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4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

术指南(试行)》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编制组

二〇一四年六月

—82—

项目名称: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项目统一编号:

起草单位:清华大学

主要起草人:贺克斌,张强,郑博等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项目管理人:师华定 陈 胜

—83—

目录

目 录 (84)

1 编制背景 (85)

1.1 任务来源 (85)

1.2 指南编制单位 (85)

2 指南制定的意义 (85)

3 指南编制原则与技术依据 (85)

3.1 编制原则 (85)

3.2 技术依据 (86)

4 指南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86)

4.1本指南与《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之间的关系..86 4.2 源分类和排放量计算基本原则 (86)

产生系数的确定 (87)

4.3 固定燃烧源PM

10

4.3.1燃煤源(除民用煤炉)PM

产生系数的确定 (87)

10

产生系数的确定 (89)

4.3.2其它固定燃烧源PM

10

产生系数的确定 (91)

4.4 工艺过程源PM

10

4.4.1 钢铁 (91)

4.4.2有色冶金 (91)

4.4.3 建材 (92)

4.4.4 石化化工 (94)

4.4.5 废弃物处理 (94)

产生系数的确定 (94)

4.5 移动源PM

10

4.6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去除效率的确定 (95)

去除效率计算方法 (95)

4.6.1 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PM

10

4.6.1 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PM

去除效率参数确定 (95)

10

5 指南实施建议 (99)

—84—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编

制说明

1 编制背景

1.1 任务来源

2014年5月,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给清华大学下达了编制《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的任务。清华大学根据之前的研究基础和对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总结凝练,开展了《技术指南》的编制工作,并在6月通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1.2 指南编制单位

本指南的编制单位是清华大学。指南的主要起草人有贺克斌、张强、郑博等。

2 指南制定的意义

《技术指南》规范了PM10源排放清单编制的方法和数据来源。PM10排放来源十分繁杂,对应的计算方法和参数复杂多样。《技术指南》规定了PM10源排放清单编制的标准方法和数据源,可以指导各地获得可靠可比的排放清单结果。

《技术指南》有助于各地环境保护部门摸清PM10源排放基本情况。清单结果作为环境统计和污染源普查数据的重要补充,有助于加强人们对PM10源排放特征的认识,制定有效的PM10排放控制策略。

《技术指南》为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规范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支撑。《技术指南》作为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为其它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指南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3 指南编制原则与技术依据

3.1 编制原则

1)科学实用原则

在确保可吸入颗粒物PM10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的同时,增强为污染防治决策服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分类指导原则

—85—

依据我国当前的行业或产品分类,充分考虑各个行业工艺技术、污染控制技术不同带来的排放特征差异,进行深层次源划分,使PM10排放源尽可能涵盖潜在的、可能带来排放的活动部门。

3)因地制宜与循序渐进原则

各地根据自身污染特征、基本条件和污染防治目标,结合社会发展水平与技术可行性,科学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路线,随着环境信息资料的完备,不断完善和更新源排放清单。

3.2 技术依据

本指南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如下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标准等文件,具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4 指南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4.1本指南与《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之间的关系

PM10的粒径范围涵盖了细颗粒物(PM2.5)。为保持计算结果的一致性,PM10与PM2.5排放清单在编制过程中应保持源分类分级体系和清单编制技术方法的一致,并采用相同的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因此,本指南与已经发布的《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在清单编制技术流程方法和活动水平获取方法和途径方面基本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给出各类源的PM10产生系数和各种末端控制技术对PM10去除效率。

4.2 源分类和排放量计算基本原则

本指南建立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计算体系的原则是以评估区域尺度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水平为目的,把握与之关系显著的特征,同时兼顾计算体系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86—

《技术指南》并不试图捕捉所有可能的颗粒物排放源,而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人为排放源上。

排放源分类分级主要以技术为依据,考虑不同燃烧技术或工艺技术在颗粒物产生机理上的差别,划分详细的排放源类别。可吸入颗粒物从生成到排入大气的过程,受到行业、燃料/产品、工艺技术与污染控制技术共四种因素的影响,依此对每大类排放源进行四级分类。

PM10排放量计算的重点在于获取第四级源的活动水平和对应的排放系数。首先根据燃料消耗量/产品产量(第二级源)以及各种燃烧/工艺技术(第三级源)和颗粒物控制技术的应用比例(第四级源)获取第四级排放源活动水平;然后根据燃烧/工艺技术确定PM10产生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控制技术的去除效率确定第四级源PM10最终排放系数,计算出PM10排放量。图1给出了PM10排放量计算的技术路线图。

图1 PM10排放量计算技术路线图

4.3 固定燃烧源PM10产生系数的确定

4.3.1燃煤源(除民用煤炉)PM10产生系数的确定

固定燃烧源中各类燃煤排放源,除民用煤炉以外,其它排放源的一次PM10产生系数计算需要确定三个参数:燃煤收到基灰分、灰分进入底灰的比例、排放源产生的总颗粒物(TSP)中PM10的比例。

燃煤灰分是确定燃煤设备PM10产生系数的重要参数。地区间煤炭流动会影响各地

—87—

消费煤炭的灰分,使之与生产煤炭的灰分出现差异。为更准确计算燃煤设备的PM10产生系数,推荐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获取实际锅炉燃煤灰分值。

灰分进入底灰的比例与燃烧工艺密切相关,不同燃烧炉型取值差别很大。《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1]中煤粉炉、流化床炉和层燃炉的推荐取值分别为0.20、0.40和0.85。Zhao等测试了中国八座燃煤电厂的十台发电机组,给出煤粉炉、流化床炉和层燃炉的测试值分别为0.31、0.48和0.85。《技术指南》将电力部门灰分进入底灰比例取为以上两组值的平均值,即煤粉炉取0.25,流化床炉取0.44,层燃炉取0.85。供热部门燃烧技术与电力相似,取值与电力相同。工业和民用部门灰分进入底灰比例根据《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取值,即流化床炉取为0.40,层燃炉取为0.85。

PM10在TSP中比例与排放部门和燃烧工艺相关,不同燃烧炉型的取值差异较大,不同排放部门的相同燃烧炉型由于管理、操作方式的差异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值。表1总结了国内外一些燃煤锅炉产生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测试结果,煤粉炉的测试结果要多于流化床炉和层燃炉。Klimont等[2]总结的欧洲结果中PM10在TSP中的比例如下:电力与供热部门的煤粉炉、流化床炉和层燃炉分别为0.23、0.26和0.37;工业与民用部门的流化床炉、层燃炉为0.20。可以看出,中国煤粉炉的测试均值(0.22)与Klimont等[2]总结的欧洲煤粉炉均值(0.23)非常接近。Zhao等针对中国典型燃煤电厂的测试结果中煤粉炉、流化床炉和层燃炉排放的PM10占TSP的比例分别是0.22、0.32和0.30。《技术指南》将电力部门排放的PM10占TSP的比例取为以上两组值的平均值,即煤粉炉取为0.23;流化床炉取为0.29;层燃炉取为0.33。供热行业的取值与电力相同。工业和民用行业按照欧洲结果取值,即流化床炉和层燃炉取值为0.20。

表1 国内外部分燃煤源排放颗粒物粒径分布测试结果

颗粒物比例

>PM10 PM2.5-10 PM2.5

410t/h 煤粉炉[4]0.61 0.37 0.02

煤粉炉[5]0.56 0.28 0.16

50MW,煤粉炉[6]0.64 0.30 0.06

600MW,煤粉炉[6]0.82 0.16 0.04

600MW,煤粉炉[6]0.86 0.11 0.03

220MW,煤粉炉[6]0.83 0.15 0.02

—88—

35t/h循环流化床[7]0.68 0.22 0.10

4t/h层燃炉[8]0.94 0.03 0.03

煤粉炉[9]0.78 0.19 0.03

循环流化床[9]0.68 0.24 0.08

煤粉炉[10]0.72 0.24 0.04

煤粉炉[11]0.78 0.16 0.06

循环流化床[11]0.68 0.23 0.09

400t/h 循环流化床[12]0.83 0.14 0.03

4.3.2其它固定燃烧源PM10产生系数的确定

对于气体和液体燃料排放国内的测试数据相对缺乏,《技术指南》中气体和液体燃料的PM10产生系数参考 AP-42排放系数数据库[3]中的无控情况产生系数取值。

目前国内已开展了较多民用部门煤炉的排放测试。不同品质和形状的煤颗粒物排放有着较大的差别,无烟煤的产生系数显著低于烟煤的产生系数,型煤的排放要低于原煤。Zhang等[13]测定民用煤炉的颗粒物产生系数在0.03-10.00 g/kg,均值是1.30 g/kg。Chen 等[14~16]测定型煤中烟煤和无烟煤的颗粒物产生系数均值分别是7.33 g/kg、1.21g/kg,原煤中烟煤、无烟煤的颗粒物产生系数均值分别是14.8 g/kg、1.08g/kg。Shen 等[17]测定的颗粒物产生系数从无烟煤的0.065±0.002 g/kg到烟煤的10.8±0.6 g/kg。总结国内已有民用煤炉测试结果,经过仔细筛选剔除异常测试样本,按样本量平均得到分品质(烟煤、无烟煤)、分形状(型煤、原煤)的PM10产生系数,见表2。由于《技术指南》源分类中只有原煤和型煤,并不区分烟煤和无烟煤,因此需要建立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这里参照《中国煤炭工业年鉴2011》原煤产量中烟煤、无烟煤的比例计算加权平均值,得到型煤和原煤的产生系数分别为3.71g/kg、9.52 g/kg,见表3。

表2 民用煤炉PM10产生系数测试结果(单位:g/kg)

测试型煤-烟煤原煤-烟煤型煤-无烟煤原煤-无烟煤Zhang等, 2000[13]0.30 5.76

Chen等, 2005[14]10.46 1.33

Chen等., 2006[15]16.390.80

Zhi等, 2008[16] 6.9214.41 1.4 1.51

—89—

Shen等, 2010[17] 5.200.17

Zhang等, 2008[18] 1.05

Ge等, 2004[19]0.41

平均 4.2311.20 1.08 1.13

表3 民用煤炉PM10产生系数(单位:g/kg)

比例 (%)型煤原煤

烟煤83.3 4.2311.20

无烟煤16.7 1.08 1.13

合计100.0 3.719.52

民用部门生物质排放的颗粒物中PM10比重很高,比例可以达到96%[21]。PM10产生系数的选取参考了国内开展的薪柴和秸秆排放测试结果,包括Zhang[13] 、Li[20]、Shen[17]等的测试结果(表4)。经过仔细筛选剔除异常测试样本,按样本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到薪柴和秸秆的PM10产生系数分别为3.34g/kg和6.78g/kg。对于木质成型燃料和秸秆成型燃料的PM10排放系数,《技术指南》参考了Shen等(2012b)的测试结果,分别取为1.15g/kg和2.62g/kg。

表4 民用生物质燃烧PM10产生系数测试结果(单位:g/kg)

测试薪柴秸秆

Zhang等, 2000[13] 3.40 7.34

Li等, 2008[20] 3.24 4.61

Shen等, 2010[17]8.45

Shen等, 2012a[21] 2.01

Shen等, 2012b[22] 1.35 3.40

Shen等, 2013[23] 3.73

韦思业等, 2013[24] 2.92

平均 3.34 6.78

—90—

4.4 工艺过程源PM10产生系数的确定

工艺过程源PM10产生系数由TSP产污系数和PM10在TSP中所占比例相乘计算得到。上世纪90年代国家环保局(现环境保护部)对工艺过程源有组织排放的 TSP 产污系数和排放系数开展过系统的测试工作,整理编制了《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1],该手册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手册补充测试了更加详细的源分类,对不同源的推荐取值范围并没有太大改变。为了便于建立与指南源分类体系的映射关系,简化清单编制工作,《技术指南》中工艺过程源的TSP产污系数仍然参考的是1996年版《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对于不同生产工艺过程排放的PM10在TSP 中所占比例,国内没有进行过系统测试,《技术指南》采用的是Klimont等[2]基于对欧美国家排放系数的调研和筛选确定的粒径分布数据。

下面按照工艺过程源中的钢铁、有色冶金、建材、石化化工和废弃物处理五个部门依次介绍这两个参数的确定方法。

4.4.1 钢铁

钢铁行业TSP产污系数取自《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1]和中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艺测试结果[25]的平均值,PM10占TSP比例取自Klimont等[2]的研究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钢铁行业有组织排放TSP产污系数和PM10分配系数工艺 TSP产污系数(g/kg-产品) PM10分配系数

烧结 38.70 0.15

球团 27.60 0.15

炼铁 52 0.16

转炉钢 20.90 0.70

电炉钢 14 0.58

铸造 10 0.90

钢铁行业中各工艺无组织排放PM10产生系数选自RAINS-PM 模型[2]。

4.4.2有色冶金

有色冶金的 TSP产污系数取自《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1],PM10占TSP 比例取自RAINS-PM模型[2],数据如表6所示。由于 RAINS-PM 中没有氧化铝的颗粒物粒径分配系数,而氧化铝的焙烧工艺与水泥熟料烧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采用

—91—

RAINS-PM 中水泥熟料的粒径分配系数代替。

表6 有色冶金行业TSP产污系数和PM10分配系数工艺 TSP产污系数(g/kg-产品) PM10分配系数

一次铝 45.71 0.58 二次铝 11.90 0.59 氧化铝(联合法) 235 0.24

氧化铝(拜尔法) 51 0.24

氧化铝(烧结法) 500 0.24

粗铜 321.79 0.92

粗铅电解铅349.60

400

0.92

0.92

粗锌 253.33 0.92

电锌 350 0.92

氧化锌 135.7 0.92

蒸馏锌 322.9 0.92

锌焙砂 117.7 0.92

4.4.3 建材

建材中的水泥生产每一步都产生颗粒物污染,其生产全过程的大气颗粒物产生系数为水泥窑与熟料冷却机、生料磨/煤磨、水泥磨、破碎机的排放系数之和,其中水泥窑是最主要的生产工艺设备。《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1]中的测试工作覆盖了包括立窑在内的主要熟料烧制炉窑的 TSP 产污系数和排放系数[1],但是没有报道水泥生产其它工序的颗粒物排放水平;焦永道等[26]研究了我国主要的水泥窑以及水泥生产其它工序的 TSP 排放水平,但是没有包括颗粒物中的粒径分布。2012年发布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对水泥主要生产设备进行了粉尘浓度测试,但未具体给出除尘前原始浓度,仅给出不同设备的一定浓度范围。本研究在国内研究的基础上,参考U.S.EPA 采用的美国水泥生产主要工艺大气颗粒物排放系数及粒径分布[3],总结了我国水泥生产主要窑型及工序的大气颗粒物产生系数及PM10分配系数,如表7所示。

—92—

表7 水泥工业主要窑型及工序TSP产污系数及PM10分配系数工艺 TSP产污系数(g/kg-产品) PM10分配系数

新型干法窑 105 0.42

预热器窑 120 0.42

中空干法窑 100 0.42

立波尔窑 80 0.24

湿法窑

立窑

熟料冷却机生料磨/煤磨水泥磨

破碎机80

30

15

56

50

20

0.24

0.31

0.09

0.39

0.16

0.11

《技术指南》将水泥工业窑炉分为新型干法窑、立窑和其他旋窑三类,其中,其他旋窑包括预热器窑、中空干法窑、立波尔窑和湿法窑。其他旋窑的PM10产生系数是由这四种窑型的数据根据其生产的水泥产量比重加权平均得到。根据水泥分窑型产量历史数据计算得到预热器窑、中空干法窑、立波尔窑、湿法窑水泥产量的比重分别为33.28%、24.42%、4.35%、37.95%。

水泥生产全过程的PM10产生系数为某一种窑型的PM10产生系数与破碎机、生料磨/煤磨、熟料冷却机、水泥磨的PM10产生系数之和,通过表7计算得到三种窑型PM10的产生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为生产线各工序

—水泥全过程PM10产生系数(g/kg)

i工序TSP产污系数(g/kg)

i工序PM10分配系数

对于其它建材源,颗粒物的产生系数采用我国实测的TSP产污系数[1]和RAINS-PM 模型中PM10分配系数[2]计算得到,数据详见表8。

—93—

表8 其它建材源TSP产污系数及PM10分配系数

产品/工艺 TSP产污系数(g/kg-产品) PM10分配系数

浮法平板玻璃 8.70 0.95

垂直以上平板玻璃 11.74 0.95

其他玻璃 3.23 0.95 砖瓦 3.7 0.19 石灰 100 0.12 陶瓷 9.57 0.19

4.4.4 石化化工

炼焦过程、化肥制造过程中的 TSP 产污系数取自《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1],炼油和碳素生产过程的 TSP 产污系数引自 RAINS-PM 模型[2]。PM10占TSP 的比例均来自RAINS-PM[2]模型。详细数据见表9。

表9 石化化工行业TSP产污系数及PM10分配系数

产品/工艺 TSP产污系数(g/kg-产品) PM10分配系数

机焦 13 0.67

炼油 0.12 0.99

化肥 2.36 0.90

碳素 1.78 0.90

4.4.5 废弃物处理

固体废物焚烧的PM10排放系数参考RAINS-PM 模型[2]。

4.5 移动源PM10产生系数的确定

道路移动源中柴油车排放系数数据来自于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数据库,缺少系统测试结果的汽油车排放系数由机动车排放系数模型基于中国道路实际工况的模拟得到。

非道路移动源的PM10产生系数国内还没有系统的测试数据,《技术指南》参考了国外在相似车型及控制技术下的排放系数数据。

—94—

4.6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去除效率的确定

4.6.1 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PM10去除效率计算方法

由于各种控制技术对于2.5μm以下粒径段和2.5-10μm粒径段的颗粒物去除效率不同,对于某一具体的污染源,不同控制技术对于PM10的总去除效率除受该技术的分粒径段去除效率影响外,还与该污染源排放PM10的粒径分布相关。因此为得到不同排放源的PM10去除效率,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i为第4级排放源

j为除尘技术

—i排放源j除尘技术的PM10去除效率(%)

j除尘技术的PM2.5去除效率(%)

i排放源PM2.5的分配系数

i排放源PM2.5-10的分配系数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得到指南中表5所示的PM10去除效率。

4.6.1 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PM10去除效率参数确定

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的有组织排放第四级包括袋式除尘、普通电除尘、高效电除尘、电袋复合除尘、湿式除尘和机械式除尘等六种污染控制技术以及无除尘设施的情况。无组织排放目前按无控情况处理。

根据国内实际操作经验,袋式除尘的总除尘效率可达到99%以上,普通电除尘可达到98%以上[27],湿式除尘在85~93%之间,机械式除尘在70~90%之间[28]。不同除尘技术的分级去除效率差别很大[29,30]。袋式除尘和普通电除尘对各粒径范围颗粒物均可有效去除,湿式除尘和机械式除尘对粗颗粒去除效率较高,但对细颗粒效率较低。由于操作管理水平等原因,国内除尘器的实际操作效率往往低于理论值。表10列出了国内一些测试的结果。

—95—

— 96 —

表10 国内部分除尘器分级去除效率实测值 (单位:%)

燃烧设备 除尘技术 >PM 10 PM 2.5-10 PM 2.5 410t/h 煤粉炉[31] 电除尘

99.92 99.02 90.60

煤粉炉, 平圩电厂[32] 电除尘, 四电场 - - 91.57

煤粉炉,洛河电厂[32] 电除尘 - - 89.94 煤粉炉,田家庵电厂[32] 电除尘,三电场 - - 95.89 煤粉炉,马鞍山电厂[32] 电除尘,三电场 - - 95.81 煤粉炉,铜陵电厂[32]

电除尘,三电场 - - 91.99

煤粉炉[33] 电除尘

98.38 95.70 89.86

50MW 煤粉炉[34] 电除尘,四电场 99.45 98.70 95.56 600MW 煤粉炉[34] 电除尘,五电场 99.95 99.71 99.16 600MW 煤粉炉[34] 电除尘,五电场 99.95 99.16 96.75

35t/h 循环流化床[35] 电除尘 97.70 0.96 91.40 220MW 煤粉炉[34] 袋式除尘

99.98 99.76 99.72

循环流化床[9] 电除尘,三电场 97.79 94.42 86.58 煤粉炉[9] 电除尘,四电场 99.06 97.41 95.23 煤粉炉[9] 电除尘,五电场 99.83 99.10 97.96 煤粉炉[9] 电除尘,五电场 99.86 99.03 97.41

煤粉炉[9] 袋式除尘

99.94 99.76 99.72

煤粉炉[10] 电除尘,三电场 99.78 99.07 96.55 煤粉炉[10] 电除尘,四电场 99.85 99.41 97.73 煤粉炉[10] 电除尘,五电场 99.87 99.62 98.25

29MW 层燃炉[11]

湿式除尘 93.10 80.60 66.30 煤粉炉[11] 电除尘 98.60 95.70 92.00 煤粉炉[11] 电袋除尘 99.70 98.60 96.30 煤粉炉[11]

袋式除尘

99.90 99.80 99.50

参考除尘技术理论去除效率、国内实际测试结果及国外研究结果,同时考虑到国内实际操作中效率偏低的情况,确定了指南中不同排放源采用的除尘技术PM 2.5和PM 2.5-10去除效率,详见表11。不同排放源PM 2.5和PM 2.5-10粒径分配系数详见表12。

当除尘设施运转不正常时,污染源会在短时间内排放大量颗粒物,排放量往往数十倍于正常情况下的排放。本指南中计算得到的颗粒物排放量,是假定除尘设施正常工作

条件下的排放,未考虑突发事故性排放。

表11 固定燃烧源和工艺过程源第4级分类的PM2.5和PM2.5-10去除效率

排放形式污染控制技术

(%) (%)

有组织排放袋式除尘 99 99.5

电除尘 93 98

高效电除尘 96 99

电袋复合除尘 99 99.5

湿式除尘 50 90

机械式除尘 10 70

表12 固定燃烧源和工艺过程源第4级分类的PM2.5和PM2.5-10分配系数

行业燃料/原料/产品工艺技术 PM2.5分配系数 PM2.5~10分配系数

煤粉炉0.06 0.17

煤炭

流化床炉0.07 0.22

层燃炉0.10 0.23

柴油 1.00 0.00 电力

燃料油0.52 0.19

天然气 1.00 0.00

其他气体 1.00 0.00

煤粉炉0.06 0.17

煤炭

流化床炉0.07 0.22

层燃炉0.10 0.23 供热

柴油 1.00 0.00

燃料油0.52 0.19

天然气 1.00 0.00

其他气体 1.00 0.00 工业

流化床炉0.07 0.13

煤炭

层燃炉0.07 0.13

茶浴炉0.07 0.13

柴油 1.00 0.00

燃料油0.52 0.19

煤油 1.00 0.00

木质成型燃料* - -

秸秆成型燃料* - -

—97—

天然气 1.00 0.00

其他气体 1.00 0.00

煤炭层燃炉0.07 0.13

原煤0.70 0.20

洗精煤0.70 0.20

其他洗煤0.70 0.20

型煤0.70 0.20

木质成型燃料* - -

秸秆成型燃料* - - 民用

柴油 1.000.00

燃料油0.23 0.39

煤油 1.00 0.00

天然气 1.00 0.00

液化石油气 1.00 0.00

其他气体 1.00 0.00

秸秆0.93 0.03

薪柴0.93 0.03

烧结矿烧结0.07 0.09

球团矿球团0.07 0.09

生铁炼铁0.10 0.06 钢铁

钢转炉0.50 0.20

电炉0.43 0.15

铸铁铸造0.71 0.19

电解铝一次铝0.40 0.18

二次铝0.44 0.15 氧化铝联合法0.18 0.06

拜尔法0.18 0.06

烧结法0.18 0.06 粗铜0.82 0.10 有色冶金

粗铅0.82 0.10

电解铅0.82 0.10

粗锌0.82 0.10

电锌0.82 0.10

氧化锌0.82 0.10

蒸馏锌0.82 0.10

锌焙砂0.82 0.10 建材

水泥立窑0.08 0.17

新型干法0.12 0.20

其他旋窑0.09 0.19

砖瓦0.07 0.12

石灰0.01 0.11

陶瓷0.07 0.12

—98—

浮法平板玻璃0.91 0.04 玻璃

垂直引上平板玻璃0.91 0.04

其他玻璃0.91 0.04

炼焦机焦0.40 0.27

原油生产0.79 0.20 石化化工

化肥0.79 0.11

碳素0.81 0.09 废弃物处理固体废物* 焚烧 - - *排放源PM10产生系数均直接引自文献,没有PM2.5和PM2.5-10分配系数

5 指南实施建议

1)PM10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应与各种污染防治政策(包括地方标准)建立关联

关系,并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加强行政指导,促进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的

开展。

2)建议各地区依据本指南提出的技术路线,结合当地数据可获得性,确定一套完

整的排放量计算参数的获取方案。以后进行排放清单更新时采用统一的获取途径以确保

多套排放清单的可比性,如获取途径发生改变应进行说明。

3)根据PM10排放源的变化及工艺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适时修订本指

南,吸纳各种新的排放源及新的技术,淘汰过时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 (1996).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

[2]Klimont Z, Cofala J, Bertok I, et al. Modeling Particulate Emissions in Europe: A framework to

estimate reduction potential and control costs. Interim report, IR-02-076,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Laxenburg, Austria, 2002

[3]USEPA. Compilation of air pollutant emission factors. Rep. AP-42, Research Triangle Park, N. C.

1996.

[4]刘建忠, 范海燕, 周俊虎, 等. 煤粉炉PM10/PM2.5排放规律的试验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23(1): 145~149

[5]黄伟, 骆仲泱, 徐鸿, 等. 电厂排放烟气中的小颗粒分布及多环芳烃研究. 能源工程, 2003, 2:

29~ 32

[6]Yi H, Hao J, Duan L,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M10 Concentration and Size Distribution from Power

Plants in China, paper submitted to J. Air & Waste Manage. Assoc., 2005

—99—

[7]徐鸿, 骆仲泱, 王涛, 等. 循环流化床电站排放烟尘特性及痕量重金属分析.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24(3): 515~519

[8]Ge S, Bai Z, Liu W, et al. Boiler briquette coal versus raw coal: Part I—Stack gas emissions[J].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2001, 51(4): 524-533.

[9]易红宏, 郝吉明, 段雷, 等. 电厂除尘设施对 PM10 排放特征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 2006,

27(10): 1921-1927.

[10]王圣, 朱法华, 王慧敏, 等. 基于实测的燃煤电厂细颗粒物排放特性分析与研究[J]. 环境科学学

报, 2011, 31(3): 630-635.

[11]Zhao Y, Wang S, Nielsen C P, et al. Establishment of a database of emission factors for atmospheric

pollutants from Chinese coal-fired power plant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0, 44(12): 1515-1523.

[12]徐飞, 骆仲泱, 王鹏, 等. 440t/h 循环流化床锅炉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

学报, 2007, 27(29): 7-11.

[13]Zhang J, Smith K R, Ma Y, et al. Greenhouse gases and other airborne pollutants from household

stoves in China: a database for emission factor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0, 34(26): 4537-4549.

[14]Chen Y, Sheng G, Bi X, et al. Emission factors for carbonaceous particle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from residential coal combustion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 39(6): 1861-1867.

[15]Chen Y, Zhi G, Feng Y, et al. Measurements of emission factors for primary carbonaceous particles

from residential raw‐coal combustion in China[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6, 33(20). [16]Zhi G, Chen Y, Feng Y, et al.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aceous particles from various

residential coal-stoves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42(9): 3310-3315. [17]Shen G, Yang Y, Wang W, et al. Emission factor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elemental carbon for crop

residues and coals burned in typical household stoves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44(18): 7157-7162.

[18]Zhang Y, Schauer J J, Zhang Y,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te carbon emissions from real-world

Chinese coal combustion[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42(14): 5068-5073.

[19]Ge S, Xu X, Chow J C, et al. Emissions of air pollutants from household stoves: honeycomb coal

versus coal cak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4, 38(17): 4612-4618.

[20]李兴华. 2007. 生物质燃烧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

程系.

—100—

[21]Guofeng S, Siye W, Wen W, et al. Emission factors, size distributions, and emission inventories of

carbonaceous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residential wood combustion in rural Chin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46(7): 4207-4214.

[22]Shen G, Tao S, Wei S, et al. Reductions in emissions of carbonaceous particulate matter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from combustion of biomass pellets in comparison with raw fuel burning[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46(11): 6409-6416.

[23]Shen G, Xue M, Wei S, et al. Influence of fuel moisture, charge size, feeding rate and air ventilation

conditions on the emissions of PM, OC, EC, parent PAHs, and their derivatives from residential wood combus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3, 25(9): 1808-1816.

[24]韦思业等, 2013, 农村室内薪柴燃烧的颗粒物和炭黑排放因子, 生态毒理学报, 2013, 8(1): 29-36.

[25]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7.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铁》(征求意见

稿)编制说明. [R/OL]. (2007-10-22). https://www.doczj.com/doc/5717931097.html,/download/1392-4.pdf.

[26]焦永道. (2006),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治理.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7]王志轩. 我国电力环保现状与发展趋势. 科技与环保, 2003, 6: 24~25

[28]Bo Y, Qi J, Wang T, et al. Air particles pollu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tmospheric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Air Quality, Beijing.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1999, 108~115.

[29]郝吉明, 马广大.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0]吴忠标主编. 实用环境工程手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31]刘建忠, 范海燕, 周俊虎, 等. 煤粉炉PM10/PM2.5排放规律的试验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23(1): 145~149

[32]何吕刚, 吴玉华. 锅炉电除尘器飞灰粒径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电力环境保护, 1999, 15(4): 4~7

[33]黄伟, 骆仲泱, 徐鸿, 等. 电厂排放烟气中的小颗粒分布及多环芳烃研究. 能源工程, 2003, 2:

29~ 32

[34]Yi H, Hao J, Duan L,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M10 Concentration and Size Distribution from Power

Plants in China, paper submitted to J. Air & Waste Manage. Assoc., 2005

[35]徐鸿, 骆仲泱, 王涛, 等. 循环流化床电站排放烟尘特性及痕量重金属分析.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24(3): 515~519

—101—

2019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2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教 学 设 计 2019年8月

假期有收获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第一课。教材内容结构由“用心过,有收获”和“有打算,不忙乱”两项活动内容组成,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思考等形式,联系自己在假期中的有趣事情,感悟假期收获。使学生不仅体会到自己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又有意义的假期,而且还能在活动中与同学交流感受,互相学习,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收获是很多的; 2、引导学生交流暑期有趣的事情和内心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暑期趣事的交流,让学生品味暑假生活带来的收获,使他们对新学期的学习和下个假期的生活充满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品味暑假生活带来的收获; 2、对新学期的学习和以后的假期生活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用心过就会有收获。 【教学难点】 懂得认真规划假期生活,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假期生活的故事、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夏天就要过去了,说到夏天你会想起什么? 2、学生举手回答(烈日、蝉鸣、雷雨、彩虹等)。 3、师引入:这些都是夏天带给我们的礼物,但同学们知道夏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吗? 是啊,就是同学们最喜欢的暑假! 4、快乐的暑假已经过去了,不过,老师相信有很多小朋友是不会把它忘记的。因为这个暑假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特别的,哪些特别呀?

5、学生畅所欲言,如:这是我们上小学以来的第一个暑假;这个暑假我们全家去旅游了;暑假里,我学会了——;等等。 6、同学们的暑假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肯定有很多收获吧!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本学期的第一课“假期有收获”。 二、用心过,有收获 活动一:小强的暑假生活 1、有一个小朋友叫小强,他的暑假生活也很有趣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教材P2-5) 2、同学们想一想:小强的暑假快乐吗?为什么? 3、例答: 小强的暑假过得很快乐,因为他去到了爸爸工作的地方,既增进了和家人的感情,又见识了高大的楼房和好看的电影,还交到了新朋友,展示了自己的本领。 活动二:说说自己的假期生活 1、我们打开课本第3页,认真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然后说一说。 2、学生:(略) 3、老师:大家说的很好,他们在展示他们的暑期生活。他们的暑假有哪些收获呢? (1)学得好——学会一首很好听的歌 (2)玩得好——采集标本、和家人出去旅游 (3)休息好——夜里乘凉、看星空 4、瞧,多有收获的一个暑假。小朋友你们的暑假是怎么过的呢?下面,让我们也来说说自己的暑假收获吧! (1)指名上台说,可以随带自己所带来的图片、纪念品等,出示给大家看。 (2)同桌互相交流。 (3)四人小组交流。 (4)离开座位说给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听听。 小结:在这次的暑假生活中同学们学会了很多本领, 参加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在愉快的同时,大家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新的学期开始了,令人难忘的暑假假生活也画上了一个句号。但老师相信,只要用心过,就会有收获,同学们在新学期也能收获更多! 三、有打算,不忙乱 活动三:过暑假的不同方式 1、每个人度过暑假的方式都不同,怎么像过暑假才更有意义呢,让我们一起看看明明和亮亮是怎么度过暑假的吧!(教材P4-5)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第七单元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睡(shuì √ suì)不着(zháo √ zhuó) 老师(shī √ sī) 什么(shén √ shí) 天亮(liàng √ làng ) 时候(hou √ hóu) 穿(chuān √ cuān)衣服 笑着(zhe √ zháo) 真正(zhēn √ zēn) 觉得(jué √ jiào) 二、易写错的字 才:第二笔是竖钩。 同:别忘写里面的小横。 明:注意右边“月”第一笔是竖撇。 学:上面是“ ”不是“ ”。 自:不要写成“白”。 己:第三笔是竖弯钩,不出头,不要写成“已”。 衣:第五笔是撇,最后一笔是捺。 和:“禾”字末笔变成点。 三、会写的词语 人才明天同学自己上衣

?? ? 又大又好 白天 和好 男的 四、形近字 ??才(才能) ? ??木(木头) ??学(学生) ? ??字(写字) ??明(明白) ? ??朋(朋友) ??自(自由) ? ??目(目的) ??同(同伴) ? ??司(司机) ??己(自己) ? ??已(已经) ??和(和好) ? ??种(种子) ??衣(衣服) ? ??夜(夜里) ??白(白天) ? ??百(一百) 五、多音字 ??的(好的) ? ??约(约定) ??又(又大又圆) ? ??义(意义) ??ju é(觉得) 觉? ??ji ào (睡觉) ??z hǒng (种子)种? ??z hòng (种地) ?huò(和药) ? hé(和平) 和?huó(和面) ?hè(唱和) ?hú(和牌) ??zhu ó(着装) 着?zhe (看着) ??zh áo (睡不着) ??hu ā(哗啦)哗? ??hu á(喧哗) ?de (男的) dī(的士) 的 dí(的确) ?dì(目的) 六、近义词 洁白—雪白 希望—盼望 快活—快乐 柔软—松软 照顾—照看 时候—时刻 七、反义词 大—小 快—慢 多—少 远—近软—硬 宽—窄 洁白—乌黑 希望—失望 快活—忧愁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 第一篇《猜字谜》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 课《猜字谜》。这是两则猜字的谜语,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猜谜语寓知识性、趣闻性、哲理性于一体,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结合本课、本单元的特点,以及《新课标》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制定了以下3个学习目标: 1.认识“相、遇”等12个生字。会写“字、右”等7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总结猜谜语的好方法。 3. 培养学生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二、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学目标、教材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相关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又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同行者、伙伴。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求知欲望强、对能激起他们的兴趣的东西感触深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问题探究、直观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啊,老师和同学们玩猜谜语游戏,大家有信心猜出这些谜语吗? 告诉学生,“今天这堂课,是玩猜谜语游戏”,意在扫除学生对于学习和上课的负重感、疲惫感,为本课打下一个轻松而活泼的氛围。提问学生是否有信心,更利于煽动学生的热情。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具有表现力,学习热情即刻便可高涨。 随即提醒学生仔细听,教师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抛出两个谜语,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由学生一一猜出,并给猜对学生所在的小组加分。 两个谜语不难,给了学生足够信心,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入小组竞争的形式,更是把形成性评价运用到了实际课堂中。 这么多的谜语都没有难到大家。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特意带来了一个猜谜语的小窍门“猜谜语,动脑筋,认真读,会观察,跳出谜面想一下,谜底就在话里藏”(生跟读)。有了这些小窍门啊,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学好今天的知识。 这篇课文很简单,而教师在传授这篇课文时的特色就是要在简单之中制造不简单,尝试着在快乐的猜谜语活动中交给孩子们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得以运用。 (二)整体认知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提问:在自读课文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 不要限定学生的思维,引导孩子自主的关注朗读的技巧,并适时的给予指点和引导

小学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快乐学习 学习伴我成长 【教材分析】 《学习伴我成长》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的 内容。学习是人类成长和进步的阶梯,也是我们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必经之路。 因此,了解学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我们的进 步成长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也为第二课时《我学习,我快乐》的内容做了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生活中的学习乐趣。 [教学难点]个人与学习的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日常生活的见闻和感受,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我们在学校学习(见课件)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学习来使自己获得成长和进步,不管我们学习的 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需要实际动手的实践,都对我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今天我 们就来走进学习,了解学习的重要性:第一课《快乐学习》的第1课时《学习伴我成长》(板书) 一、成长离不开学习 活动一:学习使我们成长。 1、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或技能? 2、只有我们小孩子在学习吗,大人们在学什么? 学生做调查,大人们在学习使用电脑、在学习工作的专业技能或者在学习书法、绘画等业余爱好。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到学习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阶梯) 二、处处可学习 活动二:课堂互动(结合课件) 问:(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学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何处。 (2)在上课学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 了解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图片展示): 郊外踏青,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 参观博物馆,了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课堂学习,通过课本和老师获得新知识。 进入图书馆,通过阅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来到动物园,观察各种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习性。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无处不在的) 课堂小结:学习是我们每天都在主动或无意识地一种行为,并且也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会影响我们一生的事。我们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并积极主动的在学习中使自己获得进步。 【板书设计】 第一节学习伴我成长 一、学习伴我成长 二、处处可学习 【课堂练习】 1.小明在学校里学校文化知识,姐姐在网上学习外语,爸爸在工厂学习技术,妈妈在单位学习专业知识,爷爷在家学习书法……通过这些事例,以下认识错误的是(B) A.学习不分年龄 B.学习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帮助 C.学习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D.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后记】

2020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 题 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每小题 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蝉蜕.(tuì)涨.红(zhǎn g)一霎.时(shà) B.水藻.(zǎo)姊.妹(zǐ)仿膳.(shàn) C.黄晕.(yùn)徘徊.(huái )诀.别(ju é) D.应.和(yīng)憔.悴(qi áo)贮.蓄(chǔ) 2.结合语境,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静的 ①时,我总喜欢捧着一本诗集,享受属于自己的那 种安生活。 就一番 ②既能,把握方向,又能,关注细节,这样的人才能成 事业。 A.①闲暇闲适②高瞻远瞩明察秋毫 B.①闲适闲暇②高瞻远瞩明察秋毫 C.①闲暇闲适②明察秋毫高瞻远瞩 D.①闲适闲暇②明察秋毫高瞻远瞩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B. 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C. 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 D. 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4. 下面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

D.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 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5. 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 、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深切和真挚。 二、课内精彩阅 (20 分) 读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杂 地是: 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 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6.. 本段写春天的花美。从文段中可以看出,春天的花美在哪里?( 5 分) 7.“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着”改成“叫着”好不好?为什 么?(5 分) 8. 作者写野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0 分) (25 分) 读 三、课外类文阅 种一片树叶 ①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便是儿时 最美丽的梦。 ②我 4 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 中玩 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玩赏了半天,我忽发了一个奇怪的想法:

(完整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全册教案 1 挑战第一次 教学目标: 1. 学会勇敢挑战生活中的第一次 2. 辨别新鲜事物是否可以尝试 3. 学会尝试未知事物前向同伴寻求帮助、意见 教学重难点级关键: 引导学生辨别哪些事物可以独自尝试、哪些可以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哪些不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克服心理尝试新鲜事物。 教法: 利用教材例子引起学生发言,分享经历,带领学生共同面对挑战。 教学准备: 1. 设置一些学生未经历过的情景,事件 2. 收集学生关于尝试事物的经历及感受,并总结尝试失败或还未尝试的案例,做成纸条放在盒子中用于抽签 3. 课件,含有一些是否可以尝试的经典案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故事交流 教师引入《小马过河》故事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高兴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不知深浅的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

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走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教师总结:同一条河流,老牛觉得它是没不过膝盖的小溪,松鼠觉得它是深不可测的天险,而小马却觉得它不深不浅刚刚好。如果把每一本书比作一条河流,由于年龄、经历的不同,或许有的读者像松鼠,有的读者像老牛,他们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读后感受。而你就是那匹小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更要亲自去体验。 同学们一定有许多勇敢尝试的经历哪位同学愿意与我们分享你的成功和喜悦的心情?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如何有准备的挑战第一次。 二、小组讨论 同学们才尝试的过程中难免会不敢行动或行动失败,这里是老师收集来的一些同学们挑战第一次未成功的故事(拿出之前准备好的抽签盒)每个小组抽一张后讨论,如果是你该怎么办。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部 编 版 语 文 一 年 级 上 册 第七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j ī础ch ǔ百b ǎi 花hu ā园yu án .(65分) 1.给ɡěi 下xi à列li è加ji ā点di ǎn 词c í 语y ǔ选xu ǎn 择z é正zh èn ɡ确qu è的de 读d ú音y īn ,用y òn ɡ“√”标bi āo 出ch ū来l ái .(8分) 2.看k àn 拼p īn 音y īn ,写x i ě词c í语y ǔ.(8分) m íng ti ān t óng xu é z ì j ǐ b ái y ún 3.好h ǎo 朋p éng 友you ,手sh ǒu 拉l ā手sh ǒu .(5分) 老 回 时 衣 玩 间 答 服 具 师 4.用y òng 下xi à面mian 的de 偏pi ān 旁p áng 各g è写xi ě四s ì个g è字z ì.(8分) 女 日 老师 l ǎosh ī l ǎo s ī 蓝天 l án ti ān n án ti ān 贝壳 d èik é b èi k é 大海 d à h ǎi d à h ái

5.我w ǒ会hu ì填ti án .(6分) (1)“我”字共____画,第一画是:________ (2)“四”字共____画,第三画是:________ (3)“心”字共____画,笔顺是:________ 6.我w ǒ会hu ì选xu ǎn 字z ì填ti án 空k ōn ɡ.(5分) 友 又 (1)他是我最好的朋( ). (2)沙滩,黄黄的,( )长( )软. 吗 吧 (3)那里的云真的会那么白( )? (4)刚才跟你讲过的,这道题你会做了( )! 7.我w ǒ会hu ì找zh ǎo 下xi à面mi àn 词c í语y ǔ的de 反f ǎn 义y ì词c í.(8分) 哭 细 仔细 高兴 8. 连li án 词c í成ch én ɡ句j ù,并bìng 加j i ā上shang 标biāo 点diǎn .(9分) (1). (2) (3) ①什么②的③大海④是⑤项链 ①自己②很大③觉得④有时候⑤我 ①长大②自己③不要④我⑤希望 马虎 难过 笑 粗

第一单元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说课稿

1 古诗三首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三篇古诗,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这三首诗都是宋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古代乡村的生活风貌,充满景趣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是三首古诗,也是本学期的第一课。学习古诗,要多读,朗读时除了读准字音外,还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读准诗歌的节奏与断句。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重点是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古代生活画面之美,教学时对于诗歌的关

键句要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本课课后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因此要让学生准确了解诗歌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将古诗改写成小短文。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结合课文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课堂上主要是能把古诗读得流利、顺畅,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童年的生活都是充满乐趣的,我们一起看看千年前,儿童们天真烂漫的生活吧。 二、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昼耘桑晓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提示易写错的字:“耘”的偏旁是“耒”,不要写成“未”。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目录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中学时代 (一)中学序曲 (二)少年有梦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一)学习伴成长 (二)享受学习 第三课发现自己 (一)认识自己 (二)做更好的自己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一)和朋友在一起 (二)深深浅浅话友谊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 (一)让友谊之树长青 (二)网上交友新时空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第六课师生之间 (一)走近老师 (二)师生交往 第七课亲情之爱 (一)家的意味 (二)爱在家人间 (三)让家更美好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探问生命 (一)生命可以永恒吗 (二)敬畏生命 第九课珍视生命 (一)守护生命 (二)增强生命的韧性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一)感受生命的意义 (二)活出生命的精彩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一)悄悄变化的我 (二)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第二课青春的心弦

(一)男生女生 (二)青春萌动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一)青春飞扬 (二)青春有格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 (一)青春的情绪 (二)情绪的管理 第五课品出情感的滋味 (一)我们的情感世界 (二)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 第六课“我”和“我们” (一)集体生活邀请我 (二)集体生活成就我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 (一)单音与和声 (二)节奏与旋律 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 (一)憧憬关好集体 (二)我与集体共成长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一)生活需要法律 (二)法律保障生活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一)法律为我们护航 (二)我们与法律同行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公共生活 第一课我们的公共生活 (一)我与社会 (二)在社会中成长 第二课公共生活新平台 (一)网络改变世界 (二)合理利用网络 第二单元??遵守公共规则 第三课秩序与规则 (一)维护秩序 (二)遵守规则 第四课与规则同行 (一)尊重他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1.《春》朱自清 一、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族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辩》《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文本研读 1、各部分分别的哪几个自然段,每个部分描述了什么? 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有了意识,有了感情。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竞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复习知识要点

2020二年级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题(一) ___年___班姓名______ 一、我会填。(22分) 1.学好,玩好,休息好,我们过得很快乐,暑假()真不少! 2.夏天的礼物,是烈日和()。 3.周末了,我可以去书店()。 4.我们做作业时不可以边做边()。 5.每年10月1日是我国的()。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 7.我们共同()自己的国家,一起()自己的节日。 8.农历()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9.古诗词中有很多()的佳句。 10. ()登高、赏菊的风俗古代就有呀!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夏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的暑假。() 2.放假了,每天都可以睡懒觉,真舒服!() 3.我今天看了一上午的动画片。( ) 4.周末,爸妈总对我说很多“不可以”。() 5.周末适合去看看爷爷奶奶。() 6.用人民币做一件好看的工艺品。()

7.升国旗时要肃立。() 8.团聚与思念,都是中秋节的味道。() 9.海外华人也有很多过中秋节的活动。() 10.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重阳节。() 三、我会选。(20分) 1.夏天的礼物,是雷雨和()。 A.烈日 B.蝉鸣 C.彩虹 2.我和妈妈在夏夜找到了像()似的北斗星。 A.铲子 B.勺子 C.盆子 3.每天练习1小时,争取这个暑假学会()。 A.打游戏 B.打扑克 C.游泳 4.不能在()练习骑车? A.小路 B.人多的地方 C.广场 5.周末可以去书店()。 A.看书 B.踢球 C.跑步 6.小学生不可以长时间()。 A.和家人聊天 B.学习 C.看电视 7. 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照耀下的天安门。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七单元检测卷 一、按笔顺写字,再填空。(6分) 1、“同”的笔顺为,第3笔是()。 2、“学”共有()画,第5笔是()。 3、“衣”共有()画,第4笔是()。 二、读拼音,写词语。(10分) mín g bαi zì jǐ tón g xué shàn g yī hǎo de 自()同()田()才() 目()问()四()木() 四、我是小小魔术家。(12分) “人”加两笔是(),组词、。 “十”加两笔变成新字是()。 “又”加两笔变成新字是()。 “日”加两笔变成新字是()。 五、把下面的字按偏旁归类。(12分) 海明晚江妈昨妹沙奶时姐活 氵。 日。 女。 六、我会连。(6分) 弯弯的项链暖和的礼物 金色的浪花美丽的衣裳

雪白的小船小小的孔雀 七、我会选。(只填序号)(8分) ①一条②一把③一朵④一只 1.银杏树的叶子好像()扇子。 2.我家门前有()小河。 3.天空中飘着()白云。 4.小明家有()可爱的小狗。 八、我会组句子。(只填序号)(6分) 1.①衣服②我③自己④会⑤穿 。 2.①长大②希望③我④不要⑤自己 。 3.①沙滩上②脚印③落在④快活的⑤小娃娃们 。 九、选字填空。(5分) 把巴 1.松鼠的尾()好像一()伞。 2.请你()门打开。 长长常常 3.小明()到我家玩。 4.大象有一个()的鼻子。 十、按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我长()(),会()()穿()服了。 2.雪()雪()()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

小小()海螺()贝壳。 十一、读一读,做一做。(6分) 天上的云姑娘喜欢穿五颜六色的衣服。早上,云姑娘穿着一身白色的衣服。傍晚,云姑娘穿上一身红色的衣服。快下雨时,云姑娘换上了一身黑色的衣服。 1.这段话有()句话,写了云姑娘()、傍晚和()时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 2.用“”标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十二、快乐写话。(10分) 仔细看图,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并写成一段完整的话。 参考答案 一、略 二、明白自己同学上衣好的 三、自己双目同学问好田地四个天才木头 四、天天上一天木友自 五、氵:海江沙活 日:明晚昨时 女:妈妹奶姐 六、弯弯的项链暖和的礼物 金色的浪花美丽的衣裳

统编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最佳版本)

人教三年级上册4篇说课稿 第一篇《去年的树》说课稿 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故事,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回来还要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本文语言朴实,旨在教育学生要信守承诺,珍惜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能用正确的情感来朗读小鸟与大树、树根、门和小女孩四个对话。(知识目标) 2.进一步巩固默读和朗读能力,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能力目标)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入情入境地研读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文中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和鸟儿在寻找大树时的焦急心情。 教学难点:感受鸟儿对树的真挚友谊,懂得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重视朗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在教法上运用讲授法和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法则充分体现出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多媒体辅助法,使教学手段更丰富,生动。创设情境、引发想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说、悟,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促进师生、自我、文本对话方式的生成。 2.在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扮演法、朗读法(自由读、同桌读、小组分角色读)、默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五、说教学。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6个环节: 1.前置学习,汇报对话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布置他们前置学习,课文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读读课文,说说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分别是哪几次?以汇报对话来奠定第二课时教学的基点,从而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研读课文,体验角色。 (1)抓住词句,指导第一次对话。 在学生交流汇报课文中的四处对话后,课件出示第一组对话,进行朗读品味,从“好朋友”等重点词语入手,让学生找出能体现树和鸟儿是好朋友的语句,抓住“我明年一定回来”,体会鸟儿和大树的相依相惜、分手的伤感无奈以及鸟儿的庄重承诺,体会树的期盼和鸟的坚决。 (2)由扶到放,学习后三次对话。 学生围绕鸟儿与树根、大门、女孩的三次对话,自读思考,仔细揣摩鸟儿的心理活动,感悟它对朋友的牵挂、担心,履行自己的承诺,其实这也是鸟儿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 (3)研读课文,走进鸟儿内心深处。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研读课文,边读边揣摩体会角色的心情,并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部分语言可以有增改,然后安排小组在全班汇报表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春》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春》: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春》一文作者用诗的笔调,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多角度(视、听、嗅、味)、多层次地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字音字形:酝酿(yùn niàng)巢(cháo)喉(hóu)咙宛(w ǎn)转应和(hé)嘹(liáo)亮黄晕(yùn)撑(chēng)蓑笠(suōlì)抖擞(sǒu)胳膊(gēbo) 词义: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润泽.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有“趁时机、凑热闹”的意思.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也比喻作准备工作.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这个意思现在写作“婉转”. 黄晕:昏黄不明亮.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也指光影或色彩周围模糊的部分. 烘托:中国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墨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舒活:舒展,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花树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招展,迎风摆动. 应:读yīng时,可组“应当、应许、应有尽有”等词.读yìng 时,可组“呼应、反应、有求必应、随机应变、应接不暇”等词. 文首:“盼望着,盼望着”——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期待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 春草图:(第三自然段) 在词语、修辞运用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儿,表现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偷偷地”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在不经意间破土而出的情态。“坐着,躺着,打两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学计划

2020-2021年春季部编版2上《道德与法 治》 第一学期 教 学 计 划 姓名麦老师 科目道德与法治

班级二、1 目录—————————————————————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1) 二、教材分析—————————————(2) 三、教学目标—————————————(4) 四、教学措施—————————————(4) 五、教具学具准备———————————(5) 六、周次及时间安排——————————(5)

七、教学进度表————————————(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总体状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0人。均来甘沟园区十多个自然村,年龄大都在在7-8岁。通过一星期的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好,大多数同学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能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劳动积极,讲究维护集体荣誉,有较强的上进心。大多数同学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能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思考、讨论、口语交际、看图、考察、搜集资料、图片、写话等学习任务,积极动脑动手,大胆举手,踊跃发言,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回家后能认真复习学过的旧知和课文,使自己温故知新,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上课纪律观念差,对待学习不认真,不能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较差,有待于加强辅导。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读书、写字、口语交际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能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自觉地完成各项作业,平时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一些趣味性强的图书,但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的表现,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内容课 时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明天要远足 2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表达了小孩 子远足前的期盼心情,绵远悠长。短短 3节诗,把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 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 1.认识33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 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 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4.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 大还是小 2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对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认识,表达了孩子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愿望。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大”和“小”的行为都在图上,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展开教学。 项链 2 本篇课文犹如一部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

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 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 的生活。 语文园地七 3 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1.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 谓的词语。 2.明白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 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 律。 3.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 书写。 4.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 句话。 5.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 的道理。 6.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 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9 明天要远足 1.正确识记本课11个生字,学写“才、明、同、学”4个生字,认识“目”字旁和京字头“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作者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4.通过仿说练习,积累运用所学句式。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文阅读,体会儿童远足前夜的心情。 难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3.月是故乡明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中对于景和事的描述都是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服务的。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游玩、做梦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写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样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瑞士、莱蒙湖、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耄耋、燕园圣地、点缀”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3)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集

1、《挑战第一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试着挑战新鲜事物,在挑战中获得成长。 2.挑战第一次必须树立信心,有恒心。 3.知道哪些事儿可以尝试挑战,哪些事儿不能试,哪些事儿在大人的帮助下可以尝试做做。 重点学习试着挑战新鲜事物,在挑战中获得成长。 难点知道哪些事儿可以尝试挑战,哪些事儿不能试,哪些事儿在大人的帮助下可以尝试做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故事引入 师:想听故事吗?(播放故事《小马过河》) 师:小马第一次过河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呢?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小马第一次独立过河磨麦子,遇到了困难,在妈妈的鼓励下接受了挑战,勇敢去尝试,最后获得成功。 2.揭示课题 师:这个寒假,你们有没有尝试挑战第一次?【板书:挑战第一次】 学生回答预设:小马能帮妈妈做事儿;小马遇到事情会动脑筋;小马虽然是第一次做事儿,但是很勇敢;做什么事情都有第一次,不

只是听别人说,要亲自试试……利用教材中的绘本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第一次”,启发孩子们勇敢挑战第一次。 讲授新课1.说自己的第一次 (1)师:我们就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挑战的第一次。 请小组长做好组织,4个人按照编号轮流说,要说出简单的过程和你的感想。 (2)学生小组说 (3)课堂展示(请一个组的小朋友轮流说一说自己的第一次。)我们大声来汇报,我们端坐认真听。 请给我们评分:xxx同学,他(她)的声音洪亮,第一次的过程说得清楚,如果他(她)xxxx就更好了。 2.分享第一次的困难 (1)师:寒假有一个小朋友做饭,结果做糊了,可是奶奶却笑着说:“没关系,下次记得火要小一点,就不会糊了。”还有一个小朋友想学轮滑,想体验飞起来的感觉,可是他很紧张,妈妈鼓励他说:“多玩儿几次就好了。”我想你们在挑战第一次的时候也有同学和他们一样吧,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当时遇到的困难和获得的鼓励、帮助? (2)指名一个小朋友说一说他在第一次遇到的困难和获得的鼓励、帮助。 (3)师小结:每个人的第一次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的成长有时也需要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