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磷化实验报告

钢铁磷化实验报告

钢铁磷化实验报告
钢铁磷化实验报告

钢铁的磷化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钢铁磷化的原理与工艺,主要根据化学实验的结果,以及对成品的检测,阐述了这一机理,论证了磷化对钢铁表面的改性作用,得出了磷化对钢铁性能改进的重要性。 关键词:原理 工艺 除锈 磷化膜

引言 :磷化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己有90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奠定磷化技术基础时期、磷化技术迅速发展时期和广泛应用时期。

磷化膜用作钢铁的防腐蚀保护膜,最早的可靠记载是英国Charles Ross 于1869年获得的专利(B.P.No.3119)。从此,磷化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生产。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磷化处理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许多重大的发现。磷化广泛应用于防蚀技术,金属冷变形加工工业。二战前后时期磷化处理技术重要改进主要有:低温磷化、各种控制磷化膜膜重的方法、连续钢带高速磷化。当前,磷化技术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围绕提高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省 能源进行。

一、 磷化原理

工件(钢铁或铝、锌件)进入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盐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积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结晶型磷酸盐转化膜的过程,称为磷化。也就是说,磷化处理是在锰、铁、锌的磷酸二氢盐与磷酸组成的溶液中进行的。金属的磷酸二氢盐可用通式242)(PO H M 表示。在磷化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434

242)(PO H MHPO

PO H M +↓→

432434

)(3PO H PO M MHPO

+→

或者以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

-

+

+↓+↓→+H PO M MHPO

PO H M

5)(342434

422

当金属与溶液接触时,在金属/溶液界面液层中+

2M 离子浓度增高或+H 离子

浓度降低,都将促使以上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向生成难溶磷酸盐的方向移动。由于铁在磷酸里溶解,氢离子被中和同时放出氢气:

+=++

+

222H Fe

H

Fe

反应生成的不溶于水的磷酸盐在金属表面沉积称为磷酸盐保护膜,因为它们就是在反应处生成的,所以与基体表面结合得很牢固。

从电化学的观点来看,磷化膜的形成可认为是微电池作用的结果。在微电池

的阴极上,发生氢离子的还原反应,有氢气析出:

222H e H

=+-

+

在微电池的阳极上,铁被氧化为离子进入溶液,并与-42PO H 发生反应。由于+2Fe 的数量不断增加,pH 值逐渐升高,促使反应向右进行,最终生成不溶性的正磷酸盐晶核,并逐渐长大。下面是阳极反应:

+

-=-22Fe

e Fe

242422)(2PO H Fe PO H Fe

=+-

+

434

242)(PO H FeHPO PO H Fe +=

432434

)(3PO H PO Fe FeHPO

+=

与此同时,阳极区溶液中的242242)()(PO H Zn PO H Mn 、也发生如下反应:

434

242PO H MHPO PO H M +=)(

4

32434

)(3PO H PO M MHPO

+↓=

式中的M 为Mn 和Zn 。阳极区的反应产物2432

43243)()(PO Zn PO Mn PO Fe 、)(、一起结晶,形成磷化膜。 二、 磷化工艺 磷化工艺流程如下:

化学除油→热水洗→冷水洗→酸洗→冷水洗→磷化处理→冷水洗→磷化后处理→冷水洗→去离子水洗→干燥。 1.除油

本实验中我们所用的除油配方如下:

表1:除油液配方

名称

质量/g 43PO Na 16.283 32CO Na

16.420 32SiO Na

1.361

2.除锈

将工件放入3%的稀盐酸中活化30s左右。

3.磷化

磷化按照温度不同可分为三种低温磷化,中温磷化,高温磷化。本次试验采用中温磷化和高温磷化这两种方法。

(1)中温磷化

表2:中温磷化工艺配方

溶液组成与工艺条件g/L 硝酸锌磷酸二氢

游离酸度

/点

总酸度/

温度/℃时间/min

配方80-100 25-40 4-7 50-80 60-70 50

具体实验时,步骤如下:

(1)先称取磷酸锌和磷酸二氢锌,结果重量分别为44.546g和18.040g;(2)接着将它们分别用少量水调和,将调成糊状的磷酸二氢锌在不断搅拌下融入20L

m磷酸中,然后将硝酸锌加入,最后加水至500L

m;

(3)将配好的溶液加热至65℃,50min后取出即可。

附注:游离酸度是指溶液中磷酸二氢盐水解后产生的游离磷酸的浓度。总酸度是指总酸度是磷化液中各种酸性物质的总和。

(2)高温磷化

表3:高温磷化工艺配方

溶液组成与工

艺条件

氧化锌磷酸温度/℃时间/min

配方9g/L 23L

mL/85-95 20

具体实验时,步骤如下:

(1)先称取氧化锌和磷酸,结果重量分别为4.499g和11.5mL;

(2)将氧化锌用水调成糊状,将磷酸加入,最后加水至500L

m;

(3)将配好的溶液加热至90℃,20min后取出即可。

4.磷化后处理

一般磷化后应对磷化膜进行填充和封闭处理。实验时,填充处理的步骤为:(1)先称取重铬酸钾和碳酸钠分别是20g和1.5g;

(2)将其混合,加水至500mL,加热至温度为90℃后,15min后取出即可。

此外,填充后,可以根据需要在锭子油、防锈油或润滑油中进行封闭。如需涂漆,应在钝化处理干燥后进行,工序间隔不超过24h。

铬酸盐主要用于进一步提高磷化的耐腐蚀性。

三、试验样品的参数测定

1.表面形貌观察

对试样进行表面形貌观察,得到的图像为:

中温磷化的表面

高温磷化表面

2.厚度

将样品锯断,进行镶嵌,镶嵌后用砂磨机磨平,再在由粗到细的砂纸上进行磨,最后放在抛光机上抛光,之后用腐蚀剂腐蚀。将上述工序处理后的物件放在显微镜下进行金相观察,读取厚度。

图(1)中温磷化图(2)高温磷化

中温磷化膜厚:3μm

高温磷化膜厚:10μm

四常见问题分析:

1、磷化膜结晶粗糙多孔:

原因:1)游离酸过高。

2)硝酸根不足。

3)零件表面有残酸,加强中和及清洗。

4)Fe2+过高,用双氧水调整。

5)零件表面过腐蚀,控制酸洗浓度和时间。

2、膜层过薄,无明显结晶:

原因:1)总酸度过高,加水稀释或加磷酸盐调整酸的比值。

2)零件表面有硬化层,用强酸腐蚀或喷砂处理。

3)亚铁含量过低,补充磷酸二氢铁。

4)温度低。

3、磷化膜耐腐蚀性差和生锈

原因:1)磷化晶粒过粗或过细,调整游离酸和总酸度比值。

2)游离酸含量过高。

3)金属过腐蚀。

4)溶液中磷酸盐含量不足。

5)零件表面有残酸。

6)金属表面锈没有出尽。

五实验结论

钢铁磷化以后,可以得到良好的防腐蚀性能。表面磷化生成的膜也能够增加防腐涂料、底漆的附着力但是形成的磷化膜硬度低而且比较脆,对性能有一定影响。例如经磷化处理后的钢片和钢棒弯曲变形180°时,往往有细小裂纹出现。温度对磷化膜厚度的影响:

高温磷化特点:耐腐蚀性、结合力、硬度和耐热性都比较高,速度快,磷化膜粗细均匀。溶液加热时间长,挥发量大,成分变化快,磷化膜易夹杂沉淀,沉淀物难清理。

中温磷化特点:溶液稳定,磷化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容易成分复杂,难配制

常温下材料的冲击试验

实验三、常温下材料的冲击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冲击实验原理和冲击实验机的主要结构 2、掌握金属材料常温下冲击韧度的测量方法 3、了解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冲击断裂断口宏观形貌特征。 二、实验原理 金属构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不仅承受静载荷作用,有时还要在短时间内承受突然施加的载荷的作用,即受到冲击载荷的作用。材料受冲击载荷时的力学性能与静载荷时显著不同。为了评定材料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揭示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行为,需要进行冲击实验 冲击实验是把要实验的材料制成规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在冲击实验机上一次冲断,根据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功或试样断口形貌特点,得到材料的冲击韧度和冲击吸收功。这些冲击性能指标对材料的韧脆程度及冶金质量、内部缺陷等情况非常敏感,因此可用冲击实验来评定材料的韧脆程度并检查材料的冶金质量和热加工产品质量。 实验室普遍采用的冲击实验为一次摆锤冲击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材料制成带缺口 的标准试样,如图所示。试样水平放在实验机支座上,缺口位于冲击相背方向。然后将具有一定质量G 的摆锤举至一定高度H ,使其具有一定的势能GH 1。释放摆锤冲断试样摆锤的剩余能量为GH 2,则摆锤冲断试样失去的能量为GH 1- GH 2,此即为试样变形和断裂所吸收的功,称为冲击功,用A k 表示,单位为J ,用试样断口处单位面积上所消耗的冲击吸收功大小来衡量材料的冲击韧度,即 αK =Ak/F=G (H 1-H 2)/F 本实验分别以低碳钢和铸铁为原料制成缺口冲击试样,测定其在相同冲击能量下的冲击韧度的大小,从而评定这两种材料的韧脆程度并区别其断口宏观形貌。 三、冲击试样尺寸 按照国家标准GB /T229—1994《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金属冲击试验所采用的标准冲击试样为m m 55m m 10m m 10??并开有mm 2或mm 5深的U 形缺口的冲击试样(图1-8)以及 45张角mm 2深的V 形缺口冲击试样(图1-9)。 夏比U 形冲击试样 (a )深度为mm 2;(b )深度为mm 5

1食品感官分析实验报告第二组-2014

二〇一四年四月

嗅觉辨别试验 一、实验原理与目的 原理:嗅觉属于化学感觉,是辨别各种气味的感觉。嗅觉的感受器位于鼻腔最上端的嗅上皮内,嗅觉的感受物质必须具有挥发性和可溶性的特点。嗅觉的个体差异很大,有嗅觉敏锐者和嗅觉迟钝者。嗅觉敏锐者也不是对所有气味都敏锐,因不同气味而异,且易受身体状况和生理影响 目的:本实验可作为候选评价员的初选及培训评价员的初始实验。 通过本实验要求学会不同的嗅觉辨别技术。 二、实验材料 (1)标准香精样品,如柠檬、苹果、茉莉、玫瑰、菠萝、草莓、香蕉、水蜜桃、甜橙、香草、奶油等;溶剂:乙酸乙酯、乙醇、水。 (2)检验容器:具塞棕色玻璃小瓶、脱脂棉、吸管、辨香纸、保鲜膜。 三、实验步骤 A系列:挑选3种不同香型的香精以随机数进行编号,并记录对应的风味物质名称。将棕色瓶洗净贴上标签,液体试剂用棉花沾取适量放入棕色瓶中,固体试剂用药匙取适量倒入棕色瓶中,盖好瓶盖,防止气味流失或串味。评价员将瓶打开,闭上嘴,用手轻轻扇几下,用鼻子吸嗅蒸气,以识别气味样品。一旦确定之后,立即盖上瓶盖,记录数据。 B系列:挑选3种不同香型的香精用无色溶剂(乙醇)稀释配制成1%浓度,装入棕色试剂瓶中,试剂液面高度不超过10mm,以随机数进行编号,并记录对应的风味物质名称。评价员在嗅条距底端5~10 mm之间作一标记,并在嗅条顶端写上对应样品编号,将嗅条伸入对应样品瓶中,迅速蘸湿至标记处,立即盖上瓶盖。嗅条拿出来后让溶剂自由挥发几秒钟后,将嗅条距离鼻子几厘米轻轻挥动,通过吸嗅来评价气味。嗅条应不得接触嘴或皮肤。 C系列:挑选3种不同香型的香精用无色溶剂(蒸馏水)稀释配制成1%浓度,装入棕色试剂瓶中,每瓶装20-30mL,液面不超过试剂瓶高度的1/3,用保鲜膜封口,以随机数进行编号,并记录对应的风味物质名称。评价员用吸管刺穿塑料薄膜,然后用嘴含住吸管,吸入试剂瓶中液面上方的气体后,经鼻腔用力呼出。注意吸管不要接触液面。判别味道并记录相关数据。 D系列:挑选3种不同香型的香精用蒸馏水稀释配制成一定浓度,装入品尝杯中,每杯约30mL,用保鲜膜封好口,以随机数进行编号,并记录对应的风味物质名称。评价员用吸管刺破样品杯的保鲜膜,喝一口溶液,吞咽溶液,在呼气过程中评价气味,并记录数据。 配偶试验:按照“嗅技术训练”中A系列样品的准备方法制备5种不同气味样品各

材料的冲击试验实验报告

材料的冲击试验 实验内容及目的 1、测定低碳钢、铸铁和中碳钢的冲击性能指标;冲击韧度a k 2、比较低碳钢与铸铁的冲击性能指标和破坏情况 3、掌握冲击实验方法及冲击试验机的使用 实验材料和设备 低碳钢、中碳钢、铸铁、冲击试验机、游标卡尺 试样的制备 按照国家标准GB/T229—1994《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金属冲击试验所采用的标准冲击试样为并开有或深的形缺口的冲击试样(图1)以及张角深的形缺口冲击试样(图2)。如不能制成标准试样,则可采用宽度为或等小尺寸试样,其它尺寸与相应缺口的标准试样相同,缺口应开在试样的窄面上。冲击试样的底部应光滑,试样的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加工技术要求参见国家标准GB/T229—1994。 (a)(b)图1 夏比U形冲击试样 (a)深度为mm 2;( b)深度为mm 5 图2 夏比V形冲击试样

实验原理 实验室将试样放在试验机支座上,缺口位于冲击相背方向,并使缺口位于支座中间,然后将具有一定重量的摆锤举至一定的高度H1,使其获得一定的位能mgH1,释放摆锤冲断试样,摆锤的剩余能量为mgH2,则摆锤冲断试样失去的势能为mgH1-mgH2。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等各种能量损失,则冲断试样所消耗的能量(即试样的冲击吸收功)为: A k=mg(H1-H2)。 A k的具体数值可直接从冲击试验机的表盘上读出,其单位为J,将冲击吸收功A k除以试样缺口底部的横截面积SN(cm2),即可得到试样的冲击韧性值a k。 (a)(b) 图3 冲击实验的原理图 (a)冲击试验机的结构图(b)冲击试样与支座的安放图 实验过程 1、了解冲击试验机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2、测量试样的尺寸 3、按“取摆”按钮,摆锤抬起到最高处,并销住摆锤,同时将试样安放好 4、按“退销”按钮,安全销撤掉。 5、按“冲击”按钮,摆锤下落冲击试样。 6、记录冲断试样所需要的能量,取出被冲断的试样。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计算 (1)数据记录与结果

密码学实验第三组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密码学实验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成绩: 指导教师:陆正福学生姓名:卢富毓学生学号:20101910072 实验名称:零知识证明实验要求:必做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编号: No.3 实验日期:2013/9/28完成日期:2012/10/18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年级: 2010级 一、实验目的: 了解零知识证明,同时掌握FFS识别方案。 二、实验内容: 1. 理解零知识证明 2. 基于GMP实现FFS零知识证明方案 三、实验环境 Linux平台 Code::Block IDE https://www.doczj.com/doc/565752698.html, 网络在线编程平台(本实验是在此平台中完成的,效果一样) 四、实验过程(请学生认真填写): 1. 预备知识: “零知识证明”它指的是证明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的情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正确的。零知识证明实质上是一种涉及两方或更多方的协议,即两方或更多方完成一项任务所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证明者向验证者证明并使其相信自己知道或拥有某一消息,但证明过程不能向验证者泄漏任何关于被证明消息的信息。 2. 实验过程 A、原理分析: Feige-Fait-Shamir是一种并行的认证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选择大素数q 和p, 计算n=pq ,Peggy 拥有密钥s1, s2, ...,sk 接着做如下UML图中的内容:

//缺点有:首先在编写好程序后才发现,无法模拟伪造者来进行。这个由结果就能看出来。 //同时,此程序仅仅模拟,做不到并行认证。 五、实验总结 1.遇到的问题、分析并的出方案(列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列出没有解决的问题):遇到问题: 主要是对于算法的不熟悉,不能清晰的认识整个算法运作。 分析并解决: 仔细揣摩,并且动手写了一下算法的UML图。得到了加深。 2.体会和收获。 收获: 加深了GMP中函数的运用。 在学习零知识证明的知识后,了解了什么是零知识证明,同时会了一点零知识证明的方法。这是比较大的收获——毕竟以前从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东西,接触之后才恍然。 当然这个FFS算法也并不是一定的安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漏洞,例如验证次数、对于vi的猜测等等。 六、参考文献 GMP_Document 《应用密码学》林岱岳 《密码学概论》wade trape 七、教师评语:

磷化质量的检验

一、钢铁件磷化质量检验规范 、 LFWI-007-02-01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钢铁及其合金表面形 成磷化膜的有关技术要求及其检验方法,质量一致 性检验项目有外观,膜重,耐蚀性等。 2.引用标准 2.1 GB/T10125-1997《人造气愤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2.2 ISO9227《人造环境中的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2.3法国DIN50942:1996-09《金属的磷化处理》。 2.4兵器工业部WJ464-95《黑色金属磷化规范》。 3.外观检验 3.1方法:目视检测(在100W白炽灯下,距工件400mm处目 测)。 3.2色泽:

锌系磷化和锌钙系磷化膜呈浅灰色~深灰色,锰系磷化膜呈深灰色~黑色,铁系磷化膜呈虹彩色(如黄到蓝灰色)。材料的差异,热处理方式 ,焊接等都会导致磷化膜的颜色差异(如氧化处理的过的锰磷化呈深灰黑色)。黑色磷化应为连续均匀黑色,无发红现象 3.3外观:膜层应连续均匀,无锈迹,无挂灰为合格。 下列缺陷是不允许的: a.疏松的磷化膜。 b.表面有机械损伤,锈斑,白色附着物,黄红斑; c.局部无磷化膜(与客户协商的深孔,深凹处除外)。 允许的缺陷为: d.由于焊接,局部热处理,基体金属组成成份不同,及表面加工状态不同而导致的色泽和结晶差异; e.轻微的小迹,擦白,挂灰; f.局部破坏的工件,无特殊说明对其在磷化界限向磷化部份位移2~5mm; g.因尺寸原因,两次磷化的界限处允许有色差; h.因基材构的原因或在磷化槽中因与支撑物或其他组件的触碰而产生的磷化膜表面的轻微起伏或色差起伏。 3.4尺寸检验 3.4.1对于客户特别强调尺寸要求时,进行该项检查。 3.4.2方法:根据客户提供或指明的标准量具及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比承双方友好协商而定。 4.膜重(g/㎡) 4.1客户有膜重要求时,可按照《钢铁件磷化膜重测量方法》

常温冲击试验

实验四、常温下材料的冲击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冲击实验原理和冲击实验机的主要结构 2、掌握金属材料常温下冲击韧度的测量方法 3、了解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冲击断裂断口宏观形貌特征。 二、实验原理 金属构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不仅承受静载荷作用,有时还要在短时间内承受突然施加的载荷的作用,即受到冲击载荷的作用。材料受冲击载荷时的力学性能与静载荷时显著不同。为了评定材料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揭示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行为,需要进行冲击实验 冲击实验是把要实验的材料制成规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在冲击实验机上一次冲断,根据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功或试样断口形貌特点,得到材料的冲击韧度和冲击吸收功。这些冲击性能指标对材料的韧脆程度及冶金质量、内部缺陷等情况非常敏感,因此可用冲击实验来评定材料的韧脆程度并检查材料的冶金质量和热加工产品质量。 实验室普遍采用的冲击实验为一次摆锤冲击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材料制成带缺口 的标准试样,如图所示。试样水平放在实验机支座上,缺口位于冲击相背方向。然后将具有一定质量G 的摆锤举至一定高度H ,使其具有一定的势能GH 1。释放摆锤冲断试样摆锤的剩余能量为GH 2,则摆锤冲断试样失去的能量为GH 1- GH 2,此即为试样变形和断裂所吸收的功,称为冲击功,用A k 表示,单位为J ,用试样断口处单位面积上所消耗的冲击吸收功大小来衡量材料的冲击韧度,即 αK =Ak/F=G (H 1-H 2)/F 本实验分别以低碳钢和铸铁为原料制成缺口冲击试样,测定其在相同冲击能量下的冲击韧度的大小,从而评定这两种材料的韧脆程度并区别其断口宏观形貌。 三、冲击试样尺寸 按照国家标准GB /T229—1994《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金属冲击试验所采用的标准冲击试样为 mm 55mm 10mm 10??并开有mm 2或mm 5深的U 形缺口的冲击试样(图1-8)以及 45张角mm 2深的V 形缺口冲击试样(图1-9)。 夏比U 形冲击试样 (a )深度为mm 2;(b )深度为mm 5

第一组COM病毒实验报告

COM病毒实验报告 我们小组已经成功的实现了COM病毒感染实验。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由于是初次配置Dos环境,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此写出我们整个配置过程的主要步骤及其遇到的问题。 一.配置MS-Dos 1. 新建一个虚拟机 2. 用虚拟机的软驱载入,安装程序的第一个镜像 DOS71_1.IMG (在安装时设备里面没有floppy时只需add一下就好,选择物理软盘驱动器) 3.此时MS-DOS虚拟机处于半安装状态,然后开始命令配置 先创建一个文件夹tmp md tmp 复制软盘A的文件到C copy A:\ C:\tmp 关机 shutdown -s 4.用虚拟机的软驱载入安装程序的第二个镜像 DOS71_2.IMG 复制软盘A的文件到C copy A:\ C:\tmp 5.开始配置 先进入到tmp文件夹下 运行setup.bat (在此运行过程中,出现死机,原因不明,最后通过重启解决此问题) 6. 然后一路next和ok完成配置 二.安装MASM611 1.下载MASM611(里面包括5个DISK) 2.在虚拟机里面通过映射到磁盘(我们所做实验为Z盘),在映射过程中,特别注意把只读属性去掉,然后把下载的MASM611拷贝到此磁盘 3.打开MS-DOS系统,进入到MASM611下的DISK1文件目录下 4.开始安装 运行命令 setup.exe 5.在安装过程中,特别注意在第二次选项时应选择MS-DOS/Microsoft

Windows,否则无法使用link链接命令 6.其它一律按默认值点击确定,安装成功 三.实验过程 1.在使用MASM611前,应在MASM611目录下进行路径的配置(这点要特别注意) 路径配置命令 set PATH=C:\DOS71;..;C:\MASM611\BIN; 2.编译链接test文件(test文件是正常文件),在此实验中,链接后需要把test.exe改为https://www.doczj.com/doc/565752698.html,文件 编译test文件时出错 unmatched block nesting:main(解决方法:在test 文件中加入一句与main匹配的代码main endp) 3.运行test文件(命令为https://www.doczj.com/doc/565752698.html,),运行成功,显示字符串:This a simple com program for a test 4.编译链接virus文件(virus文件为病毒),此时virus.exe文件已经生成 编译virus文件时出错 invalid character in file(解决方法:在相应的出错处加上分号;) 6.新建一个文件del.txt 命令 echo aaa >del.txt 7.查看MASM611下的文件目录,此时可以看到del.txt文件 8.运行virus.exe,成功后出现字符串 You are infected by a simple com virus,(但在运行该命令时,系统有时会死机,原因不明,最后解决方法,强制关掉MS-DOS系统后重新启动) 9.然后运行https://www.doczj.com/doc/565752698.html,,此时运行结果为 You are infected by a simple com virus 以及相关的乱码等等 10.此时在MASM611目录下查找刚刚新建的文件del.txt,可以发现del.txt不 见了,并且https://www.doczj.com/doc/565752698.html,文件变大 11.实验结束,病毒virus文件成功感染test文件

钢铁中磷的测定磷钼蓝吸光光度法

钢铁中磷的测定——磷钼蓝吸光光度法 实 验 报 告 班级:应121-2 姓名:曲红玲 学号:201269503222 同组人:王双孙艺 指导老师:王美兰老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钢铁中磷的测定意义。 2、掌握钢铁中磷的测定方法。 3、掌握溶液的定量转移配制,称量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磷的测定是钢铁分析的一个必测指标。磷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它在钢铁及合 金中主要以固熔体的磷化铁(Fe 2P、Fe 3 P)形式存在,还有少量的磷酸盐等夹杂物, 其来源一般从矿石带入。磷是钢铁的有害元素,它使钢铁发生冷脆,降低冲击韧性和影响锻接,一般钢材P控制不大于0.06%,高级的合金钢在0.03%以下,在某些特殊钢中,为提高其耐磨性而只允许达0.10%左右,因此,钢铁及合金中磷的测定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 2、工厂实用分析方法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有钒钼黄和钼蓝法两类。钒钼黄是磷酸与钒酸、钼酸作用形成磷钒钼黄杂多酸直接测定。钼蓝法是将磷钼杂多酸还原成钼蓝后进行测定,所用还原剂有氯化亚锡、抗坏血酸、硫酸联胺和亚硫酸盐等。 3、分析方法 4、本实验采用磷钼蓝吸光光度法

试样用王水溶解,高氯酸冒烟以氧化磷,加钼酸铵使磷转化为磷钼配合离子。用氟化物掩蔽铁离子,以氯化亚锡还原成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要反应:3Fe3P+41HNO3→9Fe(NO3)3+3H3PO4+14NO↑+16H2O Fe3P+13HNO3→3Fe(NO3)3+3H3PO3+4NO↑+5H2O 4H3PO3+HClO4→4H3PO4+HCl H3PO4+12H2MoO4→H3(P(MoO10)4)+12 H2O H3(P(MoO10)4)+8H++4Sn2+→(2Mo2.4MoO3)2.H3PO4+4Sn4++4H2 生成的磷钼蓝络合物的蓝色深浅与磷的含量成正比,据此可比色测定磷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1、实验仪器 721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移液管(10ml,5ml,2ml,1ml),吸耳球,烧杯(100ml 5个,400ml 1个,500ml 1个),50ml容量瓶4个,100ml容量瓶2个,玻璃棒,电炉,量筒(10ml 4个,50ml 1个),秒表,滤纸,洗瓶。 2、实验试剂 王水(盐酸:硝酸=3:1) 高氯酸(浓) 亚硫酸钠溶液(10%) 钼酸铵溶液(5%) 6%的H2SO4溶液:量取466mL蒸馏水至500 mL烧杯中,再量取28 mL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用玻璃棒引流并搅拌, 6.氟化钠-氯化亚锡溶液:称取2.4g氟化钠溶解于100 mL水中,必要时加热,加入0.2g氯化亚锡,搅拌溶解,当天使用。 7.磷标准溶液(0.01mg/mL):取10 mL0.1mg/mL磷标准溶液该溶液放入100 mL 容量瓶中,并加水稀释至刻度,即得到0.01mg/mL磷标准溶液 8.铬高试样空白参比溶液(于剩余显色液中滴加3%KMnO4至呈红色放置1min 以上,滴加Na2SO3溶液至红色消退) 四、实验步骤:

40Cr钢正火实验报告

材料工程实验技能课程报告 15722100 员飞 实验目的 (1)了解40Cr钢热处理操作。 (2)学会测量材料的硬度性能值。 (3)利用金相显微镜获取金相组织图像,掌握热处理后的钢的金相组织分析。 探讨不同热处理工艺对40Cr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 一、实验内容 (1)40Cr钢试样正火热处理。 (2)测定试样热处理实验后的硬度。 (3)观察样品,获取其金相组织图像 对照金相图谱,分析讨论本次实验可能获得的典型组织:片状珠光体、片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氏体等的金相特征。 二、实验概述 (1)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 。热处理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2)基本组织的金相特征 钢经热退火后可得到(近)平衡组织,淬火之后则得到各种不平衡组织。普通热处理除退火、淬火之外还有正火和回火。这样在研究

钢热处理后的组织时,还要熟悉索氏体、托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式体等基本组织的金相特征。 (3)金相组织图像 金相组织照片可提供材料内在质量的大量信息及数据,金相分析是材料科研、研发及生产中的重要分析手段。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 (1)砂纸、玻璃板、抛光机等金相制样设备。 (2)40Cr钢 (3)电阻炉 (4)洛氏硬度计 (5)淬火水槽、油槽 (6)铁丝、钳子 (7)金相显微镜 四、实验流程 (1)取已编好号码的试样一块,绑好铁丝环。 (2)由实验老师讲解洛氏硬度计的使用,观看硬度测定示范并测定试样处理前硬度。 (3)断电打开电炉门,将试样放入830℃炉膛内加热,试样尽量靠近炉中测温电偶端点,以保证热电偶测出的温度尽量接近试样温度。 (4)当试样加热到要求温度时,开始计算保温时间,保温到40min 后,断电开炉门,立即用钩子取出试样,出炉空冷。

实验五 聚合物材料冲击强度的测定(定稿)

实验五聚合物材料冲击强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冲击性能; 2. 理解摆锤式抗冲击强度试验机的原理; 3. 掌握冲击强度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冲击强度是衡量材料韧性的一种强度指标,表征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破坏的能力。通常定义为试样受冲击载荷而折断时单位面所吸收的能量。 ()=/K A bh α 式中,K α为冲击强度;单位为J/cm 2;A 为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功;b 为试样宽度;h 为试样厚度。冲击强度的测试方法很多,应用较广的有以下三种: (1)摆锤式冲击试验; (2)落球法冲击试验; (3)高速拉伸试验。 本实验采用摆锤式冲击试验法。摆锤冲击试验,是将标准试样放在冲击机规定的位置上,然后让重锤自由落下冲击试样,测量摆锤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功,根据上述公式计算试样的冲击强度。摆锤冲击试验机的基本构造有3部分:机架部分、摆锤冲击部分和指示系统部分。根据试样的按放方式,摆锤式冲击试验又分为简支梁型(Charpy 法)和悬臂梁型。前者试样两端固定,摆锤冲击试样的中部;后者试样一端固定,摆锤冲击自由端。如图1所示。 图1摆锤冲击试验中试样的安放方式 试样可采用带缺口和无缺口两种。采用带缺口试样的目的是使缺口处试样的截面积大为减小,受冲击时,试样断裂一定发生在这一薄弱处,所有的冲击能量都能在这局部的地方被吸收,从而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测定时的温度对冲击强度有很大影响。温度越高,分子链运动的松弛过程进行越

快,冲击强度越高。相反,当温度低于脆化温度时,几乎所有的塑料都会失去抗冲击的能力。当然,结构不同的各种聚合物,其冲击强度对温度的依赖性也各不相同。湿度对有些塑料的冲击强度也有很大影响。如尼龙类塑料,特别是尼龙6、尼龙66等在湿度较大时,其冲击强度更主要表现为韧性的大大增加,在绝干状态下几乎完全丧失冲击韧性。这是因为水分在尼龙中起着增塑剂和润滑剂的作用。 试样尺寸和缺口的大小和形状对测试结果也有影响。用同—种配方,同一种成型条件而厚度不同的塑料作冲击试验时,会发现不同厚度的试样在同一跨度上作冲击试验,以及相同厚度在不同跨度上试验,其所得的冲击强度均不相同,且都不能进行比较和换算。而只有用相同厚度的试样在同一跨度上试验,其结果才能相互比较,因此在标准试验方法中规定了材料的厚度和跨度。缺口半径越小,即缺口越尖锐,则应力越易集中,冲击强度就越低。因此,同一种试样,加工的缺口尺寸和形状不同,所测得冲击强度数据也不——样。这在比较强度数据时应该注意。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1、试验机 试验机为摆锤式(悬臂梁),并由摆锤、试样支座、能量指示机构和机体等主要构件组成。能指示试样破坏过程中所吸收的冲击能量。 2、摆体 摆体是试验机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旋转轴、摆杆、摆锤和冲击刀刃等部件。旋转轴心到摆锤打击中心的距离与旋转轴心至试样中心距离应一致。两者之差不应超过后者的±1%。冲击刀刃规定夹角为30士1o。端部圆弧半径为2.0士0.5 mm。摆锤下摆时,刀刃通过两支座问的中央偏差不得超过士0.2 mm,刀刃应与试样的冲击面接触。接触线应与试样长轴线相垂直,偏差不超过士2o。 3、试样支座 为两块安装牢固的支撑块,能使试样成水平,其偏差在1/20以内。在冲击瞬间应能使试样打击面平行于摆锤冲击刀刃,其偏差在1/200以内。支撑刃前角为 5o,后角为10士1o,端部圆弧半径为1mm。 4、能量指示机构 能量指示机构包括指示度盘和指针。应对能量度盘的摩擦、风阻损失和示值误差做准确的校正。 5、机体 机体为刚性良好的金属框架,并牢固地固定在质量至少为所用最重摆锤质量40倍的基础上。本试验采用带缺口试样。试样表面应平整、无气泡、裂纹、分 层和明显杂质。试样缺口处应无毛刺。

2015年最新磷化废水处理实验报告

磷化废水是在金属磷化处理工艺的进行中产生的漂洗废水(或酸性、或碱性)、酸洗废液、磷化废液以及碱洗废水的混合废水。本次磷化废水处理实验研究以表1 中所示水质进行实验研究。更多新型实验技术尽在北京爱尔斯姆。 由上表可知磷化工艺废水主要含磷、锌、铁、酸、碱等污染物,并具有很高的COD Cr值。其中磷化废液外观浑浊并有一种难闻气味,含有大量FeH2PO4沉淀及悬浮物,成分复杂,如不加以治理直接排放,将会严重污染环境。 磷化废水处理实验 1、磷化废水的预处理 将碱洗废水混入磷化废液,形成含有大量悬浮物,有着难闻气味,外观呈灰色乳状的乳化液(下简称乳化液)。经撇油处理后,用聚合硫酸铁絮凝破乳,再加少许聚丙烯酰胺加速沉淀,分离出清水备用。 2、磷化废水中的COD Cr降低

COD Cr高达19000mg/L的乳化液预处理后,分离出的清液COD Cr降为2000mg/L,且外观无色透明,将该清液与酸洗废液、酸性漂洗废水混合,采用氧化剂TSC(我院复配,属氯系配方)两次氧化后,用活性炭吸附,达到有效降低COD Cr的目的。 预处理分离出的乳化液清液与酸洗废液、酸性漂洗废水混合,其COD Cr为1000~1500mg/L,进行氧化处理再经砂滤,出水COD Cr降至 500mg/L,接着进行二次氧化处理,出水COD Cr降至200~300mg/L,最后经活性炭吸附,使出水COD Cr降至100mg/L以下,低于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中所规定的COD Cr<150mg/L的要求。 3、磷化废水中的锌、铁、磷去除 磷酸为中强酸,在水中分三步解离,PO43-浓度随PH值升高而增大,因此,只要调整到合适的PH值,在磷化废液中会有大量PO43-产生如下沉淀:3Fe2++2PO43-=Fe3(PO4)2 Ksp=1×10-30 Fe3++PO43-=FePO4 Ksp=1.3×10-22 3Zn2++2PO43-=Zn3(PO4)2 Ksp=9.1×10-31 基于上述原理,将含有大量P、Zn、Fe的磷化废液与高浓度的碱洗废水混合,形成乳化液,pH值为7~8,使得大多数的P、Zn、Fe以锌、铁的磷酸盐沉淀形式存在于乳化液中,通过絮凝、沉降、分离而被除去。目前,许多企业所采用的预处理工艺便是基于上述原理。而对于从乳化

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实验~实验报告

运输包装实验报告 (二)包装缓冲材料动态压缩试验 天津科技大学110611 一、 实验目的 通过缓冲材料动态冲击实验掌握材料动态冲击的 实验过程与方法,学习实验设备的构成、实验的 操作方法;掌握s m G σ-曲线的绘制及动态缓冲曲 线的使用。 二、 实验设备及材料 1. 包装冲击试验机DY-2 2. 电子分析天平 PB203-N 3. 实验纪录仪器与装置 4. 发泡缓冲材料EPE 三、 试验样品 试验样品的数量:5 厚度(压缩之前)的测量: A1组:48.62 mm A2组:49.96mm A3 组:48.44mm

A4组:48.26mm A5组:47.81mm A6组:52.55mm A7组:49.8mm 以A4组详述:测量标准的已知参量: d0=8.32mm d1=23.1mm d2=24.64mm 四角的厚度分别为: d1=9.33mm d2=7.87mm d3=9.70mm d4=8.47mm d均=(9.33+7.87+9.70+8.47)/4=8.84mm 压缩前试样的厚度为: T=23.1+24.64+8.84-8.32=48.26mm 压缩之后测量标准的已知参量: d0=8.32mm d1=29.12mm d2=24.0mm 四、试验方法 1.实验室的温湿度条件 实验室的温度:21摄氏度 实验室的湿度:35% 2.实验样品的预处理

将实验材料放置在试验温湿度条件下24小时以上3.实验步骤 (1)将试验样品放置在式烟机的底座上,并使其中心与重锤的中心在同一垂线上。适当 的固定试验样品,固定时应不使实验样品 产生变形。 (2)使试验机的重锤从预定的跌落高度(760mm)冲击实验样品,连续冲击五次, 每次冲击脉冲的间隔不小于一分钟。记录 每次冲击加速度-时间历程。实验过程中, 若未达到5次冲击时就已确认实验样品发 生损坏或丧失缓冲能力时则中断实验。4.冲击试验结束3分钟后,按原来方法测量试验样品的厚度作为材料动态压缩实验后的厚度 T实验步骤 d (1)将试验样品放置在式烟机的底座上,并使其中心与重锤的中心在同一垂线上。适当 的固定试验样品,固定时应不使实验样品

组原一次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组成原理 专业班级:IS1201 学号:U2101214720 姓名:任宇豪 指导教师:秦磊华 报告日期:2014.4.2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原创性声明 (1) 1 实验内容 (2) 2 实验目的 (2) 3 实验设备 (2) 4 实验设计方案和电路 (2) 4.1 实验总体方案 (2) 4.2 各模块的分析说明 (3) 4.2.1 运算部分 (3) 4.2.2 溢出检测部分 (4) 4.2.3锁存信息部分 (4) 4.3总电路 (5) 5 电路检测 (6) 5.1 基本功能检测 (6) 6 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6) 7 感想和建议 (7) 8 思考题 (7)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报告是本人在老师同学和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所取得的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效应,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字:

1 实验内容 自己设计一个以74LSl81运算器芯片为核心的电路,能够实现多种运算,并能使用历史结果数据进行累计运算,运算结果可以使用灯和数码管来显示。在功能方面要求支持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运算、支持补码加/减运算以及支持有符号数溢出检测等;在数据来源方面包括一个累加器和一组开关。通过手动操作,首先能够通过运算数据存入累加器中,再选择不同的运算控制信号,实现不同功能的运算,最后将结果存入到累加器中。 设计八位二进制加减运算器,分别进行有符号和无符号运算的溢出检测。 该运算器能够实现有符号与无符号数的加减法运算,同时还具备有符号与无符号数运算的溢出检测。 2 实验目的 ●掌握ALU的工作原理与基本设计方法 ●熟悉算术逻辑运算单元74181的逻辑功能与基本使用方法 ●熟悉运算器的数据通路 ●理解溢出检测的概念和溢出检测的方法 ●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设备 JZX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1台 74LS181 2片,用作运算器来做有符号以及无符号数的加减法; 74LS373 3片,用作锁存器,将运算结果存在373里面以供下次使用; 74LS86 1片,用于做有符号和无符号数运算的溢出检测,其中在有符号数中也用来取参与运算的减数或加数的符号位; 74LS32 1片,用于做有符号数的溢出检测; 74LS08 1片,用于有符号数的溢出检测; 74LS04 1片,用于无符号数的溢出检测以及有符号数的溢出检测; 4 实验设计方案和电路 4.1 实验总体方案 图4.1 总体方案图

工厂化学实验报告表格

工厂化学实验报告表格 篇一:综合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陶瓷工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常用陶瓷原料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2)掌握坯料配方设计和实验研究方法;(3)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4)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毕业论文实验、进一步深造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验安排 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长石质日用陶瓷坯料的配方设计,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性能测试 泥浆的流动性性能测试瓷坯的抗弯强度测试 完成实验总结报告 3.实验方案设计 长石质日用瓷使用的各种原料 各原料的化学组成(1)实验室原材料的化学组成 表1实验原料的化学组成(wt%) 原料石英长石生砂石碱矸滑石粉洪江土苏州土SiO2 Al2O3Fe2O3TiO2

---- CaO- MgO- K2O--- Na2O--- 烧失量 3,各原料的作用及适宜范围(1)粘土 软质:硬度低,可塑性、结合性好,杂质较多,成泥后干燥收缩率大,烧后白度低。苏州土、洪江土、碱矸(实验室提供)等。 硬质:硬度较高,可塑性、结合性较差,杂质少,干燥收缩率小,烧后白度高。实验室提供大同土(生砂石)。粘土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 a、赋予坯料以可塑性或结合性。保证成型性能及泥浆稳定性。强可塑性粘土一般小于15% b、赋予以一定的干燥强度。保证后续工序顺利进行 c、构成坯体的主体,总量一般50%左右。 d、烧成过程中转化为莫来石等铝硅化合物,构成坯体和材料的骨架。长石 钾、钠长石,K2O(Na2O)?Al2O3?6SiO2硬度莫氏

5~6级;无可塑性,瘠性原料。钾长石:肉红色透明感岩石;熔融温度1200~1220℃,高温黏度较大,对黏土和石 英的溶解能力较低。 钠长石:淡肉红色略白色透明感岩石;熔融温度1180~1200℃,高温黏度较小,对黏土和石英的溶解能力 较高。长石在坯料中的作用: a、约1000℃长石开始熔融,液相填充于固相颗粒之间,提高坯体的致密度,冷却后转化为玻璃相与固相颗粒牢固 结合,提高产品的强度、透明度等性能。 b、溶解黏土和长石,在液相中析出晶须状莫来石晶体,提高产品的强度、热稳定性等。 C、降低干燥收缩,提高干燥速度。 d、降低烧成温度,实验室提供山西闻喜长石引入量20%~40%。(3)石英 理论组成:SiO2;熔点:1713℃;硬度:莫氏7级;白色块状或砂状,瘠性原料。晶型转变:β-石英?α-石英(573℃)ΔV=%,实验室提供河南石英砂引入量 20%~40%。 石英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 a、高温下部分溶解于液相,提高液相的高温黏度,未 熔石英颗粒与黏土转化物一起构成坯体骨架,防止产品变形。

金属材料冲击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金属材料冲击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分析低碳钢材料在常温冲击下的破坏情况和断口形貌。 2、测定低碳钢材料的冲击韧度αk值。 3、了解冲击试验方法。 二、实验设备 1、金属摆锤冲击试验机。 2、游标卡尺。 三、实验材料 本实验采用GB/T 229?1994标准规定的10mm?10mm?55mm U形缺口或V 形缺口试件。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测量试件缺口处尺寸,测三次,取平均值,计算出横截面面积。 2、检查回零误差和能量损失:正式试验开始前在支座上不放试件的情况下 “空打”一次: (1)取摆:按“取摆”键,摆锤逆时针转动; (2)退销:按“退销”键,保险销退销; (3)冲击:按“冲击”键,挂/脱摆机构动作,摆锤靠自重绕轴开始进行冲击; (4)放摆:按“放摆”键,保险销自动退销,当摆锤转至接近垂直位置时便自动停摆; (5)清零:按“清零”键,使摆锤角度值复位为零。注意:必须在摆锤处于垂直静止状态时方可执行此动作。 第一次“空打”后显示屏上显示的空打冲击吸收功N1即为回零误差,此值经校正后应不大于此摆锤标称能量值的0.1%。 继续“空打”五次,记下第六次空打冲击吸收功N6,则摆锤在摆动中由于空气和摩擦阻力造成的能量损失为:

()1610 1N N e -= 此值应不大于此摆锤标称能量值的0.5%。 3、正式试验:按“取摆”键,摆锤逆时针转动上扬,触动限位开关后由挂摆机构挂住,保险销弹出,此时可在支座上放置试件(注意试件缺口对中并位于受拉边)。然后顺序执行以上“取摆”、“退销”、“冲击”、“放摆”动作。显示屏上将显示该试件的冲击吸收功和相应的冲击韧度。 4、摆锤抬起后,严禁在摆锤摆动范围内站立、行走和放置障碍物。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

钢铁的磷化处理

钢铁的磷化处理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磷化处理技术。磷化是指金属在酸性磷酸盐溶液中生成一层难溶的磷酸盐膜,以提高金属的耐蚀性和金属与涂层间的结合力。本文在介绍了中温、高温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两种种磷化工艺和配方,针对工件在磷化处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寻找解决办法,从而进一步改良实验。本文致力于研究一种性能全面的钢铁中温、高温磷化工艺,且通过对磷化膜的性能的检测,探讨了磷化液主要成分和磷化工艺条件对磷化膜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磷化液高温磷化中温磷化酸度 前言 钢铁零件在含有锰、铁、锌、钙的磷酸盐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的方法,叫做磷化处理(或磷酸盐处理). 由于反应生成的磷化膜和基体结合牢固,且有微孔结构,所以具有良好的吸 附性能,大量用做涂料底层。另外,磷化膜还有良好的润滑性,电绝缘性和耐蚀性,使其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船、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和家用电器等领域。我国磷化技术起步较晚,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们在磷化技术的复配、机理研究等方面也获得了可喜的进步,从而大大提高了磷化膜的耐蚀性及漆膜的配套性。目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磷化产品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即不但希望它性能 优良,更希望它能满足社会的环境要求、人们的健康要求及经济要求。所以,无毒环保、低成本,高性能就成为近些年磷化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且,经过研究人员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这些研究领域里取得了瞩目的成果,推出了大量的适于各 种材料的磷化配方。 钢铁的磷化用途很广,如防腐、油漆底层、冷加工润滑、减摩、电绝缘等。目前,用于生产的磷化处理方法有:高温、中温、低温的磷化处理,四合一磷化处理等.磷化的主要目的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作用。本实验主要对中温,高温磷化做了一系列研究。 基本原理 1、磷化的定义 将钢铁、铝、锌及镀锌钢板等在某些以酸式磷酸盐为主,同时含有多种复合添加剂的溶液中经过化学处理,在固体材料或零件的表面上生成一定厚度以磷酸盐为主要成分,难溶于水的覆盖层,这种化学处理工艺过程称为磷化。 2、磷化膜的外观及组成 (1)外观:磷化膜的厚度为5—20um,由于基体材料及磷化工艺的不同可由深灰到黑灰色,特殊工艺可实现纯黑色、红色及彩色 磷酸盐转化膜外观呈灰色或黑色,是有一系列大小不同的晶体所组成,在晶体的联结点上形成细小裂缝的多孔结构。经过填充、浸油或涂漆处理后,在大气

碳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恢复)

碳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恢复)

金属热处理实验报告 张金垚 41030165 材控102班

热处理实验报告(T8钢300℃回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碳钢的基本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工艺方法。 2、研究含碳量、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 3、掌握洛氏硬度机的使用方法。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特征。 二、实验原理 1、钢的淬火 所谓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中( V冷应大于V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碳钢经淬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所组成。 为了正确地进行钢的淬火,必须考虑下列三个重要因素:淬火加热的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1)淬火温度的选择 选定正确的加热温度是保 证淬火质量的重要环节。淬火 时的具体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 钢的含碳量,可根据相 图确定(如图4所示)。对亚 共析钢,其加热温度为+ 30~50℃,若加热温度不足(低 于),则淬火组织中将出现铁 素体而造成强度及硬度的降 低。对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为 +30~50℃,淬火后可得到细 小的马氏体与粒状渗碳体。后 者的存在可提高钢的硬度和耐 磨性。 (2)保温时间的确定 淬火加热时间是将试样加热到淬火温度所需的时间及在淬火温度停留保温所需时间的总和。加热时间与钢的成分、工件的形状尺寸、所需的加热介质及加热方法等因素有关,一般可按照经验公式来估算,碳钢在电炉中加热时间的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碳钢在箱式电炉中加热时间的确定 加 热 温度(℃) 工件形状 圆柱形方形板形 保温时间 分钟/每毫 米直径 分钟/每毫 米厚度 分钟/每毫 米厚度 700 1.5 2.2 3 800 1.0 1.5 2 900 0.8 1.2 1.6 1000 0.4 0.6 0.8 (3)冷却速度的影响 冷却是淬火的关键工序, 它直接影响到钢淬火后的组 织和性能。冷却时应使冷却速 度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 获得马氏体组织;在这个前提 下又应尽量缓慢冷却,以减少 钢中的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 裂。为此,可根据C曲线图(如

实验报告

三年级班第组日期实验名称导体和绝缘体实验 实验器材灯泡、电池、导线、曲别针、塑料尺、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玻璃片 实验目的 分清什么是导体与绝缘体 实验过程 将上列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实验现象结论能使灯泡发亮的物体容易使电通过,是导体;不能使灯泡发亮的物体不容易使电通过,叫绝缘体。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三年级班第组日期 实验名称验证光是否沿直线传播。 实验器材 笔直的塑料软管蜡烛火柴 实验目的 研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实验过程用笔直的塑料软管看点燃的蜡烛发出的光;把软管折成一定的角 度,再观察蜡烛发出的光。 实验现象结论 软管笔直的时候能看到光;软管变弯后,就不能看到光了。 实验教师

三年级班第组日期 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 实验器材 两块磁铁 实验目的研究磁铁的性质 实验过程把磁铁的两极分别靠近,调换磁铁不同的磁极,看看会出现什么 情况。 实验现象结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四上 四年级班第组日期 实验名称 小吊车 实验器材 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 子胶水钩码 实验目的 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实验过程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结论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实验教师

四年级班第组日期 实验名称 做沙盘 实验器材硬纸板学校平面图橡皮泥潮湿的沙土废旧泡沫 包装纸小木棍颜料盒剪刀 实验目的 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实验过程1.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 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3.用橡皮泥、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 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 实验现象结论实验教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