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

内容提要:

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本章为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二)学习任务

1、脱水的概念,脱水的类型

2、水肿的概念,原因和发生机制,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3、低钾血症的概念、特点及对机体影响

4、高钾血症的概念、特点及对机体影响

(三)任务实施

任务一脱水的概念,脱水的类型

1、脱水的概念:指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异常的病理状态。根据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可将脱水分为三种类型: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

2、脱水的类型

?高渗性脱水

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但以细胞内液为主。

(1)原因

①水摄入减少:见于水源断绝、饮水困难、呕吐、昏迷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导致口渴中枢受损患者不思饮水等。

②水丢失过多:?经皮肤丢失:高热、大量出汗、甲亢等。?经胃肠道丢失:呕吐、腹泻等导致含钠量低的消化液丢失。?经呼吸道丢失:过度通气、代谢性酸中毒、脑炎等。?经肾丢失:尿崩症、大量脱水剂的使用(如:甘露醇高渗葡萄糖等)

(2)对机体的影响

①口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产生口渴感觉。

②少尿: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同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而尿比重增高。

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使细胞脱水,严重时引起脑细胞脱水,患者可出现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④脱水热:缺水严重,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为脱水热。常见于婴幼儿。

?低渗性脱水

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1)原因常见于肾内或肾外原因丢失大量液体后只补水而未补充电解质平衡液所致。

①经肾丢失:长期使用高效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噻嗪类等,使Na﹢重吸收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足,肾小管对Na﹢重吸收减少;肾小管性酸中毒,导致尿Na﹢排出增加。

②肾外丢失:呕吐、腹泻导致大量含Na﹢消化液经消化道丢失;体腔内大量液体贮留形成胸水、腹水等;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只补充水或葡萄糖液导致Na ﹢经皮肤丢失。

(2)对机体的影响

①外周循环影响: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外周循环障碍,可出现直立性眩晕、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甚至休克。

②尿的变化:由于血浆渗透压降低,早期ADH分泌减少,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减少,导致多尿、尿比重降低;晚期血浆渗透压显著降低时ADH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③失水体征:由于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减少使血液浓缩,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组织间液向血管转移,使组织间液减少明显导致患者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和婴幼儿囟门凹陷。

④细胞水肿:由于细胞内液增多,造成细胞水肿。严重时可发生脑细胞水肿,引起颅内高压;肺水肿引起呼吸困难等。

?等渗性脱水

失水与失Na﹢比例相同,血清Na﹢浓度为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为280~310mmol/L。

(1) 原因任何等渗性液体短期内的大量丢失,如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抽放胸、腹水等。

(2) 对机体的影响兼有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的表现,如:口渴、尿量减少、外周循环障碍出现休克等。等渗性脱水不进行处理,患者可通过不感性蒸发和呼吸等途径不断丢失水分而转变为高渗性脱水;如果只补水不补钠则可转变为低渗性脱水。因此,单纯的等渗性脱水临床上较少见。

任务二水肿的概念,原因和发生机制,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1、概念: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水肿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重要的病理过程或体征。如水肿发生在体腔内,称为积水或积液,如心包积水、胸腔积水、腹腔积水等。

2、原因和发生机制

(1)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去平衡——组织间液增多

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又称毛细血管血压)增高使有效流体静压增高,平均有效滤过压增大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静脉压增高,可引起全身水肿;肝硬化门静脉压升高引起腹水;局部静脉受压或阻塞可引起局部水肿;动脉性充血时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引起炎性水肿。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高低取决于血浆白蛋白浓度,正常含量为40~50g/L。当血浆白蛋白<20g/L时,就可出现水肿。引起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症引起蛋白尿,大面积烧伤从创面丢失大量血浆蛋白;?蛋白质摄入减少:如长期禁食、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如严重肝病;?蛋白质分解增强: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

③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正常毛细血管壁允许微量血浆蛋白滤出。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可使血浆蛋白漏出到组织间隙,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胶体

渗透压增高,有效滤过压增加,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发生水肿。如创伤、烧伤、炎症、缺氧、昆虫叮咬、药物或血清制品引起的变态反应。

④淋巴回流受阻:当淋巴回流受阻时,含蛋白的水肿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形成淋巴性水肿。如恶性肿瘤侵入并阻塞淋巴管,导致相应部位水肿;丝虫病时,主要的淋巴管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慢性水肿。

(2) 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去平衡——水、钠潴留

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原因有:

?肾小球广泛而严重损伤: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炎性渗出物及内皮细胞肿胀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大量肾小球纤维化,使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流量减少:在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使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②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正常时20%左右的肾血浆经肾小球滤过。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肾小球滤过率相对增高,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导致近曲小管重吸收钠和水增加引起水、钠潴留。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心房肽分泌减少:心房肽(ANP)能减少肾素、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对抗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及拮抗醛固酮的滞Na﹢作用。当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时,心房的牵张感受器兴奋性降低,导致心房肽分泌、释放减少,近曲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增强,导致或促进水肿发生。

?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重吸收水、钠,进而引起水钠潴留。见于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ADH)能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当血钠增加时可刺激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分泌ADH增多;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左心房与胸腔大血管壁的容量感受器的刺激减少及血管紧张素Ⅱ增多,也可导致ADH分泌增加。

3、水肿的病变特点

水肿的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颜色苍白、弹性降低、剖开时有液体流出。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用手指按压可能有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又称为显性水肿。全身性水肿病人在出现凹陷之前已有组织液的增多,并可达原体重的10%,称为隐形水肿。因此,动态测量病人体重的增减是判断水肿消长最有价值的方法。

4、对机体的影响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因水肿类别、部位、程度、发生速度及持续时间而不同。有利方面:当血容量迅速增长时,大量液体转移到组织间隙,避免血管破裂和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炎性水肿液能稀释毒素,防止细菌扩散及把药物与抗体运输到炎症区;冻伤组织水肿液积聚可起营养作用,延缓组织坏死,有利于组织修复。有害方面:水肿液积聚使细胞与毛细血管间距离增大,物质交换障碍,易发生感染及伤口不易愈合;水肿液积聚在器官组织中,使它们机能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任务三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及对机体影响

1、概念:低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3.5mmol/L。缺钾指细胞内钾和体内总钾量的缺失。低钾血症和缺钾常同时发生,也可分别发生。

2、原因:

(1)钾摄入不足见于不能进食(如消化道梗阻、昏迷)、禁食(胃肠术后)或长期输液未注意补钾的患者,也偶见于刻意节食减肥的正常人。

(2)钾丢失过多是缺钾和低钾血症的最主要原因。

①经肾丢失:是成人失钾的常见原因。常见于大量应用利尿剂,临床上使用的利尿剂除安体舒通、氨苯蝶啶外,基本上都是耗钾利尿药,均增加肾排钾。

②经消化道失钾:是小儿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各种消化液富含钾,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引流、肠瘘等丢失大量消化液时,都会引起钾的大量丢失。

③经皮肤失钾:汗液含钾9mmol/L,大量出汗可引起失钾。

(3)钾的细胞内外分布异常

①碱中毒:H﹢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K﹢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使血钾降低。

②大量输入葡萄糖、过量胰岛素:使糖原合成增加,K﹢随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导致血钾降低。

③其他:毒物(钡中毒)、药物(β受体激动剂)、家族性低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等。

3、对机体的影响

(1)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急性低钾血症常见的症状是神经肌肉的应激性降低。中枢神经反应性降低表现为少言寡语、反应迟钝,严重时神志淡漠甚至昏迷。外周神经反应性降低表现为膝反射低钝等。肌肉系统反应性降低往往表现肌无力乃至麻痹。当血钾浓度<3mmol/L 时,可出现四肢肌肉无力,以下肢肌肉最为常见;<2.5mmol/L时,可出现软瘫,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平滑肌无力可致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2)对心脏的影响低钾血症时,心脏的主要表现是心律失常,其主要机制是低血钾影响心肌电生理特征,使心肌兴奋性和自律性增高,而传导性降低。低血钾时心电图的变化:ST段下降,T波低平,U波增高,Q-T间期延长。(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低血钾易诱发碱中毒。主要机制是低钾血症时H﹢向细胞内转移增多,细胞外H﹢浓度降低;肾脏在缺钾时排H﹢增多,血液呈碱性而尿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任务四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及对机体影响

1、概念:当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时,称为高钾血症。

2、原因:

(1)钾摄入过多大量输入库存过久的血液、静脉补钾过多过快等。

(2)肾排钾减少这是引起高钾血症最主要的原因。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或无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大量保钾利尿剂的应用等。(3)细胞内钾外流过多见于酸中毒、缺氧、严重创伤、胰岛素缺乏等。3、对机体的影响

(1)对神经肌肉的影响表现为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早期烦躁不安、膝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具有共性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 2.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身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生物、理化、营养、遗传、先天、免疫、心理和社会) 4.完全康复:又称痊愈,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正常。 5.活检:是指通过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6.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7.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受到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 的过程。 8.机化: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异物等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 过程称为机化。 9.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10.坏疽:是指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呈黑或黑褐色等特殊颜色改变。 11.肉芽组织: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12.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 蓄积。 13.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14.梗死:动脉血流供应中断且不能建立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15.栓塞:循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6.充血:广义的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含血量增多,包括充血和淤血。通常说的充血是指因动脉输 人血量过多引起的器官或局部组织内含血量增多。 17.淤血: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水_电解质代谢与运动

收稿日期:2006203202 作者简介:李振斌(1950—),男,山西太谷人,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研究。  第21卷第3期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Vol .21No .3 2006年9月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xi Nor mal University Spet .2006 水、电解质代谢与运动 李振斌,林松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 运动过程中,由于水和电解质代谢的丢失,常影响到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运动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运动成绩。文章就水和电解质代谢与运动的关系及运动前、中、后适量地补液予以综述,以期为运动中补液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 运动;水;电解质;补液 中图分类号:G8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71(2006)03-0120-03 在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大量出汗,汗液的产生和蒸发有利于释放肌肉收缩产生的热量,但伴随着水和电解质的丢失,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而运动中合理补液,对保持体液平衡,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疲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1 运动与水 1.1 水与机体代谢 水是维持生命的必须物质,作为营养素,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方面,其重要性仅次于氧气。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电解质,不仅可以作为身体的构成成分,更重要的是其参与机体的诸多生理、生化代谢反应。概括来说,水具有组成细胞、排泄废物、保护组织、传输营养物质及气体、维持血液容积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1] 。人体内的水必需保持出入量的平 衡: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水的调节主要是通过饮水及排液来进行的;而在运动状态中,排汗会引起了水的大量流失,因而必须通过合理补液才能达到平衡。 1.2 运动与水 1.2.1 运动前的水合作用 运动前的水合过程,不仅是为下一次运动做准备,同时也是对上一次运动亏空的补偿过程。人体运动时通过大量排汗来调节体温,汗液丢失量可超过30g ?m in -1,而排出的汗液来自体内的水分,水的大量丢失就会使机体出现低血容量、高渗透压等情况。运动前的水合过程就是使运动造成的低血容量、高渗透压状态恢复正常水平。运动前补水不充分,机体在已有的低血容量、高渗透压状态下参加运动,会严重影响散热能力,使体温迅速升高。研究发现,机体中心温度上升越快,心血管系统压力就越大,循环血量、心搏量下降也越快,从而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运动发汗会明显的使血 浆量、总血量及分布到活跃的肌肉组织的水分及营养减少,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较大[2]。 1.2.2 运动中水的变化 在运动和训练中,体内新陈代谢可比安静时代谢增加5~15倍来支持骨骼肌的收缩。而机体内能源物质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只有25%转化为机械能,余下的75%转化为热能积蓄在体内,机体为使体温不致过度升高,必须强化散热机制。出汗是机体在运动时保持低温的主要机制,对于加大热量的散发,限制体温的上升是非常有效的。但汗液的丢失,导致循环血量的不断下降,反而影响体温调节功能。研究表明,一般人每日出汗0.5L 左右,但跑步1h 左右的出汗量达到此量的2~3倍[3]。人体若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机体的耗氧量显著增加,而糖、脂肪、蛋白质三种能源物质经过燃烧被氧化分解成CO 2和H 2O,从而使体内代谢水增加[1]。但是,代谢水的增加量远不能补偿运动时水分的丢失。因为在氧化分解能源物质的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必然使体温迅速升高,而要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就不能破坏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此时只能通过增大排汗量来维持这个动态平衡,保持正常体温。运动实践证明,运动时的排汗率同其运动强度呈正比,一次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失水量可高达2~7L [4]。Costil [5]等人通过对运动训练而导致运动员失水的研究发现,轻度脱水时,水的丢失主要来自于细胞的外部空间,而随着脱水程度的增加,细胞内失水量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大。因此在有任何大肌肉群参与收缩活动的体育运动中,只要达到一定强度和较长的运动时间均有体内水分的丢失,并且其丢失量与运动时的环境温度、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呈正比关系。 2 运动与电解质 在高温环境和产热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随着机体排汗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试题

Chap0: 绪论 1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D A. 病理反应 B. 病理表现 C. 病理障碍 D. 病理过程 E. 病理状态2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E A. 临床观察 B. 形态学观察 C. 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D. 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E. 动物实验 3疾病概论主要论述C A.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B.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C.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D.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4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 A. 动物实验研究 B. 推理判断 C. 临床实验研究 D. 流行病学调查 E. 临床观察病人5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D A. 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B. 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C. 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D.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E. 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6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E A. 细胞病理学 B. 器官病理学 C. 医学生理学 D. 疾病病理学 E. 实验病理学7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C A. 诊断疾病 B. 揭示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C. 揭示疾病本质,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D.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过程 E. 探索疾病治疗的手段 8病理生理学是E A. 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B. 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科 C. 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D. 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 E. 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9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E A. 19世纪前叶 B. 19世纪中叶 C. 20世纪中叶 D. 20世纪前叶 E. 19世纪后叶10病理生理学是研究C A.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 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C.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 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E. 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核黄疸 2.原发综合征 3.裂体细胞 4.原位癌 5.缺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适应在形态上表现出 、 、 、 。 2.引起淤血的原因有 、 和 。 3.深部脓肿出现一个开口的排脓管道,称为 ;若出现2个开口且相通的排脓管道则称为 。 的计算公式为AG ,其正常值 。当该值大于 时,可诊断 。 5.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有 、 、 。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 、 。 7.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 、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1.某男,60岁,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直径3cm 大小边缘隆起的溃疡,你认为确诊的方法是:

( ) A.细胞学检查 B.活体组织检查线钡餐检查 D.大便化验 E.胃液分析 2.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 ( ) A.脾、肾、肺 B.心、肝、肾 C.心、肺、脾 D.肝、肾、脾 E.肾、肺、脾 3.血栓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 () A.血栓吸收 B.血栓愈合 C.血栓再通 D.血栓软化 E.血栓机化 4.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 () A.变性、坏死、渗出 B.变性、渗出、增生 C.变性、渗出、再生 D.变质、渗出、增生 E.变质、渗出、化生 5.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 ( ) A.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B.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C.支气管壁瘢痕形成 D.软骨萎缩、钙化或骨化 E.杯状细胞、粘液腺体增生、肥大,浆液腺粘液化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A.Na+ B.Fe2+ C.Ca+ D.K+ E.Mg2+ 正确答案:A 2.肠梗阻病人血清钾检测值为2.9mmol/L临床上一般不表现为 A.口舌 B.皮肤苍白 C.反常性酸性尿 D.四肢无力 E.ST段降低 正确答案:B 3.成人血清钠检测值为125mmol/L,估计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的量为 A.0.80~1.00g B.130~1.50g C.1.05~1.25g D.0.25~0.45g E.0.50~0.75g 正确答案:E 4.低钾血症时,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心脏传导阻滞 B.肌乏力 C.心电图改变 D.心脏节律异常 E.口苦、恶心 正确答案:B 5.男性,45岁,腹胀呕吐已半年,多于午后发作,吐出隔夜食物,吐量较大,吐后舒服,由于长期呕吐除脱水外还会造成 A.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B.低氯、低钾性酸中毒 C.低钾性酸中毒 D.低氯、高钾性酸中毒 E.低氯、高钾性碱中毒 正确答案:A 6.低渗性脱水主要指 A.血钙低 B.血磷低 C.血钾低 D.血镁低 E.血钠低 正确答案:E 7.幽门梗阻病人呕吐10天,血压90/75mmHg。血钾3.1mmol/L,pH7.5,应诊断为

A.呼吸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 幽门梗阻病人呕吐致酸性胃液丢失过多,pH7.5说明存在失代偿性碱中毒,患者无过度通气,因此C是正确的。 8.女性,50岁,因反复呕吐5天人院。血清钠118mmol/L,脉搏120次/分,血压70/50mmHg。应诊断为A.轻度缺钠 B.重度缺水 C.重度缺钠 D.中度缺钠 E.中度缺水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 根据血清钠水平可诊断重度缺钠。 9.等渗性缺水的临床表现为 A.化验检查见尿比重在1.010以下 B.短期内体液的丧失达体重3%时有休克 C.休克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D.明显口渴 E.化验检查见血清Na+降低 正确答案:C 10.代谢性碱中毒时不应补给氯化钾的情况是 A.尿量低于30ml/h B.尿呈碱性 C.尿呈酸性 D.尿量钾含量减少 E.尿量超过60ml/h 正确答案:A 11.治疗等渗性脱水理想的液体是 A.5%葡萄糖 B.平衡盐溶液 C.小分子右旋糖酐 D.等渗盐水 E.5%碳酸氢钠 正确答案:B 12.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主要器官是 A.肾 B.肝 C.肺 D.皮肤 E.缓冲系统 正确答案:A 13.低钾血症错误的临床表现是 A.常与镁缺乏同时存在

病理学学习教案.doc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 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1次课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及疾病概论 教 简述病理学的概念、任务、范围和地位 学 说出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目 简述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 的 说出疾病经过及其含义 和 简述疾病的几种转归,脑死亡及判断依据 要 求 教 重点: 1、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学 2、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 重 3、疾病经过及其含义 点 和 难点:脑死亡的判断依据 难 点 教学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资源 评估 提问或答疑 反馈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

课 后 记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 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 2 次课 章节名称第二章:组织损伤、修复与适应 一、组织损伤二、组织修复(一)再生 教说出变性、坏死、失活组织、坏疽、再生的概念 学学会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与结局目初步描述各种肉眼和镜下的病理变化 的简述坏死的原因、类型、对机体的影响、结局 和说出细胞坏死时核的改变(镜下改变),几种坏疽的特点 要说出再生类型、再生能力和影响再生的因素(全身、局部性因素)求 教重点: 1、变性、坏死、失活组织、坏疽、再生的概念 2、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与结局 学 3、描述各种肉眼和镜下的病理变化 重 4、细胞坏死时核的改变(镜下改变),几种坏疽的特点点 难点: 1、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和 2、描述各种肉眼和镜下的病理变化 难 3、几种坏疽的特点 点 教学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资源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任务答案001-005

病理学与病理生物学(原病理学)02任务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缺氧是由于( A )。 A. 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 B. 吸入气中氧含量减少 C. 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D. 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E. 血液中氧容量降低 2. 乏氧性缺氧又称为( A )。 A. 低张性低氧血症 B. 等张性低氧血症 C. 缺血性缺氧 D. 淤血性缺氧 E. 低动力性缺氧 3. 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物质是( C )。 A. 硫酸盐 B. 尿素 C. 亚硝酸盐 D. 肌酐 E. 乳酸 4. 血液性缺氧时( D )。 A. 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 B. 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正常 C.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正常 D.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降低 E. 血氧容量增加、血氧含量降低 5. 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见于( D )。 A. 心力衰竭 B. 呼吸衰竭 C. 室间隔缺损 D. 氰化物中毒 E. 慢性贫血 6. 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B )。 A. 心脏 B. 大脑 C. 肺 D. 肾 E. 胃肠道 7.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 )。 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 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 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8. 属于发热的是( E )。

D. 中暑 E. 伤寒 9. 外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 )。 A. 产EP细胞 B.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 骨骼肌 D. 皮肤血管 E. 汗腺 10. 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是( D )。 A. 细菌 B. 病毒 C. 致热性类固醇 D. 肿瘤坏死因子 E. 螺旋体 11. 不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 C )。 A. 细菌 B. 类固醇 C. cAMP D. 疟原虫 E. 抗原-抗体复合物 12. 不属于中枢发热介质的是( A )。 A. 干扰素 B. PGE C. cAmp D. 脂皮质蛋白-1 E. 精氨酸加压素AA 13. 炎症引起较大范围组织缺损,修复的主要方式是( A )。 A. 肉芽组织增生填补 B. 周围组织增生、肥大 C. 巨噬细胞增生 D. 缺损周围收缩 E. 缺损的原组织细胞分裂增生 14.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 B )。 A. 变性,坏死,增生 B. 变质,渗出,增生 C. 炎症介质的释放 D. 血管变化及渗出物形成 E. 局部物质代谢紊乱 15. 最有防御意义的炎症改变是( A )。 A. 白细胞渗出 B. 分解代谢亢进 C. 局部酸中毒 D. 分子浓度增高 E. 炎症介质形成 16. 关于纤维素渗出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 胸膜炎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等渗性缺水】 --原因 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大量呕吐 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大量放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大面积烧伤早期; --表现 ①症状:恶心、厌食、乏力、少尿等,但不口渴 ②体征:舌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松弛等 ③丧失达到体重的5%(25%细胞外液):脉搏细速、四肢湿冷、血压不稳或下降→血容量不足 ④丧失达6%-7%(30%-35%细胞外液):严重休克 --治疗 ①补充细胞外液,首选平衡盐溶液;

②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细胞外液的丧失量已达5%,需从静脉快速滴注3000ml(按体重60kg计算); ③血容量不足不明显时:可给上述用量的1/2~2/3,即1500~2000ml。 女,55岁。恶心、呕吐、少尿6小时,呕吐量大,无口渴2年前有腹部手术史。此时患者最可能出现的水电解质紊乱是 A.高渗性脱水 B.稀释性低钠血症 C.高钾血症 D.低渗性缺水 E.等渗性缺水 『正确答案』E 【低渗性缺水】 --病因 (1)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丢失,如反复呕吐。 (2)大面积慢性渗液。 (3)应用排钠性利尿剂未补充钠盐。 (4)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 --表现 ①轻度缺钠:血钠130~135mmol/L,疲乏、头晕、手足麻木; ②中度缺钠:血钠120~130mmol/L,上述症状+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或下降、站立性晕倒; ③重度缺钠:血钠<120mmol/L,神志不清,痉挛性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昏迷、休克。 --治疗 ①补充高渗盐为主; ②补钠量=(142mmol/L-实际血钠值)×0.6(女性为0.5)×体重; ③1gNaCl中含钠17mmol/L。 一般应将需补钠量分次逐步纠正,当天先补1/2量 低渗性脱水主要指 A.血钾低 B.血钙低 C.血镁低 D.血钠低 E.血氯低 『正确答案』D

病理学基础教案

教案首页 课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授课日期专业班级 授课类型理论课学时数 3 教学目的: 1、掌握淤血的概念和后果 2、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形态、结局。 3、掌握栓塞的概念及类型、对机体影响 4、掌握梗死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5、培养关心、爱护病人和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淤血的后果 2、血栓形成的条件 3、血栓的结局 4、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5、梗死的病变特点 教学难点:血栓形成的机理、过程及形态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 课前提问:变性、坏疽的概念、坏疽的分类 主要内容及时间: 课堂引入:肺淤血病人发生梗死的病例 教学内容 一、充血 1、定义: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内血液含量增多 2、动脉性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输入过多致含血 量增多;原因;病变;后果。 3、静脉性充血 ①定义: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 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又 称淤血 ②原因:静脉受压、静脉管壁阻塞、心衰 ③病变:紫绀、温度降低、体积增大;镜下 ④后果:组织水肿或出血;器官实质细胞损伤、间质

纤维组织增生→淤血性硬化 ⑤举例: ⑴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化):病变;左心衰;长 期慢性肺淤血;心衰细胞 ⑵慢性肝淤血(槟榔肝):病变;右心衰;长期慢 性肝淤血;淤血性肝硬化 二、血栓形成 1、定义:在活体的心腔或血管腔内,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 析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条件: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液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 性增高 3、类型: ①白色血栓:灰白色;血小板;头部 ②红色血栓:红色;红细胞;纤维素;尾部 ③混合血栓:红白相间;体部 ④透明血栓: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微静脉内;纤维素; DIC 4、结局:溶解吸收;机化与再通;钙化 5、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病;休克、出血 三、栓塞 1、定义: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 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2、栓子的种类:血栓(最常见)、脂肪、羊水、气体、寄 生虫或虫卵、细菌团、肿瘤细胞 3、栓子的运行途径:随血液方向运行 ①来自体静脉及右心的栓子:栓塞于肺动脉或其分之 内 ②来自左心及动脉系统的栓子:栓塞于心、脑、肾、 脾等器官小动脉内 ③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栓塞于肝内门静脉分支 4、栓塞举例 ①血栓栓塞:肺动脉栓塞-----下肢深不静脉(90%),肺 出血性梗死,呼吸困难、紫绀、猝死;体循环的动 脉栓塞-----左心腔的附壁血栓、心瓣膜上的血栓、动

外科学题库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1.低血钾症一般不表现为B A.碱中毒 B.碱性尿 C.心电图出现U波 D.恶心呕吐 E.腱反射减弱 2.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一般不表现为D A.面部潮红 B.心率加快 C.呼吸深而快 D.尿液呈中性 E.呼气有酮味 3.代谢性酸中毒时不应补给氯化钾的情况是B A.尿钾含量减少 B.尿量低于30ml/h C.尿量超过60ml/h D.尿呈酸性 E.尿呈碱性 4.禁食禁水成年患者每天正确的水与电解质补充量为B A.水2000~2500ml,钠10g,氯化钾5g B.水2000~2500ml,钠5g,氯化钾4g C.水3000~3500ml,钠5g,氯化钾3g D.水1500~2000ml,钠3g,氯化钾2g E.水1500~2000ml,钠4g,氯化钾2g 5.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主要器官是C A.肺 B.缓冲系统 C.肾 D.皮肤 E.肝 6.代谢性碱中毒伴有的电解质紊乱是A A.低钾血症 B.高钾血症 C.镁缺乏 D.高钙血症 E.高钠血症 7.低钾性碱中毒常出现于B A.尿毒症 B.胃肠减压 C.术后少尿 D.挤压创伤 E.输血过量

8.低钾血症的患者,补钾后病情仍无改善时,应首先考虑缺乏A A.镁 B.磷 C.钠 D.氯 E.钙 9.低钾血症错误的临床表现是B A.肌无力为最早的临床表现 B.均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 C.常与镁缺乏同时存在 D.严重时可发生多尿 E.发生碱中毒时尿呈酸性 10.男,45岁。腹胀呕吐已半年,多于午后发作,吐出隔夜食物,吐量较大,吐后舒服,由于长期呕吐,除脱水外还会造成B A.低氯高钾性碱中毒 B.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C.低氯高钾性酸中毒 D.低氯低钾性酸中毒 E.低钾性酸中毒 11.女,45岁。幽门梗阻行持续胃肠减压半月余,每日补10%葡萄糖2500ml,5%葡萄糖盐水1000ml,10%氯化钾30ml。2天前开始出现全腹胀,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消失,每日尿量1500ml左右,最可能的原因是A A.低钾血症 B.低钠血症 C.高钾血症 D.高钠血症 E.低钙血症 (12-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2.幽门梗阻患者可发生D 13.重度肺气肿患者可发生A 14.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失衡是B 15.女,20岁。因十二指肠溃疡所致幽门梗阻引起反复呕吐15天入院,测得血钾值为3mmol/L,动脉血pH7.5,首选补液种类应为E A.乳酸、氯化钾溶液 B.氯化钾溶液 C.等渗盐水 D.葡萄糖盐水

病理学讲稿教案

教案 授课时间月日至月日课时数 2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课□上机课□技能课□其他□授课单元绪论第一章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目的与要求1、了解了解绪论有关内容;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与愈合有关的因素。 2、熟悉适应、变性的结局;再生的类型、组织再生的能力、过程;熟悉创伤愈合。 3、掌握适应、变性各类型的概念、病变;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功能。 重点与难点重点:组织和细胞损伤的类型、各类损伤的基本概念、基本病变及结局;坏死的类型、病变特点及结局;再生的类型、组织的再生能力。 难点:凋亡的概念、与坏死的区别;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的结构及作用。 主要内容绪论 第一章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组织和细胞的适应 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 第三节损伤的修复 教学方法手段(教具)利用多媒体,增加大量图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以讲授法为主,适当结合启发式及自学。 参考资料《病理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丁凤云主编 《病理学》李玉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指南和题解》唐建武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学实验教程》唐建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思考题、作业1、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在形态学上如何鉴别 2、试述肉芽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3、试以断肢再植为例说明组织的再生能力和类型,并根据所学习的病理学知识分析影响断肢再植成功的病理学因素。

讲稿 绪论 【课堂导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听说的断肢再植,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可以保证断肢再植吗?那就从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一节《病理学》的内容当中去寻找答案吧! 一、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及本教材内容 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形态学。 病理学内容: 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基本病理过程及发生发展规律。 2.常见炎症性疾病、常见肿瘤及常见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临床联系。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 临床:活检、尸检、细胞学检查。 水、电解质紊乱、缺氧、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等。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1.活体组织学检查(biopsy)简称活检是从活体上用手术切取、钳取、搔刮和穿刺针吸引等方法取出病变部位的组织制成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的方法。 活检的意义: (1)及时、准确的诊断疾病。如:快速冷冻切片。 (2)在疾病过程中定期活检可了解病变发展情况和判断疗效。 (3)有利于采取新的研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组织细胞培养等对疾病更深入的研究。 2.尸体解剖(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检。 意义: (1)查明死因,确定诊断。 (2)及时发现和确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和新发现的疾病,为研究疾病和制定防治方案做出贡献。 (3)收集积累资料,开展科研,扩展教学。 3. 细胞学(cytology)检查是取病变部位表面脱落的细胞,穿刺抽取或混悬于各种液体中(胸水、腹水、尿、痰等)的细胞制成涂片并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做出细胞学诊断.。主要用于检查恶性肿瘤。 4.实验病理学研究: (1)动物实验。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四、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一)、大体观察。 (二)、组织和细胞学观察:HE。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检查(特殊染色):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 如:过碘酸schiff反应(PAS)可用来区别Ewing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前者含有糖原呈阳性,后者不含糖原呈阴性)。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题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 2.C 3.A 4.B 5.D 6.D 7.C 8.D 9.C 10.E 11.A 12.E 13.A 14.B 15.D 16.A 17.B 18.D 19.B 20.C 21.C 22.D 23.D 24.B 25.B 26.D 27.A 28.A 29.E 30.D 31.D 32.D 33.C 34.D 35.B 36.D 37.C 38.D 39.D 40.B 41.D 42.E 二、问答题 1.哪种类型的低钠血症易造成失液性休克,为什么?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易引起失液性休克,因为: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②抗利尿激素(ADH)反射性分泌减少,尿量无明显减少;③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 2.简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 ①大量消化液丢失,只补水或葡萄糖;②大汗、烧伤、只补水;③肾性失钠。 3.试述水肿时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 正常人钠、水的摄人量和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从而保持了体液量的相对恒定。这一动态平衡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功能来实现。正常时肾小球的滤过率(GFR)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称之为球-管平衡,当某些致病因素导致球-管平衡失调时,便会造成钠、水潴留,所以,球-管平衡失调是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常见于下列情况: ①GFR下降;②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③肾血流的重分布。 4.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常见原因有;①广泛的肾小球病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炎性渗出物和内皮细胞肿胀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单位严重破坏时,肾小球滤过面积明显减小;②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下降,以及继发于此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使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发生水肿。 5.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与哪些因素有关? 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能引起球-管平衡失调,这是全身性水肿时钠、水潴留的重要发病环节。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功能增强的因素有: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了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水的重吸收,是引起钠、水潴留的重要因素;②肾小球滤过分数升高使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③利钠激素分泌减少,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抑制作用减弱,则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④肾内血流重分布使皮质肾单位的血流明显减少,髓旁肾单位血流量明显增多,于是,肾脏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强。 以上因素导致钠水潴留。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专业代码077704或100104)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坚持四项基础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二)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坚实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理论基础、基本技能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病理诊断。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课程学习半年,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包括教学和临床实践)和撰写论文两年半。在职硕士研究生根据具体情况可相应延长一年。 三、研究方向 (一)肿瘤分子病理研究与临床 (二)急性肺损伤发病及其内源性修复机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二)学分要求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必修课≥70分计学分,选修课≥60分计学分。专业课学习时间由导师根据科研等工作统筹安排,第五学期末修完全部学分。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 1.教材: (1)病理学: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病理学:周庚寅主编,科学出版社,英文版 (3)高级病理生理学:杨惠玲主编,科学出版社 (4)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

(5)组织病理学技术:李甘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2.著作与期刊: (1)中华外科病理学:武忠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华病理学杂志:吴秉铨主编,中华医学会主办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选择题

A型题 1.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体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B.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C.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无机盐 D.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蛋白质 E.细胞内液体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2.电解质是指 A.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 B.细胞外液中的各种无机盐 C.细胞内液中的各种无机盐 D.一些低分子有机物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 E.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和一些低分子有机物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 3.正常成年男性体液含量约占体重的 A.40% B.50% C.40%-50% D.60% E.70% 4.细胞内外液的含量 A.是固定不变的 B.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的 C.主要由动脉血压变化来决定其动态平衡 D.主要由细胞膜两侧渗透压决定其动态平衡 E.主要由肾排出尿量的多少决定其动态平衡 5.关于胃肠道分泌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下列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A.胃液中H+是最主要阳离子 B.胃液中HCO3-是最主要阴离子 C.肠液中Na+是最主要阳离子 D.胃肠道各种消化液中含K+量高于或与血清中K+大致相等 6.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A.Na+ B.K+ C.Mg2+ D.Ca2+ A.H+ 7.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 A.HCO3- B.HPO42- C.SO42- D.Cl- E.蛋白质阴离子 8.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E.尿素 9.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A.蛋白质 B.球蛋白 C.K+ D.Na+ E.Ca2+ 10.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是 A.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C.血浆大于细胞内液 D.基本相等 E.组织间液小于细胞内液 11.高渗性脱水是指 A.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ol/L[310mOsm/(Kg.H2O)],血清>145mmol/L的脱水 B.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l/L[280mOsm/(kg.H20)].血清钠>135mml/L的脱水 C.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l/L[310mOsm/(kg.H2O)],血清钠<135mmol/L的脱水 D.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l/L[280mOsm/(kg.H2O)],血清钠,<145mmol/L的脱水 E.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ol/L[280mOsm/(kg.H2O)],血清钠=135mmol/L的脱水 12.高渗性脱水患者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渴中枢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C.肾血流减少 D.细胞内液减少 E.细胞外液减少 13.脱水热产生的原因是 A.散热减少 B.产热增加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D.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E.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 14.患者口渴,尿少,尿中钠高,血清钠>145mml/L,其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等渗性脱水 B.水中毒 C.高渗性脱水 D.水肿 E.低渗性脱水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水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题要点]①促进物质代谢(良好溶剂、生化反应场所);②调节体温(比热大,蒸发热大);③润滑作用;④结合水增强器官组织坚韧性。 2.无机电解质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题要点]①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②维持细胞静息电位和参与动作电位形成;③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3.有哪些因素可刺激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 [答题要点]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升高,以及非渗透压性刺激,即血容量和血压的变化、精神紧张、疼痛等因素。 4.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最主要危害有何不同。 [答题要点]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严重高渗→脑细胞脱水、脑体积缩小→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静脉破裂、脑内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低渗性脱水:①大量细胞外液丢失 ②细胞外液低渗、大量细胞外水分进细胞内 →低血容量性休克 5.高渗性脱水机体可通过哪些措施使细胞外液高渗有所回降? [答题要点]①口渴,增加饮水;②少尿,减少水分排出;③细胞内水向细胞外转移,起“自我输液”作用。 6.某病人高热昏迷三天,未进食,可能发生哪些主要的水电解质紊乱?为什么? [答题要点] 高渗性脱水:主要因经呼吸道和皮肤失水过多又未饮食水 低钾血症:因未摄入钾、肾照样排钾 低镁血症:因未摄入镁 高钾血症:组织细胞分解代谢↑,细胞内K+释放。 7.什么叫水肿?全身性水肿多见于哪些情况? [答题要点]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全身性水肿多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性水肿)、肾病综合征或肾炎(肾性水肿)以及肝脏疾病(肝性水肿等)。 8.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有哪些?试各举一例说明。 [答题要点]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如充血性心衰时,全身毛细血管流体静压↑;②血浆胶体渗透压↓,如肝硬化时,蛋白合成↓;③微血管通透性↑,如炎性水肿时,炎症介质使微血管通透性↑;④淋巴回流受阻,如丝虫病,可引起阻塞性淋巴性水肿。 9.球-管失衡有哪几种形式,常见于哪些病理情况? [答题要点]有三种形式:①GFR↓,肾小管重吸收水钠正常;②GFR正常,肾小管重吸收钠水↑;③GFR↓,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常见于充血性心衰、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 10.什么叫肾小球滤过分数,它的增加为什么会引起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 [答题要点]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滤过分数↑,无蛋白滤液↑→近曲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流体静压↓、血浆胶体渗透压↑→重吸收↑。11.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有哪些?这些原因为什么会引起低钾血症?

病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Introducation) 一、概念: 家畜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总论: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包括炎症、发热、休克、变性、坏死等 各论:各器官系统的疾病病理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三、家畜病理学在兽医学科中的地位 本门课程是兽医科学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 ?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 ? 为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学科的学习作基础; 兽医病理学是: 桥梁 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 目的:诊断、研究 四、动物病理学的分支 1、动物病理解剖学:从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病理生理学:从患病动物的机能、代谢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动物卫生病理学:研究屠宰动物各组织、器官的病变及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形态学变化、鉴别诊断和卫生评价与处理的学科。 4、化学病理学:是指把组织或细胞的染色技术与化学反应相结合,以揭示细胞内各种物质的特殊性的病理学分支,现已广为普及和应用。 5、免疫病理学:是指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引入病理学,借以阐述许多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病理学分支。它多采用免疫荧光法、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放射免疫标记自显影法和免疫电镜法等研究疾病,从而揭示出一批未曾被人们认识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疾病,如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和器官移植免疫及肿瘤免疫等发展的全过程中,连续研究患病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和形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遗传病理学:是指研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引起疾病的一个病理学分支。遗传性疾病按涉及的遗传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染色体病;病理性状由两对以上不同突变基因所决定(每对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之分)的多基因遗传病和由某一个(对)基因异常而引 起的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又有以下几种不同的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和Y连锁遗传。 比较病理学:是指将各种动物疾病的病理过程或动物疾病与人类疾病病理过程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病理学 分支。其任务在于用从各类动物疾病病理过程研究中所获得的知识,来阐明人类疾病的病理过程及其本质, 为防治疾病和增进人类健康服务。

水和电解质代谢

第十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体液的组成成分是 A. 水、无机盐、核酸 B. 水、无机盐、糖 C. 水、无机盐、脂类 D. 水、无机盐、低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 E. 以上都不是 2.体液量最多的是 A. 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血浆 D. 淋巴液 E. 组织间液 3.新生儿含水量约为 A. 60% B. 50% C. 75% D. 80% E. 65% 4.关于水的含量在个体间的差异,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成人多,老年人少 B. 胖者多,瘦者少 C. 婴儿多,成人少 D. 男性多,女性少 E. 瘦者多,胖者少 5.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 钠离子 B. 镁离子 C. 钾离子 D. 钙离子 E. 锰离子 6.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 钠离子 B. 钾离子 C. 钙离子 D. 镁离子 E. 锰离子 7.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主要是靠哪种物质的移动 A. 钠离子 B. 钾离子 C. 葡萄糖 D. 蛋白质 E. 水 8.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是 A. HCO3- B. Cl- C. HPO42- D. Pr- E. SO42- 9.按摩尔电荷浓度计算,细胞内液电解质总量高于细胞外液,因此渗透压 A. 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 B. 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C.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基本相等 D. 细胞内液大于组织间液 E. 以上都不是 10.血浆与组织间液的重要差别是 A. 渗透压不同 B. 钾离子不同 C. 钠离子不同 D. 蛋白质含量不同 E. 以上都不对 11.有关水的功能错误的是

A. 调解体温 B. 运输物质 C. 防御作用 D. 润滑作用 E. 促进、参与化学反应 12.各种消化液体丢失后,共同缺乏的电解质是 A. 钠离子 B. 钾离子 C. 氯离子 D. 碳酸氢根离子 E. 钙离子 13.成人每日最低需水量为 A. 1000ml B. 1500ml C. 2000ml D. 2500ml E. 500ml 14.正常成年人每日尿量约为 A. 500ml B. 1000ml C. 1500ml D. 2000ml E. 2500ml 15.人体每日最少尿量为 A. 2500ml B. 500ml C. 1500ml D. 350ml E. 150ml 16.不能进食的人每日最低补液量为 A. 2500ml B. 500ml C. 1500ml D. 350ml E. 100ml 17.既能增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又能降低心肌兴奋性的离子是 A. Ca2+ B. Mg2+ C. Cl- D. OH- E. K+ 18.对ADH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促进肾远曲小管分泌H+,重吸收Na+ B. 促进肾远曲小管排K+,重吸收Na+ C. 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D. 促进远曲小管对K+的吸收 E. 以上都不对 19.对于醛固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促进肾远曲小管对K+的重吸收 B. 它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C. 属于含氮类激素 D. 促进肾远曲小管分泌H+, 排K+, 重吸收Na+ E. 以上都不对 20.一次摄入大量水分后,尿量增加是由于 A. ADH分泌减少 B. ADH分泌增加 C. ADH分泌不变 D. 与ADH分泌无关 E. 以上都不对 21.大量出汗可出现 A. 低渗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水中毒 E. 以上都不对 22.影响ADH分泌的因素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