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以及发展前景预测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以及发展前景预测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以及发展前景预测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以及发展前景预测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一、服装行业总体概况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建设服装强国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装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

进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尤其我们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

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服装行业原始创新能力、集

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服装科技涵盖了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根据行业客观现实,本着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分别以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前沿研究、基

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四个部分作为服装行业科技发展指南,通过这些技术的突破和项目的研发、应用,全面提高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服饰

文化、设计水平、工艺与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人才素质、信息化程

度及公共服务能力,指导行业科技发展,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带动

整体产业升级。

据有关近年来的数据统计,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

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

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

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

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

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而这些服装企业的生产形势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

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

服装行业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针织服装,江苏金坛的服装出口

加工、常熟的羽绒服,浙江省杭州的女装,宁波、温州的男装,嵊州

的领带、织里镇的童装、枫桥的衬衫、平湖的服装出口加工,福建省

晋江、石狮的休闲服,广东中山的休闲服,南海的女士内衣,虎门、

深圳的女装,大朗的毛衣,均安、增城、开平的牛仔,潮州的婚纱晚

礼服、江西共青的羽绒服这等等。这些服装产业集聚地产业链完善,

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体,人口、企业和产业

的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增长。

集群内大企业地位彰显统计表明,服装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

业个数仅占产业集群企业总数的25.37%,而工业总产值则占到产业

集群工业总产值的67.41%,销售收入占61.69%,利润总额占70.24%,平均职工人数占56.87%,产量占产业集群总产量的50%。

仅占1/4的企业,用一半多的职工,创造出70%以上的利润,足见规模以上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地位,这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均明显高于产业集群平均水平,成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

(1)产业集群在我国服装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服装生产越来越向产业集群集中,目前,各产业集群的服装总产量已占到全国服装生产总量的70%以上。产业集群的发展变迁影响着产业区

域和产品布局,影响着产业资源的流动和重新配置,同时,产业集群

在发展过程中带动和加速了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和专业化的步伐。产业集群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促进科技进步、促进品牌诞生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产业集群的升级有效地促进了全国服装产业的

升级。

(2)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集群,即集群内企业主营同一种产品,并通过区域内或邻近地区专业市场进行经营。这类集群占全部服装产业集群的60%以上。有些集群是企业或手工业者在多年中逐渐密集而自发形

成;一些是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产业进行扶植而发

展形成的,这类产业集群内部以中小企业为主,单个企业在国内产业的优势均不明显,专业市场对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起到了导向性作

用。这类集群内企业的更迭速度较快。也有部分属企业领导型集群

和混合型集群。这些集群通常是当某个或某几个企业发展壮大后,带动更多企业

(3)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和山东几个省。

(4)多数集群处于形成期或成长期,少数集群步入成熟期。

从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服装产业集群仍处于形成期和成长期。这个时期集群内企业较多,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集群中企业的合作关系多为利用一定规模的上游市场降低采购

成本、利用统一专业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利用创业而形成的集群规模效应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集群内部竟合机制不甚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甚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并趋于价格竞争模式。协调、稳步、持续发展是多数集群面临的现实课题。

3、产业集群产生的现象问题

①整体发展不平衡。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

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

衡。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

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

还非常的落后。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

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

装品牌和羽绒服,休闲装,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

服装行业前列。而时尚女装、童装、睡衣等市场则相对发展还不成熟,强势领导品牌还很缺乏。

②日益增大的库存压力。青岛即发服饰销售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吴曙光说:如果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中国人不用担心没有衣穿。现在各企业所有的库存加起来还都够在市面上卖个两年的。服装企业做大了,往往是伴随着仓库急剧增大的代价。企业的销

售翻了好几倍,帐上的现金却没见增长多少。难怪很多老板说,自己

辛苦一年赚来的,都跑仓库里去了。由于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

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库存问题成为最令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之

一。不处理吧,积压只会导致更加库存品的更加贬值甚至一文不值。

进行低价抛售处理吧,一来那些过季的产品不见得有人要,二来低价抛出去对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又是个很大的打击,很容易让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体系产生怀疑。

③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企业普遍的软肋。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还远较国际上落后,中国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的服装设计师。众多企业还是以抄袭仿版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国内的服装企业一来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而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则更习惯于自己创品牌或开设计工作室创业,而不愿意在企业发挥才华,使得中国的服装设计水准很难提升到一个新

台阶,国际主流时装周上甚至根本看不到中国设计师的身影。

④行业专业人才匮乏。深入过服装行业的人才会清楚的意识到,服装行业整体人才队伍非常贫乏。无论是从生产管理还是设计、

营销、广告等。因为服装行业多属民营企业,很多是从夫妻店起步,

家族企业色彩往往比较浓厚。很多企业根本不能给人才提供宽阔的舞台,因而吸引不了人才加盟,即使加盟了也留不住人才。人才就像是

一个企业的灵魂,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年代,缺乏专才,对服

装行业的发展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⑤产业链的不健全。谁都清楚,面料是服装产品的关键,但目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国内面料供应商较国外的面料商还有比较大的距

离,面料研发能力不足,高品质的面料大多还依靠进口,这也直接制

约着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

此外,许多由产业集群带来的利与弊更加面临着目前国际以及国

内坏境的考验。未来10年,是我国服装产业朝着国际领军地位迈进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30年已经为行业加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意识到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发达国家服装产业实力并未削弱,在品牌创新、价值创造、市场掌控等高端软

实力方面,我国服装产业与国际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行业必须树立危机感、紧迫感,沿着正确的产业升级方向,牢牢把握正在到来的产业大发展机遇期,努力缩小国际差距,确立更高的国际竞争地位。

三、我国服装行业单个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服装行业要通过引导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集成创

,2013新,达到“产业集体提升,企业部分突围”的目标。围绕“集成创新”年,服装行业将更加注重市场评价体系建设、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信

用体系建设等产业基础建设的完善,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提高以产业链乃至产业体系为依托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中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将为我国服装产业格局、竞争力格局变化奠定基础。1、用先进技术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

迫于劳动力紧缺危机,借助于人民币升值换汇的优势,新一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之风在服装行业悄然兴起。科技贡献的作用在本轮产业升级中彰显出来。成熟的中国服装企业在技术改造中扮演的不仅仅是

买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对工序和工艺进行优化配置的设

计者,往往是企业对设备或软件制造商提出要求进行定制采购。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劳工荒问题;解决熟练技工紧缺问题;解决制造过

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提高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是这次技术改造的主要目的。吊挂生产线、电脑缝制设备、电脑控制专业工艺设备、产品信息条码分拣设备、后整理设备、产品检验检测设备等都成

为被引进的热门。

2、内陆省份为梯度转移夯实基础

梯度转移绝不能一蹴而就,大规模转移需要较长的过程。转移的

速度取决于内陆地区是否具备承接转移的能力和条件。除了地理位

置、交通、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产业链资源等因素外,政策环境、

意识观念对转移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各个内陆省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一大重要手段。内陆地区的服装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在优化。辽宁、吉林、安徽、河南

等省相继成立协会。四川、陕西等协会组织也比较活跃。内陆省份的服装产业逐步提升,为承接梯度转移进一步夯实基础。

3、服装业需要政策的硬性支持

企业自身努力还需要政府的支持,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多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都有中小企业部,尤其是小企业部,这对一个

国家的小企业起到了巨大的支撑、帮助和推动作用,很多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都支撑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知名品牌奖励政策,设立品牌培育引导资金,用于实施品牌

发展规划,实施十大品牌工程。集合各类资源向品牌企业聚集,推进

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向重点品牌企业、品牌

产业和品牌聚集区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知名品牌产品和服务优先进

入政府采购目录,对重点培育的标志性产品和领军企业,支持引导其优先进入资本市场,快速做大做强。所有这些都为服装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4、让品牌产生价值感并爆发影响力

为了找到一条适合服装业发展的道路,打造自主品牌也是这一过程的重头戏。在谈到中国服装行业品牌发展问题时,依文企业集团董

事长夏华表示,中国服装行业应视品牌为信念,资金、钱、利润则是

过程。让品牌产生价值感、爆发影响力,这样,中国品牌才会有希望。国际品牌香奈儿,不管原材料多贵,每年都要上涨25%,这是给消费者带来的信仰。中国服装行业在品牌之路上一定要有信念支撑,未来的目标是让品牌具有真正的核心价值,让价格跟成本不直接进行对话。

5、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加速

2013年,产业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挖掘新资源,整合、

优化配置现有资源,提升资源创造价值能力迫使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科技兴业”再掀高潮。以“节能、高速、智能化、专用化、多工序集成化”为主流的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全面铺开。优势企业技术改造则

以信息化全流程改造、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特征。流程再造、

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软科技的研发、应用将逐步升温。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行业为平台、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

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将有所突破。

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东南沿海、中心城市、内陆各地区的产业功能

分工、规划逐渐清晰,服装产业加速全国范围的布局调整,梯度转移

步伐加快。构建功能定位清晰、优势互补、联动高效的产业区域格局

将随着各地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出台,由摸索试探阶段步入有计

划、有步骤、有措施的理性发展阶段。产业集群应新的发展机遇期,

集群功能分化,催生新的产能聚集,部分原来的产能集群则向贸易、

研发、信息、人才、资本集聚方向转型,沿海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强

化市场、服务和资源配置调动功能。

6、挖掘潜意识,满足消费者需求

很多服装品牌在品牌战略上存在问题。品牌传播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文化内涵,需要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以及心理需求。举日本来说,日本品

牌无印良品已经将品牌做到极致,它做到的是一种与消费者的心灵信仰接轨。因此,需要企业去挖掘消费者的潜意识,深刻符合他们内心

的要求。品牌是征服,而不是被消费者被动接受。这也是很多国内服

装品牌的通病。

四、纺织服装行业的现状简要分析以及发展趋势

1、纺织服装业的现状简要分析

(1)从世界棉花用量看我国纺织业发展状况

在主要棉花消费国中,中国在2011-2012年度预期消费4600万包棉花,与上年持平,仍为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而印度、巴基斯坦、巴西、土耳其和美国预计分别消费2050万包、1030万包、460万包、590万包和380万包,其中前4国消费量同比分别提高3%、1%、5%、2%,而美国的用量预期与上年相同。此外全球期末库存

预计为5270万包,较上年增加17%,高达全球消费的46%。(2)人民币汇率升高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接连创出新高,对主要依靠出口的中国纺织业而言,

加大了纺织行业运行的压力。有关研究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2-6%。假如人民币升值5-10%,行业利润率将下降10-60%。因此,人民币升值必将对主要依靠出口的中国纺

织业产生重大影响。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对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主要有:价格优势削弱、竞争将更趋激烈、企业出口效益显著降低。

对此,业内专家给出建议:1.纺织服装行业应加速调整产品结构,在产业链中靠品牌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价值,鼓励向深加工、

高增值方向发展; 2.利用外汇金融工具,规避外汇风险; 3.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国际市场直接投资,在国外设厂和联合办厂、收购企业、设立贸易公司和原料基地,利用各种区域性优惠安排,主动绕

过贸易壁垒;4.坚持市场多元化策略,在巩固原有西欧、美国等主要

出口市场的基础上,注重开拓中亚、西亚、东欧乃至非洲等新兴市场,避免因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被动局面。

(3)其他方面的影响

在自创品牌方面,国内纺织服装企业还相对滞后。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现有的纺织企业中,多以定牌、贴牌为主,自有品牌

只占10%左右。

从国外纺织企业发展历史来看,完成品牌塑造、占据国内高端服

装市场、实现品牌出口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途径。

目前中国纺织服装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要想真正依靠品牌实现出口,至少还需要20-30年。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创新、提升技术

含量。

2、今后5~1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战略

中国纺织服装业将实现从世界上最大纺织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向纺织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人才强国迈进。

发展战略:扩大内需,满足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自主创新,加快

科技进步,缓解劳动力、能源、资源等成本压力和低碳要求;节能环保,向更清洁、更节约资源方向发展;品牌建设,建立融质量、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四要素于一体的自主品牌价值体系;区域结构调整,东部向价值链高端全面升级,中部完善加工制造体系,西部依托

原料资源和民族文化发展特色产品,有梯度地推进产业转移和优化布局。

个人结论

我国服装产业未来将逐渐走向:

产品结构优化。通过专业化、精细化、快速化、服务化提升国

际产品供给竞争规格,弱化劳动力成本要素在竞争中的作用,通过效率和附加值提升重塑中国的国际竞争优势。

资产结构优化。行业继续通过国际、国内资本整合、资源整合

和优化配置向集约化、全产业链方向发展,行业国际定位向价值链高端逐渐移动,品牌生态进一步完善。

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需求、市场细分为商业模式、市场模式、

营销模式。国家大市场一体化和区域小市场差异化发展并进。品牌细分和品牌整合加速。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服装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服装行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服装出口国有中国、韩国、意大利等,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是主要的出口地区。(意大利是传统的服装王国,产品以迎合小批量、高档次的消费需求着称于世)。我国服装行业在九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出口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2001年世界服装出口总额增长倍,而同期中国服装出口增长了倍,美国增长倍;发展中国家泰国、印度分别增长倍和倍;从1994年起中国的服装生产和出口位居世界第一。2001我国内地服(图一:1980年-2001年部分国家服装出口增长状况) 装出口占世界出口额的%。排名第二的香港区,占世界出口额的12%。实际上香港出口中大部分为内地的转口贸易。如果加上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我国的服装出口在世界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根据WTO2001年度报告数据计算,在世界主要服装进出口国家中,中国的服装竞争力系数(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接近最大值1,居各国之首。同年墨西哥和意大利的竞争力系数为,法国,德国,美国。 (图二:主要服装贸易国家服装产品竞争力比较) 在国际贸易配额限制的束缚下,多年来中国向设限区出口服装只占该区进口额的5%左右,而向非设限区出口的服装占到该区进口额的35%。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配额的逐步取消,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中规定了纺织品服装设限国在2005年以前必须分阶段取消配额限制,但由于取消的比例是针对数量而不是金额,对4类产品也未规定每类必须取消的比例,因此在前三个阶段中,发达国家取消配额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的纱线、织物和制成品。而高附加值的,对其冲击较大的服装,其配额被发达国家挤到最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精编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 景分析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1)服装行业现状? 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正不断成熟,对服装质量、特性、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的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服装消费逐渐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我国服装采用中高档面料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服装行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度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服装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品牌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 服装行业具有周期性,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服装产业发展有所放缓,该板块出口与贸易收入大幅减少,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纺织服装业景气度也逐步回升。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出口和国内零售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5,874亿元,同比增

长%。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亿美元,同比增长%;2011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12年1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进口54亿美元,增长5%,累计顺差亿美元,增长%。?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十二五”发展 多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内需 将得到增长,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将日益增加。随着中 国城镇化率的上升和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居民消 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带动了衣着消费 的深刻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获得整体提升,年均复合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元,比2010年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比2010年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预计,2011年至2020 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左右;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5%左右。? 2007-2011年消费品及衣着消费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纺织服装行业近年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纺织服装行业近年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目录

一、湖北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 1992年11月20日——“鄂武商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异地上市的商业公司,第一家湖北省的上市公司。从它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持牌上市以来,到2010年10月15日,湖北共有上市公司73家,其中A股71只(有一家暂停上市)、B股2只(有一家暂停上市)。(下文中涉及数据均不包含H股公司)。截至目前,我省正在证监会审核中的重点拟上市公司有9家,分别为主板1家:九州通集团;中小板2家:凯龙化工、海波重科;创业板6家:江通动画、华中数控、天喻信息、力源信息、金运激光、武桥重工。其中,九州通已经于8月18日顺利过会,等待发行,成为2004年以来湖北省第一家主板IPO项目。截止今年10月15日,目前全省上市公司数量稳居我国中部地区首位、全国排名第八位;创业板过会企业数量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北京、广东和浙江。比2009年末新增6家,其数量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 总数3.63%。 2010年中期湖北省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4332.91亿元,约占湖北省上半年GDP总量的70%,即上市公司总市值与区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为0.7:1,这个数据要低于1:1的比例,显示出湖北省上市公司的数量与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整体来看,近年来湖北省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一批科技含量高,盈利能力强的高新产业公司进入上市公司的行列,同时传统的老牌上市公司通过自身的产品升级、公司治理能力的提高以及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提高资质。 近日,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正式发布,湖北省有9家企业上榜,较去年减少2家,其中上榜的上市公司为东风汽车(600006)、武钢股份(600005)、湖北宜化(000422)、葛洲坝(600068)、大冶特 钢(000708)五家。 从刚刚过会或已经挂牌的企业来看,有个基本特点,湖北基本都是新兴企业,其他省份也基本以老企业为主。这说明,湖北存量资产改制,还大有潜力可挖。因为湖北工商业资产存量,在整个中西部地区来说也是相对富集的,完全可以做得更彻底,更有效。另一方面也说明,湖北已经基本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巨大转变,以现代高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新经济体系已经基本确立。 湖北企业无论是过会企业还是等待过会企业,在中部都是最多的,在整个中西部地区也优势明显,现在至少还有江通动画、兴和股份、华中数控、新火炬、凯龙化工、九州通、天喻信息、金凰珠宝、金运激光、力源信息、海波重科、武桥重工、中博生物、新华扬、骆蓄电池、弘博软件、荆楚种业、追日电气、祥云集团等在排队候审或者已经完成 上报等待受理。

服装行业年度分析报告

2006年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服装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一、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 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性别细分1.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塑料制品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塑料制品在各行业中地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近年来,塑料加工工业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发展潜力较大.2008年以来,受原料持续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限塑令”、劳动法实施以及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等影响,沿海塑料加工业发达地区地增长放缓.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塑料制品行业总体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从各项经济指标看,总体发展态势令人乐观. 塑料在家电行业中地应用和发展趋势 塑料大体上可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盒热固性塑料三种.通用塑料包括聚丙烯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以及发展前景预测.讲义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一、服装行业总体概况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建设服装强国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装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尤其我们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服装行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服装科技涵盖了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根据行业客观现实,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分别以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前沿研究、基

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四个部分作为服装行业科技发展指南,通过这些技术的突破和项目的研发、应用,全面提高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服饰文化、设计水平、工艺与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人才素质、信息化程度及公共服务能力,指导行业科技发展,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带动整体产业升级。 据有关近年来的数据统计,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而这些服装企业的生产形势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

服装行业产业现状分析

2006国内服装行业产业现状分析 一、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 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1、性别细分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

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 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男装市场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男性人口数量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比女性的比例略高,由此可见,中国的男装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容量不容忽视的市场。目前我国男装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男装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产品市场定位相对明确,质量比较稳定。继2001年11家衬衫品牌荣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价的“中国名牌”后,2003年又有12家男西服品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我国男装产品实物质量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品牌集中度较高、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生产经营向系列化、休闲化、国际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企业间资源整合周期缩短;企业注

制衣业供应链管理状况调查(DOC 8)

中国制衣业供应链管理状况调查 研究背景(I) 中国纺织服装业——世界的“制造中心”? 从1994年开始,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生产和出口的规模上已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棉纱、化纤、丝绸、服装等主要纺织品的产量均是世界第一。 1、投入:2004,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179.16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0.1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8%。 2、产出:2004年,我国纺织服装销售收入达到15,7 23亿元人民币,出口总额达到973.85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6.4%,约占世界纺织与服装业出口总额的25%以上。外部推动: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家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开放;引进外资;国际出口)。 比较优势:历史信誉与历史经验;资源(人力、土地、种植业);政策 “世界工厂”的尴尬:巨大成功中的问题——国外纺织服装业主导企业通过全球供应链战略实现了获取最大商业利益所需资源和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却开始凸现三个方面的尴尬…… 供应链管理:空间上“制造”与“市场”的距离在扩大…… 研究背景(II) 供应链管理提高产业组织竞争力。 1、产业: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时代演化:M2PM2O 2、竞争:战略、资源与能力、创新等。成本与响应协调成为决定要素。资源与能力限制。 3、资源与能力:信息资源以及企业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4、供应链管理:是战略、战术,也是创新。通过构建联盟,整合供应链资源和能力,优化跨企业商业流程,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从市场预测到产品设计以至于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协作,降低资源配置风险等来赢得客户最大程度的满意,同时,获得最好的商业利益。 供应链管理提升中国产业的素质和能力。 供应链管理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力量是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交易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日益显著的重要性以及产业组织之间及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这些恰恰也是一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减少波动,实现收支平衡,保障充分就业以及保护资源和环境等所关注的问题。微观层面上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对提升中国经济总体的素质和能力有着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减少信息博弈环节,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增强宏观经济运行的计划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减少经济波动,降低经济风险;

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

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 电商行业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风生水起,越来越多商家瞄准互联网而向电商市场进军。很多大牌商店也开始做起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不得不说这给了买家很多便利。比如在刚过去的双十一狂欢节,网上的销售额又创新纪录。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一、服装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服装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概述 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也是服装出口和消费大国,服装产业在我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服装行业不同于其他,时效性极强, 现已表现为“多品种、少批量、高品质、快交货”的特点。要求服装企业的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必须具备高度自动化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而电子商务适合时宜地为整个服装行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纵观我国服装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史,在经历了孕育期、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爆发期后,现已逐步跨入稳定期。 (1)孕育期:1994年-xx年,服装电子商务模式主要以B2B为主,诞生了诸如中国服装网这样的行业领先平台。 (2)起步期:xx年-xx年,在非典爆发、淘宝网广告效应 * 下, 奠定了坚实的网购用户基础,服装服饰类产品成了网络热购的产品之一,C2C电子商务得到了发展。

(3)发展期:xx年-xx年,传统服装零售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开创了B2C直销的电子商务模式,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和认同,服装电 子商务由此进入发展期。 (4)成熟期:xx年-xx年,凡客诚品、若缇诗、欧莎、裂帛、七格、斯波帝卡、玛萨玛索、零男号、梦芭莎、螃蟹秘密和兰缪等网络服装品牌大规模增加。服装服饰类商品成为网络购物的第一大销售商品。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由此步入了成熟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市场竞争格局。 (5)爆发期:xx年-xx年,李宁、红豆、森马、以纯、GXG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服装企业纷拓展“线上渠道”,服装电商进入爆发期。 (6)稳定期:xx年以来,服装网购市场规模保持较大比例的平稳增长,并呈现持续放缓的趋势,服装电商销售渠道拓展为C2C、B2C、O2O、虚拟试衣间等新模式、新技术相结合,移动端销售增长迅猛,内部结构优化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我国服装网购市场交易情况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xx年,我国服装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4349亿元,同比xx年的3050亿元增长了42.6%,占整个网购市场的23.1%。xx年服装行业网购渗透率达21.7%,较xx年增长5.8%。xx年,我国服装网购市场整体规模达到6153亿元,同比增长41.5%,占全国网购市场规模的22.1%。 有调查数据显示,xx年,我国服装类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4%,增速较xx年回落0.9%。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销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服装行业概述 1.1服装行业概要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此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新的流通方式。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加也正加速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1.2 服装行业现状 2007年,服装行业大企业纷纷出手开始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原来在从业于沿海发达地区回乡创业的“新企业家”队伍也在内陆省份开始圈地建厂,圈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河南省、重庆市等省市地区。杉杉、雅戈尔、报喜鸟、红豆、波司登等上市公司率先在上述地区大规模投资,法派、培罗成、高邦、凯撒等大企业也将西服、衬衫、职业装等大类产品生产线迁往外省。同时,承接转移的内陆地区也在进行着“招商战”,通过专业工业园区建设、服务手段升级、劳动力供给和培训、经济政策优惠等手段来吸引优质资产投资。《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也推进了梯度转移进度。 梯度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几点:承接外销订单转移。鉴于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上升、能源紧缺、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以无法按照原有价格完成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工,海外客户在寻找转移这类产品加工的承接地,一部分订单转到了比我国更具报价优势南亚国家,另一些订单则转向了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国内陆省份。转移的主要产品有针织服装、休闲类服装、童装、牛仔服装等。

国内服装行业分析

国内服装行业分析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国内服装行业分析 市场环境分析? 一、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1、性别细分?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

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男装市场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男性人口数量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女性的比例略高,由此可见,中国的男装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容量不容忽视的市场。目前我国男装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男装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产品市场定位相对明确,质量比较稳定。继2001年11家衬衫品牌荣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价的“中国名牌”后,2003年又有12家男西服品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我国男装产品实物质量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品牌集中度较高、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生产经营向系列化、休闲化、国际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企业间资源整合周期缩短;企业注重利用品牌效应,建立产品跨地区、跨国市场营销网络。由于中国男装市场品牌发展起步较早,相较于其它服装成熟,但由于各地新品牌层出不穷,因此竞争仍异常激烈。前十名品牌占据全国几乎50%的市场,前三名:雅戈尔、杉杉和罗蒙市场地

【精品】韩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韩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对1980 年前韩国具有竞争力的前五十大出口企业的统计表明,韩国的纺织与服装产业占据了半壁江山。1990年初韩国纺织业面临大多数东亚经济体的低工资国家和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国际市场占有率减少,国内企业转往低成本地区生产;2000 年后为适应市场变化,重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强化高附加值产品,实施差异化策略,由内需转为出口导向,发展自我品牌产品,使得纺织业在韩国的经济发展中仍居重要地位。 1 韩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 1.1 生产与进出口现状 纺织服装业是韩国重要的产业之一。2000 年韩国纺织服装业占国民总产值的8%,从事纺织业的人数占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9%;2002 年韩国棉纺业通过结构调整,将细纱机保有量减少了20 万锭,使棉纺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大幅度提升。韩国成衣主要出口地区为美欧、日本及中国,近年来对中国出口增加。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01 年韩国纺织品出口值为153 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4.4%,居世界第五位;2002 年成衣出口总额38.52 亿美元,2003 年增长到66 亿美元;2004 年纤维类产品的出口总额为152 亿美元,其中纺机设备的出口金额为11.13 亿美元,比2003 年的出口额9.26 亿美元增长了20.2%。韩国纺织业年贸易顺差一般在100 亿美元左右,纺织及成衣业出口值占制造业出口总值11.3%,其中成衣业占3.4%。 1.2 消费现状 在韩国纺织品销售中以中低价为主的通路型态居重要地位:2003 年,韩国成衣卖场面积在3 000 平方公尺以上的大型商店共1 863 家,其中803 家分布在汉城、仁川及京畿地区。其中,一般商店 1 458 家,折扣店238 家,百货商场98 家,购物中心46 家,批发中心 5 家。大型折扣店及购物中心较1999 年增长174%、48%,增长幅度最大。另外电视购物及网上购物等无店铺的流通方式亦迅速发展,2003 年网上购物、电视购物及邮购等无店铺市场销售额分别占39%、36%、24%。韩国的家用纺织品消费呈快速上升趋势,服装消费市场分布非常广泛,除了连锁店、专卖店,还有很多大型市场。如汉城的东大门纺织品服装市场,每年约有12 万人次的外国游客光临。像这样规模的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市场,韩国至少有30 多个。 1.3 对外投资现状

中国服装行业季度分析报告

中国服装行业2005年第4季度分析报告 摘要:报告分析中国服装行业2005年的整体发展情况,包括生产和销售、进出口和经济效益情况,并指出2005年出现的新现象 ?生产和销售情况 ?全年产量及其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47.98亿件,比去年同期 增长16.8%。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2005年中国实际完成服装总产量465亿件,比上年增长11.2%,其中梭织服装产量170亿件,比上年增长13.3%;针织服装产量295亿件,比上年增长10.1%图标1 “十五”期间服装行业产量及其增幅单位:亿件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总体上看,服装生产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尤其是梭织服装。2005年与以往不同,梭织服装的增长幅 度不但高于针织服装。原因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梭织服装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应对各种贸易摩擦中表现出较强竞争能力。同时发展较为平稳,产量基数小于针织服装。此外,梭织服装增长很快,但其增量绝对数仍然比针织服装少 ?年内月度生产形势 2005年配额取消后,服装行业出现了对设限地区出口增长的短期释放现象,1、2月份中国出口到欧、美的服装数量成倍增长。3月份以后,随着中国主动采取加征出口关税,实行自动出口许可、调低出口税率等措施,加之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行“紧急特保”,出口服装企业受到极大影响。到4月份服装生产急刹车,增幅猛然下降到8.5%。国内对出口服装征税政策反反

复复,企业感到无所适从。企业不敢贸然接大的订单,接受的订单就抢时间出口,根本无法均衡生产。环境稍稍稳定以后,生产开始逐步回升,直至11月份中国与欧美达成协议后,才有了一个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四季度行业呈现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图表 1 2004~2005年服装产量月度增长幅度对比 ?分地区生产情况 ●从全国生产情况来看,具备一定工业基础的中西部省份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越来越 明显,而东部发达地区则相对而言生产增长的速度开始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服装生产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2个地区,梭织服装生产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5个地区。高速增长态势较为突出的是黑龙江、河南、广西、江西和四川。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服装生产大省还有湖南、山东、辽宁、湖北、安徽和江苏,上述六省增速虽不及黑龙江等地,但由于基数大,是真正左右全国服装生产形势的省份 图表 2 2005年服装主要产区产量增长幅度 ●预测,今后在国内服装生产环节的转移中邻近发达省份、边境贸易发展迅速、纺织产业有基础的中 部省份将会成为服装资本的首选

塑料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塑料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冲击、中东低成本塑料产品的巨大压力,目前的中国塑料业正面临一场生存与发展的大考,政府的“出牌”之外,企业的战略转型至关重要。 “需求不足,行业不景气,中东来了”:这是2009中国塑料产业大会上随处可听到的行业悲鸣。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塑料业来讲几近致命。塑料玩具、人造革、包装、丝绳等塑料产品的出口急速萎缩,导致大量塑料生产的企业倒闭。中国塑料行业协会的2009年塑料行业报告显示:今年有四分之一的塑料企业亏损。然而,贵州遵义氯碱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刘明福告诉笔者:“实际情况恐怕要比统计的糟得多,比如PVC(聚氯乙稀)生产企业是全行业亏损。”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中国的塑料行业正面临一场大考,如果不及格,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其中,政府和企业的合力、合理“出牌”至关重要。 悬在头上的“中东剑” 今年6月,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进行的自由贸易区谈判结果让很多塑料企业松了一口气,中国最终没有加入海合组织,最让中国企业担忧的中东将新建的5大乙烯生产项目,也并没有实际投产。 据了解,2009年中东地区将有5个新的乙烯裂解项目试运行,主要为乙烷法生产的乙烯。此5大项目投产后,中东乙烯年产能将从2008年的1690万吨增至2012年的2810万吨。2009年中东乙烯产能将增加710万吨,其中沙特阿拉伯新增产能将超过400万吨/年,伊朗新增产能超过100万吨/年,科威特新增产能85万吨/年,卡塔尔新增产能97.5万吨/年。这5个乙烯裂解项目现在只是有初步意向,达成意向之后因为危机的影响一直没有实际投产,具体何时投产还没日期,所以目前中国进口的乙烯价格没有出现暴跌。然而,中东低成本的塑料产品仍是悬在中国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7月份,中国进口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每月都超过40万吨;LDPE(低密度聚乙烯)从2月份开始每月进口量都超过了10万吨,创有史以来的进口新高。今年前4个月,来自中东地区的聚烯烃供应大幅增加。其中,沙特已位居中国第二大聚丙烯进口国,共向中国出口了约16万吨,同比增幅超过400%;伊朗向中国出口了8.9 5万吨高密度聚乙烯,成中国第四大进口国,而去年同期仅向中国出口了4.75万吨。不得不说,伊朗有很多的原油和天然气,乙烷非常廉价,这也可以说是伊朗石化产品最好的一个优势。伊朗生产的乙烯类产品有50%是针对中国,显然会对中国的产品产生冲击。 内有内需不足,外有强大竞争对手,处于内忧外患中的中国塑料业,该如何才能走出低迷? 政府“救世金牌”初见成效 当塑料业处于风雨飘零之时,政府亮出了针对塑料业的“救市金牌”,其中主要包括提

服装企业的机遇挑战及发展趋势

1.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服装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服装行业是最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我国服装业又是世界头号产量及出口大国,在我国服装业优势比较明显,服装工业的外向型特征极为显著。加人WTO服装工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虽也存在严峻的挑战,但有利也有弊,当然是利大于弊。可使我国产品在所有缔约方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扩大出口;根据透明度原则,可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料,便于分析形势,制订政策;利用世贸组织多边争端解决程序,公正地解决争端,避免贸易中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保护自己利益;有利于提高就业能力及水平;有利于服装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服装行业的竞争力。人世后的弊端也应看到。“人世”并不意味著我国服装出口将迅速增长,一是发达国家市场是逐步开放的,短期内带来的出口贸易增长空间十分有限;二是我国对配额市场的出口只占到全部出口额的20%,80%的产品是对非设限国家的出口;三是我国也是一个纺织品服装进口大国,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措施的结果是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进口增加,国内市场压力增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剧国内服装出口企业的无序竞争。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目前我国服装行业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及机制,服装企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限,有序竞争机制及意识薄弱,人世后可能会引起企业在服装出口的激烈无序竞争,终致进口国或地区采取反倾销措施,阻碍我国服装出口。 (2)服装行业内一些中小企业将受到严重冲击而被淘汰。 (3)由于服装上游产品—服装材料档次不高,人世后其进口会有所增加将使服装一般贸易有所下降。 (4)服装出口会受到环保问题的制约。 (5)人世后,我国应向缔约国开放银行、保险、运输、建筑、旅游、通讯、法律、咨询、商业批发、零售与服务业,并给予国外同行业同等地位的国民待遇。外国服务行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信息灵通,在撤销保 护的竞争中会给国内服务行业带来冲击及压力,甚至要让出一部分服务行业的市场。 (6)由于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增加,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成了世贸组织讨论的新议题。我国应遵守执行,这将使我国有关行业支付相当可观数额的费用,以购买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 2 服装电子商务对服装企业的影响 传统的服装行业的销售,无论是零售还是批发都是购买者亲临现场,以手、眼等直接感观接触面料,并提出修改意见,这对于零售的买家来说可能业没注意到其缺点。但对于批发的买家来说,要亲临现场了解这么一大批的服装的款式、面料、车工等情况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利用信息网络获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和纺织品服装流行资讯。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有50%以上的企业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并有部分企业通过网络平台与客户交流、展示产品最终实现网上交易。网上交易不仅方便快捷,又无空间限制,时产品展销方式的创新性尝试,也是社会资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服装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服装行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服装出口国有中国、韩国、意大利等,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是主要的出口地区。(意大利是传统的服装王国,产品以迎合小批量、高档次的消费需求著称于世)。我国服装行业在九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出口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2001年世界服装出口总额增长4.86倍,而同期中国服装出口增长了21.81倍,美国增长5.56倍;发展中国家泰国、印度分别增长13.26倍和10.22倍;从1994年起中国的服装生产和出口位居世界第一。2001我国内地服 (图一:1980年-2001年部分国家服装出口增长状况) 装出口占世界出口额的18.8%。排名第二的香港区,占世界出口额的12%。实际上香港出口中大部分为内地的转口贸易。如果加上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我国的服装出口在世界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根据WTO2001年度报告数据计算,在世界主要服装进出口国家中,中国的服装竞争力系数(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0.94,接近最大值1,居各国之首。同年墨西哥和意大利的竞争力系数为0.37,法国-0.36,德国-0.48,美国-0.77。

(图二:主要服装贸易国家服装产品竞争力比较) 在国际贸易配额限制的束缚下,多年来中国向设限区出口服装只占该区进口额的5%左右,而向非设限区出口的服装占到该区进口额的35%。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配额的逐步取消,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中规定了纺织品服装设限国在2005年以前必须分阶段取消配额限制,但由于取消的比例是针对数量而不是金额,对4类产品也未规定每类必须取消的比例,因此在前三个阶段中,发达国家取消配额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的纱线、织物和制成品。而高附加值的,对其冲击较大的服装,其配额被发达国家挤到最后阶段取消。如美国最后阶段应取消配额比例为纱线12%,织物59%,制成品13%,服装83%。因此2005年配额完全取消后,我国服装的出口空间将被彻底打开。 服装行业的特点使我国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美国Werner国际咨询研究所提供的2000年国际纺织服装业每小时美元工资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0.69美元,排名世界第48位。分别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西欧的1/20左右,韩国的1/8;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明显,但我国纺织业工人的劳动技能、勤奋度和组织纪律性等综合素质要远远胜过他们。近几年虽然我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但我国中西部的劳动力优势还远远没有释放,随着西部开发的推进,我国劳动力优势将为纺织业出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至少在未来十几年内,在平等竞争的前提下,我国服装业具有绝对的国际竞争力。 十三亿人口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是发展服装行业的非常优质的土壤和市场空间。从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一、行业概况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 3.影响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服装行业单个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产业深度发展 (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 (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 四.行业政策分析 1、国际环境 2、国内环境 3、外贸政策 4、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 5、收购兼并的步伐在加快 6、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几多影响: 五、行业竞争分析 (一)国内状况: 一、市场概况 二、竞争形势 三、销售管道 四、进口及贸易法规 (二)国际情况: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外部威胁 四、竞争战略选择 六.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1)政府关系资源 (2)资金状况 (3)市场灵敏度 (4)品牌效应 七、行业内重要企业分析 (一)、才子中国男装的国粹 (二)、庄吉:行百里者半九十 评价:行业概况要点明确,数据也很新。

一、行业概况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2007年1-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约占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3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2007年全行业服装产量为512亿件,与2006年持平,其中:梭织服装178亿件,同比下降1.11%;针织服装334亿件,同比增长0.60%。 2008年1-3月,累计生产服装431221万件,累计同比上涨5.87%。1-3月份全国梭织服装累计产量198424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93%;全国针织服装产量累计为232797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81%。 在国家的“十一五”中,国家明确指出,未来5年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 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服装行业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就自己对行业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与提高。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