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信息技术:第八课 图片的插入与调整

小学信息技术:第八课 图片的插入与调整

小学信息技术:第八课 图片的插入与调整
小学信息技术:第八课 图片的插入与调整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信息技术教案 / 小学信息技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八课图片的插入与调整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八课图片的插入与调整

教学目标:1、认识文本框、表格、图文框的作用。

2、利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电教媒体形象化手段,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文本框、图文框的插入。

教学难点:文本框、图文框的插入。

教学过程:一、导入:

出示一份word小报作品,你们想做到这么漂亮吗?

二、新授:

1、插入文本框

文本框的作用主要是可以使文字以竖排的方式在版面上出现,可以使版面更加活跃。插入文本框的方法和插入剪贴画相似,对照书上的步骤自己插入文本框,并将《咏鹅》复制到

文本框中。

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快的同学也下来辅导本组同学。

2、插入表格

word提供了文档中表格的制作工具,平时,我们制作通讯录等就必须使用表格,这样比较方便,而且美观。对照书上的提示,完成表格练一练。教师巡回指导。

3、试一试:插入图文框

学生试做,结合学生作品讲解设置字体大小与图画大小等问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插入表格与文本框,这样可以使我们以后用word制作的作品更加漂亮,以后在使用word时,我们要用好这些功能,争取办一份自己的小报。

现在我们要使用“打印预览”,单击“文件(f)”菜单,选中“打印预览(v)”命令。

出现一个窗口,这就是打印预览窗口,显示的就是文章《秋游》的打印效果。

大家注意到这时鼠标变成放大镜形状,如果想看清文章某一部分的打印效果,可以单击文章的那一部分。要想回到原来的界面再次单击就可以了(教师演示)。

预览结束,单击“关闭(c)”按钮,返回到编辑文本窗口(教师演示)。

2.学生操作“打印预览”这一功能,教师注意个别辅导。

全国小学信息技术基本功竞赛试卷0401试题及答案剖析

机密★考试结束前 第四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基本功竞赛 上机测试试卷 (总分4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1分,满分12分) 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哪种交互方式不属于智能穿戴设备采用的交互方式() A.鼠标或键盘交互 B.触摸交互 C.手势交互 D.眼动交互 2.某智能手机除了语音通话、收发短信等常用功能外,还具有下列功能:(1)可以根据光照强度来调整屏幕亮度和开关键盘灯、(2)能判断机体倾斜度、(3)手机横竖屏幕切换。那么,与这三个功能相对应的传感器分别是() A. 光线传感器、倾斜传感器、重力传感器 B. 红外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接近传感器 C. 光线传感器、倾斜传感器、感光传感器 D. 红外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 3.下列关于搜索引擎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它需要专门的数据库存储网页信息 B.它需要网络蜘蛛程序(Web Spider)获取网页信息 C.它能同时搜索多个网页上的信息 D.它只能输入文字符号进行信息搜索 4.某校信息技术期中考试成绩表格如下图所示,学生得分在20—30分属于C等,31—40分属于B等,41—50分属于A等。当进行下面的分类汇总操作时,将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第4题图

A.无法得到有效的汇总结果 B.A、B、C三个等级学生的数量 C.A、B、C三个等级学生的总分 D.A、B、C三个等级的学生在各班的分布情况 5.某文档用Word2010打开后,发现有两处带删除线的红色文字(见下图所示),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这两处文字的“删除线”表达了不同的修改意图 B.文档打印时不会显示这两处带删除线的红色文字 C.文档打印时不会显示第一处带删除线的红色文字 D.只有第二处红色文字的删除线是通过设置字体的“删除线”效果实现的 第5题图 6.使用ACDSee软件浏览4幅未经压缩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第6题图 关于这4幅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1.bmp图像进行一次垂直翻转即得到2.bmp图像 B.将1.bmp图像进行一次水平翻转即得到3.bmp图像 C.1.bmp文件的存储容量约为4.bmp文件的2倍 D.4个图像文件的存储容量一样大 7.王丽用Flash制作一个图片百叶窗切换的动画,如下图所示,他使用了Flash 提供的()。

信息技术 - 第八册计算机教育学习学案及教案(全册)-四年级

信息技术-第八册计算机教案(全册) -四年级 教学计划 一、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还原方法;认识常用的图片文件格式;掌握用AcDSee软件浏览图片的操作方法;认识电子邮箱的作用;学会申请电子邮箱;学会收发电子邮件;认识电子邮件的格式;掌握在“outlookExpress”软件中设置电子邮件帐号的操作;学会用“outlookExpress”发送电子邮件;掌握在邮件中插入附件的操作方法;学会绘制简单的图形;掌握自选图形格式的设置;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会在表格中输入文字;掌握在表格中插入和删除行列的方法;会简单修饰表格的方法;了解分栏的方法;了解打印预览的功能;学习制作贺年片。 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学期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收发电子邮件;学习用woRD制作表格;页面设置和制作贺卡。 1、文件的删除; 2、图片的浏览; 3、申请电子邮箱; 4、收发电子邮件; 5、学做邮票; 6、制作课程表; 7、表格的修改; 8、页面设置; 9、学做贺卡。 三、对本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的功能及简单操作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也已经学会用woRD处理文字的简单操作,对网络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如何上网;最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兴趣浓厚,对于进一步的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进度 略 第一课文件的删除

教学目标: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和还原方法 教学重点: 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和还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删除文件 1、删除硬盘中的文件 如删除“画1”这个文件的方法是: 选定“画1”这个文件, 单击工具栏中的删除按钮, 弹出“确认删除文件”对话框; 单击“是”。 2、删除软盘上的文件 如删除软盘上图像文件“房子”的方法是: 将软盘插入软盘驱动器中,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双击软驱图标,打开软盘窗口;右击需要删除的文件“房子”,再单击菜单中的“删除”命令; 在弹出的“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中单击“是”。 二、回收站的操作 1、还原文件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归纳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归纳 (2007-06-10 22:16:11) 转载▼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一)信息 我们身边充满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如:读书、听广播、看电视、、与家长、老师、同学谈话使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此外,用口尝,用鼻闻,用手摸也能获得一些信息。 (二)信息处理 我们随时在接受(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 例如老师读:“wo shi ge wen ming de xiao xue sheng ”,同学们通过耳朵,输入这些声音信息,从大脑的记忆中,知道这是“我是个文明的小学生”九个字,把这九个字写(输出)在纸上。这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三)电脑是信息处理机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三种重要资源。 轧钢机、缝纫机等是加工物质材料的机器; 蒸汽机、发电机是转换能量的机器; 电脑是处理信息的机器。 我们给电脑输入各种数据,经过电脑的处理,输出各种有用的信息。 (四)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诞生,它的名字叫埃尼亚克(ENIAC),学名是“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它由18000多支电子管组成,重达30多吨。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运算速度是每秒3千次。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计算机,体积小巧,运算速度却比埃尼亚克快了成千上万倍。 电子计算机有很多种,根据它的外观,可以分成微型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等;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一般用来处理一种数据;超级市场用的收款机,记考勤用的打卡机,以及比较流行的游戏机、学习机等都属于专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只能做一件或几件工作,而办公和家庭用的计算机基本都属于通用计算机。目前家庭最常用的是多媒体通用计算机,它除了具备普通计算机具有的文字处理、数据计算等功能外,还能够听音乐、看影碟、玩游戏和漫游网络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电脑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五)电脑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软件是计算机工作时需要的各种程序和数据。 从外观上看,一台计算机主要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存储设备等组成。

云南省实验教材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第8册教(学)案

. . 新纲要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六年级第8册 教案目录 第一单元走进“海龟大师”——初学LOGO语言 1、走进海龟大师的家园——认识LOGO 2、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一)简单的运动命令 3、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二)过程编写 4、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三)巧用重复命令 5、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四)设置状态的颜色 6、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五)填充颜色 7、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六)椭圆命令的使用 8、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七)在坐标系中定位 9、海龟大师的书法天赋写文字命令的使用 10、海龟大师的选择——条件判断命令的使用 11、海龟大师的数学天赋数学计算 12、海龟大师的音乐天赋 LOGO演奏 第二单元与“海龟大师”的亲密接触——LOGO语言进阶 13、进度条——综合应用(一) 14、连线小游戏——综合应用(二) 15、滚动的小球——综合应用(三) 16、打靶游戏——综合应用(四)

第1课与小海龟交朋友——认识LOGO系统 教学目标:1、认识LOGO,掌握启动,退出LOGO的方法。 2、通过在窗口输入命令,体会命令窗口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通过运用LOGO语言编写的过程,体验LOGO编程和绘图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LOGO,体验LOGO如何通过命令绘图。 教学难点:熟悉LOGO窗口各项功能,学习几个常用命令。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看两幅画…我们可以用传统的画图软件绘制如:Win98“画图”,也可以用Flash软件绘制。 但是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式来绘制――用编制程序的方式来绘制――用LOGO编程语言通过编写程序来绘制有关图形。 二、新课学习 认识LOGO “乐够”是什么?是乐个够吗?它是英语LOGO的译音。LOGO是一种计算机语言,是特为少年儿童探索计算机宝库设计的语言(编程语言),它是让少年儿童乐个够。LOGO用“海龟”画图,就像一个在海边沙滩上的海龟,会在沙滩上留下爬行的痕迹。 一、请小海龟出场 (1)单击“开始”――“程序”――“PC LOGO 4.0 双语版”――“PC LOGO 4.0 中 文版 (2)认识PC LOGO 窗口 (3)菜单工具栏;绘图窗口原点;命 令窗口提示符 二、小海龟画画 (1)前进命令——(1)

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5课《病毒防治及时做》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5课《病毒防治及时做》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2.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2学情分析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计算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计算机的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做好计算机的安全防护,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是学生重要的信息素养。计算机病毒与安全防护,属于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内容难点。在小学阶段,关键是培养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学生对于计算机病毒并不陌生,但并不了解计算机病毒危害的严重程度,对计算机病毒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也缺少维护计算机安全的体验过程。另外,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理论知识,如果处理不好,学生会觉得枯燥,不感兴趣。因此,树立计算机安全与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传播途径,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树立计算机安全与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计算机病毒与安全防护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计算机病毒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给我们造成不便。下面老师将要播放一段视频,,看看同学们会不会对计算机病毒有新的认识? 播放“计算机病毒”视频。 师:看完这段视频,你对计算机病毒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请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表达。 生:经济损失大,危害大 师:计算机病毒危害这么大,那我们就要学会如何防范它,保护好计算机的安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计算机病毒与安全防护”。揭示课题:计算机病毒与安全防护 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师:为了探寻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一。 任务一:上网查找 1、怎样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 2、电脑用户选择比较多的杀毒软件是哪几种?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笔试试题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笔试 试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盐城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笔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一、选择题(每空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该答案,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面表格的对应栏内。每空1分,共30分)。 1.医院里常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是计算机在方面的应用。 A、数值计算 B、自动控制c、辅助设计D、信息处理 2.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一般由3级组成,即cache、主存、辅助存储器。cache位于cPU和主存之间,对cache最主要的要求是。按读写方式的不同,主存储器可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的英文缩写为。辅助存储器不能直接和cPU交换数据,对辅助存储器最主要的要求是。

、:A、容量大B、速度快c、价格低D、使用方便 :A、RomB、RAmc、oRmD、ATm 3.联想一款“开天S4700”机器的内存配置为“512mDDRII533”,如果用B为单位,则其内存为。 A、512*103B B、512*210Bc、512*220BD、512*106B 4.下列计算机常见接口中,不能用于连接打印机的是。 A、LPT接口 B、USB接口c、网络接口D、AGP 接口 5.操作系统是一种,它有许多种类。windows是一种具有图形界面的运行方式的操作系统。windows 应用程序之间可以方便地通过交换数据。将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窗口最小化后,该应用程序处于状态。是在体系结构上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网络操作系统。 :A、通用软件B、系统软件c、应用软件D、软件包 :A、单任务B、多任务c、单用户D、分时 :A、邮箱B、文本区c、对话框D、剪贴板 :A、运行B、挂起c、停止D、退出

信息技术 第八册计算机教案全册 四年级范文整理

信息技术-第八册计算机教案(全册)-四年级 教学计划 一、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还原方法;认识常用的图片文件格式;掌握用AcDSee软件浏览图片的操作方法;认识电子邮箱的作用;学会申请电子邮箱;学会收发电子邮件;认识电子邮件的格式;掌握在“outlooExpress”软件中设置电子邮件帐号的操作;学会用“outlooExpress”发送电子邮件;掌握在邮件中插入附件的操作方法;学会绘制简单的图形;掌握自选图形格式的设置;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会在表格中输入文字;掌握在表格中插入和删除行列的方法;会简单修饰表格的方法;了解分栏的方法;了解打印预览的功能;学习制作贺年片。 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学期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收发电子邮件;学习用oRD 制作表格;页面设置和制作贺卡。 文件的删除;2、图片的浏览;3、申请电子邮箱;4、收发电子邮件;5、学做邮票;6、制作课程表;7、表格的修改;8、页面设置;9、学做贺卡。

三、对本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的功能及简单操作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也已经学会用oRD处理文字的简单操作,对网络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如何上网;最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兴趣浓厚,对于进一步的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进度 略 文件的删除 教学目标: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和还原方法 教学重点: 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和还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删除 删除硬盘中的 如删除“画1”这个文件的方法是: 选定“画1”这个文件, 单击工具栏中的删除按钮, 弹出“确认删除文件”对话框; 单击“是”。 删除软盘上的

[生活]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生活]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一)信息 我们身边充满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如:读书、听广播、看电视、、与家长、老师、同学谈话使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此外,用口尝,用鼻闻,用手摸也能获得一些信息。 (二)信息处理 我们随时在接受(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例如老师读:“wo shi ge wen ming de xiao xue sheng”,同学们通过耳朵,输入这些声音信息,从大脑的记忆中,知道这是“我是个文明的小学生”九个字,把这九个字写(输出)在纸上。这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三)电脑是信息处理机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三种重要资源。 轧钢机、缝纫机等是加工物质材料的机器;蒸汽机、发电机是转换能量的机器;电脑是处理信息的机器。 我们给电脑输入各种数据,经过电脑的处理,输出各种有用的信息。 (四)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诞生,它的名字叫埃尼亚克(ENIAC),学名是“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它由18000多支电子管组成,重达30多吨。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运算速度是每秒3千次。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计算机,体积小巧,运算速度却比埃尼亚克快了成千上万倍。 电子计算机有很多种,根据它的外观,可以分成微型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等;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一般用来处理一种数据;超级市场用的收款机,记考勤用的打卡机,以及比较流行的游戏机、学习机等都属于专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只能做一件或几件工作,而办公和家庭用的计算机基本都属于通用计算机。 目前家庭最常用的是多媒体通用计算机,它除了具备普通计算机具有的文字处理、数据计算等功能外,还能够听音乐、看影碟、玩游戏和漫游网络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电脑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五)电脑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软件是计算机工作时需要的各种程序和数据。 从外观上看,一台计算机主要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存储设备等组成。 1.主机:主机是电脑的核心,由许多精密的电子器件组成。它决定了电脑的运算速度和性能。主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两部分组成。我们常常听说的“CPU”就是中央处理器。 CPU的型号通常决定了整个计算机的型号和基本性能。 2.显示器:显示器的样子很像电视机,它把电脑工作的结果显示给我们。 3.键盘:我们通过敲键的方式,指挥电脑工作。 4.鼠标:通过拖动鼠标和点按鼠标上的按键,指挥电脑工作。常见的鼠标有双键鼠标和三键鼠标。键盘和鼠标都是电脑的输入设备。

电子工业出版社第八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第1课《无处不在的信息》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的概念。 2、知道信息的处理过程:获取/存储、处理、加工、共享/传递。 3、明白信息是具有价值的。 教学内容: 1、通过案例学习了解信息的概念。 2、通过具体的事例了解信息的处理过程。 3、信息价值的体现。 教学重点: 1、解信息的处理过程。 2、信息价值的体现。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教师的讲解;学生间地探讨交流。 课程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我们人类有那些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是干什么用的? 2、我们通过这些感觉器官获得了什么?——信息 二、案例分析 1、教材P2——案例1。 2、教材P2——案例2。 3、教材P2——案例3。 4、游戏——传递信息:要求一个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动作/说一句话……,同学们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三、事例分析信息处理过程 1、大家以前在信息技术课中曾经做过什么? 2、这些事情中有什么不同点?——获取/存储、处理、加工、共享/传递。 3、你能分别举出“获取/存储、处理、加工、共享/传递”的例子吗? 4、教师通过图画和动作(举重)让学生知道信息是有不同表现形式的。 四、信息的价值体现

1、教师说故事:详见附件一。 2、你们了解那些信息所体现价值的故事? 3、你们决定自己掌握了哪些具有价值的信息?小组交流讨论。 五、总结与评价 1、谈谈你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 2、你知道信息有哪些特征吗? 3、如果学校要搞一次大型的活动,要求广为人知,且印象深刻,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扩大影响? 六、拓展与提高 1、回家后与家人交流你今天获取的信息。 2、注意平时主动获取有用的信息。 附件一(摘自“中国星火网”) 农民网上卖瓜越卖越有“甜头” 发表时间:2008年2月21日“你看,各种蔬菜甜瓜的最新市场价格都在这上边呢,这回谁也别想蒙咱们,”他一边向记者展示他经常浏览的网页一边说。 “我们通过互联网找客户,卖出60万公斤的西瓜和甜瓜,赢利400万元!”西黄垡村妇联吴主席激动地说,“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啊,我们农民也上网谈生意了!” 过去卖瓜是瓜农最头疼的事 西黄垡村位于京开路西侧,是榆垡镇最北边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棚专业村,有农户287户1000口人,全村建起钢架大棚375个,全部种植西甜瓜,2004年曾销售西甜瓜达100余万公斤。今年,在原有的375个钢架大棚的基础上,区镇村三级共同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150座日光温室。 但每年5月份,西甜瓜上市的时候,瓜农们都很头疼。“每年这时候,我和老伴都得扔下地里的活儿,开着车颠簸一天赶到新发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去,”58岁的种瓜示范户高阿姨说,“耽误一天工夫不说,到了市里都晚上了,根本卖不上好价钱,而且一路颠簸还会摔坏一些西瓜。” “真的很头疼,”宋李说,“更要命的是,大多数的农民都不擅长讨价还价,经常被小贩们合起伙来打压瓜价。” 另外,瓜农、菜农们经常由于不了解市场上最近需要什么而空跑一趟。去年茄子刚下来的时候,宋李抽了一天农闲,从自家的地里摘了满满一车茄子拉到市里去卖,结果到了才发现,市场上的茄子很便宜,根本卖不上价。可是如果拉回去,用不了几天就得烂掉,到了晚上,宋李终于决定低价卖了算了,赔就赔了吧,但是到了晚上,更没人愿意买了,一气之下,宋李把一车茄子都扔到路边的水沟里了。 “会种不会卖”成了村民们的头等难题。尽管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村里在西甜瓜陆续上市的时候,曾派专人前往各大超市、各大批发市场了解行情,帮助瓜农在北京市沙子口等农贸批发市场销售西甜瓜,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刚开始对网上卖瓜将信将疑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 一、教学理论部分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问题) 1、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2、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规定小学信息技术技术内容有几个模块?那些是必学部分?那些是选学部分? 3、任务驱动教学中,设置任务要考虑哪些因素? 4、在信息技术教学,如何使用教材? 5、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6、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何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7、举例说明,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如何利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 8、举例说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发展? 9、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0、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准备策略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 1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电子档案袋(包、文件夹)的方法? 13、简述在数字化的学习三要素? 14、信息化学习环境有哪几方面的特性? 15、信息化学习资源有哪些特点? 16、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有哪些特点?

17、网上教学资源有哪几种类型? (学校网络环境建设问题) 18、如何设计一体化的信息技术校园环境?(FTP、校园网络、视频点播、电子课件点播) 19、请你设想一下,如何用FTP手段实现校园内教育资源的共享? 20、请你设想一下,如何用班级网页实现班级内课堂教学的补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 21、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及大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手段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什么? 2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教学策略是什么? 2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哪三种模式?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问题) 25、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6、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有什么关系? 27、简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计教学流程。 28、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的目标定位在哪里?选题的教学策略? 29、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插入表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插入表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表格是“WPS文字”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本单元内容安排上来看,第7、8课自成一小单元,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表格,以及表格中行和列的关系,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设计和制作表格。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表格的认识正处于初识阶段,需要通过对表格的功能和作用的实际体验和感受激发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插入表格的方法。 2.学会合并、拆分单元格,并能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3.掌握表格斜线表头的制作方法。 4.学会制作生活中的表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了解表格的作用。 2.认识行、列、单元格的基本概念。 难点: 1.修饰行、列和单元格。 2. 根据内容确定行数和列数。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开始阶段利用“对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中确定学习目标。通过“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表格范例、教学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认识表格 1. 对比发现,初识表格。 (1)对比展示:(纯文字的和表格化后的“桑蚕观察记录”) 分析回答:你从这两份资料中获取到什么信息?主要依据的是哪份资料? (2)再对比:纯文字的和表格化后的“值日安排(值日表)”和“课程安排(课程表)”。 (3)分析交流:哪种方式表达得更清晰、更直观? (观察、思考、交流) (4)(依据学生回答)小结:生活中的很多信息,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或阶段情况用表格的形式组织和表达出来。 2. 分析交流,了解表格。 (1)问题切入:(对比此前的几张表格)说说看,这些表格都有哪些共性的特征呢? (观察、分析) (2)小结新知:单元格、行(水平方向)、列(垂直方向)。 (3)思考:如何确定表格的行数和列数? (分析、交流) (4)协作小结:(师生交流总结)同样的内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格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对纯文字材料和表格化后的材料进行对比,使学生发现表格在处理和表达信息方面的特殊优势,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师生共同总结出表格的行、列以及单元格等这些共性特征后,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分析出表格所需要的行数和列数。 二、实践探究,插入表格 谈话过渡:我们根据“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内容,规划了多种表格的方案,接下来就要插入和设计自己的表格了,想不想马上开始? 1. 依托教材,插入表格。

电子工业版-小学信息技术-第8册教案

电子工业版小学信息技术第8册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第八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短,因此他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且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学习中的优势: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接受能力强,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有利于教学。学习中的困难: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指法僵硬,操作能力不强,这些都必将造成教学的不便。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让同学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项活动,每节课完成一个活动,在完成这些实践活动后,同学们就会掌握软件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 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为振兴我国的计算机事业而树立远大理想. 6、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 7、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五、方法与过程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时间。 3、对每个班都培养一名信息技术代表学生,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4、利用教学软件和教学游戏,提高学生对多媒体电脑使用的熟悉程度。 5、以“讲解-操作”为模式,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便于操作。 6、以“任务”为驱动,指导为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7、在轻快、活跃的课堂氛围内,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的好少年。 六、教学资源 演示课件、图片等 七、教学进度表

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 第3课学会正确开、关机 教学目标: 学会开、关机 教学难点: 1、了解计算机外设的开、关顺序 2、正确学会开、关机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面前看到的是什么呀?对了,是电脑。 老师告诉你们电脑现在正在睡觉,这个大懒虫,到现在还在睡觉, 我们让小朋友把它喊醒,让他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好不好? 二、教学新课 (一)教师示范讲解 在把电脑喊醒之前老师先考考小朋友们一个最最简单的问 题,小朋友们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干吗?老师再重复一遍,是第 一件事。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有的说穿衣服,有的小朋友说是洗脸,还有的小朋友说叠被子,但老师却不同意小朋友的意见,再 好好想想,我们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对了,首先是睁开眼睛,我们小朋友只有先睁开眼睛然后才能去穿衣服、洗脸、刷牙等等。电脑同样如此,它也要先睁开眼睛,然后才能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所以第一步我们要让电脑睁开眼睛。怎么做? 1教师示范开显示器,同时提醒电源指示灯的颜色变化 光睁开眼睛怎么行呢?,我们的目的是让他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我们要让他动起来,那第二步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就是接通电源。 2、教师出示电源开关“ PoWER ”标志,同时逐台电脑巡视开机情况?按下它之后,我们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左边的三个灯会同时闪一下,同时第一个灯变绿了,其它两个灯熄灭了。现在电脑就会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了。 3、教师先展示几幅电脑作品,然后用“金山画王笔”给学生做示范。 冈U才我们让电脑给我们小朋友画了几幅画,它说他累了,我们还是让他休息吧,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如何关机。 4、教师一步一步示范,手把手教学生关机,并重复几次。 小朋友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睁开眼睛,那上床后我们会把眼睛闭上。然后开始休息。电脑同样如此。我们最后也要让电脑把眼睛闭上,要不然电脑就休息不好,他会生气的。再次提醒小朋友,我们最后千万不要让电脑的睁着眼睛睡觉。记住了要把电脑的显示器关掉。 5、教师示范关显示器 (二)、学生练习开、关电脑 三、巩固练习

小学信息技术基本功竞赛练习题

小学信息技术基本功竞赛练习题

小学信息技术基本功竞赛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方舟小学机房中有一台电脑无法上网,经检查后发现是TCP/IP属性设置有错误,如下图所示。改正的方法是()。 A.IP地址改为192.168.10.8,其他不变 B.默认网关改为255.255.255.0,其他不变 C.子网掩码改为192.168.10.1,其他不变 D.IP地址改为192.168.10.8,子网掩码改为255.255.255.0 ,其他不变 2.梁洪与同事使用FTP存储、交流文件,在用CutFTP 软件创建站点,以下可以随意设置的参数是() A.主机地址 B.用户名

C.密码 D.标签 3. 程浩制作了一个课件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下列部件标注正确的是() A.①显卡插槽②CPU散热器③内存插槽④PCI扩展槽 B.①CPU插槽②北桥芯片散热器③内存插槽④PCI扩展槽 C.①内存插槽②CPU散热器③PCI扩展槽④显卡插槽 D.①CPU插槽②南桥芯片散热器③内存插槽④PCI扩展槽 4.岑坎明计划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应用于教学,其预算为5000元,下表中可以选择的是() 编号品 牌 型号配置 A. 联 想 Y560A-IFI Core i5 430M /4GB/500GB/15.6 B. 华 硕 K40IN Core2 T6500/2GB/320GB/14 ① ④ ③ ②

C. 惠 普Mini 110-1021TU Atom N280/1GB/160GB/10.1 D. 惠 普 VT180PA Core2 SP9300/2GB/250GB/13.3 5.对“第二十八届夏季奥运会金牌榜”按右图进行排序,排序完成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总奖牌数列数据肯定是从高到低的顺序。 B.当总奖牌数相等时按金牌降序排列。 C.匈牙利将排在罗马尼亚之前。 D.美国排第一位。

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调配自己的颜色》。(板书) 《调配自己的颜色》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 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的调色板,根据色彩的原理,调配出自己满意的颜色。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褪俏颐墙萄У亩Γ 诖说悖也派杓屏苏庖豢问保康脑谟诮徊饺醚莆栈脊δ艿氖褂茫迸嘌淖晕掖葱履芰Γ狡鹧纳钐逖椋し⑵淝楦校卣姑览龅纳什唤鲇凶匀痪吧褂腥诵缘拿赖拢佣寡艿矫赖慕逃R虼苏饨诳问钦厦朗踅逃⑿畔⒓际踅逃退枷肫返陆逃幕贾督萄岣呖巍? 这就是我对《调配自己的颜色》一课教材的简要分析。 下面,我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基于这一认识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四、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 难点:怎样根据调色原理,调出符合自己的需要的颜色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前准备了电脑课件、小黑板等这些教具。 第二个部分说教法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第三个部分说学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学的宗旨不在于尽可能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见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此,本课重点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四个部分说教学程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 2、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3、课程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分为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七(LOGO绘图)。 4、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 5、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7、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有:信息技术初步认识、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和(A)。 A、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B、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C、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2、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B)。 A、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B、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C、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3、小学用计算机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C)。 A、版式的设计 B、特殊效果的处理 C、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4、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A)。 A、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B、网页制作 C、网络通信基础 三、简答题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熟悉学生学习和教学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师学习能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快速的做出响应;教师表达能力强,能够在课堂中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写作能力强,能够通过文字,记录、提炼教学经验;与学生、同事沟通能力强,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同他人进行实质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大型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插入表格》教案

《插入表格》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插入表格,增加和删除表格,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二)过程与方法:老师演示讲解后,学生探究模仿,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增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会插入表格,增加和删除表格,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二)教学难点:熟练的插入表格、增加和删除表格。 三、教学方法 (一)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 (二)本节课主要渗透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本节课主要采用情景导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两篇文档,一篇是文字,另一片是 通过表格展示的内容进行比较,引入新课题-插入表格。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插入表格 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师生共同总结插入步骤:光标定位-插入-表格-选择行数 或者列数,完成后插入3*5表格练习。 任务二:增加、删除行或列 教师示范,学生按照示范进行操作,最后总结增加和删除列和行的步骤: 增加:光标定位 表格工具->布局-行和列-.>在上方插入 删除:光标定位->选中删除的行或列-鼠标右键->删除->删除行/列 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任务三: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并分组讨论如何调整行高列宽,老师巡视指导。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并进行作品展示,对同学进行鼓励。 六、作业布置 如何进去的调整行高和列宽呢?请同学们课后交流讨论,下节课一起交流。 七、板书设计

六年级信息技术第八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信息技术第八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短,因此他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且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学习中的优势: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接受能力强,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有利于教学。学习中的困难: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指法僵硬,操作能力不强,这些都必将造成教学的不便。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让同学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项活动,每节课完成一个活动,在完成这些实践活动后,同学们就会掌握软件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 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为振兴我国的计算机事业而树立远大理想. 6、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 7、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五、方法与过程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时间。

3、对每个班都培养一名信息技术代表学生,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4、利用教学软件和教学游戏,提高学生对多媒体电脑使用的熟悉程度。 5、以“讲解-操作”为模式,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便于操作。 6、以“任务”为驱动,指导为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7、在轻快、活跃的课堂氛围内,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的好少年。 六、教学资源 演示课件、图片等 七、教学进度表

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欢迎来我家

奇妙的组合 【教材分析】 《奇妙的组合》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第一册(下),第六课的内容。属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的第三个模块的——用计算机画画。本课主要介绍了“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教材采用组合图形的活动展开教学,通过组合汽车、机器人等图形,使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亲自动手得到提高。本课将选定工具独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用选定工具对图形进行移动、裁剪等修改。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对“画图”软件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掌握了基本的绘画工具,能够制作简单的电脑绘画作品。“选定”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修改绘画作品,因此学生掌握“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时,可以在一些简单的图画中进行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矩形选取工具和移动图形。 2.掌握对选定图形进行移动、裁剪等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请小动物吃午餐的情境,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使用画图中的选定工具,对作品进行合理的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请小动物吃午餐情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意识。 2.通过“大家来动手,打扮小书房”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掌握选定图形的使用方法,并能对选定图形进行移动、裁剪等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用选定工具进行合理构图。 【教学法设计】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启发教学法、问题解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练习用图,学生自学使用提示卡文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如果小熊猫和小猴子来做客,你们知道要拿什么食物招待它们吗?(学生回答)大家掌握的知识可真丰富!太棒了!你们这么热情,我相信小熊猫和小猴子来了一定能饱餐一顿。老师这里有一幅小熊猫和小猴子的图画,它是在“画图”程序里绘制而成的,你能用画图程序把它打开吗?(学生说操作步骤,教师操作,打开图片) 师:这幅图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学生回答) 师:小熊猫和小猴子面前各放着一个空盘子,怎样才能把它们最爱吃的食物准确的放进空盘子里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