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知识A

微生物知识A

微生物知识A
微生物知识A

微生物培菌工知识试卷A

一、选择题(150×0.5/)

1、为在光学显微镜能够看到细菌的荚膜,通常使用下列哪种染色剂进行染色。(D)

A 孔雀绿

B 结晶紫

C 硝酸银

D 碳素墨水

2、发现第一个有实用价值抗生素的微生物学家是(C)

A Elhrich

B Domagk

C Fleming

D Wakmsan

3、脂多糖中的类脂A是G阴性细菌细胞壁组成成分,但它是下列哪种毒素的毒性中心?(C)

A 类毒素B外毒素C内毒素D抗毒素

4、下面哪类细菌形成的菌落,往往外形很不透明或有“干燥”之感,并且表面一般有粗糙和皱褶感。(A)

A 产芽孢

B 产荚膜C具鞭毛D具伴孢晶体

5、衣原体与病毒的共同特性是(B)

A具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B依赖宿住获得A TP C对抗生素不敏感D二分裂方式繁殖

6、测量细菌个体大小最常用的方法是下面的哪一种?(A)

A采用显微镜测微尺B通过摄影法

C 通过照相制成图片,再按放大倍数测算D测定分子量大小

7、细菌细胞膜是一个重要的代谢中心,因此细菌细胞(A)

A 可以没有细胞壁绝不能没有细胞膜B既不能无壁也不能无膜

C可以无膜但不能无壁D以上答案都不对

8、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细致形态和主要构造时,是否需要进行染色。(B)

A一般不需要B一般都需要C没有必要 D 不一定

9、在发明哪种技术以前,人们是无法了解某种微生物对人类或自然界的具体作用的。(C)

A显微镜技术B染色技术C纯种分离技术D消毒灭菌技术

10、根据下列哪项指标可将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微生物3大类群。(C)

A不同进化水平B性状上的明显差异

C不同进化水平和性状的显著差异D个体形态和结构

11、能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放线菌菌落,与培养基的结合,往往具有如下特征。(D)

A较松、极易挑取B较松,易挑取C较紧、容易挑取 D 较紧、不易挑取

12、微生物通常是指个体小于以下一数字的微小生物。(B)

A 1mm

B 0.1mm

C 0.01mm

D 0.001mm

13、立克次氏体与病毒的共同特点是。(B)

A 以二均分裂方式繁殖B专性细胞内寄生C对抗生素不敏感D能通过细菌滤器

14、细菌芽孢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因此,能否灭某些有代表性细菌的某种细胞结构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措施是否有效的主要指标,这种结构是。(B)

A 营养细胞B芽孢C芽孢囊 D 伴孢晶体

15、链霉菌菌落表面的典型特征是。(D)

A粘稠B奶油状C膏状D颗粒、粉质或绒状

16、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主要病原体是。(A)

A衣原体B立克次氏体C支原体 D 螺旋体

17、至今人类已知的微生物种数达。(A)

A 10万种B15万种 C 20万种D 30万种

18、实验室中常选用下面哪种菌为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有关性质。(A)

A 革兰氏阳性菌

B 革兰氏阴性菌

C 球状体

D 伤寒杆菌

19、引起沙眼的主要病原体是。(A)

A 衣原体

B 立克次氏体

C 支原体

D 螺旋体

20、工业发酵生产抗生素时,放线菌主要借助哪种方式以产生新的菌丝体。(C)

A 有性孢子

B 无性孢子

C 菌丝体断裂

D 有性接合

21、主要由节肢动物如虱、蜱、螨等进行传播的原核微生物是。(B)

A 衣原体

B 立克次氏体

C 支原体

D 螺旋体

22、在微生物学工作中,哪种类型的纯培养常被用于分离、纯化、鉴定、计数以及选种、育种等方面。

(B)

A 菌苔

B 菌落

C 菌膜

D 菌液

2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链霉菌的气生菌丝与基内菌丝相比为。(A)

A 色较浅、直径较粗

B 色较浅、直径较细

C 色较深、直径较细

D 色较深、直径较粗

24、革兰氏染色的步骤是。(C)

A 碘液初染、结晶紫媒染、番红复染、乙醇脱色B碘液初染、结晶紫媒染、乙醇脱色、番红复染C结晶紫媒染、碘液初染、乙醇脱色、番红复染D 结晶紫媒染、番红复染、碘液初染、乙醇脱色

25、产芽孢细菌生长在下述哪种环境时,便开始形成芽孢。(C)

A 营养物质丰富、有害代谢产物累积B营养物质丰富、有害代谢产物极少

C 营养物质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累积D营养物质缺乏、有害代谢产物极少

26、蓝细菌的“色素天线”是指。(A)

A 藻青素和藻红素

B 胡萝卜素C叶绿素a D 氧化胡萝卜素

27、大肠杆菌个体的平均大小约为。(A)

A 0.5*2.0um

B 0.5*2.0mm

C 0.5*2.0nm

D 5*2.0um

28、下列哪类细菌形成的菌落十分光滑、并呈透明蛋清状、形态较大。(D)

A 产芽孢

B 球状

C 具鞭毛

D 具荚膜

29、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表明,放线菌无性孢子形成的方式是。(A)

A 只有横割分裂而无凝聚分裂B既有横割分裂又有凝聚分裂

C 只有凝聚分裂而无横割分裂D既有菌丝体断裂又有横割分裂

30、假酵母是指。(C)

A 产生假菌丝的酵母菌

B 不产生假菌丝的酵母菌

C 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

D 具有性繁殖的酵母菌

31、能产生菌环和菌网的真菌是。(D)

A 毛霉目的真菌B虫霉目的真菌C 内孢目的真菌D捕虫菌的真菌

32、裂殖酵母营养体是。(A)

A 单倍体

B 二倍体

C 单倍体和二倍体

D 多倍体

33、酵母菌细胞内除了细胞核里含有DNA外,其他含有DNA的部分还有。(B)

A 色素体和内质网

B 线粒体和质粒

C 内质网和质粒

D 内质网和线粒体

34、在自然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主要分解者是。(B)

A 放线菌

B 霉菌

C 酵母菌

D 细菌

35、类病毒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它含有。(A)

A 单链环状RNA分子

B 双链线状RNA分子

C 单链环状DNA分子

D 双链线状DNA分子

36、朊病毒的主要特征是。(A)

A 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

B 只有dsRNA 没有蛋白质外壳

C 只有ssRNA,没有蛋白质外壳

D 只有DNA,没有蛋白质外壳

37、温和噬菌体存在的三种形式为。(A)

A 游离态、整合态、营养态B游离态、整合态、溶源态

C 裂解态、整合态、溶源态D游离态、整合态、部分缺陷态

38、拟病毒的侵染对象是。(A)

A 高等植物

B 高等动物

C 动物病毒

D 植物病毒

39、溶源性细菌在其染色体组上整合有。(A)

A 温和噬菌体DNA

B 烈性噬菌体DNA

C 烈性噬菌体粒子

D 温和噬菌体粒子

40、多数病毒粒子的直径在。(C)

A 1nm上下

B 10nm上下

C 100nm上下

D 1m上下

41、参与微生物基团移位运输方式的体系是。(D)

A Hpr

B 酶1

C 酶2

D Hpr+酶1+酶2

42、微生物细胞吸收O2、CO2、乙醇和少数氨基酸分子,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B)

A 促进扩散

B 单纯扩散

C 主动运输

D 基团移位

43、在鉴别性EMB培养基上,在反射光下大肠杆菌菌落呈现的颜色是。(C)

A 棕色

B 粉红色

C 绿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D 无色

44、为避免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产物而造成培养基pH值的变化,可采用的调节方法是:(A)

A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或不溶性CaCO3

B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高于或低于最适PH值

C 在配制培养基时降低或提高碳、氮用量

D在培养过程中控制温度和通气量

45、对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A)

A 常规加压灭菌法

B 巴氏消毒法

C 干热灭菌法

D 加消毒剂

46、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保护其固氮酶不受氧毒害的机制之一是。(B)

A SOD保护

B 豆血红蛋白保护

C 形成异形胞

D 呼吸保护

47、根据培养基上呈现菌落颜色的不同而能鉴别大肠杆菌和肠杆菌属几种细菌的培养基是。(D)

A Ashby无氮培养基

B Martin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 EMB培养基

48、在分支代谢途径中,每一分支途径中的末端产物按一定百分率单独抑制共同途径中第一酶的反馈抑制作用,称为。(C)

A 协同反馈抑制B合作反馈抑制C 累积反馈抑制D顺序反馈抑制

49、在四条产能代谢途径中,有两条途径可形成NADPH+H+ ,它们是。(C)

A EMP+ED

B EMP+TCA

C HMP+E

D D HMP+TCA

50、代谢回补途径之一是围绕着如何合成EMP途径中的。(B)

A 丙酮酸

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 甘油酸3-磷酸

D 甘油醛-3-磷酸

51、青霉素对原核微生物抑制作用的物质基础是。(A)

A 肽聚糖

B 磷壁酸

C 脂多糖

D 荚膜多糖

52、在四条产能代谢途径中,最终产生丙酮酸的途径有以下两条。(D)

A EMP及HMP

B HMP及ED

C EMP及TCA

D EMP及ED

53、酶活性调节属于酶分子水平上的代谢调节,它包括酶活性的。(D)

A 激活

B 抑制

C 阻遏

D 激活和抑制

54、在以下4属微生物中,可引起非豆科植物结根瘤的共生固氮菌是。(C)

A 固氮菌

B 固氮螺菌

C 弗兰克氏菌

D 根瘤菌

55、在四条产能代谢途径中,有3条途径可形成NADPH+H+ ,它们是(D)

A EMP、HMP、TCA

B HMP、ED、TCA

C EMP、HMP、E

D D EMP、ED、TCA

56、代谢回补途径之一是围绕着如何合成TCA循环中的。(A)

A 草酰乙酸

B 琥珀酸

C 异柠檬酸

D a-酮戊二酸

57、硫酸盐还原硫酸盐的最终产物是。(D)

A SO32-

B SO22-

C S

D H2S

58、乙酸参与乙醛酸循环后的产物是。(C)

A 草酰乙酸

B 异柠檬酸

C 琥珀酸

D 苹果酸

59、对金属制品和玻璃器皿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A)

A 干热灭菌

B 灼烧

C 消毒剂浸泡

D 紫外线照射

60、磺胺类药物抑菌的机制在于。(A)

A 阻碍叶酸的合成

B 阻碍蛋白质合成

C 改变叶酸的催化性质

D 破坏质膜的完整性

61、引用碱基类似物掺入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中的诱变剂是。(B)

A 吖啶类化合物

B 5-溴尿嘧啶

C 亚硝酸

D 亚硝基胍

62、在诱变育种工作中,诱变效果及诱变剂剂量之间相应关系通常是(D)。

A 诱变剂量越大,效果越好B诱变剂量越小,效果越好C 诱变剂量不大不小,效果越好

D 在提高诱变率基础上,既能扩大变异幅度,又能促使变异向正变范围移动的剂量最好

63、供体菌通过其性菌毛与受体菌相接触,通过DNA的传递、双链化、交换和整合,从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A)

A 接合

B 转化

C 转染

D 转导

64、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是。(B)

A 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变量实验

B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C 变量实验、涂布实验、平板影印实验

D 平板影印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病毒重建实验

65、用诱导溶源菌产生的裂解物(含10-5λdgal粒子)去感染另一个大肠杆菌阴性受体菌,使后者成为大肠杆菌的转导子,这种转导方式称为。(C)

A 高频转导

B 高频重组

C 低频转导

D 普通性转导

66、5-溴尿嘧啶是一类间接引起碱基对置换的诱变剂,它只对下列之一微生物才起作用。(D)

A 原核微生物

B 真核微生物

C 细菌

D 正在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的微生物

67、筛选营养缺陷型时,为了达到淘汰野生型目的,可将诱变后的G+ 细菌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B)

A 完全培养基

B 基本培养基

C 补充培养基

D 限量补充培养基

68、保藏细菌效果最好、保藏时间最长的方法是。(D)

A 斜面冰箱保藏方法

B 砂土管法

C 石蜡油封藏法

D 冷冻干燥保藏法

69、菌种复壮的措施是。(C)

A 纯种分离、控制传代次数、通过宿住复壮

B纯种分离、创造良好培养条件、通过宿住复壮

C 纯种分离、淘汰已衰退个体、通过宿住复壮

D纯种分离、采用有效的保藏法、通过宿住复壮

70、微生物工程是生物工程的(D)。

A 主导

B 重点

C 必要部分

D 基础

71、通过溶源转变溶源性细菌所获得的新的遗传性状是来自。(C)

A 细菌的基因

B 前噬菌体基因

C 重组噬菌体所携带的外源基因

D 重组质粒的基因

72、白喉棒状杆菌当其染色体DNA整合了噬菌体的核酸以后,就能合成白喉毒素,成为有毒菌株,此种现象称为。(D)

A 转化

B 转导

C 转染

D 溶源转变

73、牛奶、啤酒、果酒和酱油的消毒一般采用。(A)

A 巴氏消毒法

B 间歇灭菌法

C 常规加压法

D 连续加压灭菌法

74、下列有一种诱变剂是直接引起碱基对置换的诱变剂是。(A)

A 亚硝酸

B 亚硝基胍

C 吖啶橙

D 5-溴尿嘧啶

75、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选择突变株,即(B)

A 形态突变株

B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C 产量突变株

D 抗原突变株

76、通过缺陷噬菌体作媒介,把供体菌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可称为。(C)

A 接合

B 转化

C 转导

D 溶源转变

77、普遍性转导噬菌体衣壳内所含的DNA(D)

A 全部是供体菌的DNA

B 全部是噬菌体自身DNA

C 大部分是噬菌体DNA,少量是供体菌DNA

D 大部分是供体菌DNA,少部分是噬菌体的DNA

78、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非选择突变株,它是。(B)

A营养缺陷型突变株B 形态变化变株C 抗性突变株D 条件致死突变株

79、在人体肠道中数量最多的微生物是。(B)

A 大肠杆菌

B 拟杆菌

C 双岐杆菌

D 粪链球菌

80、下列有一种特性不属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A)

A 对应性

B 自发性

C 稳定性

D 可逆性

81.亚硝酸引起碱基置换的分子机制是:(A)

A 碱基发生氧脱氨作用

B 碱基类似物摻入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中

C 移码突变

D 转座作用

82.在筛选抗青霉素菌株时,须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其作用是:(A)

A 筛选

B 诱变

C 诱变及筛选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83、利用夹层培养法检出营养缺陷型,加入培养基的顺序为。(A)

A MM+含菌MM+MM+CM

B MM+含菌SM+MM+CM

C MM+含菌CM+MM+SM

D MM+含菌CM+MM+CM

84、在流产转导中,供体菌DNA片段进入受体菌后。(D)

A 不进行复制

B 不与受体菌染色体DNA发生同源重组

C 不消失但不表达

D 以上说法均不完全

85、F因子在细菌染色体上(A)

A 只有一个特定整合位点

B 有多个特定整合位点

C 没有一定整合位点

D 没有整合位点

86、在高频转导中所用的双重溶源菌裂解物必须是。(B)

A 高m.o.i的HFT裂解物B低m.o.i的HFT裂解物

C 高m.o.i的LFT裂解物D低m.o.i的LFT裂解物

87、在Hfr和F- 接合过程中,染色体转移的起点取决于。(B)

A 接合条件

B F因子的整合位点

C F- 菌株的基因型

D Hfr菌株的基因型

88、用富集培养法富集乳酸菌时,在培养物中应添加的营养物是。(A)

A 葡萄糖

B 淀粉

C 乳酸

D 乙醇

89、悉生动物是指已人为接种上(C)的无菌动物或无菌植物

A 正常菌群

B 某种致病菌

C 某种或数种已知的纯种微生物

D 特殊的非致病菌

90、今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菌,欲对其进行鉴定,首先应该进行的是。(A)

A 获得该菌种的纯培养

B 细胞形态和习性水平研究

C 查找权威性鉴定手册

D 基因或DNA水平鉴定研究

91、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如纤维素分解细菌与(B)

A 紫硫细菌

B 自生固氮菌

C 绿硫细菌

D 硝化细菌

92、能分解酚、甲醛、汞化物、DDT、六六六等有毒物质,从而在环境保护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B)

A 硝化细菌

B 假单胞菌

C 蓝细菌

D 氮化细菌

93、BOD5和COD都是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其单位是。(C)

A g/L

B ug/L

C mg/L

D mg/mL

94、少数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产生外毒素,如(D)

A 破伤风梭菌外毒素

B 肉毒梭毒素

C 白喉杆菌外毒素

D 霍乱弧菌肠毒素

95、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状态,这种现象称为。

(D)

A 隐性传染

B 急性传染

C 慢性传染

D 带菌状态

97、被激活的致敏淋巴细胞可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其中有。(A)

A r-干扰素

B 过敏毒素

C 调理素

D 白细胞素

98、抑制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的外毒素是。(A)

A 肉毒梭菌毒素

B 破伤风梭菌外毒素

C 白喉杆菌外毒素

D 霍乱弧菌肠毒素

99、某建筑工人劳动时受深部创伤,应立即到医院注射哪类物质?(B)

A 抗毒素

B 类毒素

C 抗生素

D 干扰素

100、已知B细胞膜表面的搞原受体是膜表面免疫蛋白(SmIg),其主要成分是单体的。(C)

A IgG和IgA

B IgD和IgE

C IgM和Ig

D D IgG和IgD

101、为治疗由于正常菌群失调而引起的腹泻症,常宜应用。(C)

A 广谱抗生素

B 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

C 口服某些活微生物制剂

D 一段时间内的饥饿

102、注射白喉类毒素可使机体获得。(B)

A 人工被动免疫

B 人工自动免疫

C 细胞免疫

D 变态反应

103、1975年Khler和Milstein在体外获得了淋巴细胞杂交瘤,他们是使用以下两种细胞进行杂交融合的,即。(B)

A 瘤细胞和SRBC(绵羊红细胞)

B 骨髓瘤细胞和用SRBC免疫的小鼠脾细胞

C 胸腺肿瘤细胞和用SRBC免疫的小鼠脾细胞

D 瘤浆细胞和脾细胞

104、试从以下的物质中选出完全抗原。(C)

A 青霉素

B 寡核苷酸

C 绵羊红细胞

D 磺胺

105、在免疫荧光技术中,1976年以后发展了一种具有更优越特性的新荧光素,它是。(D)

A 罗丹明

B 异硫氰酸荧光素

C 四氯三嗪基氨基荧光素

D 二氯三嗪基氨基荧光素

106、种内各菌株间的(G+C)mol%值低于以下某值时,则没有分类学上的意义。(B)

A 10%

B 2%

C 0.5%

D 30%

107、最能直接反映微生物间亲缘关系的方法是。(C)

A DNA的(G+C)mol%

B DNA序列分析

C 16S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D DNA分子杂交

108、三原界系统将生物分为哪三原界?(A)

A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生生物

B 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

C 植物、动物、微生物

D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古生物

109、今有一株细菌纯培养,要对其进行鉴定,首先应该做的是。(B)

A DNA中(G+C)mol%含量的测定

B 形态观察及革兰氏染色

C 糖发酵试验

D 血清学反应

110、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一样,一般都按林奈的“双名法”命名,例外的是。(B)

A 立克次氏体

B 病毒

C 支原体

D 螺旋体

111、下列学名中书写正确的是。(D)

A Chromobacterium Lividum

B nitrospina gracilis

C methanosarcina Methanica

D Micrococcus freudenreichii

112.维系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和β片层的化学键是(D)

A.肽键

B.离子键

C.二硫键

D.氢键

113.与下列α氨基酸相应的α酮酸,何者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D)

A.丙氨酸

B.鸟氨酸

C.缬氨酸

D.谷氨酸

114下列关于免疫球蛋白变性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B)

A.原有的抗体活性降低或丧失

B.溶解度增加

C.易被蛋白酶水解

D.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破坏

115.B族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组成辅酶,下述哪项叙述是错误的?(C)

A.尼克酰胺参与组成脱氢酶的辅酶

B.吡哆醛参与组成转氨酶的辅酶

C.生物素参与组成辅酶Q

D.泛酸参与组成辅酶A

116.下列哪种化合物中不含高能磷酸键?(A)

A.1,6二磷酸果糖

B.二磷酸腺苷

C.1,3二磷酸甘油酸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17.指出何者是酵解过程中可被别构调节的限速酶?(B)

A.磷酸己糖异构酶

B.6磷酸果糖一1一激酶

C.醛缩酶

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118.葡萄糖在体内代谢时,通常不会转变生成的化合物是(A)

A.乙酰乙酸

B.胆固醇

C.脂肪酸

D.丙氨酸

119.以5'…ACTAGTCAG…3'(DNA链)为模板合成相应mRNA链的核苷酸序列为(C) A.5'…TGATCAGTC…3' B.5'…UGAUCAGUC…3'

C.5'…CUGACUAGU…3'

D.5’…CTGACTAGT…3'

120.通常测定酶活性的反应体系中,哪项叙述是不适当的?(A)

A.作用物的浓度愈高愈好

B.应选择该酶作用的最适PH

C.反应温度宜接近最适温度

D.合适的温育时间

121.能出现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下列氨基酸,哪一种没有遗传密码?(E)

A.色氨酸

B.蛋氨酸

C.谷氨酰胺

D.脯氨酸

E.羟脯氨酸

122.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E)

A.葡萄糖

B.脂肪酸

C.磷酸肌酸

D.GTP

E.ATP

123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D)

A盐键B.疏水键C氢键D肽键

124.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D)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部分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125.下列关于血红蛋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A.由球蛋白及血红素构成

B.由珠蛋白及血红素构成

C.有别构(变构)效应

D.是体内主要的含铁蛋白质

126.丙二酸对于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C)

A反馈抑制B底物抑制C.竞争性抑制D.非竞争性抑制

127、短期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D)

A肝糖元分解B.肌糖原分解C.组织中葡萄糖的利用降低D.糖异生作用

128.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元合成及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B) A1磷酸葡萄糖B6磷酸葡萄糖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129.酮体包括:(C)

A .草酰乙酸、β酮丁酸、丙酮

B.乙酰乙酸、β酮丁酸、丙酮酸

C.乙酰乙酸、β酮丁酸、丙酮

D.乙酰辅酶A、γ羟丁酸、丙酮

130.下列哪种代谢异常,可引起血中尿酸含量增高?(D)

A蛋白质分细代激增加

B胆红素代谢增加

C胆汁酸代谢增加

D.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增加

131.关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哪项是错误的?(A)

A.体内合成反应所需的能量均由ATP直接供给

B 能量的生成、贮存、释放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

C.ATP的化学能可转变为机械能、渗透能、电能以及热能等

D.ATP近过对氧化磷酸化作用调节其生成

132.肝中与胆红素结合的最主要基团是:(C)

A硫酸银B.乙酰基C葡萄糖醛酸基D甲基

133.胆固醇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是:(B)

A转变成肥红素

B.转变成胆汁酸

C.转变成维生素D

D.转变成类固醇激素

134.去甲肾上腺素可来自(B)

A色氨酸B.酷氨酸C.赖氨酸D.脯氨酸

135.参与联合脱氨基过程的维生素有(D)

A.维生素B1、B2

B.维生素B1、PP

C.维生素B6、B1

D.维生素B6、PP

136.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D)

A. 葡萄糖

B.脂肪酸

C. 磷酸肌酸

D.ATP

137.在体内,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其活化方式为(D)

A.磷酸化

B.与蛋氨酸相结合

C.生成氨基酸辅酶A

D.生成氨基酸tRNA

138.在下列检测蛋白质的方法中,哪一种取决于完整的肽键:(C)

A.凯氏滴定法

B.双缩脲反应

C.280mm紫外吸收法

D.茚三酮反应

139.真核生物mRNA的5末端的帽子结构是(D)

A.-mGpppXm

B.-m2CpppXm

C.-m2ApppXm

D.-m7GpppXm

140.酶抑制作用的的研究有且了解一些方面的内容,例外的是:(A)

A.酶活性中心功能基团的组成与性质

B.酶的专一性及其类型

C.酶的作用机制

D.药物和毒物的作用机理

141.下列何种营养成分缺乏可造成体内丙酮酸积累(B)

A.吡哆醇

B.硫胺素

C.叶酸

D.维生素PP

142.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高能化合物(A)

A.3-磷酸甘油醛

B.磷酸肌酸

C.1,3-二磷酸甘油酸

D.乙酰 CoA

143.DNA复制是按半保留方式进行的。如查一个完全放射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含有放射标记物的溶液中,进行两轮复制,如此所产生的四个DNA分子的放射活性将会?(A)

A.半数分子没有放射性

B.所有分子都有放射性

C.半数分子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

D.一个分子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

144.关于核蛋白体上的移位,下列哪种陈述是正确的?(D)

A.空载tRNA的脱落发生在A位上

B.肽酸rTNA的转位要求EFG和GTP

C.核蛋白体沿mRNA3-5 方向相对移动

D. 肽酰一tRNA由P位转向A位。

145.有关变构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D)

A.能接受变构调节的酶常是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的聚合体

B.6P是已糖酶的抑制变构剂

C.AMP是磷酸糖激酶的激活变构剂

D.ATP是柠檬酸合成酶的激活变构剂

羧化酶的激活变构剂

146.关于末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的转变。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

A.不经转变直接由胆道排出

B.正常情况下主要与1分子葡萄糖醛酸形成复合物

C.胆红素一硫酸酯约占总结合胆红素30%

D.葡萄糖醛酸的半缩醛基与胆红素丙酸基的羧基形成酯

147.含有两个氨基的氨基酸是:(D)

A谷氨酸B.丝氨酸C酪氨酸D赖氨酸

148.下列关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

A.它能识别DNA特定的碱基顺序,并在特定的位点切断DNA

B.切割点附近的碱基顺序一般呈回文结构

C.它能专一降解经甲基化修饰的DNA

D.是重组DNA的重要工具酶

149.Km值的概念应是(D)

A.在一般情况下是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B.是达到Vmax所必须的底物浓度的一半

C.同一种酶的各种同工酶Km值相同

D.是达到1/2Vmax的底物浓度

150.酶促反应中决定酶特异性的是(B)

A.作用物的类别

B.酶蛋白

C.辅基或辅酶

二、填空题(50×0.5/)

1、杆菌分为 _球状_,___棒状_,__梭状__ 等三种。

2、球菌的大小以 __直径__ 表示,杆菌的大小以 __长*宽__ 表示。

3、细菌的鞭毛是从 _胞内_ 长出,穿过 _细胞壁_ 伸出体外。

4、球菌按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的排列方式可分为_单球菌__、__双球菌_、__链球菌__, _四链球菌 ,__ 八链球菌_ 和__葡萄球菌__。

5、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___球形_____、__杆形___、__梭形___ 及 __螺旋形___。分别称之 __球菌__、__杆菌___、___梭菌___ 和 __螺旋菌____。

6、某些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大量粘性物质围集在细胞壁外面,使细菌与外界环境有明显的边缘,这种物质称为 _荚膜___,有的细菌,这种粘性物质互相融合在一起,成为 ___荚膜___,称之为 ___菌胶团__。

7、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两者细胞壁在组成成分上主要差异为前者 _肽聚糖_含量高,后者__脂类(磷壁酸)___ 含量高。

8、真菌有性繁殖孢子的种类主要有 _卵孢子_,__接合孢子_,_子囊孢子_,和 __担孢子_ 等四种。

9、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有 __芽殖(无性繁殖)__和_裂殖(有性繁殖)___。

10、噬菌体入侵寄主的过程可分为_吸附__、__侵入__、_增殖(复制)___、___成熟(装配)__、__释放__ 等五个阶段。.

11、常被微生物用作碳源的糖类物质有___糖类及其衍生物_,__有机酸__,___碳酸盐___。

12、光能自养菌以__光能__作能源 , 以__CO2__作碳源。

13、光能异养菌以__光能__作能源 , 以__ CO2和有机物_为碳源, 以__有机物__作供H体将__外界有机物__合成细胞有机物。

14、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和能源的不同,可把微生物分为 __光能自养型,_ 光能异养型__ ,_ 化能自养型__,_ 光能异养型__四种营养类型。

关于微生物一些基本知识

关于微生物的一些基本知识 1、微生物的分类 1.1 从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 繁殖。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1.2 从对氧的需求 好氧微生物:亦称需氧菌、需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氧化有机物或无机 物的产能代谢过程,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有氧呼吸。 厌氧微生物: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 指在无氧条件下生活的细菌。为好氧性细菌的对应词。其中,在氧存在下不能生长的细菌,特称为专性厌氧菌,如梭菌、甲烷菌、 硫酸盐还原菌以及大部分光合细菌。 兼性厌氧细菌:无论有氧状态还是无氧状态都能生长发育的细菌。 1.3 微生物获得碳源与能量的方式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需求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下列四个营养类型: (1)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O2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以无机物(如硫化氢、硫代硫 酸钠等无机硫化物)作为供氢体,还原CO2合成细胞物质,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它们都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因此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藻类、蓝细菌和某些光合细菌(红 硫细菌、绿硫细菌)都属于光能自养微生物。 (2)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O2或碳酸盐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以氢气、硫化氢、二价铁离子或亚硝酸盐等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还原CO2或碳酸盐合成细胞物质,并利用无机物氧化所产生的化学能作为能源。这类微生物包括氢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3)光能异养型微生物:不能以CO2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需要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具有光合色素,以光作为能源。在生长时,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常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红 螺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和红螺微菌属的一些细菌就属于光能异养型微生物。 (4)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以有机化合物作为碳源,并利用有机物质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作 为能源,对于这类微生物而言,有机物既是碳源又是能源。 2、微生物的繁殖

微生物基础知识试题资料

微生物基础知识试题 部门: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微生物的形体极度小,必须借助于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放大数, 百倍、千倍至数万倍,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测量单位。 2、微生物分布广泛,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之表以及______________。 3、原核细胞生物由_____________构成,真核细胞生物多数由_____________组成。 4、利用某种微生物制成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为人类预疾病。 5、活性粒子是夹带有大量_____________的粒子,非活性粒子是单纯的_____________粒 子。水是制药企业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由于水的污染,将直接导入污染源。 6、热力灭菌利用高温杀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多项选择题(共15分) 1、来苏(甲酚皂)2%的水溶液用于()消毒。 A.皮肤B、设备C、容器D、空气 2、常用的消毒剂75%的乙醇用于()消毒。 A.皮肤工具B、设备C、容器D、空气 3、消毒剂用于表面活性剂0.1-0.2%的新洁尔灭液,用于()消毒。 A.皮肤B、工具C、地漏D、容器 4、37-40%的甲醛液8-9ml/m3( )消毒。 A.皮肤B、工具C、地漏D、室内 5、常用的灭菌器主要有() A.高压蒸汽灭菌器B、烘箱C、紫外线灯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资料

第一模块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 一.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二.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藻类等。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1.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一. 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球菌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杆菌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也有的呈链状排列,分为棒状杆菌、链状杆菌、球杆菌等。 (3)螺形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如幽门螺杆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2. 细菌的繁殖 二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分裂一次。若按此速度计算,细菌群体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但事实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繁殖速度逐渐减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 3. 细菌的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 二. 真菌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 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2.溶原性:温和噬菌体这种产生成熟噬菌体颗粒(前噬菌体偶尔可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 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基因组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成熟噬菌体,导致细菌 裂解)和溶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称为溶原性。 3.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4.荚膜:荚膜是一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黏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这层 黏性物质就叫荚膜。 5.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被 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做菌胶团。 6. 芽孢:某些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叫芽孢。 7.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 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8.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 有机物。 9.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如水,碳源,能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称为培养基。

10.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 配制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11.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 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 叫鉴别培养基。 12.发酵:是指在无外在电子受体时,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 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 化反应。 13.好氧呼吸:是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O2)存在时,对底物(能源)的氧化过程。 14.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电子传递体系末端的受氢体为外源无机氧化 物的生物氧化。 15.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能力,通 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 称土壤净化。 16.水体自净:天然水体受到污染后,在没有人为的干预条件下,借助水体自身的能力使之 得到净化,这种现象成为水体自净,其中包括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17:水体富营养化(环化有) 18.硝化作用: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转化为 硝酸的过程。

最新微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 1.第一个观察并描述了微生物的人是(列文·虎克)。发明了外科消毒手术的人是(约瑟夫·李斯特)。 2.微生物学奠基人是(巴斯德、柯赫), 3巴斯德的主要贡献是: (1)彻底否定了微生物“自然发生说” (2)提出了“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巴斯德,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3)创立了巴斯的消毒法; (4)发明了狂犬病毒疫苗制备方法。学说”;○ 4柯赫的主要贡献是P3 (1)证明了炭疽病和结核病的病原体,并因在结核病病原体方面的工作获得1905年诺贝尔奖; (2)建立“柯赫定律”: (3)在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过程中发展了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 (4)建立了微生物纯培养分离技术,发明了培养基特别是固体培养基制备方法。 5微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有什么关系? (1)临床广泛应用的微生物药物及其开发 (2)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3)药物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的微生物控制 (5)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微生物学检查 6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5适应强,易变异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有哪些?(球状、杆状、螺旋状)球菌根据其分裂后的排列状况可分为哪六种类型?(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螺旋菌根据其形态结构可分为哪几种?(弧菌、螺菌、螺旋体) 2.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各有哪些?(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原 核等;特殊结构:鞭毛、性菌毛、糖被、芽孢等;)特殊结构各有什么生理功能?(鞭毛的生理功能是运动,这是原核生物实现其趋性的有效方式;菌毛具有使菌体粘附于物体表面的功能;性毛功能是供体菌向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有的性毛还是RNA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糖被功能有保护作用、作为透性屏障或离子交换系统、表面附着作用、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堆积代谢废物、储存碳源和糖源;芽孢具有抗热、抗干燥、抗化学药物、抗酸碱、抗辐射和抗静水压等生理功能) 3.细菌和病毒大小的量度单位各是什么?(细菌:微米;病毒:纳米;) 4.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革兰氏染色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特殊化学组分基础上的一种物理过程。通过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菌细胞膜或原生质上染上了结晶紫和碘的大分子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其分子交联度较紧密且基本上不含类脂,故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复合物不能透过网孔而留在细胞壁内,故显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疏松,类脂含量高,乙醇洗脱时,类脂溶解,细胞壁上出现较大空隙,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溶出细胞壁,因此,乙醇洗脱后,细胞又呈无色。这时,再经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红色。 5.缺壁细菌有哪几种类型?(原生质体、球状体或原生质球、L型细菌)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原生质体: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留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 球状体或原生质球:用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后还残留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L型细菌:在实验室中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6.细菌细胞质内有哪些内含物?(储藏物、磁小体、羧酶体、气泡)它们的成分各是 什么?(储藏物:聚-β-羟基丁酸、多糖类储藏物、聚磷酸颗粒、藻青素;磁小体:四氧化 三铁,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蛋白膜包裹;羧酶体: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气泡是充满气体的泡囊状内含物)各有什么功能?(储藏物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物;磁小体功能是导向作用,即借鞭毛游向对该菌最有利的泥、水界面微氧环境处生活;羧酶体是自养细菌固定二氧化碳的场所;气泡是调节细胞密度以使细胞漂浮在最适水层中获取光能、氧气和营养物质。) 7.放线菌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放线菌菌体由丝状菌丝构成,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和孢子等部分组成。)是怎样进行繁殖的?(放线菌主要通过无性孢子进行繁殖,

微生物知识总结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 1、培养基的种类及用途: 2 3 ⑴目的要明确(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如培养基可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生产用培养基内可加入化学成 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而分类、鉴定用培养基内必须加入已知化学成分的物质。 (2)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3)pH要适宜:各种微生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不同,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最适pH分别 为:6.5?7.5、7.5?8.5 和 5.0?6.0。 4、灭菌与消毒: 5、细菌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答:配制培养液T调节PH T分装T包扎T灭菌T搁置斜面(搁置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1/2) 【问题与探究】 (1)培养基灭菌后,为什么需要冷却到50 C左右时,才能用来搁置斜面或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提示】琼脂的凝固点为40 C,温度太高易使培养皿破裂,低于40 C,培养基已凝固,倒不 出,所以培养基灭菌后,需冷却到50 C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试管,感觉试管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试管口通过火焰? 【提示】通过灼烧灭菌,防止试管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 )为了能彻底灭菌,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加压之前一定要把原先的空气排尽,注意恒温灭菌,同时要注 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压力(100 kPa)、温度(121 °C )和灭菌时间(20 min)。

6、无菌操作和接种技术 (1) 接种 概念:在_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_的操作过程。 工具:玻璃刮铲、接种针和接种环。 方法:穿刺接种、斜面划线接种和平板划线接种、涂抹平板等。 (2 )无菌操作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关键 ①培养微生物用的试管、培养皿和微生物培养基等,在接种之前都需要灭菌 ②通常接种操作要在一酒精灯火焰一的附近进行。 【想一想】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无菌操作? 提示:无菌操作的目的是防止受到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7、微生物的分离 (1) 原理:根据微生物对「营养成分、氧气、pH等要求的不同,通过只提供目的微生物生长的必需条件,或加入某些抑制剂使非目的微生物不能生长,从而达到选择分离微生物的目的。 (2) 方法 ①据菌落形态特征初步分离 ②常用方法一一平板分离法 涂抹平板法 混合平板法 分类平板划线法 :是常用的平板分离法, 有扇形划线、连续划线、交叉 划线和方格划线等 目的:在培养基上得到目的微生物的单个菌落 【归纳】无菌技术的具体内容 (1) 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 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3) 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⑷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 (5)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无菌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平板分离法 ①原理:大多数细菌、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类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平板分离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经过生长、繁殖均可形成便于移植的菌落。 ②常用培养基: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 ③方法:⑴涂抹平板法:分离材料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一定稀释度样品倒入预先准备好的琼脂 平板,用无菌玻璃刮铲将样品涂布均匀,细菌菌落常仅在平板表面生长。 (2) 混合平板法:分离材料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一定稀释度样品与溶 化的琼脂混合,将 与样品混合的琼脂倒入无菌平皿,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 ⑶平板划线法:有扇形划线、连续划线、方格划线等。 4?目的:通过采用各种平板分离法在培养基上得到目的微生物的单个菌落。

病原微生物学知识点重点整理学习资料

病原微生物学知识点 重点整理

精品资料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记忆知识点 1.免疫的现代概念。P4 答: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现象。 2.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答:(1)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可遗传性,效应恒定性。 (2)适应性免疫:特异性(针对性),习得性,效应递增性。 3.免疫系统的功能。P5 答:(1)积极意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消极意义:免疫损伤: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4.人体中枢免疫器官的类型及作用。P6 答:(1)骨髓:①产生所有血细胞; ②淋巴细胞产生发育的器官:B细胞分化、发育的最主要场所; (2)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5.人体外周免疫器官的类型。P7 答: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6.抗原的定义及双重属性。P12 答:指能与T、B细胞受体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双重属性:(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2)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7.半抗原的概念。P12 答:仅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8.表位的概念。P13 答: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集团称为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 9.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P14 答:(1)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异物”性,分子量,复杂性,易接近性,可提呈性。(2)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 (3)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 10.T细胞依赖性抗原和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的概念。P15、16 答:(1)T细胞依赖性抗原:指需在APC及Th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2)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

微生物分类知识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录入时间:2011-4-15 11:11:57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1.1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因此,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它们的大小和特征见表1-1。 表1-1.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 微生物大小近似值细胞特征 病毒0.01~0.25μm非细胞的 细菌0.1~10μm原核生物 真菌2μm~1m 真核生物 原生动物2~1000μm真核生物 藻类1μm~几米真核生物 但是有些例外。如许多真菌子实体、蘑菇等常肉眼可见;相同的,某些藻类能生长几米长。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认为是相当简单的生物,大多数的细菌、原生动物、某些藻类和真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即使为多细胞的微生物,也没有许多的细胞类型。病毒甚至没有细胞,只有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的遗传物质,且不能独立生活。 1.2 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在生物发展的历史上,曾把所有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两大类。而

微生物,不仅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而且它们中间有些类型像动物,有些类型像植物,还有些类型既有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植物的某些特征,因而归于动物或植物都不合适。于是,1866年海克尔(Haeckel)提出区别动物界与植物界的第三界——原生生物界。它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真菌和细菌。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尤其是电子显微镜和超显微结构研究技术的应用,发现了生物的细胞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没有真正的核结构,称为原核,其细胞不具核膜,只有一团裸露的核物质;另一种是由核膜、核仁及染色体组成的真正的核结构称为真核。动物界、植物界及原生生物界中的大部分藻类、原生动物和真菌是真核生物,而细菌、蓝细菌则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不仅细胞核的结构不同,而且其性状也有差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性状的比较内容将在第二章详细介绍。 根据核结构的不同,1969年魏塔科(Whittaker)提出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五界系统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病毒作为一界被提出的较晚,主要原因是①病毒和类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是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②病毒不是用双命法,分类不用阶元系统。但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病毒和细胞型生物是有共同特性:①遗传物质是DNA(部分病毒是RNA);②使用共同的遗传密码。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于1979年提出将无细胞结构病毒立为病毒界,从而建立了六界系统。 细胞型生物 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周凤霞白京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单元知识一绪论 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概念现状 2.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概念微生物作用(有益、有害) 3.微生物特点 个体小繁殖快种类多结构简单易变异 单元知识二环境微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微生物 ①细菌(形态结构及作用 ②放线菌(形态菌落培养污泥丝状膨胀的类型) ③蓝细菌(特征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2.真核微生物 ①酵母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 ②霉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特种污水处理优势 ③真核微型藻类(分类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3.原生动物 ①鞭毛虫(形状特征指示性作用) ②肉足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纤毛虫(形状特征分类 ④包囊(形成原因过程指示性作用) 4.微型后生动物 ①轮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②线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水蚤(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5.病毒 ①病毒特征 ②病毒结构 ③繁殖(5 ④溶原性 单元知识三微生物原理 1.微生物营养 ①营养要素(5大要素 ②营养类型(4个) ③培养基(原则分类作用生化营养保证) 2.生长曲线(曲线多周期过程及对比分析 3.环境因素影响(温度ph 4.微生物代谢(酶 5.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污泥驯化) 单元知识四微生物生态

1.微生物环境分布(土壤大气水体) 2.微生物间关系(共生互生寄生拮抗 3.微生物与物质循环(C N P 循环污水处理中应用)单元知识五微生物的环境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2.产生毒素 单元知识六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1.污水生物处理分类(好氧厌氧兼氧) 2.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3.生物膜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最新微生物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微生物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药品污染的主要途径、、、、。 2.引起药品腐败的微生物有、、、等。 3.常用的灭菌法有、、、 、。 4.细菌的形态有、、。 5.常用的消毒剂有、、、、等。 6.细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霉菌、酵母菌最适宜生长温度是℃;大肠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 7.形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是。 8.干热灭菌常用 2小时。 9.用乙醇进行消毒时,最佳浓度是。 10.细菌细胞由、、、核质组成。 二、判断(共20分,每题2分) 1.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但繁殖不快,适应性不强。() 2.被微生物污染的药品可能会使其失去有效性。() 3.无菌操作的目的是保证所生产药品不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4.热致死点越高,说明微生物对温度的抗性越强。() 5.食品中添加抑菌剂,可以杀灭含有的全部微生物。() 6.病毒形体微小,必须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形态。() 7.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8.高压蒸汽灭菌可以最为有效地除去物品内外的微生物. () 9.霉菌不属于单细胞微生物。() 三、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10分) 1.微生物: 3.消毒: 四、简答题(共20分) 1.微生物按结构划分的种类及微生物特点。(10分) 2.紫外线辐射和60Co灭菌的特点。(10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药品污染的主要途径空气、原辅料、水、设备与建筑、人员。 2.引起药品腐败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内毒素及热原等。 3.常用的灭菌法有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气体灭菌法、滤过灭菌法、辐射灭菌法。 4.细菌的形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 5.常用的消毒剂有乙醇、甲醛、苯扎溴铵、过氧乙酸、碘酒等。 6.细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霉菌、酵母菌最适宜生长温度是25~28℃; 大肠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6±1 ℃。 7.形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是病毒。 8.干热灭菌常用160℃-170℃2小时。 9.用乙醇进行消毒时,最佳浓度是70%-75%。 10.细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组成。 二、判断(共20分,每题2分) 1.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但繁殖不快,适应性不强。(×) 2.被微生物污染的药品可能会使其失去有效性。(√) 3.无菌操作的目的是保证所生产药品不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4.热致死点越高,说明微生物对温度的抗性越强。(√) 5.食品中添加抑菌剂,可以杀灭含有的全部微生物。(×) 6.病毒形体微小,必须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形态。(×) 7.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8.高压蒸汽灭菌可以最为有效地除去物品内外的微生物.(√) 9.霉菌不属于单细胞微生物。(√) 三、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10分) 1.微生物:一般地说是指一群形态上、结构上都很简单的生物体。它们是一群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因为人类肉眼无法觉察或辨清,故称之微生物。 2.灭菌: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品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繁殖体和芽孢。 3.消毒: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但杀不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 四、简答题(共20分) 1.微生物按结构划分的种类及微生物特点。(10分) 微生物按种类划分: (1)非细胞型微生物:即生命现象不以细胞的形式表现。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虽有细胞结构,但仅有原始核。如细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如霉菌、酵母菌。 微生物特点: (1)体积小、面积大。(2)数量多、分布广。(3)新陈代谢旺盛、繁殖速度快。 (4)变异快、适应性强。(5)代谢强,转化快。 2.紫外线辐射和60Co灭菌的特点。 紫外线辐射穿透力很弱,不能穿透正常的包装物质,即使是一层纸、塑料薄膜等。主要用于空气灭菌、物体表面灭菌。 60Co灭菌穿透力强,可穿透数厘米厚的铅。辐射能量可直接作用于细胞蛋白质分子,伤害细胞导致死亡。 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

最新微生物知识简介

微生物知识简介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考题 一、请详细论述微生物的特点与污染控制工程的关系。 微生物主要有:病毒,原核微生物(以细菌为例),真核微生物(以酵母菌为例)等几种 病毒 形态---大多数小直径100nm左右,形态多样:砖状,子弹状,球状,蝌蚪状,杆状,卵圆状,丝状等。 结构:病毒中心是核酸(RNA),外面包被着1层有规律地排列的蛋白亚单位,称为衣壳。构成衣壳的形态亚单位称为壳粒,由核酸和衣壳蛋白所构成的粒子称为核衣壳。核衣壳外面有一层由脂类货脂蛋白组成的包膜,包膜上还可有刺突。 特性: 1体积微小2非细胞结构3病毒的化学组成比较简单4严格活细胞内寄生 5以复制方式繁殖6特殊的抵抗力 病毒在污染控制方面的意义: 日常生活中,通过水传播的人类病毒超过100多种,检测水中纷繁的病毒极为困难。需要寻找一种指示微生物显得十分必要。噬菌体与肠道病毒的结构、组成、大小和复制方式等具有相似性,因此,噬菌体是较理想的水环境肠道病毒

指示生物,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大肠杆菌噬菌体(SC噬菌体)、F-RNA噬菌体、脆弱拟杆菌噬菌体等病毒均有十分良好的指示效果。 原核微生物 形态:以球状,杆状,螺旋状,丝状为主。 例如细菌个体形态有三类:球状,杆状,螺旋状 放线菌个体具有发育良好的分支状菌丝体,少数为杆状或原始丝状的简单形态。蓝细菌形态多样,一般有球状,杆状,单生或者形成团聚体。也有丝状和螺旋状的蓝细菌。 结构:1有核糖体和裸露的环状DNA 2有细胞质,细胞膜;没有真正细胞核,但有拟核; 3.有核糖体,没有其他被磨包围的细胞器: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过氧化氢酶等 4.大多数都有细胞壁4 特性:单细胞动物, 原核生物,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细胞核、染色体,即DNA外无蛋白质包裹。其次,原核生物体内无高级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他只含有核糖体。另外,原核生物有细胞壁,但其成分和植物的不同,植物的是纤维素,原核生物是肽聚糖。原核生物外还有鞭毛等. 原核微生物在污染控制方面的意义: 细菌对污染物的净化处理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微生物通称 2.病原微生物 指可以侵入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3. 性菌毛 又称性毛,性丝,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长直的蛋白质类附属物,比菌毛长,且每一个细胞仅一至少数几根。 4.菌落 是由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5.质粒 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DNA分子6、荚膜 某些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是位于细胞壁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粘液物质。 7.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一定条件下,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构造。 8.菌毛 又称纤毛,伞毛,线毛或须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 9.细菌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试验曲线。 10.酵母菌 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的通俗名称。 11.病毒 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单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12、培养基 是指由人工配置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13. 消毒 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14. 灭菌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5. 无菌操作 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 16. 自发突变 是指物体在无人干预下自然发生的低频率突变。 17. 诱变 即诱发突变,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自发突变频率的手段。 18.变异 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遗传型的改变。 19.营养缺陷型 指微生物等不能在无机盐类和碳源组成的基本培养基中增殖,必须补充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营养物质才能生长。 20. 抗体 是高等动物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发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1. 传染 又称感染或侵染,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在突破其宿主的三道防线(机械屏障,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在宿主的特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产生特殊酶和毒素,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性反应的过程。 22. 人畜共患病 即人和脊椎动物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密切相关的一类传染病。 23. 毒力 又称致病力,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 24. 抗原 是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大分子物质。 25.细胞因子 曾称淋巴因子,是一类存在于人和高等动物体中的,由白细胞和其他细胞合成的异源性

微生物的知识,习题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调控 一、填空题 1.微生物群体的生长可用其、、或 2.测定微生物生长量有直接法的和,间接法的 3.在测微生物生长量的生理指标法中,最重要的是,另、、 和等等作指标来测定。 4.在光学显微镜下使用可直接对、的细胞以及___ 和的孢子进行计数,但计数值是数。 5.酵母菌经作活体染色后,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呈色,死细胞呈 色;细菌经染色后,活细胞在紫外光显微镜下会发出色荧光,死细胞则发出 色荧光。 6.用平板菌落计数法作活菌计数,通常可用两种制作平板的方法:①,适合于 对进行计数;②,适合对——进行计数。菌落计数的单位一般用cfu表示,其 英文全称是。 7.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①,如等;②, 如等。 8.典型生长曲线是以——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作横坐标而绘成的曲线, 由、、和四个阶段组成。 9.丝状生长的真菌在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规律是一条不典型的生长曲 线,与典型生长曲线相比,它缺乏,与此相当的仅是一段,其特点是与 成直线关系。 10.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和四种。 11.典型生长曲线中的指数期主要有三个特点:①,②,③。 12.指数生长期有三个重要参数,即、和。 13.K.coli的代时约为 min,一个细胞经2h繁殖后,可变为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代时约为 min,一个细胞经6h分裂后,可变为个。 14.影响指数期微生物代时长短的主要因素有四个:①,②,③____ 和④。 15.生长曲线中稳定期到来的四个主要原因是;①,②,③, ④_____等。 16.在微生物的生产实践中,为获得优良接种体(“种子”),多取用期的 培养物;为获得大量菌体,多取用期的培养物,为取得高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多取 用 ____ 期的培养物。 17.在生产实践中,为缩短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所采用的主要措施为 和。 18.在典型的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多变是在期,细胞浓度最高是在 ____期,细胞RNA含量最高是在期,代时最短是在期,细胞体积最大是在_____ 期。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讲解及练习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培养基的分类、组成、功能及配制。 2、掌握无菌技术的内容和无菌操作技术。 3、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掌握分离、纯化特定微生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掌握从土壤中分理处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技术的操作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1)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①目的要明确(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如培养基可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生产用培养则可加入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而分类鉴定培养基必须加入已知化学成分的物质。 ②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③pH要适宜。各种微生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不同。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生长的最适pH分别为:6.5~7.5、 7.5~8.5和5.0~6.0。 (2)培养基的种类和用途 (3)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应用实例

(4)培养基中的营养要素 要点诠释: ①微生物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最常用的氮源是铵盐、硝酸盐。 ②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 ③有些培养基不需要添加生长因子,生物自己能合成;而绝大多数微生物培养需要加入生长因子,原因是它们缺乏合成这些物质所需要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 2、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概念 在微生物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其主要技术是无菌操作。无菌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物理、化学的手段,防止实验室培养物被外来微生物污染,保持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技术,其中包括在微生物的分离、转接、保存等过程中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手段。无菌技术主要围绕如何避免杂菌污染展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手和衣着,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或接种箱内进行。 ④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其他物品相接触。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方法见下表: 注意:灭菌所依据的原理基本上都是使菌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发生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3)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①煮沸消毒法:在100℃煮沸5 min~6 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②巴氏消毒法:在70℃~75℃煮30 min或在80℃煮15 min。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

微生物知识培训材料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一.前言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在一般空气中,微生物达800~3500个/m3,在土壤中达1~500×108个/g,在严重污染的水中可达107个/ml。(饮用水要求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杆菌≤3个/ml。经水塔或贮水池贮存后,短期内可繁殖至105~106个/ml。)人的头皮上有140万个/cm2,两手上约有4~40万个,1g指甲污垢有38亿个,1g粪便可达10~1000亿个。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许多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极端(高温、高压、强酸、强碱、低温等)甚至是致死的环境,现在已发现生活着各种类型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事实说明,微生物有特别顽强的生存、繁殖和变异能力来适应环境。 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的对人有益,有的有害,有的无益也无害。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对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加以区别对待,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多数附着在灰尘上,或以芽孢形式悬浮于空气中,1μm以下者处于悬浮状态,10μm以上者会逐渐沉下来而形成菌尘。所以也要对尘粒进行控制。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注射剂)如污染了7~12μm的尘粒,可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还会致人死命。而如果污染了细菌,轻则局部红肿化脓,重则引起全身细菌性感染。因此,对微生物和尘粒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针剂生产洁净室非常重要。 人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占90%左右。一般男性每人每分钟向周围排放1000个以上的含菌粒子,女性为750个以上。穿无菌服时,静止时的发菌量为10~300个/min,一般活动时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行走时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咳嗽一次发菌量为70~700个/min,喷嚏一次为4000~60000个/min。所以在洁净室中,人的数量和活动应有特别严格的限制。 二.微生物简介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直径小于1mm)、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藉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生物。需要说明的是,微生物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界线有时非常模糊。如单细胞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也应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们并不放在微生物中进行研究。 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2000倍体重/h);③生长旺,繁殖快(20min分裂一次);④易变异,适应强;⑤分布广,种类多(10万种以上)。 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1.真核细胞型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非细胞型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空气、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在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种微生物存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有益而必需的。自然界中氮、碳、硫等多种元素循环靠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进行。例如空气中的大量氮气只有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蛋白质转化为无机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长的需

微生物基础知识知识讲解

微生物基础知识 1、微生物概述 (1)定义: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群形体微小的生物。它的大小通常以微米来表示。 (2)范围: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支原体、病毒等。(3)特点: ①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生长繁殖快、对物质有强烈的转化作用; ②种类繁多; ③易引起变异; ④数量大、分布广、环境适应性强; (4)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2、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可分为八大类: 真菌:蘑菇、霉菌、酵母菌、念珠菌 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放线菌: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 衣原体:沙眼 立克次体:斑疹伤寒 螺旋体:梅毒 病毒:甲、乙肝病毒,麻疹病毒,狂犬病毒,流感病毒。

(1)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可分为: ①原核类:仅有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细胞器很不完善。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②真核类: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器完整。如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藻类: ③非细胞类:体积微小,能通过除尘过滤器。如病毒和朊病毒。(2)按其致病性可分为: ①病原性微生物:有致病性; ②非病原性微生物:无致病性; 3、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4、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1)温度:在各种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中,温度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每种微生物都一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这种温度下,增代时间最短。一般来讲,高温能杀死微生物,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2)PH值:酸碱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3)氧气:真空环境可抑制需氧菌的生长; (4)光线; (5)盐类; (6)水分活性。 5、常见污染药物制剂的微生物 (1)葡萄球菌:可引起局部感染 (2)大肠杆菌:胆道和尿道感染 (3)绿脓杆菌:化脓性感染、中耳炎、肺炎 (4)枯草杆菌:结膜炎 (5)酵母菌:使糖分解,药液产生有机酸 (6)霉菌:是制剂霉坏,酸败变质 6、洁净车间内微生物在哪里? (1)空气 (2)水 (3)人员 (4)器具 灰尘-----“微生物的飞行器” 微生物不是凭空存在的,99%的微生物都附在颗粒上。控制空气中的微粒数,就是控制了微生物数量。 灰尘、微粒具有沉降和粘附的趋势,所以同一区域内,地面是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