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DD值的临床意义及相关计算

DDD值的临床意义及相关计算

DDD值的临床意义及相关计算
DDD值的临床意义及相关计算

限定日剂量(DDD)

WHO在1969年制定了解剖-治疗-化学的药物分类系统(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ATC),确定了将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并给其下定义为: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

DDD的优势及特点

以DDD作为测量单位,较以往单纯的药品金额和消耗量更合理,不会受到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以及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解决了因为不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可以较好地反映出药物的使用频度。由于各国用药情况不同,部分DDD值允许参阅药典或权威性药学书目中规定的治疗药物剂量。必须指出的是,DDD本身不是一种用药剂量,而是一种技术性测量单位,不能反映推荐日剂量或处方日剂量,由于个体差异(例如年龄和体重)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不同,药物日剂量通常是有差别的。DDD 只是药物利用研究的技术单位,不能反映不同药物治疗上的等效剂量,因此DDD 不能反映同一类药物产生相似治疗效果的日剂量。DDD 是一个比值,同类药物和不同类药物的DDD可以进行数值上的比较。《中国药典》(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不受治疗分类、剂型和不同人群的限制。

DDD的局限性

因为DDD的确定是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药物评价日剂量,由于实际治疗过程中存在药物剂量的差异,DDD的确定没有考虑到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用量减少,还存在依据体重给药的情况,即没有考虑到药物使用的个体差异。因此,应用DDD进行的药物消耗调查,只能显示一个较粗略的消耗情况,并不是确切、真实的用药频度。另外,DDD只是药物利用研究中用于比较不同研究结果的技术测量单位,而不是推荐给临床的实用剂量,不同国家或地区的DDD值可能有所差异;DDD值只考虑药物的主要适应症的用药剂量,未能包括病程的不同时期的用药剂量,当剂量变异大时,或一种药物可用于一种以上适应症,或者联合用药情况一级病人的不依从性等因素时,利用DDD指进行分析要注意其限度;DDD 值是成人的日剂量,用于儿童会出现偏低的现象。

确定DDD的原则

①DDD是根据成人用药制定的值,儿童尚无相应系统;

②主要适应证表现在药物ATC代码上。当推荐的剂量需要根据体重来计算时,体重设定为70kg。需要强调的是即使主要用于儿童的制剂例如混合制剂和栓剂也是成人的日剂量。但是生长激素和氟化物片剂仍按照儿童使用的剂量;

③确立DDD通常根据药物的维持剂量,一些初始剂量不同的药物不能在DDD 中反映出来,如洋地黄类;

④DDD通常是治疗剂量,但是,如果主要适应证是为了预防,就选择预防剂量,例如氟化物片剂和一些抗疟药的DDD就是预防剂量;

⑤DDD通常依据产品的纯品装入量,没有给出不同的盐类制剂的DDD;

⑥DDD以药物活性物质的重量单位来表示,在确定药物的DDD时,还应考虑某些特殊的情况。当用药途径不同剂量也不同时,应制定不同的DDD。

⑦对于剂量不能用活性物质的重量来表示的复方制剂,其DDD是以单位剂量数为基础来确定,如片数、胶囊数或栓剂枚数。

DDD相关概念

(一)用药频度DDDs:

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

药品的总剂量,是指对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药品分别计算其总剂量(g),最后求和得到该品种消耗的总剂量(g)。

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某药的DDDs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另外,各种药物的DDDs还可以相加,可以比较不同类药物的用药频度以及不同阶段药物使用频度,使得地区、国家以及不同阶段的药物利用数据具有可比性,便于长期的药物利用监测。还可以监测一年中不同季节的用药频度的变化。还可利用用药频度分析评价药物在临床中的地位。

(1)确定每日规定剂量(DDD值,defined daily dose),以《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为准,药典未收载的药品结合其说明书及临床实际而定;

(2)以药品的总用药量除以相应的DDD值求得该药的DDDs(用药人次数);

(3)用总用药金额除以相应的DDDs数,求得该药的每日治疗费用;

(4)对总用药金额、总用药量、DDDs值行数据处理,求得用药金额排序与用药人次排序;

(5)对用药金额排序与用药人次排序;

(6)对用药总金额和DDDs排序,并求其排序比值,以此比值反映购药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比值接近1.0时,表明同步性良好。

(二)限定日费用DDDc,也叫日均费用。

D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元)/该药的DDDs值。DDDc代表药品的总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三)药物利用指数DUI (drug utilization index)

DUI =DDDs/ 实际用药天数。若 DUI 大于 1.0,说明实际剂量高于DDD,有超剂量用药情况 DUI 可作为判别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

如何计算DDD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学室 吴海燕 2012年7月20日

什么是DDD v每日约定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以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作为标准剂量,将不同药物的消耗量换算为同一标准单位。 §例如 ?/注射液)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为0.4g qd 莫西沙星(拜复乐片 其标准DDD为0.4

什么是DDD v DDD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用于研究药物使用合理性的指标。 v目前有关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研究大多采用这一指标。 v同一品种药物不同规格或不同厂家的剂型均折算成同一单位、相加计算总消耗量; 同一品种不同途径给药另作计算。 v WHO颁布了用来规范了每一种抗生素的标准DDD值。(Pdf文档)

什么是DDD v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DDD值也可能不同§相同 ?大多数药物口服/静脉给药时,标准DDD相同§不同 0.5g bid DDD1g ?环丙沙星片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为,标准 ?环丙沙星注射液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为0.5g qd,标准 DDD0.5g ?其他如:头孢呋辛、甲硝唑、阿奇霉素

什么是DDD v凡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酶抑制剂的组合制剂,在计算其DDD数时,只考虑主要药物的含量,不统计酶抑制剂的量。 §例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4g/0.5g) 用量4.5g q8h,每日哌拉西林用量为12g, 除以标准DDD 14g,该用量下的DDD数是12 / 14=0.86§其他如: 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1g/0.5g)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0.5g/0.5g)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0.5g/0.5g)

DDD值的临床意义及相关计算

限定日剂量(DDD) WHO在1969年制定了解剖-治疗-化学的药物分类系统(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ATC),确定了将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并给其下定义为: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 DDD的优势及特点 以DDD作为测量单位,较以往单纯的药品金额和消耗量更合理,不会受到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以及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解决了因为不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可以较好地反映出药物的使用频度。由于各国用药情况不同,部分DDD值允许参阅药典或权威性药学书目中规定的治疗药物剂量。必须指出的是,DDD本身不是一种用药剂量,而是一种技术性测量单位,不能反映推荐日剂量或处方日剂量,由于个体差异(例如年龄和体重)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不同,药物日剂量通常是有差别的。DDD只是药物利用研究的技术单位,不能反映不同药物治疗上的等效剂量,因此DDD 不能反映同一类药物产生相似治疗效果的日剂量。DDD 是一个比值,同类药物和不同类药物的DDD可以进行数值上的比较。《中国药典》(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不受治疗分类、剂型和不同人群的限制。 DDD的局限性 因为DDD的确定是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药物评价日剂量,由于实际治疗过程中存在药物剂量的差异,DDD的确定没有考虑到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用量减少,还存在依据体重给药的情况,即没有考虑到药物使用的个体差异。因此,应用DDD进行的药物消耗调查,只能显示一个较粗略的消耗情况,并不是确切、真实的用药频度。另外,DDD只是药物利用研究中用于比较不同研究结果的技术测量单位,而不是推荐给临床的实用剂量,不同国家或地区的DDD值可能有所差异;DDD值只考虑药物的主要适应症的用药剂量,未能包括病程的不同时期的用药剂量,当剂量变异大时,或一种药物可用于一种以上适应症,或者联合用药情况一级病人的不依从性等因素时,利用DDD指进行分析要注意其限度;DDD 值是成人的日剂量,用于儿童会出现偏低的现象。

DDD计算公式(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附件一 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一、处方指标( Prescription indicators )。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表达方式: 同期就诊人次 就诊用药总品种数均用药品种数 每次就诊人= 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表达方式: 同期就诊人次 就诊药物总费用人均药费 每次就诊=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100?= 同期就诊总人次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 药物的百分率 就诊使用抗菌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 100?= 同期就诊总人次 就诊使用注射药物人次 药物的百分率 就诊使用注射 5.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100?= 同期就诊用药总品种数 就诊用基本药物品种数用药的百分率 基本药物占处方

二、抗菌药物用药指标(Indicators of antimicrobial drugs use )。 1.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表达方式: 院总人数 同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出 总品种数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数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 2.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表达方式: 总人数 同期使用抗菌药物出院 总费用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费用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 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 100?= 同期总出院人数 总例数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 菌药物百分率 住院患者使用抗 4.DDDs (用药频度) 表达方式: 值 该药(某药某一时期销售总量 一定时期某药 DDD g DDDs ) = 某药一定时期销售总量:是指对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分别计算同期其销售总量(g),最后求和得到该品种消耗的总量(g ) DDD(defined daily dose):成人限定日剂量。 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DDD值及各种指标计算方法

抗菌药物D D D值及各种 指标计算方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计算公式的通知 [ 晋卫办医政〔2011〕39号] 各市卫生局、厅直厅管医疗机构: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精神,确保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与数据计算的科学、准确和统一,现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计算方法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责成专人负责,熟 悉和掌握相关内容,准确调查和计算相关数据与指标,并有效利用相关数据指导和干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二、为方便全省医疗机构计算抗菌药DDDs,使其具有较好的可比 性,全省抗菌药物DDD值均采用附件二提供数据。 三、儿童医院抗菌药物DDD值暂以成人1/3来计算。 四、医疗机构要按照《山西省卫生厅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 整治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及时上报相关指标与数据。对不能及时上报或弄虚作假的医疗机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联系人:省卫生厅医政处牛晓辉刘玉伟范惠霞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附件一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附件二成人抗菌药物DDD值 附件三抗菌药物相关指标与数据统计表格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附件一 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一、处方指标(Prescription indicators)。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表达方式: 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表达方式: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常用抗菌药物DDD值及简易计算方法

常用抗菌药物DDD 值及简易计算方法 2.DDDs (用药频度)表达方式: 药品名称 规格 剂量 DDD 每支折合 青霉素钠 160万单位 0.96g 3.6 0.266 氨苄西林舒巴坦钠 1.5g 1.5 2.0 0.75 头孢噻肟钠 1.0g 1.0 4.0 0.25 头孢呋辛 0.75g 0.75 3.0 0.25 头孢曲松钠 1.0g 1.0 2.0 0.5 克林霉素 0.6g/8ml 0.6 1.8 0.333 乳酸左氧氟沙星 0.2g/100ml 0.2 0.5 0.4 甲硝唑氯化钠 0.5g/250ml 0.5 1.5 0.333 替硝唑葡萄糖 0.4g/100ml 0.4 1.5 0.267 奥硝唑氯化钠 0.25g/100ml 0.25 1.0 0.25 磷霉素 1.0g 1.0 8.0 0.125 青霉素钠 80万单位 0.48g 3.6 0.13 青霉素钠 400万单位 2.4g 3.6 0.67 青霉素钠 800万单位 4.8g 3.6 1.33 庆大霉素 4万单位 0.04g 0.24 0.16 庆大霉素 8万单位 0.08g 0.24 0.33 苄星青霉素 120万单位 0.99g 3.6 0.275 磺苄西林钠注射剂 1.0g 1.000 15.0g 0.067 阿莫西林注射剂 0.5g 0.500 1.0g 0.5 美洛西林钠注射剂 1.0g 1.000 6.0g 0.167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剂 0.6g 0.600 3.0g 0.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0.2285g 0.228 1.0g 0.228 阿奇霉素注射剂 0.25g 0.250 0.5g 0.5

相关抗菌药物DDD值和计算方法.doc

抗菌药物 DDD 值 通用名给药 单位DDD?值备注途径 青霉素非口服g 普鲁卡因青霉素非口服g 苄星青霉素Ⅴ口服g 青霉素Ⅴ口服g 2 苄星青霉素非口服g 阿莫西林口服g 1 非口服g 1 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口服g 1 非口服g 3 阿莫西林 / 舒巴坦口服g 1 非口服g 3 阿莫西林 / 氟氯西林口服g 非口服g 5 氨苄西林口服g 2 非口服g 2 氨苄西林 / 舒巴坦口服g 非口服g 2 氨苄西林 / 氯唑西林非口服g 3 阿洛西林非口服g 12 羧苄西林非口服g 12 双氯西林口服g 2 非口服g 2 氯唑西林口服g 2

非口服g 2 美洛西林非口服g 6 美洛西林 / 舒巴坦( 0.625g)非口服g 美洛西林 / 舒巴坦( 1.25g)非口服g 美洛西林 / 舒巴坦( 2.5g)非口服g 美洛西林 / 舒巴坦( 3.75g)非口服g 美洛西林 / 他唑巴坦非口服g 6 以美洛西林计苯唑西林非口服g 2 哌拉西林非口服g 14 哌拉西林 / 舒巴坦非口服g 14 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非口服g 14 舒他西林口服g 替卡西林非口服g 15 替卡西林 / 他唑巴坦非口服g 15 以替卡西林计替卡西林 / 克拉维酸非口服g 15 仑氨西林口服g 萘夫西林口服g 3 非口服g 5 呋布西林非口服g 6 头孢氨苄口服g 2 头孢羟氨苄口服g 2 头孢唑林非口服g 3 头孢呋辛 (酯) 口服g 非口服g 3 头孢呋辛 / 舒巴坦非口服g 3 以头孢呋辛计头孢曲松非口服g 2 头孢曲松 / 舒巴坦非口服g 2 头孢曲松 / 三唑巴坦非口服g 2 以头孢曲松计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的计算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的计算 WHO在1969年制定了解剖-治疗-化学的药物分类系统(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ATC),确定了将限定日剂量(d efined d aily d ose,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并给其下定义为: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以DDD作为测量单位,较以往单纯的药品金额和消耗量更合理,不会受到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以及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解决了因为不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可以较好地反映出药物的使用频度。DDD 是一个比值,同类药物和不同类药物的DDD可以进行数值上的比较,某药的DDD数值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 DDD (defined daily dose):限定日剂量。《中国药典》(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不受治疗分类、剂型和不同人群的限制。 药品的总剂量,是指对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药品分别计算其总剂量(g),最后求和得到该品种消耗的总剂量(g)。 DDDs:用药频度。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DDDs 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 DDDc:限定日费用。D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元)/该药的DDDs 值。DDDc代表药品的总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 DUI(drug utilization index)药物利用指数,是以DDDs除以实际用药天数,可作为判别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若DUI大于1.0,说明医生日剂量大于DDD,用药不合理。 具体计算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方法,DDD值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7版及药品说明书并结合临床用药的习惯确定。 用药频度(DDDs)=年消耗药品量/DD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即DDD/100 人天)表示,其值=(DDDs/用药总人天数)x100,可以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强度。

DDD值算法

有关DDD 值的计算问题 根据卫生部开展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控制在40DDD 以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即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 ,DDD ),为药物主要适应症以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作为标准计量,将不同药物的消耗量换算为统一标准单位,提供了一种与药物价格和配方无关的测量单位,可以测算出患者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强度。以DDD 作为测量单位,较以往单纯的药物金额和销量更合适,不会受到药品价格、包装规格、包装剂量以及各药物每日使用剂量不同的影响,解决了因不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可以较好的反映出药物的使用频度。 DDD 是一个比值,同类药物和不同类药物的DDD 可以进行数值上的比较,某药的DDD 数值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按照WHO 推荐的药物限定日剂量计算,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DDD 值也不同,如公式1所示。其中,某个抗菌药物的DDD 数是该抗菌药物消耗量(克)除以该抗菌药物的DDD 值。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及DDDs ,是所有抗菌药物DDD 数的和,如公式2、3所示。 公式1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计算方法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100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数)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 DDD 注:1、收治患者人天数:指在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与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的乘积。 2、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公式2 某种抗菌药物累计DDD 数计算方法 某种抗菌药物的累积DDD 数=值该药的量(克)该药一定时间内销售总 DDD 公式3 抗菌药物累计DDD 数计算方法 抗菌药物累计DDD 数=所有抗菌药物DDD 数的相加总和

DDD计算方法

WHO在1969年制定了解剖-治疗-化学的药物分类系统(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ATC),确定了将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并给其下定义为: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以DDD作为测量单位,较以往单纯的药品金额和消耗量更合理,不会受到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以及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解决了因为不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可以较好地反映出药物的使用频度。DDD 是一个比值,同类药物和不同类药物的DDD可以进行数值上的比较,某药的DDD数值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 DDD (defined daily dose):限定日剂量。《中国药典》(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不受治疗分类、剂型和不同人群的限制。 药品的总剂量,是指对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药品分别计算其总剂量(g),最后求和得到该品种消耗的总剂量(g)。 DDDs:用药频度。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 DDDc:限定日费用。D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元)/该药的DDDs值。DDDc代表药品的总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DUI(drug utilization index)药物利用指数,是以DDDs除以实际用药天数,可作为判别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若DUI大于1.0,说明医生日剂量大于DDD,用药不合理。 具体计算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方法,DDD值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7版及药品说明书并结合临床用药的习惯确定(可参考下面的数值:https://www.doczj.com/doc/5613787732.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030)。 用药频度(DDDs)=年消耗药品量/DD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即DDD/100人天)表示,其值=(DDDs/用药总人天数)x100,可以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表达方式: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DDD强度定义及计算示例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ddd培训 (一)DDD定义 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 DDD):定义:为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每日平均维持剂量。限定日剂量以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作为标准剂量,将不同药物的消耗量换算为统一标准单位。可以计算单一病例或所有病例使用药物累积DDD或平均DDD,也可以计算使用不同种类药物的累积DDD。 示例:头孢他啶DDD值为4g(查表可得),即每4g头孢他啶的DDD 数为1,每8g头孢他啶的DDD数为2.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每100人天中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二)如何控制抗菌药使用强度 1.选择日剂量DDD数(注意:不是DDD值)低的抗生素 2.缩短病人使用抗生素的时间 3.增加未使用抗生素病人的住院人数,减少抗生素使用率 (三)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示例 例:某科室3月1日至3月31日住院病人2人,甲病人住院日期为3.1—3.10,共10天,使用头孢他啶(1.0/支)2.0静滴BID×8天,氨曲南(0.5/支)2.0静滴TID×6天。乙病人住院日期为3.1—3.15,共15天,未使用抗生素 计算: 1、头孢他啶DDD值为4g(查表可得),每日使用4g,4÷4=1,故每天使用头孢他啶DDD数为1; 2、氨曲南DDD值为4g(查表可得),每天使用6g,6÷4=1.5,故每天使用氨曲南DDD数为1.5; 3、甲病人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8(天)+1.5×6(天);乙病人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0(未使用抗生素); 4、该科室3.1—3.3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8+1.5×6+0)×100÷(10+15)=68 (学习摸索中,若有错误之处及更好的控制措施请及时通知我科共享,谢谢!)

最新DDD值算法

有关DDD 值的计算问题 根据卫生部开展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控制在40DDD 以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即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 ,DDD ),为药物主要适应症以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作为标准计量,将不同药物的消耗量换算为统一标准单位,提供了一种与药物价格和配方无关的测量单位,可以测算出患者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强度。以DDD 作为测量单位,较以往单纯的药物金额和销量更合适,不会受到药品价格、包装规格、包装剂量以及各药物每日使用剂量不同的影响,解决了因不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可以较好的反映出药物的使用频度。 DDD 是一个比值,同类药物和不同类药物的DDD 可以进行数值上的比较,某药的DDD 数值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按照WHO 推荐的药物限定日剂量计算,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DDD 值也不同,如公式1所示。其中,某个抗菌药物的DDD 数是该抗菌药物消耗量(克)除以该抗菌药物的DDD 值。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及DDDs ,是所有抗菌药物DDD 数的和,如公式2、3所示。 公式1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计算方法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100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数)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注:1、收治患者人天数:指在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与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的乘积。 2、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公式2 某种抗菌药物累计DDD 数计算方法 某种抗菌药物的累积DDD 数=值该药的量(克) 该药一定时间内销售总DDD 公式3 抗菌药物累计DDD 数计算方法 抗菌药物累计DDD 数=所有抗菌药物DDD 数的相加总和 2020年脱贫攻坚知识测 试卷(参考答案) 姓 名: 驻村职务: 联系电话: 分 数: 一、选择题(40题,每题1分,共4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