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及答案(2),推荐文档

(完整)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及答案(2),推荐文档

(完整)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及答案(2),推荐文档
(完整)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及答案(2),推荐文档

3 2

2 32

2 4

3 3 4

一、选择题

氮及其化合物

9、将 SO 2 气体通入 BaCl 2 溶液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产生。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 A .CO 2 B .NH 3

C .NO 2

D .Cl 2

1、下列气体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NH 3

B .N 2

C .NO

D .NO 2

2、在日光的照射下,下列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10、通过一次反应不能直接完成的是(

⑴N 2→NO 2 ⑵NO 2→NO ⑶NH 3→NO ⑷NH 3→NO 2 ⑸Cu →Cu(NO 3)2 ⑹HNO 3→NO 2

A .⑴⑹

B .⑵⑸

C .⑷⑸

D .⑴⑷ A 、浓 HNO B 、H 和 N 的混合气 C 、溴化银 D 、氯水

11、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3 2 2 A .Cu + HNO (浓)→ Cu(NO ) B .Cu + HNO (稀)→ Cu(NO )

3

3 2

3

3 2

3、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 .CH 4

B .NH 3

C .NO 2

D .NO

4、相同状况下,在容积相同的三个烧瓶内分别充满干燥的NH 3、HCl 、NO 2气体,然后分别做喷泉实验,实验结束后,烧瓶内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3:3:2 B .1:1:1 C .2:2:3 D .无法比

5、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C .Cu →CuO →Cu(NO 3)2

D .Cu + AgNO 3 →Cu(NO 3)2 12、通常状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 A .H 2、O 2、N 2、 B .O 2、NO 、NO 2 C .H 2、N 2、NH 3 D .NH 3、HCl 、NO 2

13、(双选)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2NO -+8H +=3Cu 2++2NO ↑+4H O

B .NO 气体与水反应:3NO +H O=2H ++2NO -+NO

C .NH Cl 固体与固体烧碱混合共热:NH ++OH - NH ↑+H O

4

4

3

2

D .AlCl 3溶液中加入氨水:Al 3++3OH -=Al(OH)3

14、某无色气体可能由CH 4、NO 2、NH 3、H 2、CO 、CO 2和HCl 中的几种气体混合而成。在恒温恒压

下,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石灰水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将剩余气体导出后,在氧气中能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无水CuSO 4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 )

A .一定不含CH 4和H 2,可能含有NO 2和NH 3

B .一定含有CO ,可能含HCl 和CO 2

C .只含有CO 和HCl

D .一定含CO 和HCl ,可能含CO 2

15 已知 NH 3 难溶于 CCl 4,如下图所示,下列装置中,不宜用于吸收氨气的是 (

)

4 4 3

C .NH +、Cl -、OH -、NO -

D .Na +、H +、SO 2-、SO 2-

7、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的HNO 3、98%H 2SO 4和新制氯水, 三张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是( ) A .白、红、白 B .红、黑、红 C .红、红、红 D .白、黑、白

8、下列各组物质中.气体X 和气体Y 在通常条件下同时通入盛有溶液z 的洗气瓶中(如右下图所示),一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

16. 下列反应中,浓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

)

①浓硝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并微热 ②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 ③氢氧化铝与浓硝酸反应 ④碳与

浓硝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下列物质中,既可与硫酸反应,又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 、只有①②④

B 、只有③④

C 、只有②③④

D 、均有

X

Y Z A

NO 2 SO 2 BaCl 2 B NH 3 O 2 Al 2(SO 4)3 C NH 3 CO 2 NaCl (饱和) D

CO

O 2

Ca (OH )2

A .比较NaHCO 3和Na 2CO 3热稳定性大小 C .验证氨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

B .用铜和稀硝酸制取并收集少量NO D .实验室用氯化铵制少量氨气 6、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H +、SO 2-、NO -、H +

B .I -、NO -、H +、K + 3 ①NaHSO ②Al(OH)

③Ca(H PO )

④(NH ) S

4

3

2

4 2

4 2

做干燥剂。

18、 1.92g 铜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mL 气体

(标准状况下测定)。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一定体积的O2(标准状况下),恰好使

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是()

A、504mL

B、168mL

C、336mL

D、224mL

19.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 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

洗气瓶中(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从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

D.在Z 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20.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 5

mol/L NaOH 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是

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

21、现有 A、B、C、D、E、F、G、H 八种气体均为无机物,根据下列事实判断各是哪种气体。

(1)A、B、D、F 四种气体是单质。

(2)把A 和B 混合,在光照下发生爆炸,生成气体 C。

(3)A 和 D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气体 E。

(4)D 和 F 在放电条件下可生成气体 G。

(5)G 与空气混合时,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气体 H。

(6)E 与 C 反应冒白烟。

(7)H 溶于水生成一种强酸和气体 G。

试写出各种气体的化学式:A,B,C,

D E F,G H

22、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3)用图(Ⅰ)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如图(Ⅱ)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5)检验试管里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

第一种方法是:在处放一块湿润的色石蕊试纸,如果试管里收集满了氨气,试纸将变为色

第二种方法是:用玻璃棒沾取,放在如果试管里收集满了氨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4、有一句俗语叫“雷雨发庄稼”,其所包含的化学过程有(用3 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23 (12 分)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 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 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装置A 的烧瓶中可装试剂。(3)B

装置的名称是;E 装置的作用

。(4)通入C 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

目的是。

(5)装置C 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6)从装置C 的G 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何处理?

1-5 B 、B 、D、B 、C 、

6-10 A 、D 、D 、A 、D 、

11-15C 、A 、AB 、C 、B

16-20ACCDA

21 A---H 2B---Cl2C---HCl D---N2 E----NH3F----O2 G---NO H---NO2

23 . (1)MnO2+4H++2Cl-= = △= = =

Mn2++Cl2↑+2H2O(2)生石灰或固体氢氧化钠

(3)干燥管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4)使密度大的氯气与密度小的氨气较快地均匀混合(5) 3Cl2+8NH3===N2+6NH4Cl (6)在G 连接导管直接通入盛有烧碱的烧杯中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