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细胞呼吸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细胞呼吸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细胞呼吸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细胞呼吸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细胞呼吸

【课标扫描】

细胞呼吸及其原理应用(B 级);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 级) 【知识梳理】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生成 ________,释放出能量并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

1、反应式:C 6H 12O 6+6H 2O +6O 2 6CO 2+12H 2O +能量。

2、过程

(三)无氧呼吸 1、反应式:

(1)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C 6H 12

O

6 2C 3H 6O 3+能量。

(2)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C 6H 12O 6 2C 2H 5OH +2CO 2+能量。

2、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其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四)细胞呼吸(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如下表:

(五)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及曲线分析:

1.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1)、若只产生CO 2,不消耗O 2,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图中A 点)。

(2)、若产生CO 2的物质的量比吸收O 2的物质的量多,则两种呼吸同时存在(图中AC 段)。

(3)、若产生CO 2的物质的量与吸收O 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只进行有氧呼吸(图中C 点以后)。

(4)、B 点表示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速率相等(用CO 2释放量表示),此时CO 2的总释放量最低。D 点表示O 2浓度超过一定值(10%)以上时,无氧呼吸消失,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2.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①最适温度时,细胞呼吸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细胞呼吸受抑制;低于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细胞呼吸受抑制。

②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2)、呼吸速率与O 2浓度的关系(如图):

①O 2浓度低时,无氧呼吸占优势,随O 2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有氧呼吸不断加强;但当O 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随O 2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不再加强(受呼吸酶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②生产上常利用适当降低氧气浓度等能够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的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中耕松土增

加根的有氧呼吸;稻田也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陆生生物不能长时间忍受无氧呼吸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无氧呼

吸过程释放能量少,不能满足植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在医疗上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松软的“创可贴”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病原菌的繁殖。

(3)、呼吸速率与含水量的关系(如图):

①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

②在作物种子储藏时,将种子风干,以减弱细胞呼吸,减

少有机物的消耗。

【思考】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的相同点有哪些?

都产生[H]和释放少量能量,都不需要氧的参与。

例1: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细胞呼吸

类型,请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Ⅰ.实验原理:种子萌发过程中,如只进行有

氧呼吸则吸收O2量和释放CO2量相等;如只进行无

氧呼吸则只释放CO2;如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

氧呼吸则吸收O2量小于释放CO2量。

Ⅱ.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的豌豆种子、带橡

皮塞的玻璃瓶2只、100mL的小烧杯4个、2根弯

曲的其中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2个带开头的

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等。

Ⅲ.实验方法:按照装置图将实验材料和用具装好。如想得到预期的实验结论,必须在装置二中的小烧杯中放置与装置一中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预测实验结果和相关的结论:

①若装置一中液滴_____,装置二中液滴_____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若装置一中液滴_____,装置二中液滴_____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③若装置一中液滴_____,装置二中液滴_____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分析

(一)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酵母菌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在有氧和

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2、作出假设:假设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

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

(2)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3)检测酒精的产生:自A、B中各取2mL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4、实验现象

甲、乙两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浑浊,但甲中浑浊程度_______且速度______。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A组和B组产生的气体,A组溴麝香草酚蓝先由蓝变绿再变黄。

2号试管中溶液由_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______,1号试管色。

5、实验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二)实验中的关键步骤

1、将装置(甲)连通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的锥形瓶,洗除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思考】参与有氧呼吸的酶分布场所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2】.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

(1)A瓶加入的试剂是,其目的是。

(2)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其作用是。

(3)图中装置有无错误之处,如果有请在相应的图中加以改正。

(4)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

(5)请写出连通后D瓶中的反应式。

【基础练习题】

1、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两种细胞呼吸速率相等),在氧浓度为a时

(B)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C、1/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D、酵母菌停止发酵

2、让一只白鼠吸入含有放射性的18O2,该白鼠体内最先出

现含18O的化合物是(B)

A、CO2

B、H2O

C、丙酮酸

D、乳酸

3、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丙酮酸,其产生的部位是细胞质

基质。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

是②,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①②④。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①③过程;而马铃薯块茎贮藏久了却没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马铃薯块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了图中①④过程。

(4)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

(5)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

【高考模拟】

1.(2008广东理基40)下列过程存在无氧呼吸的是(D)

A、植物叶片在光下放出O2

B、动物细胞内的糖分解为H2O和CO2

C、酵母细胞不产酒精的呼吸过程

D、苹果贮藏期间果肉积累酒精

2.(2008上海生物12)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B)

A、2n/5m

B、2m/5n

C、n/5m

D、m/5n

3.(09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D错误。

4.(09天津卷)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 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答案:D

解析: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酒精。依题意,甲组、丙组进行无氧呼吸,乙组、丁组进行有氧呼吸。甲组、乙组两组都产生CO2,由于甲组细胞不完整,甲组的酒精产量较丙组少,丁组能量转换率较丙组高,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故D正确。

5.(09浙江卷)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 .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 .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 .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答案:B

解析: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可见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是无氧呼吸,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细胞免疫的途径。故选B 。

6.(09广东理基)在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此过程不生成 A .ATP B .乳酸 C .三碳化合物

D .2CO

答案:B

解析: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三碳化合物)和2个ATP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酒精和CO 2,所以不生成乳酸。

7.(09广东卷)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2CO 浓度较高,有利于 A .降低呼吸强度 B .降低水分吸收 C .促进果实成熟 D .促进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储藏种子和果蔬,主要是防止有机物呼吸消耗,2CO 是呼吸作用的产物,产物浓度高,使反应速度下降,降低呼吸强度。

8.(09上海卷)在a 、b 、c 、d 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2CO 和2O 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右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 条件下,呼吸产物除 2CO 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 b 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 c 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 d 条件下,产生的2CO 全部来自线粒体

答案:D

解析:种子有氧呼吸吸收O 2与放出CO 2相等,无氧呼吸时不吸收O 2但是放出CO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吸收O 2小于放出CO 2,可知a 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很少产生乳酸;b 条件和c 条件下既有有氧呼吸;d 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

2CO

释放量 2O

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9.(09安徽卷)Ⅰ.(3分)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

种子,将它们

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封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

量)的水。在25℃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

引起的,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

A、B种子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是。

(2)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

答案:

Ⅰ.(1)有氧呼吸快先递增后递减

(2)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解析:

Ⅰ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1)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引起的,A种子比B种子消耗氧气的速率,所以A种子比B种子呼吸速率快。因为每消耗1 mol氧气,就产生1mol CO2,所以从图可以看出A、B种子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都是先递增后递减。

(2)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呼吸产物的检测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产物? ????有氧条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2.细胞呼吸的类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1.总反应式 C 6H 12O 6+6H 2O +6O 2――→酶12H 2O +6CO 2+能量。 2.过程

3.概念 (1)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条件:有氧参与、多种酶催化。 (3)物质变化 ①反应物: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4)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并生成大量ATP。 4.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的不同特点 (1)有氧呼吸过程温和; (2)有氧呼吸进行时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 (3)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三、无氧呼吸 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类型和过程 (1)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2)能量变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少量ATP。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 (2)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3)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系生长。 (4)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变黑、腐烂。 2.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粮食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 (2)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 (3)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皮肤破损较深时,需清理伤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1.有氧呼吸每个阶段都产生ATP,但是产生的量不同。( ) 2.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释放了少量的能量。( ) 3.细胞呼吸的产物都是CO2和水。( ) 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所需要的酶都是相同的。( ) 5.储存蔬菜、水果时应隔绝O2,以减弱细胞呼吸。( ) 提示:1.√ 2.×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3.×CO2和水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酶也不同。 5.×若隔绝O2,细胞无氧呼吸会加强,不利于蔬菜、水果的储存,而应低氧储存。 1.教材P91的装置图中A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装置中,为什么要将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提示:B瓶刚封口后,锥形瓶中有氧,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两瓶产生CO2的速度和量基本相等,所以需将开始产生的CO2排掉;一段时间后,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整理——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整理 知识点4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1.(2017·全国卷丙·T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解析】选A。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不能吸收红光,A项错误;通过测量叶绿素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可以绘制其吸收光谱,B项正确;CO2的吸收速率反映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项正确;640~660 nm波长的光属于红光,叶绿素可以吸收红光,将水分解成氧和[H],氧直接以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D项正确。 【易错警示】本题易判断A选项正确,错因在于审题不仔细,只注意了A选项的后半句“可用于光反应中ATP 的合成”,而忽略了前半句“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 2. (2017·天津高考·T5)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 C.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解析】选D。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花青苷为水溶性,用水做层析液可以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月季成熟叶片具有紫红色的大液泡,可以用于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再进行有丝分裂,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3. (2017·天津高考·T6)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 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解析】选D。题图中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CO2吸收速率低于野生型,原因是突变型叶绿素含量较低,吸收光的能力较弱,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A项正确;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CO2吸收速率大于野生型,原因是突变型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导致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B项正确;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项正确;光照强度高于P时,在达到光饱和点以前,突变型光合速率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此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仍是光照强度,D项错误。 【方法规律】曲线图中限制因素的判断方法 - 1 -

一轮复习细胞呼吸的习题集归纳(非常好).doc

细胞呼吸习题归纳 一、细胞呼吸的原理(过程)、类型及其比较。 注:相同呼吸底物、不同种类生物呼吸类型、代谢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不同生物体内的基因不同。 对点训练: 1、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某些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2.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D.该过程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进行 3.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以下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b、c物质依次是水和水 B.图中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通过图示过程后产物水中会 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条件下完成 4.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④消耗[H] 5.下列有关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的外膜、内膜和基质中 B.线粒体可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水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不会检测到放射性 D.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含有线粒体 6.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B.葡萄糖只能作为有氧呼吸分解的底物 C.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7.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②处产生[H]和CO2B.①、②、③都处产生ATP C.②处消耗丙酮酸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 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一)细胞呼吸底物是糖类(如葡萄糖)时,据曲线或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来判断呼吸类型 细胞呼吸总强度=有氧呼吸强度+ 无氧呼吸强度 MN=NP+ QN (M P= QN) (设:NP=6, QN=2) 判断:(1)既无CO2释放,也无O2吸收时,细胞呼吸方式:,(2)不消耗O2,但产生CO2时,细胞呼吸方式:(图中A点)。(3)CO2释放量等于O2消耗量,细胞呼吸方式:(图中C点以后)。(4)CO2释放量大于O2消耗量,细胞呼吸方式:, ①CO2释放量大于O2消耗量4/3,细胞呼吸方式:(图AM段)。 ②CO2释放量小于O2消耗量4/3,细胞呼吸方式:(图MC段)。 ③CO2释放量等于O2消耗量4/3,细胞呼吸方式:(图M点)。 (5)相关计算: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时,怎样计算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对值? ①根据氧气的消耗量计算有氧呼吸中消耗的葡萄糖。 ②根据有氧呼吸中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相对值),将二氧化碳的释放总量减去氧气消耗量即为无氧呼吸的二氧化碳释放量。 ③由无氧呼吸的二氧化碳释放量计算无氧呼吸中消耗的葡萄糖。 对点训练: 1.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A.一定是无氧呼吸B.一定是有氧呼吸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2.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CO2的全部来自线粒体 3.将等量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 CO2释放量 O2吸收 量 a 10 0 b 8 3 c 6 4

细胞呼吸复习学案

必修一 细胞呼吸学案 【考纲要求】1、细胞呼吸(理解)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基础回顾】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有氧呼吸 (1)场所: 、 、 (2)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3)过程图解 ①图中a 、b 、c 、、d 、e 代表物质,将其填充上。 ②用“}”划分出有氧呼吸的3个阶段,并写出 3个阶段的场所名称。 (4)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无氧呼吸 (1)场所: (2)无氧呼吸产物是: 或 (3)无氧呼吸总反应式: a b (4)举例: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的生物有哪些: 、 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的生物有哪些: 、 、 、 (5)无氧呼吸过程与有氧呼吸的异同 比较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有无氧参加 最终产物 放能多少 进行部位 相同点 过程 实质 意义 (6)将右图中方框处填充上。 用图中序号表示出:有氧呼吸包括: 无氧呼吸: 、

【能力提升】 下图是测定发芽的小麦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 B.甲装置液滴不动,乙装置液滴右移,只进行无氧呼吸 C.甲装置液滴不动,乙装置液滴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 D.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右移,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复习巩固】 1.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正确的操作方法 是( ) A.A瓶先敞口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连通B瓶 B.A瓶密封后,应该立即连通B瓶 C.A瓶密封后,培养一段时间,再连通B瓶 D.实验结束后,在B瓶中加入重铬酸钾检验酒精 2.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其中的氧() A.全部来自O2B.全部来自H2O C.全部来自C6H12O6D.部分来自C6H12O6 3.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能抑制丙酮酸的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量增加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4.下列有关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从葡萄糖开始,产生丙酮酸 B.都产生CO2和H2O C.都是有机物的分解 D.都有能量释放,并产生ATP 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既能进行无氧呼吸,也能进行有 氧呼吸 B.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的双层膜进入线粒体基质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 2 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D.引起破伤风的破伤风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的消毒 纱布 6.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右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 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7.下图为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框中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 (2)有氧呼吸的途径是 (填图中字母,下同),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产生[H]的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阶段是。(3)从A到B阶段的反应属于_________(填文字), A到E阶段的反应属于___ __(填文字)。 (4)写出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氧呼吸在细胞中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 CO2释放量O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高三一轮复习课——细胞呼吸

高三一轮复习课——细胞呼吸 复习环节:学生活动:ATP合成的反应式 问:ATP主要来源? 引出课题:ATP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问:细胞呼吸又叫呼吸作用,它和人的呼吸是同一概念吗?引出其定义P91(学生齐读)强调氧化分解非水解(知识背景:水解一般是指由脱水后大分子变成小分子,,水参与反应.例如多肽水解为氨基酸,氧化分解多指有机物变成无机物,放出能量),无氧呼吸也是氧化分解过程,只是不彻底。 学生活动一:请画出与细胞呼吸有关的细胞器结构模式图,并标示各结构名称并写出内膜的表面积增大的方式。 如:学生活动二:1、写出有氧呼吸过程三个阶段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场所?(ATP的数量我个人认为可淘汰不讲,这届我可没讲了) 2、写出有氧呼吸反应式(底物葡萄糖) 教师强调:(1)反应式箭头不能变为等号。 (2)能量不能写成ATP。各阶段酶种类不同。 (3)底物主要是葡萄糖。 (4)部分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如蓝藻、硝化细菌其有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膜上。

(5)释放ATP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光反应产生ATP只能用于其暗反应 学生活动三:1、朗读课本P94黑体字“定义”,并照样子读出无氧呼吸的定义。 2、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教师强调:(1)无氧呼吸产物是不同取决于酶的种类。 (2)低氧环境中,植物既可进行无氧呼吸,也进有氧呼吸。 (3)长期的无氧呼吸对陆生植物影响?(酒精使蛋白质变性,有毒害作用。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少,不能满足生命活动需要。 (4)无氧呼吸产物中仍含有大量的能量。 (5)问:病毒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不进行)蛔虫呢?(无氧呼吸) (6)氧气存在时,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 (7)进化历程: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基础上进化而来。部分生物仍保留无氧呼吸的酶系统以应付暂时缺氧的不利状态。 板书:问酵母菌可进行的呼吸方式是什么,产物是什么?(引出探究实验)

织金一中生物一轮复习细胞呼吸教案改

织金县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示范课)课题:细胞呼吸 授课人:生物组许峰 细胞呼吸及 其 原理的应用B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阐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 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阐明呼吸作用的本质,了解细胞呼吸与细胞供能的关系。 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意义,了解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在近几年高考题中频繁出现。在复习过程中,深刻理解细胞复习的方式、基本过程、影响因素是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再次,本内容常与光合作用综合考查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点内容全解 (一)考什么 1.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见下图)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见下表) 2.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物体内的糖类、脂类、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富含能量,但这些能量不能直接供各种生命活动利用,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转化到“能量货币”——ATP中,由ATP直接推动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如细胞的分裂、矿质元素的吸收、有机物之间的转化等。 (2)呼吸过程是各种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枢纽。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

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是合成另外一些新物质的原料。呼吸作用能把生物体的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等连成一个整体,成为体内各种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枢纽。 (二)考点例析 [例1]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 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 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人甲、乙、丙3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分别 进行以下实验: (1)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1mol)的葡萄糖 溶液,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乙___,丙_____ (2)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2mol)的丙酮酸,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乙___,丙____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乙___,丙_____ (4)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萤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实验_________中的________试管。 供选答案: A.H 2O+CO 2 B.乙醇+ CO 2 C.丙酮酸 D.无反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也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联系和区别。三支试管中所含细胞的部分不同,其功能也有不同。甲只含细胞质基质,其中的酶 可催化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及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乙只含细胞器,其中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丙含有酵母菌细胞的各部分,存在催化两种呼吸形式的酶。 (1)实验一:葡萄糖在甲中产生丙酮酸,因有氧存在,发酵作用受抑,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法按无氧呼吸的过程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乙中由于没有使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酶,因而不能进入线粒体完成反应;丙中含有催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种酶且氧气充足,因而丙中的葡萄糖最终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2)实验二:因有氧存在,加入的丙酮酸发酵作用受抑;乙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丙中的过程同实验一。(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甲经发酵作用产生乙醇、CO 2 ;乙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丙进行无氧呼吸。(4)萤光素发光是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需消耗ATP。有机物分解放出的能量越多发光越强,而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远多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 [答案](1)C、D、A (2)D、A、A (3)B、D、B (4)一、丙 [解题警示]答题时应注意所给的条件(反应物、有氧或无氧),再在该条件下判断所能发生的反应。 [同类变式]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 谢过程图解如下: 据右图解回答: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 进行的是 (2)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 (3)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 (2003全国高考理综题) [解析]考查有氧呼吸、厌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区别和联系。葡萄糖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原料。有氧呼吸、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糖酵解)完全相同,此后的反应视不同

细胞呼吸导学案及答案

生成物产生ATP数量 丙酮酸、〔H〕2分子 和〔H〕2分子 ③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的生物组织有酵母菌、大部分高等植物

④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①图中A 是丙酮酸,其产生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②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①②④

妹妹,你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的人海,消失在我日夜的想念中。不曾带走我对你的点点回忆。千重山,万重水,割不断的是情深似海如潮的的思念。 默默坐在屏前,手指在键盘上轻轻的划过,所有的怀想,所有根植脑海抹不去的记忆,都凝聚指尖,触动着流年的痕迹,把一纸素笺的心事,轻吟纸笺,等你从陌上归来。我的妹妹,你在哪里啊?哪里?问天,天不语,问己,己不明。想你的日子,见不到你的踪迹,让我陷入了沉思。有关你的一切,早已深深铭刻在心里。 妹妹,你是我心底最珍贵的爱!回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所有的细节历历在目。还记得我们初遇的散文吧吗?第一次与你相遇,是在你的空间,欣赏你温婉如水的文字,一看到你的笔名冰格格,不问为什么,就一下子惊艳了我的目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你高贵典雅的名字,喜欢上了你才华横溢精彩的文字,喜欢上了你冰清玉洁的聪慧,喜欢上了你的一切。 妹妹,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姐姐能幸运的遇上你,是天意,是缘分,更是生命中注定让我们有共同爱好文字,走到了一起。在那些快乐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互相点评文章,互相推心置腹的发短信交流,很快,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网上好姐妹,彼此都会为伤感文字而流泪,也会为彼此的喜悦而欢呼雀跃 妹妹,姐姐永远不会忘记,在姐姐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不离不弃的向姐姐伸出援助之手,帮我渡过难关。是你一次次发短信打电话,询问病情,关心着姐姐。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2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2)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动态的课件展示,阐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解决方法: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特征,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细胞呼吸学案第一课时

第四章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 主备人:王升友审核人:王婷使用时间:编号:18 【学习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说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 3.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生理过程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教学过程】观看视频神舟十号发射及2012科比集锦,思考这两者需要能量吗?能量分别来自哪里?有何异同点? 想一想:区别呼吸(运动)与细胞呼吸?思考:是不是细胞呼吸一定需要氧气? 一、有氧呼吸 活动一、画出线粒体的结构模式简图,思考线粒体有哪些与有氧呼吸有关的结构? 活动二、阅读教材有氧呼吸的内容,尝试写出每个阶段的反应式?(注意各阶段的反应场所)活动三、概括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用双桥箭头标出各元素的来源和去向? 活动四、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并概括出有氧呼吸的概念? 有氧呼吸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产生能量 二、无氧呼吸 活动一、请你参照有氧呼吸的概念,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无氧呼吸的定义。 活动二、阅读教材无氧呼吸的内容,尝试写出每个阶段的反应式?(注意各阶段的反应场所)活动三、概括写出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活动四、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呼吸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不同点场所条件 分解产物 能量 相同点联系实质 四、当堂巩固 1.小麦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这主要是由于() A.二氧化碳中毒 B.酒精中毒 C.乳酸中毒 D.供能不足 2. 人在繁重劳动后长感觉腰酸腿疼,这是由于葡萄糖氧化不彻底产生了() A、酒精 B、乳酸 C、酒精和二氧化碳 D、乳酸和二氧化碳 3.如果呼吸作用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则可以断定() A.一定是有氧呼吸 B.一定是无氧呼吸 C.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D.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4.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添加水与生成水分别发生在()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5.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有氧呼吸过程是() A.第一、二阶段 B.第二、三阶段 C.第一、三阶段 D.第一、二、三阶段 6 .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具体部位是() A.外膜和内膜 B.内膜和基质 C.外膜和嵴 D.所有膜结构 7. 高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一般是() A.酒精和CO2 B.只有乳酸 C.酒精和乳酸 D.酒精或乳酸 8.C6H12O6 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A、丙酮酸 B、乳酸 C、CO2 D、H2O 9.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果两种呼吸都分解C6H12O6,产生等量的CO2,则所消耗的C6H12O6之比为() A.1∶2 B.2∶1 C.1∶3 D.3∶1 10.生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的物质是() A. 乳酸 B.二氧化碳 C. 酒精 D.水

细胞呼吸教案

第四节细胞呼吸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细胞呼吸和糖的氧化,需氧呼吸的具体过程两个内容。在学生对呼吸、木柴燃烧的认识基础上,与细胞呼吸相比较,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再者,前面学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ATP以及初中科学能量的获得,这些内容都为学生进一步了解需氧呼吸发生的场所、物质、能量的变化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的认识更加全面,向学生渗透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变化相统一的观点;同时又为后续的知识如厌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原有认知认为呼吸是指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我将以此为切入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自学和总结归纳能力,根据(结合)学生以上的特征,对于需氧呼吸具体过程的学习,我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来完成课堂布置的任务。而且由于细胞呼吸涉及到生物微观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情境相差较大,学生对其的兴趣不大,需要设计一定的活动来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我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所熟悉的“呼吸”和“木头燃烧”入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区别细胞呼吸和木柴燃烧的异同点,并解释细胞呼吸的实质就是糖的氧化; 2、概述需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和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细胞呼吸和木柴燃烧,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阅读书本,提取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尝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奇妙,认同生命是一个复杂、精细、高效的自动运转体; 2、确立活细胞中物质、能量、信息变化具有统一性的观念; 3、参与小组的讨论与交流,发现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需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实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生物的呼吸作用

第八节 生物的呼吸作用 考纲要求: 1.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反应式等是高考复习的重点 2.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动物呼吸与植物呼吸等相系间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的 1. 呼吸作用的概念(B :识记)。 2. 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 :理解)。 3. 呼吸作用的意义(C :理解)。 重点、难点和疑点 1. 教学重点 (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2) 呼吸作用的意义。 2. 教学难点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3.教学疑点: 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 ②细胞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综合题。 教材教法及课时安排 1.教材教法: ⑴用“图解联想法”理解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 ⑵用“并列比较法”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3)用“图文转换法”和“类比分析法”解细胞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综合题。 2.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呼吸作用的概念 生物的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与光合作 光合作用:无机物?? ?→?光能合成 有机物(储存能量) 过程虽相反 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有机物????→?有氧或无氧分解无机物或简单有机物 但不是简单的逆转 (释放能量) 一、有氧呼吸 (一)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要点:条件、反应物、反应程度、 产物、能量多少) (二)总反应式:C 6H 12O 6+6H 2O +6O 2?→? 酶 6CO 2+12H 2O +能量 (三)过程及场所(注意三种原料参与反应的阶段,两种产物生成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反应 场所)

细胞呼吸教学案

班级姓名等第 第四章第3节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涟水县第一中学许志龙 〖学习目标〗1、细胞呼吸的概念及与物质燃烧的异同2、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反应式〖学习重、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反应式的理解运用 【探究讨论1】 人需要氧气,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终如何被利用的呢? 1、细胞呼吸的概念? 2、细胞呼吸的类型? 3、细胞呼吸的本质? 4、细胞呼吸与物质的燃烧有什么异同? 【探究讨论2】 人体吸入氧气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吸入的氧气进入细胞中的某个部位被利用? 1、画出线粒体的模式图? 2、简单概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探究讨论3】 默写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及反应场所;并用最精炼的语言总结各个阶段? 有氧呼吸过程: 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a.场所:b.物质变化:c.能量变化: d.反应式: f.概括总结: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a.场所:b.物质变化:c.能量变化: d.反应式: f.概括总结: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a.场所:b.物质变化:c.能量变化: d.反应式: f.概括总结: 【探究讨论4】1、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2、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 3、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4、C6H12O6能否直接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5、C6H1218O6中18O在有氧呼吸中的去向?参与呼吸的18O2的去向? 6、氧气在哪一步参与的?

【提高巩固】 1.在整个有氧呼吸过程中,O2是第___阶段参与反应的;CO2是第______阶段生成;O2中的O最后进入____ 2.有氧呼吸中需O2和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__阶段,场所是______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_______三个阶段均有的产物是:______ 3、人体内代谢终产物CO2形成的主要场所()。 A、血浆内 B、线粒体基质 C、肺泡 D、细胞质基质 4、有氧呼吸的过程中,合成大量ATP的阶段,并伴随生成的物质是()。 A、H2O B、丙酮酸 C、CO2 D、其他有机物 5、右下图表示需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有氧呼吸的每个阶段程都需要酶 6、【变式题1】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 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物质依次是水和氧气 B.图中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通过图示过程后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条件下完成 7、【探究讨论5】 总结讲解有氧呼吸流程图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3)学生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生理童义。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活动,学会与人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2)学生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有氧呼吸 一、导入 之前我们学习过能量,那么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硝化细菌的化学合成作用),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

样进行的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细胞呼吸。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 教师: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是什么,指的是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的,这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细胞呼吸指的是什么,它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细胞呼吸就是细胞内进行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介绍细胞呼吸其实就是糖的氧化。Ppt展示光能—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细胞呼吸--将能量释放供机体利用,根据有无氧气的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说明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这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主要形式。 教师:结合木头的燃烧的过程,它是一个较剧烈的化学变化,在高温下发生产生光和热,细胞呼吸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所产生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是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则变成热能释放出去。比较细胞呼吸的过程,总结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糖的的氧化过程, 教师:提问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学生:线粒体 教师:PPT展示线粒体结构模型,带领学生一起回顾线粒体各部分结构,细胞呼吸主要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所以称其是动力车间。 教师:细胞呼吸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让学生阅读书本P73-74,然后请同学回答哪三个阶段及相应的场所。 学生:阅读并回答三个阶段及场所。 教师:解释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过程,并书写每个过程的方程式,和同学一起来配平方程式,对[H]进行解释,它是一种脱氢酶的辅酶,其实就是脱氢酶脱下的氢然后给它拿着,待会给第三个环节利用,NADH是还原型的,NAD+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降解阶段。(糖酵解)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

一轮复习细胞呼吸高考模拟题(附详细答案)

1.(2011海南高考)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厌氧呼吸 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需氧呼吸逐渐减弱 2(09全国II卷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3.(2011·深圳质检)下表是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单位鲜重在单位时间耗氧量μL·g-1·h-1)。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 B.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 C.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内自由水含量 D.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与功能无关 4.(2010佛山质检)在植物体的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 ) A.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既可以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根细胞中进行 C.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5.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6 mol C.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6.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24.在水稻叶肉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代谢的共同点是() A 都产生[H] B 都产生CO2 C 都受温度的影响 D 都释放大量的能量 25.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 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B.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2/3 C.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 mol氧气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例是1∶2 26.右图是一个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试验装置。先将这个装置放在暗室中24小时,然后移到光下。瓶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瓶口密封。 (1)数小时后摘下瓶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数滴,而叶片 颜色无变化,证明叶片中,说明了。 (2)摘下瓶外一片叶片,经处理加碘液数滴,则叶片颜 色,说明。 (3)瓶内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4)将盆栽植物先放在暗处24小时的作用是。 (5)实验中,用来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用 来检验淀粉的生成。

最新一轮复习细胞呼吸习题归纳(非常好)

细胞呼吸习题归纳 一、细胞呼吸的原理(过程)、类型及其比较。 注:相同呼吸底物、不同种类生物呼吸类型、代谢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不同生物体内的基因不同。 对点训练: 1、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 .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 .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 .某些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2.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 2O 和O 2 B .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 .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D .该过程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进行 3.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b 、c 物质依次是水和水 B .图中产生[H ]的场所是线粒体 C .用18O 标记葡萄糖,则通过图示 过程后产物水中会 检测到放射性 D .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条件下完成 4.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④消耗[H] 5.下列有关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有氧呼吸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的外膜、内膜和基质中 B .线粒体可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 2和水 C .用18O 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不会检测到放射性 D .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含有线粒体 6.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 .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 .葡萄糖只能作为有氧呼吸分解的底物 C .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D .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7.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 .②处产生[H]和CO 2 B .①、②、③都处产生ATP C .②处消耗丙酮酸 D .③处发生[H]与O 2的结合反应 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一)细胞呼吸底物是糖类(如葡萄糖)时,据曲线或CO 2释放量和O 2吸收量来判断呼吸类型 细胞呼吸总强度=有氧呼吸强度+ 无氧呼吸强度 MN=NP+ QN (M P= QN) (设:NP=6, QN=2) 判断:(1)既无CO 2释放,也无O 2吸收时,细胞呼吸方式: , (2)不消耗O 2,但产生CO 2时,细胞呼吸方式: (图中A 点)。 (3)CO 2释放量等于O 2消耗量,细胞呼吸方式: (图中C 点以后)。 (4)CO 2释放量大于O 2消耗量,细胞呼吸方式: , ①CO 2释放量大于O 2消耗量4/3,细胞呼吸方式: (图AM 段)。 ②CO 2释放量小于O 2消耗量4/3,细胞呼吸方式: (图MC 段)。 ③CO 2释放量等于O 2消耗量4/3,细胞呼吸方式: (图M 点)。 (5)相关计算: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时,怎样计算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对值? ①根据氧气的消耗量计算有氧呼吸中消耗的葡萄糖。 ②根据有氧呼吸中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相对值),将二氧化碳的释放总量减去 氧气消耗量即为无氧呼吸的二氧化碳释放量。 ③由无氧呼吸的二氧化碳释放量计算无氧呼吸中消耗的葡萄糖。 对点训练: 1.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 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 ) A .一定是无氧呼吸 B .一定是有氧呼吸 C .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D .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2.在a 、b 、c 、d 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 2和O 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