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作业z4

分析化学作业z4

分析化学作业z4
分析化学作业z4

A型题: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小

B.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大

C.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小

D.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

2.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性的参数是D

A.峰面积

B.分配比

C.半峰宽

D.保留时间

3. 在气相色谱法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错误:正确答案为:D

A.试样中沸点最低组分的沸点

B.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4. 影响组分容量因子的主要因素是A

A.固定液种类和性质

B.载气种类

C.柱长

D.柱直径

5. 以下各项能够对H影响不定是错误:正确答案为:D

A.减小填料粒度

B.增大液膜后度

C.提高检测器温度

D.增高载气流速

6.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气相色谱主要用于分离低沸点、热稳定的化合物

B.气相色谱的优点是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

C.气相色谱适用于分析有机物、大多数无机物及生物制品

D.气相色谱己能分离混合物,又可在分离后对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7. 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B

A.控温装置

B.高压输液泵

C.检测器

D.自动进样器

8. 气相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错误:正确答案为:C

A.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D.固定液的沸点

9. 影响两组分相对保留值的因素是B

A.载气流速

B.柱温

C.柱长

D.检测器的类型

10. 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的反相色谱分离时,如增加甲醇的比例,则组分的容量因子和保留时间将 B

A.k与tR增大

B.k与tR减小

C. k与tR不变

D.k增大;tR减小

11. 在HPLC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 C

A.增加柱长

B.减小填料的粒度

C.改变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种类

D.增加流速

12.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错误:正确答案为:D

A.保留时间

B.相对保留时间

C.半峰宽

D.峰面积

13. 在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时间实际上反映了()的相互作用D

A.组分与载气

B.载气与固定相

C.组分与组分

D.组分与固定相

14. 关于塔板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

B.提出了定量评价柱效的指标

C.说明了色谱峰扩张即柱效降低的影响因素

D.是半经验理论

15. 程序升温色谱与恒温色谱比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错误:正确答案为:D

A.程序升温色谱能缩短分析时间

B.程序升温色谱能改善保留时间和峰形

C.程序升温色谱改善分离,提高灵敏度

D.程序升温色谱一般不改变峰数

16. 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A

A.分离度

B.塔板数

C.容量因子

D.分配系数

17. 以下影响范氏方程纵向扩散系数的因素是错误:正确答案为:C

A.色谱柱填充的均匀程度

B.载气流速

C.柱温

D.柱长

18. 在使用热导检测器时,为了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最常使用的载气为错误:正确答案为:B

A.氮气

B.氢气

C.氧气

D.氦气

19. 以下各项能够使H降低的是 D

A.增大相比

B.减小进样速度

C.提高进样口温度

D.减小填料粒度

20. 在气相色谱法中,色谱柱使用的下限温度错误:正确答案为:C

A.应不低于试样中沸点最低组分的沸点

B.应不低于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C.应该超过固定液的熔点

D.不应该超过固定液的熔点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的主要区别在于错误:正确答案为:B

A.高温

B.高效

C.柱短

D.上样量

22. 应用HPLC对样品进行分析时,在线性范围内与含量成正比的是 C

A.保留时间

B.峰宽

C.峰高

D.塔板数

23. 在范氏方程中,填料的粒度主要影响B

A.分子扩散

B.涡流扩散

C.传质阻力

D.流速

24. 两组分以沸点差别为主时,首选的固定液为A

A.鲨鱼烷

B.SE-54

C.OV-1

D.PEG-800

25. 以下影响范氏方程A项的因素是 A

A.色谱柱填充的均匀程度

B.载气流速

C.柱温

D.载气种类

26. 为减少柱后展宽效应,应主要减小B

A.进样器的死体积

B.连接管路和流通池体积

C.进样体积

D.柱体积

27. 色谱柱柱温升高的结果是错误:正确答案为:C

A.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增大

B.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不变

C.组分的保留体积减小

D.易形成前沿峰

28. 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进行的操作是B

A.增加柱长

B.改变固定液种类

C.该变色谱柱温度

D.改变载气种类

29. 以下各项不会引起色谱峰拖尾的是D

A.进样速度太慢

B.进样量过大

C.汽化温度太低

D.记录纸速太慢

30. 下列因素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的是C

A.填料的粒度

B.流动相流速

C.色谱柱柱长

D.色谱柱装填的均匀程度

31. 在HPLC中,范氏方程中的那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D

A.涡流扩散相

B.流动项传质阻力相

C.固定相传质阻力相

D.分子扩散项

32. 在气相色谱法中,可以利用文献记载的保留数据定性,目前最有参考价值的定性参数是D

A.保留时间

B.调整保留时间

C.峰面积

D.相对保留值和保留指数

33. HPLC与GC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项的主要原因是错误:正确答案为:C

A.柱前压力高

B.流动相流速快

C.流动相粘度大

D.柱温较低

34. 关于速率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考虑了流动相流速对柱效的影响

B.说明了影响塔板高度的因素

C.以平衡的观点描述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离过程

D.属于色谱动力学理论

35. 内标法定量的主要优点是B

A.不需要校正因子

B.对进样量要求不严

C.供试样品溶液配制简单

D.适合微量组分的定量

36. 正相键合相色谱法中常用的固定相是C

A.ODS

B.高分子聚合物

C.氨基键合相

D.硅胶

37. 衡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B

A.分离度

B.塔板数

C.容量因子

D.分配系数

38. 气相色谱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C

A.保留时间

B.峰宽度

C.峰面积

D.容量因子

39. 在应用HPLC对样品进行分离时,首先要选择的是 A

A.固定相

B.柱温

C.柱压

D.流速

40. 在应用HPLC对样品进行分离时,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D

A.立体异构体

B.沸点相差大的挥发性混合物

C.分子量相差大的混合物

D.容量因子变化范围宽的混合物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2 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 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 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 式输出。 2-2: 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 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 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相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衍射后有不同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6

分析化学作业及答案概要

分析化学作业 第一章 概述 一、选择题 1.根据置信度为 95% 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的合理分析结果表达式应为(B )。 a. ( 25.48 ± 0.1) % b. ( 25.48 ± 0.13 ) % c . ( 25.48 ± 0.135 )% d. ( 25.48 ± 0.1348 ) % 2.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d )。 a. 数值固定不变 b. 数值随机可变 c. 无法确定 d. 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3. 某小于1的数精确到万分之一位,此有效数字的位数是( d )。 a.1 b .2 c.4 d.无法确定 4. 消除或减小试剂中微量杂质引起的误差常用的方法是( A )。 A.空白实验 B.对照实验 C.平行实验 D.校准仪器 5.可用于减小测定过程中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D)。 A .对照实验 B. 空白实验 C .校正仪器 D .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6.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 Ca O 平均含量为 30.60% ,而真实含量为 30.30% ,则 30.60%-30.30% = 0.30% 为( B )。 A. 相对误差 B . 绝对误差 C. 相对偏差 D. 绝对偏差 二、判断正误 1.在分析测定中,测定的精密度越高,则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x )。 2.有效数字是指所用仪器可以显示的数字( x)。 3.分析结果的置信度要求越高 , 置信区间越小(x )。 4.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x )。 第二章 滴定分析概论 一、选择题 1.欲配制 1000ml 0.1m ol/L HC l 溶液,应取浓盐酸(B )。 a. 0.84m l b . 8.4m l c . 1.2m l d. 12ml 2. .用Na C2O 4( A )标定KM nO 4( B )时,其反应系数之间的关系为(a )。 a. n A =5/2nB b. n A =2/5n B c. n A =1/2 n B d. n A =1/5n B 3. .已知1mLKM nO 4相当于0.005682g Fe 2+,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b)。 a . 4KMnO /Fe T =1mL /0.005682g b. 4KMnO /Fe T =0.005682g /mL c. Fe /KMnO 4T =1m L/0.005682g d . Fe /KMnO 4T =0.005682g/mL 4. 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C ) A.反应速度可快可慢 B.反应速度要慢一点 C.反应必须定量地完成,反应速度快且有确定终点的方法 D.有确定终点的方法 5.若以反应物的化学式为物质的基本单元,则( A)。 A. 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应成简单的整数比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试题库完整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 1.?铬酸洗液的主要成分是(重铬酸钾)(浓硫酸)和(水),用于去除器壁残留(油污),洗液可重复使用. 2.洗液用到出现(绿色)时就失去了去污能力,不能继续使用. 3.比色皿等光学仪器不能使用(去污粉),以免损伤光学表面. 4.电烘箱烘干玻璃仪器的适宜温度为(105~120℃),时间为(1小时) 5.干燥器底部最常用的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化钙)硅胶可以烘干重复使用. 6.对于因结晶或碱金属盐沉积及强碱粘住的瓶塞,可把瓶口泡在(水)或(稀盐酸)中,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打开. 7.安装精度要求较高的电子天平理想的室温条件是20±2℃,相对湿度为45~60%;理化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8~26℃)内,湿度应保持在(55~75%) 。 8.化验室内有危险性的试剂可分为(易燃易爆危险品)、(毒品)和(强腐蚀剂)三类. 9.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如找不出可疑值出现原因,不应随意(弃去)或(保留),而应经过数据处理来决定(取舍) 。 10.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来表示,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来表示. 11.化验室大量使用玻璃仪器,是因为玻璃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有很好的(透明度)、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绝缘性能. 12.带磨口的玻璃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应(用纸垫上)以防止时间久后,

塞子打不开. 13.滤纸分为(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 14.放出有毒,有味气体的瓶子,在取完试剂后要(盖紧塞子),还应该用(蜡)封口 15.滴定管使用前准备工作应进行(洗涤)(涂油)(试漏)(装溶液)和(赶气泡)五步. 16.玻璃仪器的干燥方式有(晾干)(烘干)(热或冷风吹干)三种. 17.石英玻璃的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耐(酸)性能好,能透过(紫外线),在分析仪器中常用来作紫外范围应用的光学元件. 18. 不同试样的分解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分解方法大致可分为(溶解)和(熔融)两种. 19. 溶解试样时就是将试样溶解于(水)(酸)(碱)或其它溶剂中. 20. 熔融试样就是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加热,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 21. 用氢氟酸分解试样应在(铂)或(聚四氟乙烯塑料)器皿中进行.. 22. 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包括样品(溶解)、(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等步骤. 23. 重量分析中使用的滤纸分(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滤纸进行过滤,又称为(无灰)滤纸. 24. 玻璃砂芯漏斗在使用前,先用(强酸)处理,然后再用(水)洗净,洗涤时,通常采用(抽滤)法,该漏斗耐(酸),不耐(碱). 25. 干燥器底部放干燥剂,最常用的干燥剂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

分析化学课后作业答案解析

2014年分析化学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P25: 1.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减免 (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4) 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5) 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 (6) 读取滴定体积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7)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8) 标定HCl 溶液用的NaOH 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 2。 答:(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3)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4)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5)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6)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7)过失误差。 (8)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3.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如果滴定中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mL 和20mL 左右,读数的相对误差各是多少从相对误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因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mL 02.0±,故读数的绝对误差mL a 02.0±=E 根据%100?T E = E a r 可得 %1%100202.02±=?±= E mL mL mL r %1.0%1002002.020±=?±=E mL mL mL r 这说明,量取两溶液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较高。 4.下列数据各包括了几位有效数字 (1) (2) (3) (4) ×10-5 (5) pKa= (6) pH= 答:(1)三位有效数字 (2)五位有效数字 (3)四位有效数字 (4) 两位有效数字 (5) 两位有效数字 (6)两位有效数字 9.标定浓度约为·L -1的NaOH ,欲消耗NaOH 溶液20mL 左右,应称取基准物质H 2C 2O 4·2H 2O 多少克其称量的相对误差能否达到0. 1%若不能,可以用什么方法予以改善若改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结果又如何 解:根据方程2NaOH+H 2C 2O 4·H 2O==Na 2C 2O 4+3H 2O 可知, 需H 2C 2O 4·H 2O 的质量m 1为: g m 13.007.1262 020 .01.01=??=

分析化学作业2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20 姓名谈中山 课程代码20036 :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评阅教师刘霞 第 2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样量范围的要求是( B ) A.—1g B.~ C. ~ D ~ 2.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 A. 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好; B. 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D. 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 3. 下面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D ) A. 做对照实验 B. 校正仪器 C. 做空白实验 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4. 用下列何种方法可减免分析测定中的系统误差( A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增加测定次数 C. 认真细心操作 D. 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5.滴定终点是指( A ) A. 滴定液和待测物质质量完全相等的那一点 B.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那一点 C. 滴定液与待测组份按化学反比式反应完全时的那一点 ^ D.待测液与滴定液体积相等的那一点 6.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 )

A.盐酸 B. 碳酸钠 C.重铬酸钾 D.邻苯二甲酸氢钾 7.NaOH滴定HCl属于何种滴定方法( A ) A.返滴定法B.置换滴定法 C.直接滴定法D.间接滴定法 8. 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为( B )。 A. K a×K b=1 B. K a×K b=K w C. K a/K b=K w D. K b/K a=K w 9. HPO42-的共轭碱是( A ) ¥ B. H3PO4 C.PO43- D. OH- 10、强酸滴定弱碱,以下指示剂中不适用的是( B ) A.甲基橙 B. 甲基红 C. 酚酞 D.溴酚蓝(pT = 11.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试样中若含有NaOH和Na2CO3,则消耗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 A ) A. V1=V2 B. V1V2 D. V2=0 12. 不是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基准物是( B )。 A. Zn B K2Cr2O7 C CaCO3 D ZnO 13. 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2+干扰的方法是( D ) A. 配位掩蔽法 B. 氧化还原掩蔽法 C. 沉淀分离法 D. 沉淀掩蔽法 14.在滴定分析中所用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其原因是( C ) [ A. 过量半滴造成误差大 B. 造成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差值大,终点误差大 C. 造成试样与标液的浪费 D. A 、C 兼有之 15. 下列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 A.滴定管未校准 B. 试样吸水 C. 砝码被腐蚀 D. 测量时温度变化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用“√”或“×”,表示对 或错的判断)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汇总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C) A. 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 B. 随机误差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相等 C. 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 D. 随机误差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 2. 在下列分析过程中,不会出现系统误差的是(B) A. 过滤时使用了定性滤纸,因而使最后的灰分加大 B. 使用分析天平时,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 C. 试剂中含有少量的被测组分 D. 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3. 下述有关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C) A. 横坐标x值等于总体平均值μ时,曲线出现极大值 B. 曲线与横坐标之间所夹面积的总和代表所有测量值出现的概率,其值为1 C. 纵坐标y值代表概率,它与标准偏差σ成正比,σ越小,测量值越分散,曲线越平坦 D.分布曲线以x=μ点做纵坐标为其对称轴呈镜面对称,说明正负误差出现概率相等

4. 某试样含Cl-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置信度为90%),对此结果应理解为(D) A. 有90%的测定结果落在%~%范围内; B. 总体平均值μ落在此区域的概率为90%; C. 若再做一次测定,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D. 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把握为90% 5.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某氮肥试样中的含量,其百分含量为%,%,%,%,%,结果的平均偏差是(B)% A. 0.15 B. 0.05 C. D. 6.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采用:(A) A. F检验 B. t检验 C. Q检验 D. 格鲁布斯法 7. 有一组平行测定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异常值,应采用(D) A. F检验 B. t检验 C. 方差分析 D. 格鲁布斯法 8. 两位分析工作人员对同一试样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数据,若判断两位分析人员所测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该

化学分析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基本规定 1. 目的 根据规定的要求,对采购金属件产品,公司生产的半成品或成品等 化学成份 进行测量与分析,控制符合要求的产品投入使用和交付。 2. 范围 2.1 适用于本公司用化学试剂方法对采购的金属件产品进行化学成份分析。 2.2 本规程可对碳(C)、硫(S)、锰(Mn)、硅(Si)、磷(P)、铬(Cr)、镍(Ni)、铜(Cu)、钼(Mo)、铌(Nb)、钒(V)、钛(Ti)等十二种化学 元素成份进行测量与分析。 3. 职责 3.1 化学分析岗位试验人员负责在光谱分析仪无法工作特殊情况下,采用普 通的化学 试剂法对公司规定产品(含采购产品)进行化学成份检验,并出具试验报告。 3.2 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所用化学试剂的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对危险或有 毒试剂用 品实行登记。 3.3 生产部抽查组和相关分厂负责试样的提取,并送至化验室进行制备。 4. 作业程序 4.1 岗位要求 4.1.1 作业要求 (1)采购金属件化学成份要求 主要依据对应产品的国家标准以及与供方签订的相关技术协议等规定 实施测量,并作为分析判定准则。 (2)公司制造的产品化学成份要求 主要依据对应产品的国家标准,以及与顾客签订的技术协议等规定 实施测量,并作为分析判定准则。 4.1.2 质量工作要求 (1)试验人员具备岗位操作资格证书,并能熟练采用试剂法进行检验。 (2)熟悉并执行本化学成份分析岗位操作规程及有关检验标准。 (3)根据有关部门的委托试验申请,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相关产品的化学成份分析试验,如实填写并保存试验原始数据,出具分析报告,并及时通知对应部门。 当发现质量异常,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向本部门领导报告。 (4)配合生产部相关主管,做好数据统计并定期汇报本岗位的相关质量工作。 4.2 本岗位作业流程 取样→制样→确定产品分析要求→测量化学成份→分析并判定结果→ 记录原始 参数→出具分析报告(必要时,含不合格复试报告)

分析化学第五版习题答案详解下

分析化学第五版习题答案详解(下)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思考题答案 1.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有哪些特点? 答:(1)EDTA与多数金属离子形成1?1配合物;(2)多数EDTA-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较强(可形成五个五原子环); (3)EDTA与金属配合物大多数带有电荷,水溶性好,反应速率快;(4)EDTA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仍为无色,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加深。 2.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条件稳定常数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引用条件稳定常数? 答: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受其它反应条件如介质浓度、溶液pH值等的影响;条件稳定常数是以各物质总浓度表示的稳定常数,受具体反应条件的影响,其大小反映了金属离子,配位体和产物等发生副反应因素对配合物实际稳定程度的影响。 3.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实际应用时应如何全面考虑选择滴定时的pH? 答: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可以有效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防止被测离子水解,提高滴定准确度。具体控制溶液pH值范围时主要考虑两点:(1)溶液酸度应足够强以消去干扰离子的影响,并能准确滴定的最低pH值;(2)pH值不能太大以防被滴定离子产生沉淀的最高pH值。

4.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如何?它应该具备那些条件? 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类有机配位剂,能与金属形成有色配合物,当被EDTA等滴定剂置换出来时,颜色发生变化,指示终点。金属指示剂应具备如下条件:(1)在滴定的pH范围内,指示剂游离状态的颜色与配位状态的颜色有较明显的区别;(2)指示剂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适中,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K’MIn>104,又要容易被滴定剂置换出来,要求K’MY/K’MIn ≥104(个别102);(3)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应易溶于水;(4)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要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可逆性。 5.为什么使用金属指示剂时要限定适宜的pH?为什么同一种指示剂用于不同金属离子滴定时,适宜的pH条件不一定相同? 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类有机弱酸碱,存在着酸效应,不同pH时指示剂颜色可能不同,K’MIn不同,所以需要控制一定的pH值范围。指示剂变色点的lgK’Min应大致等于pMep, 不同的金属离子由于其稳定常数不同,其pMep也不同。金属指示剂不象酸碱指示剂那样有一个确定的变色点。所以,同一种指示剂用于不同金属离子滴定时,适宜的pH条件不一定相同。 6.什么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如何避免? 答: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常数比EDTA与金属离子稳定常数大,虽加入大量EDTA也不能置换,无法达到终点,称为指示剂的封闭,产生封闭的离子多为干扰离子。消除方法:可加入掩蔽剂来掩蔽能封闭指示剂的离子或更换指示剂。指示剂或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溶解度较小, 使得指示剂与滴定剂的置换速率缓慢,使终点拖长,称为指示剂的僵化。消除方法:可加入适当有机溶剂或加热以增大溶解度。

分析化学[第五版]武汉大学_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2. 有0.0982mol/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0mol/L 。问应加入0.5000mol/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2mol/LNaOH 溶液25~30mL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22422H C O H O ?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 克? 解: 844:1:1 NaOH KHC H O n n =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 22422:2:1 NaOH H C O H O n n ?= 1111 2 1 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

2221 2 1 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 应称取22422H C O H O ?0.3~0.4g 6.含S 有机试样0.471g ,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和过的H 2O 2 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0.108mol/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28.2mL 。求试样中S 的质量分数。 解: 2242S SO H SO KOH ::: 100%1 0.108/0.028232.066/2100% 0.47110.3%nM w m mol L L g mol g = ????=?= 8.0.2500g 不纯CaCO 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加入25.00mL0.2600mol/LHCl 溶解,煮沸除去CO 2,用0.2450mol/LNaOH 溶液反滴定过量酸,消耗6.50mL ,计算试样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解: 32CaCO HCl : NaOH HCl :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今析祂曇變脸 ——侑定今祈基痒探作 左量分析中常用得玻璃量器可分为:量入仪器(容量瓶、量筒、量杯等)与量出仪器(滴左管、吸疑管、移液管等)两类,前者液而得对应刻度为量筒内得容积,后者液而得相应刻度为已放出得溶液体积。 一、滴建分析常用仪器: 移液管:就是用于准确量取一左体积得量岀式玻璃量器,它得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称为球部,球部上下均为较细窄得管径,上而得管径上有一刻度线,称为标线,移液管有不同得规格,常用得有5ml,10ml,15ml,20ml,25ml,50ml,100ml,英容呈:按精度分为A级与B级。 吸疑管:就是具有分刻度得玻璃管。就是用来准确量取小体积溶液得虽:器,常用得规格有lml,2ml,5ml,10ml,20ml等,其准确度不如移液管。 容疑瓶:就是一种细颈梨形平底玻璃瓶,就是用来配制一立体枳溶液得容器,带有玻璃磨口与玻璃塞,颈上有标线,常用得规格有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滴定管:就是具有精确刻度而内侧均匀得用来准确测量滴立剂体积得细长玻璃管。 酸式滴定管:下端带有玻璃旋塞,用来装酸性、中性及氧化性溶液,但不宜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下端连结一个软乳胶管,内放一个玻璃珠,乳胶管下端再连一个尖端玻璃管。一般装碱性及无氧化性溶液。 滴左管得总容积最小得为1ml,最大得为200ml,常用得有10ml,25ml,50ml等。 另外,常用得仪器还有:烧杯,锥形瓶,试剂瓶,量简等 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1、移液管与吸量管得使用: 使用前显弄淸移液管规格得大小,检查移液管就是否有破损,要特别注意管口得检查;对吸量管,还应熟悉它得分刻度,然后进行洗涤。 移液管: 洗涤:吸取自来水冲洗一次,内壁应不挂水珠,否则用珞酸洗液洗涤:(洗涤方法)右手拿着标线以上得地方,左手持洗耳球,吹去残留得水,除去管尖得液滴(用滤纸从下管口尖端吸水), 吸取洗液到管内球部至庐到以处,转动移液管使洗液布满全管,润洗完毕后从上管口将洗液放回洗液瓶中,并把洗液瓶盖好,必要时也可用洗液进行浸泡一会儿。然后用自来水将管子冲洗干净,最后再用蒸懈水洗涤2-3次。洗法同前,每次用水量约为洗涤器皿体积得莎. 第一次吸取溶液时,应先除去尖端内外得水,用溶液洗涤2-3次,洗法与用量同前。移取溶液时,将管子直接插入待吸液液面(如,在烧杯里)下约l-2cm处,关键不应深入太注,以免液而下降后造成吸空,也不应伸入太深,以免移液管外壁附有过多得溶液。吸液时应注意溶液中液面与管尖得位宜,应使管尖端随液面下降而下降。 吸取溶液得方法:右手拿着管径上方,左手拿洗耳球,先压出球内空气,慢慢松开左手指,当液而上升到标线以上时,迅速移去洗耳球,并用右手手指按住管口,然后将管尖提离液而,左手改拿待吸液容器,将移液管往上提起,使之离开液面,并将管得下端缘伸入溶液部分沿待吸溶液内部转两圈,以除去管壁上得溶液,然后使容器(烧杯)倾斜30度左右,其内壁与移液管管尖紧贴,此时右手手指微微松动,使液面缓慢下降,直到视线平视时,凹液而与标线相切。这时立即用手指按紧管口,移开待吸液容器,左手改拿接收溶液得容器,并将接收容器倾斜,使内壁紧贴移液管尖,呈30度左右,然后松开右手食指,就是溶液顺壁流下,待溶液流尽后,停靠15秒钟,把移液管尖端在承接容器上转动一圈,

分析化学作业

1.事件:日本发生的公害病──痛痛病和水俣病 2.时间:20世纪50年代 3.地点:熊本县水俣湾 4.事件详情: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症状如上。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CH3COOH)、硫酸(H2SO4)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日本的氮产业始创于1906年,其后由于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而使化肥制造业飞速发展,甚至有人说“氮的历史就是日本化学工业的历史”,日本的经济成长是“在以氮为首的化学工业的支撑下完成的”。然而,这个“先驱产业”肆意的发展,却给当地居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CH3HgCl)。这种剧毒物质只要有挖耳勺的一半大小就可以致人于死命,而当时由于氮的持续生产已使水俣湾的甲基汞含量达到了足以毒死日本全国人口2次都有余的程度。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了。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据统计,有数十万人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 早在多年前,就屡屡有过关于“不知火海”的鱼、鸟、猫等生物异变的报道,有的地方 甚至连猫都绝迹了。“水俣病”危害了当地人的健康和家庭幸福,使很多人身心受到摧残,经济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甚至家破人亡。更可悲的是,由于甲基汞污染,水俣湾的鱼虾不能再捕捞食用,当地渔民的生活失去了依赖,很多家庭陷于贫困之中。“不知火海”失去了生命力,伴随它的是无期的萧索。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工业飞速发展,但由于当时没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和公害治理措施,致使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随之泛滥成灾。除了“水俣病”外,四日市哮喘病、富山“痛痛病”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日本的工业发展虽然使经济获利不菲,但难以挽回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日后为此付出了极其昂贵的治理、治疗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人卫版)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 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控制环境湿度。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 0.241=d 0.242=d

1 2 i -∑=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 =∑= n x x ②0.00121)(2 i =--∑= n x x s ③0.00038== n s s ④0.0012 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 s t n s t x u 15、解:(本题不作要求) ,存在显著性差异。 得查表8,05.08,05.021R 2121 306.2 228 24649.34 64 60008 .04602 .04620.00008.00008.0%08.0 4602.0%02.46 4620.0%20.46t t t f t S S S S S x x >=-=-+==+?-= ========== 16、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分析表明,杂质的平均含量为1.60%。改变反应条件进行试生产,取样测定,共取6次,测定杂质含量分别为:1.46%、1.62%、1.37%、1.71%、1.52%及1.40%。问改变反应条件后,产品中杂质百分含量与改变前相比,有明显差别吗?(α=0.05时) 解:

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一.仪器设备知识 1.电导电极有哪几种? 答:有光亮和铂黑两种 2.DJS-1型光亮电导极运用范围? 答:被测溶液的电导率低于10μs/cm时使用 3.电导仪"低周"的适用范围 答:测量电导率低于300μs/cm的液体时使用 4.测PH值用的玻璃电极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浸泡后才能使用? 答:因为干玻璃电极不显示PH效应,只有经过水化的玻璃电极才显示PH效应,所以玻璃电极要浸泡在蒸馏水中备用. 5.玻璃电极使用前为什么要处理? 答:玻璃电极经浸泡24小时以上,玻璃电极形成了稳定的水化层,使玻璃电极的膜电位在一定温度下与试液的PH值成线性关系,因此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在蒸馏水或0.1N盐酸中浸泡24小时以上. 6.电子天平的称量原理? 答:电子天平的称量依据是电磁力平衡原理. 7.PHS-3C型酸度计工作原理? 答:是利用PH电极和参比电极对被测溶液中不同酸度产生的 直流电位,通过放大器输送到转换器,以达到显示PH的目的. 8.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721型分光光度计可用于实验室中可见光谱360~800nm范崐围内进行定量比色分析. 9.使用分光光度计的注意事项? 答: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要正确拿比色皿,拿毛玻璃面,洗 涤并保管好比色皿,不要用去污粉或毛刷刷洗.

10.721分光光度计对工作环境有什么要求? 答: 应安放在干燥房间内,放置在坚固平稳的工作台上使用,崐应远离高强磁场. 电场及高频波的电气设备.避免在有硫化氢.亚崐硫酸氟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 11.721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721分光光度计是根据朗伯-比耳定律设计的A=KCL. 当入崐射光. 吸收系数K.溶液的光径长度L不变时,透射光是根据浓度而崐变化的. 12.721分光光度计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由光源.单色器.比色皿和检测器四部分构成. 13.电子天平应安放在什么环境下? 答1)稳定,尽可能避免震动 (2)保证无大的温度变化,无腐蚀 (3)避免阳光直射和通风 (4)电源要稳定 二.专业技术知识 14.碱性碘化钾溶液应(避光)保存,防止(碘逸出) 15.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是溶解氧与硫酸锰和(氢氧化钠)崐结合, 生成二价或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加酸后,沉淀溶崐解,并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出与溶解氧等量的(碘)崐再用淀粉为指示剂,用硫化硫酸钠滴定碘,计算出溶解氧含量. 16.悬浮物是衡量废水质量的指示之一,它可使水质(混浊)降崐低水质(透光度),影响水生物的(呼吸)(代谢)的作用. 17.在测CODcr时,检查试剂的质量或操作技术时用(邻苯二甲崐酸氢钾)标液. 18.我车间测溶解氧的方法是(碘量法),它是测定水中溶解氧崐的(基本方法) 19.在测定溶液PH时,用(玻璃电极)做指示电极. 20. 对测定悬浮物的水样要及时分析,不得超过(12小时),时崐间长了悬浮物易(吸附)要瓶壁

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期末复习重点

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期末复习重点 https://www.doczj.com/doc/57738499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3.红外光谱仪的主要部件包括: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 及记录系统。 14.指出下列电磁辐射所在的光谱区 (1)波长588.9nm 可见光(2)波数400cm-1红外 (3)频率2.5×1013Hz 红外(4)波长300nm 紫外 15.常见光谱分析中,原子吸收、原子发射和原子荧光三种光分析方法的分析对象为线光谱。 16.红外光谱是基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 17.L=2的镁原子的光谱项数目为 4 ,其中多重态为3的光谱项数目为 3 。 18.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只有当某波长光波的能量与物质的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差相等时,才发生物质对某光波的吸收,也就是说物质对光的吸收是有选择性。 19.在光谱法中,通常需要测定试样的光谱,根据其特征光谱的波长可以进行定性分析;而光谱的强度与物质含量有关,所以测量其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0.根据光谱产生的机理,光学光谱通常可分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 2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钨丝灯,氢灯或氘灯做光源。 22.红外光谱仪用能斯特灯与硅碳棒做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法复习题 1.名词解释: 光谱干扰:由于待测元素发射或吸收的辐射光谱与干扰物或受其影响的其他辐射光谱不能完全分离所引起的干扰。 物理干扰:是指试样杂转移、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任何物理特性的变化而引起额吸光度下降的效应。它主要是指溶液的粘度、蒸气压和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对溶液的抽吸、雾化、蒸发过程的影响。 化学干扰:在凝聚相或气相中,由于被测元素与共存元素之间发生任何导致待测元素自由原子数目改变的反应都称为化学干扰。 电离干扰:待测元素自由原子的电离平衡改变所引起的干扰。 基体效应:试样中与待测元素共存的一种或多种组分所引起的种种干扰。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及详解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答案 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 答:标准偏差。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若甲分析结果为%,%,%,乙分析得%,%,%。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 =(%) x 2 = ++ ÷3 = (%) E 1=- =(%) E 2=- = (%) %030.01 /)(1)(222 1=-∑-∑= --∑= n n x x n x x s i %045.01 /)(222=-∑-= ∑n n x x s i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3.5 g ,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 乙:%,%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化学分析基本操作复习题

化学分析基本操作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滴定分析中,若怀疑试剂在放置中失效,可通过()方法检验。 A 校准仪器 B 对照分析 C 空白试验 D 无 2、标准溶液的标签上不一定有()。 A 溶液名称 B 溶液浓度 C 有效期 D 标定日期 3、在分析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去离子水中,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则应呈()。 A 蓝色 B 紫色 C 红色 D 无色 4、实验室大量使用的是()。 A 一级水 B 二级水 C 一次蒸馏水 D 高纯水 5、下列标准溶液只能用标定法配制的是()。 A NaCl标准溶液 B HCl标准溶液 C K2Cr2O7 标准溶液 D Zn2+标准溶液 6、一般分析试验和科学研究中使用()试剂。 A 优级纯 B 分析纯 C 化学纯 D 实验 7、依据国标,在实验室用水的技术指标中三级水的pH值范围(25℃)是()。 A 6~9 B 6~8.5 C 5.0~7.5 D 6.5~8.5 8、蒸馏法制取的纯水除去了大部分(),适用于一般的实验室工作。 A 有机物 B 无机盐 C 酸性物 D 碱性物 9、实验室日常大量使用一次蒸馏水,一次蒸馏水能作()用。 A 一般分析B特殊分析 C 适用于所有分析 D 微量分析 10、()见光易分解,应盛装在棕色瓶中。 A EDTA B盐酸C 碘标准溶液 D 烧碱 11、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 A 无水碳酸钠B草酸C 领苯二甲酸氢钾D 氢氧化钠 12、标定氢氧化钠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 A 无水碳酸钠 B 领苯二甲酸氢钾 C 硼砂 D 碳酸钙 13、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时,必须使用()。 A 分析试剂 B 保证试剂C基准试剂 D 优级试剂 14、下列物质的溶液不需要保存在棕色瓶中的是()。 A 氯水 B 氨水C硝酸银溶液D 盐酸 15、下列药品中,必须保存在水中的物质是()。 A 钠 B 过氧化钠 C 白磷 D 锌 16、我国化学试剂分析纯代号是()。 A A.R B G.R C C.P D C.R 17、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贮存于()中。 A 棕色橡皮塞试剂瓶 B 白色橡皮塞试剂瓶C白色磨口塞试剂瓶 D 试剂瓶 18、配制酸或碱溶液时应在()中进行。 A 烧杯 B 量筒C细口瓶D锥形瓶 19、使用浓盐酸、浓硝酸,必须在()中进行。 A 大容器 B 玻璃器皿C耐腐蚀容器D通风橱 20、进行滴定操作时,正确的方法是()。 A眼睛看着滴定管中液面下降的位置 B 眼睛注视滴定管流速

第七版 分析化学第三章作业

分析化学第三章 思考题 1.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滴定分析。 主要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2.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 ①反应能定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反应进行得完全(>99.9%); ②反应速率快; ③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如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④共存物质不干扰反应或者有方法避免干扰。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 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的这一点为滴定终点。 4.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H2SO4, KOH, KMnO4, K2Cr2O7, KIO3, Na2S2O3?5H2O 答: K2Cr2O7,KIO3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其他用间接法(标定法)配制标准溶液。 5.表示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答: 表示方法有两种: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 滴定度便于直接用滴定毫升数计算样品的含量。 6.基准物条件之一是要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对这个条件如何理解? 答: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是一定的,称量的质量较大,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较小。

7.若将H2C2O4?2H2O基准物长期放在有硅胶的干燥器中,当用它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 答:偏低。因为H2C2O4?2H2O会失去结晶水,导致称量的草酸比理论计算的多,多消耗NaOH溶液,使计算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 8.什么叫滴定度?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试举例说明。 答:滴定度是指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组分的质量或百分数。 换算公式:T(A/B)=a/b*C(B)*M(A)/1000 例求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对H2C2O4的滴定度. 解: H2C2O4 + 2NaOH = Na2C2O4 + 2H2O T(H2C2O4/NaOH)=1/2*C(NaOH)*M(H2C2O4)/1000 g/ml=1/2*0.1000*90/1000g/ml=0.004500 g/ml 习题 1.已知浓硝酸的相对密度1.42,其中含HNO3约为70.0%,求其浓度。欲配制1L 0.25 mol/L HNO3溶液,应取这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