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学分认定办法

高中学分认定办法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依据《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规定》和济南市教育局《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模块考试管理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认定构成项目及权重

1、学生修习时间是获得学分的必要条件。学生修习时间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4/5以上,因病假、事假未能达到规定学时的,在课余时间通过补课达到要求的给予认定。修习时间未能达到要求的不予认定学分。

2、根据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及结果对学业生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学生,给予认定学分,不足60分者不予认定。综合评价中学习表现和考试成绩按2:8的比例。每个模块按照100分计,各项目之间的权重分配比例及具体要求如下:

①学习过程表现(20%)

学习过程表现包括四个项目即学生修习时间、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平时测验成绩。各项目均以满分5分计入总分。

修习时间满课程要求的,该项目以满分5分记入综合评价,有旷课行为的学生,根据旷课多少酌情扣分。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对课堂的参与程度、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等,有实验操作的学科实验操作的考核也包含在本项目中;作业质量包括作业完成的次数和质量等;平时测验成绩指模块学习中间的阶段性知识测试,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或实验操作等其他形式。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平时测验成绩三项满分15分一块记入综合评价。没有作业或平时测验成绩的学科,三项分数(15分)合并在课堂表现成绩中给出。该项目由学科组制定细则,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评定。

②模块结业成绩(80%)

由学校依据课程标准统一命题(满分为100分),试题难度适中,既能让达到该模块基本要求的学生考试合格,又能让该模块学习优秀的学生考出水平。该部分以满分为80分记入综合评价。

二、学分认定委员会

1、学校领导机构

2、级部组织机构

三、学分认定的步骤

1、学生向任课教师提出申请

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由学生按照学校要求向任课教师提出学分认定的申请。

2、任课教师提出认定意见

任课教师根据学分认定考试或考核成绩、学生的修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表现,提出认定意见,填写学生学分认定申报表并上报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学科组。

3、学分认定委员会审定赋分

学分认定委员会下设的学科组对任课教师提出的认定意见和学生相关资料进行复核,报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批,学分认定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确定审批结果,认定委员会主任签署认定意见。对于修习时间达到课程标准,而又没有通过学段考试的学生,可以补考或重考,通过后方可认定学分。

三、有关说明

1、对申请学分不予认定的学生应及时通知本人和家长,并说明理由。

2、对于因学段考试成绩不佳未能通过学分认定的学生可以申请补考或重考,补考

在两周内进行,重考在以后学段进行。

3、对于学科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自修,批准自修的学生必须参加模块结业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者可认定学分。

4、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学分认定办法:

采取学分管理,由各级部、科室、社团负责人负责。学分获得依据学生出勤情况、活动表现、作业情况、纸笔测验或考察等成绩,由任课教师给出。其中出勤率未达到规定修习课时4/5者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成绩存入学生学业档案。评价要重过程、重体验、重表现、重能力。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吸收家长代表、社区人士参与到评价中来;重视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既要注重学生综合知识、个人兴趣特长拓展和深化等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考试可采用论文、调研报告、作品等多种形式,防止单纯以纸笔考试成绩为依据评价学生;要重视实施的过程评价,建立相应的活动学习档案。学分评价要根据类别、难易程度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保证评价公平、公正。

招远一中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细则

招远一中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细则 (试行)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学分管理。学分是学生实际学时数量和基本学习质量的反映,学生必须取得一定学分方可毕业。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管理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及《招远一中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方法(暂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将《招远一中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细则》(试行)颁布如下: 模块学分认定包括过程性成绩评定(40%)与学业考核成绩评定(60%)两部分,总分100分。 修习模块学分(每个模块学分为2分)的认定步骤如下: 一、填写《学生课堂表现评定表》 附表⑴《学生课堂表现评定表》的样式如下: 招远一中学生课堂表现评定表 说明: 1.模块内容指教师所教的模块具体内容,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可填“必修1、必修2……”等,其他学科只能填模块具体课程内容(即书名);类别指“必修”或“选修” 2.该项目以满分10分计入综合评价,即填到该生《表2》的“学习过程”栏当中。评价标准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为参考,评价等级分为 优秀:A 优良:B 较好:C 一般:D 较差:E 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中累计有两个E,则课堂评价为不合格。 3.德育行为评定中教师评定是指任课教师评定(40%)和班主任评定(60%)综合结果。 4.总评计分:五行三列共计十五个栏目中,分别统计A、B、C、D、E的个数,总评分数=(A的个数×0.6)+(B的个数×0.5)+(C的个数×0.4)+(D的个数×0.3)+(E的个数×0.2),由总评分数确定总评等级。 总评等级得9~10分的为A,得8~8.9分的为B,得7~7.9分的为C,得6~6.9分的为D,5.9分及其以下为E。 说明:学生德育学分参与学生表现评定,具体奖惩分包括:迟到一次扣0.5分,旷课1次扣1分,班内通报1次扣2分,学校通报1次扣5分,学校处分1次扣10分;班内表扬1次加1分,学校表扬1次加5分,学校表彰1次加10分。 5.本表格由课任教师签名或盖章。模块内容填写教科书的具体名称,类别填写必修或选修。 二、填写《学生模块学习登分表》 附表⑵《学生模块学习登分表》的样式如下: 招远一中学生模块学习登分表 年班姓名:学籍号:

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和管理行为,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顺利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意见》(渝教基〔2009〕62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实施的试行意见》(渝教基〔2010〕4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计量单位。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第三条学分认定是对学生可否获得学分的判定。认定意见分“同意认定”、“不予认定”两种。 第四条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应遵循规范性、公正性和真实性原则。规范性要求学校必须按照全市统一标准、条件、程序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公正性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学分认定必须公正、公平、公开;真实性要求学校必须依据原始实证,客观、真实地认定学生学分。

第五条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生所在的普通高中学校。 第六条学校成立学生学分认定委员会。委员会由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校长是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委员会成立若干学分认定小组,具体负责学生学分的认定工作。 第七条学校依据国家、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规定,制定本校学生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八条学生修习时间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模块(专题)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综合评价合格方可申请学分认定。 第九条学科类课程学分的认定。学科类课程学分认定主要依据学生修习课时记录、修习过程反映、模块(专题)考试成绩。 (一)学校必须按照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学生按规定参加课程修习,实际修习时间不低于该模块规定学时数的5/6。学生参加课程修习的时间由任课教师记录。

中学学生学分认定办法

XX中学学生学分认定办法 根据省市新课程改革的方案要求,为有效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的认定和管理,促进高中新课程的顺利推进,结合我校高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学分认定的主体 1.学校是学生学分认定的主体,学校认定在校学生的学分。 2.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并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下设若干个学分认定小组。学分认定委员会成员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担任,校长是学分认定的第一责任人;学分认定小组成员由同学科或同课程内容的任课教师担任。 二、学分认定的基本内容 学分是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认定,用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和达到的发展程度。 (一)学分的基本构成要素 1.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课程模块修习课时记录。 2.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课程模块修习过程反映。 3,修习完的课程模块考试成绩。 (二)学术性课程学分认定 L修习课时记录认定。学校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

开设课程,学生原则上都必须全程参加课时修习。学习参加课程修习的时间,必须达到规定的90%方为合格。学生修习学时由授课教师登记。 2.模块考试成绩认定。模块考试成绩包括阶段测试和终结测试。阶段性测试由科任教师根据教学进程进行的过程性考核,其权重最大只能占模块考试成绩的30%o模块学习结束,由市教研室或学校根据课程标准统一命题,并进行终结测试。测试除书面笔试外,还应包括听说能力测试、实验操作能力测试和术科测试等。模块成绩达到总分的60%以上为合格。 以上各方面均为合格者,才能给予相应的模块学分。 (S)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 1.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 研究性学习以课题评价形式认定。研究性学习占15学分,可以完成3个课题,每个课题5分学分。也可以完成5 个课题,每个课题3学分。也可完成两个课题,第一个课题5学分,第二课题10学分。 评价认定研究性学习学分主要依据5个方面的材料:(1)开题报告和学习方案;(2)每次课题研究学习活动的记录; (3)课题研究中所收集的材料(包括原始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4)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的小结;(5)课题研究学习成果(论文、研究报告、解

【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

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省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办法(试行)》和《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规范我校学生学分的认定和管理行为,保证学分认定的客观性、真实性、严肃性、公正性,促进高中新课程顺利推进,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法。 一、高中课程学习实行学分管理 1、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情况。 学分管理是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习量的一种模式,它按照培养目标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应得的总分,以取得规定的最低限度以上的总学分作为学生达到毕业程度的标准。 2、学分由我校组织认定。学校成立学分认定领导小组和仲裁委员会,并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设立若干学分认定小组。学分认定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担任。 ①学分认定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 组员:教研组长、各学科备课组长、各班学习委员、科代表、研究性学习组长(学生) 职责是负责对实施学分的认定、评定的领导和指导。 ②学分认定小组 成员由同学科或同课程内容的任课教师担任。 职责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学分认定的具体实施细则。 ③仲裁委员会 由学校党总支、团委、学生会、各班班长、团支书等组成。 职责是负责对学分认定过程中学生的申诉、调查、核实和纠正等。 二、模块学习评价原则 1.多样性原则 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让学生、同伴、家长、教师等多主体参与评价,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核学生的学习状态。

2.多元性原则 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模块学习评价的目标,评价中要反映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状况,尤其应关注学生在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提升,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3.过程性原则 重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模块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即时、动态地了解学生,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客观地评价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 4.发展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用发展的眼光、以诚恳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学生的个性张扬、特长发挥和大胆创造,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 5.实效性原则 评价方案力求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真实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差异、特长及发展状况,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和认同评价结果,切实提高评价的效益。 三、学分认定的基本内容 1、学分认定基本构成要素 ①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课程修习课时记录,占10%。 ②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课程修习过程反映,占30%。 ③修习完的课程考试成绩,占60%。 2、学科类课程学分认定 ①修习课时记录认定。学校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学生原则上都必须全程参加课程修习。学生修习时间至少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课时的5/6以上。学生参加课程修习的时间由授课教师登记。该部分占学分评估值总量的10%。 ②修习过程反映认定。包括学生在修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情况,完成作业、作品及各项学习任务情况,从事与修习内容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及平时形成性测试成绩等。其中修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情况占10%;实验操作技能、日常作业及作品、参与过程(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表现等考核在合格以上占10%;阶段检查性形成性测试占10%。

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规定

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规定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和管理行为,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顺利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意见》(渝教基〔2009〕62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实施的试行意见》(渝教基〔2010〕4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计量单位。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第三条学分认定是对学生可否获得学分的判定。认定意见分“同意认定”、“不予认定”两种。 第四条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应遵循规范性、公正性和真实性原则。规范性要求学校必须按照全市统一标准、条件、程序对学生进行学

分认定;公正性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学分认定必须公正、公平、公开;真实性要求学校必须依据原始实证,客观、真实地认定学生学分。 第五条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生所在的普通高中学校。 第六条学校成立学生学分认定委员会。委员会由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校长是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委员会成立若干学分认定小组,具体负责学生学分的认定工作。 第七条学校依据国家、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规定,制定本校学生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八条学生修习时间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模块(专题)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综合评价合格方可申请学分认定。 第九条学科类课程学分的认定。学科类课程学分认定主要依据学生修习课时记录、修习过程反映、模块(专题)考试成绩。

【学分认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

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 (试行) 根据省教育厅下发的《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一.学分认定的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学校必须按照全省统一的标准、要求、程序对学生的学分进行认定。 (二)公正性原则。学校对学生的学分认定必须公正、公平、公开,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 的监督。 (三)真实性原则。学校对学生的学分认定必须依据原始实证,真实、客观、可靠。 二.学分认定的条件 (一)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七个领域的学分 认定的条件 1、学生修习该模块的学时至少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课时的4/5以上; 2、学生在模块修习过程中表现良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3、学生在模块学习结束后,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考试(考查),成绩合格; 4、每个模块通常为36个学时,2个学分;体育与健康、艺

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 则上18个学时, 1个学分;选修Ⅱ每个模块18个学时,1个学分,也可以36个学时,2个学分。 (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认定的条件 1、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或活动方案和学习过程记录; 2、学生获得的成果; 3、学生自评、互评及指导教师评价记录; 4、每1学分不少于18个学时,每个活动小组不超过8人。(三)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学分认定的条件 1、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活动计划、总结; 2、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包括:服务对象(机构或个人)、活动日期、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或项目、访问对象的评价、联系电话、签名(盖章)等内容; 3、学生参加社区服务高一至高三上学期每学期不少于2个工作日,高中三年内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 (四)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学分认定的条件 1、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记录、总结; 2、学校或相关单位的证明材料; 3、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可获得2个学分; 4、学校组织的集中军训时间不少于5天,可获得2个学分。

学校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学校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学校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实施方案范文 为了积极稳妥推进新课程实验,有效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的认定和管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办法(试行)》等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试行)。 一.建立学分认定组织机构 1.学分认定委员会: 主任:x 副主任:x 成员:x各学科高中教研组组长 职责:负责制订学分认定实施方案,全面领导和指导学分的认定工作。 2.学分认定工作小组 组长:x 副组长:x 成员:年级段长、备课组长、班主任(教学班指导教师)、学科任课教师、学生代表。 职责:负责对学分的认定、评定、公示等工作的组织实施。 3.学分认定仲裁委员会 主任:x

副主任:x 成员: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处、政教处、团委等处室负责人、年级段长、高中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负责对学分认定工作的监督,对学分认定过程中学生的申诉进行调查、核实以及纠正。 二.学分设置 三.学分认定的内容和办法 学分由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分认定的基本条件是:(1)达到一定的课程修习时间(不少于规定学时的2/3);(2)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表现(依据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成果、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等)(3)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或考查)并成绩合格。 (一)学科模块学分认定 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均由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模块测试)两个部分组成,我校规定两部分的分值权重为4:6。模块测试以满分100分计,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不及格者不取得学分。 1.学习形成性评价成绩(过程表现)(40%) 学习形成性评价成绩包括修习时间、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平时测验等平时过程性表现,累计以满分40分计入总分成绩。 学生修习时间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2/3以上。因病假、事假未能达到规定时的,在课余时间通过补课达到要求的给予认定。修习时间未能达到要求的不予认定学分。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

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随着高中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的实施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其中,学分认定作为一种评价和奖励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在新课程实施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分认定的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学分认定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2.多元评价原则:学分认定应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科能力、素质表现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3.公正公平原则:学分认定应公正公平,遵循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公平地获得他们应得的学分。 4.综合发展原则:学分认定应鼓励学生综合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三、学分认定的内容 1.学习成绩认定: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学分认定应根据学生在各学科的考试成绩、作业质量和参与

度等因素进行评价。成绩认定应以学科成绩为主,综合考虑平时成绩、期中期末成绩等,采用百分制、五级制等多种评价方式。 2.学科能力认定:学科能力是学生在各学科中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学分认定应根据学生在各学科中的学科能力进行评价。学科能力认定应根据各学科的标准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外活动认定:课外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学分认定应根据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课外活动认定应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等,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文艺活动等方式进行认定。 4.实践能力认定: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分认定应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实践能力认定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以通过实验报告、实践项目等方式进行认定。 5.日常表现认定:学分认定应充分考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评价等。日常表现认定应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可以通过评价表、课堂观察等方式进行认定。 四、学分认定的程序 1.学分认定的主体:学分认定工作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开展学分认定工作,并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具体的评审和决

高级中学学生学分认定办法(修订)

高级中学学生学分认定办法(修订) 第一章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落实高中新课程方案,促进新课程的实施,规范学生学分认定和管理行为,保证学分认定的真实性、严肃性,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根据《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和《XX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XX高级中学学分认定办法。 第二章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I中至少获得22学分,在选修II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第三章学分认定标准 为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济钢高中学分认定委员会特制定以下学分认定标准。 第一条学术性课程学分的认定标准 学校对已经开设、学生已经选修且经过考核已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模块)认定学分,考核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作业情况、模块考试成绩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 1.出勤情况 任课教师要认真记录学时数,统计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并计算出勤率得分,出勤率的得分80分以下的学生(不含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且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经个人申请、学校批准,其相应学科的必修课程可

以免听部分或全部学时的学生除外),不能参加模块学分认定考试,须重修本模块。出勤率得分作为学分认定依据之一。 2.课堂表现情况 课堂表现情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自主、合作、探究三个一级指标和主动、认真、积极、善于与人合作、自信、表达、自省、创新八个二级指标。具体考核标准见附件1。 3.作业情况 任课教师要认真统计、记录学生作业情况。作业未交率小于20%,按以下公式计算分数[(优秀次数*10+良好次数*8+合格次数*6+不合格次数*4)/(应交次数*10)]*1。作业未交率大于及等于20%,作业等级直接认定为0分。 4.每一学科每一模块完成教学任务后必须进行相应模块考试。模块考试的组织、命题、阅卷、评价原则上学校负责,由各级部具体实施,一般采用百分制。 5.按照出勤情况(10%),课堂表现情况(10%)、作业情况(20%)、模块考试成绩(60%)计算模块认定得分并转化为等级。88-1分为A级;75-87分为B级,6 0-74分为C级,59分及以下为D级。学生如对取得成绩不满意,可选择重考一次,与模块补考同时安排。 6.综合评价结果为A、B、C三级可获2个学分,综合评价为D级,考勤或模块考试成绩出现D级的学生不能获得学分 7.学生因学分认定考试成绩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分的,可以申请补考或申请参加其他教学班相同学习模块的考试。补考时间由学校安排。补考或参加其他教学班相同学习模块的考试不得超过2次, 2

高中生物学科学分认定方案(试行)

生物学科学分认定方案(试行) 一、高中生物课程学习学分的毕业要求 高中生物课程设有6个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高中生物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要达到高中生物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必须完成必修课程模块生物1、生物2和一个选修课程模块,即至少要修满6学分的生物课程(即在学完生物1、生物2之后,再从选修课程中选学一个模块,并获得2个学分)。鼓励学生尤其是对生物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生物素养。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选修2个选学模块,获得共10个学分;有志于向生物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选修3个选学模块,获得共12个学分。 二、学业评价的的原则 1、学业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的内容,不再单纯关注知识,而应该三维目标进行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加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2、发挥学分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学分评价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向接近评价目标的转化。 3、学分评价的方式由单纯重视纸笔测验向综合运用多元化转变。把纸笔测验与活动表现、学习档案、实验操作、活动设计、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结合。 4、学分评价主体由学生的被动参与评价向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转变。采用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式,强调生物生课程模块学分认定中的主体地位,并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习惯。 三、学分认定的项目内容 从单元测验、模块考试、实验技能、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和练习的完成情况、活动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业评价采用百分制:纸笔测验成绩占70%,实验技能占10%、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及质量占10%、活动表现占10%。 (一)纸笔测试成绩占70% 1、单元测验(10%)。在各个模块中,每一单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单元测验,题目由该年级备课组统一命题。取该模块中各单元测验成绩的平均值,按10%进行折算,即为单元测验的最后评定得分。 2、模块考试(60%) 在考试命题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选择具有真实情境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不宜孤立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办法和毕业标准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办法和毕业标准 附件4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办法 和毕业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和管理行为,确保学分认定的规范性、真实性和公正性,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学分认定办法和毕业标准。 一、学分结构 普通高中学分分为必修学分、选择性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必修学分为88学分,选择性必修学分至少42学分,选修学分至少14学分。学生原则上完成18学时(以1学时45分钟计)课程内容的学习可获得1学分。 二、学分认定 (一)学分认定是对学生可否获得学分的确认。学分认定的意见分“同意认定”“不予认定”两种。学生学习了规定的课程并通过考核或获得主管部门认可的证书,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二)学分认定由学生所在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学分认定委员会主要由校长、书记、分管纪检的学校领导、教研组长以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代表等成员组成。 (三)学分认定的形式。 1.学业。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时间不少 于规定时间的2/3、学习过程表现良好、参加课程考试(考查)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2.证书。学生参加经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确认的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培训,或参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考试或比赛,获得某项资格或等级证书,均可提出学分申请。学生须提交发证单位的资质证、本人的学习记录和证书等相关材料,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认定学分。

3.过程记录。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等活动,有活动记录、总结或报告,有反馈评价,经同学互评,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认定学分。 普通高中学校按相关标准和程序,承认学生在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等跨校选课所获得的学分。 (四)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 1.学生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学分认定申请,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2.教师根据学分认定条件进行对照,提出对学生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 3.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申请和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进行审核,作出认定结论,并由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签署认定意见。 4.“同意认定”学分的结论,应当在学校范围内公示。“不予认定”学分的结论,要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并说明原因。 (五)学生对学校作出的学分认定结论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或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书面 提出复议要求。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自接到学生复议要求之日起15日内进行复议,及时将复议结论书面告诉学生。如果复议结论仍然是“不予认定”,要当面对该生解释说明。对“不予认定”学分的学生,应当帮助该生分析原因,指导该生补足学时、重考、重修或改修其他课程。 (六)学分认定工作一般在每个学段结束时进行,学校应当及时将学分认定情况分别记入学生学分档案。 (七)符合《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在省内学校之间转学的学生,可由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自动同步更新认定。由外省(区、市)转入本省学校的学生,只要提供必要的学分证明材料,转入学校应当同意认定该生在原学校所获得的学分。由本省转学到外省(区、市)学生的学分认定,依据转入省(区、市)的规定执行。 三、普通高中的毕业要求

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

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和《四川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一、学分认定领导小组: 组长:曹福文 副组长:叶浩张明周陈军 组成人员:年级行政、班主任、各备课组长、科任教师 职责:负责学分认定、评定的具体实施,审定结果并公示。负责接受学生对学分认定的申诉并答复学生。 二、学分认定工作小组 组长:本年级备课组长或年级学科权威教师 副组长:各班班主任 成员:本学科本年级任课教师 职责:负责对学分的认定、评定的具体实施工作,以及审定结果并公示的工作 三、学分评定构成项目及办法 模块学分认定以模块考核成绩为依据,模块考核成绩=过程评价+终结评价(模块测试),总分100分。模块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取得该门课程的满学分2分或1分,不及格者不取得学分。 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均由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两个部分组成。 (一)、学术性课程(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习领域的学科)学分评价:

1. 模块考核成绩=过程评价×40%+终结评价(模块测试)60%,总分100分。模块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取得该门课程的满学分2分或1分,不及格者不取得学分。 2.过程表现评价:由出勤和日常学习表现过程构成。 出勤20分,出勤缺勤(含病事假)一节扣1分,旷课一节扣2分,迟到一次扣0.5分(两次并一次缺勤)。 日常表现80分,其中课堂表现10分,平时作业30分,平时测验40分。在课堂表现中,上课睡觉、玩手机,未经老师同意看与本学科无关的书、报、杂志及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他人学习者等情况之一的一次扣2分;平时作业(包括试验操作、小论文等)无特殊情况拖交和不交作业的一次扣1分;经证实抄袭作业的一次扣1分。平时测验按百分制平均值的40%计入。 3.终结评价(模块测试):每学完一个模块后,由学校、县或市统一命题(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模块测试包括实验操作、外语模块测试包括听力测试)、组织纸笔测试(基于知识学习的模块采用闭卷考试,基于开拓视野的模块可采用开卷考试)。各科成绩均折合为百分制。 (二)、非学术性课程(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领域的学科)学分评价: 1.模块考核成绩=终结评价分×50%+过程评价分×50%,总分100分。模块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取得该门课程的满学分2分或1分,不及格者不取得学分。 2.过程评价:出勤30分参照学术性课程过程表现评价方法。学习态度70分,根据学习该课程的参、认真程度、动手能力、掌握程度、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情况按5个等级优、B、C、D、E分别给出66-70,61-65,56-60,51-55,46-

【学分认定方法】高中新课程数学学分认定方法

【学分认定方法】高中新课程数学学分认定方法新的高中课程标准无论从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理念、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的成功与否,其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管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管理就是学生评价的学分管理制。 新课程实验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业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环节,数学学分的认定方法,必需解决新课程中数学不同模块(专题)的不同要求,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中不同系列的学分认定方法。充分考虑必修课程、选修系列1、选修选列2与选修系列3、选修选列4的不同要求和特点,构建不同的学分认定细则与方法;学分认定原则与程序、操作和方法,研究学生发展性评价在学分认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 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功能——学分认定,其目的是:通过学分认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不仅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情况,更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不仅仅是一个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的同一标准,还应包括学生个人的初始状态及个人的努力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在知识、技能、行为、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到原因,努力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学分认定,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数学学习能力,关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与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得以发扬与改进。 从而学分认定,必需遵循以下原则: 1、多维度原则。评价内容要包含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依托数学的知识体系,兼顾教育教学实际。 2、多元化原则。充分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变过去单纯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教师、学生本人、学生之间和家长各方面的互动评价,实现评价对象的多元参与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3、发展性原则。遵循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使评价的结果反过来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规章制度之高中新课程学科学分认定办法

学校规章制度之高中新课程学科学分认定办法 一、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1、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 2、必修学习科目和学习模块学分:三年中必修学习领域和学习模块必须获得116学分。必修116学分包括:语文10学分、外语10学分、数学10学分、思想政治8学分、历史6学分、地理6学分、物理6学分、化学6学分、生物6学分、信息技术4学分、通用技术4学分、音乐3学分、美术3学分、体育与健康11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3、选修学习科目和学习模块学分:选修Ⅰ至少获得22学分,选修Ⅱ至少获得6学分,共计获得28个学分。 4、学生修满144学分之后方可毕业。学生获得144个学分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选修更多的模块,并获得更多的学分。 二、学分认定 (一)学分工作机构

组织机构 负责人 职责 主任 校长 全面负责学分管理,学分认定第一责任人

副主任 主管教学副校长 负责制订学分管理办法、全面指导学分认定,担任学分仲裁工作组组长 成员 教务处

具体制订学分构成与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学分认定工作和学分仲裁具体工作 政教处 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相关学分的认定工作 教务处 初步确认学分认定、处理学分认定中存在的疑难问

题,落实学分的录入、汇总、存档工作 年级主任 协调学分认定,具体处理学分认定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备课组长 指导并检查本年级教师完成学生学科学分评定工作

年级主任 班主任 监督、协调、配合各学科教师完成本班学生过程性评价,落实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课程的实施、材料的收集、学分的初步认定、统计、录入等工作 任课教师 按规定完成本学科过程性评价和水平考试评价成绩记载、学分统计、录入等工作。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暂行)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暂行) 第一篇: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暂行)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暂行)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湖南省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湘教发〔2007〕11号)、《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湘教发〔2007〕12号)等文件的要求,自2007年秋季开始,对全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实行学分管理。为规范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和管理行为,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严肃性和公正性,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一)学生每学年应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每学完一定的课程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分认定是对学生可否获得学分的判定。学分认定的意见分“同意认定”、“不予认定”两种。 (二)学生三个学年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还要获得28个以上选修学分,其中在选修Ⅱ中至少要获得6个学分;总计必须达到144个学分方可毕业。 (三)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达到毕业所需的144个学分后,学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其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修习更多课程模块,并通过考核获得更多学分。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以及学年学分分配详见《关于印发<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施)>的通知》(湘教发〔2007〕12号) 二、学分“同意认定”的基本条件 (一)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七个学习领域课程学分“同意认定”的基本条件是: 1、修习该模块的学时至少达到规定要求(依据学校详尽的学生出勤考查表); 2、学生在课程修习过程中表现良好,作业能按时、独立完成(依

【实施方案】高级中学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高级中学学分认定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及《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为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建立学习化社会的需要,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学分认定组织机构 (一)课程指导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二)学科学分认定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学分认定与学生的毕业资格 (一)获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要求学分,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二)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条件是: 1.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 2.三个学年必须获得至少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和至少22个选修学分,并在在选修课程 II(校本课程)中要至少获得6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44个; 3.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4.基础素养评定合格。 四、认定学分必须具备的条件 学校已开设、学生已修习、经过考核已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模块)。 五、学生修习的课程(模块)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条件是:

(一)学生修习时间至少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课时的4/5以上。 (二)拟认定学分的科目,考试或考核、考查成绩合格及以上。 考试科目: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信息技术 考核科目:体育与健康、音、美、艺术、通用技术、校本课程 考查科目:综合实践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六、认定学分各环节的内容和量化指标说明: 考试、考核科目:①学生对每一模块的修习,总分<60为D,60≤总分≤69分为C,70≤总分≤84为B,总分≥85分为A。②获A或B或C者,获得该模块的学分。③获得D者为不合格,不合格者可以自愿申请补考,或自愿申请重修该模块,也可申请其他模块学习的学分转换代替。④选修模块,参照必修模块方法执行。 考查科目:①、②同上。③不合格者不必申请补考,可自愿申请重修该科目的类似内容。 考试、考核科目记录使用实分制,考查科目记录使用等级制(即A、B、C、D)(一)考试科目———由任课教师实施 1.模块学习课时数(0—10分):参加学习课时不满规定课时的4/5者,学习课时考核为零分。学生每缺一节课可减0.5分,减到总课时4/5即止。若在模块学习前提出免于参加课时学习的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可以免于参加授课学习,该项记满分。 2.完成作业情况(0—8分):综合学生完成书面及口头作业情况,以一周为单位,给予好、中、差三个等次的评价,得“差”一次即减1分;得“中”一次即减0.5分;减完为止。 3.课堂表现(0—8分):综合学生听讲、参与讨论、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以一周为单位,给予好、中、差三个等次的评价,得“差”一次即减1分;得“中”一次即减0.5分;减完为止。 4.学科实践能力(0—4分)综合学生在该领域运用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以两周为单位,给予好、中、差三个等次的评价,得“差”一次即减1分; 得“中”一次即减0.5分;减完为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