音机。此后, 中雍无线电机厂等单位相继生产 制造业处于困境之 中。至民国 37 年,上海无线电制造业中

月,建立了第一家国营无线电整机骨干企业——华东人民广 播器材厂,翌年改名为上海人民广播器材厂。重点发展电子 管收音机、扩音机。这一时期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录音机制 造的钟声电器工业社生产出第一台 101 型钟声牌钢丝录音机 和第一只录、放、抹复合磁头。 1953 年,月产量达 20 台。 1956 年 1 月,上海市电讯电器工业公司成立, 该公司对原有无线电企业进行裁并改组,组成 专业分工生产电子仪器、收音机、扩音机、扬声器、录音机 等产品。 当年生产收音机 6.85 万台、 扩音机 3372 台。1958 年 3 月,国内第一台全国产化晶体管汽车收音机问世。同年 7 月,上海广播器材厂研制成功两台上海牌 101 型 44 厘米 电子管黑白电视机。 1960 年起,在从轻、纺工业系统中划 给仪表电讯系统的 10 家大厂中,结合调整部分工厂,组建 了上海无线电二厂、三厂、四厂等 12 家骨干大厂,为发展 国产化广播电视产品奠定了基础。这些大厂一开始就研制开 发收音机、扩音机等产品。上海无线电三厂于 1960 年试制 成功 663 —2— 6 型六灯三波段收音机, 在全国第一届收音机 评比中获第一名。 1962 年,该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全国 产化晶体管收音机,同时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晶体管收音机流 水生产线。上海无线电四厂的 593—2 型、 593 — 4 型收音机 获一等奖。 1961 年,上海无线电二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提管理无线电、 有线电、电灯泡、日用电器、胶木、蓄电池等 6 个制造业,

浅谈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浅谈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有了长足进步,促进了广电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对传统意义上的广电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带来无限潜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现状;趋势 一、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蓬勃多元的良好势头 广播电视的产生使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深度得到了空前发展。中国的无线电广播始于1923年,虽然较世界同期水平较晚,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入贯彻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共同发展的战略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广播电视建设的积极性。经过几十年的开拓与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卫星直播、有线、无线网络为一身的现代电子传播媒介,并深刻影响大众的生活。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广电行业自身的一些弊端也日益显现,这就要求广播电视行业不断优化和调整自身,开拓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化广播电视发展道路。 广播电视行业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助力,具有宣传教育、传递信息、导向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众多功能。21世纪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取得了显着发展,建设了立体、高覆盖率的广播电视网络。在高清互动电视方面,先进电视技术的推广使

用使电视节目质量和观众体验不断升级。与此同时,我国还形成了有线网络城乡无缝覆盖,确保我国广播电视网络走上高效和高质覆盖的道路。国家为了推动广播电视行业更好更健康发展,还在监测网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财力与技术人员支持,在全国县级以上网络机房安装了“安全播出预警系统”,构建了全方位的广播电视监管系统,有力保证了电视网络传输的安全和质量。 (二)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迅猛,但在快速发展的势头之下,许多弊病也日益展现。例如: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规模与技术实力在国际水平中还处于落后位置,广播电视技术在地区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人才不足,过于重视传统媒体技术,忽略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受传统媒体观念影响,广播电视行业与新兴的媒体行业融合不足;政策不完善导致广电行业及网络新媒体行业缺乏有力监管,消极事件时有发生等等。 二、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越来越深入,多面化发展,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国家应制定更规范、专业的行业发展计划与规范,促使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蓬勃健康发展。 (一)广播电视新媒体行业的未来趋势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取得显着发展的同时,现代科技和社会进步催生了广电新媒体行业的诞生,新媒体是对于传统广播、电视、报

橱窗设计 世界橱窗发展史

顾客在凝视一件商品的时间大概是7秒左右,在这七秒的时间内,就可以决定到底要买不买这种商品。 这是视觉表现力的效果 陈列设计起源很古老,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年欧洲商业及百货业开始发展,橱窗设计则是作为商品的一种销售方式和销售技 术出现的。 第二阶段,也就是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商品销售者开始注重将店中精美商品展示在橱窗当中 这段时期,人型模特和衣架开始流行,并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阶段,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由于战后购物狂潮的泛滥,促使各种推销手段的迅速发展, 并使之愈加专业化。商场已不再是简单的布置而是开始向视觉营销方向转变。 第四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在欧美等国家,品牌旗舰店、概念店开始出现并流行起来。品牌旗舰 店是为了适合品牌现阶段推广的整体策略而设计的规范店形象,设计师和经营者通过运用大量的橱窗设计 方案和视觉设计方法来营造这些店铺的氛围,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向消费者进行传导。 商品陈列技术特别是橱窗展示设计无疑是商业经济时代进步的一种标志。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橱窗展 示已经成为推动商业发展的一种常非常实用的方法。 长久以来,由于有中国商业企业的经营始终无法与西方国家比肩,尤其是服饰行业,各国之间差异巨 大。中国加入WTO后,外商纷纷抢占中国市场,它们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市场迅速占领一席之地,陈列装 饰技术所起到的视觉制胜作用不 首饰橱窗陈列展示设计的探讨 https://www.doczj.com/doc/5511431799.html,2009-03-17 中华室内设计网 摘要自古以来,珠宝首饰是女士的追求,是男士地位的象征。她的璀璨夺目,她 的气质华贵,还有她那不斐的身价,令所有崇尚奢华的人们为之倾倒。从Swarovski、 Catier到Tiffany,到Bulgari、Chirstian Dior,这些世界一流的品牌首饰吸引着 人们的视线,不断刺激着人们对奢侈品的渴望。她们的魅力不仅仅源自于她们与身据 来的价值,更是后天的雕琢造就了她们非凡的气质,是艺术家们的灵感赋予了她们新 的生命。橱窗展示就是创造魅力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法! 关键词首饰;橱窗;陈列展示 引言 橱窗展示其实质是为了促进商品的销售,它具有宣传告知的功能,能及时地将新的产品、新的设计潮流传达给顾客。橱窗的首要任务是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使人驻足停留在橱窗前,抓住顾客的感受,以达到招揽顾客的目的。因此,它具有较高

传媒行业发展前景

近几年的校园招聘中,有不少新兴行业和企业参与到其中,寻求更多的高校人才以支持自身的发展。高校毕业生们也都根据自己的相关专业,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得到一份具有潜在发展空间的工作。接下来,乔布小编以传媒行业为例,分享给求职者关于传媒行业发展的一些状况。 所谓传媒,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广义的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图书、音像制品以及正在迅速崛起的互联网络。传媒从形成时间上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新兴媒体主要指国际互联网、多媒体。在发达国家,传媒业已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社会影响举足轻重。目前在我国,传媒业是一个典型的朝阳产业,从发展趋势上看,也是一个高收入弹性产业。目前还只能说处于发展的初期,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能支持该产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回顾中国传媒产业近两年的发展之路,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产值规模、增幅以及组成结构都发生着迅速变化。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带来了新的变化。从传媒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幅来看,除报纸发行和期刊发行两个行业外,其他各行业的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传媒业虽然技术性和资金方面的进入障碍不高,但行业的管制程度较高,政策性的进入障碍较大,因而,该行业一般能得到较高而且比较稳定的收益。 传媒产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平面媒体政策相对宽松、广电媒体市场准入大门渐启、市场拓新先机开始显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传媒业正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传媒产业雏形已经形成,并且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或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从传媒资本的角度看,中国传媒的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明显加快,而且国家的有关政策也开始松动,由原来的严格控制到限制性进入。

展示空间设计的发展史

展示空间设计的发展史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期间的进程是以“千年”为计算单位的。人类的展示活动也可追溯到如此原始的时期。在原始社会的部落中,出现了代表各自部落的图腾及各自信仰的神物,原始人习惯在自己的身上绘制纹身,它既有保护色的作用,又同时具有展示的作用,而战利品则习惯于悬挂展示。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他占墓里,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说明人类的早期已经懂得用装饰品来装扮自己,这也是人类最早的展示行为。 到了奴隶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剩余劳动和社会分工,人们将剩余物品拿来交换,于是便形成了集市。在集市中,人们将货物置于明显的摊位前,直接展示货物,后期出现了专门摆放商品的摊床。 到了封建社会,有了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也先后出现了临淄、洛阳、长安、汁梁、北京、扬州等一大批商业繁盛的城市,商业展示活动伴随着商品交易的兴旺而日趋成熟。从我国四川广汉出土的东汉市集画像砖中,可以清晰地肴到当时的店铺主人通过实物陈列和日头叫卖来招徕顾客。如图1-9所示。 南宋吴自牧著的《梦粱录》,曾详细描述了南宋杭州城内各种店铺多姿多彩的店面展示和商品陈列的场面:“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南街,两行多是金银盐钞交易铺,前列金银器皿及现钱……纷纭无数”。当时的餐饮店铺“其门首,以仿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半边猪羊,一带近里门面窗墉,皆朱绿五彩装饰,渭之‘欢门’”,“沛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又有挂草葫芦、银马构、银大碗,亦有挂银裹直卖牌”。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形象地描述了北宋年间汁京清明时节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的热闹场景。如图1-10所示。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掀起传媒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特点,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未来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新媒体;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即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再适用,“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 据国家广电总局视听新媒体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七类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影响:一是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二是有线数字电视;三是IPTV,狭义上指的是基于TV终端的;四是网络广播;五是网络电视,六是手机电视;七是楼宇电视。作为新媒体,一般来说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可以承载原来传统媒体能承载的各种形式,如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另一方面

是与受众具有互动性。它们或者是收视终端与传统的电视机不同(个人电脑或手机),或者是节目传输的载体与传统电视不同(互联网),或者是收看节目的形式与传统的居家收视不同(如移动接收)。从一些地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新媒体正在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影响。 一、新媒体的特点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讲: 1.媒体个性化突出 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2.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3.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

广播电视新闻发展现状和趋势-正文

1引言 1.1 广播电视新闻的简介 广播电视新闻,分为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两个部分。其中广播新闻是指利用广播手段对某些新近发生、发现、变动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传播,而同样的,电视新闻则是利用电视手段对某些新近发生、发现、变动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传播。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只是传播新闻的媒介不同而已。 1.2 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与功能 1.2.1 广播新闻的传播特点和传播特性 广播是一种电声结合的传播方式,包括三个要素:声音、无线电波或导线、发射和接收装置,声音是表现内容的符号,而内容又是以广播节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无线电波和导线是广播节目的载体,起运载作用;发射和接收装置是转换器,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13] 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广播的传播方式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1)信息符号不同 报纸、杂志是印刷媒介,其信息符号是文字和图片;电视是电子媒介,其信息符号除了声音还有图像符号;而广播的信息符号仅仅是声音,这其中包括有声语言、音响、音乐等。 (2)运载手段不同 报纸、杂志运载信息符号的手段是纸张,广播和电视运载信息符号的手段是无线电波或导线。 (3)传输方式不同 报纸、杂志的传输方式是通过发行系统,主要依靠邮政部门或其它发行系统投送,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是通过电子发射和接收装置,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广播的传播特点,导致它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包括: (1)时效性强;(2)传播范围广,不受空间限制;(3)声情并茂,感染力强; (4)受众面广,渗透力强;(5)非独占性;(6)抗自然灾害能力强。 缺点包括:(1)稍纵即逝,不留痕迹,信息的保存性较差;(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3)广播受众较难做确切的统计。 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包括: (1)传播的快捷性;(2)内容的简洁性;(3)传递通道的单一性;(4)传播过程中的排它性;(5)传播范围的渗透性。 1.2.2 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和传播特性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具体地讲,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它可以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讲课稿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 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 到1990年底,中国有电视台509座,比1980年增长了13.4倍,电视覆盖率达到了79.4%。各地建起的卫星地面收转站,使边远地区的人民群众都可以收看到电视节目。198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转播的世界杯足球赛,成为了中国球迷的盛大节日。1984年,在传统的旧历年除夕夜,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形式甚至一直延续至今。 “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在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时期,给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带来了全面发展的政策指引和机遇,对于中国这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度来说,的确是普及广播电视的一种好办法,迅速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将党中央的声音传遍全中国。 三、市场竞争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一)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一)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入一个传媒深化改革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传媒产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社会发展和变化之中,它标志着我国传媒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如何抓住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制定与现代传媒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支撑体系,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传媒产业经济趋势 一、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传媒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正视现阶段我国传媒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市场化要求不断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的传媒业结构,这便是当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传媒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低。以四大媒体中最强大的电视媒体为例,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多家,比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1个国家电视台总和还多。尽管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力弱。国内传媒业亟待产业整合与集中。 2.国际化程度低。一个影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应包括国际扩张能力、利用国际文化资源能力与影视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 电视企业国际化程度可从三个方面加以量化,即播出节目中进口节目与

国产节目之比例;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影视产品国际贸易收入与总贸易收入之比例。国际贸易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成正比。我国影视业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国际化是企业竞争活力的保证,长期封闭式运作,企业难有竞争力。 3.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我国现行的传媒业政策和法规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在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 4.产品数量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有一个详细统计,1998年中国国内生产电视剧为499部,共5625集。但从质量上看,很多国内拍摄的电视剧粗制滥造,题材雷同,大约只有四分之一获准在电视媒体播放,剩下的都成了“废品”,资金的浪费极其惊人。 5.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中国传媒业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我们所需要的是懂经营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有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和希望。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多数传媒从业人员对传媒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传媒业缺乏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才仍是传媒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