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绘画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美术绘画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美术绘画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美术绘画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53327538.html,

美术绘画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作者:徐军

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6年第08期

【摘要】课程标准为教学提供了方向和标尺。在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绘画专业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是专任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结合核心课程标准的编制和核心课程的教学探讨,解读美术绘画专业课程标准的理念,以明确专业教学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江苏中职;美术绘画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47-03

【作者简介】徐军,江苏省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常州,213000)艺术设计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

江苏省中职教育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坚持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方向,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课程,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审美能力,成为专任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课程标准作为教学指导性文件,为教师提供了课程实施建议,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综合的能力素养。中职美术绘画专业教学主要包括“素

描”“色彩”“速写”“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等课程,这些课程均是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本文结合新出台的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对其组成部分进行解读,以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性质分析

把握课程性质,主要是明确这门课程的类型、前后关联和培养目标。以“速写”为例,其课程性质规定为: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素描”课程基础上开设的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扼要概括表现对象、快速捕捉对象形态的美术绘画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为后续“中国画”和“油画”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其中“必修”“专业基础平台课程”阐明课程类型;“在……课程基础上”“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说明该课程与前导平台课程及后续方向课程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具有扼要概括表现对象、快速捕捉对象形态的美术绘画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说明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时与学分分析

课程的学时与学分严格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1学时为45分钟。《教育部关于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规定: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美术绘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素描”为320学时、20学分;“色彩”为213学时、13学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 大纲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内容说明 二、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附录 一、案例 二、名词术语解释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四个学习领域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完整word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前的美术课程比较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内容与形式都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临摹,老师在上面画什么,学生在下面就画什么,几十个孩子都画得一样,大家也总是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像就好,不像就差。其实这只是进行了造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美术课程与以前的课程比较,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习、发展美术素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现在的美术教材选择了更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结合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现在的美术课程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现在的课程,每一册的内容都非常的丰富。除了绘画,还有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的手工制作。如,彩色纸、挂历纸等的粘贴;废旧材料的利用;橡皮泥、泥巴的、纸等的雕塑……每一课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创作,比如《圆的世界》这一课,就可以用画、粘贴、捏橡皮泥等形式来表现圆形的物体。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大多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来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也不局限于教室;孩子们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教材中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比如《多彩的拉花》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创作出作品装饰自己、装饰教室。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填空 1、教学建议: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面育人)的教学观。这几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从单纯的(技能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3、增强(美术学习)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4、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5、(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维的学习领域。 6、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 1.新课程标准是的制定部门是( C ) A. 国务院 B. 省级人民政府 C. 教育 部 D.北京师范大学 2.新课程标准把美术学科定性为什么学科?

( A ) A. 文化性 B.选修科目 C .由地方规定 D.学校自行规定 3.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开课要求是( A ) A . 必修科目 B. 选修科目 C .由地方规 定 D .学校自行确定 4.美术学科最能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方面是( C ) A. 感觉 B. 知觉 C. 视觉 D .情感 5.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是( A ) A. 促进学生发展 B.促进教师发展 C.选拔人才 D.修满学分 6.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什么的主要途径?( C ) A.艺术教育 B.技能教育 C. 美育 D.人文教育 7.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是( D ) A.目标 B.升学 C.就业 D. 兴趣 8.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共分为几个领域(B ) A.3个 B. 4个 C.5个 D.不分 9.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共分几个学段?( B ) A.3个 B. 4个 C.5个 D.不分 10.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共分几个学段?( A ) A. 3个 B.4个 C.5个 D.不分 三、多选题(每小题2分)

小学美术课标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四、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

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阶段目标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第一学段(1~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已的感受。▲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3~4年级)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小学美术一、二年级课程标准单元细化解读

小学美术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课程标准单元细化解读 一、总目标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二、分学习领域阶段目标 三、课程单元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延续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了强调,修订稿在前面加了一段话:“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然后就从三个维度阐述了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过程与方法: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创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美术课程的实施 1.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演。 3.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 4.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 5.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6.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

7.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相关课程目录 【第二册】 1、船 2、长呀长 3、出壳了 4、我们身边的线条 5、童话城堡 6、画自己 7、手形的联想 8、我和昆虫 9、奇妙的爬行 10、春天的色彩 11、伙伴 12、花的世界 13、家乡的变化 【第四册】 1、添画 2、绘画游戏 3、茂密的花 4、出壳了 5、我的收藏卡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为完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次课改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进行的,是我国基础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次极其深刻的变革。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调整了课程结构,更新了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课程培养目标也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进行了调整。 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 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 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 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见图表一) 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之比较 (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美术“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是最难以量化的。一味地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1-2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供教师选择: 教学活动建议: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 ·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 ·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 ·欣赏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 ·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 ·欣赏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 ),也重视(),要确立学生()的地位。 2、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性学习方法进行()和合作交流。 3、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索性和()。 4、京剧人物扮演的角色分别叫:生、()、()、()丑。 5.中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苏绣、蜀绣、粤绣和湖南的()。 6、太阳光由赤、()、()、()、()、 蓝、紫等七色组成的。 7 、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出的颜色叫()。 8、人物黑白画是运用黑白两色对人物结构、服装和明暗色调进行高度( )使画面()而富有()。 9、紫色可由蓝色加()色调合而成。 10、以画虾闻名于世的我国当代国画大师是()。 二、单项选择题( 1.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析、理解和( ) A.共鸣 B.想象 C.评价 D.欣赏 2.美术教师常用的教法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以_________为主的教学方法。( ) A.讲授 B.示范 C.参观 D.引导探究 3._________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A.环境教育 B.历史教育 C.艺术教育 D.科学教育 4、平面类型的民间工艺美术包括民间剪纸、民间镂印、地方戏剧脸谱以及() A、民间编织 B、民间泥塑 C、民间竹刻 D、民间年画 5、美术教学备课的主要内容是() A、明确定义与把握原则 B、熟悉课标与了解学生 C、钻研教科书与确定教法 D、编写教案与设计板书 6、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关羽、张飞、曹操这三个人物的脸谱颜色分别应该是() A黑、白、红 B.红、黑、白 C.红、蓝、白 D.红、白、黄 7、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和“画祖”的唐代画家是() A、阎立本 B、吴道子 C、张萱 D、张择端 8、用三原色调配紫灰色,比例最少的原色是() A、红 B、黄 C、蓝 D、黑色 9、青铜器上的铭文,在书法字体中属于()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篆书 10、《脸谱艺术》一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 A.了解地方戏曲,学习运用美术的表意手法塑造人物个性的脸谱形象的知识和方法 B.突击学习花鼓戏的专业知识并进行实践 C. 比较并研究地方戏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与其他戏剧艺术之间的联系及差

解读美术课程标准精选版

解读美术课程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解读美术课程标准 当今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各国都在极力开展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而在诸多竞争领域和竞争形式中,教育的竞争是至关重要的。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加大加快了改革开放的力度,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呼唤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科教兴国”重要战略的实施奏响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美术课程标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由此亦可看出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另外,我们还要看到,课标与教材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如果说标准是课程的“灵魂”,那么,教材则是课程的“肉体”,因此,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的意义,在于引导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唤起教学活动的“目标”意识,反对“教总比不教好,教多总比教少好,教得越多越好”的经验主义做法。一、崭新的理念 在课程标准出来之前,我们很多同志见到新的教材都有一种迷茫,感到新的教材不好教,没法教,尤其是美术教材的变化最大,其实因为我们对教材的出台背景尚不知晓,没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没有抓住其中的主线。细心研读之后,我们会发现,《课程标准》更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即在教育教学中更加突出了“人本、主体、个性、潜能”。(人本: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主体:以学生为主体;个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共性,更要重视培养人的个性;潜能:脑的开发,手脑并用,智慧无穷,开发人脑,培养动手能力,进行艺术教育。)它应该成为指导我们尽快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好地把握教材、大胆地进行创新探索、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重要作用的行动指南。 二、崭新的要求: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耳目一新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们应该领会其中三个基本要求: 1.美术教育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

最新解读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解读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 在新课程小学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看谁涂得好看”是对色彩、线条的体验;“滚动乐园”是对圆的形状、性能特征的体验;“泥巴真听话”是对泥土性能、气味、特性的体验;“花点心”是对橡皮泥可塑性的体验;“剪剪、撕撕、画画、贴贴”,“五彩路”,“美丽的天空”,“让我的飞机上蓝天”,“巧用纸餐具”,“卡通明星总动员”是对合作学习的体验。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呢?笔者从体验性学习的主客体交融性,体验性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学习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三个方面做一些浅析,以飨读者。 一、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

解读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 在新课程小学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看谁涂得好看”是对色彩、线条的体验;“滚动乐园”是对圆的形状、性能特征的体验;“泥巴真听话”是对泥土性能、气味、特性的体验;“花点心”是对橡皮泥可塑性的体验;“剪剪、撕撕、画画、贴贴”,“五彩路”,“美丽的天空”,“让我的飞机上蓝天”,“巧用纸餐具”,“卡通明星总动员”是对合作学习的体验。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呢?笔者从体验性学习的主客体交融性,体验性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学习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三个方面做一些浅析,以飨读者。 一、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谁画的鱼最大”教学中,创设学生捉鱼的机会,体验鱼的活力与手感;通过观看海洋热带鱼的视

2011年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最新)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艇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三)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四)注重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阿题。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一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二)根据学生的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部分前言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 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 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使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 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 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 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

基本物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能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和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物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 得体会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毛岸学校杨娜娜 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 生活与艺术联系。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 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而欣赏、评述则是倾向于文化品味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 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从新课程 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赋予了 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方式。 美术课中的技能教育比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参入人文意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呢?其实,人文性质就是美术课程的基 本性质!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美 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课程改革 是让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关注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

自由等等。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 的人文意识。这首先我们就要努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 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老师不具备 人文意识和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 养教育,其实,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 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发掘人文内涵。这一活动一般在教学欣赏、导入上运用,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课堂中所学 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 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领域的学习 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及“设计应用”领域中不能放弃对学习技能的探究性学习及技能训练。 新课程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 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在 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 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 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 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 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差异是一种资源, 不同是一种财富,这在课堂交流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由订改为定,标准的力度增加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去掉了“与价值”,这样更客观了) 二、课程基本理念(加上“课程”目的更明确) 三、课程设计思路(加上“课程”目的更明确)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将“阶段目标”改为“分目标”加强了对学习领域目标的整体理解)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内容说明 二、课程内容(将“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教学的自主性加强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第三和第四互换确立了教材的重要性) (没有“附录”其实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课程空间)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明确了美术课程的独特性)。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取消了自责和呼吁,基本直起腰说话了)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强化了“主旋律”);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用“形成”替换“发展”凸显了义务制学校教育的本质功能)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淡化了“人文性质”似乎降低了身价,其实是明确了身价)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小学美术三、四年级课程标准单元细化解读

小学美术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课程标准单元细化解读 【绘画单元】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分学习领域阶段目标 学段 阶段目标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3—4年级初步认识形、 色与肌理等 美术语言,学 习使用各种 工具,体验不 同媒材的效 果,通过看 看、画画、做 做等方法表 学习对比与 和谐、对称于 均衡等组合 原理,了解一 些简单的创 意和手工制 作方法,进行 简单的设计 和装饰,感受 观赏自然和各 种美术作品的 形、色与质感, 能用口头或书 面语言对欣赏 对象进行描述, 说出其特色,表 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 戏的方式, 结合语文、 音乐等课程 内容,进行 美术创作、 表演和展 示,并发表 自己的创作

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设计制作与 其他美术活 动的区别。 意图。 三、课程单元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延续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了强调,修订稿在前面加了一段话:“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然后就从三个维度阐述了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过程与方法: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创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总方针与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比较旧版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方向更明确、文本更精练、内容更具体,表述更理性。修订体现了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在美术新课程实施若干年后,对课程标准的重新梳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方向。 一、明确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实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同时标准中增加美术课程四个特性的表述:“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美术课程的“视觉性”特征作为首要特征,是首次在课标中明确提出。愉悦性的提法也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内容。这些不但凸显美术学科的价值,而且

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二、搭建清晰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递进结构 课程目标上,新课标明确了美术课程的目标框架:总目标、分领域目标的框架结构。课程内容上,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内容结合建立层层递进的关系。以“造型?表现”为例,第一学段强调“尝试”和“体验”;第二学段强调“初步理解”、“激发想象”和“创作愿望”;第三学段强调“使用”、“选择”和“发展构思和创作水平”;第四学段强调“有意图的使用”、“探索不同的方法”和“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水平”等。 三、全面梳理了课程内容,明确评价要点 在课程内容中,改原先“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评价建议”为“目标、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的三个条目。目标更简练清晰,具有层次。对原先教学活动建议中,一些具体的活动形式实行了更加概括描述,工具材料的选择范畴更广,表现方式的限定也更少。对评价要点中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并明确“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的各自的描述的侧重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内容说明 二、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附录 一、案例 二、名词术语解释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四个学习领域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考试 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美术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20% 1、《美术课程标准》力求体现()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 )和(),注重()与()的紧密联系。 2、美术学习应当从()层面提高到()的层面。 3、《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 ()()、()。 4、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或()的方式,既可以在()中进行,也可以在()后进行。 5、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 ()()。 二、选择:24% 1、美术课程具有()的性质。 A、综合 B、人文 C、审美 2、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的主要途径。 A、德育 B、美育 C、智育 3、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部分组成。 A、标准 B、阶段目标 C、学习方式 4、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 A、学习性 B、探究性 C、综合性 D、游戏性 5、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进行欣赏和评述。 A、听觉世界 B、视觉世界 C、触觉世界 D、知觉世界 6、综合探索领域可分为()个层次。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7、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是() A、美术表现 B、艺术风格 C、美术创作 8、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 ()和提高动手能力。 A、设计意识 B、审美意识 C、探究意识 三、问答题:30% 1、基本的美术素养应包括哪几个方面? 2、美术课程有哪些基本理念? 3、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对美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四、实践题:26% 在元宵节即将来临前,一位教师围绕“花灯缭乱的元宵灯”这一主题设计了这样的课例:首先调查元宵节和花灯的来源,用文字、图象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进行设计构思。其次,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最后,用花灯美化校园和社区。 请你从教学观念及方法,对以上设计作出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