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电子教案

五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电子教案

五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电子教案
五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电子教案

蓟县白涧镇天平庄中心小学

电子备课教案

(二0一三年至二0一四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五年级

学科发探

授课教师孔祥占

1、轮子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知道“轮子”的三个作用的一些科学道理,并学习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的现象。

2、学习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3、通过本课“轮子的作用”的课题实验与探索活动,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轮子”的学习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学习态度。

重点:让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使学生了解轮子的三种主要作用。

难点:实验二和实验三,轮子组合后的变速作用和改变方向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获得解决。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引言

由插图和导言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轮子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索活动

实验一

通过“拉书实验”,研究轮子作用之一---省力的道理。

1明确实验目的

2组内进行实验

3思考并回答问题。

实验二

通过实验研究轮子作用之二---轮子组合后,可以使从动轮的转速加快或减慢的原因。

1要组织实验器材的制作,然后要指导实验的方法。

2注意使学生明白严格按实验操作程序,几个同学要互相配合进行,才能达到满意的实验效果。

实验三

通过实验研究轮子作用之三---轮子组合后,可以使从动轮改变转动方向。

1细心做好各实验小组的组织工作,使更多同学进行实验操作。

2强调几个同学要互相配合进行,要多做几次,体会从动轮轮子方向的改变。才能达到满意的实验效果。

三、探索发现

这一部分给出四段内容,用小组讨论办法实施教学活动。

关于学生的体会,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收获。

四、探索延伸

用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提示同学:要采用本课实验中的结论进行研究。

第一个例题关键是连续两次转动方向的改变,学生在理解上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理解这一事例的目的。

第二个例题关键是加了链条使从动轮不改变转动方向,而提高了速度,对于链条的传动不做过多的解释。

五、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轮子的作用”的课题实验与探索活动,引起了学生对身边事物“轮子”的学习探索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六、课后反思

用启发式教学,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组织好实验活动是本课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

2、钢珠“变”乒乓球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了解密度与浮力的相关知识。

2、通过活动,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探究其中原因的意愿。

3、通过“钢珠变乒乓球”的实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了解科学、掌握科学、尊重科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拓宽自身的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科学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水平。

重点:

理解什么叫“同体积”。

难点:

通过敲击盆边、震动沙粒、使盆中的沙子“流动”,出现。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变魔术导入:可在课前在沙盆中埋入一个乒乓球,当众把一个钢珠放在沙子上,盖上一块黑布,用两手拍动盆边,打开黑布,钢珠不见了,盆中出现一个白色的乒乓球。使“魔术”“变”得逼真,增强魔术的真实感觉,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及渴望解密魔术的真相。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索活动

1.钢珠“变”乒乓球这一科学游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钢球下沉,乒乓球上浮于沙子表面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几点提示初步认识到密度与沙子浮力的作用。但密度及浮力的概念暂不向学生提及,待将来用物理课中的知识来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通过敲击盆边、震动沙粒、使盆中的沙子“流动”,出现:

①同体积的钢珠与同体积的沙子相比较,钢珠重,当拍动盆边、使盆中的沙子产生运动时,钢珠就沉入沙中。

②同体积的乒乓球与同体积的沙子相比较,乒乓球轻,当拍动盆边使盆中沙子产生运动时,乒乓球旁边的沙子会沉入乒乓球底部,乒乓球就慢慢的浮出沙面。

2.这个科学游戏,是密度与浮力的实验。固体的沙子也会产生浮力,但沙子的流动性不像液体那么好,因此需敲打盆边,帮助固体的沙子流动。由于钢珠的密度大于沙子,沙子的密度又大于乒乓球,因此密度高的钢珠会沉入沙子中,密度小的乒乓球会浮上来。

三、探索发现:

讨论办法实施教学活动。

关于学生的体会,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收获。

四、探索延伸

流沙是大自然所设计出的最巧妙机关。在公元1692年时,牙买加的罗伊尔港口就曾发生过因地震导致土壤液化而形成流沙,最后造成三分之一的城市消失、两千人丧生的惨剧。看似平静的英国北部海、美丽而危险的阿拉斯加峡湾等地也曾发生过流沙陷人的故事。但是,大多数人往往都没见过流沙,更没有亲眼目睹别人掉进流沙或者亲身经历过。人们对于流沙的印象主要基于各种影片,在电影塑造的场景中,流沙是一个能把人吸入无底洞的大怪物。一旦人们深陷其中,往往不能自拔,同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受困者顷刻间被沙子吞噬。

五、本节课的收获

通过“钢珠变乒乓球”的实验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了解科学、掌握科学、尊重科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拓宽自身的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科学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水平。

六、课后反思:

钢珠“变”乒乓球这一科学游戏,一定要引导学生亲身感受钢球下沉。

3、保护鸡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了解防振及包装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保护鸡蛋”的学习探究活动,引起学生对物体受力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流程。

难点:

在活动中培养及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引言

由插图和导言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轮子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索活动

1.指导学生学习并议论

▲第11页中的1. 设计实验方案中的

①实验要求:

②设计实验:

试验计划内容、思考问题

③小组合作:

▲制作实验装置的要求中的①②③

▲动手实验,验证成果中的①②,及查验表格中的每个细节。

2.若从二楼窗口(或平台)往下扔“实验装置”,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求伸出双臂让“装置”自由落下。上身不准探出窗外,这一要求列入竞赛规则中,违规者将不计成绩。以保证安全!3.“鸡蛋扔向布屏后为什么不破?”

因为鸡蛋扔向“布屏”后,鸡蛋与“布屏”撞击的作用时间较长,使鸡蛋与布屏之间的冲击

力大大减小,加之“布屏”起着缓冲作用,因而鸡蛋不会打破。

这是“物体碰撞时间对物体受力的影响”的实验,

三、探索发现

采用讨论办法实施教学活动。

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收获。

四、探索延伸

在院子里进行“摔不破的鸡蛋”活动。

1做好组织工作。

2进行活动。

五、小结:

通过“保护鸡蛋”的学习探究活动,引起了学生对物体受力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两个活动,活泼、有趣,但要安排周密,有序地进行。

4 、金鱼“游”进鱼缸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的眼睛有视觉暂留现象的科学道理。进而学习解释一些生活中与其相关的常见现象。

2、通过实验及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参与科学实验的能力。

3、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探索兴趣。

4、通过本课“金鱼‘游’进鱼缸”课题的制作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探索

兴趣。

重点:

演示学具,了解人的眼睛有“视觉暂留现象”的科学道理。

难点:

实验学具的制作。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引言:由教师演示教具,让学生观察,引起好奇心,提出“金鱼为什么会进入鱼缸里”的问题导入新课。

提出:霓虹灯为什么会动起来?电影是怎么回事等?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为下边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2)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金鱼为什么会进入鱼缸里”,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索活动

1器材的制作

按照制作程序指导学生完成制作活动。

注意两点,做好指导工作:

一是金鱼与鱼缸画的位置很重要,位置不对的话金鱼只能一部分进入鱼缸了。要指导学生研究后再画。

二是铁丝的位置要放在白卡纸的正中央,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2进行实验

1)通过搓动学具观察“金鱼游进鱼缸”的实验,研究人的眼睛在看东西时存在视觉暂留现象。

2)这个实验要让每个学生都做几遍,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新知。

3)指导好小资料的学习,让学生有些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背下原文。

4)理解视觉暂留现象

视觉暂留现象,就是人对连续影像的记忆,每一个画面约可停留1/24秒在脑中,当上一张画面的影像尚未消失,而下一张连续动作的影像又进来,二张之间动作的差异又很小时,就产生动的感觉。

三、探索发现

共两段内容:

第一段内容是实验的回顾与实验的结论。

第二段内容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是有时间限制的,让学生从自己实验中去体会和理解,是可以达到好的效果的。

四、探索延伸

这一部分是用本课实验所得到的结论研究两个事例。

以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五、小结:

通过实验及制作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参与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对身边事物的学习探索兴趣

六:课后反思:

探索延伸部分的笫一个事例让学生演示一下,效果更好。

5、水滴放大镜

教学目标:

1、过学习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水滴呈水珠状时,它和凸透镜一样都会使光线会聚能够放大图像。

2、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认真观察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3、引起学生对水滴能够放大物体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实践探究方面的科学体验和对观事物的变化及变化规律的正确认识,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

研究水滴的放大作用。

难点:

只做好实验器材对于个别学生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由插图和导言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水滴放大镜”,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索活动

1.活动准备:按小组准备实验器材。

2.活动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分组,再按教材上的步骤做两个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1)在制作水滴放大镜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滴管时一定要将1~2滴水滴卡片的小孔上,注意小孔呈现的是一颗水珠。

(2)实验过程时,引导学生透过小孔仔细观察字体是否发生变化并注意引导学生探究水滴的放大作用。

3.教学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活动,最好每组成员都有分工,有利于合作意识的形成。布置实验准备时,提示学生安全使用剪刀。

4.在“思考问题”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谈谈通过以上两个对比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或规律,然后教师引导、总结得出:

实验一:通过实验,观察到了(1)卡片上的文字变大了。(2)水滴的外形是呈水珠状的,对文字有放大作用,因为水珠中间厚、边缘薄、能使光线会聚;

实验二:透过水平面观察文字,看到图书上的文字大小没有变化。

三、探索发现

采用讨论办法实施教学活动。

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收获

四、探索延伸

1让学生先进行思考,

2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3全班进行交流。

验证的结果是:

(1)物体在方杯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在圆杯时看起来比实际要大一些,原因是装有水的圆杯和凸透镜一样都会使光线汇聚能够放大图像。

(2)从圆形鱼缸的外面平视观察鱼比原来的鱼变大了,原因是圆形鱼缸会使光线会聚能够放大图像,所以看起

来比原来的大。

五、小结:

通过用水滴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实验活动,引起了学生对水滴能够放大物体的研究兴趣。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对实践探究方面的科学体验和对观事物的变化及变化规律的正确认识,形成了科学的价值观。

六、课后反思:

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一张打有孔的卡片,这样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动手动脑的实验。

6、潜艇的沉与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了解浮力应用方面的知识。

2、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学习科学实验方法。

3、通过模拟潜艇上浮和下沉原理相关内容的学习与实验,激发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学习研究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物体上浮和下沉的原理,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

围绕“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潜艇上浮与下沉的基本原理。

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做第二个实验上略有难度,教师要及时帮助和指导学生。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由插图和导言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潜艇的沉与浮”,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索活动

1进行安全教育。

2进行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第二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引出潜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道理。第二个实验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并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浮力大小是可变的。

第二个实验是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实验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体验动手实验的乐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知识资料

潜艇的体积不变,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定的。它的浮沉是靠调节水舱中的水量,从而改变自重来实现的。潜艇是利用置换的原理在水里沉浮。在水面上时,潜艇和普通轮船的航行方式一样。不过,潜艇的船身内有特制的水舱,能够装水或空气来改变潜艇的重量。如果你拿一个装满空气的瓶子放在水面上漂浮,然后逐渐让水进入瓶子里,就会明白潜艇是怎么运作的。

水潜艇准备潜水时,水舱会流进大量海水,使潜艇的重量比它所排开的海水重,所以潜艇能够潜入水里。当潜艇要回到水面上时,压缩的空气会被送入水舱,同时把海水挤出去,这时候,潜艇的重量比它所排开的海水轻,所以潜艇又会浮到水面上。

三、探索发现

采用讨论办法实施教学活动。

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收获。

四、探索延伸

1让学生先进行思考。

2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3全班进行交流。

五、小结:

通过模拟潜艇上浮和下沉原理相关内容的学习与实验,激发了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学习研究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到物体上浮和下沉的原理,形成了科学的价值观。

六、课后反思:

教师要把握好主题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和对浮力方面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7、平面图形的拼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知道平面图形的拼接的一些知识和科学道理。

2、通过实验活动,学习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平面图形的拼接问题”的实验与探索活动,引起学生对身边常见事物的学习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喜欢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重点:

让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

难点:

学习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由插图和一段话直接切入主题,出示范图让学生欣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为下面活动

打下基础。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平面图形的拼接问题”,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对课题予以解析。

二、探索活动

1活动准备:

①按小组为学生准备活动器材:

②认识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四种图形。

③进行安全教育。

2制作实验器材。

强调小组内分工合作,使用组内共有图形卡,进行共同实验。

3进行三项实验,

实验一

拼接正四边形,把握住两点:

①学习好拼接实验的操作方法。这就是:实验、观察、结论三步法。

②熟悉并掌握拼接要求:既不留下一丝空白,又不互相重叠。

实验二

拼接正三边形,学生可以自主去完成。把握住“实验一”形成的拼接实验的操作方法,实验、观察、结论的三步法。指导学生有序完成。

“思考问题”提出一个猜想:“是不是正五边形、正六边形都能按要求拼接?”以此引动学生新一轮的实验研究。

实验三

验证猜想,研究上边提出的猜想,指导学生按拼接实验的操作方法有序完成。

三、探索发现

1实验的回顾与总结。

2引出公式,回答了“实验三”的问题。

3使用公式的验证活动,让学生亲自对各种正多边形的拼接

四、探索延伸

进行验证。

用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研究。

五、小结:

通过本课的“平面图形的拼接问题”的实验与探索活动,引起了学生对身边常见事物的学习探索兴趣,培养了学生喜欢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学习到实验方法,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六:课后反思:

用启发式教学,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认识新朋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设备,了解它们的使用规则。 2、学习开、关计算机的方法。 3、认识计算机的“桌面”“任务栏”“开始菜单”。 4、学习鼠标的操作,认识WindowsXP操作系统的窗口。 5、初步认识几种软件,并利用它们欣赏计算机作品。 6、初步了解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新授: (一)计算机的组成 1、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计算机有四大组成部分,它们是: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2、计算机常见辅助设备 打印机、扫描仪、音箱、耳机等 (二)计算机的用途 北京航天指导控制中心、动画特技制作、自动取款机、医生给病人做检测、超市里的收款机、自动控制调节植物生长的智能温室 三、上机操作 (一)启动计算机 启动计算机时要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 (二)鼠标的操作 1、认识鼠标 2、鼠标操作 鼠标有六种基本操作:移动、指向、拖动、单击、双击、右击 (三)作品欣赏 (四)关闭计算机 (五)计算机的使用规范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设备,了解它们的使用规则,学习开、关计算机的方法,认识计算机的“桌面”“任务栏”“开始菜单”。学习鼠标

的操作,认识WindowsXP操作系统的窗口。认识几种软件,并利用它们欣赏计算机作品。 五、教学后记: 第2课和新朋友做游戏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鼠标的操作。 2、学习打开文件夹,并学会利用“滚动条”查看不能完全显示的内容。 3、学会同时打开几个窗口,并在几个窗口之间灵活切换。 4、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抄袭、修改、删除他人的作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新授: 怎样从光盘上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三、上机操作 (一)玩游戏——“废品回收小专家” 1、启动游戏

四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知识交流

四年级下册发现与探 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四年级下册教案 笫一课对称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研究,了解“对称”和“对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称的特点和作用。 教法:自学研究 教具:剪刀等 教学过程: 实验一:认识对称图形 1.在图1. 2.3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一张白纸白纸描绘下来。 2.把白纸上的图按图中蓝色线对折,按透过的图像轮廓描下图像的另一半,涂 上相应的颜色。 实验二:验证对称图形 1.在图中确认图形的对称性。 2.观察对称线两边图形具有大小、形状和排列完全一样的特点。 实验三:研究在家住艺术上对称图形的作用 研究问题:北京天坛的祈平殿,这座壮丽的建筑采用了对称形式。 实验四:进一步研究对称作用 探索发现: (1)对称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能解释一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对称”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使建筑物更加坚固,平稳、美观、整齐、庄重、严肃、宏大、有气势等。 达标测评:观察图片,说一说哪个是对称形式的? 课堂小结: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对称 对称就是一条轴线的两边具有大小形状和排列完全一样的特点。 第二课溶解的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溶解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溶解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教法:自学研究 教具:实验杯等 教学过程: 实验一:水溶解糖的快与慢 1.分组装配实验器材。 2.分别向A,B,C3个杯子里导入同样多平常温度的水。 3.将3块糖分别放入3个杯的水中。 4.小组讨论:为什么糖块在水的表面溶解的快,而在杯底溶解的慢? 实验二:液体在水中的溶解 液体在水中的溶解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计算的发展迅猛异常,像计算器这样的计算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在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的基础上,再安排本课的学习,这样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 、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1、出示一些数字较大的乘除法计算题。 2 、教师指出:计算器这个“新朋友”不仅使计算快捷、方便,而且在计算中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奇妙的规律。 1 、出示问题: 1 宁11 2宁11 3宁11 4宁11 5宁11 2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快速算出这组算式的结果。指名学生回答,给出正确答案

1 -11=0.0909 2 - 11=0.1818 …… 3 - 11=0.2727 …… 4 - 11=0.3636 …… 5 - 11=0.4545 …… 3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互相讨论除数和被除数的变化,以及商的变化,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4 、出示另一组题,鼓励学生根据前面得到的规律给出结果。 6 - 1仁0.5454…… 7 - 11=0.6363 …… 8 -11=0.7272 9 - 1仁0.8181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 第一课:为什么看错了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容易产生视错觉现象的图形进行实验分析,了解视错觉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1把直尺、1张白纸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出示图形,提问:上图中A和B两条线是平行的吗? 操作:用尺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二)学习新课:探索课题,视错觉现象。 1、实验一:观察课本图1中的3幅图,说说你的第一印象 ①图中红蓝线那条长? ②图中排列的长斜线平行吗? ③图中的圆圈圆吗? ④思考:动手量一量,看看你的第一印象对吗?说明了什么? 说说你的第一印象? 2、实验二:比较图2中横线A和B的长短。 ①用尺量一量,结果怎样? ②看一看图3中A和B图中心的圆哪个大些? ③思考: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感觉? ④小结:不适当的参照物使我们产生了视错觉,不容易分清长与短、大与小。(三)课后作业 观察校内外引起我们是错觉的物体图形,下节课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①完成三、四实验, ②分组讨论 一、实验三:①观察图4中①和②哪个图形大? ②指导操作,先描后重合观察。 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④小结:图形的位置也能使我们产生视觉错误。 二、实验四:观察图,图中的三色条一样宽吗? ①指导看图,先用尺量一量,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本上。 ②讨论测量的结果与你的视觉一致吗? ③小结:白色给人以扩张的感觉,而蓝色则有收缩的感觉,这是人们的经验使我们产生了视错觉。 三、小组讨论弄明白:1、实验一的3幅图,说明了是错觉的存在。实验二说明

五年级数学上册九探索乐园教材内容说明新人教版

《探索乐园》教材内容说明 (一)单元教育目标 1、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能用方程和假设法解答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有效方法,能解释不同解决方法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经历欣赏、尝试用简单图形密铺,以及探索图形密铺奥秘的过程,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等图形能够密铺,进一步了解这些图形的几何特征。 4、在探索图形密铺奥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单元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探索乐园”安排了两个主题内容。一是用多种方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二是探索图形密铺的奥秘,共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科书95页、96页),“鸡兔同笼”问题。例l直接提出问题: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接着设计了一幅有鸡、有兔的情境图,用一位老爷爷的话给出了相关信息和要求:它们一共有22个头,70条腿,猜一猜吧!图中呈现了亮亮和聪聪猜测鸡和兔只数的情况。聪聪说:我猜鸡有10只,兔有12只。亮亮说:不对,那才有68条腿。然后蓝灵鼠提出:用其他的方法怎样解答呢?教材给出了三种解答方法。方法一,列表法。设计了表格,给出鸡的只数分别是1、2、3、4和兔的只数分别是21、20、19、18,以及相应的腿的条数,其他情况让学生填写。方法二,用方程解答。给出了数量关系式“兔的腿数+鸡的腿数=70”,并设兔有x只,呈现了解方程和求鸡的只数的完整过程。方法三,假设法。教材用蓝灵鼠的话说明“用假设法解答,比较简单”。然后分别给出了“假设22只都是鸡”和“假设22只都是兔”的两种解答思路和计算过程。其中,假设22只都是鸡分四步给出了分析问题的思路和算式,假设22只都是兔只给出了四个算式,用兔博士的话要求学生解释每一个算式求的是什么。“练一练”设计了两道题,其中第2题“用100元钱,购买两种不同的洗涤液,各买多少瓶”的问题,由于购买的瓶数是不定的,答案不唯一,要求用列表法解答。 “鸡兔同笼”是小学数学中传统的典型数学问题。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电子版)(93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从在一定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与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教学。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2)经历乘法运算定律和两步计算运算顺序的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3)经历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2)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和勤于思考、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五、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六、教具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具和适当量的学具 七、课时安排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3课时左右)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册第9课《辨认方向》教案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册第9课 《辨认方向》 教案 单位:天津市河北区月牙河小学姓名:张艳

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辨认方向的多种方法。 2、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提高学生辨认方向的能力。 3、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知道辨认方向的多种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相传,太平洋上有一处岛屿,那里景色迷人、风光秀美,过去曾是海盗经常出没的地方,现在海盗已经被消灭了,但是据说海盗在那里藏了很多宝贝,吸引了许多人去探险。所以那里叫“冒险岛”。你们敢去吗?探险不但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在茫茫的大海上,咱们扬帆起航了。哎呀,现在咱们遇到难题了,快来一起想想办法。咱们在岛上总不能瞎走,要沿一定的方向走吧。你知道在咱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故事情景,让学生认识到会辨认方向的重要性,使学生迫切希望掌握今天所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 (一)使用指南针辨认方向 1、观察指南针实物,认识指南针。 2、学习使用指南针。

师:用指南针辨认方向要注意些什么? 3、用指南针测一测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师:教室的门窗是正南正北朝向的吗? (设计意图:学生被置于现实的生活空间,学习使用指南针的方法辨认四个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真实而亲切。) 师:如果手边没有指南针,你又用什么方法辨认方向呢? (二)太阳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1、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面向太阳方向站立,你的前面是东方,后面是西方,那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2、太阳落山时刻,面向太阳方向站立,你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认识东、南、西、北的方向。通过交流和对话,使每个学生学会辨认生活中的方向。)(三)小游戏 1、我说你说:教师指定一个方向,学生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2、我说你做: (1)学生到教室中间听令做动作,向东站好,向南一转,向西一转,向北一转。 (2):学生叫口令老师做动作,面向南站好,向东一转,向北一转,向西一转。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做中学,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活动

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人教版

2015年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教案(人教版) 嫩江县海江小学电子教案 (2015 )------(2016 )学年度(上)学期 学科音乐年级五年 备课教师 (2015 )------(2016 )学年度(上)学期(音乐)学科进度表周次教学日期教学内容(单元、节)备注 1 9.6---- 9.11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3课时 2 9.14---9.18 第二单元《古诗新唱》 3课时 3 9.21---9.25 《梅花》、《静夜思》 4 9.28---9.30 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 2课时 5 10.1―10.7 国庆节 6 10.8---10.10 第四单元《欢乐的舞步》 2课时 7 10.12---10.16 第五单元《绿色畅想》 3课时 8 10.19---10.23 《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9 10.26―10.30 第六单元《快乐的鼓声》 3课时 10 11.2---11.6 《龙腾虎跃》、《木鼓歌》 11 11.9---11.13 第七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2课时 12 11.16---11.20 《彼得与狼》 13 11.23---11.27 第八单元《美好的祝福》 4课时 14 11.30---12.4 《平安夜》、《难忘今宵》、《新年音乐会》 15 12.7---12.11 复习 16 12.14---12.18 检测 17 12.21---12.25 18 12.28---1.1 教学计划学生知识现状分析五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已经成型,学生整体乐感较强。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自我意识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不仅已经摆脱了对外部评价的依赖,逐步依靠内化了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心世界更深入的评价, 喜欢尝试着从个性品质、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来描述自 我形象,这种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都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要求及教材起止章节和篇目 1、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进一步学习歌曲创作。 2、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4、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5、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 本学段课程标准主要目标: 教材总目标:修订后的教材内容以学生实验为主体。教材通过科学小实验(兼顾课题研究、动手实践、思维训练等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基本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研究,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初步的创新思维,逐步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态度,在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升华,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的基本方法,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4.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发现与探索》是天津市课程改革体系中的教材,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目前教学虽然也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一传统的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或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 “发现与探索”的许多内容与小学中的“科学”内容相近,不要将此课上成“科学”课。“科学”课教学的首要目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发现与探索”中的学科知识只是学生形成能力、习得方法、形成价值观的载体,“学科知识”非教材重点的追求目标,目标重点是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方法和科学素养。

第一课:连通器 3月2日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连通器内水面保持同一高度的现象。 2、初步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漏斗、胶管、玻璃管等。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指导看图,这里有两把茶壶,你们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对了,壶的容积一样,B壶的壶嘴短了些,如果我们用来装水,装的水还一样多吗?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认识连通器 ①按书图组装连通器。 ②在漏斗中注一些水。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一样高吗? ③、试着把玻璃管抬高或降低些。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水面还一样高吗? 思考:连通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连通器内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三、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总结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工作总结 (2013 ——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果香峪中心小学 刘全利 2014.07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总结 本学期以来,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仁们的大力协助下,我终于圆满的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工作,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材分析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册由:“物理实验”、“身边科学”、“科学减灾”等三个单元,30个实验活动组成。各单元在内容类别上相联但各自成课,与其它科教材在编排上有所不同。1、突出基本能力的培养(1)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2)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教材既授之以鱼更重视授之以渔。(1)在知识与方法上更重视方法的传授;(2)在结论与过程上更重视过程的研究;(3 )在验证知识与探索知织上更重视探索知识。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2)设置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环节。(3)安排面向全体学生的各项教学活动。 2.??教材的基本架构模式: (1 )课题提出

(2 )提出假说 (3 )进行研究 (4 )获得结论 (5 )讨论延伸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进行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实验活动,帮助 他们体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特点,引导他们进行尝试性的科学实验研究,学习收集信息,培养科学精神,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措施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⑴课 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 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尖子生,注重抓两头带中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我班的桂林同学刚开学的一个月里不安心学习上课睡觉、搞

2014年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电子版)

2014年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电子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从在一定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与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教学。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2)经历乘法运算定律和两步计算运算顺序的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3)经历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2)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和勤于思考、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 1. 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 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小学发现与探索教案

##小学发现与探索教案 第一课:为什么看错了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容易产生视错觉现象的图形进行实验分析,了解视错觉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1把直尺、1张白纸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出示图形,提问:上图中A和B两条线是平行的吗? 操作:用尺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二)学习新课:探索课题,视错觉现象。 1、实验一:观察课本图1中的3幅图,说说你的第一印象 ①图中红蓝线那条长? ②图中排列的长斜线平行吗? ③图中的圆圈圆吗? ④思考:动手量一量,看看你的第一印象对吗?说明了什么? 说说你的第一印象? 2、实验二:比较图2中横线A和B的长短。 ①用尺量一量,结果怎样? ②看一看图3中A和B图中心的圆哪个大些? ③思考: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感觉? ④小结:不适当的参照物使我们产生了视错觉,不容易分清长与短、大与小。(三)课后作业 观察校内外引起我们是错觉的物体图形,下节课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①完成三、四实验, ②分组讨论 一、实验三:①观察图4中①和②哪个图形大? ②指导操作,先描后重合观察。 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④小结:图形的位置也能使我们产生视觉错误。 二、实验四:观察图,图中的三色条一样宽吗?

①指导看图,先用尺量一量,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本上。 ②讨论测量的结果与你的视觉一致吗? ③小结:白色给人以扩张的感觉,而蓝色则有收缩的感觉,这是人们的经验使我们产生了视错觉。 三、小组讨论弄明白:1、实验一的3幅图,说明了是错觉的存在。实验二说明了不适当的参照物能影响人们产生视错觉。实验三说明图形(物品)的位置也能使人产生视错觉。实验四说明经验也可能使人产生视错觉。 2、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怎样注意视错觉现象? 四、探索延伸 动手量一量书中4幅图,看实际图形与视觉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吹泡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配制泡泡液的实验,了解泡液成分的比例。 2、初步掌握用自己配制的泡液探索吹泡泡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1支滴管、1小杯洗洁精、水。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吹泡泡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游戏,你们自己会制泡液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制泡液。 (二)学习新课:配制泡液与吹泡泡 1、实验一:目的是叫同学们明白清水吹不出泡泡。 2、实验二:在清水中加入一些洗洁精看能否吹出泡泡? 3、实验三:重点指导, ①试着向杯中用滴灌滴入2滴、3滴、4滴洗洁精,用吸管搅匀,一边滴一边吹,一直滴到可以吹出完美的泡泡。 ②用吸管的一端蘸一下杯中的泡液,用嘴对着吸管连续吹几个泡泡,观察泡泡的大小。 ③通过实验发现,用浓的洗洁精直接吹泡泡,效果不好。 ④小结:配制吹泡泡的液体要根据水量的多少加入适量的洗洁精,搅拌均匀,才能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 第二课时 一、探索发现: 活动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1 学习目标 ① 认识4个生字 ②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③ 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教师说:“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②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①指明读阅读提示。 ②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①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②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③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板书设计: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 列数字、做假设 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使天空呈蔚蓝色 做假设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做假设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

发现与探索

发现与探索

小学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 子牙镇王庄子学校 邹春雨

第一课:连通器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连通器内水面保持同一高度的现象。 2、初步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漏斗、胶管、玻璃管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指导看图,这里有两把茶壶,你们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对了,壶的容积一样,B壶的壶嘴短了些,如果我们用来装水,装的水还一样多吗?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认识连通器 ①按书图组装连通器。 ②在漏斗中注一些水。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一样高吗? ③、试着把玻璃管抬高或降低些。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水面还一样高吗? 思考:连通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连通器内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2、实验二,连通器的原理, ①、教师出示连通器,向A容器里注水,水量达到A容器的四分之三时停止注水。 ②当水流动时,观察A、B、C容器水面现象。 ③打开连通器开关D,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思考:①、这是不是进一步证明了连通器内的液面总是一样高? ②、打开开关D后,为什么会喷出液体?根据这个道理,请你解释山上泉水涌出的道理。

讨论:现在我们再来讨论本课开始的问题,两把壶装的水一样多吗?试着说说它的道理。 3、实验3:实验设计。 ①设计题目:一条水渠与一条公路交叉,不架桥且能使车辆正常行驶,怎样让水流过去呢?请画出设计图。 ②提示:运用连通器的原理进行设计。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内同一种液体的液面总是一样高。(四)、探索延伸 在房屋装修安装护墙板时,人们为了让室内护墙板同样高,装修工人往往用一根装上水的透明塑料管来完成测定工作。你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第二课:走进三维空间 一、教学目的: 1、用长方体纸盒进行三维空间的研究,了解三维空间的知识。 2、初步训练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 按小组配备:牙膏空盒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纸盒:纸盒平放在桌上占桌面多大面积?我们只要知道纸盒底部的长和宽就行了。如果想要知道纸盒占了多大空间?我们就必须计算出它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1、观察与实验。 ①、平方纸盒,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由于我们的视线的局限性,只看到有三个面。 ②、在思考时,我们必须要想到看不见的三个面,这就是空进想象。

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 案 [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过去的教案, 都是教师用手工编写而成。现在青年教师, 更喜欢用电脑编写教案。因为这样方便随时修改, 这就是电子教案。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 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1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 ②默读课文,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③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教师说:“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 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①朗读课文, 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②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 自学讨论 ①指明读阅读提示。 ②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 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 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 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 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 延伸拓展 ①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 要正确认识。)

四、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总结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果香峪中心小学 刘全利 2014.07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总结 本学期以来,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仁们的大力协助下,我终于圆满的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工作,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材分析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册由:“物理实验”、“身边科学”、“科学减灾”等三个单元,30个实验活动组成。各单元在内容类别上相联但各自成课,与其它科教材在编排上有所不同。1、突出基本能力的培养(1)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2)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教材既授之以鱼更重视授之以渔。(1)在知识与方法上更重视方法的传授;(2)在结论与过程上更重视过程的研究;(3)在验证知识与探索知织上更重视探索知识。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2)设置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环节。(3)安排面向全体学生的各项教学活动。 2.??教材的基本架构模式: (1)课题提出 (2)提出假说

(3)进行研究 (4)获得结论 (5)讨论延伸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进行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实验活动,帮助他们体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特点,引导他们进行尝试性的科学实验研究,学习收集信息,培养科学精神,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措施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尖子生,注重抓两头带中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我班的桂林同学刚开学的一个月里不安心学习上课睡觉、搞小动作、说话,下课就往外跑不打铃不回班,经常被政教教处扣分,针对这种情况,分析其原因,我了解到刘帅同学在他家住,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湖南电子音像、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没有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也没有把握,但大部分学生都喜好计算机,或多或少接触过计算机,对于windows 系统的基本操作不够纯熟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准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单元:能干的新朋友——初识计算机,共2课,这一单元主要是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设备,了解它们的使用规则。学习开、关计算机的方法。学习鼠标的操作,认识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窗口。 第二单元:小红帽的外婆家——“画图”入门,共2 课,在这一单元中,要让学生学习用计算机画图; 第三单元:键盘小技巧——键盘操作与英文输入,共3 课,主要内容是认识计算机键盘,了解键盘分区。学习正确的打字姿势和基本键位、指法分工; 第四单元:美丽海的故事——“画图”提高,共3 课,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画图程序中的一些工具。 第四单元:汉字输入小能手,共4 课,主要内容是学会使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输入字、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设备,了解它们的使用规则。 2、学习开、关计算机的方法。 3、学习鼠标的操作,认识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窗口。 4、初步认识几种软件,并利用它们欣赏计算机作品。 5、学习“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窗口的结构,学会使用铅笔、刷子、橡皮、取色、用颜色填充、喷枪、直线、椭圆、矩形等基本绘图工具绘制简单图 画并涂色 6、学会使用“画图”程序中的曲线、多边形、彩色橡皮、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以及文字

发现与探索 教案1&2

一、课题:1. 巧安排省时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统筹方法的应用及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在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中,使学生感悟研究问题的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以“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使学生 初步树立科学服务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的统筹方法,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探索课题:简介华罗庚导入,为以下活动做好铺垫。 1. 知识背景介绍,观看数学家华罗庚工作照片,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 对“统筹”结合“小字典”给予适度解释。 3. 出示探索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进行探索活动 实验一 (1)“媛媛的安排”。 1. 自读研究问题,明确媛媛所做的四项工作。 2. 理解提示栏中语句:“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是这一统筹方法的核心所在。 3. 观察工作流程图,初步感知统筹方法 (2)“李大娘的安排”。 1. 自读研究问题,明确李大娘所需要做的四项工作。 2. 按照上边研究的方法来完成绘流程图的实践活动。 3. 进行全班交流。 4. 推导出“思考问题”栏中的结论。 (3)“沏茶待客”。 1. 自读研究问题,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三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方法。 2. 提示学生找出“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一主要问题。不可随意去想。 实验二“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统筹方法的研究。 事例一运油 1. 自读研究问题,明确两个方案的安排。 2. 指导两点,帮助学生理解:一是占用总的工作时间。二是使工地尽快用到油。 3. 分析哪个方案合理、省时。 事例二排队打水 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两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第二个方法。(关键要让学生从“占用总的工作时间”这一思路去判断。) (三)探索延伸:总结全课的两个实验,巩固两个统筹工作法。

五年级研究性学习上册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我自信,会成功 学习目标: 正确认识自我,能够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了解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康、自信的人生观。 参考主题: (1)我自信,会成功;(2)克服考试焦虑;(3)消除孤独感。实践方案:心理测试;收集资料;手工制作。 方法引导:发表意见的技巧;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研究准备: 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从妈妈怀里的婴儿,长成了少年。想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烦恼?你是怎么解决的?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确定设计研究方案,其方法一般是: 1、我的烦恼及解决的办法 2、我自信,会成功 3、消除孤独感 以上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尝试初步建立印象。 第二课时 我自信,会成功

一、研究实施 自信对我们走向成功非常重要。今天,就我们一起通过探究活动来寻找自信,增强自信! 二、方法与引导: 发表意见的技巧 1、态度诚恳、谦逊。多采用“我个人认为”、“我目前的想法是”等表达方式; 2、不能只发表否定性意见,对好的方面要充分肯定; 3、对事不对人,只针对事情发表意见; 4、通过举例等方式,引导他人发现存在的问题; 5、避免个人垄断话题,邀请不善于发表意见的组员参与讨论。 三、“我自信,会成功”研究方案 主题名称研究时间 研究目的 1、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2、 3、 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 与分工 研究步骤 1、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2、 3、 注意事项 1、心理测试时,要注意保护他人的隐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