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表时间:2011-09-19T15:33:31.283Z 来源:《学园》2011年7月13期供稿作者:郭恒亮赫晓慧王金鑫

[导读] 教师是学校建设和管理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

郭恒亮赫晓慧王金鑫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摘要】教师是学校建设和管理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学校教师自觉增强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才能保证和谐校园环境的形成。本文从和谐校园的内涵入手,重点阐述了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期望达到社会主义社会下的高等学校的和谐校园。

【关键词】教师和谐校园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3-0010-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具体落实到高校建设中就是要构建一个以人为本、师生互爱、内和外顺、团结稳定、协调发展的和谐校园。全体师生员工都应该各尽其能、各展所长,为和谐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思想教育;思想教育的好坏,关键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教师。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

和谐校园,是指校园内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人与社会等诸多要素处于协调稳定、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状态。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作用,确保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形成。校园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同时也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

教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只有每个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构建和谐校园才不至于成为空话。其地位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思想保证

大学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发展的规律,这些都必须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和传输。

2.教师是大学管理的主力军

现代大学主要任务在于承担着人类社会知识储存、生产与扩展的艰巨任务。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大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存在的前提是对学术权力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充分认可。在大学组织中,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三项主要的任务都是专业化和学术性较强的活动,并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性。如果大学不能依据其内在逻辑确定组织模式和发展方向,大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更不用谈构建和谐校园。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和谐运转的学校管理机制和校园保障机制促进学校的发展。

3.教师是化解矛盾、维护学校稳定的首道“防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发多样的状况,这是我国社会和教育变革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妥善处理矛盾,维护学校稳定,就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注意了解学生的情绪,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加以控制和引导,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保证学校稳定。

4.教师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力量保证

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特别需要广大教师在学校的各项事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教师工作作风,影响着学校的和谐团结;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影响着全校和谐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加强教师的学习,就是要提高每一个教师的素质,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作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出色地完成构建和谐校园的各项任务。

5.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者

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它是教育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学校办学目标相和谐的校园文化,包括学校上下一致的共同理想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先进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工作氛围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的大学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立。

三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由于广大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特殊地位,所以其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也是特殊和无可替代的。

1.充分发挥大学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主导作用

具有“和谐”概念的校园应体现学校自主和学术自由,这都强调了大学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在学术事务中的作用。这些专业教师在各自学科领域最有发言权,最能够保障大学内部管理按照学术自身规律向前发展。大学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主导性地位,明确了大学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与建设者,是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是与精神文明共生的教育,可以通过传授与创造一定的精神文明知识,从而达到传承与建设的目的;二是教育可以通过其培养的、从事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人而达到精神文明传承与建设的目的。既然学校教育在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建设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力量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充分发挥大学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表率作用

在教书育人中,以德育教育为先导,创建诚信的校风、学风,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即所谓的“德才兼备”的人。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道德建设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在教书育人中狠抓诚信教育: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再好的约束替代不了广大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因为身教重于言教。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