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餐饮服务与管理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学制】

三年

【建议学时】

108学时

1.前言

1.1课程性质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一方面注重知识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既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又适应餐饮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餐饮业务内容、工作标准,具备餐饮服务意识与管理意识,做到动手能力强,管理意识强,具备餐饮企业主要营业点服务员与基层管理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

1.2设计思路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

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组织专业教学委员会的相关专家论证,选取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学习情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序化课程内容,按照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标准要求组织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一体化。

本课程根据对餐饮行业实地调查的结果,认真分析餐饮工作过程,以就业为导向,以餐厅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围绕学生毕业后能在酒店餐饮部及社会餐饮企业从事餐厅对客服务。

2.课程目标

通过餐饮服务与餐饮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具备中、西餐服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餐厅基层管理的能力,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态度和沟通协作的团队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1知识目标

(1)能描述餐饮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能描述餐饮企业的空间划分与规划要点;

(3)能描述餐饮原材料储存的基本要求;

(4)能阐述餐厅与厨房的合理定员标准;

(5)能描述餐饮企业的类型与特点;

(6)能描述餐饮企业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

(7)能阐述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服务技能,包括托盘、餐巾折花、斟酒、中西式摆台、上菜和分菜等各项技能的操作规程

和操作标准;

(8)能描述餐厅服务现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方式;

(9)能阐述餐厅选址及主题餐厅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原则。

2.2能力目标

(1)能根据餐饮企业的规模设计餐饮企业的组织机构;

(2)能操作餐饮服务的各项操作技能:如托盘、餐巾折花、斟酒、摆台、上菜与分菜等服务操作技能;

(3)能按标准服务程序进行中餐服务;

(4)能按标准服务程序进行西餐服务;

(5)能综合运用菜单制作的规范和技巧,完成一份三星级以上酒店的固定菜单和一份1000元左右的宴会菜单的制作;

(6)能根据餐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采购保管规章制度,能够实际完成一次餐饮原材料的采购和验收;

(7)能设计厨房室内环境并根据设计配备厨房设备,并能制定菜肴的标准食谱;

(8)能对新开餐厅进行合理选址及布局设计;

(9)能对下一级员工进行餐厅理论及技能培训指导;

(10)能熟练向客人推销餐饮产品;

(11)能完成一份主题餐饮营销策划活动方案的撰写。2.3素质目标

(1)树立爱岗敬业,竭诚服务的餐饮职业道德风尚;

(2)培养讲究卫生,注重仪容仪表等良好的职业态度与职业习惯;

(3)摒弃餐饮职业低人一等的观念,树立人格无贵贱,“我

为人人服务、人人为我服务”的观念;

(4)养成团队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5)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使学生能够成为旅游饭店餐饮业的形象代表。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选用

(1)所选教材应用以模块的形式编写教材,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材中专业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

(2)教材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淡化理论,注重融会贯通,内容与饭店餐饮工作的实际相结合,与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

增强了适用性。

4.2教学建议

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主体,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并以“认知体验学习”来加速学生对行业的认知,以“第二课堂”的开展来增加实训课时量,以“职业技能鉴定”来巩固训练效果,以“岗位体验实践”来检验教学成果,形成了“课堂讲授+认知体验学习+第二课堂+技能鉴定+岗位体验实践”的教学模式。

(1)采用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等课堂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餐饮服务与管理知识。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示范、练习、指导、比赛、设计、见习、实习等实训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课前布置任务,由学习小组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4)聘请市内、外知名行业人士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老师为学生授课,使学生能描述最新的餐饮业信息。

4.3教学评价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考核。课程期评成绩=平时成绩×30%+实践技能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回答问题和分组工作任务的完成等,其中出勤

和作业占20%,课堂回答问题占30%,工作任务完成占50%。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由项目成绩(占70%)和期末技能考核成绩(占30%)组成。将平时每个训练项目按10分制在项目学习后及时进行考核,各项目总和分按70%的比例计入该课程的实践技能成绩中。具体如下表:

(2)考核结论

考核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85分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拓宽视野,学习新知识,建议建设内容丰富的扩充性资料库,包括:

(1)网络资源库:

依托学校校园网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能描述酒店行业和本课程的发展动态。

(2)专业图书资料库:

①扩充专业图书资料,收集相关专业图书及酒店业杂志等,便于学生查询有关资料。

②酒店图片库:收集各著名酒店餐饮部图片,扩展学生知识面。

在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议:

①建立餐厅服务模拟室、餐厅服务训练室,为学生提供开展模拟餐厅服务的场所。

②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根据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训,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