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切透镜的光学实验1

对切透镜的光学实验1

对切透镜的光学实验1
对切透镜的光学实验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报告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成绩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 蜡烛/ 凸透镜/ 光屏/ 火柴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在光具座刻度尺的40cm处,蜡烛和光屏分居凸透镜两侧,并调节三者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 2、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40cm的地方,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像的特点,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特点。 3、把蜡烛移近凸透镜,使物距等于30cm, 25cm,20cm,18cm, 15cm,重复步骤2。 4、使物距u=f=10cm,观察成像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5、使物距u=5cm,观察成像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移动透镜,观察像的变化。 6.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下规律】: ①_____ ___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____ ____是成放大像与缩 小像的分界点。 ②实像都是____ ___(填倒立与正立),且物与像在透镜的_____ ___(同侧与两侧); 虚像都是______ _____,且物与像在透镜的_______ ___。 ③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____ ___透镜,且像的大小变____ ____。 成实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____ ___透镜,且像的大小变____ ____。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1.当物距U> 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f v V v 2f应用:照相机镜头 2.当物距U = 2f时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V = 2f应用:侧焦距 3.当物距f v U v 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V>2f应用:幻灯机、投影仪 4.当物距U= f时成不成像无像距应用:获平行光 5.当物距U v 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无像距应用:放大镜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距大来像变小, 物和像来敌进我退 物离焦点越近,像越大 每一个既定的、对称的凸透镜,都有一个“焦距”。焦距是不变的!“物距”,是人施变的作为。 凸透镜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就是“玩” “物距”和“焦距”这两个参数的“距”镜的“光心”是“物距”和“焦距”的起点。“焦距”是定准,“物距”是变数,“像”是结果。 记忆口诀: 前言:口诀中,每一句的前面系指“物”所处的位置;后面系指“像”所处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 (句中后面虽无“像”字,但其义系指“像”的变化状态。背口诀时,括号内字应不读出声。) 1焦,2焦,分水岭;1不成像,2孪生。 1向2移,大趋孪;2后远走,像缩行。 1大:实像,倒,两边; 1 ?物愈近,像远、大。 1 小:虚像,立,一边;心?物愈近,像小、近 注:⑴、远、近,是指“物”或“像”与凸透镜“光心”之间的距离像”大、小,是指“像”与小相比。 ⑵、口诀中的“1 ”和2”系指凸透镜焦距的1倍(f点)处和焦距2倍(2f点)处。凸透 的实际大

1.1焦、2焦,分水岭;1不成像,2孪生。 凸透镜的1倍焦距(f点)处和2倍焦距(2f点)处,是物距和像距之间关联变化规律的分水岭;物距在1倍焦距点上(f点),不能成“像”;物距在2倍焦距上(2f点),“物”和“像” 的 大小、影像相同,犹如孪生的一样 2.1向2移,大趋孪;2后远走,像缩行 “物”,从焦距1倍点处(f点)向焦距2倍焦距点处(2f点)移动:“像”,在靠近焦距1倍处较大,随着“物距”逐渐拉大,“像”,随之逐渐缩小。待物距趋近于焦距2倍点(2f点)时,“像”,就趋近和“物” 大小、影像相同,犹如孪生的一样。 若物距〉2个焦距点(2f点)后,“物”,继续渐渐远离,则“像”,亦就随着“物距”的渐渐拉大,而渐渐缩小。 3.1大:实像,倒,两边;物? 1愈近,(“像”)愈大、愈远。 物距>1倍焦距点(f点):成实像,倒立的,“物”和“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物”愈靠近1倍焦距点(f点),("像”),就愈大、愈远。 4. 1 小:虚像,立,一边;物?心愈近,(“像”)愈小、愈近。 物距v 1倍焦距点(f点):成虚像,正立的。“物”和“像”位于凸透镜 同侧。“物”离凸透镜的光心越远,("像”)愈小、愈近。 另:(“物”)趋近1焦,“像”最大;物?心趋重,像最小。“物”、“像”最近 (在)四焦。 凸透镜成的像不能被光屏接受的几种原因 1. 蜡焰、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 2. 蜡焰在透镜的焦点F上, 3. 蜡焰在透镜的焦点F以内(成虚像,光屏接收不到)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汇总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汇总 1.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填序号) A.28cm B.18cm C.8cm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调节; (3)若步骤(2)中未调节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丙图中的(填序号). 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 3.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杯中(如图甲),从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会逐渐变(选填“大“、“小”). 4.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和光屏. (2)蜡烛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cm. (3)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所示的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小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向调整蜡烛.(选填“上”或“下”).5.完成下列两个实验探究: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杨同学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将会呈现一个倒立、(选填“缩小”、“放大”或“不变”)的实像,如图1所示,此时的像距为cm.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样的成像规律.

(完整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专题.doc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专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 1)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和光屏,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 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则可得到凸透镜的 焦距.器材处于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 3)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① 2 20 ②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③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 4 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④. ( 4)在图乙中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 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 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 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 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 ( 4)当蜡烛距离透镜很近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了,小明撤去光屏,从(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可以观察到蜡烛的像.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所示.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1. 当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f<V<2f 应用:照相机镜头 2.当物距 U=2f时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V=2f 应用:侧焦距 3. 当物距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V>2f 应用:幻灯机、投影仪 4. 当物距U=f时成不成像无像距应用:获平行光 5. 当物距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无像距应用:放大镜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距大来像变小, 物和像来敌进我退 物离焦点越近,像越大 每一个既定的、对称的凸透镜,都有一个“焦距”。焦距是不变的!“物距”,是人施变的作为。 凸透镜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就是“玩”“物距”和“焦距”这两个参数的“距”。凸透镜的“光心”是“物距”和“焦距”的起点。“焦距”是定准,“物距”是变数,“像”是结果。 记忆口诀: 前言:口诀中,每一句的前面系指“物”所处的位置;后面系指“像”所处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句中后面虽无“像”字,但其义系指“像”的变化状态。背口诀时,括号内字应不读出声。) 1焦,2焦,分水岭; 1不成像,2孪生。 1向2移,大趋孪; 2后远走,像缩行。 1大:实像,倒,两边; 1·物愈近,像远、大。 1小:虚像,立,一边;心·物愈近,像小、近。 注:⑴、远、近,是指“物”或“像”与凸透镜“光心”之间的距离;“像”大、小,是指“像” 与“物”的实际大小相比。

⑵、口诀中的“1”和“2”系指凸透镜焦距的1倍(f点)处和焦距2倍(2f点)处。 口诀释义: 1.1焦、2焦,分水岭; 1不成像,2孪生。 凸透镜的1倍焦距(f点)处和2倍焦距(2f点)处,是物距和像距之间关联变化规律的分水岭;物距在1倍焦距点上(f点),不能成“像”;物距在2倍焦距上(2f点),“物”和“像”的大小、影像相同,犹如孪生的一样。 2.1向2移,大趋孪; 2后远走,像缩行 “物”,从焦距1倍点处(f点)向焦距2倍焦距点处(2f点)移动:“像”,在靠近焦距1倍处较大,随着“物距”逐渐拉大,“像”,随之逐渐缩小。待物距趋近于焦距2倍点(2f点)时,“像”,就趋近和“物”大小、影像相同,犹如孪生的一样。 若物距>2个焦距点(2f点)后,“物”,继续渐渐远离,则“像”,亦就随着“物距”的渐渐拉大,而渐渐缩小。 3.1大:实像,倒,两边;物·1愈近,(“像”)愈大、愈远。 物距>1倍焦距点(f点):成实像,倒立的,“物”和“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物”愈靠近1倍焦距点(f点),(“像”),就愈大、愈远。 4.1小:虚像,立,一边;物·心愈近,(“像”)愈小、愈近。 物距<1倍焦距点(f点):成虚像,正立的。“物”和“像”位于凸透镜 同侧。“物”离凸透镜的光心越远,(“像”)愈小、愈近。 另:(“物”)趋近1焦,“像”最大;物·心趋重,像最小。“物”、“像”最近 (在)四焦。 凸透镜成的像不能被光屏接受的几种原因 1.蜡焰、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 2.蜡焰在透镜的焦点F上,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全

“靠近”,则对光线起会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像清晰 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几点: 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f u =f u >f u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缩小的实像, f u 2=f u 2>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③ 成实像特点: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 f u 2<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④ 成虚 ↑u ↓v ↑↓v u 像的特点:成虚像时,物、像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 ↑↑v u 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v u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f 4口诀:一焦分虚实,分正倒;二焦分大小;物近(与焦点的距离)像远大,物远(与焦点 的距离)像近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像距大(于物距)像放大,像距小(于物距) 像缩小。 例7: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 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此透镜方向移动20cm ,则此时蜡烛经该透镜所成的像是 ( ) A .放大的虚像 B .等大的虚像 C .缩小 的实像 D .缩小的虚像 例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 B 、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D 、实像是实 际存在的像,虚像是实际不存在的像,是人的幻觉形成的 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科学探究题 例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 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7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 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 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 “幻灯机”或“放大镜”)。 巩固练习: 1.如图8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 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本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 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 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 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 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 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 下)调整。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一.成像规律 二.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和像的移动方向一样) 三.考点归纳: 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用刻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先将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 (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5.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 6.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也越大。(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7.蜡烛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 8.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稳定,容易对比大小。 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 10.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

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12.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13.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14.完成实验后,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 15.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有大小不变的光斑。 16.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出现大小变化的光斑。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二)专题十五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题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十五:凸透镜成像规律 1.(2019福建,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需要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间位置的应是o (2)调节好装置,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光屏上能成(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像(选填“实”或“虚”)。生活中常用的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作的。 (3)将蜡烛移至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某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烛焰中心下降lcm,光屏上的像会移动(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1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2019北京,31)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选填“近视眼”成“远视眼”)。 3.(2019宁夏,19)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蜡烛在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烛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生活中________(填光学仪器)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2)在上一步找到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透镜换为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与

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 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火柴刻度尺 实验步骤 1、估测凸透镜焦距 f = cm 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 3、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表格三)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 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 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表有关系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使物体向前运动的和阻碍物体运动的.由于物体匀速运动,物体处于状态,故等于拉力.只要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变量).分别确定滑动摩擦力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请写出控制变量的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1.如图1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填入表格。 2.如图14-1乙所示,把砝码放在木块上,以改变木板与木块间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 3.如图14-1丙所示,把棉布铺在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 实验次数实验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2 3 ●分析与论证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_________有关,还与___________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______ 压力越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______。 ●评估 由于弹簧测力计本身重力的作用,为保证拉力水平,拉动木块时手要握住测力计的_____ ,拉木块时尽可能__________ ,指针不要颤动。 ●交流与合作 各小组成员对比实验活动,总结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人:初三物理组学生姓名: 班级: 复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并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以及凸透镜成像的情况 3.能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调节方法 知识储备: 1。回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填写下列表格: 物距u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像距v与 焦距的关系 应用正倒大小实虚 u>2f u=2f—-———f

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题word版本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小王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cm。 (2)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实验中,当小王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5)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___ ___(上/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D.以上均可 答案:(1)10 (2)同一高度(3)放大投影仪(4)C (5) 上 C 2.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6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5)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4、王强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又想采用实验中的装置来比较甲、乙、丙、丁四个透镜焦距的大小,在实验中还测出了其中一个透镜的焦距.实验时凸透镜和烛焰的距离保持16 cm不变,烛焰通过四个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推断 ( ) 凸透镜像的性质 甲倒立放大实像 乙倒立等大实像 丙倒立缩小实像 丁正立放大虚像 A.甲透镜的焦距最小,乙透镜的焦距是8 cm B.乙透镜的焦距最小,丁透镜的焦距是16 cm C.丙透镜的焦距最小,乙透镜的焦距是8 cm D.丁透镜的焦距最小,甲透镜的焦距是16 cm 5、.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凸透镜成像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凸透镜成像 一、选择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潜望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放大镜 2、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确: A.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3、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哪种成像规律制成的: A.u>2f,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B.u<f,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C.2f>u>f,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4、小军的爷爷两眼昏花,但酷爱学习,尊敬长辈的小军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爷爷买了一个放大镜.当小军的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他看到的文字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 D.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A.缩小的倒立实像; B.放大的正立实像; C.缩小的正立实像; D.缩小的倒立虚像. 6、如图所示,一玻璃砖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会() A.仍然平行B.会聚

C.发散D.无法判断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 8、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06年全国竞赛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 实验0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解析版)

实验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 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规律 【实验器材】: 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 ①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2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测量像距和物距。 ③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测量像距和物距。 ④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f 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测量像距和物距。 ⑤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⑥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 ⑦表格:透镜焦距f= 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实虚 大小 正倒

【实验结论】: 【考点方向】: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实验室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有5cm、

10cm和30cm,我们所选的透镜最好在10cm—20cm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其中利用太阳光来寻找焦点时一定要:让太阳光正对透镜(使光线平行于透镜主光轴)。 2、操作过程中,应固定好蜡烛、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物体的像。此时应去掉光屏,透过凸透镜观察火焰的成像情况。 4、光屏上没有像原因: ①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内; ②焦距太大,像成在光具座外。 ③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处。 ④三心没有在同一高度。 5、若像成在光屏左上角,可将①蜡烛左上移;②透镜右下移。 6、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时发现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该如何操作:①向上移动光屏②向上移动蜡烛③向下移动凸透镜。 7、燃烧的蜡烛不断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 8、用不透明纸带把透镜上半部分遮挡住,光屏上的像仍是完整的,只是会变暗。 【创新母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1.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处在透镜两侧;生活中具体应用是照相机。 2.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处在透镜的两侧;生活中具体应用为幻灯机。 3.uf时,初中不讨论此时的像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且像物处于透镜的同侧;生活中具体应用为放大镜。 4.u为无穷大时,即物体离透镜无穷远时(一般将物距远远大于镜头的尺寸或入射光为平行光时就认为物距为无穷大),vf,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极亮极小的亮斑,该亮斑就近似为焦点;生活中常用此方法来测量透镜的焦距。 5.两个特殊点 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居在透镜两侧,此点为像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uf时,不成像,此点为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解题中的应用1.由焦距、物距判断像距 例1.用一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如果将物体放在距透镜50cm处,移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光屏到物体的距离应在什么范围内? 解析:要求光屏与物体的距离所在的范围,必须知道像距的范围,然后加上物距即可,所以此题转化为求像距的范围。

已知焦距f20cm,又已知u50cm,即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像距fv2f,即20cmv40cm,所以,光屏到物体的距离D等于uv,即 70cmD90cm。 2.由物距、像距判断焦距 例2.一物体位于距凸透镜8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6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大约在多大的范围内?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u大于像距v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有以下的不等式成立: u2ffv2f12 代入数据为: 80cm2ff60cm2f解得:30cmf40cm 3.由焦距、像距判断物距 例3.将物体放在一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凸透镜27cm 处得到一清晰的像,估算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解析:因为f12cm,而v27cm,所以v2f,即fu2f,因此, 12cmu24cm。 4.根据成像性质判断焦距 例4.一支点燃的蜡烛距离凸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小于实物的清晰像;当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2cm时,在光屏上看到一个大于实物的清晰的像,请判断此凸透镜的焦距。解析:当u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缩小的像(光屏上像为实像),可知:u2f,即: 20cm2f1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题及答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单选题: 1、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u=8cm 时,在透镜中看到正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 u=10cm 时,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下列各值时,对像的性质判断 正确的是( ) A . u=20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B . u=15cm 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C . u=9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D . u=5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2、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 10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 18cm 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f 的范围为( )A . 10cm v f v 18cm B . 5cm v f v 9cm C . 9cm v f v 10cm D . 18cm v f v 20cm 3、 物体通过凸透镜可成( ) A .正立、缩小的虚像 B . C .倒立、放大的虚像 D . 4、 放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 A .透镜的焦点以内 C .透镜焦点以外的任一位置 正立、放大的虚像 正立、放大的实像 ) B .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 D .透镜两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 外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 30cm 处向15cm 处移动时,则 ( ) 6、 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 __________ 焦距,得到了 _________ 实像. 7、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 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____ .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 镜24cm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 . & 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由很远处以速度 v 匀速移近,直到接触凸透镜的整个过程中, 像与物体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 ,像移动的速度是 __________ . 9、 物体从焦点处向 2倍焦距以外沿主轴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像距如何变化? ________ ;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__________ ;像的虚实如何变化? __________ . 10、 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_______ 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 __________ 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 __________ 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是 ____________ 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_______ 时,凸透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这 是 __________ 的工作原理. 三、作图题: 11、 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 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屏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烛焰的 像,如 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 A .像变大,像距变大 C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二、填空题: B .像变小,像距变小 D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凸透镜成像专题

小专题(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01专题概述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学生实验中的一个重点实验.考查的内容往往是实验器材的调整、像的特点的归纳、成像规律的应用等.这一实验可延伸拓宽为探究凸透镜焦距与材料、凸凹程度的关系、近视眼或远视眼形成原因的探究. 1.探究凸透镜焦距与材料、凸凹程度的关系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02专题训练 类型1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实验探究 1.某同学选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凸透镜来做实验,它们由同种材料组成.提出问题:这三个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三者焦距_____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这位同学让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凸透镜甲、乙、丙,描绘三束光的光

路,得到如图所示的三组光路图,根据这个实验记录,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与交流:当凸透镜直径相同时,透镜越________,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越________,焦距越________. 2.凸透镜的焦距可以在阳光下用刻度尺来测量,小明同学为了探索凸透镜的焦距跟什么因素有关,他做了实验,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cm 0.5 cm 0.5 cm 0.5 cm (2)比较实验____与____,得出同材料、同直径,凸透镜厚度越厚,凸透镜焦距越小. (3)比较实验____与____,得出同材料、同厚度,凸透镜直径越大,凸透镜焦距越大. (4)比较实验2与4,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常德中考)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25 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3)应用(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 4.(连云港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如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