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材料概况与发展

建筑材料概况与发展

建筑材料概况与发展
建筑材料概况与发展

绪M

建筑与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历史与发展

建筑材料的分类建筑材料的标准化?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建筑与建筑材料

一建筑物

彩建筑

-构筑物

-建筑材料的地位:建筑的物质基础

-建筑材料的作用:

1、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包括安全性、适用性、美观性、耐久性

和经济性

2、与结构形式、设计理论、施工方法的关系

——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图片

上海金茂大厦

(精选)浅谈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发展状况

浅谈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发展状况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并结合目前建筑材料行业的实际 情况,分析了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状况。 【关键字】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状况 1. 引言 新型建筑材料是相对于传统建筑材料而言的,它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 温隔热材料、 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 具有传统建筑材料无法比拟的功能。 建筑材料费用在基本建设总费用中占 50% 以上,具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建 筑材料的品种和质量水平制约着建筑与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 此外, 建筑材料直 接影响土木和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耐久性及适用性 (经济适用、 美观、 节能) 等各种性能。因此,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和使用,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发

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2. 新型建筑材料概述 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制品工业是建立在技术进步、 保护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基 础上的新兴产业。一般来说,新型建筑材料应具有一下特点: ( 1 )复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单 一材料往往难以满足要求。 因此, 利用符合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应运而生。 所为 复合技术是将有机与有机。有机与无机、无机与无机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按适当的比例复合。 然后, 经过一定的工艺条件有效地将集中材料的优良性能结合起 来,从而得到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据专家预测, 21 世纪复合材料的比例将达 到 50% 以上。 复合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领域很广泛,

例如管道复合材料有铝塑复合 管、钢塑复合管、铜塑复合管等;复合板材料有铝塑复合板、天然大理石与瓷砖复合板等;门窗复合材料有塑钢共挤门窗、铝塑复合门窗等。 ( 2 )多功能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对材料功能 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要求新型材料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即要求材料不 仅要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还要求兼具呼吸、电磁屏蔽、防菌、灭菌、抗静电、防射线、防水、防霉、防火、自洁、智能等功能。例如,建筑陶瓷墙地砖,不但要求有很好的装饰使用功能,还要求兼具杀菌、灭菌、易清洁或自洁等性能;内 墙建筑涂料,不但要求有装饰使用功能,还要求有杀菌、灭菌、防虫害、防火、吸声、净化室内有害气体等功能。 ( 3 )节能化、绿色化。随着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力度的逐步加大, 建筑保温、 防水、 装饰装修标准的提高及居住条件的改善, 对新型建筑材料的需 求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 即参评质量与档次的提高及产

对建筑工程新型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对建筑工程新型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1 建筑工程新型材料应用的意义 建筑材料直接影响土木和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耐久性及适用性等各种性能。因此加强建筑新型材料的开发、生产和使用,对于促进建筑业发展、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新建材、推广节能建筑是改造传统建材和建筑工艺发展的重要前提。新材料代表了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发展的需要。 2 建筑工程新型材料的現状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新型材料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和区域性,其发展受到资源、自然条件、工业和科学技术水平、建筑风格、民族习俗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建材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环节和消纳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工业之一。并且建材工业正在朝着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绿色发展方向迈进。虽然新型建筑材料正朝着大型化、轻质化、节能化、利废化、复合化和装饰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趋于合理,但代表建筑材料现代化水平的各种轻质、复合板和复合墙板可供建筑业选择使用的仍然比较少。此外新型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要求较高,施工人员培训不够,墙体砌筑、安装质量不易保证。因此要改变过去依赖能源、资源并且污染环境的建筑材料应

用,必须不断加强建筑工程新型材料的生产、应用发展。 3 建筑工程新型材料的应用分析 3.1 建筑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分析 新型混凝土特性如下:(1)硬化混凝土的性能。现代建筑向高层化、大跨度方向发展,因此促进了高强HPC 的研究和开发。在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强度是对应于柱子的轴力,可以说建筑物的层数是由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来决定的。比如25?30层的建筑物要使用强度36Mpa?42MPa的混凝土,30?35层要42MPa?48MPa,更高层的建筑就需要更高强的混凝土,如60层需用100MPa。在此情况下,配合比设计可以参照普通混凝土的方法,但是主要组成材料和性能应满足HPC的要求。HPC可能比普通混凝土要耐久得多,这是因为在设计配合比时,就考虑到耐久性问题。(2)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是一个综合指标,如流动性、可泵性、填充性、均匀性等。HPC要求新拌混凝土具有大流动性及流动度经时损失小,以满足混凝土集中搅拌、运输、泵送、浇注的工艺要求。甚至在浇注时要求混凝土不振捣自流平,即好的填充性。与普通混凝土相比,HPC的组分复杂,多种掺合料与超塑化剂配合使用,其目的是通过这些组分来调整性能。其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是超塑化剂及其组成。单一成分的超塑化剂(如萘系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虽然对水泥浆有强的分散作

建筑材料试题及答案

《建筑材料》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亲水材料; 2、热塑性塑料; 3、木纤维饱和点; 4、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5、沥青的温度敏感性;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1、当材料的体积密度与密度相同时,说明该材料。 2、由石灰硬化的原因和过程可以得出石灰浆体、、的结论。 3、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凝结硬化必须在的条件下进行。 4、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包括和两方面。 5、作为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的激发剂主要指和。 6、混凝土配制强度与强度等级之间的关系为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材料的耐水性用()来表示。 A. 吸水性 B. 含水率 C. 抗渗系数 D. 软化系数 2、建筑石膏凝结硬化时,最主要的特点是()。 A. 体积膨胀大 B. 体积收缩大 C. 大量放热 D. 凝结硬化快 3、硅酸盐水泥适用于()的混凝土工程。 A. 快硬高强 B. 大体积 C. 与海水接触 D. 受热的 4、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含量过多。 A. Ca(OH)2 B. 3Ca·Al2O3 6H2O C. CaSO4·2HO D. Mg(OH)2 5、配制混凝土时,若水灰比(W/C)过大,则()。 A. 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差 B. 混凝土拌合物粘滞性差 C. 混凝土耐久性下降 D. (A+B+C) 6、试拌调整混凝土时,发现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较差,应采用( )措施。 A. 增加砂率 B. 减少砂率 C. 增加水泥 D. 增加用水量 7、砂浆的保水性用()表示。 A. 坍落度 B. 分层度 C. 沉入度 D. 工作度 8、烧结普通砖的强度等级是按()来评定的。 A. 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 B. 大面及条面抗压强度 C. 抗压强度平均值及单块最小值 D. 抗压强度平均值及标准值

水泥业的发展现状

水泥业的发展现状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我国水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预测 1、水泥产业在国名经济中的地位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水泥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水泥行业的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内投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水泥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必然也处于扩张阶段。据相关资料统计,改革开放时,我国水泥产量仅为6524万吨,经过30来年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已达到了亿吨。其总产量连续25年位居世界第一。据行业内专家预测到2011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将到达20亿吨左右。 图1 中国近五年水泥总产量 2.我国水泥行业缺陷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实现了自身的膨胀式发展,为我国近年来的城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际水泥产业技术的进步,我国也在不断的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今年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这大大有利于我国产业机构的升级以及缓和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冲突。但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现状,即大而不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水泥行业与下游行业长期处于价格结构失衡的状态。国际上水泥与钢铁的价格比一般是1:3,而中国却达到了1:10。国外水泥价

格每吨均价在70-100美元,而我国水泥价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每吨售价仅仅40美元左右。 (2)我国水泥行业生产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都远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水泥行业的过于分散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与世界通行标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排名前四家的企业集中度为%,比世界通行规定的低集中度标准还低%,比美国1978年的水泥集中度低%。 (3)我国水泥行业长期处于供求失衡的状态,产业布局不合理,造成产能分配不均匀。由于水泥是一种区域性极强的“短腿”产品,如果在一定区域内集中过多的企业会导致市场买卖双方力量失衡,以及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比如,由于近年来北京的快速发展,引来了不少水泥企业落户北京周边,北京市场已出现水泥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低于其他地区,企业效益明显降低。 (4)我国水泥行业技术水平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准,粗放式的发展导致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过程中,小型立窑水泥企业(即"小水泥")在数量上的超常发展,导致了目前我国水泥工业企业平均规模小,整体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尽管当前我国在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但是由于此生产线成本高,需要一定的企业规模才能产生经济效应。因此,进行行业内部之间的企业重组迫在眉睫。 3.我国水泥行业前景分析

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近年来,国家推进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在社会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阶段,倡导和推行绿色低碳建筑材料是目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家每年得白血病的人数在不断地上升。如果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做一个绿色环保的“低碳使者”,那么得病的人数会减少很多,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到人们的住房上,我们的社会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从而减少了雾霾,沙尘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本文将要对于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研究。 【关键词】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 1. 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的必要性 1.1适应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竞争的条件下,某些建筑企业想要获得更突出的社会地位和更高的发展机遇。就要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才能使在整个企业立足于社会。如今的建筑材料推进了低碳,环保,节能等各方面的功效,国家也成立了许多的建筑材料专业质量标准检测机构。目的是为了建设出更绿色,更环保的建筑。但是即便是这样,每个建筑行业还是会建设出不同质量的建筑,这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之一。有的企业在建筑的外观上吸引客户,以绿色作为建筑内部的主要色系,给客户造成了一种错觉感。实际上这种建筑并不具备低碳,环保的功能。所以要想在建设行业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就要在根本上处理建筑材料的绿色环保性。这样才能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从而使得绿色低碳建筑材料能够得到更大的传播。 1.2适应方针的政策需要 近年来,国家推进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一些不符合质量检测标准的建筑材料逐渐的远离了市场竞争,所以国家对于环境污染指数有着明确的分析,并做出了合理的改善政策。所以国家的政策对于建筑的质量指标有着良好的作用。国家也对建筑材料从生产流程,到使用环节上都进行了明确的监督,对于不合格的现象,要及时的制止。要推广和使用绿色低碳材料的意识,与国家及建筑行业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理念相符,容易通过检测获得生产经营成功。所以,对于建筑行业的政策方针有必要进行改善和加强。 1.3适应时代潮流的需要

建筑材料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亲水材料 2、热塑性塑料 3、木纤维饱和点 4、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5、沥青的温度敏感性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1、当材料的体积密度与密度相同时,说明该材料。 2、由石灰硬化的原因和过程可以得出石灰浆体、、的结论。 3、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凝结硬化必须在的条件下进行。 4、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包括和两方面。 5、作为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的激发剂主要指和。 6、混凝土配制强度与强度等级之间的关系为。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材料的耐水性用()来表示。 A. 吸水性 B. 含水率 C. 抗渗系数 D. 软化系数 2、建筑石膏凝结硬化时,最主要的特点是()。 A. 体积膨胀大 B. 体积收缩大 C. 大量放热 D. 凝结硬化快 3、硅酸盐水泥适用于()的混凝土工程。 A. 快硬高强 B. 大体积 C. 与海水接触 D. 受热的 4、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含量过多。 A. Ca(OH)2 B. 3Ca·Al2O3 6H2O C. CaSO42HO D. Mg(OH)2 5、配制混凝土时,若水灰比(W/C)过大,则()。 A. 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差 B. 混凝土拌合物粘滞性差 C. 混凝土耐久性下降 D. (A+B+C) 6、试拌调整混凝土时,发现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较差,应采用()措施。 A. 增加砂率 B. 减少砂率 C. 增加水泥 D. 增加用水量 7、砂浆的保水性用()表示。 A. 坍落度 B. 分层度 C. 沉入度 D. 工作度 8、烧结普通砖的强度等级是按()来评定的。 A. 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 B. 大面及条面抗压强度 C. 抗压强度平均值及单块最小值 D. 抗压强度平均值及标准值 9、普通碳素钢按屈服点、质量等级及脱氧方法分为若干牌号,随牌号提高

轻质建筑材料制造行业现状及其前景预测分析

轻质建筑材料制造行业现状及其前景预测分析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一、轻质建筑材料制造行业定义与分类 (一)轻质建筑材料制造行业定义 轻质建筑材料是指石膏板、石膏制品及类似轻质建筑材料。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轻质建筑材料制造归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国家统计局代码C30)"下的"石膏、水泥制品及其类似制品制造(国家统计局代码C302)"中,"轻质建筑材料制造"的统计四级码为C3024。 (二)轻质建筑材料制造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轻质建筑材料行业主要产品包括石膏板、石膏复合板、类轻质建筑材料等制品,但是不包括石膏工艺品制造(雕塑工艺品制造C2431)。轻质建筑材料行业具体包括: 石膏板: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石膏条板、装饰石膏板、其它石膏板; 石膏复合板、石膏砌块、石膏胶结料、石膏龙骨等石膏制品; 加气混凝土制品:加气混凝土板、加气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保温块、其它加气混凝土制品; 陶粒; 天然轻骨料、建筑用轻钢龙骨、工业废渣轻骨料; 非木质纤维板:稻草板、纸面草板、麦秸板、蔗渣板、棉杆板、稻壳板、麻杆板、其它植物纤维板;

水泥刨花板、石膏刨花板; 陶粒无砂大孔隔墙板; 用其他矿物粘合材料粘合植物纤维等制成的瓦、砖及类似品。 二、轻质建筑材料制造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十二五"大宗工业固废物综合利用规划 2012年3月,工信部发布《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模中明确提出至2015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16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50%,年产值50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50万个。"十二五"期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70亿吨;减少土地占用35万亩,有效缓解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图表3:"十二五"期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目标(单位:万吨,%)

建筑材料试题及答案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试卷库 《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技术》试题 、填空题(每空0.5,共10分) 1、 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最小边长为 280mm ,设计钢筋直径为20mm ,钢筋 的中心距离为60mm ,则粗骨料最大粒径应为 _30一 mm 。 2、 某I 型沥青混合料压实试件,在空气中称其干燥质量为 M i ,在水中称其 3、 沥青混合料按其组成结构可分为三类,即 悬浮一密实结构、骨架一空隙 结 构、密实一骨架结构。 4、 下图为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荷载与变形曲线图,请在图上标出 马歇尔稳定度Ms 与流值Fx 取值。 5、 石料的磨光值越高,表示其 抗磨光性能愈好:石料的磨耗值愈高,表 示其耐磨性愈差。 &对同一水泥,如负压筛法与水筛法测定的结果发生争议时,应以 负压筛 法的结果为准。 7、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可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 和生产 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进行。 &按最新的《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规定,试件在20± 1 °C 的 水中养护,抗压强度试件的受压面积为 _1600_平方毫米。 9、 水泥混凝土工作性测定的方法有坍落度法和维勃度法两种。它们分别适 用于 骨料粒径w 40mm : 坍落度大于 10mm 的混凝土和 骨料粒径w 40mm ,维 勃度5?30秒的混凝土。 10、 残留稳定度是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指标。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袋装水泥的取样应以同一水泥厂、同期到达、同品种、同标号的不超过() 吨为一个取样单位,随机从()个以上不同部位的袋中取等样品水泥经混拌均匀后 称取不少于()kg 。 ③ ①300,10,20:② 100,10,12:③200,20,12:④200,30,12 2、 石油沥青老化后,其延度较原沥青将( ③)。 ①保持不变;②升高;③降低:④前面三种情况可能都有 3、 沸煮法主要是检验水泥中是否含有过量的游离( ②)。 ① Na 2O ;② CaO ;③ MgO :④ SO 3 4、 车辙试验主要是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①)。 (第 01 卷) 质量为M 2,则该沥青混合料试件的视密度为 M , M 1 M 2

我国水泥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水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预测 1、水泥产业在国名经济中的地位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水泥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水泥行业的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内投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水泥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必然也处于扩张阶段。据相关资料统计,改革开放时,我国水泥产量仅为6524万吨,经过30来年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已达到了18.7亿吨。其总产量连续25年位居世界第一。据行业内专家预测到2011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将到达20亿吨左右。 图1中国近五年水泥总产量

2.我国水泥行业缺陷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实现了自身的膨胀式发展,为我国近年来的城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际水泥产业技术的进步,我国也在不断的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今年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这大大有利于我国产业机构的升级以及缓和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冲突。但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现状,即大而不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我国水泥行业与下游行业长期处于价格结构失衡的状态。国际上水泥与钢铁的价格比一般是1:3,而中国却达到了1:10。国外水泥价格每吨均价在70-100美元,而我国水泥价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每吨售价仅仅40美元左右。 (2)我国水泥行业生产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都远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水泥行业的过于分散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与世界通行标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排名前四家的企业集中度为11.78%,比世界通行规定的低集中度标准还低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复习过程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一、绿色建筑的发展 2l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1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是难以为继的。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20世纪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不少办公楼存在严重的建筑病综合症(SBS),影响楼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的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德国在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法国在80年代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住区改造工作。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绿色建筑和奥运结合的时间不长,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依然迅速地实现了和谐与统一。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已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可再生性能源和高效交通措施;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中,绿色建筑的思想开始在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中有所体现。悉尼奥运会被认为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夏季奥运会,而最能展现悉尼奥运会高科技含量的便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的绿色奥运村。这一项目的成功设计、施工与建设,现有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如澳大利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NABERS)亦功不可

新型建筑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58557439.html, 新型建筑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作者:王振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9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建筑材料实现了创新和发展,墙体材料、保温材料、密封材料都实现了创新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新型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探索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型建筑材料行业;发展情况;未来方向 1 前言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建筑工程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通过提高建筑工程中各项材料的实用性,以更加优惠的价格购买到质量更好的建筑产品。从建设单位的角度说,也希望能够实现成本与质量的平衡,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材料的更新和发展,也能够带动建筑工程的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行业。 2 我国新型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中,材料成本占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流逝之间,由此可见,建筑材料的质量对于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起到直接影响。近年来,建筑工程的风格和规模也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建筑材料也从传统向着创新进行发展。基本来说,建筑材料分为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以及建筑装修材料这四个类型。 相比较传统的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在材质上和功能的划分上都有着很大的提高。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分为:装饰性材料、保温性材料、幕墙材料、密封材料以及防水材料等;从材质上划分:可分为水泥材料、玻璃材料、木材、钢材、塑料以及其他各种辅助五金、非金属材料等。当前使用的新型材料有多种,如:墙体材料中的砖块、保温材料中的矿棉板和玻璃棉、防水材料中的卷材和涂料、防水材料中的卷材和涂料、高分子复合材料、装饰材料以及新型RPC混凝土等。 现今,保温材料已经和节能减排措施相结合,并在不断完善,逐步向绿色建筑进发,防水材料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单纯防水的概念,已经逐步形成了产品规格和档次配套的防水体系;在装饰材料方面,已经细化成多个整体,其中包含了:幕墙材料、壁纸、地板、天棚等不同属性的材料,充分体现了材料的多样性。 3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 新型保温材料的应用

21世纪中国建筑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21世纪中国建筑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省在建筑垃圾开发利用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不少地区将建筑垃圾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对固体废弃物加以筛分、破碎后制成建筑垃圾砖或作为路基垫层及地基垫层,对不可利用的垃圾则堆成造景加以利用,其中,建筑垃圾砖取代了传统的粘土实心砖来作为砌体材料,这样不仅保护了土地资源,节约了能源,同时也将资源做到了最大合理化的利用,这是一种具有强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产品,是建筑业走上一条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开发更多的节能环保材料,像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声能水能等,通过这些能源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给我们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能源材料节能环保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每天都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建筑材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新型的建筑材料。我国的新型建材工业,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品种。随着许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镇居民安居工程的实施,我国的新型建材工业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新型建筑材料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种,包括的品种和门类很多。从功能上分,有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门窗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粘结和密封材料,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五金件、塑料件及各种辅助材料等。从材质上分,不但有天然材料,还有化学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等。 新型建材具有轻质、高强度、保温、节能、节土、装饰等优良特性。采用新型建材不但使房屋功能大大改善,还可以使建筑物内外更具现代气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有的新型建材可以显著减轻建筑物自重,为推广轻型建筑结构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现代化,大大加快了建房速度。快捷,方便,美观是新时代人们对住房的新要求。 1.研究内容 墙体材料在房屋建造材料中占了70%的比例,是房屋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节能环保的墙体材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而发展墙体材料一定要与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开发新的资源,并且利用回收资源,开发新的墙体材料,变废为宝,为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做贡献。 传统的保温隔热材料是以提高气相空隙率,降低导热系数和传导系数。纤维类保温材料在使用环境中要使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升高,必须要有较厚的覆层;而型材类无机保温材料要进行拼装施工,存在接缝多、有损美观、防水性差、使用寿命短等缺陷。如何改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新型保温材料的研究课题。

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及答案

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及答 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体积内被水充实的________,又约等于________空隙率。 2.大理岩是由________(岩石)变质而成,不宜用于_______。 3.水玻璃常用的促硬剂为________,适宜掺量为________。 4.普通碳素结构钢随着其屈服强度的增加,其牌号________、塑性________。 5.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选________水泥,有耐热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选________水泥。 6.矿渣水泥的安定性、________和________要求与普通水泥相同。 7.测定水泥安定性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8.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是水泥、水、砂和碎石,另外还常掺入适量的_____和______。 9.原用2区砂,采用3区砂时,宜适当降低________,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________。 10.由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较________,保水性较________。 11.小尺寸的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较高的原因是混凝土内部缺陷几率________, 环箍效应作用________。 砖砌体需用烧结普通砖________块,需用______m3砂浆。 13.有机涂料常有三种类型,即为溶剂性涂料、________和________。 14.密封材料按原材料及其性能分为塑性、________和_______三大类密封膏。 15.缓凝剂具有降低水化热放热速率、增强、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

建筑材料问答题及答案

1.材料的构造(孔隙)对材料的哪些性能有影响?如何影响? 解:材料的构造(孔隙)对材料的体积密度、强度、吸水率、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等性质会产生影响。 (1)材料的孔隙率越大,材料的密度越小。 (2)材料的孔隙率越大,材料的强度越低,材料的强度与孔隙率之间存在近似直线的比例关系。 (3)密实的材料及具有闭口孔的材料是不吸水的;具有粗大孔的材料因其水分不易存留,其吸水率常小于孔隙率;而那些孔隙率较大,且具有细小开口连通孔的亲水性材料具有较大的吸水能力。 (4)密实的或具有闭口孔的材料是不会发生透水现象的。具有较大孔隙率,且为较大孔径,开口连通的亲水性材料往往抗渗性较差。 (5)密实的材料以及具有闭口孔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冻性。 (6)孔隙率越大,导热系数越小,导热性越差,保温隔热性越好。在孔隙宰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较大孔径或连通孔的材料,导热系数偏大,导热性较好,保温隔热性较差。 2 金属材料有哪些强化方法?并说明其强化机理。 解:冷加工:包括冷拉、冷拔、冷扎。钢材在冷加工时晶格缺陷增多,晶格畸变,对位错的阻力增大,因而屈服强度提高。 热处理:包括退火、淬火、正火、回火。减少钢材中的缺陷,消除内应力。 时效强化:包括自然强化和人工强化。由于缺陷处碳、氮原子富集,晶格畸变加剧,因而屈服强度提高。 3何谓钢材的强屈比?其大小对使用性能有何影响? 解: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它反映钢材的利用率和使用中的安全可靠程度。强屈比愈大,反映钢材受力超过屈服点工作时的可靠性愈大,因而结构的安全性愈高。但强屈比太大,则反映钢材不能被有效地利用。 4从硬化过程及硬化产物分析石膏及石灰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的原因。 解:这是因为半水石膏硬化是结晶水水分的蒸发,自由水减少,浆体变稠,失去可塑性的过程,该过程不能在水中进行;而且水化产物二水石膏在水中是可以溶解的。 石灰的结晶过程也是石灰浆中的水分蒸发,使Ca(OH)2达到饱和而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干燥环境使水分蒸发快,结晶作用加快。石灰的碳化作用是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CO2化合生成碳酸钙晶体,释放出水分并被蒸发过程,如果材料中含水过多,孔隙中几乎充满水,C02气体渗透量少,碳化作用也仅在表层进行。而且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在水中是可以溶解的。因而石膏和石灰都是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 5何谓水泥混合材料?它们可使硅酸盐水泥的性质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在建筑上有何意义(区别有利的和不利的)? 解:在生产水泥时,为改善水泥的性能、调节水泥强度等级、增加水泥品种、提高产量、节约水泥熟料和降低成本,同时可充分利用工业废料及地方材料,而加到水泥中去的人工和天然的矿物材料,称为水泥混合材料 它们可使硅酸盐水泥的性质发生如下一些变化早期强度降低;抗冻性降低;水化热降低;抗碳化性降低;耐磨性降低;耐腐蚀性提高;耐热性提高。 这些变化在建筑上有重要意义: (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发展快,甚至可以越过同标号硅酸盐水泥。适合早期强度要求不高的混凝。 (2)水化热低,放热速度慢。适合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3)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适于高温养护。

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水泥产能增长放缓、价格上涨趋势仍存。 2010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8.68亿吨,与2010年初中国建材流通协会预测的18.7亿吨非常相近,同比增长15.5%。全年销售收入预计6800亿,同比增长25%,利润将达到540亿,同比增长超35%。 水泥行业2011年总体趋势是向好的。从产能上看,2011年预计新增产能约9000万吨,淘汰落后产能约1 亿吨,总产能比去年略减一些,约为22.5亿吨。从需求上看,在2011年,“4万亿刺激政策”对水泥向上的 推动效应已大大减弱,但其大多数工程仍然在建,对水泥需求的支撑作用还在,而水利、高铁等建设的兴 起也使水泥需求得到了一定保障。特别是住建部推出的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带来水泥需求的新增 量约1.5亿吨。另外,城镇化建设,区域开发,都将使水泥需求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由于水泥产销率通常稳 定在98%左右(这是水泥的特性所决定的),预计2011年水泥产量将达21.4亿吨。 从2011年水泥价格上看,由于总产能并未增加,需求仍在增长,而煤炭价格上涨预期不断增强,水泥 平均价格仍会有所上涨,但不会超过2010年11月特殊情况下的价格(拉闸限电造成的价格猛涨)。行业利润 也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 2010-7-14 一.现状特点及问题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材料工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泥产业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2009年我国水泥产量16.5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50%以上,已连续20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水泥工业总产值5,000多亿元,占我国建材行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水泥工业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从单纯的数量增长型转向质量效益增长型;从技术装备落后型转向技术装备先进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投资密集型;从管理粗放型转向管理集约型;从资源浪费型转向资源节约型;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型转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型。实现上述根本转变的原因,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在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体现出以下特点: 1.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面进入新型干法水泥时代 实现“低投资,国产化”是中国全面进入新型干法水泥时代的关键,海螺集团、山水集团是实践这一过程的先行者。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飞速发展,源于对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的研究和装备的开发、设计、制造取

建筑材料试题及答案图文稿

建筑材料试题及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建筑材料试题库 填空 1.对于开口微孔材料,当其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吸水性 , 抗冻性 ,导热性 ,强度。 2.与硅酸盐水泥相比,火山灰水泥的水化热 ,耐软水能力 ,干缩 . 3.保温隔热材料应选择导热系数 ,比热容和热容 的材料. 4.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中胶体为 和 . 5. 普通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增大时,混凝土的干缩 ,抗冻 性 . 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确定的三个参数为、 和 . 7.钢材中元素S主要会使钢的增大,元素P主要会使钢的增大. 8.含水率为1%的湿砂202克,其中含水为克,干砂 克. 9.与建筑石灰相比,建筑石膏凝结硬化速度,硬化后体 积 . 10.石油沥青中油分的含量越大,则沥青的温度感应性,大气稳定性 .

11.普通混凝土强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或 W/C) . 12.木材的强度中,在理论上最大的是强度. 13.按国家标准的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应满 足。 14.相同条件下,碎石混凝土的和易性比卵石混凝土的和易 性。 15.普通混凝土用石子的强度可用或 表示。 16.常温下,低碳钢中的晶体组织为 和。 17.据特点不同,塑料可分成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18.有无及是否发达是区分阔叶树和针叶树的重要特征。 19.与石油沥青相比,煤沥青的温度感应性更,与矿质材料的粘结性更。 20.石灰的陈伏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的危害。21.木材防腐处理的措施一般有 和。 22.材料确定后,决定普通混凝土流动性的最重要因素 是。

日本水泥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日本水泥工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四川建材学院韩立达王林 1 日本水泥工业的现状 八十年代,当世界经济发展明显放慢之时,日本经济却从1986年底开始持续60个月的增长,创下了日本战后经济景气的最长纪录。而且经济增长率一直居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首。1987年至199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5.3%,1991年达4.6%,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不断扩大,给水泥工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 1.1水泥工业呈现持续增长势头 1990年度日本GNP比上年增长5.7%,民用住宅比1989年增长10.2%,民间投资增长13.6%,而国家固定资产完成率比上一年增长3.1%。由于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日本水泥工业出现逐年增长势头(见表1)。 表1 日本水泥生产量和销售量 1.1.1水泥产、销量逐年增加 从1987年开始,日本水泥产销量开始回升,1987年至1990年4年间产量从7424.4万t增加

到8684.9万t,年平均增长率为5.4%,销量(含进口)从7493.8万t增加到9024.0万t,年均增长率为5.6%。设备能力的平均利用率也大幅度提高,1990年达88.1%,比1989年高出6.6个百分点。1990年的实际需求较之上年增长10%。就水泥品种而言,1990年硅酸盐水泥大幅度增加,其中普通硅酸盐水泥较1989年增长10.3%,达6654.9万t,占全年水泥总产量的76.6%,快硬和超快硬水泥达363.1万t,较上年增加5.7%,但中热水泥和耐硫酸盐水泥则出现了下降趋势,混合水泥也出现了负增长,其所占的比重开始减少。 1.1.2大量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 日本各种窑型的生产能力及现有水泥窑如表2所示。 表2 日本各种窑型台数及生产能力(*为推算值) 从表2可以看出,从1988年起日本已完全淘汰了湿法生产,NSP窑稳定在56条,其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SP窑有增有降,产量占总产量的15%~18%之间。立波尔窑逐年减少,带余热锅炉窑则基本稳定在5台左右,后两种窑型的水泥产量仅占总产量的2%~4%。此外,日本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明显,1990年全国拥有各种类型的水泥窑81台,水泥总产量为8684.9万t,平均每台窑年产量为107.2万t,约为我国水泥窑平均年产量的50倍。

国内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研究

国内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研究 发表时间:2019-10-10T15:15:52.4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作者:吴卫荣[导读] 同时各个档次、花色与品种装饰装修材料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人民的居住环境以及城市面貌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身份证号:32098219890626**** 摘要:新型建筑材料是相对于传统建筑材料而言的,它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具有传统建筑材料无法比拟的功能。筑行业在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建筑施工材料的创新和开发也在不断进步,新型建筑材料在当前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也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研究工作对新型建筑材料的类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策略,希望可以对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型建筑材料;类型;策略 自1979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新型建材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新型建材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且逐步得到了全国建材工业的广泛应用。现阶段,新型建材企业层出不穷,并且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全国逐渐形成了一个机关报型的建材流通网;目前我国已经可以自行生产大多数国外产品,并且实现了三星级宾馆所需新型建材的自给;同时各个档次、花色与品种装饰装修材料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人民的居住环境以及城市面貌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一、新型建筑材料类型 (一)防水密封材料 作为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必备的一项功能性材料,防水材料对建筑材料工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在防水材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此类材料也得到了桥梁、交通运输、隧道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建筑防水材料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阶段,新型的防水材料已经取代了落后的纸胎油毡,从总体上来看,防水材料主要包含以下几大类:1.沥青油毡;2.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3.密封材料;4.堵漏与刚性防水材料;5.建筑防水涂产。在1995年,我国新型防水卷材在防水卷材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5%,为4200万m2。目前,我国基本建立起了一个品类齐全、工艺装备优良、技术含量高的防水材料工业体系,并涵盖了国外几乎所有的防水材料。现阶段,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防水材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产品结构的合理性较差,当前我国在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方面的生产水平比较低,且使用效率不高,防水卷材依然以纸胎油毡为主;第二,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当中充斥着多种多样的假冒伪劣产品;第三,设计施工技术比较落后,建筑物存在严重的渗漏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防水密封材料的发展,因此在以后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装饰装修材料 对于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而言,其种类繁多,更新换代速度快,且发展潜力巨大,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同时其种类、质量以及配套水平的高低对建筑物装饰的档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城乡建筑能够起到良好的美化作用。虽然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时间不长,但由于它是基于我国80年代对国外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引进所发展起来的,因而起点相对比较高。现阶段,我国已经拥有了4000多种花色品种,基本建立起了一个规模较大、产品类别较为全面的工业体系。并且已经能够自行生产三星级宾馆的装饰装修,而能够自给的四星与五星级宾馆的装饰装修也达到了30%-40%。但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比较小;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较差;款式陈旧;配套水平低;以中低档次为主;市场竞争力较弱;科研水平不高;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慢;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产品结构的合理性较差;难以满足高档用户的需求等等。 二、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策略 (一)确定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的主导产品 新型墙体材料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节能、节地、废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建筑功能的改善,因而我们需要加快各类轻质板材与砼砌块的发展,并加强对于承重复合墙体材料的研发。重点加强以下几类防水材料的开发:1.防水材料,如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等;2.保温材料,如建筑用矿物棉、玻璃棉制品等;3.装饰装修材料,如丙烯酸类乳胶内外墙涂料等。同时大力开发各种塑料门窗,丰富门窗的款式与功能,提高五金件的档次;在上下水管道方面,加强对于UPVC塑料管材件的开发,使管材与管件的配套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在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方面,加强对于各支柱产业(如建筑、石油化工等)所需的玻璃钢制品的开发,进而使这些行业产业的集约化与产业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 围绕新型墙体材料,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建筑类型,以市场潜力巨大的新产品与新技术为目标,基于对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与吸收,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大力研发相应的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装备。尽量减少对于天然资源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加大对于各种废弃物的使用,尽可能的降低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力开发功能齐全、社会效益良好的产品。争取到203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使部分发展状况良好的产业实现现代化。 现阶段需要大力研发各种中高档外墙涂料,并加强对于承重复合墙材、保温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使厨房卫生间产品的开发实现系列化与配套化,重点发展功能教材与绿色建材,进而使当前的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在进行科研研发时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发挥研发人员的作用,对研发人员进行激励,通过激励增强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研发人员在业余时间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和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为研发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研发工作开展中需要积极的借鉴其他国家的技术和工艺,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创新,提升材料的适用性。 (三)加强产品在工程技术应用的研究 加强建材主管部门与建筑业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制定相应的规程与管理方法,使建筑领域能够更好的应用新型建材,进而使新型建材在发展期间存在的实际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大力开发与新型建材与制品相关的设计规程及施工工艺;对与新型建材及制品相关的施工规范与通用图集进行编制与修订;针对机关报型建材及制品,制定较为成熟的设计、应用与推广目录并对部分特殊产品设置生产许可证等。并通过几个部门联合下文的方式,使施工作业实现法定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