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初一下(实验练习题)

七年级科学初一下(实验练习题)

七年级科学初一下(实验练习题)

在七年级科学课程的下学期,实验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练,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探究,加深对科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以下是一些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验练题。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体积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物体的容积与形状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物体的容积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测量缸、水、各种形状的物体(例如方块、圆柱体、球等)测量缸、水、各种形状的物体(例如方块、圆柱体、球等)

实验步骤:

1. 用测量缸加满水,并记录水的初始高度。

2. 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测量缸中,观察水的涨幅并记录。

3.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涨水量。

实验结果: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物体的涨水量,可以得出它们

的体积大小不同。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物体的涨水量,可以得出它

们的体积大小不同。

实验二:观察溶解过程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了解溶解的基

本原理。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试管、盐、糖、水试管、盐、糖、水

实验步骤:

1. 取两个试管,将一个试管倒入适量的盐,另一个试管倒入相

同量的糖。

2. 各自将试管放入水中,观察物质是否溶解。

3.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轻轻摇晃试管,促进物质的溶解过程。

实验结果:盐会在水中迅速溶解,而糖溶解的速度较慢。盐

会在水中迅速溶解,而糖溶解的速度较慢。

实验三:探究物体的浮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浸入水中的浮力原理,并了解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和密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浸入水中的浮力原理,并了解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和密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水槽、各种形状的物体(例如方块、圆柱体、球等)水槽、各种形状的物体(例如方块、圆柱体、球等)

实验步骤:

1. 在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

2. 将不同形状的物体依次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的浮力表现。

3. 可以通过给物体施加一定的压力,观察浮力的变化。

实验结果:不同形状的物体会受到不同大小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和密度有关。不同形状的物体会受到不同大小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和密度有关。

通过进行以上实验练习,学生们可以加深对科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实验观察和记录的能力。这些实验练习题既简单又有趣,适合七年级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希望同学们能够享受科学实验的乐趣,不断探索和发现科学的奥秘。

七年级科学初一下(实验练习题)

七年级科学初一下(实验练习题) 在七年级科学课程的下学期,实验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练,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探究,加深对科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以下是一些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验练题。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体积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物体的容积与形状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物体的容积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测量缸、水、各种形状的物体(例如方块、圆柱体、球等)测量缸、水、各种形状的物体(例如方块、圆柱体、球等) 实验步骤: 1. 用测量缸加满水,并记录水的初始高度。 2. 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测量缸中,观察水的涨幅并记录。 3.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涨水量。

实验结果: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物体的涨水量,可以得出它们 的体积大小不同。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物体的涨水量,可以得出它 们的体积大小不同。 实验二:观察溶解过程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了解溶解的基 本原理。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试管、盐、糖、水试管、盐、糖、水 实验步骤: 1. 取两个试管,将一个试管倒入适量的盐,另一个试管倒入相 同量的糖。 2. 各自将试管放入水中,观察物质是否溶解。 3.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轻轻摇晃试管,促进物质的溶解过程。 实验结果:盐会在水中迅速溶解,而糖溶解的速度较慢。盐 会在水中迅速溶解,而糖溶解的速度较慢。

实验三:探究物体的浮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浸入水中的浮力原理,并了解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和密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浸入水中的浮力原理,并了解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和密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水槽、各种形状的物体(例如方块、圆柱体、球等)水槽、各种形状的物体(例如方块、圆柱体、球等) 实验步骤: 1. 在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 2. 将不同形状的物体依次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的浮力表现。 3. 可以通过给物体施加一定的压力,观察浮力的变化。 实验结果:不同形状的物体会受到不同大小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和密度有关。不同形状的物体会受到不同大小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和密度有关。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高频考点练习 37(含答案)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高频考点训练37 1.小妍在做“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时,遇到了以下问题,请分析: (1)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为了改变金属盒及橡皮膜的朝向,具体操作是:________ 。 (2)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没有发生改变,可能是因为压强计________。(3)没有把金属盒浸没在水中,却观察到U型管两侧液面高低不同,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手电筒发出的光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下图中虚线所示)。现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烧杯底部的光斑(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会变为下图中的________。 3.受过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有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1)如图甲所示,视力正常的人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眼睛自动变焦,使物体成像在 ________上。分析两种情形的焦距大小,看近处时的焦距________看远处时的焦距。 (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3)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以下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物体成像的位置;②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③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 4.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5.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重垂线检查相框是否挂正,他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图中所示的相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倾斜。

浙教版七(下)科学期末训练卷12(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教版七(下)科学期末训练卷12一、选择题 1.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 态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2.如图所示||,从这叠书中抽出书本甲时用的力要比乙小(其余书本不拿掉)||,其原因是()甲 乙 A.甲的质量小B.甲受到的摩擦力小 C.甲的受力面积小D.甲的表面比较粗糙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木工检查木料是否平直B.演员对镜练习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D.手影游戏 4.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大型载重货车有很多车轮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 C.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D.剪刀的刀刃做得很薄 5.如图为静止在竖直墙面上的“爬墙遥控车”||,质量为0.03 千克|,“腹部”有吸盘||。当“爬墙遥控车”的真空泵 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遥控车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的墙面上而不会掉落|,这是因为遥控车()A.质量小||,重力可以忽略不计B.受到墙面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C.受到大气对它的压力D.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7.小明用焦距为10 厘米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如图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像的性质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 8.如图是小明在玩过山车时的情景||。下列对此过程中小明的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不断改变B.运动方向不变 C.受到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D.在运动中始终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9. 2019 年6月20 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做了“水膜水球”的实验|,通过“水膜水球”||,我们看到了王亚平倒立缩小的像(如图)||。该实验中的“水膜水球”相当于一个() 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凸面镜 10.2019.5.21 日早上 5:15 开始||,出现了日食||,在湖州地区看到的是日偏食||,正确观测日食的方法有很多||,如图所示用的是用一根针在纸上穿一些小孔||,通过小孔在手上或其他界面上的投影观测日偏食||。他用到的原理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11.丽水市区推行公共自行车免费使用政策||,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方便||,而且低碳环保||。下列有关自行车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增大坐垫面积能减小对人的压强 B.自行车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 D.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 力 12.水中喷水鱼喷出的水柱能准确击落空中的昆虫||。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水中喷水鱼看到昆虫像的光路图的是() A B C

科学七年级下册全套练习(带答案)

科学七年级下册全套练 习(带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561930913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一章水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课前预习】 1.地球表面的_71%_是海洋,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_96.5%_,海洋水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_3.5%_,其中淡水只有_ 2.5%_,且绝大多数是人类目前还不易利用的___冰川和深层地下水。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_0.3%_,占所有水量的 0.0075% 。 2.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株植物中的不同部分的含水量差异也很大。 3.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__60%左右,但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含水量不同。成年人由于通过排尿、呼吸、出汗会失去一定的水分,为了保证健康,我们每天至少应该饮水_2-2.5_L。 【课堂学习】 例1渔民出海时遇淡水用完应该 ( D ) A.立即返航 B.吃海水 C.用海水制淡水 D.吃鱼等海生动物 解析:人类生存需要饮用淡水,饮用咸水(如海水)会使人的生理机能失调,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所以B错。如果能够轻易地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渔民出海时也就不需要储备淡水,故C也错。渔民出海作业都不是在海岸线附近,有时航程达几天几夜,返航取水既有时间问题,又影响海上作业,因此A也错。海洋动植物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但它们体内丰富的水却是淡水,这主要是由它们自身的生理机能决定的。故应选D。 例2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为什么说地球上还缺水呢? 解析:尽管地球水域广阔,但能供我们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所所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充裕,还不到总量的1%,且分布不均匀。许多地方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所以科学家们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可见节约水的重要性。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水是 ( D ) A.海洋水 B.湖泊水 C.河流水 D.冰川水 2.当今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C ) A.江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江河水、湖泊水、冰川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自然界的水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饮用 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能饮用C.海水呈蓝色,湖水呈绿色,因此水具有各种颜色 D.地球表面的3/4是水 4.世界上的淡水主要消耗在(C ) A.工业生产上 B. 生活用水中 C. 农业生产中 D. 交通运输上 5.下列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D) A.人体 B.黄瓜 C.水稻 D.水母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探究题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试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在A位置时,成一个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3)在一次实验中,物体在光具座10cm处,凸透镜在光具座25cm处,光屏在55cm 处,此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的时候,保持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动至37cm刻度处,则此时像距为______cm,像的性质是______。若将光屏移去,则像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 (4)在实验中,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某同学用一张不透明的纸挡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发现光屏上的像的性质______(“改变”或“没有改变”),像的亮度 ______(“改变”或“没有改变”) 2.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有一射灯(用B表示),在空气中有一路灯(用C表示)。小翊(用A表示)既看到水中的射灯,又看到路灯在水中的像。请画出: (1)水中射灯B射出的光进入小翊眼睛A的大致路径。 (2)路灯C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小翊眼睛A的路径。 (______) 3.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小明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结合回形针从 2.5 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翅身长度(厘米)翅尾长度(厘米)翅身负重竹蜻蜓下落的时间 1440T1 2450T2 3540T3 445一枚回形针T4 545两枚回形针T5 (2)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T 1、T2、T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为 ___________。 A.T1>T2>T3 B.T2>T1>T3 C.T1>T3>T2 D.T3>T2>T1 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此实验是根据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2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4)小明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掉一部分后,继续图甲的操作,测得摩擦力减小,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____,改进方法是____。(木块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 5.“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

(完整版)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4-2.6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2.4-2.6节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 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 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2.红光、绿光与另一种色光混合后生成白光,则另一种色光是() A.黄光 B.橙光 C.紫光 D.蓝光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光 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吸引红光 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5.这张试卷是白纸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能看清这些字主要原因是()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的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6.跑步比赛时,跑道的发令台上常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C.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D.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7.我们看到大海平静时,海水呈蓝色,其主要原因是() A.海水里有盐分 B.蔚蓝色天空映照的结果 C.太阳经漫反射产生的结果 D.其他色光多被海水吸收,主要反射蓝光 8.在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已被人们所利用,下面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B.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 C.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 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 9.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特训专题实验探究题

期末特训专题实验探究题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1.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②将3个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在1、2 号鱼缸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 涤剂。 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 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________→幼蛙→成蛙等阶段。 (2)该实验方案中对照组的编号是________。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学生小敏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脑海中时常浮现出一些生物探究创 意。某天,她在游览泗水桃花园时,看着枝头红艳的桃花,突发奇想:如果给桃花授梨花花粉,是否依然能结出果实呢?在老师的支持下,她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探究,步骤如下: ①在果园里选择20朵含苞待放的桃花,将其平均分成A、B两组。 ②将这些桃花的雄蕊去掉,并分别套上透气的袋子。 ③分别采集一些桃花花粉和梨花花粉。 ④将桃花花粉涂在A组花的柱头上,将梨花花粉涂在B组花的柱头上 请根据她们的设计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和④完成的是植物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除此之外,在果实和种子形成之前还必须要完成________过程。 (3)实验结果表明A组结出了桃子,那么,设计B组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杨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五个大烧杯内分别垫上滤纸,并各放入 20粒相同的菜豆种子,然后将它们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油层的主要作用是隔绝空气),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请回答: (1)图中A、B对照,目的是为了验证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 (2)几天后,A、C、E中的种子均未萌发,B中有1粒没萌发,D中有2粒没萌发。多数种子萌发的B、D组对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菜豆种子的萌发________; (3)装置B、E能够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用来验证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请回答能否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季,人们常采用扦插的方法对柳树进行繁殖。对扦插材料的处理方法不同,将影响扦插的成活率。 在处理扦插的茎段时,在茎段下方是切成水平切口,还是切成斜向切口?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哪种处理方法更容易使茎段成活。 (1)实验的变量: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3.1-3.2节练习及答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三章3.1-3.2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施加6牛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0牛 B. 3牛 C. 6牛 D. 12牛 2.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 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3.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 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 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 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4.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有( ) ①用力揉橡皮泥,橡皮泥形状发生改变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5.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 m B.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侧速仪102 m C. 汽车的速度是34 m/s D. 汽车的速度是30.9 m/s 6.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B. 第6s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C. 0s~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 4s~8s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C. 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的作用 D. 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8.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悬线,则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 ②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而下落 ③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 ④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9.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前2 s内,小明跑得更快 C. 8 s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 D. 8 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10.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初中七年级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发生在太阳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 ) A. 太阳黑子 B.日珥 C.耀斑 D.太阳风2.“嫦娥三号〞撞击月球留下来的坑,将在月球上保存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 A. 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现象 B. 月球上没有风化作用 C月球上没有大气,“嫦娥三号〞对月球的撞击力大 D.月球内力作用微弱 3.以下节日中,衢州地区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 A. 六一儿童节 B. 五一劳动节 C十一国庆节 D.正月十五元宵节 4 以下哪些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导致的( ) ①昼夜现象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昼夜交替 ④浙江衢州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⑤衢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 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③⑤ 5 关于天体系统的正确表达是( ) ①宇宙是由所有星系组成的 ②太阳之所以能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因为其质量大 ③目前人们可以观测到几千亿个星系

④人类可以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130 亿光年,所以宇宙是有限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6. 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由于太阳的阻挡,形成不同的月相 B.月相证明地球有自转 C. 由于月球发光的面朝向我们的角度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D. 由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地球上的人看到了不同的 月相 7. 以下4幅北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夏至日情况的是〔 〕 A B. C D. 8 2021年的新年伊始,科学家宣布拍摄到了太阳上的一个巨大的日冕洞,仿佛是深入太阳中心的黑色深渊。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日冕层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里层 B. 太阳黑子位于日冕层 C. 日冕洞不会影响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D.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是太阳日冕层 9 .假设地轴不倾斜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以下说法不可能的是〔〕 A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是白昼12小时,黑夜12小时 B. 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C. 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在同一地区不会出现季节变化 D. 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10 .〔湖州中考〕“每当明月升起的时候,我深深地思念亲爱的故土;每当佳节 来到的时候,我深深地思念亲爱的故土。〞这是电影?庐山恋?中的几句歌词。假设

初一科学探究题24道

初一科学探究题24道 班级:姓名:学号: 1.阳台上的一盆茉莉花死了,“花为什么死了?”小豆豆提出了许多关于花死了的 原因的猜测 (1)恳请你也明确提出几个关于花掉丧生原因的猜测(至少明确提出二个)猜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科学家在探究自然界奥秘时, 第一步通常就是:_________。 (3)为了检验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必须通过____________来检验,要注意实验组与 对照组除可控因素,其他条件必须____________。花盆甲乙光线情况向阳处阴暗处温度20℃20℃水充足不充足2.以下是生活中保存食物的方法,请说出它们的原理:①将食物晒干存放不易变质,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新鲜蔬菜放进冰箱难于 变质,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有些食品采用真空包装,是因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铁罐包装的食品不易变质,是因为这种包装已采取______________。由此你认为微 生物的生长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3、(4分后)恳请你分析:柳树叶打著卷儿,小花一言不发,湖水也煮冷了。小鱼该不能蒸熟吧!啊,嚷嚷!蜻蜓飞去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 “就要下雪了,就要下雪了!” (1)小短文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2)你能告诉大家,它们为什么是生物吗?(3)如把它们分为两组,你如何分? 你的分类依据就是: 4.一项研究表明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提供的 数据,你可以得出两个主要结论是: 原因滥捕栖息地的失去外来物种其他原因哺乳动物31%鸟类20%32%60%17%12%20%8% 结论1:;结论2:。 5.想象创意设计题: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冲刺”分类题型训练(十):实验探究(1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2020-2021下学期“期末冲刺”分类题型训练(十) 实验探究(10) 1.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前,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在地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量透镜到地面距离为10厘米。如图所示,接着他把凸透镜、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开始做实验。试回答: (1)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__cm。 (2)实验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的位置,可以得到一个_______像。 (3)上题中试验中,有一个小虫落在透镜上,在光屏上的像将是______(“不完整的像”或“稍暗的完整像”或“亮暗一样的完整的像”) 2.为了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小马找来了用过的输液器和瓶子,设计了两套装置(如图甲、乙)。选择其中一套合理的装置,通过调节使水匀速滴出;他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在车尾处粘上长纸条,让小车拖着的纸条经过滴管出口的正下方。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经过多次实验后,得到了数个带有“滴痕”的长纸条,选择其中两个纸条(如下右图所示)进行研究。 (1)为保证水持续匀速滴出,合理的装置应该是_______ ,这样可以保证在纸条上得到的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间隔时间 ________ 。 (2)通过对A、B纸条上“滴痕”的分析,你认为小车两次分别做什么运动? A是__________运动,B是_________运动。 3.如图所示,把小球从O点沿水平滑杆拉到A点。放开后小球在O点两侧来回振动。对小球振动的快慢,小星提出了如下猜想: A.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被拉离O点的距离x有关:

B.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的质量m有关。 (1)现有固定支架、弹簧、质量不同的小球、天平、刻度尺等器材。为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 (2)小星实验探究的部分数据记录如下: 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是验证猜想_______时记录的。(选填“A”或“B”)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 4.滑动摩擦力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下面是七年级某班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部分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建立假说:(根据实验小组提出的猜测,请你再提出1个猜测)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大小、_________ …… (3)实验检验:由于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较多,因此要采用_____进行探究。由于滑动摩擦力大小无法直接测量,同学们想到采用_______原理进行间接测量。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选择方案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测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更准确。(4)同学们采用更准确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时,通过改变压力的大小测得滑动摩擦力,将结果记录下表,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 的关系图像。 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 5.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后,小明先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华师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测试卷 含答案

第2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现象不能证明空气存在的是() A.风吹草动 B.月光通过窗户照在桌子上 C.向空瓶子中灌水有气泡逸出 D.空烧杯倒立在水中,水不能进入空烧杯中 2.2019年开学之初,长沙市中小学开展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活动。下列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使用清洁能源D.露天焚烧垃圾 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A.将新鲜空气吸入肺中B.用抽水机抽水 C.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D.钢笔吸墨水 4.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5.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A.氮气B.五氧化二磷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6.下列示例,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塑料吸盘挂重物B.用注射器注射药水 C.用吸管吸饮料D.马德堡半球实验 7.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一致的是()

8.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决定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9.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11.人们常在可燃性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的发生,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 ℃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七年级实验探究题

七年级实验探究题 https://www.doczj.com/doc/561930913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七年级科学实验探究专题 1.(12嘉舟-30)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后,小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吃西瓜 时为什么没看到过有萌发的种子,而扔在地上的西瓜种子却会很快萌发呢于是小明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了分析,大家首先根据书本知识,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温度; 假设二: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水分; 假设三: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空气。 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讨论,大家认为上述假设中有两个难以成立。你认为假设不成立(写出一个即可),理由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他们了解到许多植物的种子成熟后都有休眠现象,即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仍不能萌发,这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性之一。而导致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多,西瓜内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果实中存在抑制物质。 为了验证上述资料是否可信,他们决定对此展开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①将一个成熟的西瓜切开,取 出里面的种子并洗净,将瓜瓤 捣碎后过滤,西瓜汁备用。 ②取两个培养皿,分别贴上注有A、B的标签,每个培养皿中均放人多层滤 纸,滤纸上各放10颗西瓜种子。 ③在培养皿A中的滤纸上滴加一定量的清水,在培养皿B中的滤纸上滴 加。 ④将两个培养皿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每天添加水或西瓜汁,以保持滤纸 湿润。连续观察多天,结果如下: 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他们找到的资料是否可信。 2.(12嘉舟-33)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实 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 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 养。 (1)甲图是研究二力平衡的实验装置, 此时小车保持静止。若在右盘中再加 入一个较小的砝码,小车理应向右运 动,但实际操作时小车往往仍保持静止。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 (3)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取的做法是。 A.否定相应的理论 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 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

浙江省瑞安市新华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实验探究题 浙教版

《种子的萌发》实验探究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关于菜豆种子萌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适宜的外部环境,种子就能萌发 B .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种子内的胚乳 C .萌发的种子,会向外界释放热量 D .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芽 2.某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他将小麦种子分为等量的两组,给予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里,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A .水分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B .光照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C .空气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D .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3.利用塑料大棚、温室栽培种植反季节蔬菜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农民科技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你从有利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的角度考虑,上述措施的主要.. 作用是( ) A .保持水分 B .提供氧气 C .提高温度 D .防治病虫 4. 小明同学要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在设计对照实验时,甲、乙两组实验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 ) A. 甲用20粒种子,乙用10粒种子 B. 甲用子粒饱满的种子,乙用相对干瘪的种子 6. 为探究种子萌发与温.度. 的关系,某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你认为计不妥的一项是( ) A .光照 B .温度 C .水分 D .空气 7. 由此分析可知,该实验( ) A .证明胚是植物体发育所必须的结构 B .实验组为a 和b ,对照组为c C .实验组为a 和c ,对照组为b D .实验组为b 和c ,对照组为a 8.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光. 对豌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种了豌豆,并设计如下实验(右表示),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 ) A .两个花盆应该都放在向阳的地方 B .两个花盆应该都放在暗室里 C .两个花盆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的环境中 D .两个花盆浇的水不应该同样充足 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广口瓶底部分别放上纱布,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周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表,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19-2020年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地球和宇宙练习题七.docx

2019-2020年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地球和宇宙练习题七 4第1题【单选题】 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如图),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这个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A 、 昼夜更替 B 、 五带划分 C 、 四季变化 D 、 地球公转 【答案】: A 【解析】: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r 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目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顼豫是昼夜交 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本 题主要考重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属于基础题. 【解答】解:读图可知r 用手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如转动r 是地球绕着地轴进行自转f 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 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故选项A 符合题意・ 妙:A. 亠第2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口珥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B 、 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 C 、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 、 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太阳和月球的慨括回答. 【解答】A 、太阳黒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故A 错误; B 、 太阳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故B 正确; 太阳的东

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故C正确; D、月球表面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故D正确 故答秦为:A 4第3题【单选题】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蕴含了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小明凌晨1点观看美国NBA球赛现场直播 B、镇江四季分明,夏季的白天比冬季长 C、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D、正午时,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答案】: A 【解析】: 【分析】地球绕著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目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破现象是昼夜交晉和时间差异・本题主要考童地球目转产生的现象• 4你的小明午夜2点看美国NBA^赛现场直播f是时间差异现象. 【解答】解:A・小明凌晨1点观看美国NBAS瀋现场直播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故符合题意・ B. 镇江四季分明r夏季的白天比冬季仪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差异,故不符合题意. C. 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r黒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是由于纬度原因造成f故不符合题意. D•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妙:A. 4第4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中心的温度约为6 000 °C B、太阳半径是地球半径的4倍 C、月球质量比地球小,故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时是轻飘飘的 D、月球距太阳较近时,温度高达127 °C,较远时,则温度降到一183 °C 【答案】: C 【解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5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5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探究题 1.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00kpa 以内,但有些司机,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顾国家利益,肆意超载,有一辆自重为2t 的6轮汽车,核准载货量为4t ,实际装货8t ,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平方米(g=10N/Kg )求: (1)现该车对地面的压力多大? (2)通过计算说明,该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否超过规定? 2.为了探究影响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小组同学利用木块A,砝码B,弹簧测力计等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先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然后通过木块A 上增加砝码B 以改变A 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并用测力计测量木块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研究过程如图(a)、(b)和(c)所示,三次实验中木块A 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1=v3>v2.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

(1)比较(a)和(b)两图可知:___; (2)比较(a)和(c)两图可知:___. (3)c图中砝码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N. 3.在图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_____________) # 4.(大连中考)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七年级下科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节感觉世界 1、皮肤内分布着多种__________,能感受外部环境中的许多信息。 2、_________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所以盲人一般用这个部位来“阅读”盲文。 而_________部位对热敏感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所以我们一般用这个部位来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 3、香味通过鼻腔,刺激________末梢,由_________神经将香味传到_________,从而形成嗅觉。 4、“时间长了,腥臭味就闻不出来了。”这是由于大脑的____________疲劳的缘故。 5、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____________,其内有许多____________细胞,能感受各种 不同物质的刺激,特别是对______态物质的刺激尤其敏感。 6、皮肤的功能有() A、触觉 B、痛觉 C、冷觉和热觉 D、以上都是 7、以下有关嗅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B、同一动物对各种物质的敏感程度都很强 C、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灵敏 D、“时间长了,腥嗅味闻不出来”是因为这时已不能形成嗅觉 8、形成味觉的部位是() A、味觉细胞 B、舌头 C、味蕾 D、大脑 9、对酸味最敏感的部位是() A、舌尖 B、舌根 C、舌两侧中部 D、舌两侧前部 10、若让你只用手去判断物体的形状,你会用哪个部位() A、手心 B、指尖 C、手背 D、任意一个 11、人在感冒的时候,____________的灵敏度会下降,此时味觉测试显示________(填“正常”或“不 正常”),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测试舌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性的实验时,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____________,这是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块糖放在口中,一开始觉得不甜,后来慢慢地越来越甜,这说明____________。 14、用什么方法可将气味暂时收集和保存起来? 15、装饮料用的“一拉罐”,你如何判断它是铝制的还是铁制的?你能想出哪几种方法?并请试一 试。 16、你有哪些方法可判断颜色相近的黄酒和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