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第一章陆地和海洋
- 格式:pptx
- 大小:6.11 MB
- 文档页数:70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1. 陆地的定义和特点:陆地是地球表面不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
陆地相对海拔较高,表面多山地、平原、高原等地形。
2.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占地球表面的70%。
海洋具有广阔的面积,平均深度约3.8公里,其中包含了各种海洋生物和丰富的资源。
3.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全球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的29%,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0%,主要集中于南半球和西半球。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地球仪或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2. 讲解陆地和海洋的定义和特点,配合相关图片和地图进行说明。
3. 分析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来理解陆地和海洋的相对位置和面积比例。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的地理分区。
2. 掌握各个地理分区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1. 亚洲:世界上最大的洲,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形和气候,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
2. 非洲:世界上第二大的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多样,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迅速。
3. 欧洲:世界上第三大的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经济发达,人口密度较高。
4. 北美洲:世界上第四大的洲,地形多样,气候类型丰富,经济发达,资源丰富。
5. 南美洲:世界上第五大的洲,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气候多样,资源丰富,人口分布不均。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的地理分区。
2. 讲解各个地理分区的主要特点,配合相关图片和地图进行说明。
3. 分析各个地理分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来加深理解。
第三章:世界主要半岛和岛屿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主要半岛和岛屿的分布情况。
2. 掌握各个半岛和岛屿的主要特点。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的概念、特点及分布2. 海洋的概念、特点及分布3. 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基本特征。
2. 难点: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2. 讲解陆地和海洋的概念、特点及分布。
3. 分析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
4.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特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陆地和海洋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第二章:海陆分布与地理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2. 难点: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
2. 讲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分析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4.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框架第一章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一、地球表面形态1.地球表面形态概述o地球表面形态多样,主要有陆地和海洋。
o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o陆地和海洋的比例约为2:7。
2.陆地和海洋的分布o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o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o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3.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o陆地和海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o陆地上的河流将水流入海洋,海洋上的水汽蒸发到陆地上,形成降水。
o陆地上的植被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海洋上的洋流可以调节全球气候。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o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
o非洲:世界上面积第二大洲,人口第二多洲。
o北美洲:世界上面积第三大洲,人口第三多洲。
o南美洲:世界上面积第四大洲,人口第四多洲。
o南极洲:世界上面积第五大洲,人口最少的洲。
o欧洲:世界上面积第六大洲,人口第五多洲。
o大洋洲:世界上面积第七大洲,人口第六多洲。
2.四大洋o太平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
o大西洋: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洋。
o印度洋: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洋。
o北冰洋: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洋。
三、陆地地形1.地形的概念o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起伏形态。
o地形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2.主要地形类型o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
o山地:地势高耸,起伏很大。
o丘陵:地势起伏和缓,海拔较低。
o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是一个封闭的洼地。
3.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o地形影响气候、植被、水文等,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o例如,平原地区适合农业发展,山区地区适合林业发展。
四、世界主要地形区1.世界主要山脉o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o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
o落基山脉:北美洲西部的山脉,被称为“北美脊梁”。
o阿尔卑斯山脉:欧洲著名的山脉,拥有许多著名的滑雪胜地。
2.世界主要平原o亚马逊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3. 认识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陆地的定义和特点:陆地是地球表面未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
陆地具有固定的位置,表面形态多样,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基础。
2.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占地球表面的70%。
海洋具有广阔的面积,深蓝色的颜色,是地球上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3.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地球上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则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 开展陆地和海洋生物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的地理分区。
2. 掌握各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地图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世界地理分区的概念:世界地理分区是指将地球表面根据一定的地理特征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2. 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 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洋。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图,了解各大洲和海洋的位置。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大洲和海洋的特点。
3. 开展地图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世界地理分区图。
第三章:亚洲地理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3. 认识亚洲的人文地理特点。
教学内容:1. 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极洲。
2.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亚洲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盆地、高原等。
精心整理世界地理概况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洲面积: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欧洲1000大洋洲900⑵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五、世界主要河流湖泊世界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2)分布及原因: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1)人种:黄、白、黑[注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2)民族: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
(3)语言: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世界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考点搜索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RB,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一节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一、东亚⑵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RB四岛、TW 岛等)⑶气候: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着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
世界地理部分第一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读图1-1-1,填图并回答:(1)将下列七大洲的代号填写在图上: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南极洲E大洋州F北美洲G欧洲(2)将大洲界线填注在下列横线上:A与F之间是白令海峡;C与D之间是德雷克海峡;C与F间是巴拿马运河;BG间是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G与A之间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3)将下列国家的代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①美国②俄罗斯③土耳其④埃及⑤哈萨克斯坦跨A和G的国家有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跨A和B的国家有埃及;跨E和F的国家有美国。
2.读图1-1-2,填图并回答:(1)将下列四大洋的代号填写在图上: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将大洋间水域及通道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A与C之间的人工通道是巴拿马运河,自然通道是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
B与C之间的人工通道是苏伊士运河,北连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南接红海。
3.读图1—1—3,填图并回答:(1)将下列大洲、海峡、岛屿的代号填写在图上:A北美洲B亚洲C欧洲D白令海峡E冰岛F格陵兰岛(2)将图中代号所表示的洋流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G 北大西洋暖流H 东格陵兰寒流4.根据陆地和海洋的轮廓特点、经纬度分布(图1-1-4),回答下列问题:①图,海峡名称是英吉利海峡,A是英国,B是法国,向北沟通北海②图,海峡名称是霍尔木兹海峡,重要资源是石油。
③图,海峡名称是马六甲海峡,A是马来半岛,B是苏门答腊岛,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④图,海峡名称是白令海峡,A是亚洲、B是北美洲,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⑤图,海峡名称是朝鲜海峡,A是朝鲜半岛、B是九州岛、C是本州岛,北通日本海。
⑥图,海峡名称是德雷克海峡,大陆名称是:A 南极大陆,B 南美大陆。
该海峡有西风漂流洋流通过,从南极看该洋流流向顺时针(顺、逆时针)。
⑦图,海峡名称是土耳其海峡,大洲分别是A 欧洲,B 亚洲, 北通黑海,南通地中海。
第一讲_世界地理概况f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 世界海陆分布(1)填图: 在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 对照上图, 完成大洲界线分界线对比表。
大洲亚洲与欧洲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B巴拿马运河非洲与亚洲C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温馨提示]岛屿、大陆和大洲的区别和联系①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②大陆和岛屿是人为划分的, 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 面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 大洲则是对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的总称;③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 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填表)3. 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1)填图: 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2)填表: 对照上图, 填写海底各地形的特点。
海底地形特点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 水深不超过200_m, 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大洋底部洋盆大洋底部, 有锰结核分布海岭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海洋中最深的地方4.海陆变迁(1)六大板块: A南极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 E太平洋板块, 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世界气温与降水1.气温(1)陆地气温的变化: 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差值变化差异日变化约14时日出前后日较差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 沿海地区日较差较小年变化北半球7月北半球1月年较差内陆地区年较差大, 沿海地区年较差小南半球1月南半球7月(2)气温的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影响因素[温馨提示]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20°N ~30°N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 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