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工大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

哈工大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

哈工大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
哈工大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划线内(每空1分,计16分) ⒈ 工程构件正常工作的条件是 ――――――――――――、、――――――――――――、―――――――――――――。 ⒉ 工程上将延伸律------- δ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⒊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max τ出现在―――――――――――各点,其值=τmax -------------。

4.平面弯曲梁的q 、F s 、M 微分关系的表达式分别为--------------、、-------------、、 ----------------。

5.四个常用的古典强度理论的表达式分别为

―――――――――――――――――、―――――――――――――――――――――、 ――――――――――――――、

―――――――――――――――――――――――――――――――――。

6.用主应力表示的广义虎克定律为 ――――――――――――――――――――― ;

――――――――――――――――――――――;-―――――――――――――――――――――――。

二、单项选择题

⒈ 没有明显屈服平台的塑性材料,其破坏应力取材料的――――――――――――。

⑴ 比例极限p σ; ⑵ 名义屈服极限2.0σ; ⑶ 强度极限b σ; ⑷ 根据需要确定。

2. 矩形截面的核心形状为----------------------------------------------。

⑴ 矩形; ⑵ 菱形; ⑶ 正方形; ⑷三角形。 3. 杆件的刚度是指――――――――――――――-。

⑴ 杆件的软硬程度; ⑵ 杆件的承载能力; ⑶ 杆件对弯曲变形的抵抗能力; ⑷ 杆件对弹性变形的抵抗能力;

4. 图示二向应力单元体,如剪应力改变方向,则―――――――――――――。 ⑴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将改变;

⑵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不会改变; ⑶ 主应力的大小不变,主平面的方位改变; ⑷ 主应力的大小改变,主平面的方位不变。

5、图示拉杆头和拉杆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拉杆头的剪切面积A =――――――――――――。

A.Dh π

B.dh π

C.4/2

d π D.4/)(2

2

d D -π

6、当系统的温度升高时,下列结构中的――――――――――不会产生温度应力.

A B

C D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计12分) 1.支承情况不同的圆截面压杆如图所示,已知各杆的直径和材料均相同且都为大柔度杆。①若只考虑纸平面内的稳定,问:那个杆的临界力最大?②若在保持截面的面积不

变的条件下将各压杆的截面改成正方形,试问各压杆的稳定性是提高了还是降了?

2.分别按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设计弯扭组合变形杆件的截面,按第三强度论设 计的杆件截面比按第四强度理论设计的截面那个大?为什麽? 四、(12分)某形截面的外伸梁如图所示,已知:mm 600=l ,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46mm 1073.5?=z I ,m m 721=y ,m m 382=y 。梁上的荷载kN 9,kN 2421==F F 。 材

料的许用拉应力[]a MP 30=t σ,许用压应力[]a MP 90=c σ,试校核梁的强度。

五、(14分)荷载F作用在梁AB 及CD 的联接处,试求每根梁在连接处所受的力。已知其跨长比和刚度比分别为5

4

232121==EI EI l l 和

六、(14分)承受均布荷载的矩形截面简支梁如图所示,F 的作用线通过截面形心且与y 轴成

15角,已知m 4=l ,mm 80=b ,mm 120=h ,材料的容许应力MPa 10=σ,试求梁容许承受的最大荷载max F

七、(14分)矩形截面受压柱如图所示,其中1F 的作用线与柱轴线重合,2F 的作用点位于y轴上,kN 8021==F F ,mm 240=b ,2F 的偏心距mm 100=e 。求 (1)柱的横截面上不出现拉应力时的h 最小尺寸;(2)当h 确定后求柱横截面上的最大压应力。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划线内(每空1分,计16分) 1. 足够的强度,足够的刚度,足够的稳定性; 2. 000052- ; 3. 中性轴上各点,A

F τs

max 23=

; 4. q x

M

F x M q x F ===22s s d d ,d d ,d d ; 5. ()3

13321211,,σσσσσνσσσσr r t r -=+-==()()()[]

21323222142

1

σσσσσσσr -+-+-=

6. ()[]32111

σσνσE ε+-=

,()[]13221σσνσE ε+-=,()[]21331σσνσE

ε+-=。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划线内(每小题3分,计18分)

1.(2);2.(2);3.(4);4.(3).5.(2) 6.(1)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计12分) 1.(d),提高了; 2.按第三强度理论设计的轴径大,

因为按第三强度理论 []31

22)32

(T M σπd +≥

按第四强度理论 []

31

22)75.032

(T M σπd +≥

四、(12分)(步骤(1)正确,3分;步骤(2)4分、(3)正确,5分)

(a )

(b)

解:⑴画梁的弯矩图,如图b 示.

⑵校核最大拉应力。由图可知B C M M 5.1= ,21895.1y y =,所以

12y M y M B C ,故知最大拉应力在B 截面的上边缘各点

[]t 6

61max ,MPa 6.2210

73.572

108.1σσ =???==Z B t I y M 即拉应力强度满足。

⑶校核最大压应力。由于21y M y M B C ,故知最大压应力C 截面上边缘点

[]c 6

61max ,MPa 8.3310

73.572

107.2σσ =???==z C c I y M 即压应力强度也满足。

五、(14分)

解:一次超静定问题,基本静定系如图b所示。

(4分)

变形协调条件为 C B w w = (2分)

变形协调方程

()2

32

1

3

133EI Xl EI l X F =

- (6分) 由此解得F X 167

135

=

(2分) 六、(14分) (z y z y W W M M ,,,写出正确,各得2分)

Nmm 1018.5259.044m

kN 20sin 46?=??==

φFl M y Nmm 103.19966.044m kN 20cos 43?=??==Fl M z

332m m 101286?==h

b W y 332

mm 101926

?==bh W Z []σW M W M σz z y y

MPa 141mm 10192Nmm

103.19mm 10128Nmm 1018.53

36336max =??+??=+=

(5分)

该梁强度足够 (1分)

七(14分) 解:偏心压缩问题,移2F 至1F 作用线处

kNm m 200452?==e F M e (2分)

(1) 若使截面上不出现拉应力,则有 (6分)

062

221=-+bh e

F bh F F 解得 mm 372=h

(2)柱截面上的最大压应力 (6分)

MPa 34.417.217.262

221max =+=++=

bh e

F bh F F σ

一、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小题2分,计10分)

1、对于没有屈服极限的塑性材料,通常将总应变为0.2%时的应力值,定为屈服强度,并以

2.0P σ表示 。 ( )

2、空心截面与实心截面比较,由于充分发挥了截面各点的承载能力,因此是扭转变形的合理截面形状。 ( )

3、不论荷载怎样变化,简支梁的最大挠度可用梁跨中截面的挠度来代表。 ( )

4、若压力作用点离截面核心越远,则中性轴离截面越远。 ( )

5、塑性铰单向自由转动,形成塑性铰处弯矩为零。 ( )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划线内(每小题2分,共12分)

1、塑性材料冷作硬化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了变化。试判断以下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屈服应力提高,弹性模量降低;

B .屈服应力提高,塑性降低;

C .屈服应力不变,弹性模量不变;

D .屈服应力不变,塑性不变。

2、在图所示状态中,按剪应力互等定理,相等的是______。 A.τ1= -τ2; B.τ2= -τ3; C.τ3= -τ4;D.τ4= -τ2;

3、等直梁受载如图所示.若从截面C 截开选取基本结构,则_____. A. 多余约束力为F C ,变形协调条件为ωC =0; B. 多余约束力为F C ,变形协调条件为θC =0; C. 多余约束力为M C ,变形协调条件为ωC =0; D.

多余约束力为M C ,变形协调条件为θC =0;

4、图示三根压杆,横截面面积及材料各不相同,但它们的 相同。

A.长度因数;

B.相当长度;

C.柔度;

D.临界压力

5、构件由突加荷载引起的应力,是相应静载引起应力的 。 A .一倍(1=d K ) B .二倍(2=d K ) C .三倍(3=d K ) D .四倍(4=d K )

6、图示拉杆头和拉杆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拉杆头的剪切面积和挤压面积 分别为( )。

A.Dh π ,4/2

d π B.dh π ,4/)(2

2

d D -π C.4/2d π, 4/2

D π D.4/)(2

2

d D -π,dh π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

1、 直径为D 的实心圆轴,最大的容许扭矩为T ,若将轴的横截面积增加一倍,则其最大容许扭矩为____ __。

2、图示为某点的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τmax=__ ___MPa 。

3、若构件内的应力随时间作交替变化,则该应力称为 ,构件长期在此应力作用下,会发生无明显塑性变形的骤然断裂,这种破坏现象称为 。 4、杆件的刚度代表杆件 的能力。

5、图示低碳钢拉杆的外表面上有斜线,当杆件变形时,请将杆上斜线新的位置画在图上,低碳钢的破坏是由 应力引起的。 四、作图题(13分)

画出所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在图上注明控制截面的F s 和M 的值,并指出剪力和弯矩绝对值的最大值。

五、计算题(17分)

1图示为一矩形截面铸铁梁,受两个横向力作用。

(1)从梁表面的A 、B 、C 三点处取出的单元体上,用箭头表示出各个面上的应力。 (2)定性地绘出A 、B 、C 三点的应力圆。

(3)在各点的单元体上,大致地画出主平面的位置和主应力的方向。

(4)试根据第一强度理论,说明(画图表示)梁破坏时裂缝在B 、C 两点处的走向。

六、计算题(12分)

铸铁梁受荷载情况如图示。已知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Iz=403×10-

7m 4,铸铁抗拉强度[σ+]=50MPa ,抗压强度[σ-

]=125MPa 。试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七、计算题(13分)

图示结构中,AC 为刚杆,CD 杆的材料为Q235钢,C 、D 两处均为

球铰,已知d =20mm,材料的E =200Gpa,MPa s 235=σ,稳定安全因数0.3=st n .试确定该结构的许可荷载。

哈工大单片机实验报告(上传)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任课教师: 所在单位: 2013年5月

软件实验 在软件实验部分,通过实验程序的调试,使学生熟悉MCS-51的指令系统,了解程序设计过程,掌握汇编语言设计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实验系统提供的调试手段来排除程序错误。 实验一清零程序 一、实验目的 掌握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熟悉键盘操作。 二、实验内容 把2000~20FFh的内容清零。 三、程序框图 四、实验过程 实验中利用MOVX语句,将外部存储器指定内容清零。利用数据指针DPTR完成数据传送工作。程序采用用循环结构完成,R0移动单元的个数,可用CJNE比较语句判断循环是否结束。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清零前清零后

【问题回答】清零前2000H~20FFH中为内存里的随机数,清零后全变为0。 六、实验源程序 AJMP MAIN ORG 0640H MAIN: MOV R0, #00H MOV DPL, #00H MOV DPH, #20H LOOP: MOV A, #00H MOVX @DPTR, A INC DPTR INC R0 CJNE R0, #0FFH, LOOP MOVX @DPTR, A END 实验二拆字程序 一、实验目的 掌握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把2000h的内容拆开,高位送2001h低位,低位送2002h低位,2001h、2002h高位清零,一般本程序用于把数据送显示缓冲区时用。 三、程序框图 四、实验过程 将寄存器中内容送入2000H,分别将高低四位移到低位,将高四位置零然后移入2001H 和2002H中。利用MOVX语句、DPTR指针可实现数据的传送,利用高低四位交换语句SWAP和与语句ANL可进行对高低位的清零。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哈工大2002年春季学期 一、单选或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8小题24 分) 1. 图中应力圆a 、b 、c 表示的应力状态分别为 A 二向应力状态、纯剪切应力状态、三向应力状态; B 单向拉应力状态、单向压应力状态、三向应力状态; C 单向压应力状态、纯剪切应力状态、单向拉应力状态; D 单向拉应力状态、单向压应力状态、纯剪切应力状态。 正确答案是 2.一点的应力状态如右图所示,则其主应力1σ、2σ、 3σ分别为 A 30MPa 、100 MPa 、50 MPa B 50 MPa 、30MPa 、 -50MPa C 50 MPa 、0、-50MPa D -50 MPa 、30MPa 、50MPa 正确答案是 3.下面有关强度理论知识的几个论述,正确的是 。 A 需模拟实际应力状态逐一进行试验,确定极限应力; B 无需进行试验,只需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说; C 需要进行某些简单试验,无需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说; D 假设材料破坏的共同原因。同时,需要简单试验结果。

4.对于图示的应力状态,若测出x 、y 方向的线应变x ε、 y ε,可以确定的材料弹性常有: A 弹性模量E 、横向变形系数ν; B 弹性模量E 、剪切弹性模量G ; C 剪切弹性模量G 、横向变形系数ν; D 弹性模量 E 、横向变形系数ν、剪切弹性模量G 。 正确答案是 5.关于斜弯曲变形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在两个相互垂直平面内平面弯曲的组合变形; B 中性轴过横截面的形心; C 挠曲线在载荷作用面内; D 挠曲线不在载荷作用面内。 6.对莫尔积分 dx EI x M x M l ?=?)()(的下述讨论,正确的是 。 A 只适用于弯曲变形; B 等式两端具有不相同的量纲; C 对于基本变形、组合变形均适用; D 只适用于直杆。 7.压杆临界力的大小, A 与压杆所承受的轴向压力大小有关; B 与压杆的柔度大小有关; C 与压杆所承受的轴向压力大小无关; D 与压杆的柔度大小无关。 正确答案是 8. 长为l 、横截面面积为A 的匀质等截面杆,两端分别受1F 和2F 力作用(1F <2F ) ,杆内 应力沿杆长的变化关系(不计摩擦)是 。 A x l A F F d 212+= σ; B x l A F F d 212 -=σ; C A F F d 12 -=σ; D A F F d 12 +=σ

材料力学拉伸实验报告

材料的拉伸压缩实验 徐浩1221241020 机械一班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试件受力和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2.观察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物 理现象。观察铸铁在压缩时的破坏现象。 3.测定拉伸时低碳钢的强度指标(σs、σb)和塑性指标(δ、ψ)。测定压缩 时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二、实验设备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游标卡尺。 三、实验材料 拉伸实验所用试件(材料:低碳钢)如图所示, 四、实验原理 低碳钢试件拉伸过程中,通过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A/D转换和处理,并输入计算机,得到F-?l曲线,即低碳钢拉伸曲线,见图2。 对于低碳钢材料,由图2曲线中发现OA直线,说明F正比于?l,此阶段称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B-C)常呈锯齿形,表示载荷基本不变,变形增加很快,材料失去抵抗变形能力,这时产生两个屈服点。其中,B'点为上屈服点,它受变形大小和试件等因素影响;B点为下屈服点。下屈服点比较稳定,所以工程上均以下屈服点对应的载荷作为屈服载荷。测定屈服载荷Fs时,必须缓慢而均匀地加载,并应用σs=F s/ A0(A0为试件变形前的横截面积)计算屈服极限。

图2 低碳钢拉伸曲线 屈服阶段终了后,要使试件继续变形,就必须增加载荷,材料进入强化阶段。当载荷达到强度载荷F b 后,在试件的某一局部发生显著变形,载荷逐渐减小,直至试件断裂。应用公式σb =F b /A 0计算强度极限(A 0为试件变形前的横截面积)。 根据拉伸前后试件的标距长度和横截面面积,计算出低碳钢的延伸率δ和端面收缩率ψ,即 %100001?-= l l l δ,%1000 1 0?-=A A A ψ 式中,l 0、l 1为试件拉伸前后的标距长度,A 1为颈缩处的横截面积。 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拉伸实验步骤 (1)试件准备:在试件上划出长度为l 0的标距线,在标距的两端及中部三 个位置上,沿两个相互垂直方向各测量一次直径取平均值,再从三个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件的直径d 0。 (2)试验机准备:按试验机→计算机→打印机的顺序开机,开机后须预热十分钟才可使用。按照“软件使用手册”,运行配套软件。 (3)安装夹具:根据试件情况准备好夹具,并安装在夹具座上。 (4)夹持试件:若在上空间试验,则先将试件夹持在上夹头上,力清零消除试件自重后再夹持试件的另一端;若在下空间试验,则先将试件夹持在下夹头上,力清零消除试件自重后再夹持试件的另一端。 (5)开始实验:消除夹持力;位移清零;按运行命令按钮,按照软件设定的方案进行实验。 (6)记录数据:试件拉断后,取下试件,将断裂试件的两端对齐、靠紧,用游标卡尺测出试件断裂后的标距长度l 1及断口处的最小直径d 1(一般从相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哈工大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1203601 学号 120360117 姓名乐云 指导教师周学权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1203601 学号 120360114 姓名郭鑫 指导教师周学权

操作系统实验 实验1 使用虚拟机安装系统 4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虚拟机软件的使用。 2.了解使用虚拟机安装Windows及Ubuntu操作系统。 【实验内容】 1. 安装虚拟机软件VirtualBox。 2. 配置VirtualBox环境安装WindowsXP,并在虚拟机中启动windowsXP。 3. 配置VirtualBox环境安装Ubuntu 10.10,并在虚拟机中启动Ubuntu。【实验环境】 VirtualBox4.0 Windows XP Ubuntu 8.04 【实验过程】 一、创建虚拟机 首先运行VirtualBox,单击左上角的“新建”。 单击下一步。

出现如下图的界面,在名称后输入自己起的名字,如test 选择自己想要安装的系统类型和版本,本次试验是安装windows xp系统 设置完成后,单击下一步。。 接下来是设置虚拟机的内存大小,本次实验操作的计算机内存为4GB,所以我选择分配给我的虚拟机的内存为512MB,然后单击下一步。 接着创建虚拟硬盘,选择创建新的虚拟硬盘,单击下一步。

选择虚拟硬盘的类型,默认选择了VDI类型,单击下一步。 接下来选择为动态扩展类型,因为计算机的存储空间不大。单击下一步。 动态扩展:如果你为你的虚拟磁盘分配的是10G空间,虚拟磁盘占用真实磁盘空间的范围就为0~10G。 固定大小:如果你为你的虚拟磁盘分配的是10G空间,虚拟磁盘占用真实磁盘空间永远不是10G,不管虚拟磁盘空间是否被全部使用。 选择虚拟机在本地磁盘中的位置和大小,单击下一步。

哈工大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16页精选文档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划线内(每空1分,计16 分) ⒈ 工程构件正常工作的条件 是 ――――――――――――、、――――――――――――、―――――――――――――。 ⒉ 工程上将延伸律-------πδ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⒊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max τ出现在―――――――――――各点,其值 =τmax -------------。 4.平面弯曲梁的q 、F s 、M 微分关系的表达式分别为--------------、、-------------、、 5.四个常用的古典强度理论的表达式分别为 6.用主应力表示的广义虎克定律为 ――――――――――――――――――――― ; 二、单项选择题 ⒈ 没有明显屈服平台的塑性材料,其破坏应力取材料的――――――――――――。 ⑴ 比例极限p σ; ⑵ 名义屈服极限2.0σ; ⑶ 强度极限b σ; ⑷ 根据需要确定。 2. 矩形截面的核心形状为----------------------------------------------。 ⑴ 矩形; ⑵ 菱形; ⑶ 正方形; ⑷三角形。 3. 杆件的刚度是指――――――――――――――-。 ⑴ 杆件的软硬程度; ⑵ 杆件的承载能力; ⑶ 杆件对弯曲变形的抵抗能力; ⑷ 杆件对弹性变形的抵抗能力; 4. 图示二向应力单元体,如剪应力改变方向,则―――――――――――――。 ⑴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将改变;

⑵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不会改变; ⑶ 主应力的大小不变,主平面的方位改变; ⑷ 主应力的大小改变,主平面的方位不变。 5、图示拉杆头和拉杆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拉杆头的剪切面积A =――――――――――――。 A.Dh π B.dh π C.4/2d π D.4/)(22d D -π 6、当系统的温度升高时,下列结构中的――――――――――不会产生温度应力. A B C D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计12分) 1.支承情况不 同的圆截面压杆如图所示,已知各杆的直径和材料均 相同且都为大柔度杆。①若只考虑纸平面内的稳定,问:那个杆的临界力最大?②若在保持截面的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将各压杆的截面改成正方形, 试问各压杆的稳定性是提高了还是降了? 2.分别按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设计弯扭组合变形杆件的截面,按第三强度论设 计的杆件截面比按第四强度理论设计的截面那个大?为什麽? 四、(12分)某形截面的外伸梁如图所示,已知:mm 600=l ,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46mm 1073.5?=z I ,m m 721=y ,m m 382=y 。梁上的荷载 kN 9,kN 2421==F F 。 材料的许用拉应力[]a MP 30=t σ,许用压应力 []a MP 90=c σ,试校核梁的强度。 五、(14分)荷载F作用在梁AB 及CD 的联接处,试求每根梁在连接处所

哈工大—低碳钢拉伸试验

试验一 金属材料的拉伸与压缩试验 1.1概 述 拉伸实验是材料力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任何一种材料受力后都要产生变形,变形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发生断裂破坏。材料在受力——变形——断裂的这一破坏过程中,不仅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而且对变形和断裂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这些能力称为材料的力学机械性能。通过拉伸实验,可以确定材料的许多重要而又最基本的力学机械性能。例如:弹性模量E 、比例极限R p 、上和下屈服强度R eH 和R eL 、强度极限R m 、延伸率A 、收缩率Z 。除此而外,通过拉伸实验的结果,往往还可以大致判定某种其它机械性能,如硬度等。 我们以两种材料——低碳钢,铸铁做拉伸试验,以便对于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机械性能进行比较。 这个实验是研究材料在静载和常温条件下的拉断过程。利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自动绘出的载荷——变形图,及试验前后试件的尺寸来确定其机械性能。 试件的形式和尺寸对实验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就是同一材料由于试件的计算长度不同,其延伸率变动的范围就很大。例如: 对45#钢:当L 0=10d 0时(L 0为试件计算长度,d 0为直径),延伸率A 10=24~29%,当L 0=5d 0时,A 5=23~25%。 为了能够准确的比较材料的性质,对拉伸试件的尺寸有一定的标准规定。按国标GB/T228-2002、GB/P7314-1987的要求,拉伸试件一般采用下面两种形式: 图1.1 1. 10倍试件; 圆形截面时,L 0=10d 0 矩形截面时,L 0=11.3 0S 2. 5倍试件 圆形截面时,L 0=5d 矩形截面时, L 0=5.65 0S =π0 45S d 0——试验前试件计算部分的直径; S 0——试验前试件计算部分断面面积。 此外,试件的表面要求一定的光洁度。光洁度对屈服点有影响。因此,试件表面不应有刻痕、切口、翘曲及淬火裂纹痕迹等。 1.2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低碳钢、铸铁的应力——应变曲线拉伸图。 2.确定低碳钢在拉伸时的机械性能(比例极限R p 、下屈服强度R eL 、强度极限R m 、延伸率A 、断面收缩率Z 等等)。 3. 确定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机械性能。 二、实验原理: 拉伸实验是测定材料力学性能最基本的实验之一。在单向拉伸时F —ΔL (力——变形)曲线的形式代表了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 0F S σ= 0L L ε?= 可得到σ—ε曲线关系。

(精编)哈工大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精编)哈工大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倪洁 实验时间:2015年12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实验二帧同步信号提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帧同步的提取过程。 2.了解同步保护原理。 3.掌握假同步,漏同步,捕捉动态和维持态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 时分复用通信系统,为了正确的传输信息,必须在信息码流中插入一定数量的帧同步码,帧同步码应具有良好的识别特性。本实验系统帧长为24比特,划分三个时隙,每个时隙长度8比特,在每帧的第一时隙的第2至第8码元插入七位巴克码作为同步吗。第9至24比特传输两路数据脉冲。帧结构为:X11100101010101011001100,首位为无定义位。 本实验模块由信号源,巴克码识别器和帧同步保护电路三部分构成,信号源提供时钟脉冲和数字基带脉冲,巴克码识别器包裹移位寄存器、相加器和判决器。其余部分完成同步保护功能。 三、实验内容 1.观察帧同步码无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状态。 2.观察帧同步码有一位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态和捕捉态 3.观察帧同步器假同步现象和同步保护器。 四、实验步骤 1.开关K301接 2.3脚。K302接1.2脚。 2.接通电源,按下按键K1,K2,K300,使电路工作。 3.观察同步器的同步状态 将信号源中的SW001,SW002,SW003设置为11110010,10101010,11001100(其中第2-8位为帧同步码),SW301设置为1110,示波器1通道接TP303,2通道接TP302,TP304,TP305,TP306,观察上述信号波形,使帧同步码(SW001的2-8位)措一位,重新做上述观察,此时除了TP303外,个点波形不变,说明同步状态仍在维持。 4.观察同步器的失步状态。 关闭电源,断开K302,在开电源(三个发光二极管全亮)。使帧同步码措一位后再将

2015哈工大材料力学试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学年 春 季学期 材料力学期末 试 题

解: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x M v EI ='' (a ) 3)()(kx x q x M -=='' 积分两次 A x k x M +-='4)(4 B Ax x k x M ++-=20 )(5 由边界条件 00 ==x M , 0==l x M 求出 0=B , 20 4 l k A = )(20 )(4 5x l x k x M --= (b) (10分) 式(a )代入式(b) )(20 4 5x l x k v EI -- ='' 积分两次 C x l x k v EI +-- =')2 6(202 46 D Cx x l x k EIv ++-- =)6 42(203 47 (c ) 由边界条件 00==x v , 0==l x v 得出 0=D , 140 6 kl C -= 代入(c )式 )67(8406347x l x l x EI k v +-- = (8分) EI kl A 1406 -=θ (2分)

1 (2分) (a) (2分) ]1 1 2 1 2 1 [ 1 ] 2 3 2 2 2 1 [ 4 ? ? + ? ? + ? ? ? ? =l l EA l l l EI EA l 12 55 =(4分) ] 2 2 2 1 [ 1 1 Fl l l EI F ? ? ? - = EA Fl 5 - =(3分) ,得F F X09 .1 11 12 1 = =(拉) (3分) 画出弯矩图、轴力图如下: (4分) (2分)

解:一次静不定问题 杆1、杆2均为二力杆 杆1受拉,强度问题; 杆2受压,稳定问题 由于是静不定结构,1、2均失效结构才失效 杆1失效时的极限轴力 9210202010230661=????==-A F s s σ KN (5分) 计算杆2的临界轴力 1574 3610213 =??==i l μλ 3.9910 2001020014.36 9 =???==p p E σπλ p λλ>,大柔度杆,用欧拉公式 4.811036414 .3157 1020014.3622 92222=?????==-A E F cr λπ KN (10分) 由AB 杆的平衡 0=∑A M 032sin 145sin =?-?+?F F F s cr αo 6.46)22 1122(3122=?+?+?=s cr F F F KN (5分)

哈工大工程热力学教案

绪论 (2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理解热能利用的两种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了解常用的热能动力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 1.什么是工程热力学 从工程技术观点出发,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有效、合理地利用热能的途径。 电能一一机械能 锅炉一一烟气一一水一一水蒸气一一(直接利用) 供热 锅炉一一烟气一一水一一水蒸气一一汽轮机一一 (间接利用)发电 冰箱一一-(耗能) 制冷 2.能源的地位与作用及我国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3. 热能及其利用 (1).热能:能量的一种形式 (2).来源:一次能源:以自然形式存在,可利用的能源。

如风能,水力能,太阳能、地热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换而来的能源,如机械能、机械能等。 (3).利用形式: 直接利用:将热能利用来直接加热物体。如烘干、采暖、熔炼(能源消耗比例大) 间接利用:各种热能动力装置,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或者再转换成电能, 4..热能动力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 5.热能利用的方向性及能量的两种属性 过程的方向性:如:由高温传向低温 能量属性:数量属性、,质量属性 (即做功能力) 注意: 数量守衡、质量不守衡 提高热能利用率:能源消耗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6.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与热现象有关的能量利用与转换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 (1).研究能量转换的客观规律,即热力学第一与第二定律。

(2).研究工质的基本热力性质。 (3).研究各种热工设备中的工作过程。 (4).研究与热工设备工作过程直接有关的一些化学和物理化学问题。 7..热力学的研究方法与主要特点 (1)宏观方法:唯现象、总结规律,称经典热力学。 优点:简单、明确、可靠、普遍。 缺点:不能解决热现象的本质。 (2)微观方法: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微观运动出发,统计的方法总结规律,称统计热力学。 优点:可解决热现象的本质。缺点:复杂,不直观。 主要特点:三多一广,内容多、概念多、公式多。 联系工程实际面广。条理清楚,推理严格。 二、重点、难点 重点:热能利用的方向性及能量的两种属性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掌握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方法。 四、德育点

哈工大材料力学上机实验资料报告材料

材料力学I上机实验 设计报告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 1308*** 姓名: *** 学号: 11308***** 指导教师:桂莲

时间: 2015年6月

一、问题描述 1、应力状态分析 对于空间或者是平面应力状态的相关计算,如果采用人工计算的方式比较繁琐而且容易出错,对于这种简单的重复计算,编制相应的程序则可以大大提高计算准确度和人工计算强度。 对于平面应力状态,输入量应为(,,x y xy σστ),以及某截面的方位角α,其输出数据应为该单元体所受主应力(123,,σσσ),所受最大剪应力(13 max 132 σσττ-== ),以及方位角为α的斜截面上的应力(,ααστ)以及主方向 角σα,同时还要画出其应力圆示意图,以直观的显示其应力状态。 对于空间应力状态,输入量则应该为各应力(,,,,,x y z xy yz xz σσστττ),其输出数据应该为该单元体所受主应力(123,,σσσ),所受最大剪应力(13 max 132 σσττ-==),同时还要画出其应力圆示意图,以直观的显示其应力状 态。 这样,应力状态分析的基本任务就可以完成。 2、常用截面图形几何性质的分析 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形状,但是对于工程实际中经常用到的构件,其截面的几何形状则非常有限。对于不同的截面,其形心位置、对于形心轴的惯性矩也就有所不同,这样在进行如弯曲、扭转等的应力分析时就会到来不便,因此编制相应的程序来计算相关截面的几何性质也就具有了实际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在这部分程序中,截面几何形状分为三角形、矩形、椭圆形、梯形、圆形、扇形等多种形式,对于不同的截面形状,输入量也就不同。例如,对于扇形应输入直径和圆心角(,d α);对于梯形则应输入上底、下底和高(,,a b h );对于椭圆形,则要输入长轴长和短轴长(,a b )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具体输入数据请参看程序运行。不过对于不同的截面,其输出的量都是相同的,即截面形心的

完整版哈工大物化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一燃烧热的的测定 1. 说明恒容燃烧热(Q V)和恒压燃烧热(Q P)的差别和相互联系。 区别:恒容燃烧热在数值上等于燃烧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值,恒压燃烧热在数值上等于燃烧过程中系统地焓变 联系:对于理想气体Q p Q v nRT 2. 在这个实验中,那些是体系,那些是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这些热损耗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内筒和氧弹作为体系,而外筒作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有少量热量从内筒传到外筒,使得内筒水温比理论值低,而使得燃烧焓偏低。 3. 加入内筒中水的温度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为什么? 答:因为本实验中要尽量避免内外筒之间的热量交换,而内筒中由于发生反应,使得水温升高,所以内筒事先必须比外筒水温低,低的数值应尽量靠近化学反应使内筒水温升高的值,这样,反应完毕后,内外筒之间达到一致温度,而外筒温度在反应开始前和反应后数值相等,说明热量交换几乎为0,减小了实验误 差。 4. 实验中,那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如果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从哪几方面考虑? 答:内外筒开始反应前的温度差造成误差,我们应提高软件质量,使软件调试出的温度如(3)所述,有利于减小误差。又如点燃火丝的燃烧带来的一定的热量,造成误差,应寻求一种让反应自发进行的方法,或寻求一种更好的点火材料。 实验二Pb-Sn体系相图的绘制 1 .是否可用加热曲线来做相图?为什么? 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难以控制,不能保持准静态过程。 2.为什么要缓慢冷却合金做步冷曲线? 答:使温度变化均匀,接近平衡态。 3.为什么坩埚中严防混入杂质?答:如果混入杂质,体系就变成了另一多元体系,使绘制的相图产生偏差。

哈工大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资料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划线内(每空1分,计16分)⒈ 工程构件正常工作的条件是 ――――――――――――、、――――――――――――、―――――――――――――。 ⒉ 工程上将延伸律------- δ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⒊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max τ出现在―――――――――――各点,其值=τmax -------------。 4.平面弯曲梁的q 、F s 、M 微分关系的表达式分别为--------------、、-------------、、 ----------------。 5.四个常用的古典强度理论的表达式分别为 ―――――――――――――――――、―――――――――――――――――――――、 ――――――――――――――、 ―――――――――――――――――――――――――――――――――。 6.用主应力表示的广义虎克定律为 ――――――――――――――――――――― ; ――――――――――――――――――――――;-―――――――――――――――――――――――。 二、单项选择题 ⒈ 没有明显屈服平台的塑性材料,其破坏应力取材料的――――――――――――。 ⑴ 比例极限p σ; ⑵ 名义屈服极限2.0σ; ⑶ 强度极限b σ; ⑷ 根据需要确定。 2. 矩形截面的核心形状为----------------------------------------------。 ⑴ 矩形; ⑵ 菱形; ⑶ 正方形; ⑷三角形。 3. 杆件的刚度是指――――――――――――――-。 ⑴ 杆件的软硬程度; ⑵ 杆件的承载能力; ⑶ 杆件对弯曲变形的抵抗能力; ⑷ 杆件对弹性变形的抵抗能力; 4. 图示二向应力单元体,如剪应力改变方向,则―――――――――――――。 ⑴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将改变; ⑵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不会改变; ⑶ 主应力的大小不变,主平面的方位改变; ⑷ 主应力的大小改变,主平面的方位不变。 5、图示拉杆头和拉杆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拉杆头的剪切面积A =――――――――――――。 A.Dh π B.dh π C.4/2 d π D.4/)(2 2 d D -π 6、当系统的温度升高时,下列结构中的――――――――――不会产生温度应力. A B

哈工大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划线内(每空1分,计16分) ⒈ 工程构件正常工作的条件是 ――――――――――――、 、――――――――――――、―――――――――――――。 ⒉ 工程上将延伸律------- δ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⒊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max τ出现在―――――――――――各点,其值=τmax -------------。 4.平面弯曲梁的q 、F s 、M 微分关系的表达式分别为--------------、、-------------、、 ---------------- 。 5.四个常用的古典强度理论的表达式分别为 ――――――――――――――――― 、―――――――――――――――――――――、 ―――――――――――――― 、 ――――――――――――――――――――――――――――――――― 。 6.用主应力表示的广义虎克定律为 ――――――――――――――――――――― ; ―――――――――――――――――――――― ;-―――――――――――――――――――――――。 二、单项选择题 ⒈ 没有明显屈服平台的塑性材料,其破坏应力取材料的――――――――――――。 ⑴ 比例极限p σ; ⑵ 名义屈服极限2.0σ; ⑶ 强度极限b σ; ⑷ 根据需要确定。 2. 矩形截面的核心形状为----------------------------------------------。 ⑴ 矩形; ⑵ 菱形; ⑶ 正方形; ⑷三角形。 3. 杆件的刚度是指――――――――――――――-。 ⑴ 杆件的软硬程度; ⑵ 杆件的承载能力; ⑶ 杆件对弯曲变形的抵抗能力; ⑷ 杆件对弹性变形的抵抗能力; 4. 图示二向应力单元体,如剪应力改变方向,则―――――――――――――。 ⑴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将改变; ⑵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不会改变; ⑶ 主应力的大小不变,主平面的方位改变;

材料力学试题

哈工大2002年春季学期 一、单选或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8小题24分) 1. 图中应力圆a 、b 、c 表示的应力状态分别为 A 二向应力状态、纯剪切应力状态、三向应力状态; B 单向拉应力状态、单向压应力状态、三向应力状态; C 单向压应力状态、纯剪切应力状态、单向拉应力状态; 2.一点的应力状态如右图所示,则其主应力1σ、2σ、3σ分别为 A 30MPa 、100 MPa 、50 MPa B 50 MPa 、30MPa 、-50MPa C 50 MPa 、0、-50MPa D -50 MPa 、30MPa 、50MPa 3.下面有关强度理论知识的几个论述,正确的是 。 A 需模拟实际应力状态逐一进行试验,确定极限应力; B 无需进行试验,只需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说; C 需要进行某些简单试验,无需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说; D 假设材料破坏的共同原因。同时,需要简单试验结果。 4.对于图示的应力状态,若测出x 、y 方向的线应变x ε、y ε ,可以确定的材料弹性常有: A 弹性模量E 、横向变形系数ν; B 弹性模量E 、剪切弹性模量G ; C 剪切弹性模量G 、横向变形系数ν; D 弹性模量 E 、横向变形系数ν、剪切弹性模量G 。 5.关于斜弯曲变形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在两个相互垂直平面内平面弯曲的组合变形; B 中性轴过横截面的形心; C 挠曲线在载荷作用面内; D 挠曲线不在载荷作用面内。 6.对莫尔积分dx EI x M x M l ? = ?) ()(的下述讨论,正确的是 。 A 只适用于弯曲变形; B 等式两端具有不相同的量纲; C 对于基本变形、组合变形均适用; D 只适用于直杆。 7.压杆临界力的大小, A 与压杆所承受的轴向压力大小有关; B 与压杆的柔度大小有关; C 与压杆所承受的轴向压力大小无关; D 与压杆的柔度大小无关。 8. 长为l 、横截面面积为A 的匀质等截面杆,两端分别受1F 和2F 力作用(1F <2F ) ,杆内 应力沿杆长的变化关系(不计摩擦)是 。 A x l A F F d 2 1 2+= σ; B x l A F F d 2 1 2-= σ; C A F F d 1 2-= σ; D A F F d 1 2+= σ 二、(14分)已知K 点处为二向应力状态, 过K 点两个截面上的应力如图所示(应力单

(完整版)哈工大CADCAM技术试题2007B答案

简述对 CAD/CAM 概念的理解,并谈谈对 TOP-DOWN 技术的理解( 10 分)。 答案及评分要点 1) CAD/CAM 概念的理解 (3 分) (1)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CAD/CAM) 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技术; (2) 从制造过程和 CAD/CAM 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两个方面理解。 2) TOP-DOWN 技术的理解 (7 分) (1) TOP-DOWN 的概念 (2) TOP-DOWN 的作用和意义 机械 CAD/CAM 系统中支撑软件的作用及其代表性软件有哪 些( 10 分)? 答案及评分要点 (1) 基本图形资源与自动绘图 AutoCAD (2) 几何造型 Pro/E, Unigraphics, CATIA, SolidWorks (3) 工程分析与计算 ANSYS, NASTRAN, COSMOS (4) 仿真与模拟 DelCAM, TecnoMatrix (5) 专用设备控制程序生成 MasterCAM, EdgeCAM (6) 集成与管理 ORACLE, SYBASE 简述集成的技术内容,并总结 CAD/CAM 集成的主要方法( 7 分)。 与 集成包 括 功能交互、信息共享以及数据通信三个方面的管理与控制。 CAD/CAM 系统的集成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 基于专用接口的 CAD/CAM 集成。以标准数据格式作为系统集成的接口,各 应用系统只要能够按照标准格式输入 /输出,就可集成到一起。 (1 分) (2) 基于STEP 的CAD/CAM 集成。STEP 标准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中型 机制,它规定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甚至于产品全部生命周期中所包含的 诸如产品 形状、材料、加工方法、组装分解顺序、检验测试等必要的信息定义 和数据交换的外部 描述,其目标是希望完整表达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数据, 它具有支持广泛的应用领 域,独立于任何具体的 CAX 系统,完整表示产品数 据等优点。 ( 1 分) (3) 基于数据库的 CAD/CAM 集成。由于工程数据库在存储管理大量复杂数据方面 具有独到之处,使得以工程数据库为核心的 CAD/CAM 集成系统的到了广泛应 用。工程数 据库一般包括: 全局数据和局部数据的管理、 相关标准及标准件库、 参数化图库、刀 具库、切削用量数据库、工艺知识库、数据代码库等。 (1 分) (4) 基于 PDM 的 CAD/CAM 集成。应用产品数据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大量 工程图纸及 技术资料的电子文档管理、 材料明细表、工程文档的继承、 工程变 更请求、指令的跟 踪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PDM 已成为 CAD/CAM 集成方面的 1. 2. 3. 答案要点 CAD/CAM 系统集成是指将基于信息技术的 CAD/CAM 各组成部分以及制造系统 CAD/CAM 有关的其它子系统有机地组织和管理起来,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 3 分)

哈工大材料力学性能大作业-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摘要:钢中铁碳马氏体的最主要特性是高强度、高硬度,其硬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马氏体的强化机制是多种强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的强化机制包括:相变强化、固溶强化、时效强化、形变强化和综合强化等。本文介绍了铁碳马氏体及其金相组织和力学特性,着重深入分析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关键词:铁碳马氏体强化机制 1.马氏体的概念,组织及力学特性 1.1马氏体的概念 马氏体,也有称为麻田散铁,是纯金属或合金从某一固相转变成另一固相时的产物;在转变过程中,原子不扩散,化学成分不改变,但晶格发生变化,同时新旧相间维持一定的位向关系并且具有切变共格的特征。 马氏体最先在淬火钢中发现,是由奥氏体转变成的,是碳在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以德国冶金学家阿道夫·马登斯(A.Martens)的名字命名;现在马氏体型相变的产物统称为“马氏体”。马氏体的开始和终止温度,分别称为M始点和M终点;钢中的马氏体在显微镜下常呈针状,并伴有未经转变的奥氏体(残留奥氏体);钢中的马氏体的硬度随碳量增加而增高;高碳钢的马氏体的硬度高而脆,而低碳钢的马氏体具有较高的韧性。 1.3马氏体的力学特性 铁碳马氏体最主要的性质就是高硬度、高强度,其硬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碳含量达到6%时,淬火钢的硬度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碳含量进一步提高,虽然马氏体的硬度会提高但是由于残余奥氏体量的增加,使钢的硬度反而下降。 2.铁碳马氏体的晶体学特性和金相形貌 钢经马氏体转变形成的产物。绝大多数工业用钢中马氏体属于铁碳马氏体,是碳在体心立方结构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铁碳合金的奥氏体具有很宽的碳含量范围,所形成的马氏体在晶体学特性、亚结构和金相形貌方面差别很大。可以把铁碳马氏体按碳含量分为5个组别(见表)【1】。

哈工大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一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上机实验一 亚微米超精密车床振动控制系统 的状态空间法设计 院系: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姓名: 班号: 学号: 指导教师:史小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年5月26日

目录 一、工程背景介绍及物理描述 (3) 1.1 工程背景介绍 (3) 1.2实验目的 (3) 1.3工程背景的物理描述 (3) 二.闭环系统的性能指标 (5) 三.实际给定参数 (6) 四.车床振动系统的开环状态空间模型 (6) 五.状态反馈控制律的设计过程 (7) 六. 闭环系统数字仿真的MATLAB编程 (8) 6.1源程序 (8) 6.2 运行截图 (9) 七. 实验结论及心得 (10) 7.1实验结论 (10) 7.2 心得体会 (11)

一、工程背景介绍及物理描述 1.1 工程背景介绍 超精密机床是实现超精密加工的关键设备,而环境振动又是影响超精密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为了充分隔离基础振动对超精密机床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均采用空气弹簧作为隔振元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属于被动隔振,这类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一般在2Hz左右。 这种被动隔振方法难以满足超精密加工对隔振系统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研究被动隔振和主动隔振控制相结合的混合控制技术。其中,主动隔振控制系统采用状态空间法设计,这就是本次上机实验的工程背景。 1.2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上机实验,熟练掌握: 1. 控制系统机理建模; 2. 时域性能指标与极点配置的关系; 3. 状态反馈控制律设计; 4. MATLAB语言的应用。 四个知识点。 1.3工程背景的物理描述

材料力学试题及答案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年第二学期材料力学试题(A 卷) 1、图示刚性梁AB 由杆1和杆2支承,已知两杆的材料相同,长度不等,横截面积分别为A 1和A 2,若载荷P 使刚梁平行下移,则其横截面面积( )。 A 、A 1〈A 2 B 、A 1 〉A 2 C 、A 1=A 2 D 、A 1、A 2为任意 2、建立圆周的扭转应力公式τρ=M ρρ/I ρ时需考虑下列因素中的哪几个?答:( ) (1)扭矩M T 与剪应力τρ的关系M T =∫A τρρ dA (2)变形的几何关系(即变形协调条件) (3)剪切虎克定律 (4)极惯性矩的关系式I T =∫A ρ2dA A 、(1) B 、(1)(2) C 、(1)(2)(3) D 、全部 3、二向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其最大主应力σ1=( ) A 、σ B 、2σ C 、3σ D 、4σ 4、高度等于宽度两倍(h=2b)的矩形截面梁,承受垂直方向的载荷,若 仅将竖放截面改为平放截面,其它条件都不变,则梁的强度( ) A 、提高到原来的2倍 B 、提高到原来的4倍 C 、降低到原来的1/2倍 D 、降低到原来的1/4倍 5. 已知图示二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 相同,若二者自由端的挠度相等,则P 1/P 2= ( ) A 、2 B 、4 题一、3图 工程技术学院 _______________专业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题一、4题一、1图

操作系统习题(哈工大)(汇编)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响应时间)、(可靠性)。 2、Windows98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得操作系统。 3、当前作为自由软件的操作系统是(c) a、Windows b、UNIX c、Linux d、OS/2 4. 操作系统的地位:操作系统是裸机之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建立其他所有软件的基础。它是整个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心,既管硬件,又管软件,它为其它软件提供运行环境。 5.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1.最初是手工操作阶段,需要人工干预,有严重的缺点,此时尚未形成操作系统 2.早期批处理分为联机和脱机两类,其主要区别在与I/O是否受主机控制 3.多道批处理系统中允许多道程序并发执行,与单道批处理系统相比有质的飞跃 6.操作系统的主要类型? 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个人机系统、网络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1.多道批处理系统 1)批处理系统的特点:多道、成批 2)批处理系统的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 3)批处理系统的缺点:等待时间长、没有交互能力 2.分时系统 1)分时:指若干并发程序对CPU时间的共享。它是通过系统软件实现的。共享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 2)分时系统的特征: 同时性:若干用户可同时上机使用计算机系统 交互性:用户能方便地与系统进行人--机对话 独立性:系统中各用户可以彼此独立地操作,互不干扰或破坏 及时性:用户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系统的响应 3)优点主要是: 响应快,界面友好 多用户,便于普及 便于资源共享 3.实时系统 1)实时系统:响应时间很快,可以在毫秒甚至微秒级立即处理 2)典型应用形式:过程控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事务处理系统 3)与分时系统的主要区别: 4. 个人机系统 1) 单用户操作系统 单用户操作系统特征: 个人使用:整个系统由一个人操纵,使用方便。 界面友好:人机交互的方式,图形界面。 管理方便:根据用户自己的使用要求,方便的对系统进行管理。 适于普及:满足一般的工作需求,价格低廉。 2) 多用户操作系统多:代表是UNIX,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多优点。 ①网络操作系统

哈工大操作系统实验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课程操作系统 实验一 (选做) 主讲人:张英涛

背景知识 n计算机执行的任何程序都必须首先读入内存,CPU 通过内存来访问程序,而安装操作系统实际上是把存放在光盘上的操作系统执行代码存入硬盘的过程?从硬盘上加载程序到内存很方便 ?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主要是靠硬盘提供物理支持 n安装操作系统到硬盘,实际上有两方面的作用?在硬盘上建立文件系统 ?把操作系统的全部内容事先存放在硬盘上以备使用 ?当使用计算机时,从硬盘上加载操作系统到内存,然后将机器控制权转给操作系统内核来执行

背景知识 n在本实验中,通过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的安装,来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及配置,包括安装前的准备工作、驱动程序的配置以及系统的设定等内容 n Windows 2000一共有四个版本,即Professional、Server、Advanced Server和Datacenter Server,它们的差别在于功能以及支持CPU、RAM数量上的 不同

背景知识 n由于用户计算机环境的不同,需要的安装方式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升级安装:保存计算机的现有文件及设置,并将原 Windows系统升级为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全新安装:有助于提升系统性能。但不保存计算机中原 有的文件及设置,机器中的所有应用程序都要重新安装 ?多重开机安装:使计算机拥有多种操作系统,每次开机 时,可以选择所要启动的系统

背景知识 n多重开机安装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的多重开机安装支持下列操作系统:Windows NT 3.51/4.0、Windows 9x、Windows 3.x和MS-DOS ?采用多重开机安装方式,首先需要进行硬盘分区,因为每个操作系统都要求安装在不同的分区 ?此外,还提高了对硬件的需求,因为安装多个操作系统的硬盘空间用量非常大 ?各个操作系统的安装次序也要注意,原则上次序是MS-DOS、Windows 3.x、Windows 9x优先安装,然后是Windows NT,再安装Windows 2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