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之欧阳文创编

高中化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之欧阳文创编

高中化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之欧阳文创编
高中化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之欧阳文创编

化学常见题型的一般处理

方法

1、有关N A的计算

(1)涉及22.4的换算应注意“标况”“气体”两个条件,不涉及22.4的气体问题的可在任意条件下进行换算,标况下有些物质不是气态(水,溴,SO3,碳4以上的有机物等);

(2)关于原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共价键数(共用电子对数)的求算注意对象的转化要正确,出现18O、13C之类的同位素对质量数和中子数均有影响, NaHSO4晶体中阴阳离子为1:1 ,NaHSO4溶液,Na2O2中阴阳离子为1:2,;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的求算注意与涉及物质的系数对应;

(3)涉及存在可逆反应、弱电解质电离、水解、胶体微粒物质的量的计算,其数值无法求

算,要比算得值小;

(4)混合物的问题,可将其作为单一物质算两次,若数值相同,则可求;若两次数值不同,则无法求算。

2、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

(1)原子不守恒或电荷不守恒;(2)该拆的没拆(例HI、浓硝酸、浓盐酸)或相反;

(3)忽略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氧化性离子:MnO4-、NO3-、ClO-、Fe3+等,还原性离子:S2-、SO32-、I-、Fe2+等)或漏掉多个反应中的一个(NH4HCO3与NaOH等);

(4)少量、过量问题(一定涉及两个离子反应。若同步进行,注意少量物质定为1;若又先后顺序,注意强者优先)。

3、离子共存问题

(1)注意题干的说法,如:无色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为10—12、与Al反应放氢气(若为酸性不能存在NO3—)、酸性(碱性)溶液、一定(可

能)共存的是;

(2)离子不共存的条件:离子间反应生产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络合反应(Fe3+与SCN—)及双水解(Al3+、Fe3+与CO32—、HCO3—、S2—、[Al(OH)4]—);

(3)多数阳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共存,多数阴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共存,即离子反应多发生于阴阳离子间,同电性离子一般共存。

4、化学平衡问题

(1)三段式的求算:为避免体积变化的影响,列三段式最好用物质的量。反应速率用反应浓度,平衡常数用平衡时浓度,平衡转化率用物质的量,单位一定要写对;

(2)平衡移动问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条

(原因)(方向)(结果)

件改变

要弄清题中的条件改变是平衡移动的原因还是结果,从而正确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现象的论述题也从“原因”

“方向”“结果”三方面作答。

密闭容器中,平衡移动的方向只与物质的量的变化互为充要条件,c、p、V、w%、ρ、M等物理量的改变都需要与换算成物质的量变化后才能确定平衡移动方向。

(3)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应用:温度不变,同一方程式的K值不变;K值越大,正向进行越彻底;Q c>K c时,反应向逆向移动,Q c

(4)平衡图像题要注意速率和平衡分别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情况是有差别的。坐标中出现时间轴的,要注意速率和条件的关系;无时间轴的,一般只考虑平衡。

(5)等效平衡问题:先看条件是等容还是等压,后看气态物质前后的系数和关系。

5、粒子浓度大小问题

(1)先考虑混合液之间的反应,确定最后的物质组成;然后写出所有电离、水解反应,以确定溶液中粒子的种类;

(2)根据粒子来源分出大量粒子(由强电解质电离得到的离子、弱电解质分子)和少量粒子(由弱电解质电离或水解得到);

(3)根据水解、电离程度(大于号连接类选项),电荷、物料守恒(等式类选项)等依据作精细比较。

(4)关于微粒浓度等式关系的判断主要依据三大守恒,将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消去不水解离子,即得到质子守恒式。电荷守恒式中不含分子,质子守恒式中不含不水解离子。

6、强弱酸问题

(1)强弱酸的差别就是电离程度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较强弱酸相对于较弱弱酸,较稀弱酸相对于较浓弱酸,前者都可作强酸对待,可化简思维过程。

(2)明确c酸与[H+]的差别,[H+]通常影响速率的快慢,c酸通常影响反应物的用量。

7、沉淀溶解平衡问题

(1)平衡表达式要注明状态;(2)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中沉淀均不能拆;

(3)“K sp越大,该沉淀溶解度越大。”这个结论只对化学式形式相同的沉淀适用。

8、盖斯定律及热化学方程式问题

先写出待求方程式并配平,然后在已知方程式中寻找唯一出现的物质,注意系数与左右关系的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最好化为最简整数比。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表明状态和焓变的单位。9、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

(1)按照“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形式书写方程式。注意“价态有升有降”,“反应由强制弱”两个原则;

(2)依据升降价数相等配平氧化还原部分的系数;

(3)根据原子守恒或电荷守恒(离方)补全剩余部分,剩余部分主要是添加“H+,H2O”或“OH—,H2O”。

10、电化学题目处理步骤

(1)首先确定电解池还是原电池,总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记清每个电极的反应类型。

电解池阳极:还原剂→e—+氧化产物,阴极:氧化剂+e—→还原产物;

原电池正极:氧化剂+e—→还原产物,负极:还原剂→e—+氧化产物。

原电池(燃料电池):先总式,再正极(O2得电子),最后可相减得负极;一定注意电解液的成分;注意金属吸氧腐蚀的情况;

电解池:先两极,后相加得总式;注意阳极是金属还是惰性;水参与的电解在总式中不能写离子形式。

(3)依据电极反应式或总反应式进行现象的分析或计算,计算的依据是电子守恒,多步电解中每一阶段的得失电子数均守恒。

11、元素推断综合题

(1)一般在前18号,尤其是H、C、N、O、Na、Al、Cl出现几率较大,要注意限定条件(如:原子序数由大到小顺序为、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

(2)熟悉常见说法:可形成1:1型化合物(H2O2、Na2O2),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能反应(N),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反应(Al),10电子微粒,18电子微粒(H2O2、F2、C2H6、N2H4等),分子量相等(C2H4、CO、N2;NO、C2H6;O2、N2H4、S)

(3)粒子半径比较:a.电子层数越大,半径越大;b.核电核数越大,半径越小;c.电子数越大,半径越大。

12、无机推断题

(1)熟悉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铁三角、铝O2 O2

三角、碳三角(CO2、HCO3—、CO32—)、A B C(CH4、NH3、H2S、C、N2、S、醇)

(2)各种特殊颜色要记清,特定反应情况:A+

B→C+D+E(CO32—、SO32—、S2—与H+;金属与HNO3、浓硫酸;电解NaCl、CuSO4等;氨盐与碱

的反应;MnO2与HCl;Cl2+OH—等);A→C+D+

E(NH4HCO3,KMnO4,NaHCO3,Cu2(OH)2CO3);同

时有气体和沉淀生成(双水解反应,Ba(OH)2与(NH4)2SO4之类);

(3)置换反应中,“金属置换非金属”或“非

金属置换金属”反应中的“非金属单质”通常只

有C和H2。如Mg+CO2,Fe+HCl等。

(4)具体物质难以推断时,先推断其类别(酸

性氧化物、盐等),缩小推断范围。

13、实验题首要是确定实验目的。

(1)基本操作:a.除杂、分离:s,s分离法一

般是溶解、过滤,l,l分离法一般是分液或蒸

馏,g,g分离通常是洗气。为避免新杂质的引入,最好选择不同状态的除杂剂。b.检验:包括气密性检验和物质检验,答题思路都是:“操作——现象——结论”三步。气密性检验的原则是保留一个出口并液封,然后用气泡法或液面差法检验。物质检验要取少量,现象描述不指名。(2)框图类实验:要注意准确分析每一步结束后的物质成分,尤其注意过量的物质和在常温时能发生的反应(NO+O2,Fe(OH)2+O2等),考虑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3)装置类实验:大部分为气体类。气体发生装置(O2:KClO3与MnO2,H2O2与MnO2,Na2O2与H2O、CO2;H2:金属与酸、电解NaCl等;Cl2:MnO2与浓盐酸;NH3:NH4Cl与Ca(OH)2,浓氨水与固体NaOH;SO2:Na2SO3与较浓硫酸;CO2:碳酸盐与酸;NO:Cu与稀硝酸、NH3与O2;NO2:Cu 与浓硝酸、NO与O2);洗气装置(浓硫酸:除水,碱石灰:除水、CO2、HCl等,无水CaCl2:

除水,饱和食盐水:除Cl 2中的HCl ,饱和NaHCO 3:除CO 2中的HCl );收集或量气装置(不能用排水法:NH 3、HCl 、SO 2、N 2、Cl 2(可排饱和食盐水)、CO 2(可排饱和NaHCO 3)); (4)实验计算类: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百分含量题设计思路

根据沉淀、气体的量求算一组分的量(如:测Mg 、Al 合金中Mg 的含量加

NaOH 处理) 的量(如:测Mg 、Al 合金中Mg 的含量加盐酸处理)

(5)实验评价问题,常见的不足之处:未进行气密性检验,缺少防倒吸或尾气处理,原子利用率低,制备的物质中含杂质多,污染空气。

(6)画装置图主要是标明仪器和试剂,通常是除杂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和防倒吸装置。

14、有机推断题

(1)有机反应中的重要条件:

两物质混合物 生产沉淀或气体 加入能与其中一组分反应的物质

浓硫酸:酯化、苯硝化、醇消去;NaOH水溶液:卤代烃水解、酯的碱性水解;NaOH醇溶液:卤代烃消去;稀H+:酯的酸性水解、羧酸钠得羧酸、酚钠得酚;

(2)对有机物结构的推断可分为碳骨架的推断和官能团的推断两方面进行。

碳骨架的推断可在已知分子式的前提下求不饱和度,进而推测骨架情况,多数有机反应都不会导致碳骨架的改变,只有酯化和水解会改变碳价。官能团的推断主要依据反应条件和题目已知条件,特别要注意含两种以上官能团的情况,如:甲酸及其酯能发生银镜反应,同时含卤原子和酯基的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共同反应等。题目中的信息要弄清断键成键情况,在推断中找到信息存在的痕迹。

(3)同分异构的问题可以按照片段组合的方式进行,先根据限定条件摆出已知官能团,然后根据剩余部分的原子数及不饱和度推断可能片段,

最后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组合。

15、其他

(1)常识类选择题,常用找错法,要注意对原则性知识点的把握,排除错项。

(2)未知反应产物的判断,应遵循物质间反应规律或氧化还原规律来进行,不能凭空想象,为配平方程式需添加的往往是常见物质。

(3)原理类题目是重要得分点,应认真对待,要记准基本概念,不能受题干影响导致原则性错误,提倡按部就班,不任意发挥。

(完整版)高中化学有机推断题解题策略及常见题型归纳

有机推断题解题策略及常见题型归纳 有机化学推断题是根据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而设计的。这类试题通常以新药、新的染料中间体、新型有机材科的合成作为载体,通过引入新的信息,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的产物,从中引出相关的各类问题,如推断各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所含官能团、判断反应类型、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同分异构体等。 一、解题策略 解有机推断题的一般方法是: 1、找已知条件最多的,信息量最大的。这些信息可以是化学反应、有机物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变化前后的碳链或官能团间的差异、数据上的变化等等。 2、寻找特殊的或唯一的。包括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如常温下处于气态的含氧衍生物——甲醛)、特殊的分子式(这种分子式只能有一种结构)、特殊的反应、特殊的颜色等等。 3、根据数据进行推断。数据往往起突破口的作用,常用来确定某种官能团的数目。 4、根据加成所需22Br H 、的量,确定分子中不饱和键的类型及数目;由加成产物的结构,结合碳的四价确定不饱和键的位置。 5、如果不能直接推断某物质,可以假设几种可能,结合题给信息进行顺推或逆推,猜测可能,再验证可能,看是否完全符合题意,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二、常见题型归纳 1、给出合成路线的推断题(即框图题) 此类题是最为常见的有机推断题。除题干给出新化学方程式、计算数据、实验现象和分子式或结构式外,大部分信息均集中在框图中。 解答这类题时,要紧紧抓住箭头上下给出的反应条件,结合题给信息,分析每个代号前后原子数、碳干和官能团变化情况,找准突破口。 例1 已知:烷基苯在酸性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侧链被氧化成羧基,如: 化合物A~E 的转化关系如图a 所示,已知:A 是芳香化合物,只能生成3 种一溴化合物;B 有酸性;C 是常用增塑剂;D 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和常用化学试剂(D 也可由其他原料催化氧化得到);E 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酚酞,结构如图b 。

(完整版)高中化学有机物燃烧计算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有机物燃烧计算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题型1 比较耗氧量大小 此类题可分成两种情况。 1 比较等物质的量有机物燃烧耗氧量大小 方法1 根据分子式CxHyOz 计算24z y x -+大小,2 4z y x -+ 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例1]1mol 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耗氧量最小的是( ) (A )C 3H 4 (B )C 2H 5OH (C )CH 3OH (D )CH 3CH 3 解析 耗氧量分别为 (A )4443=+ (mol) (B) 32 1462=-+ (mol) (C) 5.121441=-+ (mol) (D) 5.34 62=+ (mol) 答案应为(C) 方法2 改写分子式 改写分子式的原则是:若是烃则1molC 与4molH 耗氧量相等;若是烃的衍生物,则观察分子式,看是否可把分子式中的O 、C 、H 写成“CO 2”或“H 2O ”形式,再比较剩余的C 、H 耗氧量即可。 [例2]等物质的量下列物质充分燃烧耗氧量大小顺序为( ) (A )C 2H 2 (B )C 2H 4O (C )C 2H 6 (D )C 2H 4O 2 解析 观察分子式可推知耗氧量 C 2H 6>C 2H 2 C 2H 4O >C 2H 4O 2 ∵C 2H 4O 分子式可改写成C 2H 2·H 2O ∴耗氧量C 2H 2与C 2H 4O 相等 ∴正确答案为(C )>(A )=(B )>(D ) 比较以上两种解题方法,[方法2]解题更简捷,更可取。 2 比较等质量烃燃烧耗氧量大小 思路解析 12gC 燃烧耗氧气1mol ,12gH 2燃烧耗氧气3mol 即等质量的C 、H 燃烧耗氧:H >C ∴比较等质量烃燃烧耗氧量大小只要比较烃分子中H 质量百分数即可,烃的H 质量百分数越大,烃燃烧耗氧量就越大。 因此,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为: 把烃分子式改写为CHx 形式,CHx 式中x 值越大,烃的H 质量百分数越大,烃燃烧耗氧量越大。

高考化学 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计算题 1、守恒法 多数计算题是以化学反应为依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变化关系,又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的电荷数、电子得失数、微粒个数都是守恒的。在有关的多步反应、并行反应、混合物的综合计算等问题中,如能巧用这些守恒规律,可使难度较大和计算过程繁杂的题目达到解题思路简明、方法简单、步骤简化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质量守恒法 例1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FeCl3和CuCl2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不溶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求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解析:设混合物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x,FeCl3物质的量为y Fe + CuCl2 = Cu+FeCl2Fe + 2 FeCl3 = 3 FeCl2 xmol xmol xmol y/2mol ymol 反应后所得不溶物为铜粉和过量的铁粉。按题意,反应中与FeCl3和CuCl2反应而消耗的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粉的质量相等。按此等量关系用代数法求解。 56(x+y/2)=64x ∴x:y=2:7 (2)摩尔守恒法 这是利用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反应前物质的量等于转化为各种产物中所含该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2(1994年高考24题)38.4m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10—3mol B、1.6×10—3mol C、2.2×10—3mol D、2.4×10—3mol 解析:此题的隐含条件是“随着铜与硝酸反应,硝酸越来越稀,因而产生的气体有NO2和NO”。根据N原子守恒(不考虑NO2聚合成N2O4)有: nHNO3=nCu(NO3)2 + nNO2+nNO =nCu×2 + n总气体

高中化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

化学常见题型的一般处理方法 1、有关N A 的计算 (1)涉及22.4 的换算应注意“标况”“气体”两个条件,不涉及22.4 的气体问题的可在 任意条件下进行换算,标况下有些物质不是气态(水,溴,SO3,碳4 以上的有机物等);(2)关于原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共价键数(共用电子对数)的求算注意对 象的转化要正确,出现18O、13C 之类的同位素对质量数和中子数均有影响,NaHSO 4 晶体中阴阳离子为1:1 ,NaHSO 4 溶液,Na2O2 中阴阳离子为1:2,;氧化还原反应转 移电子数的求算注意与涉及物质的系数对应; (3)涉及存在可逆反应、弱电解质电离、水解、胶体微粒物质的量的计算,其数值无法 求算,要比算得值小; (4)混合物的问题,可将其作为单一物质算两次,若数值相同,则可求;若两次数值不 同,则无法求算。 2、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 (1)原子不守恒或电荷不守恒;(2)该拆的没拆(例HI 、浓硝酸、浓盐酸)或相反; --(3)忽略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氧化性离子:MnO 4 、NO 3 、ClO - 3+等,还原性、Fe 2-2- 离子:S 、SO3、I 2+ - 、Fe 等)或漏掉多个反应中的一个(NH 4HCO 3 与NaOH 等); (4)少量、过量问题(一定涉及两个离子反应。若同步进行,注意少量物质定为1;若又先后顺序,注意强者优先)。 3、离子共存问题 (1)注意题干的说法,如:无色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 —12 + 为10 、与Al 反应放氢气(若— 为酸性不能存在NO 3 )、酸性(碱性)溶液、一定(可能)共存的是; (2)离子不共存的条件:离子间反应生产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络合 3+与SCN— 反应(Fe )及双水解(Al 3+、Fe3+2—、HCO 与CO 3 —2— 、[Al(OH) 、S 3 — 4 ] ); (3)多数阳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共存,多数阴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共存,即离子反应多发生于阴阳离子间,同电性离子一般共存。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技巧

化学工艺流程题近几年是高考的热点,所占的分值也相当重,但由于此类试题陌生度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大,加上有的试题文字量大,学生在没做之前往往就会产生畏惧感,所以这类题的得分不是很理想。 要解好这一类题,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克服畏惧心理,认真审题,找到该实验的目的。一般来说,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 一、对于实验目的为一的题目,其实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当遇到这一类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在题目中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有哪些,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这里特别提一提蒸发与结晶。蒸发与结晶方法都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析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溶质的溶解度。 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如NH4NO3、KNO3等物质,在蒸发过程中比较难析出来,所以要用冷却法使它结晶。而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如NaCl、KCl等,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要使它们析出较多固体溶质时,则要用蒸发浓缩的方法。例如NaCl 和KNO3混合溶液,如果将混合溶液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 ,母液中是KNO3和少量NaCl 。如果将混合溶液加热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O3,母液中是NaCl 和少量KNO3。如果是除杂,杂质所含的量比较少,一般是让主要物质析出来。如KNO3溶液中含少量NaCl,常用升温冷却结晶法,再经过过滤、洗涤、烘干(不同的物质在烘干时采取的方法不同),就可得到KNO3固体了。如果NaCl溶液中含少量KNO3,则用蒸发浓缩结晶法.,这种方法一般要经过趁热过滤才能得到主要物质,主要原因是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 二、对于目的为制备某一物质的流程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题目目的是制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 只有知道了实验目的,才能非常清楚的知道整个流程的意义所在,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而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由题目信息获得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一般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⑴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如: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3;还有如H2O2、Ca(HCO3)、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 ⑵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止水解。如:制备FeCl3、AlCl3、MgCl2、Cu(NO3)2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2O3、Al2O3、MgO、CuO;而像Al2 ( SO4 ) 3、NaAlO2、Na2CO3等盐溶液,虽然也发生水解,但产物中Al (OH) 3、H2SO4、NaHCO3、NaOH 都不是挥发性物质,在蒸发时,抑制了盐的水解,最后得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⑶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

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解题技巧 发表时间:2019-11-21T16:17:16.737Z 来源:《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1期作者:黎伟月 [导读] 常见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考知识点之一。 广西南宁市第五十六中学530226 摘要:常见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考知识点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应针对常见元素、化合物的考查形式,多讲解一些解题技巧。文章就此展开了论述,先是简述了学生应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夯实理论基础,紧接着分析了学生可利用哪些解题方法快速解题,最后阐述了学生应怎样总结、纠错,从而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技巧。 关键词:高中化学常见元素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种类、数量比较多,且元素、化合物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尤其是与之相关的题目难度也比较大。对此,教师只能从解题技巧的讲授入手,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加强重点知识的教授 在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明确哪些是重难点、易错点知识,哪些是简单了解的知识。尤其是要明确哪些是常考知识点,从而方便学生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常见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重点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对比教学法,将性质相似的金属放在一起进行教学,以免学生混淆。比如在讲解铝的性质时,教师可先分析铝自身的性质,而后再将其与铁、钠对比,明确铝、铁、钠独有的性质。这样,学生在解决相关题目时才不会出现因混淆记忆而错解的问题。其次,教师应综合分析相关题目并总结出每种元素、化合物的考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比如在讲解化合物时,要重点讲其原子结构、化学性质、实际用途以及与常见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利用常见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教师还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知识点串联在一起。 二、常见解题技巧分析 教师既可以单独讲解常见元素、化合物等题目的解题技巧,也可以在知识点的教学中穿插解题技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应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讲解。尤其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确保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常见的题目类型及解题技巧如下所示:第一,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元素周期表及其变化规律。在无机化合物的解题中,这种解题技巧更为有效。第二,熟悉常见的基本反应,找到题目解题的关键点。在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常见的生成气体有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常见的沉淀有碳酸钙、硫酸钡、氯化银等。常见的反应现象有:镁燃烧出现耀眼白光、放热;铁燃烧出现火星四射、黑色固体;碳燃烧出现白光、放热现象及石灰水变浑浊等。学生若是能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点,就可以迅速解决一些物质推导题、实验题等。第三,灵活利用化学方程式,寻找解题最佳途径。在一些计算题目中,学生若能写对方程式,找到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就能快速计算出最终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注意的是物质充分反应、未充分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会不同。如氢氧化钠与少量、适量、过量二氧化碳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并不相同。第四,依据题目类型,迅速确定最佳的解题技巧。比如在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中,学生应抓住问题本质,灵活应用常见元素的转化规律;在推断题中,应抓住关键词,层层剖析;在实验题中,要注意外界压强、温度等条件,并以化学方程式为载体找寻各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在综合分析题目中,要积极开动大脑,大致了解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而后再逐步分析,找到题目包含的关键条件、题眼;在设计题中要全盘考虑,确定设计主题,而后一步步分析、设计。总得来说,学生只有掌握住解题技巧,才能迅速找到突破口,理清解题思路。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解题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其能科学应用解题技巧解决各种难题。 三、不断总结、纠错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都不相同,自然其解题能力也不相同。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其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教师应督促学生建立纠错本,充分了解自己不能掌握哪些知识点、不能灵活应用哪些解题技巧、经常会出现什么思维障碍。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开展针对性的解题教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经常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可在教学课堂上进行讲解,并点出其中的易错点。另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定期检查机制,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各种解题技巧。总得来说,解题技巧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学情,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纠错,逐步改正自身的错误认知,熟练应用各种解题技巧。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使其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难题,保证解题效率。但是在讲授解题技巧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常见考点及易错点,使其能快速、准确地解题。 参考文献 [1]周丽芳基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技巧的教育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65-166。 [2]靳林爱关于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解题技巧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8,(24):103-104。 [3]宋安泰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解题技巧的思考[J].当代化工研究,2018,(09):34-35。

(完整版)高一化学推断题的题型及解题技巧

1、特殊颜色: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3+ 的溶液呈黄色;CuSO4粉未为白色,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为 Fe(OH)3;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样:AgCl和BaSO4。 2、特殊性质:溶与水显碱性的气体是NH3;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是白磷;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过量又变澄清的气体有CO2(无色无味)和SO2(刺激性气味); 7、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复原的气体是SO2;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沉淀有BaSO4(白色)、AgCl(白色)、CuS(黑色)、PbS(黑色)等;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Cl2、HClO、H2O2、Na2O2、SO2等;有臭鸡蛋气味且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的是H2S ;使淀粉变蓝的是I2。 3、特殊反应条件:光照:HClO、HNO3、AgBr、AgI的分解等;MnO2作催化剂:H2O2、KClO3的分解;加热并用V2O5 作催化剂:2SO2+O2==2SO3等 4、特征反应: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⑴活拨的金属:Na、Mg、Zn等;⑵不稳定的弱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硫化物、亚硫酸盐等。2、能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⑴单质:Al、Si ;⑵盐类:铵盐;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⑴单质:Al ; ⑵两性氧化物:Al2O3;4、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⑴活拨的金属单质:Na、K等; ⑵非金属单质:F2;⑶过氧化物:Na2O2等。 下面把高一化学中常见的题型及解法分述如下: 一、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例1.已知: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②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③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的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④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 ⑴元素X是,Z是。 ⑵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写出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推断题往往有明显的特征反应,解题时就以此为突破口。③中“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的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在高一知识范围里可锁定在卤素元素内,可推得A为“氯气”;“B和C”只可能在KCl与KClO中选择;④中“受热催化分解”中的学生对“氯酸钾在催化剂下受热分解”十分熟悉,“Y可暂定为O2”,D暂定为氯酸钾;现在用条件①加以检验,正好相符。 所以,元素X为氯元素,Z为钾元素;③方程式为2KOH+Cl2=KCl+KClO+H2O ④中方程式略 二、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2:有A、B、C、D、E五种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碘化钠、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中的一种,把它们两两混合,反应现象如下: (1)A+B——→不反应(2)A、B、E分别与C混合都得到白色沉淀 (3)C+D——→黄色沉淀(4)A+E——→无色气体 (1)由此推断:(写化学式)A ;B ;C ;D 。(2)写出以下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C:;E+C:; C+D:;A+E:。 分析:本题比较简单,给出具体的物质,题给四个化学方程式,考察的是四种物质之

【化学】高考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1(1)

【化学】高考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含答案)1(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Inm到l00nm之间 A.3个B.4个C.5个D.6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平时注重知识积累,做这样的选择题才能做好。 【详解】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 ②Na2O2是金属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正确; ④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是盐而不是碱,④错误; ⑤虽然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是能透过滤纸,所以胶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⑤错误; 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氢氧化铁胶体粒之间相互排斥,这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⑥错误; ①、②、③三个说法正确,④、⑤、⑥三个说法错误; 答案选A。 2.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S SO3H2SO4B.SiO2Na2SiO3(aq) H2SiO3(胶体) C.Fe FeCl3FeCl2(aq) D.Al2O3NaAlO2(aq) AlCl3(aq)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 B、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SiO3↓+2NaCl,故B正确; C、2Fe+3Cl2=2FeCl3,2FeCl3+Fe=3FeCl2,故C正确; 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生成三氯化铝,故D

高中化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

化学常见题型的一般处理方法 1、有关的计算 (1)涉及22.4的换算应注意“标况”“气体”两个条件,不涉及22.4的气体问题的可在任意条件下进行换算,标况下有些物质不是气态(水,溴,,碳4以上的有机物等);3(2)关于原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共价键数(共用电子对数)的求算注意对1813C之类的同位素对质量数和中子数均有影响,象的转化要正确,出现晶体中阴O、4阳离子为1:1 ,溶液,O中阴阳离子为1:2,;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的求算注意242与涉及物质的系数对应; (3)涉及存在可逆反应、弱电解质电离、水解、胶体微粒物质的量的计算,其数值无法求算,要比算得值小; (4)混合物的问题,可将其作为单一物质算两次,若数值相同,则可求;若两次数值不同,则无法求算。 2、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 (1)原子不守恒或电荷不守恒;(2)该拆的没拆(例、浓硝酸、浓盐酸)或相反; 322---+--、S、3()忽略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氧化性离子:、、、等,还原性离子:3342-+与等)I、;等)或漏掉多个反应中的一个(43(4)少量、过量问题(一定涉及两个离子反应。若同步进行,注意少量物质定为1;若又先后顺序,注意强者优先)。 3、离子共存问题 12—+、与反应放氢气(若为H为10(1)注意题干的说法,如:无色溶液、由水电离出的—酸性不能存在)、酸性(碱性)溶液、一定(可能)共存的是;3(2)离子不共存的条件:离子间反应生产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络合33322+—++————]S、)及双水解(反应(与、与、、[();)433(3)多数阳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共存,多数阴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共存,即离子反应多发生于阴阳离子间,同电性离子一般共存。 4、化学平衡问题 (1)三段式的求算:为避免体积变化的影响,列三段式最好用物质的量。反应速率用反应浓度,平衡常数用平衡时浓度,平衡转化率用物质的量,单位一定要写对; (2)平衡移动问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条件改变 (原因)(方向)(结果) 要弄清题中的条件改变是平衡移动的原因还是结果,从而正确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现象的论述题也从“原因”“方向”“结果”三方面作答。 密闭容器中,平衡移动的方向只与物质的量的变化互为充要条件,c、p、V、w%、ρ、M等物理量的改变都需要与换算成物质的量变化后才能确定平衡移动方向。值越大,正向进K)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应用:温度不变,同一方程式的K值不变;(3 时,反应向正向移动。>时,反应向逆向移动,<行越彻底;坐标中出现平衡图像题要注意速率和平衡分别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情况是有差别的。(4)时间轴的,要注意速率和条件的关系;无时间轴的,一般只考虑平衡。)等效平衡问题:先看条件是等容还是等压,后看气态物质前后的系数和关系。(5平衡时情况平衡判定依据条件 各组分百分含量和浓度均相等换算至一侧后起始态相等(g)等容(Δμ≠0) 各组分百分含量和浓度成比例0) 换算至一侧后起始态成比例=(等容Δμ(g)各组分百分含量和浓度均相等等压( 0) ≠换算至一侧后起始态成比例Δμ(g)各组分百分含量和浓度均相等换算至一侧后起始态成比例=μ(等压Δ(g)0) 5、粒子浓度大小问题

高中化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之欧阳文创编

化学常见题型的一般处理 方法 1、有关N A的计算 (1)涉及22.4的换算应注意“标况”“气体”两个条件,不涉及22.4的气体问题的可在任意条件下进行换算,标况下有些物质不是气态(水,溴,SO3,碳4以上的有机物等); (2)关于原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共价键数(共用电子对数)的求算注意对象的转化要正确,出现18O、13C之类的同位素对质量数和中子数均有影响, NaHSO4晶体中阴阳离子为1:1 ,NaHSO4溶液,Na2O2中阴阳离子为1:2,;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的求算注意与涉及物质的系数对应; (3)涉及存在可逆反应、弱电解质电离、水解、胶体微粒物质的量的计算,其数值无法求

算,要比算得值小; (4)混合物的问题,可将其作为单一物质算两次,若数值相同,则可求;若两次数值不同,则无法求算。 2、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 (1)原子不守恒或电荷不守恒;(2)该拆的没拆(例HI、浓硝酸、浓盐酸)或相反; (3)忽略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氧化性离子:MnO4-、NO3-、ClO-、Fe3+等,还原性离子:S2-、SO32-、I-、Fe2+等)或漏掉多个反应中的一个(NH4HCO3与NaOH等); (4)少量、过量问题(一定涉及两个离子反应。若同步进行,注意少量物质定为1;若又先后顺序,注意强者优先)。 3、离子共存问题 (1)注意题干的说法,如:无色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为10—12、与Al反应放氢气(若为酸性不能存在NO3—)、酸性(碱性)溶液、一定(可

能)共存的是; (2)离子不共存的条件:离子间反应生产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络合反应(Fe3+与SCN—)及双水解(Al3+、Fe3+与CO32—、HCO3—、S2—、[Al(OH)4]—); (3)多数阳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共存,多数阴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共存,即离子反应多发生于阴阳离子间,同电性离子一般共存。 4、化学平衡问题 (1)三段式的求算:为避免体积变化的影响,列三段式最好用物质的量。反应速率用反应浓度,平衡常数用平衡时浓度,平衡转化率用物质的量,单位一定要写对; (2)平衡移动问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条 (原因)(方向)(结果) 件改变 要弄清题中的条件改变是平衡移动的原因还是结果,从而正确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现象的论述题也从“原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4.1《原电池》常见题型及解法

《原电池》常见题型及解法 有关原电池的知识是《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并掌握的重要知识,是高中“电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和物理两个学科知识和能力的交叉点。现为同学们总结几种常见的应用原电池原理的题型及解法,希望对同学们解决原电池问题会有所帮助。 题型一、判断所给装置是否原电池 解决这类题型必须清楚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作电极(或一种惰性电极,如石墨电极、铂电极。),例如:Zn-Cu,Cu-Ag,Zn-石墨,Cu-Pt均可以是组成原电池的两个极的材料;(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两极相连与电解质溶液共同构成闭合回路。要构成一个原电池,必须满足这样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均不能构成原电池。 否,不是闭合回路均是是否,非电解 质 是是是在判断一个装置是否原电池时,应该注意这样三点:(1)不要计较电极的形状和大小;(2)不要计较闭合电路的形成方式,可以有导线,也可以不用导线,只要让两个电极互相连通就行;(3)也不必考虑电解质的成份,可以是一种溶质,也可以是多种溶质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强电解质溶液,也可以是弱电解质溶液。只要符合前面所说的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就能构成原电池。

题型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Zn-2e-=Zn2+Zn-2e-=Zn2+Fe-2e-=Fe2+Fe-2e-=Fe2+ 2H++2e-=H2 +2H2O+4e-=4OH Cu2++2e-=Cu 2Fe3++2e-=2 Fe2+ 一般说来,简单的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一般是负极金属本身失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R-ne=R n+,比较容易写出;正极上的反应相对复杂一些,需要我们判断出溶液中的哪种微粒在正极板上得电子,这取决于溶液中各种微粒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大小,这是正确写出正极上电极反应式的关键。常见的有这样三种情况,(1)酸性溶液中,H+得电子,发生析出氢气的反应,可以看作金属的析氢腐蚀;(2)在弱酸性、中性溶液中,通常溶液中的O2得电子,可以看作是负极发生吸氧反应;(3)当溶液中有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后面的金属阳离子时,通常该金属阳离子得电子,例如:Cu2+、Fe3+ 、 Ag+等。 这是一些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但是对于一些实用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则要认真思考。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例题:铅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和PbO2,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工作时,电池的总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其中Pb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根据上述情况判断 (1)蓄电池的负极是____,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 (2)蓄电池的正极是____,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 (3)蓄电池工作时,其中电解质溶液的pH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从电池的总反应,可以看出Pb的化合价升高、失去了电子,因而作负极。这时,可能会有些同学将电极反应式写做Pb-2e-=Pb2+。这里需要特别提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技巧

高考新题型《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点拨》化学工艺流程题近几年是高考的热点,所占的分值也相当重,但由于此类试题陌生度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大,加上有的试题文字量大,学生在没做之前往往就会产生畏惧感,所以这类题的得分不是很理想。 要解好这一类题,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克服畏惧心理,认真审题,找到该实验的目的。一般来说,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 一、对于实验目的为一的题目,其实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当遇到这一类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在题目中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有哪些,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这里特别提一提蒸发与结晶。蒸发与结晶方法都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析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溶质的溶解度。 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如NH4NO3、KNO3等物质,在蒸发过程中比较难析出来,所以要用冷却法使它结晶。而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如NaCl、KCl等,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要使它们析出较多固体溶质时,则要用蒸发浓缩的方法。例如NaCl 和KNO3混合溶液,如果将混合溶液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 ,母液中是KNO3和少量NaCl 。如果将混合溶液加热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O3,母液中是NaCl 和少量KNO3。如果是除杂,杂质所含的量比较少,一般是让主要物质析出来。如KNO3溶液中含少量NaCl,常用升温冷却结晶法,再经过过滤、洗涤、烘干(不同的物质在烘干时采取的方法不同),就可得到KNO3固体了。如果NaCl溶液中含少量KNO3,则用蒸发浓缩结晶法.,这种方法一般要经过趁热过滤才能得到主要物质,主要原因是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 二、对于目的为制备某一物质的流程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题目目的是制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 只有知道了实验目的,才能非常清楚的知道整个流程的意义所在,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而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由题目信息获得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一般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⑴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如: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3;还有如H2O2、Ca(HCO3)、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 ⑵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止水解。如:制备FeCl3、AlCl3、MgCl2、Cu(NO3)2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2O3、Al2O3、MgO、CuO;而像Al2 ( SO4 ) 3、NaAlO2、Na2CO3等盐溶液,虽然也发生

高中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中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和方法 1.检测发现保存已久的无色KI晶体中出现了很多紫黑色的小颗粒,推断空气中使KI变质的最有可能的物质是 A.H2O B.CO2 C.N2 D.O2 解析:出现的紫黑色小颗粒是I2,可知KI变质发生的变化是。该变化是氧化反应,因而使KI变质的物质是空气中具有氧化性的O2。 答案:D 2.下列固体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不会增加的是 A.浓H2SO4 B.NaCl C. Na2O2 D.Na2SO4 解析:浓H2SO4具有吸水性,因而其质量会增加,Na2O2转化成Na2CO3而增重,Na2SO4会转化成带结晶水的物质;而NaCl不吸水也不与CO2、O2反应,故不会增加质量。 答案:B 3.分别向下列各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 B. NaCl溶液 C.醋酸溶液 D. HCl溶液 解析: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离子浓度和所带电荷的多少。向自来水和NaCl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无反应发生,溶液中的自由离子的浓度显著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显著增强。向醋酸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发生如下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弱电解质CH3COOH转化为强电解质CH3COONa,溶液中自由离子浓度显著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显著增强。向HCl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发生如下反应:HCl+NaOH====NaCl+H2O,强电解质HCl转化为强电解质NaCl,溶液中的自由离子浓度不变,溶液的导电能力基本不变。 答案:D 4.实验室制备HCl,在反应前有下面的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①烧瓶里盛食盐,分液漏斗盛入浓H2SO4 ②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③将烧瓶夹上④夹好铁圈和放好石棉网⑤将带分液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塞到烧瓶口⑥检查仪器装置的气密性 A.①⑥②③④⑤ B.①⑤⑥②③④ C.⑥②③④①⑤ D.②④③⑤⑥①⑤ 解析:铁圈的高度根据酒精灯的灯焰确定,所以为②④;夹好铁夹,放好石棉网,再夹烧瓶,再塞好塞子,即③⑤;仪器组装完再检查气密性;检查气密性后再加入药品,再塞塞子,即是⑥①⑤。故选D。 答案:D 5.下列含氯的化合物中,溶于水后,能直接电离出Cl-的是 A.FeCl3 B.NaClO C.KClO3 D.KClO4 解FeCl3====Fe3++3Cl-,NaClO====Na++ClO-,KClO3====K++ClO ,KClO4====K++ClO 。答案:A 6.下列常用的干燥剂中,不能干燥氯气的是 A.浓H2SO4 B.碱石灰 C.五氧化二磷 D.无水氯化钙 解析:干燥剂选择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较强的吸水性,二是干燥剂不能和被干燥的物质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四个选项中,碱石灰会跟Cl2反应,不能干燥Cl2。 答案:B

高中化学有机物燃烧计算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有机物燃烧计算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题型1 比较耗氧量大小 此类题可分成两种情况。 1 比较等物质的量有机物燃烧耗氧量大小 方法1 根据分子式CxHyOz 计算24z y x -+大小,2 4z y x -+ 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例1]1mol 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耗氧量最小的是( ) (A )C 3H 4 (B )C 2H 5OH (C )CH 3OH (D )CH 3CH 3 解析 耗氧量分别为 (A )4443=+ (mol) (B) 32 1462=-+ (mol) (C) 5.121441=-+ (mol) (D) 5.34 62=+ (mol) 答案应为(C) 方法2 改写分子式 改写分子式的原则是:若是烃则1molC 与4molH 耗氧量相等;若是烃的衍生物,则观察分子式,看是否可把分子式中的O 、C 、H 写成“CO 2”或“H 2O ”形式,再比较剩余的C 、H 耗氧量即可。 [例2]等物质的量下列物质充分燃烧耗氧量大小顺序为( ) (A )C 2H 2 (B )C 2H 4O (C )C 2H 6 (D )C 2H 4O 2 解析 观察分子式可推知耗氧量 C 2H 6>C 2H 2 C 2H 4O >C 2H 4O 2 ∵C 2H 4O 分子式可改写成C 2H 2·H 2O ∴耗氧量C 2H 2与C 2H 4O 相等 ∴正确答案为(C )>(A )=(B )>(D ) 比较以上两种解题方法,[方法2]解题更简捷,更可取。 2 比较等质量烃燃烧耗氧量大小 思路解析 12gC 燃烧耗氧气1mol ,12gH 2燃烧耗氧气3mol 即等质量的C 、H 燃烧耗氧:H >C ∴比较等质量烃燃烧耗氧量大小只要比较烃分子中H 质量百分数即可,烃的H 质量百分数越大,烃燃烧耗氧量就越大。 因此,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为: 把烃分子式改写为CHx 形式,CHx 式中x 值越大,烃的H 质量百分数越大,烃燃烧耗氧量越大。 [例3]下列等质量有机物燃烧耗氧量最大的是( )

重点高中化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

重点高中化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

————————————————————————————————作者:————————————————————————————————日期: 2

化学常见题型的一般处理方法 1、有关N A的计算 (1)涉及22.4的换算应注意“标况”“气体”两个条件,不涉及22.4的气体问题的可在任意条件下进行换算,标况下有些物质不是气态(水,溴,SO3,碳4以上的有机物等);(2)关于原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共价键数(共用电子对数)的求算注意对象的转化要正确,出现18O、13C之类的同位素对质量数和中子数均有影响,NaHSO4晶体中阴阳离子为1:1 ,NaHSO4溶液,Na2O2中阴阳离子为1:2,;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的求算注意与涉及物质的系数对应; (3)涉及存在可逆反应、弱电解质电离、水解、胶体微粒物质的量的计算,其数值无法求算,要比算得值小; (4)混合物的问题,可将其作为单一物质算两次,若数值相同,则可求;若两次数值不同,则无法求算。 2、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 (1)原子不守恒或电荷不守恒;(2)该拆的没拆(例HI、浓硝酸、浓盐酸)或相反;(3)忽略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氧化性离子:MnO4-、NO3-、ClO-、Fe3+等,还原性离子:S2-、SO32-、I-、Fe2+等)或漏掉多个反应中的一个(NH4HCO3与NaOH等);(4)少量、过量问题(一定涉及两个离子反应。若同步进行,注意少量物质定为1;若又先后顺序,注意强者优先)。 3、离子共存问题 (1)注意题干的说法,如:无色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为10—12、与Al反应放氢气(若为酸性不能存在NO3—)、酸性(碱性)溶液、一定(可能)共存的是; (2)离子不共存的条件:离子间反应生产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络合反应(Fe3+与SCN—)及双水解(Al3+、Fe3+与CO32—、HCO3—、S2—、[Al(OH)4]—);(3)多数阳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共存,多数阴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共存,即离子反应多发生于阴阳离子间,同电性离子一般共存。

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化学平衡中的常见解题方法及思路(8)

化学平衡中的常见解题方法及思路 有关化学平衡的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之一,掌握常见的平衡解题的一些方法及思路,将对解题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常见的几种解题方法和思路有如下几种: 一、“开、转、平”法 写出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的过程中,各物质的开始、转化,平衡时的物质的量,然后据条件列方程即可。 例1(1999,全国)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molX 和bmol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n y =n z ,则 Y 的转化率为 A 、%1005 ?+b a B 、%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a b a 解析:设在反应过程中,X 转化了kmol , 则 X + 2Y 2Z 开:amol bmol 0 转:kmol 2kmol 2kmol 平:(a -k )mol (b -2k )mol 2kmol 据条件列出方程:a -k+b -2k=2k 解得: k= 5 b a + 故Y 的转化率为=?+?%10052b b a %1005)(2?+b b a 选B 。 二、分割法 将起始加入量不相同的两化学平衡可分割成相同的起始加入量,然后再并起来。 例 2 在相同条件下(T -500K ),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充入1gSO 2和1gO 2,乙容器中充入2gSO 2和2gO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 、平衡后的浓度乙>甲 C 、SO 2的转化率乙>甲 D 、平衡后SO 2的体积分数乙>甲 解析:将乙容器里的2gSO 2和2gO 2,可分割为两个1gSO 和1gO 2,然后分别充入与甲等体积的丙、丁两容器,这样甲、丙、丁三容器建立平衡的途径及平衡状态一样,而乙容器这时可看成丙、丁两容器合并起来,这其实就是一个加压的过程,故平衡2SO 2+O 2SO 3向正方向进行,所以乙中化学反应速率快,SO 2的转化率大,平衡后的浓度乙大,而平衡后的SO 2的体积分数乙中小。 选D 。

(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1)

(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 解析1(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甲乙丙 A CH2=CH2CH3CH2Cl CH3CH2OH B NH3NO HNO3 C AlCl3Al(OH)3Al2O3 D Cl2HCl CuCl2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乙烯与HCl加成得到一氯乙烷,一氯乙烷消去得到乙烯与HCl,一氯乙烷与水发生取代得到乙醇,乙醇消去得到乙烯与水,符合转化,A项正确; B. HNO3显酸性,NH3显碱性,由硝酸不能直接转化为氨气,不能实现转化,B项错误; C. AlCl3与氨水反应得到Al(OH)3,Al(OH)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与水,Al(OH)3加热分解得到Al2O3,Al2O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与水,符合转化,C项正确; D. 氯气与氢气反应得到HCl,浓HCl与高锰酸钾反应得到氯气,HCl与CuO反应得到CuCl2和水,CuCl2电解得到Cu与氯气,符合转化,D项正确; 答案选B。 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阳极产生Mg C.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 D.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从海水中提取镁,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故A正确; B. 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阴极产生Mg,故B错误; C. 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因为MgCl2会水解,故C正确; D. 上述工艺流程中氢氧化镁生成氧化镁和水是分解反应,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B.PM2.5作为空气质量预报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该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 C.静电除尘治理悬浮颗粒污染,其依据是胶体的电泳原理 D.为消除碘缺乏症,卫生部规定食盐中必须加含碘物质,食盐中所加含碘物质是KI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都与氮氧化物有关,故A正确; B.PM2.5作为空气质量预报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故B正确; C.静电除尘就是运用悬浮颗粒的胶粒带负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移动,从而达除尘的效果,其依据是胶体的电泳原理,故C正确; D.为消除碘缺乏症,卫生部规定食盐中必须加含碘物质。在食盐中所加含碘物质是碘酸钾(KIO3),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4.胶态分散系是一种粒子直径介于1~100nm的一种分散系,如图是Fe(OH)3胶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