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细胞》知识点及习题(详解)——精品文档

《走进细胞》知识点及习题(详解)——精品文档

《走进细胞》知识点及习题(详解)——精品文档
《走进细胞》知识点及习题(详解)——精品文档

《走进细胞》知识点及习题

【知识梳理】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注意)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

真核细胞

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

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

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

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

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

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

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

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补: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典型例题】

考向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读下图并分析,既属细胞层次又属个体层次的一组是( B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析读图知①为蓝藻,②为草履虫,③为噬菌体,④为艾滋病毒,⑤为大肠杆菌。①②⑤为单细胞生物,在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既属细胞层次又属个体层次,而③④则为病毒,无细胞结构。

2.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的每一个层次都层层相依。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甲型H7N9流感病毒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B.细胞是能够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C.所有生物个体都具备由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的系统层次

D.进行光合作用。

3、细胞学说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孟德尔的遗传学被认为是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D.“细胞通过分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解析病毒虽然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是它具有生命特征,如能增殖。单细胞生物没有“系统”层次。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考向二、真、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4、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菌为原核生物,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项正确;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有

核糖体,B项错误;水绵为藻类植物,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C项正确;酵母菌为真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但无叶绿体,D项正确。

5、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B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有拟核,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拟核;蓝藻细胞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所以二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蓝藻细胞内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不含线粒体,酵母菌细胞内含有线粒体;蓝藻细胞不含叶绿体,但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是异养生物,不能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6、研究发现,大象与小鼠相应器官与组织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大小无关,这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下表

A.

B.细胞维持独立代谢活动需要空间,因此细胞不能无限小

C.细胞相对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D.卵细胞体积大,有利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越不利于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D

考向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7、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④为显微镜的两种镜头,⑤⑥上的横线为载玻片,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据图回答:

(1)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

(2)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的组合是②③⑤。

(3)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4)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被彼此相连的64个细胞所填充满。若物镜换为40×,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细胞的数目是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放大100倍时,视野被64个细胞填充满;放大400倍时,由于视野中物像变大,细胞数目会变少。假设甲图中细胞平均面积为S,由于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所以乙图中细胞的平均面积为16S。假设乙图中细胞数目是x,根据前后视野面积不变可知:64S=x·16S,则x=4。

答案4个

(5)放大100倍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放大400倍时,在视野中可看到直径范围内的细胞有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假如甲图中的细胞直径平均值为m,设乙图中的细胞数目为y,根据前后视野直径不变建立等式:8m=y·4m,则y=2。

答案2个

考向四、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数目、相关结构和物质变化情况

8、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少,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解析A项中,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避免损坏物镜,故正确。B项中,性母细胞较少,应该把视野调暗,增大反差以便找到物像,故错误。C项中,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而应该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故错误。D项中,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看到的细胞数应变少,故错误。

【课堂练习】

1、下列生物中构成他们生命结构层次相同的是()

①草履虫②小麦③麻雀④大肠杆菌⑤噬菌体⑥酵母菌

A ①③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①②③④⑥

2、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

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

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3、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4、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C.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细胞结构

5、某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对应于哪一生命

层次:()A.个体B.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6、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 ) A.反光镜未调节好B.显微镜物镜损坏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7、细胞学说主要阐明 ( ) A.细胞的结构B.细胞的种类C.细胞的统一性D.细胞的多样性8、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

A.蓝藻B.衣藻C.苔藓D.玉米[https://www.doczj.com/doc/5612294177.html,]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课后作业】

10、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草履虫、链霉菌(放线菌)

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

11、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

变化()A.变大、变少、变暗B.变大、变多、变亮

C.变小、变多、变暗D.变小、变多、变亮

12、观察波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13下列诸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 )

A. 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 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C. 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象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D. 转换高倍物镜之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14、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A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

①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②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③转动转换器

④调节细淮使螺旋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⑥③②④

D、⑥③①④

15、下面是5位同学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的具体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甲:用凹面镜对着光源以增大视野的亮度

乙:用卫生纸擦目镜

丙:使用低倍镜找不到细胞,于是立即换上高倍镜期望能快速找到

丁:使用高倍镜已经看到细胞,但有些模糊,于是调节细准焦螺旋

戊:发现被观察对象位于视野左下角,若要将其移向视野中心,应将玻片移向

右上角

A、甲、乙、丙

B、乙、丁、戊

C、甲、丁

D、甲、戊

16、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是自学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

17、下列有关下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

B、框图②内的生物除烟草花叶病毒外,都是原核生物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有细胞壁

D、框图④内都是原核生物

18、若如图是在10*(目镜)和10*(物镜)下看到的视野,在目镜不变时右图视野所用物镜是( )

A. 20

B. 40

C. 60

D. 80

[来源:学|科

|网

参考答案

1-5AADDD 6-10CBBBB 11-15BCAAD 16-20DCACD

高中数学集合典型例题

-- -- 集 合 1.集合概念 元素: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 2.集合运算 全集U:如U =R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3.集合关系 空集A ?φ 子集B A ?:任意B x A x ∈?∈ B A B B A B A A B A ??=??= 注:数形结合---文氏图(即韦恩图、Ve nn 图)、数轴 典型例题 1. 集合(){}0,=+=y x y x A ,(){}2,=-=y x y x B ,则=B A 2. 已知集合{}R x x y y P ∈+-==,22,{}R x x y x Q ∈+-==,2,那么Q P 等于 3. 设(){}R b b x b x x A ∈=++++=,0122,求A 中所有元素之和. 4. 已知集合{}24,3,22++=a a A ,{}a a a B --+=2,24,7,02,且{}7,3=B A ,求a 的值. 5. 已知(){}011=+-=x m x A ,{}0322=--=x x x B ,若B A ?,则m 的值为 6. 已知{}121-≤≤+=m x m x A ,{}52≤≤-=x x B ,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7. 设全集{}32,3,22-+=a a S ,{}2,12-=a A ,{}5=A C S ,求a 的值. 8. 若{}Z n n x x A ∈==,2,{}Z n n x x B ∈-==,22,试问B A ,是否相等. 9. 已知(){}a x y y x M +==,,(){}2,22=+=y x y x N ,求使得φ=N M 成立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0. 设集合{}R x x x x A ∈=+=,042,(){}R x R a a x a x x B ∈∈=-+++=,,011222,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1. 设R U =,集合{}R x a ax x x A ∈=+-+=,03442,(){}R x a x a x x B ∈=+--=,0122,{}R x a ax x x C ∈=-+=,0222,若C B A ,,中至少一个不是空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2. 设集合(){}01,2=--=x y y x A ,(){} 05224,2=+-+=y x x y x B ,(){==y y x C ,}b kx +,是否存在N b k ∈,,使得()φ=C B A ?若存在,请求出b 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垂径定理经典练习题.

圆垂径定理专题练习题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____这条弦,并且____弦所对的两条弧. 2.如图,在半径为5 cm的⊙O中,弦AB=6 cm,OC⊥AB于点C,则OC=( ) A.3 cm B.4 cm C.5 cm D.6 cm 3.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5,弦AB=6,M是AB上任意一点,则线段OM的长可能是( ) A.2.5 B.3.5 C.4.5 D.5.5 4. 如图,AB是⊙O的弦,AB长为8,P是⊙O上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过点O作OC⊥AP于点C,OD⊥PB于点D,则CD的长为___. 5. 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DC,AB是⊙O的直径,OD⊥BC于点E. (1)请写出四个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 (2)若BE=4,AC=6,求DE的长. 6. 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排水管的半径OB=10,水面宽AB=16,则截面圆心O到水面的距离OC是( )

A.4 B.5 C.6 D.8 7. 为了测量一铁球的直径,将该铁球放入工件槽内,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铁球的 直径为____. 8. 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传染速度很快的传染病,为防止禽流感蔓延,政府规定:离疫点3 千米范围内为扑杀区,所有禽类全部扑杀;离疫点3至5千米范围内为免疫区,所有禽类强制免疫;同时,对扑杀区和免疫区内的村庄,道路实行全封闭管理.现有一条笔直的公路AB通过禽流感疫区, 如图所示,O为疫点,在扑杀区内的公路CD长为4千米,问这条公路在免疫区内有多少千米? 9.如图,直线与两个同心圆交于图示的各点,MN=10,PR=6,则MP=____. 10.如图,矩形ABCD与圆心在AB上的⊙O交于点G,B,F,E,GB=8 cm,AG=1 cm,DE=2 cm, 则EF=____cm. 11. 如图,⊙O的直径AB=16 cm,P是OB的中点,∠APD=30°,求CD的长.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和练习题

下册 第三讲 运算定律 知识点一、加法的简便运算 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记为a+b=b+a 。 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 变。记为:(a+b)+c=a+(b+c) 备注:加法的结合律可以和加法的交换律一起使用 例1、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1)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 □ 56+40 (2)李叔叔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问: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 课上练习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600=( )+( ) ( )+65=65+35 89+( )=23+( ) a+12=12+( ) 2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5+68)+32=25+( ) 130+(70+4)=( )+4 能力提升 用简便方法计算 36+158+64 74+(68+26) 149+57+51 知识点二、减法的简便运算 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 个数的和。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例2、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课上练习 1 、在□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48=868□(52+ ) 1500-28-272= -(28 □272)

415-74-26= □(□) 2、计算下面各题,怎么简便就怎么计算 528-53-47 545-167-145 487-187-139-61 456-(27+156)-73 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1006=1000+6,… 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 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 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 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4996+3993+2992+1991+98 11+13+15+17+19+21+23+25+27+29 20-19+18-17+……4-3+2-1 2735-(735+29+486)71-514 知识点三、乘法简便运算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a ? = a? b b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表示:) ? a? ? ? b = ) ( c (c b a 备注: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字母表示:c?(b+a)=c?b+c?a,或者是c?b+c?a=c?(b+a) 备注: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律及其逆运算是运用最广泛的一个,一个要掌握它和 它的逆运算。 例如:25×4=100, 250×4=1000 125×8=1000,125×80=10000 例3、简便计算:(1)25×9×4 (2)25×12 (3)125×56 (4)24×25×125 (5)48×125×63 (6)25×15×16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集合 一、知识点: 1、元素: (1)集合中的对象称为元素,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若b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b ?; (2)集合中对象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用数集:R Q Z N N N ;;;;;*+ 2、集合的关系: 子集 相等 3、全集 交集 并集 补集 4、集合的性质: (1);,,A B B A A A A A ?=?=?=?φφ (2) ;,A B B A A A ?=?=?φ (3) );()(B A B A ??? (4);B B A A B A B A =??=??? (5));()()(),()()(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S S S S S S ?=??=? 二、典型例题 例1. 已知集合 }33,)1(,2{22++++=a a a a A ,若A ∈1,求a 。 例2. 已知集合M ={}012|2=++∈x ax R x 中只含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 例3. 已知集合 },01|{},06|{2=+==-+=ax x B x x x A 且B A ,求a 的值。 \ 例4. 已知方程02=++c b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x 1, x 2. 设C ={x 1, x 2}, A ={1,3,5,7,9}, B ={1,4,7,10},若C B C C A =Φ= ,,试求b , c 的值。 例5. 设集合}121|{},52|{-≤≤+=≤≤-=m x m x B x x A , (1)若Φ=B A , 求m 的范围; (2)若A B A = , 求m 的范围。 例6. 已知A ={0,1}, B ={x|x ?A},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并指出集合A 与B 的关系。 三、练习题 1. 设集合M =,24},17|{=≤a x x 则( ) A. M a ∈ B. M a ? C. a = M D. a > M

(完整版)集合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集合期末复习题12.26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 12x x <<,B=}{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2a a ≥ B }{1a a ≤ C }{1a a ≥ D }{ 2a a ≤ 9、 满足条件M U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二、填空题 11、若}4,3,2,2{-=A ,},|{2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22,3,23a a +-,A={}2,b ,C U A={}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A={x|20x x m ++=}, 若A ∩R=?,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6、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 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垂径定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垂径定理 一、知识回顾 1、到定点距离等于的点的集合叫做圆,定点叫做,定长叫做;连接圆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叫做,经过圆心的弦叫做;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它分为、、三种。 2、能够的两个圆叫做等圆;能够互相的弧叫做等弧,他只能出现在中。 3、圆既具有对称性,也具有对称性,它有对称轴。 4、垂直于弦的直径,并且;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并且。 5、顶点在的角叫做圆心角;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相等,所对的也相等,也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 6、顶点在,并且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弧。 7、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 8、如果一个多边形的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多边形叫做圆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圆的内接四边形。 二、典例解析 例1 如图,某市新建的滴水湖是圆形人工湖,为了测量该湖的半径,小明和小亮在湖边选取A、B、C三根木桩,使得A、B之间的距离等于A、C之间的距离,并测得BC=240m,A 到BC的距离为5m。请帮忙求出滴水湖的半径。 D两点,已知C(0,3)、D(0,-7),求圆心E的坐标。

变式2 已知O e 的半径为13cm ,弦AB ∥CD ,AB=10cm ,CD=24cm ,求AB 和CD 之间的距离。 变式3 如图,O e 的直径AB=15cm ,有一条定长为9cm 的动弦CD 在半圆AMB 上滑动(点C 与点A ,点D 与点B 不重合),且CE ⊥CD 交AB 于点E ,DF ⊥CD 于点F 。 (1)求证:AE=BF ;(2)在动弦CD 的滑动过程中,四边形CDFE 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请予以证明并求出这个值。 变式4 如图,某地方有一座圆弧形的拱桥,桥下水面宽度为7.2米,拱顶高出水面2.4米,现有一竹排运送一货箱欲从桥下通过,已知货箱长10米,宽3米,高2米,问货箱能否顺利通过该桥? 例2 如图,BC 是O e 的直径,OA 是O e 的半径,弦BE ∥OA 。求证:弧AC=弧AE 。 H D N M F E C B A

四年级简便计算知识点归纳教学文稿

四、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归纳及练习1/2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b﹢a 例1: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举一反三: (1)46+67+54 (2) 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的性质

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a-b-c=a-c-b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字母表示:a-b-c=a-﹙b+c﹚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 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

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 820-456+280 (3)900-456-244 (7) 876-580+220 (8) 997+840+260 (9)956—197-56

高考集合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集合 一.【课标要求】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二.【命题走向】 有关集合的高考试题,考查重点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近年试题加强了对集合的计算化简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注意运用Venn图解题方法的训练,注意利用特殊值法解题,加强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和化简的训练。考试形式多以一道选择题为主。 预测高考将继续体现本章知识的工具作用,多以小题形式出现,也会渗透在解答题的表达之中,相对独立。具体 三.【要点精讲】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b?; 记作A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 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整数集,记作Z ; 有理数集,记作Q ; 实数集,记作R 。 2.集合的包含关系: (1)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或B 包含A ),记作A ?B (或B A ?);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A ?B 且B ?A ,则称A 等于B ,记作A =B ;若A ?B 且A ≠B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2)简单性质:1)A ?A ;2)Φ?A ;3)若A ?B ,B ?C ,则A ?C ;4)若集合A 是n 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 有2n 个子集(其中2n -1个真子集); 3.全集与补集: (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 ; (2)若S 是一个集合,A ?S ,则,S C =}|{A x S x x ?∈且称S 中子集A 的补集; (3)简单性质:1)S C (S C )=A ;2)S C S=Φ,ΦS C =S 4.交集与并集:

集合典型例题

集合·典型例题 能力素质 例用符号∈或填空1 ? 1________N , 0________N , -3________N , 0.5N N ,;2 1________Z , 0________Z , -3________Z , 0.5Z Z ,;2 1________Q , 0________Q , -3________Q , 0.5Q Q ,;2 1________R , 0________R , -3________R , 0.5R R ,;2 分析元素在集合内用符号∈,而元素不在集合内时用符号. ? 解∈, ∈,-,,; 1N 0N 3N 0.5N N ???2 1Z 0Z 3Z 0.5Z Z 1Q 0Q 3Q ∈, ∈,-∈,,;∈,∈,-∈,??2 0.5Q Q 1R 0R 3R 0.5R R ∈,; ∈,∈,-∈,∈,; 22?? 说明:要注意符号的规范书写. 例2 (1)用列举法表示不超过10的非负偶数的集合,并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出来; (2)设集合A ={(x ,y)|x +y =6,x ∈N ,y ∈N},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分析 (1)中集合含的元素为0、2、4、6、8、10;(2)中集合所含的元素是点(0,6),(1,5),(2,4),(3,3),(4,2),(5,1),(6,0). 解 (1){0,2,4,6,8,10};用描述法表示为{不超过10的非负偶数},或|x|x =2n ,n ∈N ,n <6}. (2)A ={(0,6),(1,5),(2,4),(3,3),(4,2),(5,1),(6,0)}. 说明:注意(2)中集合A 的元素是点的坐标.

九年级数学: 垂径定理典型例题及练习

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基本概念 1.下面四个命题中正确的一个是( ) A .平分一条直径的弦必垂直于这条直径 B .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垂直于这条弧所对的弦 C .弦的垂线必过这条弦所在圆的圆心 D .在一个圆内平分一条弧和它所对弦的直线必过这个圆的圆心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过弦的中点的直线平分弦所对的弧 B .过弦的中点的直线必过圆心 C .弦所对的两条弧的中点连线垂直平分弦,且过圆心 D .弦的垂线平分弦所对的弧 例题2、垂径定理 1、 在直径为52cm 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后,截面如图所示,如果油的最大深 度为16cm ,那么油面宽度AB 是________cm. 2、在直径为52cm 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后,,如果油面宽度是48cm ,那么油的 最大深度为________cm. 3、如图,已知在⊙O 中,弦CD AB =,且CD AB ⊥,垂足为H ,AB OE ⊥于E ,CD OF ⊥于F . (1)求证:四边形OEHF 是正方形. (2)若3=CH ,9=DH ,求圆心O 到弦AB 和CD 的距离. 4、已知:△ABC 内接于⊙O ,AB=AC ,半径OB=5cm ,圆心O 到BC 的距离为3cm ,求AB 的长. 5、如图,F 是以O 为圆心,BC 为直径的半圆上任意一点,A 是 的中点,AD ⊥BC 于D ,求证:AD=21BF. O A E F

例题3、度数问题 1、已知:在⊙O 中,弦cm 12=AB ,O 点到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求:AOB ∠的度数和圆的半径. 2、已知:⊙O 的半径1=OA ,弦AB 、AC 的长分别是2、3.求BAC ∠的度数。 例题4、相交问题 如图,已知⊙O 的直径AB 和弦CD 相交于点E ,AE=6cm ,EB=2cm ,∠BED=30°,求CD 的长. 例题5、平行问题 在直径为50cm 的⊙O 中,弦AB=40cm ,弦CD=48cm ,且AB ∥CD ,求:AB 与CD 之间的距离. 例题6、同心圆问题 如图,在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C 、D 两点,设大圆和小圆的 半径分别为b a ,.求证:22b a BD AD -=?. 例题7、平行与相似 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弦,于CD AE ⊥E ,CD BF ⊥于F .求证: FD EC =. A B D C E O

【离散数学】知识点典型例题整理

【半群】G非空,·为G上的二元代数运算,满足结合律。 【群】(非空,封闭,结合律,单位元,逆元)恰有一个元素1适合1·a=a·1=a,恰有一个元素a-1适合a·a-1=a-1·a=1。 【Abel群/交换群】·适合交换律。可能不只有两个元素适合x2=1 【置换】n元置换的全体作成的集合Sn对置换的乘法作成n 次对称群。 【子群】按照G中的乘法运算·,子集H仍是一个群。单位子群{1}和G称为平凡子群。 【循环群】G可以由它的某元素a生成,即G=(a)。a所有幂的集合an,n=0,±1,±2,…做成G的一个子群,由a生成的子群。若G的元数是一个质数,则G必是循环群。 n元循环群(a)中,元素ak是(a)的生成元的充要条件是(n,k)=1。共有?(n)个。【三次对称群】{I(12)(13)(23)(123)(132)} 【陪集】a,b∈G,若有h∈H,使得a =bh,则称a合同于b(右模H),a≡b(右mod H)。H有限,则H的任意右陪集aH的元数皆等于H的元数。任意两个右陪集aH和bH或者相等或者不相交。 求右陪集:H本身是一个;任取a?H而求aH又得到一个;任取b?H∪aH而求bH又一个。G=H∪aH∪bH∪… 【正规子群】G中任意g,gH=Hg。(H=gHg-1对任意g∈G都成立) Lagrange定理G为有限群,则任意子群H的元数整除群G的元数。 1有限群G的元数除以H的元数所得的商,记为(G:H),叫做H在G中的指数,H的指数也就是H的右(左)陪集的个数。 2设G为有限群,元数为n,对任意a∈G,有an=1。 3若H在G中的指数是2,则H必然是G的正规子群。证明:此时对H的左陪集aH,右陪集Ha,都是G中元去掉H的所余部分。故Ha=aH。 4G的任意多个子群的交集是G的子群。并且,G的任意多个正规子群的交集仍是G的正规子群。 5 H是G的子群。N是G的正规子群。命HN为H的元素乘N的元素所得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则HN是G的子群。 【同态映射】K是乘法系统,G到K的一个映射σ(ab)=σ(a)σ(b)。 设(G,*),(K,+)是两个群,令σ:x→e,?x∈G,其中e是K的单位元。则σ是G到K 内的映射,且对a,b∈G,有σ(a*b)=e=σ(a)+ σ(b)。即,σ是G到K的同态映射,G~σ(G)。σ(G)={e}是K的一个子群。这个同态映射是任意两个群之间都有的。 【同构映射】K是乘法系统,σ是G到σ(G)上的1-1映射。称G与σ(G)同构,G?G′。同构的群或代数系统,抽象地来看可以说毫无差别。G和G′同态,则可以说G′是G的一个缩影。 【同态核】σ是G到G′上的同态映射,核N为G中所有变成G′中1′的元素g的集合,即N=σ-1(1′)={g∈G∣σ(g)=1′}。 N是G的一个正规子群。对于Gˊ的任意元素aˊ,σ-1(aˊ)={x|x∈G ,σ(x)= aˊ}是N在G 中的一个陪集。Gˊ的元素和N在G中的陪集一一对应。 设N是G的正规子群。若A,B是N的陪集,则AB也是N的陪集。 【环】R非空,有加、乘两种运算 a+b=b+a2)a+(b+c)=(a+b)+c, 3)R中有一个元素0,适合a+0=a, 4)对于R中任意a,有-a,适合a+(-a)=0, 5)a(bc)=(ab)c,

集合经典例题总结

集合经典例题讲解 集合元素的“三性”及其应用 集合的特征是学好集合的基础,是解集合题的关键,它主要指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这些性质为我们提供了解题的依据,特别是元素的互异性,稍有不慎,就易出错. 例1 已知集合A={a ,a +b ,a +2b },B={a ,a q ,a 2q },其中a 0≠,A=B,求q 的值. 例2 设A={x∣2x +(b+2)x+b+1=0,b∈R },求A中所有元素之和. 例3 已知集合=A {2,3,2a +4a +2},B ={0,7,2a +4a -2,2-a },且A I B={3,7},求a 值. 分析: 集合易错题分析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3.求不等式(方程)的解集,或求定义域(值域)时,你按要求写成集合的形式了吗? 1、忽略φ的存在: 例题1、已知A={x|121m x m +≤≤-},B={x|25x -≤≤},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分不清四种集合:{}()x y f x =、{}()y y f x =、{},)()x y y f x =(、{}()()x g x f x ≥的区别. 例题2、已知函数()x f y =,[]b a x ,∈,那么集合 ()()[]{}(){}2,,,,=∈=x y x b a x x f y y x I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1(B )0(C )1或0(D )1或2 3、搞不清楚是否能取得边界值: 例题3、A={x|x<-2或x>10},B={x|x<1-m 或x>1+m}且B ?A ,求m 的范围. 例4、已知集合{}R x x y y P ∈+-==,22,{}R x x y x Q ∈+-==,2,那么Q P I 等于() A.(0,2),(1,1)B.{(0,2),(1,1)}C.{1,2}D. {}2≤y y 集合与方程 例1、已知{}φ=∈=+++=+R A R x x p x x A I ,,01)2(2,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集合(){}(){}20,01,02,2≤≤=+-==+-+=x y x y x B y mx x y x A 和,如果φ≠B A I ,求 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集合()(){} 30)1()1(,,123,2=-+-=??????+=--=y a x a y x B a x y y x A ,若φ=B A I ,求实数a 的值。 集合学习中的错误种种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集合学习中,由于对概念理解不清或考虑问题不全面等,稍不留心就会不知不觉地产生错误,本文归纳集合学习中的种种错误,认期帮助同学们避免此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一、混淆集合中元素的形成 例 集合{}()|0A x y x y =+=,,{}()|2B x y x y =-=,,则A B =I 忽视空集的特殊性 例 已知{}|(1)10A x m x =-+=,{}2|230B x x x =--=,若A B ?,则m 的值为 没有弄清全集的含义

函数定义域知识点梳理、经典例题及解析、高考题带答案

函数的定义域 【考纲说明】 1、理解函数的定义域,掌握求函数定义域基本方法。 2、会求较简单的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3、会讨论求解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 【知识梳理】 (1) 定义:定义域是在一个函数关系中所有能使函数有意义的 的集合。 (2) 确定函数定义域的原则 1.当函数y=f(x)用列表法给出时,函数的定义域指的是表格中所有实数x 的集合。 2.当函数y=f(x)用图象法给出时,函数的定义域指的是图象在x 轴上的投影所覆盖的实数的集合。 3.当函数y=f(x)用解析式给出时,函数定义域指的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4.当函数y=f(x)由实际问题给出时,函数定义域要使函数有意义,同时还要符合实际情况。 3、.确定定义域的依据: ①f(x)是整式(无分母),则定义域为 ; ②f(x)是分式,则定义域为 的集合; ③f(x)是偶次根式,则定义域为 的集合; ④对数式中真数 ,当指数式、对数式底中含有变量x 时,底数 ; ⑤零次幂中, ,即x 0中 ; ⑥若f(x)是由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则定义域是各个函数定义域的 。 ⑦正切函数x y tan = 4、抽象函数的定义域(难点) (1)已知)(x f 的定义域,求复合函数()][x g f 的定义域 由复合函数的定义我们可知,要构成复合函数,则内层函数的值域必须包含于外层函数的定义域之中,因此可 得其方法为:若)(x f 的定义域为()b a x ,∈,求出)]([x g f 中b x g a <<)(的解x 的范围,即为)]([x g f 的定义域。 (2)已知复合函数()][x g f 的定义域,求)(x f 的定义域 方法是:若()][x g f 的定义域为()b a x ,∈,则由b x a <<确定)(x g 的范围即为)(x f 的定义域。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 }{12x x <<,B=}{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a a ≥ B }{1a a ≤ C }{1a a ≥ D }{2a a ≤ 9、 满足条件M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填空题 11、若}4,3,2,2{-=A ,},|{2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22,3,23a a +-,A={}2,b ,C U A={}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垂径定理典型例题及练习

垂径定理练习题 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垂径定理 1、 在直径为52cm 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后,截面如图所示,如果油的最大深度 为16cm ,那么油面宽度AB 是________cm. 2、在直径为52cm 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后,,如果油面宽度是48cm ,那么油的 最大深度为________cm. 3、如图,已知在⊙O 中,弦CD AB =,且CD AB ⊥,垂足为H ,AB OE ⊥于E ,CD OF ⊥于F . (1)求证:四边形OEHF 是正方形. (2)若3=CH ,9=DH ,求圆心O 到弦AB 和CD 的距离. 4、已知:△ABC 内接于⊙O ,AB=AC ,半径OB=5cm ,圆心O 到BC 的距离为3cm ,求AB 的长. 5、如图,F 是以O 为圆心,BC 为直径的半圆上任意一点,A 是的中点,AD ⊥BC 于D ,求证:AD=2 1 BF. 例题3、度数问题 1、已知:在⊙O 中,弦cm 12=AB ,O 点到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求:AOB ∠的度数和圆的半径. O A E F

2、已知:⊙O 的半径1=OA ,弦AB 、AC 的长分别是2 、3.求BAC ∠的度数。 例题4、相交问题 如图,已知⊙O 的直径AB 和弦CD 相交于点E ,AE=6cm ,EB=2cm ,∠BED=30°,求CD 的长. 例题5、平行问题 在直径为50cm 的⊙O 中,弦AB=40cm ,弦CD=48cm ,且AB ∥CD ,求:AB 与CD 之间的距离. 例题6、同心圆问题 如图,在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C 、D 两点,设大圆和小圆的半 径分别为b a ,.求证:22b a BD AD -=?. 例题7、平行与相似 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弦,于CD AE ⊥E ,CD BF ⊥于F .求证: FD EC =. A B D C E O

分数的加减法及简便运算

分数的加减法 一、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知识点:在计算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分母不变,直接用分子相加减。 注意:在计算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得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我们必须将得数约分,使它成为最简分数。 例题一 5654+=5 10564=+=2 注意:因为5 10 不是最简分数,所以得约分,10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5, 所以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5,最后得数是2. 例题二 1059105109= -=-注意:因为10 4 不是最简分数,必须约分,因为4和10的最大公因数 是2,所以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最后的数是5 2 知识点回顾:如何将一个不是最简的分数化为最简? (将一个非最简分数化为最简,我们就是将这个分数进行约分,一直约到分子和分母互质为止。所以要将一个分数进行约分,我们必须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专项练习一: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专项练习 一、计算 715 - 215 712 - 112 1 - 916 911 - 711 38 + 38 16 + 16 314 +314 34 + 34 二、连线 19 +4 9 2 7377+ 145 +1 5 1 8 987+ 47 + 67 137 115 11141+ 18 +78 2911 9 3 92+ 2411 +511 59 2 121+ 三、判断对错,并改正 (1)47 +37 = 714 (2)6 - 57 - 37 =577 -57 -3 7 =527 -3 7 =51 7 四、应用题 (1)一根铁丝长710 米,比另一根铁丝长3 10 米,了;另一根铁丝长多少米? (2)3天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12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5 12 ,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与典型例题

集合 一、知识点: 1、元素: a 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A ;若b不是集合A的 ( 1)集合中的对象称为元素,若 元素,记作 b A ; ( 2)集合中对象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用数集:N; N*; N ;Z; Q;R 2、集合的关系: 子集 相等 3、全集 交集 并集 补集 4、集合的性质: (1)A A A,A,ABBA; (2)A A, A B B A; (3)( A B)(A B); (4)A B A B A ABB; (5) C S(A B) (C S A) (C S B),C S( A B) (C S A) (C S B);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集合 A { a 2, (a 1)2 ,a 23a 3} ,若1 A ,求a。 例 2. 已知集合M =x R | ax 2 2x10 中只含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

例3.已知集合 A { x | x2x 6 0}, B { x | ax 1 0}, 且B A ,求 a 的值。\ 例 4. 已知方程x2bx c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x , x 2.设 C= {x , x 2},A={1,3, 11 5,7,9}, B={1 ,4,7,10} ,若A C,C B C ,试求 b, c 的值。 例 5.设集合A { x | 2 x 5}, B { x | m 1 x 2m 1} , (1)若A B,求 m 的范围;(2)若A B A ,求m的范围。

例 6. 已知 A ={0 ,1} , B = {x|x A}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B ,并指出集合 A 与 B 的关系。 三、练习题 1. 设集合 M = { x | x 17}, a 4 2,则( ) A. a M B. a M C. a = M D. a > M 2. 有 下 列 命 题 : ① { } 是 空 集 ② 若 a N, b N , 则 a b 2③ 集合 100 N , x Z} 为无限集,其中正确命 { x | x 2 2x 1 0} 有两个元素 ④ 集合 B { x | x 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3. 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 M ={ (3, 2)} , N ={ (2, 3)} B. M ={3 ,2} , N ={( 2,3)} C. M ={ ( x , y ) |x + y = 1} , N = {y|x + y = 1} D.M ={1 ,2} , N ={2,1} 4. 设集合 M { 2,3, a 2 1}, N { a 2 a 4,2a 1},若M N { 2} , 则 a 的取值集 合是( ) { 3,2, 1 } B. { -3} C. { 3, 1 } D. { - 3,2} A. 2 2 5. 设集合A = {x| 1 < x < 2} , B = {x| x < a} , 且 A B , 则实数 a 的范围是 ( ) A. a 2 B. a 2 C. a 1 D. a 1 {( x, y) | y 1} 6. x 设 x ,y ∈ R ,A = {( x ,y )|y = x} , B = , 则集合 A ,B 的关系是( ) A.A B B.B A C. A =B D.A B 7. 已知 M = {x|y = x 2- 1} , N = {y|y =x 2 -1} , 那么 M ∩ N =( ) A. Φ B. M C. N D. R 8. 已知 A = {-2,- 1,0,1} , B = {x|x = |y|,y ∈ A} ,则集合 B = _________________ 9. 若 A { x | x 2 3x 2 0}, B { x | x 2 ax a 1 0}, 且B A ,则 a 的值为 _____ 10. 若 {1,2, 3} A {1 , 2,3, 4, 5} , 则 A = ____________ 11. 已知 M = {2 , a , b} , N = {2a , 2,b 2 } ,且 M =N 表示相同的集合,求 a , b 的值 12. 已知集合 A { x | x 2 4x p 0}, B { x | x 2 x 2 0}且A B, 求实数 p 的范 围。 13. 已知 A { x | x 2 ax a 2 19 0}, B { x | x 2 5x 6 0} ,且 A , B 满足下列三 个条件:① A B ② A B B ③ Φ A B ,求实数 a 的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