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界的水循环典型例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典型例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典型例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典型例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典型例题

例题1.读下图,甲地年均降水量为680毫米,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立方米(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立方米),回答:

(1)丙河的汛期在________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_________。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_______________,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______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________(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部分盐度较低,成因为_______________。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图表获取信息是近年来高考中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该题除了考查这方面能力外,还考查了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这种题目,要经过“三关”,重“四力”,即:基础关、图像关、综合关;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区域地理的分析综合能力、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答案】

(1)夏冰雪融水雨水

(2)北冰洋、大西洋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

(3)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有大量河水注入,起稀释作用。

(4)哈萨克斯坦

例题2.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解析】

水循环中的海陆间循环是促使陆地水体能够得以更新的重要类型,其循环的环节主要包括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本题没有直接考查这些环节,而是变换思路,列举具体实例,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事物分布的判断,认定其是否

属于海陆间循环的环节,从而明确,这些地理事物是否参与了海陆间的循环。

根据题干部分,明确选项中的地理事物应该属于海陆间循环的某个环节,从选项中可知,长江是我国外流河,最终会流入海洋,属于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部分,天山冰雪融水补给内流河,无法流入海洋,因此不参与海陆间循环,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也是属于内流湖,因此也不会参与海陆间循环,大西洋的飓风如果登到陆地,即参与了海陆间循环,但是没有登到陆地上,应该属于海上循环,而不是海陆间循环,因此只有A是正确的。

复习本节内容时,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陆地水体类型及陆地水的来源与陆地水的相互补给和水循环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空间上的联系通过示意图的形式可以清晰的再现出来,因此复习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示意图。通过示意图明确陆地水体的空间分布,不同区域的河流水补给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通过水循环的不同类型加深对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的理解。

【答案】A

例题3.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A.海洋水

B.冰川

C.河流水

D.淡水湖泊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水资源各组成成分的基本情况。判断该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可用两种方法:其一,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牢固的基础知识,可知“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显然,正确答案是B。其二,是比较排除法。海洋水是咸水,不符合题意;冰川的储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约为67%,而“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其储水量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在这给定的4个选项中,只有答案B是正确的。

【答案及】B

(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试题 必修1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1~2题: 1.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2.图中显示冬季b很少,其原因是( )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解析:1.C 2.B 第1题,a是一年中补给量最多的类型,应为雨水补给;b冬季补给很少,是冰雪融水补给;c在四季中都有且补给量稳定,应为地下水补给。第2题,由上题可知,b为冰雪融水,冬季气温低,冰雪不会融化。 2017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图示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环节中,人类能够直接干预的是( ) A.a B.b C.c D.d 4.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解析:3.A 4.B 第3题,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人类能够直接干预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即图中的a环节。第4题,“可呼吸地面”的最大作用是能透水,故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2015年1月3日,江西九江星子县,受上游来水减少和久旱少雨的影响,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湖泊中央标志性景观落星墩“水落石出”。据此回答5~6题: 5.导致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汇入的地表径流大量减少 B.湖水大量下渗 C.地下径流大量流出 D.湖水大量蒸发 6.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水汽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解析:5.A 6.C 第5题,据材料“上游来水减少”,说明汇入的地表径流大量减少是导致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第6题,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如三峡水库、南水北调等工程。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我国夏季风主要参与图中( ) A.①环节 B.②环节 C.③环节 D.④环节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过程③和⑤体现了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 B.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即由④环节完成 C.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 D.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和再生 解析:7.B 8.B 第7题,我国夏季风主要参与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第8题,海陆间循环是由图中①②③④环节共同完成的,发生在陆地、海洋之间。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导学 一、课标解析 了解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 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 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调整自己的作为,趋利避害。 二、主干知识梳理 存在形态:、、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数量居中 的是__。 相互联系存在空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的水体陆地水:地表水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自然 界的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连续运 动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时空特点: 动力:、重力能等 水循环的环节:、、、、下渗 过程和意义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 地、,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状态,并维 持了全球水的。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 和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地表 形态。 三、典题解析 [例1](03年上海地理)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地球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两题: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曰“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理解,通过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解析:(1)题借用古诗句考查河流补给来源以及形成陆地径流雨水补给的原因。黄河流域河水补给形式上有多种形式,但是降水补人是主要方式。陆地上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含季风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和以降水的形式补充地表水。 (2)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应扣住“陆地水进入大气层”这一环节进行分析。 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季风(2)蒸发、植物蒸腾作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的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构成,理解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补给关系,能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积极合作讨论,大胆展示自己,通过探究思考能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3.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学习过程《自然界的水循环》 -:相互联系的水体 【游戏预热】合并同类项:请观察图片中的水体,按自己的标准进行划分 1.水圈的构成 A 按照存在形态分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 。其中_________ 分布最广,__________ 数量最大。__________ 只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B按照存在空间分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 。其中 _________ 是最主要的,占全 球水储量的__________ 。 【合作思考一】 2.水体的相互补给 (1)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请分析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洪水期和枯水期,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是固定不变的吗? 洪水期,___________ 补给__________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合作思考二】 3.水循环过程 (1)用箭头画出各水循环的过程并用文字标注主要环节。 (2)说出各个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海陆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4.水循环的意义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了处理好教与学 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 定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包含两部分内容,第 一是“相互联系的水体”,第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相互联系的水体”这部分内 容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中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做了简要介绍,为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奠 定了基础;“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给出了水循环的概念,然后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具体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 高中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能够逐步摆脱直观形象和直观经验的限制,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想象更加丰富、合乎理性。在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对相互联系的水体这部分内容已具备一定的常识,但认识不够全面,不能从相互转化的角度去理 解,需要教师确定方向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对于水循环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 体验和知识基础,只是还未上升到理性层面,且这部分内容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构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水圈内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offcn中公教育JjLciffcn.cDm 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 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 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其中水循环的地理意 义是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地图法、探究法、 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准备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采用诗歌名言导入,通过让学生复习和地理相关的古诗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然后补充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制造学生思维的困顿状态,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诗歌名言,一方面跟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地理 学习需要另一方面,诗歌名言导入,形式新颖,起到凝神、启兴、点题的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31:3.1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外流区域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B.地下水 C.冰雪融水D.沼泽水 4.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D.草场牦牛跑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6.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7.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8.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整个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水汽输送在图中用标有字母_______的箭头表示,地下径流用标有字母________的箭头表示。 (2)字母A、G表示________环节,D、B表示________环节,E表示________环节。 (3)图中仅有A、B两个环节的水循环叫作________循环,而有C、G、E、H、F、B等环节参与的水循环是指________循环。 (4)图中水循环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类最有意义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 环教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自然界的水循环》 理科第4组 高中地理刘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陆地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 1.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目的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传说在大海东面,非常遥远的地方,有一个深 不可测的无底渊谷,叫“归墟”。由于“归 墟”的存在,百川归海,大海永远不会满溢。 提问:为什么滔滔江水汇入大海,大海的水位 不见上升呢? 通过创设 情境,引 起学生兴 趣,活跃 课堂氛 围。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课,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相互联系的水体教师1、布置学生阅读教材P54图读图“水圈的构 成”,了解水体的构成: 2、板书:“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 和思考的 好习惯, 并提高学 生从地理 图表中获 取有用地 理信息的 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P54图“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 系”下的文字和图画内容,观察河流水与其他 水体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1、了解地球水体的三态变化及存在形式。 2、了解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3、认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存在形式(1)水圈:由气态、液态和①__________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②________但③________的圈层。 2、陆地水体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④________、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⑤__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 ⑥________、⑦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⑧__________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图中A表示 ⑨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又称大循环;B为海上内循环;C 为⑩________循环。(2)环节:图中a为蒸发,b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为降水,d为 ?____________________,e为?________________,f为地下径流,g为?____________,h为蒸发(或蒸腾)。 3、意义

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修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 【问题思考】 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探究点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民网xx年8月12日电: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对青海湖监测对比结果显示,今年青海湖的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46、38平方千米,较2004年增加了1 31、69平方千米,是面积增大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青海湖位于柴达木盆地边缘,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1)它与下面三幅图中的哪幅图所示的湖泊水循环性质相似? (2)试推测近几年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 【反思归纳】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

自然界的水循环习题

课时作业(十)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某一河流的某一测站,在2011年7月18日至20日的水文历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降雨停止多少小时以后,测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泛滥( ) A.9 B.18 C.27 D.26 2.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状态下,该地水文历线的洪峰点却呈现向左偏移的情形,最可能反映下列哪种现象( ) A.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B.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 C.测站下游开始兴筑堤防 D.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答案 1.B 2.A 解析第1题,降水停止的时间是7月18日12时,测站附近出现泛滥的时间是7月19日6时,所以选择B。第2题,该地水文历线向左偏移,意味着降水量最大时与河流洪峰最大时时间缩短,也就是该地对地表径流调节作用减弱,只有A正确。 (2013·成都模拟)下面是某区域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例中①、②、③表示河流补给类型依次是( ) A.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 B.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 C.雨水、地下水、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雨水、积雪融水 4.与欧洲比较,图示大洲( ) A.河流径流量小于欧洲 B.河流水能资源大于欧洲 C.河流航运价值大于欧洲 D.有冰期的流域面积比重大于欧洲 答案 3.D 4.B

解析由图示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断出该区域为南美洲南部地区,图例①位于安第斯山区,图例②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图例③位于温带地区,因此,河流补给类型依次应为冰川融水、雨水、积雪融水补给;与欧洲比较,南美洲地形起伏大,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大。 下面四幅图为咸海面积的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咸海面积减小,说明该地的水循环环节明显改变的是( ) A.入湖的地表径流量减少 B.当地降水量减少 C.当地蒸发量增加 D.海洋的水汽输送量减少 6.咸海面积减小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 ) 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 B.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C.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 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 答案 5.A 6.C 解析第(1)题,咸海所在区域的水循环以内陆循环为主,锡尔河和阿姆河是咸海的主要淡水补给源,两河附近居民大量引入湖河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是咸海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第(2)题,咸海面积减小,蓄水量减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导致当地气温年较差增大,风力作用加剧;同时,大面积湖底露出后形成盐漠,盐漠中盐分含量高的尘土被风扬起,形成危害极大的盐尘暴。 7.(2013·佛山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多年气温和河流径流量统计图,请判断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积雪融水 答案A 解析从图中气温和河流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分析判断出:该河流的径流量与气温之间并无相关性,因此不可能为冰川或积雪融水,该地区年径流量变化大,不可能为地下水补给,因此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 (2013·苏州调研)据悉,2011年6月22日9时至23日16时,重庆万州区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的一次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地滑坡,农田淹没,房屋倒塌,交通中断,损失较为严重。初步统计28个乡镇,123个村,18.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8亿元。据此回答8~9题。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 【教学媒体与教具】

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班级姓名组别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示说明陆地水体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 运用图示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和类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三态分布有什么特点? 2.地球上的水体包括哪些类型? 3.陆地上水体都有哪些类型?陆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4.河流的补给形式及特点:(结合课本P54图3.2和下表理解记忆) (1)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例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尽管上游靠地下水补给,但其最重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因此其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 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

2.用示意图描述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的过程(标明各环节)。 (结合课本P55图3.3) 3.水循环的意义。(课本P56勾画并记住) 【我的疑惑】 【随堂练习】 1.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数米,河水与两岸潜水的补给关系,正确的是() A. 两岸潜水经常补给河水 B. 两岸潜水经常得到河水补给 C. 两岸潜水与河水互补 D. 两岸潜水与河水均不补给 图1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2~3题。 2.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3.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冬季断流 C.有一个汛期 D.年径流总量大 4、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类水循环中,均有的环节是和。(2)、人类活动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环节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我的收获】

高中地理水循环说课稿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一.背景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的开篇内容,涉及内容既是水资源基础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相互联系的水体”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学习水循环的学习作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将接近于成熟,能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表面现象的认知较多,对原理性认知较少。学生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体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基本掌握了物质三态变化,对物态变化中吸、放热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要掌握的是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等内容。 (三)说教师自身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只有清晰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 根据MBTI心理类型理论,在四个指标,八个偏爱所组成的16种类型中,我是ENFP型,所以我的教学风格是情感型。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成绩、性别等组成异质小组,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营造一种自由、活跃、和谐的环境,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二.教学目标 (一)说课标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其中“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解”的水平;“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理解”的水平,为本节课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课标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说出水圈的构成。 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3)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

(完整版)高三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自然界水循环练习题 题组训练1 (2015·衡阳八中模拟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三门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对渭河下游的显著影响是( A.含沙量明显减小 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C.流速明显加快 D.洪涝灾害明显加剧 2.如果甲地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对下列水循环环节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A.水汽输送 B.植物蒸腾 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 (2015·南京一中月考下图为台湾岛某年水资源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是( A.蒸发、下渗 B.下渗、入海径流 C.蒸腾、蒸发 D.蒸发、入海径流 4.台湾岛水资源甲、乙两项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③河流开发利用比例高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③⑤D.①④⑤

(2015·湖南湘潭二模和田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昆仑山北坡最大河流。下图为40多年来新疆夏季0 ℃层平均高度变化和河流径流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5~6题。 5.由图示信息可知,和田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冰雪融水 B.湖泊水 C.雨水 D.地下水 6.下列有关和田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 B.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冬季不存在断流现象 题组训练2 (2015·乌鲁木齐高三测验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受限于各种水体的储存量及循环更新时间,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下表为全球淡水量的部分数据(单位:1 000 km3。读表完成1~2题。 水体冰川 地下 水 湖 泊 河流 水 储存量24 230 10 100 91 1.2 循环更新时间 9 700 年 840 年 17 年 16天 1.在人类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最多水资源的水体是( A.冰川B.地下水 C.湖泊D.河流水

高中地理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三维目标定向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⑵.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③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依据资料和所掌握的知识,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考纲及解读]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描述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区别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解读:1)、对潜水与河湖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的判断;2)、不同地区河流补给的形式及形成原因;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表现形式及结果等。 [要点梳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态、态和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①气态水数量最,但分布最。 ②液态水数量最,分布。 ③固态水仅在、或条件下才能存在。 2、陆地水体类型: ①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 ②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水、水、水、水、 水、水等,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 ③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水资源的概念:狭义的水资源是指。 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河流水的补给类型: 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案例1: 补给关系为: 案例2:黄河下游河床底部高出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知识点小结] 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例题]河流径流量分析步骤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十温海气候区 热带草原气候区 地中海气候区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 ,季节变化较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 ,流量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 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与物理中考试题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与物理中考试题 同学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70%的是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各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它们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循环的呢?利用我们在物理学中学习的物态变化的知识如何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呢?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水以液态形式汇集于江、河、湖、海中,还有一部分以固态的形式贮存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层和高山上的雪峰里,另外还有一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在大气层中飘忽不定。 空气中总是有水蒸气的,它们主要来源于地表水的蒸发,而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日常所见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雪、霜、冰雹、冻雨、雾凇的形成就与水蒸气有很密切的关系。 1.云的形成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云的形成要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有充分的水汽,二是有使水汽凝结的空气冷却,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雨的形成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3.雾的形成 雾一般在清晨出现。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飘浮在空气中和尘埃上,就形成了雾。 雾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而云生成在大气的较高层而已。雾既然是水汽凝结物,因此应从造成水汽凝结的条件中寻找它的成因。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对于雾来说冷却更重要。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中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冷却,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如果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另外,过大的风速和强烈的扰动不利于雾的生成。 4.露的形成 当地面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面附在地面上或花草上,形成露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人教版必修教案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意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从形态上看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①______、②______和③______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气态水:数量④______,分布⑤______;液态水:数量⑥______,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⑦______、⑧______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2.从空间分布上看 (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⑨______%,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包括⑩________、?________、沼泽水、土壤水、? ________、?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之间,使陆地水得到? ______、?______,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补充量很少。

(3)海上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没有补充作用。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蒸腾)、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____、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意义 (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 ________。 (2)是地球上最活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过程之一。 (3)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________。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探究材料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往来。而自然界的各种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1.2013年10月30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出现严重低枯水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流域内年降水量异常偏少 B. 入湖河流中上游过度取水 C.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D. 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减少 图10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0完成24—25题。 24.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0a中的()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 25.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下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某内陆湖,B为湖边的一处绿洲。读图回答7~8题。 7.注入A湖泊的河流,其夏季、冬季主要补给水源可能分别是 ()。 A.积雪融水、地下水B.冰川融水、地下水 C.山地降水、大气降水D.冰川融水、山地降水 8.B地除了荒漠化以外还容易发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该问题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水土流失、夏季B.湿地萎缩、冬季 C.盐碱化、夏季D.荒漠化、春季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2013年我国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完成5~6题。

5.该水库储水量最大的时期是 A.1月初 B.6月中旬 C.6月底 D.8月中旬 6.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 B.东北 C.闽南 D.江南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河流主要补给来源为 A.大气降水B.永久冰川融水C.地下水D.季节性冰雪融水 18.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淮河 D.松花江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16-17题。 16.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A.甲河秋季输人L湖泥沙最多 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 D.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17.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主导风向 B.湖水盐度 C.沿岸坡度 D土壤肥力 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

自然界的水循环试题练习题.doc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河流汛期同河流补给来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全年流量稳定 B.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冬汛最明显 C.有季节性积雪地区的河流,常常形成春汛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 2、在一年中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是: A.长江B.淮河C.塔里木河D.松花江 3、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跨流域调水能够直接对其产生某些影响的是: A.地表径流B.海水蒸发C.植物蒸腾D.水汽输送 4、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A.河水B.地下水C.湖泊水D.冰川 5、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是: A.雨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雪融水 6、我国新疆地区河流夏季的补给主要靠: A.湖泊水B.地下水C.雨水D.冰川融水 7、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99) A.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B.南方多北方少,西部多东部少 C.夏秋多冬春少,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D.山地多平原少,内陆多沿海少 8、下列河流中,主要参与内陆水循环的是: A.松花江B.塔里木河 C.雅鲁藏布江D.额尔齐斯河 9、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影响其流量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湖泊水C.气温D.地下水 10、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 太阳辐射 B.重力 C.大气运动 D.水的三相变化 11、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 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 蒸发 12、水圈中储量最多的水和储量最多的淡水分别是: A. 海洋水和淡水湖泊水 B. C. 海洋水和冰川 D. 海洋水和地下淡水海洋水和陆地水 13、有关长江水参与水循环的特点,正确的是: A. 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 C. 只参与海上内循环 D. 只参与内陆循环 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内陆循环。 14、关于河流补给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 B.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泉水是河流中游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 D.就世界范围而言,靠雨水补给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15、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形式和最稳定的补给水源分别是: A. 雨水和地下水 C. 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B. D. 雨水和湖水 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学情分析 高一(1)班是一个“慢热型”的班级,在刚开学的时候,地理课的课堂效果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经过半个学期的调整,现在高一(1)班的学生思维已经变得较活跃,绝大部分学生上课精神面貌很好,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了。本节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和高考有很多的相关性,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高考和生活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使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 ②课前布置活动题:黄河的断流现象,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协助学生树立准确理解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等。 五、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课时安排:1节课 七、课型:授新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回”了吗?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是持续循环运动的。 【板书】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学探究1】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体有哪几种存有形态? 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有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幻灯片4和5)。 答案:1、地球上的水体的形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简单介绍分布); 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有空间上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板书】1、水的存有形态:气态、液态、固态 2、地球上的水体分类 【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自学探究2】阅读课本P54图3.2,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哪些?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 答案: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涉及的水体有雨水、冰雪、湖泊和地下水等。 2、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 【板书】3、河流的补给形式: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 【小测试】探讨一下黄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情况? 答案:黄河水补给地下水。 【过渡】“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转承】“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为什么黄河水仍然持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板书】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自学探究3】阅读课本P55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类型及其过程环节; 3、水循环的意义。 【板书】1、水循环 2、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