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提问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提问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提问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提问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512664149.html,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提问策略

作者:樊香香

来源:《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19年第07期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习给学生留下的最本质的东西,也是学生应对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等。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根本发展来展开教学,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问题,在课堂提问的推动下,学生的视野应该更加开阔,思维品质应该更完善,学生的经历和经验也应该更加丰富。

【关键词】课堂提问;核心素养;自主探索;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走进我们的视野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课堂教学要着重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累积经验,学会学习,尤其在课堂提问中,要改变以往那种随意式的问题,让问题直击学生的困惑中心,起到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问题更开放,推动学生的自主探索

为了发展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更加长远,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从无到有,逐步累积学习的经验。为此,课堂问答中的问题应该更加开放,不能用小步调的问题将学生牢牢牵制住,而是要放开手脚,任其发挥,让学生习惯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探索问题,这样才能推动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求圆柱体薯片筒的表面积的情境,引导学生面对“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的问题,学生结合“表面积”的定义,发现圆柱的表面积包含三个面的面积,其中两个底面是圆,而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掌握了,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在观察和思考之后,不少学生提出可以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滚动一周,使得原来的曲面变成平面。在这个提议的引导下,我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索圆柱的侧面积求法,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成功地将圆柱的侧面转化为平面,并发现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在小结这个环节的时候,学生还从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出发,总结出三组可求得圆柱的表面积的条件。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要求学生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而是从求圆柱的表面积的大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直至发现焦点集中在求圆柱的侧面积上,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操作和尝试,并成功地解决了问题。在这样的问题下,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思考和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8-07-16T13:41:45.090Z 来源:《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6期作者:范会国[导读] 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定位,并提出初中音乐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261000 摘要:音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能力,初中音乐课堂如何正确对待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会对初中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音乐教学中老师要将音乐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其音乐核心素质。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定位,并提出初中音乐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而言,体现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使其拥有基本的素养及能力,其与传统教育目标相比,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定位,并提出初中音乐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定位 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核心素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培养其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还可以通过提高社会个体的素质来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与传统的“知识”、“技能”相比,核心素养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知识、技能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学科领域,或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其针对的是学生个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掌握对应的知识或技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或学习生活中的基本问题。而素养并非针对某个特定的学科知识或某项专业技能,而是促使学生可以以更加积极、主动、有效的方法获得知识与技能,其最终指向是学生的生活目标、社会活动及个人发展。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成长为更为健全的个体,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再反过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基于以上论述,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每个国家在制定宏观的教育决策时,均会从社会需求出发,体现出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核心素养体系中包括信息素养、科学技术素养、创新素养等,针对这一价值定位,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无论哪个国家,对核心素养的遴选均涉及到有利于其终身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细化到具体素质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素养、合作能力等等,这些素养会直接对学生的自我发展、社会价值、个人综合竞争力等产生直接影响。 3.注重生活品质与生存质量。核心素养的培养会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品质、生存质量等产生直接影响,在未来的社会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生存技能,还要注重学生个人品质、文化素养及精神境界,这些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 二、音乐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在音乐课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在音乐课堂中引入器乐教学。器乐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包括口琴、竖笛、电子琴等,课堂上应用器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其意志品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合适的打击乐器分发给学生,鼓励其为乐曲进行伴奏,要求学生尽量做到音准、节奏准,并有意识地注意到乐曲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根据乐曲情绪的变化适当调整节奏,手脑并用高度集中,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某种乐器的演奏技能。音乐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2.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音乐课堂上,老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比如初中阶段学校会组织各种合唱比赛,每个学生参赛要有较强的协作精神,才能保证良好的合唱效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节奏掌握变化的旋律及音量,并统一音色发出和谐的和声,这个过程中要保持音乐的完美性,学生必须互相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素养。初中学生学习压力大,音乐可以使其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精神,并且学生的气质、风度、个性等也会受到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此外,音乐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性格特点选择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矫正学生不良的心理素质,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3.音乐课堂上学生美德的培养。音乐课堂上的歌曲通常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和声丰富,再配合具有诗情画意的歌词,对情操产生直接影响,以对学生的情感、道德产生影响虽然这种影响不是显性的,是不可量化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如何通过音乐作品认识人性、体验情感,感受音乐作品中真、善、美的力量。与乐曲相比,一首歌曲的歌词更易于理解,因此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不同的歌曲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及喜悦,从而净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形式,而是一种需要精雕细琢的艺术,更是一项具有严谨的课程结构的科学,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策略将这种艺术化的、科学化的音乐课堂转化为具体化、通俗化的教学活动,才会真正提高其指导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浅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浅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拜读张华老师的《论核心素养的内涵》一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的几点认识。 素养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亦称“21 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而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法治精神,理性思维,公共参与。 那么在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呢? 1、通过课前时政报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让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国内外大事,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看问题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和体验式学习,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科素养。素养是人们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特定情境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提高认知、亲身实践、交流合作,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途径。 3、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反思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的本质是自己学,如果学生只是听、记、背,但不会归纳梳理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还不能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知识处于零散的阶段。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独立的建立知识的体系,才能真正的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进入高级学习阶段,才能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谈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获得。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在课堂教学中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情境创设,活动设计,学习任务的布置和检测等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科教师要有素养意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出有素养的学生。

《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武威第七中学张兴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众所周知,高中数学在学生学业中是十分重要的,高考分值150分,农村中学高中生考试仅在80分左右,由于农村高中招生的生源较差,,学生的数学素质差异很大,数学基础极差,虽然教师和学生从高一到高三在数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区域经济不发达,环境条件艰苦,各种信息闭塞,农村学生基础差,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学习基础差、兴趣缺乏。具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要做好高初中的的衔接教学,微调高中的部分章节,使学生轻松自如进入高中。由于个别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的前瞻性不强,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多数农村高一新生进入高中后,初中的二次函数、解不等式、因式分解、解应用题、韦达定理等都掌握不好。因此,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就要利用一至两周的时间来给学生复习、加深这些知识,并熟练掌握,这样既克服了畏难心理,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成功体验建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了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2)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地学习“等”、“靠”。

(3)农村高中教师受于高考升学的压力,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只照顾班上高考有望的尖子生,缺乏对学困生的关注和指导,致使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多数学生学数学无兴趣。 (4)高中数学教师的负荷太重,一般都是两个班的数学十二节正课,大班额一般60人左右,作业量大。 (5)农村高中教师对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理解还不到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面对农村教育基础条件的相对滞后和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对教 育更高要求之间的矛盾,课题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对教师、学生和学校等方面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策略,以期提高农村高中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科目的教学效果,供广大同仁借鉴。 二、课题研究价值 与城镇教育相比较,农村高中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高中教育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受应试 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素质教育方面仍显得有些不足。针对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简要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①引导教师不断学习互联网新技术,不断提高运用大数据技术、思维的水平,促进农村教师紧跟时代,树立更先进的教育观、课程观,做创新型的教师。 ②改进农村高中数学教学,促使农村高中生加强和改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提高相对落后的数学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农村高中生高考竞争力。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调查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现状,侧重于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优劣势与存在问题的分析。 (2)运用大数据的技术和思维,培养和改善农村高中生数学核

《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改变》学习体会

《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改变》学 习体会 一、学习收获 .专业理论学习要跟得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如果一天不看书、两天不看报,三天不上网,几天不学习,就会感觉“out”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知识更倾向于怎么解决老师教过的问题。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片段的、支离破碎的。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就要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程标准,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新提法,不能闭门造车。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向专业教师学。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以往的公开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自己雕琢,耍花架子,刻意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

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整个课堂氛围很轻松、愉悦,不像是听课,好像是在享受中学习。 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我记得某个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让品德变得更能指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 4.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相对地说,差距最大的就是学生。这其中有城乡差别的因素,但另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养成教育包括很多好的学习和在校生活习惯,和我前面谈的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我在想,我的课堂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没有动脑子思考,而是我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想法,我可以尝试着做、坚持做、给他们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答案。 二、个人反思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1、提出过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称为我们国家未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已经成了教育改革的时代词。那么大家知道核心素养是怎么提出的吗?什么是核心素养呢?和我们过去强调的知识、技能、策略、化意识等等是什么关系呢?会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做好哪些准备与调整、改变呢?应该学习什么呢? 课改的几个阶段:1978年:双基;2001年《课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门课程尤其关注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品质的发展。英语课标中是五个维度: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化意识、情感态度;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2016年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出台:1个核心、3大维度、6个核心要素、18个基本要点。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与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也是一个伟大的变革! 2、提出背景:国家立德树人的标准差得很远,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道德建设几乎空白;个

人理解国家公民素质较差:表现自私自利不会替人找想不愿意换位思考公共场合社区唱歌跳舞的大妈们,扰民、扰学校现象,百般劝阻也不听;开会培训非常被动,不能主动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总爱坐在后排,面对交流和互动的场面总爱低头;自我管理、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习惯和能力很差,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发现别人优点的习惯和能力很差,慎独的习惯很欠缺,妄自菲薄,骄傲自大,不爱学习,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个性张扬太过分,虚荣与上进标准不明确,是非的标准不明确,受挫能力太差,不肯吃苦,保守学习方法、学习资,不愿分享与服务周围人,一瓶不满半瓶摇等诸多现象;人才培养在国际上的位置:功利的教育,行证的教育;小学—中学—高中课程的衔接不够,招生制度不平衡,评价制度不配套;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欠缺,机制不健全。 3、国际需求:国际组织以及不少国家对“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不仅远远早于我国,提出的框架体系也各有特色。这一方面体现了国际组织和不同国家对“核心素养”相同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际组织和不同国家对未全球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认知和不同的应对策略。其实,早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公布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就提出了类似核心素养的体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120-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课程改革的“关键”、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它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自我管理”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6大素养之“健康生活”素养中的要点之一,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努力培养的关键能力之一。可见,培养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由于学习内容的不断丰富、生活环境不断扩大和改变,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日渐増强,呈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过分主观、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缺乏独立性和自控能力,不能实现自我监督,做事无计划,一旦遇到困难,便垂头丧气或选择逃避,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生活上缺乏自信。因此,面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应该注重培养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做到由“他律”到“自律”,而不是依靠家长和老师的硬性管理,使自我管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行为,从而学会自我发展,做自己、家庭、学校的主人。 目前初中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都相当繁重。学生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其余时间,如早读、课间运动、午间休息、晚自习等都要求教师到场监督管理。教师除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掌控管理学生的运动、自习等,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休息,去钻研专业技能。这种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大包大揽,既增加了教师教学工作的负担,又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可见,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把教师和学生都从“管理”和“被管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无疑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双赢”。 课题的界定 农村初中生:从地域上讲,是指远离城市,文化和教育都不够发达的农村乡镇中学的学生;从受教育的环境讲,由于父母大多在外打工,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正确的育人理念,而又有些放任自流的学生。 自我管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素养包括:“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因此,“自我管理”可以理解为:学生通过自己的决心和努力,正确地了解、认识和评价自己,并对自身的观念、想法和行为习惯进行自我调控,自我约束,自我舒解,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全面发展,不断地规范自身行为的过程。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相关研究 自我管理早在80年代就被引入了我国的教育领域,但一直停留在对自我管理的描述和解释水平上。我国学者董奇和周勇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是一个从他控向自控、从意识到自动化、从单维到多维的渐进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著作《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认为,在日常学校管理中,学生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同时还是管理的主体。而我们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硬性给学生强加规章条例,但实际往往适得其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郑其绪教授在其著作《柔性管理中》提出了柔性管理的理念,他强调的是在以人们一般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从而将组织的意志内化为人们自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合作教学策略培训心得体会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合作教学策略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本次参加江西金太阳教育教科所申洪兵老师的我培训使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分成小组讨论教学。要注重学生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采取开放的教学姿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进步教学质量的途径。本人现详细的把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兼论中小学课堂教 学改革的趋向 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根据这个要求,发展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主战场在课堂。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大显成效。 为了研究如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承担了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新常态背景下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目前已经顺利结题。在研究中,我们认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是为了全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的研究,探索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发展的态势与优势,寻找一些急需解决的,存在于现实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主要矛盾与问题,进一步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要继续落实中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正确分析学情,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原则。《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科学依据,教学设计之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课程标准》所承载的课程理念,及本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体会《课程标准》中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涵描述及实施途径等。 2.科学分析学情,善于分类教学,因材施教。了解并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背景、兴趣需要、思维特征、学习状态、能力水平等,了解学生的客观需要,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最佳条件,为选择教学策略提供依据。要认真研究使用的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摆脱课堂教学“教教材”的局面,从而进入“用教材教”的良性状态。 3.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整合课程资源。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要让师生积极进入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要认识到学生是资源,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教师也是资源,要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学生经验、地方资源、社区资源、网上资源等有效课程资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创造性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内容。 4.制定科学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是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宜,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有这样的目标意识: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必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必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二是要在“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梯次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好“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内在联系,既有高度又不虚化,形成一定的延续性和关联性,强调重点突出,允许有些目标在较长时间内逐步达成。三是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能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此所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二、核心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关爱学生; (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在教育知识方面: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2)在学科知识方面: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3)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具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掌握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4)在通识性知识方面: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具有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实施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512664149.html,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作者:郑小菲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9年第09期 摘要:目前的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对于教学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这些学生往往得不到比较好的教学资源,对于英语教学,更加需要用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小学;英语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6-0093-01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互动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其和教育的结合可以使得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单向讲课模式,还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让传统的英语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在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的农村学校之中,学生除了课堂教学,基本上不能通过其他的渠道进行学习,因此,课堂的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传统的教学課堂上,教师往往过度地主宰了课堂,忽视了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的教学原则,阻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且不利于学生其他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中,更要注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互动教学方式为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可以实现以上教学目的。 1.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教师的教学定位有偏差。 农村小学虽然教学资源比不上城市里的学校,但农村学生的父母对学生的学习重视程度却十分强烈,他们常常教育孩子要通过好好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不仅是家长,教师也变得非常得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导致了很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真正提高。这些教师在课堂上争分夺秒,很少给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种被动的灌输式学习,学习习惯和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1.2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 很多农村小学生都是三年级以后才开始学习英语,且由于这门课开的晚,很多孩子都对英语不太重视,学习起来比较疏忽。而农村小学又没有城市里的外教教育资源,只能都依靠英语教师来讲课,整体上导致许多的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日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六大素养树立学生成长“标杆”。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一、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农村小学音乐学科教学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农村小学音乐学科教学 发表时间:2019-06-04T09:51:50.13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2月作者:项在学[导读] 针对于小学音乐学科来说,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的指导下有效的开展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是我们工作中研究的重点。 随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以及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一个新时期的热点词汇。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使自己迅速融入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正确理解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追其实质,就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品格与能力。针对于小学音乐学科来说,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的指导下有效的开展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是我们工作中研究的重点。 一、遵循教育规律——分析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原因。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下,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然而,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进程中,呈现出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整体推进的速度缓慢。 1. 教学观念陈旧。在农村校园里,有很大一部分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受大环境影响,孩子们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较少;在学校里,老师为了提高孩子们考试科目的学习成绩,往往把精力都集中在考试科目上,所以在成绩面前,音乐学科只能让步;对于家庭而言,家长们普遍认为,我又不指望孩子当歌星,会不会唱歌无所谓,甚至有的家长会觉得音乐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而我们所面对的孩子们,他们对一串串的音符充满好奇、他们渴望享受音乐,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孩子们除了会唱迎接检查必唱的几首走调歌曲之外,几乎没有人会识谱,他们根本不知道聂耳、贝多芬、肖邦都是谁。 2.师资力量紧缺。目前我国音乐教师数量少,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对于农村学校,甚至不能保证每校都有专职音乐教师。那些专业音乐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数都因农村条件相对落后,而选择留在城市,即便有一小部分专业毕业生选择回到农村,也大多都被安排担任班主任以及考试科目的教学,很少有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从事专职音乐教学。 3.教学条件有限。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和多学校都建立了符合均衡发展标准的音乐室,配备了足以保证学生正常音乐课使用的相关设备和器材,这一举措给学校的音乐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然而,由于没有足够的专职音乐教师,所以很多设备器材都不能正确使用,导致部分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设备不能被充分的利用,不排除有部分设备和器材成为一种摆设。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落后的音乐教育教学观念。 身为一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须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努力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升小学音乐学科的地位。 1.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让孩子们听音乐学唱歌,或是跟琴演唱,这些往往都是孩子们厌倦了的教学方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正处在智力以及兴趣爱好发展的最佳时期,同一个班级里的孩子们,他们都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孩子们对音乐的需求程度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上,我们必须要一视同仁,而在才能与天分培养方面,我们就要适当的选择因材施教。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与学生往往是简单的教师主动传授与学生被动的接收的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那么,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中,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给孩子们创造自我展示与自我发挥的机会,教师能够真正的做学生音乐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注意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并重的处理。 三、落实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上的主人。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音乐学科的教学,其终极目标都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上的主人。 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丰富多彩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积极的鼓励孩子们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拓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我们要让孩子们在有效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上的主人。 四、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及表现的能力。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审美”“音乐素养”高频率的出现,也明确的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所以对于我们音乐教师而言,如何提高孩子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如何提高孩子们的核心音乐素养,已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必须坚持要做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音乐是充满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字里行间都会表现出深厚的情感,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想要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让孩子们能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欣赏美、表现美,强化孩子们对美的认识。教学中,我们要将基础乐理知识和基本音乐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作品中,而在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中,又必须渗透审美教育。 音乐能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充实、愉悦、轻松,音乐不仅能够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培养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能力。所以,身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要在音乐的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创新,而不是单纯的教给孩子们课本上的乐理知识、学会几种音乐技能,也不是培养孩子们一般的实践能力。我们不仅要在乐理知识、音乐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孩子们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还要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净化孩子们的心灵,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孩子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 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中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最重要 的核心任务。 目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既违背了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又违 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必须 改变目前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 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 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落 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学习就是自我建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接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用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 体系,道德体系。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如果面对所有的学习者,用同样的方式提供同样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自我建构的需要。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 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 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 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 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 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整体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 学习的最基本规律就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归到整体。 对一个事物先有一个整体上的构架结构认识,再认识事物各个具体 的部分,然后再找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和认知是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路径实 现的,而不是先见树木后见森林的路径实现的。 现实中的教学往往是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者学习许多碎 片化的知识,反复进行一些碎片化的训练,也就是强化知识点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先把握事物的整体构架,再进行部分学习和研究,这样学生很难建立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不可能形成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

最新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探析【精选】

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探析 在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国民素养却在逐步的下降。努力提升国民的核心素养,成为摆在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青少年核心素养的提升,更是国家的未来,是强国梦的基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培养“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各学段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各种品格和能力。而作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应有怎样的策略?怎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在核心素养下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明确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素养的涵义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目前已经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我国在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两文件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培养“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的核心素养。美国在最新版K-12体育课程国家标准中,提出的新版体育课程标准目标是:“养育有知识、技能和信心的具备体育素养

的个体,使他们享有终身健康的体育活动生活方式”。素养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和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各学科课程的学习所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涵养,它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学习,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理念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1.1 从素质教育到素养培育的转变 素质的人本身具有的和后天培育获得的身体及人格上 的性质特性。是人性之本和能力之源。是应该培养成什么养的人的问题。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开展状况很不乐观。而核心素养是培养一个人的整体修养,是道德品质、外表形象和知识水平及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从素质教育到素养培育的逐步转变,主要是强调知识、态度和能力的统整。是通过规划、设计与培养的课程教学,从而达到素养的“教与学”,建立起符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得出:素养=(知识+能力)态度,态度是知识与能力的乘方。态度是积极的,其知识与能力将会产生倍数的效果,反其则会产生较强的负面效果。素养的外延特质描述相对较容易,而内隐的动机、态度、情感、价值就不容易观察和测评,只有在理论的建构和实践相结合下去完善和

核心素养下的发展课堂

《核心素养下的“发展课堂”》 定陶王纪媛各位老师大家好: 作为语文骨干老师,我十分有幸参加了这次在杭州举办的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发展课堂”研讨观摩会,学习期间聆听了许多小语界神坛级老师们的经典课例,震撼之余,让我获益良多,借此机会,和老师们分享自己的一点感受。 第一天第一节课,我们便听了清大附小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阿长与〈山海经〉》一课。 《阿长与<山海经> 》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描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感激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在整体构建课堂的处理方式上,窦老师把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基本都交与了孩子。借助表格梳理阿长的故事(列小标题)、少年鲁迅对阿长的印象或感受(关键词),小以组为单位,用词卡贴、关键词板书呈现讨论结果,老师相机引导梳理、提炼,教授把长文读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谋死隐鼠(憎恶) 2、打小报告(讨厌) 3、睡“大字”(无法可想) 4、吃福橘(磨难) 5、教规矩(不耐烦) 6、买《山海经》(敬

意) 至此,文章内容部分的梳理告一段落。 下一环节便是窦老师的预设——引导学生质疑。 质疑鲁迅对待阿长的态度,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质疑文章的写法——既然喜欢,为什么要写阿长那么多的不好;既然不喜,为什么要花那么长的篇幅写她的好。 看着黑板上板贴的纷杂的小标题事件和鲁迅对阿长的感受关键词,窦老师引导学生做个小游戏,在黑板上画下一数轴,指导学生依据鲁迅的态度,把几件事进行“正负”分类。 很显然,买《山海经》归为正项类,其余六件均为负项。学生便会质疑:为什么要这样写?由此进入第二个环节:读懂了什么——鲁迅究竟怎样写阿长。 课堂上学生主要品析了三个事件:“摆大字”、“逼吃福橘”、“买《山海经》”。 阅读教学中窦老师运用的方法主要有:聚焦关键词,读懂字面意思;联系生活,想象补白,并通过角色表演,还原情境,从而透过文字表面深入事件与人物的内部。 学生感受“摆大字”事例中鲁迅的态度由憎恶变成一种深切的理解与同情。 “逼吃福橘”部分,学生分角色表演少年鲁迅与阿长的对话,从而感受阿长乐观善良的性格特点。 买《山海经》”部分,通过虚拟表演买到《山海经》的阿长如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