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教案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教案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教案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教案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法国的等级制度、《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和内外措施、法国政体的反复演变和结局;通过对英美法政体的比较,提高对历史发展特定性的认识;通过对法国整体反复性的学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的艰难历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艰难性的认识,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认识民主建设的艰难性和必然性。

二、教学重点:

法国1875年宪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教材,参照导学提纲的知识体系,学会按照历史概念的要素组成来分析整合教材,形成依托教材来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所列问题的思考分析,学会从整体角度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同类问题的比较,掌握分析、认识问题的角度。

认识历史条件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主要探究活动:

法国共和制政体是怎样确立的?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789年,在专制君主制统治下的法国,爆发了革命。这场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使整个欧洲大陆目瞪口呆。它遭致了几乎所有的欧洲旧王朝的联合武装干涉,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成为近代最深入人心的口号;因而这场革命以“大革命”的响亮称谓载入史册。但是,大革命却没能在法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新制度。法国政治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各派政治力量角逐国家权力,社会处于不断的紧张状态。回顾法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讲授新课

一:法国大革命与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1 法国大革命

课堂设问一:识读《层层压迫下的法国农民》图,分析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

提示:当时的全国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深受压迫。

课堂设问二:看书本上的《网球场宣誓》图,想一想,第三等级代表为什么进行网球场宣誓?宣誓的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示:第三等级代表退出三级会议,自行组成国民议会,通过了著名的网球场誓言:在没有制定出法兰西宪法之前议会决不解散!说明当时的主要任务都是围绕着制定宪法、限制王权而展开的。

课堂设问三:法国大革命经历了怎样的艰难过程?(演示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图、听

《马赛曲》,感受法国人民革命的激情。)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打象征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来这一天成为法国的国庆日。不久,普奥封建君主们发难,于1792年初悍然组织联军,对法国大革命进行粗暴的武装干涉。《莱茵军战歌》不胫而走,在革命军与群众中传开。同年夏,马赛市的救国义勇军高唱着这首激昂的战歌,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市区,从此这首歌即被人们称为《马赛曲》。《马赛曲》不愧是法国大革命的精神象征,它对团结和激励法国人民群众进行反封建专制的革命斗争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后来被定为法国国歌。

2 《人权宣言》

课堂设问:《人权宣言》在人权和公民权方面提出了哪些理想和原则?要求学生看书后总结。(演示《人权宣言》封面。)

法国革命爆发后,三级会议演变成制宪会议,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并且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它的核心是“人权和法治“。它宣布自由、平等、安全、财产是“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宣言还宣布了法治原则,“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并以主权在民代替主权在君,是以公民社会代替贵族社会的根本表现,它极大地提高了公民在国家中的主体意识;用资产阶级法治对抗封建专制,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倡“三权分立”和“主权在民”等资产阶级民主的基本原则,第一次把启蒙思想家的理论和学说会诸法律形式,促进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反封建的斗争。

3 1791年宪法

课堂设问: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那么它是怎样实现三权分立的?

提示: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1791年宪法是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国家根本大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4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课堂设问: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1791年宪法中所规定的国家政体有什么区别?

提示:前者为共和国,推翻了王权;后者为君言立宪国家。

二、“拿破仑神话”

1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及《拿破仑法典》

课堂设问一:让学生就自己且知道的拿破仑各抒己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适当的引导总结)

教学过渡:拿破仑军事上的功绩奠定了政治上的强势,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军事独裁。

课堂设问二:仔细观看《拿破仑加冕》图,想一想,拿破仑为什么要将皇冠从教皇的手中夺来给自己戴上?

提示:拿破仑的行为可以解释为,他既承认天主教是法国大多数人的信仰,又强调教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学生如果有其他合理的解释也应给予肯定。

课堂设问三:拿破仑为会么能够成功地将共和制改为帝制?

提示:这是同拿破仑的个人权威分不开的,他的军事胜利满足了法国人民心理上的荣誉感,所以法国人民纷纷支持他。

课堂设问四:拿破仑建立帝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取得的胜利?

提示:恢复封建旧制度,如加冕、封爵、等级制度等;多次打败欧洲大陆的反法同盟;颁布《民法典》。

课堂设问五:针对拿破仑所说的“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

法典》”,你怎样认识《民法典》?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哪些原则?产生了什么影响?(显示《拿破仑法典》的封面。)

提示:法典确立了自由和平等原则、所有权原则和契约原则,是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法典。在拿破仑帝国时期,在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曾经强制实行此法典,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拿破仑法典》后来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2 拿破仑第二帝国的建立与覆亡

情境营造:1812年,拿破仑对俄战争失败,加速了第一帝国崩溃,1814年他被用逐于厄尔岛。1815年拿破仑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滑铁卢战役失败后他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拿破仑病死于这座小岛上,波王朝复辟,至1848年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但是共和国仅仅存在了4年的时间1852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

课堂设问一:你认为路易?波巴能够竞选成功进而称帝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君主制的传统还很浓厚,各派力量均不能稳定政局,经济难以发展,人们希望路易?波拿巴能够继承拿破仑的荣誉给法兰西带来希望。

课堂设问二:什么是“拿破仑神话”?所谓的“拿破仑神话”又是怎样破灭的?

提示:拿破仑及其家族能够振兴法兰西民族,这是在拿破仑赫赫战功的光环下产生的神话。但是由于路易?波拿巴志大才疏,在普法战争中一败涂地,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所谓的“拿破仑神话”就此破灭。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及其宪法

课堂设问一:1870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之后就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是一直到1875年才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何种形式?

提示:宪法规定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课堂设问二:18875年宪法是怎样体现立法权和政权分立的?

提示: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课堂设问三:根据宪法,法国总统的权力与美国总统、英国首相的权力有何异同?

提示:法国与美国的总统都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英国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美国的内阁完全服从于总统,总统与内阁是上下级关系。法国的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但是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后来内阁的权力渐渐上升,而总统的权力下降,法国由总统制共和国转变为议会制共和国。

2 维护民主共和的不懈斗争

课堂设问:什么是德雷福斯案?为什么说德雷福斯案的平反是民主力量的重大胜利?

提示:德雷福斯案的平反捍卫了法律的人权的尊严,正义得到伸张,所以说它是民主力量的重大胜利。

教学总结

一、对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

法兰西王国(843-179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七月王朝(1830-1848)------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演示法国共和政体建立的艰难过程图例,说明法国共和制建立的曲折过程。

不经历风雨怎么风彩虹!通过对法国共和政体建立的曲折过程的了解,我们认识到,任何先进社会制度的建立都要落后顽固势力作殊死的搏斗,但是从专制走向法制,是人类历史

的必然,法国共和政体的艰难建立过程充分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点。

二:合作探究:试分析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制共和制和以美国、法国为代表的总统制共和制的异同。

提示:相同点:①都属民产共和制,议会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②都实行三权分立。

不同点:①政府产生办法及政党上台的关键不同。议会共的制:由议会产生,关键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总统制共和制:当选总统组织政府,关键在总统选举中获胜。②国家权力中心不同。前者是议会;后者是总统。③国家元首地位和职权不同。前者虚位,没有实权;后者有实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率军队。④国家元首、政府和议会之间的关系不同。议会制共和制: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总统制共和制: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负政策的责任。议会只有在总统组织,对总统负责。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负政策上的责任。议会只有在总统违反宪法时,才能对总统提出弹劾。议会不能因政策,投不信任票,使总统和政府辞职,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总结设计,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并与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相联系,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四)课堂练习:《填充地图册》相关练习

(五)课后作业:《学生课后练习》相关练习

附课后练习答案

解析与探究概要

立法权由议会中的参议院、众议院组成。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自我测评答案

首先,于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1791年建立君主立宪制,后于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而后拿破仑于1804年称帝,其侄子波拿巴于1852年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第二帝国。1870年,第二帝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标志着共和制正式确立。

板书

一、法国大革命与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1 法国大革命

2 《人权宣言》

3 1791年宪法

4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二、“拿破仑神话”

1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及《拿破仑法典》

2 拿破仑第二帝国的建立与覆亡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及其宪法

2 维护民主共和的不懈斗争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word版本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 理的历程教学设计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黄丽如班级:高二班时间:2012年5月31日地点:新一中教学楼B205 一、教材分析: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本课的内容继续探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即看待认识和实践。它围绕着“求索真理”这一主题,讲述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过程这三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近三年的高考题来看,每年都有涉及对本课知识点的考查,频率高,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二、教学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审视教材,并依据教材的内在知识体系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让学生从题中揣摩所考查的知识点,并总结出

答题方法。三、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知识与技能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运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运用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历程。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知识框架的习惯。牢固树立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 四、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实践观;真理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实践的概念;真理是客观的。作为高二年级的文科班

学生,前面已学完《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内容,教学对象有一定的基础。作为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将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亟需学会自我复习。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授课类型自主探究法、训练法复习课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六、教学流程:知识构图考点提示难点突破重点讲解原理归纳城方法指津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知识构图 1.让学生用三个词概括本课的内容。 2.围绕着这三个词,课本讲了哪些知识点。 3.要求学生试着用两个字来概括“求索真理的历程”这一课的内容。4.围绕这两个字,构建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图。设计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分析宏观上把握整课的核心知学生自主整理,老师指导。识;培养学生 2 的发散思维。高考考点展示: 1.实践实践的概念2009~2011年认识论高考考点分布考点试题分布2010安徽文综,38 实践2010全国文综,39 2009海南单科,22 实

生物进化的历程(终)导学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任务一:推测生物的进化历程 合作任务: 1、根据现存各类群生物的主要特征,推测生物进化的历程。 (1)将标有生物类群的小贴纸贴到生命进化树你认为正确的枝杈上;(2)在旁边空白处用关键词简要记录每个环节推测的理由。 2、总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任务二:寻找生物进化的证据,印证生物的进化历程 资料分析: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它们是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 化形成的。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 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 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 2、1993年,在我国辽西发现了一种动物的化石,科学家把这 种动物称为孔子鸟。孔子鸟的个体大小与鸡相近,被覆羽毛; 具有和鸟翼一样的前肢,但前肢上长有3个带爪的指,第一指 的爪特别强大而尖利;上下额没有牙齿,但有一个角质的喙, 它的身体结构集合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似之处。 3、下列四种哺乳电脑购物的前肢和人的上肢虽然在外形和功能 上很不相同,但其解剖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 4、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彼此差异很大,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有尾,头部较大,身体弯曲,彼此不易区别。 讨论:1、根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动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推测它们的进化历程是怎样的。(在进化树上,标明这个证据支持进化历程中的哪一个环节。) 2、根据孔子鸟与爬行动物及鸟类的身体结构比较,可以作出怎样的推测?(在生物进化树上,标出孔子鸟的大致位置。) 3、鲸的鳍肢、蝙蝠的翼手、马的前肢、猿的上肢和人的上肢,在骨的组成和排列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4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彼此差异很大,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 初期都很相似,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整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客观世界的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和。)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规律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有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 的存在变为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和实践所产生的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认识从中来,最终还要回到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范畴,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认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_________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_________,不符合的认识则是__________。 3、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__。对同一个_______的对象虽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_____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_____个。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____________。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说案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说案 实验中学东校 赵素瑛 使学生熟悉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历程; 记住《人权宣言》 、法 国 1791 法 国 1875 年宪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特点。 通过比较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权力的异同,培养学生 通过分析探讨教材所引《 1875 年宪法》的原始材料,认识法 国 1875 年宪法与法 国共和制的特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方法与能力; 通过讨论分析拿破仑其人其事,培养学生辨证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与能力。 C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认识不同的历史 条件决 定了近代社会转型的不同道路; 通过分析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过程的漫长与曲折, 史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理解感受法 国人民为确立共和制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神,进行情感教育。 2、 重点、难点分析: 法国共和制政体的最终确立是本节课的重 点;与法国政体演变过程紧 密相连的几个法律文件为本节课的重点线索; 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对大革命成果的继承巩固 以及某些方面的倒退(如恢复旧制度)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它涉及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 何理解评价拿破仑在走向共和中的作用。 3、 本节教材的地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属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近现代西方代议制度的典型, 也是整个人类政治文明历程发展的不可 缺少的内容。尤 其是《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更为重要。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和学习方法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确定问题:围绕 学习主题设问,形成探究氛围; 利用媒体:历史图片、材料等,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师生互动:谈话法、讨论发言等。 三、学法指导: 1、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历史学习,学生对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及几乎打败整个欧洲的 拿 破仑有着较为深刻的印象, 其间所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初中课本中 也都 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但对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后, 法兰西政体的演变过程却了解的不 甚详细, 因为初中课本关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第二帝国的建立的史实, 是分散在其它章节 中介绍的,学生就 很难将他们联系起来掌握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 2、 学法指导: A 、自主探究方法指导: 依据教材所给出的四个法律文件即: 《人权宣言》 、《 1791 年宪 法》、 《拿破仑法典》 和《1875 年宪法》,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它们与法国政体制度演变的内在联 系。 B 、 对于合作学习的指导:指导学生讨论分析两大问题即拿破仑在走向共和中的作用、美 国与法国 的政体比较。 C 、 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拿破仑的有关内容, 包括其生平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A 、 知识与能力目标: 年宪法、《拿破仑法典》 、 B 、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而使大部分同学能够认识到历 体会其追求自由平等的奋进精 1、 2、 3、 4、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实践 (2)真理 ◇理解; (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6)认识具有反复性 (7)认识具有无限性 (8)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分析: (1)列举历史上对实践观点的不同理解,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以上观点的不同 (2)结合相关名言,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结合实用主义者关于真理观点的理解,分析说明什么是真理 (4)结合欧几里得定理,说明真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5)结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 (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5)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弓I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 (3)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难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实践的含义、特征及作用,理解

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及答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及答案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习目标 1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2难点: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生物的进化进行研究。 导学内容 自主学习: 1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如:比较不同地层的化石(资料1);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资料2:通过比较,推测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利用组成蛋白质的差异比较生物的亲缘关系(资料3:差异越小亲缘关系 越近)。 2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它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 3一般说,,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从地面垂直向下可分几层,越向下的地层,年代越古老。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

古老的地层中;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如鱼类化石在较古老的地层出现,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依次在越越晚的地层出现,证明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古代的鱼类进化成古代的两栖类,之后又出现了爬行类,古代爬行类的一支进化成被覆羽毛的鸟类,另一支进化成胎生哺乳的哺乳类。 4一般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植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的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 原始种子植物;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 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古代鱼类→ 两栖动物→爬行类动物→ 鸟类和哺乳类。今天,地球上的生物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正是生物进化 的结果。 现存的生物中,有许多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而且分布还非常广泛,原因是:这些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合作探究: 观察右面的“生物进化树”,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 A哺乳动物; B两栖动物;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教案 岳麓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教案岳麓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1.熟悉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历程,记住《人权宣言》、法国1791年宪法、《拿破仑法典》、法国1875年宪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2.比较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权力的异同。 3.通过课本所引《1875年宪法》的原始材料,认识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 4.通过学习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认识历史条件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法国1875年宪法 三、教学难点:认识历史条件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789年,在专制君主制统治下的法国,爆发了革命。这场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使整个欧洲大陆目瞪口呆。它遭致了几乎所有的欧洲旧王朝的联合武装干涉,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成为近代最深入人心的口号;因而这场革命以“大革命”的响亮称谓载入史册。但是,大革命却没能在法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新制度。法国政治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各派政治力量角逐国家权力,社会处于不断的紧张状态。回顾法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 歌曲引入 播法国国歌《马赛曲》制造气氛 师:同学们在谈到法国时就会想到巴黎铁塔,凯旋门,浪漫,在启蒙思想的指引下,法国人民对民主共和追求,不懈斗争,终于将法国建成资产阶级共和国,现在我们穿过历史的隧道,去探讨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时怎样一步步确立的?。显示法国国旗。 (电脑显示: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学生体会三色旗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师:结合课本内容共同探究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第三等级的代表为什么进行网球场宣誓?说明了什么?以问题教法开始,由易到难设计题目,引导学生把特定了历史事件放到宏观历史背景下分析,有利于化难为易 小组探究得出结论:到黑板画出法国在封建统治下的三个等级的关系,得出结论:封建统治和森严的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师: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大革命的进程? 学生操作:黑板画出革命的进程:爆发-通过-颁布-成立共和国 师:探究:《人权宣言》有哪些具体内容?体现了哪些理想和原则?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实行什么体制?后来为什么成立了共和国? 生:后来国王跑了,人民通过决议,决定成立共和国 老师解析讲解:1791年9月,制宪会议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 91年宪法。《人权宣言》是宪法的前言即指导原则。在正文中,宪法宣布要“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地制度”。公民享有《人权宣言》中规定的自由权利,还增加了迁徙、集会、请愿、信仰、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权利。宪法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君主立宪制。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在选举制度上,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未达到者无选举权。 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得出结论:1)1791年宪法确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2)1792、8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标志法国开始确立共和体制3)归纳:三个不同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三级会议――制宪会议――国民大会分析后培养学生把握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 老师过渡: 大革命以来,法国的君主制和共和制是如何反复斗争的?拿破仑为什么能成功的将共和制转为帝制? 二、君主制于共和制的斗争: 电脑显示:放《拿破仑加冕》的录像,放《拿破仑传》的片断。结合直观影视录像营造情境 1、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804、拿破仑.波拿巴

八年级生物下册 5_1_3 生物进化的历程学案1(新版)济南版

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题生物进化的历程课型新授执笔人审核人级部审核学习时间 教师寄语一个没有想过收获的人,绝不会播种和耕耘。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重点)能力目标: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难点) 情感目标: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 一:基础知识梳理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植物类群的比较: 类群生活环境根茎叶输导组织花果实种子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2)脊椎动物心脏结构比较: ①鱼类:心房心室,心房和心室内都是_________血。______条循环路线 ②两栖类:心房心室。______条循环路线 ③爬行类:心房心室,心室里有。______条循环路线 ④鸟类和哺乳类:心房心室 (3)进化总体趋势:从到、从到、从到。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生物的共同原始祖先是。 (2)植物进化历程: (3)动物进化历程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线性动物环节动物、 原始无脊椎动物古代脊椎动物:原始鱼类 软体动物、动物 二:疑难解析:______ 1、从生物进化树分析,生物最原始的祖先是什么?它位于进化树的什么位置? 2、原始生命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什么? 三:课堂知识检测: 1、下列植物类群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苔藓植物②藻类植物③蕨类植物④裸子植物⑤被子植物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⑤④C②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④ 2、从下列哪类植物开始出现了真正的根() A苔藓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

3、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用生物进化树形象的表示出来,那么位于树顶的两个生物类群是() A鸟类和被子植物B爬行类和裸子植物C哺乳类和被子植物D节肢动物和被子植物 4、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 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B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C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2013?桐城市)下列叙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绝灭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 B.化石证据显示,在绝灭之前一段时期的恐龙,蛋壳变得很薄 C.鱼类的化石在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爬行类在更晚的地层中出现 D.有人发现,在某一批70个恐龙蛋的化石中只有1个胚胎 6.(2013?泰安)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7.(2013?衢州)生物总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下列植物中最高的是() A.海带葫芦藓B.C.蕨D.向日葵8.(2010·威海学业考)(6分)下图为表示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的进化树,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知识准备: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5E2RGbCAP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例题示范: 吸毛器的发明 怎样才能使洗衣机洗后的衣服上不沾事实小面团之类的东西?这曾经是一个令科技人员大感棘手的难题。日本一位家庭妇女在为这个问题所缠绕时,突然想起幼年时在农村山冈上用小网捕捉蜻蜓的情景,既然可以用小网网住蜻蜓,那在洗衣机中放一个小网是不是也可以网住小面团一类的杂物呢?许多科技人员认为她这种想法太缺乏科学头脑了,对此没加理睬。这位家庭妇女没有被权威所吓倒,经过三年的反复研究实验,终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发明出了现在洗衣机上的吸毛器,专利期限为15年,取得的专利费高达1、5 亿日元。plEanqFDPw 点评:(看我的一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为手段,同客观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日本的一位家庭妇女发明了洗衣机上的吸毛器,解决了连科技人员也大感棘手的难题,也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XDiTa9E3d 模拟练习: 瓦特与蒸汽机 瓦特(Jameswatt,1736―― 1819)英格兰发明家。1736年1月9日生于英格兰格林诺克。童年时代曾经在文法学校读过书,但是没有受到系统教育。瓦特在父亲做工的工厂里学到许多机械制造知识,以后他到伦敦的一家钟表店当学徒。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学工作,修理教学仪器。在大学里他经常和教授讨论 理论和技术问题。有一次,一台纽可门蒸汽机损坏,要瓦特修复。瓦特在修理这种蒸汽机时,弄清全部工作原理,找到了它消耗大量燃料的症结。1765年他动手设计了一个与汽缸分离的冷凝器,汽缸外装上绝热 套子,使它一直高温,新的蒸汽机的效率大大提高。瓦特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1781年他又制造了从汽缸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作蒸汽机,并且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蒸汽机迅速被各工业部门采用,为产业革命铺平了道路。1785年,瓦特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RTCrpUDGiT 点评: 智慧分享: 请同学们也讲一个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趣味案例,供大家分享(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 表在班内交流)。5PCzVD7HxA 案例:(看我的——) 专家点评:(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 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广性。)jLBHrnAlLg 我是专家,我的点评如下: 本课心得: 1、知识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准备中的内容?)

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思维导航: 生命诞生之初,地球上只有最简单的单细胞藻类和单细胞动物。而今的地球上,到处是丰富多彩的各类生物。那么现今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一直以来,神创论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认为人类和各种生物都是上帝或者神创造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直到人类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古生物化石以后,生物进化的观念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化石是什么呢生物是怎么样由简单进化到现在复杂的各类生物的呢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会了解到生物进化的证据以及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知识点梳理: 生物进化的历程 1.生物进化的证据 (1)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2)马的进化过程:趋势是体型由小趋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逐渐变成中趾发达并唯一着地。 (3)鸟的进化过程:古代的某种爬行动物→始祖鸟→现代鸟 (4)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的原始的单细胞藻类;种子植物的生殖过 程已经完全 ..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海洋中的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鸟类 古代鱼类(最早的脊椎动物)→原始两栖类→爬行类 哺乳类 (3)生物进化趋势: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4)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随堂反馈:

1.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2.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___ 、____ 、____ 等的总称。 3.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是在德国发现的“”化石。 4.科学家们发现,越、越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越_____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5.科学家们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生物“”形象而简单地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原始的,最早出现的动物是原始。 7.生物进化的规律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_、从_________到_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_、从_________到_________。 8.生物多样性是的结果。 巩固升华: 一、选择题 1.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 A.数量越多 B.种类越丰富 C.越简单、越低等 D.越复杂、越高等 2.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是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A.鸟类和哺乳类 B.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C.鱼类和两栖类 D.古代爬行类和鸟类 3.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越接近生物进化树的顶端,生物越高等 C.越复杂的化石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D.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简单到复杂 4.下列生物中,哪个可能最接近于原始的自养生物() A.藻类 B.蕨类 C.细菌 D.草履虫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概括中,错误的是()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体小到体大 D.由水生到陆生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4《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4《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一、明确考点 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4、真理和谬误 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二、考情分析 本课主要讲了认识论的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其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高考的高频考点(2009年海南卷23题、江苏卷35题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广东文基16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三、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的知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人们的活动。 ①实践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 活动 (2)特点:、和

(3)形式:、和 【对应练习】Ⅰ、(2009安徽卷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Ⅱ、(2009海南卷22)“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政治必修4人教版教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设计】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教材分析 人教实验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题。本框题所在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该问题也是《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中最终是由“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 本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整体呈现与深华,是如何正确看到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是单元的最基本的知识目标之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 体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二)能力目标: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区分真理和谬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面临的挫折和困难,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发展真理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难点:真理的客观性(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 四、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能力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3、心理基础:学生喜欢热闹,但动机不够明确,不太注重效率,在探究学习中有畏难心理;有的学生还习惯于“等、靠、要”。 4、与课联系:本节课实际上是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再现和深华,因此,完全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点拨、诱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学习中难免会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高中历史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一、教学目标: 1.熟悉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历程,记住《人权宣言》、法国1791年宪法、《拿破仑法典》、法国1875年宪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2.比较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权力的异同。 3.通过课本所引《1875年宪法》的原始材料,认识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 4.通过学习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认识历史条件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法国1875年宪法 三、教学难点:认识历史条件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789年,在专制君主制统治下的法国,爆发了革命。这场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使整个欧洲大陆目瞪口呆。它遭致了几乎所有的欧洲旧王朝的联合武装干涉,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成为近代最深入人心的口号;因而这场革命以“大革命”的响亮称谓载入史册。但是,大革命却没能在法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新制度。法国政治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各派政治力量角逐国家权力,社会处于不断的紧张状态。回顾法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 歌曲引入 播法国国歌《马赛曲》制造气氛 师:同学们在谈到法国时就会想到巴黎铁塔,凯旋门,浪漫,在启蒙思想的指引下,法国人民对民主共和追求,不懈斗争,终于将法国建成资产阶级共和国,现在我们穿过历史的隧道,去探讨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时怎样一步步确立的?。显示法国国旗。 (电脑显示: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学生体会三色旗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师:结合课本内容共同探究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第三等级的代表为什么进行网球场宣誓?说明了什么?以问题教法开始,由易到难设计题目,引导学生把特定了历史事件放到宏观历史背景下分析,有利于化难为易 小组探究得出结论:到黑板画出法国在封建统治下的三个等级的关系,得出结论:封建统治和森严的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师: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大革命的进程? 学生操作:黑板画出革命的进程:爆发-通过-颁布-成立共和国 师:探究:《人权宣言》有哪些具体内容?体现了哪些理想和原则?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实行什么体制?后来为什么成立了共和国? 生:后来国王跑了,人民通过决议,决定成立共和国 老师解析讲解:1791年9月,制宪会议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 91年宪法。《人权宣言》是宪法的前言即指导原则。在正文中,宪法宣布要“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地制度”。公民享有《人权宣言》中规定的自由权利,还增加了迁徙、集会、请愿、信仰、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权利。宪法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君主立宪制。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在选举制度上,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未达到者无选举权。 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得出结论:1)1791年宪法确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2)1792、8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标志法国开始确立共和体制3)归纳:三个不同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三级会议――制宪会议――国民大会分析后培养学生把握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 老师过渡: 大革命以来,法国的君主制和共和制是如何反复斗争的?拿破仑为什么能成功的将共和制转为帝制? 二、君主制于共和制的斗争: 电脑显示:放《拿破仑加冕》的录像,放《拿破仑传》的片断。结合直观影视录像营造情境 1、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804、拿破仑.波拿巴

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整合

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 整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客观世界的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和。)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规律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有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存在变为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和实践所产生的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认识从中来,最终还要回到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范畴,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认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_________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 _________,不符合的认识则是__________。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第5单元16.2《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学习目标: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二、重难点: 重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 难点: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三、教材助读:独学课本P57—58页,画出课本中的重点内容。 1、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的结果。 2、化石是生物的、或,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等,结构越,生的越多。据此可以判断生物进化的顺序。 3、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到;由到;由到。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四、探究质疑 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阅读课本P53页,资料分析 1.把资料1里提到动物的化石,按照其出现的早晚顺序排列好。根据这些化石在地层里出现的早晚顺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从这些化石出现的顺序,能看出它们的结构复杂程度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2、在资料2中,图中显示动物的名称是什么?它和鸟类动物如——家鸽有什么相同点?它和爬行动物如——蜥蜴有什么相同点?它属于鸟类动物还属于爬行动物呢? 比较化石始祖鸟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始祖鸟是动物向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下表是5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比较,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 (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 (2)从上表看,人和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细胞色素C的 差异最。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组成比较,是从分子生物学方面为生物的提供了证据。

【人教版】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性活动。有二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1)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为人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3)实践的性质是“活动”: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制定、法律制度的实施等。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首先,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提示】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3)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3.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的。 【注意】 ①“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 ②“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就是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注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注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

第六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理解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区分真理与谬误,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学习重难点】认识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自主学习】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范畴,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反映。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认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_______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_______,不符合的认识则是_______。 3、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__。对同一个_______的对象虽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_____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_____个。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____________。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和,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来说的,都是主观与、理论与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的。要正确对待真理和谬误。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从到,再从到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1)从认识的________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2)从认识的________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作为认识主体的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_____________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的前进 或的上升的过程。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______和_______真理,在实践中_______和________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综合探究二: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1、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