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聊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聊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聊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聊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聊城市“二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为推进健康聊城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发〔2016〕23号)、《山东省“十

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鲁政发〔2017〕12号)和《聊城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聊政发〔2016〕11号),结合聊城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卫生与

健康事业发展成绩显著。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

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 5.5/10万、3.14 %0

和4.07 %,主要居民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建立了以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县级公立医院

综合改革全面推开,社会办医步伐进一步加快医院管理水平大幅提升,2014年,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在鲁西和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的技

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三级医院数量达到4个,

在鲁西及周边地区市处于领先地位,18家医疗机构通过二级

甲等医院评审,东阿县人民医院成为全省参照三级综合医院

管理的首批二级医院之医学科技水平明显提高,2011年

以来,参与承担国家“五”支撑计划项目7项,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04项,共获得省级科技奖项48项,“试管婴儿”、“颈动脉血管内膜剥脱手术”、“腔镜手术”等项目已达至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创建为全省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区域性检验中心,Pulse Net网络实验室,成为全国六个致病菌识别网的地市之一,并以此为依托,建成了全省疾控系统第一家院士工作站,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

建成84家,数量与比例都走在了全省前列,县结核病实验

室能力建设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中医药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市中医医院被列入国家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等6家医院被评为省级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国家及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重点学科达到17个,山东名中医药专家5名,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共建成国

医堂121家,覆盖率达84 %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五”期间,年平均出生9.23万人,

人口出生率为15.16 %0,年平均自然增长率8.97 %0,低生育率水平保持持续稳定,人口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其他工作取得新成绩,“全民健康工程”成为全省品牌,聊城“国家卫

生城市”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通过两轮复审,7个县市

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

第二节“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国

务院做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确

立了“三五”期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的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巩固提升“冀鲁豫三省交界医疗卫生新高地”,构建“省级区域健康医疗中心”,打造“健康聊城”的战略定位。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呈现多样性,为健康服务业创造了

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人口结构性

问题日益突出,出生人口素质有待提高。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生育率明显提高,老龄化进程加速,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内部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是卫生优质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大规模、

高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少。二是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县

市之间资源不平衡,中西医发展不够协调,基层医疗服务能

力弱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深化改革

需要进一步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四是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综合监督力量比较薄弱。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布局

第一节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中全会精神及山东省委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三次党代

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保障居民健康为中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计

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为动力,完善“生育-预防-治疗-康复- 护理-养老-临终关怀”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链,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显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二节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比较完善的符合聊城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居民人均预期寿

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主

要健康指标进一步优化,努力打造“健康聊城”。

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

善,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

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医疗卫生新高地”。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适应疾病谱和医学模

式变化新趋势,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由“重疾病治理”向“疾病治疗与预防并重”转变;健全专业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由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深入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和爱国卫生运动,促进由“形式”向“效果”的实质性转变,努力构建“全省公共卫生工作示范市”。

加快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落实新旧动能转换

的新要求,加快发展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

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努力打造“省级区域高品质健康中心

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持续提升。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

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

努力打造“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市”o

三五”主要健康指标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重大工作任务

第一节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升级

1.做优做强城市医疗机构。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

在推动设施、设备、装备等传统硬件升级的基础上,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优化专业设置和服务流程,积极促进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推进医院创级上等,实现由大到强、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战略性转变,在服务能力和水平上实现新跨

越,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医疗卫生新高地。加大国家、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力度,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与支持,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建设一批高水平临床专科,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市卫计委负责)

2.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每个县重点建设好两所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作者:互联网政策法规来源:互联网点击数:2113 更新时间:2013-5-6 1总则 1 . 0 . 1 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 . 0 . 2 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1 . 0 . 3 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 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 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 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 . 0 . 4 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 . 0 . 5 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 0 . 6 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 , 0 . 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人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 . 0 . 8 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 . 0 . 9 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 . 0 . 1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 . 0 . 1 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 . 0 . 2 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 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2 . 0 . 3 历史地段histori .area 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2 . 0 . 4 历史文化街区historic .onservation are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2 . 0 . 5 文物古迹histori .monuments and Sites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11)

聊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草案) (二O一一年九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聊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镇规划建成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其它区域可参照执行;聊城市其它县、市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在聊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各类专门性建设项目应符合相关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 第四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详见附录B附表B1)。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详见附录B附表B2)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附录B附表B2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依据相关规范及总体规划确定其适建性。 第八条沿城市道路的建设项目用地,其用地边界规划至道路红线,若城

市道路两侧有绿化带,则规划至绿线;沿小区级及以下道路的,应规划至道路中心线。 第九条 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1的规定。 表1:建筑基地面积下限指标 第十条 建筑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确实无法调整或合并,且不防碍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核准建设。 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 2.邻接土地为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 3.受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限制的情况。 第十一条 主要建设用地的建筑密度、容积率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 表2 主要建设用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类型 住宅建筑 非住宅建筑 建筑基地面积(平方米) 低层 多层 中高层 高层 低层 多层 中高层、高层 1000 1500 2500 3500 1500 3500 控制指标 建设类型 建筑密度(%) 容积率 办公类建筑 低、多层 30 1.5 高层 25 3.0 商业类建筑 低、多层 40 2.0 高层 35 3.5 工业类建筑 低层为主 45 1.2 多层为主 40 1.5 仓储类建筑 低层为主 45 1.2 多层为主 40 1.5 居 住 类 建 筑 居 住 小 区 低层 30 0.8 多层 25 1.3 中高层 22 1.8 高层 20 3.0 居 住 组 团 低层 33 0.8 多层 28 1.5 中高层 25 2.0 高层 22 3.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论文)

昆山市周庄镇保护与旅游开发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目录 摘要 (3) 引言 (5) 一、昆山市周庄镇规划背景 (6) (一)背景资料 (6) (二)规划内容 (6) (三)规划特色 (6) (四)规划内容 (7) (五)总结 (7) 二、昆山市周庄镇规划思路 (8) (一)周庄现状主要问题 (8) (二)周庄规划主要思路 (9) (三)周庄规划总体目标 (9) (四)周庄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9) 三、昆山市周庄镇经济人口 (10) (一)经济发展现状 (10) (二)经济发展分析 (10) (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1) (四)产业发展策略 (12) (五)主要就业提供 (12) (六)人口分析 (13) (七)城镇化水平 (14) 四、昆山市周庄镇规划内容 (14) (一)规划期限和层次 (14)

(二)城镇性质和镇区用地规模 (15) (三)镇域总体规划 (15) (四)镇域村镇结构 (16) (五)镇域土地利用 (17) (六)镇域设施分布现状 (18) (七)城镇用地规划 (19) (八)古镇保护规划 (20) (九)周庄历史文化 (21) (十)古镇保护规划 (22) (十一)旅游发展现状 (23) (十二)旅游规划 (24) (十三)交通规划 (25) (十四)绿地湿地系统规划 (26) 结语 (28) 参考文献 (29) 附录 (31) 附件一 (31) 致谢 (32)

摘要 周庄镇位于昆山市西南隅。1995年,周庄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11月,周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清单2003年,周庄镇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又被列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1997年,周庄古镇旅游业已经开始发展,并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想法以及古镇的发展要求促使古镇寻求规划援助,研究新出现的问题,并将周庄的发展定位于世界水平。但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文化遗产、历史环境、城市特色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冲击,并主要表现为建设性的破坏。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昆山市周庄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旅游开发 Abstract Zhou Zhuangzhen is located in kunshan city southwest corner. In 1995, was rated as the provincial Zhou Zhuangzhen history culture famous town.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in November 1998 ,zhouzhuang preparatory directory listing in 2003, Zhou Zhuangzhen gain UNESCO asia-pacific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utstanding award, and is list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 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 二、规划期限与目标 1、规划期限 近期:2001~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 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

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 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 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③临平城:由临平城区、运河镇等组成,是以城市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北部为工业区和配套生活服务区,中部为公建区和居住生活区,南部为物流区。规划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6平方千米。 ④下沙城:由下沙、九堡、乔司组成,是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园区为骨干的综合性新城。北部为教育科研区,南部、西部为工业区,中部及东部临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规划城市人口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4平方千米。 ●六大组团:分成北片和南片,北片由塘栖、良渚和余杭组团组成,南片由义蓬、瓜沥和临浦组团组成。 六大组团的功能主要在于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及产业等功能的扩散,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组合城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 (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录(2012年6月28日最新版)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并公布,是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先生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被列入名单的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目前中国已公布了12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海口市琼山区与海口市根据国务院意见分计为2处。 第一批:1982年2月8日公布,共24处 第二批:1986年12月8日公布,共38处 第三批:1994年1月4日公布,共37处 增补a:2001年8月10日公布,共1处 增补b:2001年12月17日公布,共1处 增补c:2004年10月1日公布,共1处 增补d:2005年4月14日公布,共1处 增补e:2007年3月9日公布,共1处 增补f:2007年3月13日公布,共1处 增补g:2007年3月18日公布,共2处 增补h:2007年4月27日公布,共1处 增补i:2007年5月6日公布,共1处 增补j:2007年9月15日公布,共1处 增补k:2009年1月2日公布,共1处 增补l:2010年11月9日公布,共1处 增补m:2011年1月24日公布,共2处 增补n:2011年3月12日公布,共1处 增补o:2011年3月14日公布,共1处 增补p:2011年5月1日公布,共1处 增补q:2011年11月2日公布,共1处 增补r:2012年3月15日公布,共1处 增补s:2012年6月28日公布,共1处 分类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 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 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 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 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 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列表括号内数字为城市数。 北京(1)天津(1)河北(5)山西(6)内蒙古(1) 辽宁(1)吉林(2)黑龙江(1) 上海(1)江苏(10)浙江(7)安徽(5)福建(4)江西(3)山东(8) 河南(8)湖北(5)湖南(3)广东(7)广西(3)海南(2) 重庆(1)四川(8)贵州(2)云南(5)西藏(3) 陕西(6)甘肃(4)青海(1)宁夏(1)新疆(5) 下文括号内数字为入选批次。

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设计(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利用南水北调蓄水库及其周边丰富的水系资源,完善聊城旅游服务体系,提升聊城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更好地规范和引导区内的各项建设,特编制《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 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规划范围北起湖南路,南至南外环,西至京九铁路,东到碧水路,规划总面积约为28.5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3年—2015年 中期:2013年—2020年 远期:2013年—203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实施);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实施); 3.《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施); 4.《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7.《旅游规划通则》 8.《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3年1月1日实施); 9.《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10.《聊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 11. 其它相关政策文件 第五条本规划是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区域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文件,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规定执行本规划。凡因城市建设需要编制的各项专业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第二章规划原则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 第六条规划原则 1. 整体性、和谐性原则 从城市整体出发,强调旅游度假区与城市整体空间发展战略的协调性、规划区内部空间结构布局的系统性,构筑特色鲜明的整体空间形态。通过空间布局、路网结构、交通组织、生态廊道建设等多个方面,实现规划结构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2. 以人为本原则 注重自然环境和本土文化,注重人的主动性、参与性活动与感受;同时在各种设施特别是旅游服务设施和场所,考虑散客、自驾车游客和休闲度假游客的需要,做到国际化和人性化。 3. 多元化、复合化原则 强调功能的多元复合,在主导功能分区前提下强调功能的复合使用。多元复合的功能不仅指其功能的完备,更反映出物质环境的集中化、功能活动的多元化和整体运营的高效化,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聊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聊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发布部门 : 聊城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文字号 : 聊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2号 批准部门 : 山东省人大(含常委会) 批准日期 : 2020.09.25 发布日期 : 2020.09.29 实施日期 : 2020.12.01 时效性 :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法规类别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聊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62号) 《聊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于2020年8月31日经聊城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于2020年9月25日经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现予以公布,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聊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0年9月29日 聊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20年8月31日聊城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20年9月25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申报、确定与撤销 第三章保护规划 第四章保护措施 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传统村落保护 第二节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 第五章传承与利用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规划、保护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聊城市经济发展分析

聊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聊城市委党校2014年中青班廉庆国 一、确定战略部署,明确聊发展方向 “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战略部署。这一部署明确了聊城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解决了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的问题。 (1)首先是干什么,就是要“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聊城地处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聊城相继列入中原经济区、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成为国家和全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区,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聊城的发展,不仅要在山东西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而且要在中原经济区凸显优势。为此,我们提出要把聊城建设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具体包括六方面的内容,就是“转调创”的先行区、交通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文化繁荣先行区和民生改善先行区。 (2)第二是怎么干,就是“跨越赶超”。纵向比,这些年聊城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但横向比,聊城在全省的位次仍然靠后。面对新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把跨越赶超作为唯一选择。具体目标是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一番,向全省中等水平迈进一大步;在此基础上,“十三五”继续跨越赶超,力争在“十三五”末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3)第三是如何干,就是“东融西借”。“东融”,就是全方位融入省

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重点是融理念、融环境、融交通、融产业、融市场,在融入发展中实现在山东西部率先崛起。“西借”,就是借助中原经济区这个国家级战略大舞台,借政策、借空间,在中原经济区保持优势地位,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二、实现战略部署,确定“八大富民兴聊战略”和“五大保障措施 “八大富民兴聊战略”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程支撑。一是“万亿工业”战略。去年,聊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6677亿元,今后三年要突破1万亿元。重点实施好“百千万”工程,“百”就是抓好投入过百亿元的大项目,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大企业;“千”就是培植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和园区;“万”就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二是“双百大城市”战略。就是到2015年,聊城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人,同时,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三是“立体大交通”战略。就是实施“5521”工程,抓好5条铁路、5条高等级公路、2条水路、1个军民合用机场建设,构建起水陆空立体大交通体系。四是“生态水城”战略。重点抓好水系完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水城。五是“农业龙头带动”战略。突出抓好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六大体系,形成现代农业框架。六是“服务业倍增”战略。重点抓好“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物流强市”建设,实现服务业地方税收三年“倍增”。七是“县域经济突破”战略。各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三年倍增,有条件的实现五年翻两番。八是“民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 草案简介 一、上版总规概况与实施 (一)《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回顾 1.城市性质 中国江北水城;以发展商贸、旅游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 2.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 2001-2020 年; 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为东昌府区; 3.规划规模 规划到 2020 年,中心城区人口75 万人,建设用地80 平方公里。 4.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一心 两带四区。 一个中心即聊城市。

两个经济带:冠县—聊城—茌平经济带;临清—聊城—阳谷经济 带。 四个经济区:聊城—茌平加工工业区;临清—高唐棉花、纺织印染工业区;冠县—莘县食用油、饲料和林木产业区;阳谷—东阿蔬菜生产、建材工业区。 5.中心城区结构与布局规划结 构为:一城五区 一城:即整个聊城市城区; 五区:中心区、开发区、嘉明工贸区、行政文化新区、西部能源仓储区。

(二)聊城市2001 版总体规划实施回顾 ( 1 )到 2013 年,聊城的城市规模突破上版规划目标; ( 2 )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但工业布局突破上版总规,“四面围城”。 ( 3 )一方面古城景观风貌重构期;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引导范围需扩大。

( 4 )东昌府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规划区需要扩大。 ( 5 )总规评估报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总体城市建设较好,仅 有10% 的市民认为城市建设差。市民的主要关注点在“交通问题、缺乏特色、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上。 二、项目编制动因与编制历程 (一)编制动因 2012 年 11 月,国家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 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出围绕济南的“一个核心、两个圈层”,即 70 公里半径的紧密圈层和 150 公里的辐射圈层紧密协作区。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发展规划》出台,提出构建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聊城首当其中。以上各个规划均对聊城提出要求与任务,需要总体规划落实。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确定 的2020 年城市规模(80 平方公里)的目标提前实现。大量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城市规模短期还将进一步扩张,急需总规指引。

《聊城市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16-2030年)》批后公布

《聊城市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16-2030年)》 批后公布 该规划已于2017年11月1日获聊城市人民政府批复(聊政字 [2017]124号)。现予以批后公布。 一、项目名称 聊城市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16-2030年) 二、规划依据 (1)《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2)《聊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年) (3)《聊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 (4)《聊城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办法》 (5)《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2015) (6)《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GA/T850-2009) (7)《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51149-2016) (8)《城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规范》(DBJ4-070-2010)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聊城市中心城区,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总面 积38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05平方公里。公布稿

规划期限: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四、规划目标 近期以扩大停车设施供应为主,调控需求为辅。科学推进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停车供需矛盾在总体上有所缓解。 远期以停车需求管理和停车场建设并重,逐步形成与城市资源条件和土地利用相协调,与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可持续停车发展模式。 规划至2030年期末聊城市城市停车供应总量46.58万个泊位, 其中配建停车35.08万个泊位,路内停车5.47万个泊位,路外停车6.03万个泊位。 五、发展战略 规划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体、社会公共停车场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区域差异化的停车供应体系。逐步建立合理的收费体制,健全管理机制,推动停车发展的社会化、产业化,实现聊城市城市停车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六、发展策略 策略一:停车设施供应分区化 聊城城区共划分为古城限制区、核心控制区、协调发展区、适度满足区四个分区。公布稿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 规划层次图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规划远景至2030年。(二)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即市域范围,总面积13787.6平方公里,下辖七区一县。其中,中心城区总面积1507平方公里,包括安宁渠镇、古牧地镇、铁厂沟镇、芦草沟乡、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五一农场、西山农场、104农场和乌昌路街道办事处。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2) 2011-03-2910:25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秩名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乌鲁木齐市建成:我国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乌鲁木齐市建成:我国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二)城市发展战略 (1)促进乌昌与兵地协调发展战略 强化乌昌之间、兵地之间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开发、城镇用地布局、产业分工定位、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之间、兵团和地方之间共同协调发展。 (2)绿洲可持续发展战略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行低碳理念,走生态、循环型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依据绿洲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 (3)培育国际商贸中心战略

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解析

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自1986年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济南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名城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为了对济南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更为有效地和具有针对性的保护,2014年9月,济南市规划局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总则 1.1 规划目标 为保护济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处理好城市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名城及其历史文化遗存,特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整个济南市市域范围,面积约8177平方公里。 2.价值特色 (1)济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因泉而生、泉城共生的城市,具有独特的泉水文化,是古城冷泉利用体系的典范。 (2)济南名城山、泉、湖、河、城一体,古城与商埠区东西并举,格局独具特色。 (3)济南是中国近代首批自开埠城市之一,丰富的近代遗产是济南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缩影,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 (4)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龙山文化、儒释道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特色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3.目标原则 3.1指导思想 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3.2规划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 3.3保护目标 (1)保护济南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 (2)保护和延续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格局和风貌,保持济南山、泉、湖、河、城一体的风貌特色; (3)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与泉水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5)面向城乡治理,促进保护规划措施与要求的切实落地,使名城保护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可管可控; (6)将济南建设成为“山河秀美、泉溪间流,山、泉、湖、河、城一体共融”的特色泉城。 4.保护框架 4.1保护层次 本规划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与特色,确定历史城区及其周边环境,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及优秀工业遗存三个保护层次,同时,增补市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两个层次,并将济南名泉文化景观作为专项保护层次纳入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之中。 4.2保护内容 (1)市域层次:保护市域范围内的山体、水体、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廊道、文化遗产聚集区和历史村镇等文化遗产; (2)历史城区及其周边环境层次:保护历史城区的格局、肌理、风貌、历史街巷、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历史城区周边与名城价值特色相关的15条河流、2处湖泊及众多看山视廊; (3)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层次:保护将军庙、芙蓉街——百花洲、山东大学西校区(原齐鲁大学)3处历史文化街区,商埠区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 (4)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保护、优秀工业遗存层次:保护市域范围内21处全国重

聊城的历史文化

聊城的历史文化 聊城地处鲁西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大门,毗邻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域交界处,全市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594万,因古有聊河而得名,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聊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是东夷人生活的地方,五帝时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著名的景阳冈龙山文化城,面积39万平方米,是迄今黄河流域发现的最大的一座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址。该城还有两座邑城拱卫。茌平教场辅龙山文城也很有名。该城面积与景阳冈龙山文化城接近。在其二级城尚庄龙山文化城出土了上乘的陶器。茌平、东阿、阳谷等县发现的成组分布的龙山文化城址,引起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 聊城古迹众多,地上、地下文物资源都很丰富。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清钞关,在明朝万历年间所收关税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所收税金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是明清时期漕运繁荣的见证。临清钞关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是现今全国保存的惟一一处运河钞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植墓,位于黄河岸边的鱼山西麓。在仅存的几幢古碑中,隋朝的神道碑甚为珍贵。碑文书体杂用,结构严谨,字体奇异,笔力遒劲。位于聊城东关古运河西岸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是清代山西、陕西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而成。该馆在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400余处各级重点文物象一颗颗明珠,点缀在鲁西广袤的大地上。除了这些古建筑、遗址外,还有上万件珍贵的馆藏文物。它们虽经历史沧桑,仍光彩照人。如:出土于高唐县固河汉墓群中的绿釉陶楼,高140厘米,分4层,结构严谨,气势雄伟,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聊城文化绚丽多彩,文化艺术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聊城是著名的杂技艺术之乡、京剧艺术之乡、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和民间书画艺术之乡。早在汉末,杂技马戏已在聊城一带盛行。“建安七子”之首的曹植既是一位才高八斗的文人,又是“斗鸡”、“走马”、“跳丸击剑”的高手。他“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徙封东阿王后,他过着“任性而行”的生活,整日饮酒、斗鸡、跳丸、击剑。在对曹植墓考古发掘时,清理出蒜头形的五花石球一个,即是曹植生前“跳丸”所用之物。“跑马卖解上大杆,刀门罗圈流星鞭;走江行会保平安,莫忘先拜曹子建。”从这首在杂技艺人中至今流传的歌谣中,可以看出曹植在中国杂技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聊城木版年画的生产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聊城木版年画内容丰富,构图简洁,整体感强,人物造型丰满质朴,线条刚劲、流畅,色彩柔和。清代聊城与潍坊杨家埠并称山东两大民间画市。1994年1月,茌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之乡”。高唐是国画大师李苦禅的故乡。1997年4月,高唐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运河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临清市井文化的发展。19世纪末,京剧艺术随商业活动进入临清后,便很快扎下了根。20世纪20年代,临清的业余京剧组织已有很大的发展,票房达十余处,票友遍布全城,许多京剧艺人来此献艺。著名京剧剧

聊城市城市建设发展情况介绍

聊城市城市建设发展情况介绍 聊城市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辖八个县(市、区)和一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588万,市城区建成区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56.5万。 近年来,聊城坚持把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平台,把“城建靓市”方针作为总体工作的重要方面,彰显特色、发挥优势,把城市发展定位在打造独具魅力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既突出了“江北水城”独特的自然美景,又突出了“运河古都”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依托这个定位,聊城在强手如林的城市竞争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先后荣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园林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卫生城、全国宜居城市”等称号。 一、立足特色,高点定位 水是聊城的特色。聊城有丰富的水资源,全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条。黄河自西向东蜿蜒60多公里,京杭大运河、徒骇河等多条河流从市区穿过,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也从这里经过。市区内有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湖、河水域面积达13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1/3。这种水资源优势在我国长江以北是绝无仅有的。聊城自古与水有缘,聊城因古聊河而得名。聊城有丰富的水文化,是一座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共同孕育的城市,世世代代的聊

城人对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水是聊城的灵魂。同时,聊城又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水城,面积1平方公里、方方正正的古城,四周被水环抱,构成了“水中有城,城中有水,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格局和城市风貌。 聊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距今有43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聊城是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明清时期,聊城籍京杭大运河漕运之利繁荣400余年,成为沿运河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有400多处。中国经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的许多题材都取之于此。聊城名人志士众多,商代名相伊尹、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唐初名相马周、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明代宰相朱延禧、明代康熙帝师傅以渐,“义学正”武训,抗日爱国名将张自忠、范筑先,教育家傅斯年、国学大师季羡林,时代楷模张海迪,领导干部楷模孔繁森更是聊城人民的杰出代表。 几经探索,聊城把发展定位在建设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江北水城”、“北方水城”、“北国水城”三个品牌;2008年我们又注册了“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通过广泛宣传、推介、举办“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文化旅游节和观光周活动等,扩大了城市影响,提高了知名度,打响了城市品牌。

聊城历史文化名人初探

聊城历史文化名人初探 课题组成员张寨中学8.5班全体学生 组长吴丹阳段思雨杨亚蓉郭军磊苏子豪张敬军 指导导师申兆龙 【摘要】聊城是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悠悠数千载,出现过众多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其中既有治国安邦的贤臣良相,又有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既有经纶满腹的饱学之士,又有名扬天下的墨客文人,这些人或出生在聊城,或在聊城工作、生活过,他们为聊城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构筑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放射出光照千秋的文化精神。搜寻、整理和探究聊城历史文化名人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其辉煌的成就,是聊城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聊城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对于将来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聊城历史文化名人 【引言】聊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位于古聊河西岸而得名,有“江北水城”的美誉。下辖一区一市六县(东昌府区、临清市和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6县),皆为古老名邑。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几千年来,涌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不可尽举。现摘其要者,以飨读者。 【研究方法与过程】借鉴已有资料,在校图书馆查阅历史典籍,微机课时上网搜寻资料,周末走访附近老人名人。五一、十一、寒暑假参观名人故居、纪念馆。 【需要的材料】纸笔,历史典籍,照相机。 【结果】根据全班同学的调查研究,现在把研究成果汇总如下,供大家参阅,如果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伏羲:人文始祖曾在阳谷定居 伏羲远古时期部族领袖,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传说为中 华远古帝王“三皇“之一据史志记载.伏羲在今阳谷县北境长期居 住生活。清康熙十二年修(阳谷县志》载:“阳谷北境有毖城,太皓伏 羲氏之城也.故毖城传言为伏羲城。伏羲或谓毖羲。城在阳谷安乐 镇以北阳谷在伏羲城以南,为伏羲教民种谷之地。“伏羲对事物有 着敏锐的观察力. 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推出了24节气, 开辟了人 类认识自然的新纪元:他以超人的智能,将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 数学符号描述下来.制作了八卦,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 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 军圣孙膑 军圣孙膑,战国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阿城镇) 人,孙武四世孙,著名军事家。孙膑早年与魏人庞涓 共同习艺于战国时隐士鬼谷子。庞涓忌孙膑之才,借 故施以“膑”刑,意欲使孙膑从此隐迹于世。其后齐 国使者暗中将孙膑载回,威王任孙膑为军师。孙膑先 为田忌设攻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桂陵(今河南长 垣附近),后又用“减灶”之法惑敌,于马陵(今莘 县西南)预设伏兵,再败魏军。庞涓势穷自杀,孙膑 因此而名显天下。后隐居,著《孙膑兵法》。但失传 久已,1973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之竹简,经鉴定内 有《孙膑兵法》残编,整理得440简,11000余言。旧 时阳谷阿城镇有孙膑庙,阳谷城北有孙膑阁及大、小 迷魂阵,莘县有马陵之战古迹等多处。 呗圣曹植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人,三国魏杰出文学 家,太和三年封东阿王,期间“登鱼山,闻岩岫诵经, 清婉遒亮,远俗流响,遂拟其声,而制梵呗”,“纂 文制音,传为后世”(《法华玄赞》),世称“鱼山 梵呗”或“鱼山呗”。我国最早的佛教梵呗就是从曹 魏时代开始的,曹植就是“改梵为秦”的中国化佛曲 --梵呗之音创始者。作为最早的中国佛教音乐,“鱼 山梵呗”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仍兴盛世界。旧志将“鱼 山闻梵”列东阿古八景。今东阿县鱼山麓有曹植之墓, 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