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蔬菜出口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蔬菜出口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蔬菜出口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蔬菜出口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目录

内容摘要及关键词 (2)

一、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现状 (2)

(一)我国蔬菜出口的优势分析 (2)

(二)我国蔬菜出口存在的问题 (3)

二、我国蔬菜出口市场的发展前景 (3)

三、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3)

(一)不断升级的食品安全标准限制了我国蔬菜出口 (4)

(二)国内蔬菜质量检验技术的落后限制了我国蔬菜出口 (4)

四、创新助推规范管理和技术标准建设 (4)

(一)加强蔬菜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4)

(二)加强蔬菜生产和加工过程控制 (4)

(三)积极打造出口蔬菜大国强国战略的服务平台 (4)

(四)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

五、完善和提高蔬菜产业技术标准,任重道远 (5)

六、参考文献 (6)

我国蔬菜出口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摘要:随着农产品贸易全球化,食品安全问题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变的越来越重要。蔬菜产业是中国农业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蔬菜出口品种日趋多样化,出口市场日益扩大,在我国蔬菜出口迅猛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的蔬菜出口面临良好发展环境和机遇。中国蔬菜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同时,中国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的品种资源,具有价格优势和资源优势。虽然中国蔬菜出口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中国的蔬菜出口业务仍然问题重重,蔬菜生产、加工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现在对我国蔬菜出口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我国政府和企业保障蔬菜质量安全、促进我国蔬菜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出口、蔬菜质量、市场形势、出口竞争力

一、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现状

中国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新经济时代后,各个行业的步伐走得快而坚挺,为中国迈向民族历史性的崛起贡献最大的力量。伴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对蔬菜质量要求的提高,蔬菜出口的发展不言而喻地对蔬菜产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一)我国蔬菜出口的优势分析

价格优势由于蔬菜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农活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不易实现资本对劳动的有效替代。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且有持续攀升的趋势,导致蔬菜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相比之下,我国的蔬菜生产成本较低,国内菜价约为国外的1/5~1/8,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资源优势我国从南方到北方跨越5个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的品种资源,白菜、萝卜、榨菜、韭菜、茼蒿、黄秋葵、茭白等都原产于我国,有许多优良而著名于世界的地方品种。

中国蔬菜的出口潜力空间还非常大,总体上蔬菜品质需要提高,标准化程度和加工水平不够,出口蔬菜缺乏品牌产品,出口的地区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近年来,我国蔬菜出口量逐年增加,占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我国蔬菜出口主要流向亚洲和欧洲。

(二)我国蔬菜出口存在的问题

出口蔬菜品种较少,规模小,市场单一近年来我国出口蔬菜的品种虽然13趋多样化,但总体上来说,品种仍然较少,而且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不利于形成大市场、大流通格局。

品种质量不高我国蔬菜在出口规模上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蔬菜品质还不能同国际市场对接。第一,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是影响我国蔬菜产品质量的首要因素。各国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形成了一定压力,第二,我国的出口蔬菜产品包装简陋、装潢水平较低,达不到消费国的要求,从而限制了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三,蔬菜加工技术水平落后,受长期消费模式及科技水平的限制,我国蔬菜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大多生产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难以步入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分级、品牌化销售的发展轨道,生产出口的产品类型和产品质量都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大量需求。

二、我国蔬菜出口市场的发展前景

加入WTO后,中国蔬菜出口面临的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大降低。其次,近年来,全世界蔬菜贸易量不断增加,发达国家对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发达国家的蔬菜自给率持续下降,这为中国的蔬菜出口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随着国际货运、物流业的迅速发展,蔬菜的产后加工和保鲜技术发展也很快,为蔬菜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是蔬菜产销大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以及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居世界第一。

现在中、美、韩三国在竞争日本市场,预计随着中国出口蔬菜产品安全质量的提高,竞争优势将越来越向中方倾斜。我国蔬菜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是香港和东南亚各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华人聚居的地区和国家,对中国传统蔬菜独有所钟。因为这些近赤道的热带地区,而这些国家因不具备低温冷谅的气候条件而无法生产此类蔬菜,因此不得不成为中国蔬菜出口的传统市场。近赤道的印度和非洲等热带国家都有同样气候环境,有待中国蔬菜去开拓发展。还有俄罗斯、朝鲜半岛等寒、温带国家,由于气候寒冷,光热资源不足,一年当中仅有夏季几个月能生产露地蔬菜,是中国南温带、亚热带地区蔬菜的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三、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为保持和提高消费者健康,维护生存环境,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日趋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已成为食品贸易的潜在障碍,而食品安全问题在蔬菜产品贸易中比其它农产品贸易更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蔬菜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口国不断升级的食品安全标准内容限制了我国蔬菜出口。这一方面说明我国蔬菜生产及加工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说明发达国家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已成为限制我国蔬菜及其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二)国内蔬菜质量安全检验技术和手段以及检测体系、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无法适应国际贸易的要求,从而限制蔬菜出口产品出口。首先,在蔬菜安全检测

技术方面,安全检测技术落后。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呈现出快速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精确化特征。其次,国内蔬菜安全控制体系建设尽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而我国溯源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我国蔬菜生产的分散性和小规模性,溯源的难度较大。

四、创新助推规范管理和技术标准建设,扩大蔬菜出口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保障蔬菜产品安全是促进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蔬菜生产而言和低附加值的蔬菜加工产业而言,对从蔬菜生产到消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代价非常昂贵。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蔬菜贸易发展应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着手。

(一)加强蔬菜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标准化、系统化的标准体系,缩小与国际标准体系的差距,促进我国蔬菜出口,减少因蔬菜质量安全问题导致的贸易摩擦。改进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检验技术和手段。政府应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加强蔬菜检验技术和手段的研究,突出高精、快速检测能力和技术标准研制能力的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加大对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和制定力度。

(二)加强蔬菜生产和加工过程控制。我国蔬菜生产和加工出口企业,应积极应对进口国制定的各种不利于蔬菜出口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从产品质量着手,通过生产、加工的过程控制,来改善蔬菜产品质量,保障蔬菜安全。出口企业应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引进和吸收,并且与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寻求有效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的途径,提高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积极打造出口蔬菜大国强国战略的服务平台。建立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机制,为打造一条高效快捷的出口蔬菜绿色通道而不懈努力。出口蔬菜的安全质量关系消费者的健康和国际信誉,蔬菜本身系鲜活商品,需要一种高效快捷的物流体制,建议设立以农业、外经贸为主体的跨部门跨行业的农加工出口流通统一领导机构,推动全国农产品出口业发展。必须建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从源头到餐桌对农产品进行安全质量跟踪监管,提高检测中心的监测水准。

(四)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加强科技攻关,增加科研投入,除利用高新技术培育高附加值新品种外,还应研究相应的配套技术,改进出口蔬菜加工工艺和包装,搞好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利用我国农业资源优势,开发和种植出口新产品,充分挖掘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的蔬菜品种,把零星种植的地方性特产开发为商品化的大规模生产,并培育为出口商品。工企业的发展,加速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五、完善和提高出口蔬菜产业技术标准,任重道远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农业国家标准为龙头、农业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农业标准为基础、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全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框架。我国出口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企业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部分大型出口蔬菜加工企业都已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并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高出口企业质量安全卫生意识。

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得到了巨大发展,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出口品种不断扩大。中国蔬菜生产已有的规模和继续扩张的势头,使蔬菜国际市场开拓不足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扩大中国蔬菜出口,积极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不断占领国际蔬菜市场,已成为当前中国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中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蔬菜出口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是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促进中国蔬菜出口策略的基础。因此,出口蔬菜行业要在熟悉掌握国际贸易游戏规则,提高应对国外技术壁垒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的质量、安全、卫生各方面的总体水平,加强企业的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升我国蔬菜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吉过,胡继连.WTO农业标准与我国农业标准化问题研究

2、安玉发,陈丽芬,盛丽颖.中国对日蔬菜出口竞争力研究

3、何劲,祁春节,绿色技术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4、解志国,边玉花.我国绿色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宜兴市蔬菜办公室陆志新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49%,均居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6亿亩,总产量5.65亿吨,人均占有量420多公斤。(中国经济网消息). 蔬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1.3%,总产值6300多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高达25.5%.蔬菜生产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57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13.8%.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优势产区的逐步形成,产销布局的日趋合理,我国已基本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8个蔬菜重点区

域。 据介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同时,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 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蔬菜生产季节性强,蔬菜产品新鲜易腐,贮运困难的特点,根据气候、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农业部规划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4大功能区8大重点区域, 包括: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黄土高原夏秋蔬菜 重点区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东南 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按照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2%,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8%,出口量和出口额占全国的90%以上,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贡献额超过1200元,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 加工率达到65%以上。 为此,农业部将改善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实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水平;推行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提高产品采后产值;完善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产销衔接;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品牌,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增收作用更加明显,蔬菜总产值约5000亿元。 对全国9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约430元, 全国958个蔬菜播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人均来自蔬菜的纯收入达725多元。 3.蔬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根据农业部200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参照国际标准判定, 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4.3%, 以京津沪深四城市为例,2005年与2001年相比,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 合格率提高了近29个百分点 4.国际贸易快速增长

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现状分析报告

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现状分析报告(2006) --------------------------------------------------------------------------------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6日17时41分 【报告名称】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现状分析报告(2006) 【报告价格】电子版1060 元,电子版+印刷版1260 元 【报告主题】现状/趋势/策略/对策/管理/投资/营销 【报告形式】动态研究报告(现成报告内容+客户指定内容+现时内容)【报告作者】本网专家库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 【报告规模】53页 【交货时间】6小时 【交货方式】电子版邮箱、QQ;纸介版特快专递 【报告优势】根据客户要求增加指定内容 【报告图表】(略) 【报告目录】 1 导言9-14 2 出口贸易基本理论借鉴14-16 2.1 比较优势理论14-16 2.1.1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14-15 2.1.2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学说15-16 2.2 竞争优势理论16

3 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状况分析16-27 3.1 山东省蔬菜出口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6-19 3.1.1 蔬菜出口在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17-18 3.1.2 蔬菜出口带动了蔬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18 3.1.3 蔬菜出口为地方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外汇资金18-19 3.1.4 蔬菜出口拓展了农民的就业空间19 3.2 蔬菜出口贸易地位的国内比较分析19-20 3.3 山东省蔬菜出口国际市场地位变动分析20-21 3.4 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格局分析21-27 3.4.1 出口总量分析22 3.4.2 出口总额分析22-24 3.4.3 主要出口商品品种种类分析24-26 3.4.4 出口市场结构分析26-27 3.5 分析结论27 4 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面临的挑战和主要问题27-36 4.1 国际市场对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挑战27-31 4.1.1 国际市场需求档次逐步提高27-28 4.1.2 贸易壁垒花样繁多、层出不穷28-29 4.1.3 同进口国国内产品的竞争29-31 4.2 山东省蔬菜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31-36 4.2.1 蔬菜质量差,污染严重31-32 4.2.2 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市场结构简单32-33

调研报告:XX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蔬菜产业现状 (一)蔬菜生产发展历程。XX蔬菜是从1983年历阳镇太平村“五个能人带一乡,万吨蔬菜过大江”开始初步发展。2012年2月,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确立蔬菜产业为特色产业,并成立XX蔬菜产业发展局,蔬菜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XX蔬菜经过三十年的长足发展,不仅在全国率先摆脱了小农经济束缚,并迅速跨越了商品菜经济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由生产、加工和市场贸易相互啮合的三大环节组成的较完整的产业形态。XX还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XX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截止2015年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由2011年的40万亩、90万吨、16亿元,增加到43.5万亩、111万吨、22亿元,分别增长8.8%,23.3%,

37.5%。蔬菜从业人员年人均种菜纯收入由2万元增加到2.88万元,增长44%,蔬菜产业已发展成为该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园区化进程明显加快。近年来,在政策与资金的双重引导下,全县累计拉动社会投资6亿多元,新建规模化蔬菜标准园区41个,总面积3万多亩,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其中国家级蔬菜标准园9个,省级蔬菜标准园7个,市级蔬菜标准园26个,历阳现代农业示范区、善厚蔬菜种子产业示范区分别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弘利教育) (三)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XX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先后通过省级、国家级验收,并获国家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6家园区通过GAP (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全县蔬菜农残抽检合格率由2011年的99.3%提高到100%,未出现一起蔬菜质量安全事故。 (四)科技支撑成效明显。XX一直高度重视蔬菜科技创新工作,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推合作关系,2015年皖江蔬菜产业研究院正式

中国蔬菜业的出口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蔬菜业的出口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 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很独特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创汇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7年底我国蔬菜出口量仅次于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和荷兰,是世界第五大蔬菜出口国。但是中国蔬菜业出口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国际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存在着诸如产品质量普遍不高、出口品种结构相对单一、出口区域相对集中、出口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低等等需要相关部门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传统的研究模式,运用各种研究文献,通过各种搜索渠道,利用期刊、相关书籍、政府网站、图书馆等平台,结合相关研究学者的论点和观念,整合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对中国蔬菜的出口现状,出口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案作出基础分析。 关键词:蔬菜业;出口现状;中国

Abstract Vegetable plays a spe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vegetable industry makes a rapi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t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for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of great importance in agriculture of making foreign exchange. By the end of 2007, China has become the fifth largest vegetable export country, next only to Spain, Italy, America and Holland. But the development of export in vegetable industry is not always favorable. There are sorts of problems of it in the inten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uch as poor quality of goods, simple structure of export varieties, concentration of target regions, lasting high cost and low competitiveness. These problems need solving immediately by related ministries. This paper makes a basic analysis of vegetable export status in China, various problems in export and schemes to deal with them. The author adopts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ing mode and consults plenty of documents. Besides, various searching mediums are used, including periodicals, relevant books, official websites and the library. Based on all the above, the author raises his own point and suggestion, combining with arguments and view of scholars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Vegetable; export status ; China

我国蔬菜生产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我国蔬菜生产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01-12-21来源:作者:阅读:2058次字体:大中小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副食品,又是特殊的鲜活农产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种菜赔钱,政府补贴增加,淡季供应不能保证,蔬菜产销工作面临许多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我国农村普遍推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生产责任制的同时,一些城市进行了蔬菜产销体制改革的酝酿和探索,搞了一些自产、自销、农商联营等多种经营形式的试点。 1984年武汉市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放开了蔬菜的市场和价格,紧接着其他城市也纷纷效仿,从而打破了延续三十多年的统购包销体制。这一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在生产管理上由单一的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在购销上由国家(集体)商业独家经营,改为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多渠道流通;在价格上由主管部门制定计划价格改为买卖双方议价成交,必要时地方政府出台临时性指导价格以防止菜价过度波动。放开城门允许外地菜进入本地市场。尽管在蔬菜产销体制改革的初期,曾遇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有些城市也一度走过回头路,但由于改革从体制上和机制上促进了蔬菜业的发展,使市场机制、竞争意识、价值规律在蔬菜产销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优化了资源和要素在蔬菜产销中的合理配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蔬菜的供应形势明显好转。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组织实施"菜篮子工程"特别是建设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以来,进一步明确了各级领导职责,实行市长负责制,极大调动了各地发展蔬菜的积极性,我国的蔬菜生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蔬菜发展的基本情况 ──生产持续发展,均衡供应水平提高。20年来,全国蔬菜的播种面积、总产量持续增长。1997年蔬菜播种面积11278千公顷、总产量3.44亿吨,分别是1985年4753千公顷、1.25亿吨的2.37倍和2.75倍,是1 978年3330千公顷、8243万吨的3.39倍和4.17倍。1997年全国蔬菜平均单产30.45吨/公顷,比1978年24.75吨/公顷增长了23%。1999年全国

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哈尔套镇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乡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在哈尔套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哈尔套镇以蔬菜产业为突破口,通过加快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和基地建设、增加产业科技含量、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市场监管等环节,加强流通领域建设,完善产业链条,蔬菜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在蔬菜产业开发中,哈尔套镇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不断扩大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2011年,设施蔬菜生产总面积已达16000亩,其中日光温室5000亩,冷棚11000亩,遍布全镇11个行政村,.总投资超过3亿元,年产无公害蔬菜8000万公斤,建有占地26.9亩的高标准育苗工厂和容积3000立方米的蔬菜保鲜库一座, 2003年11月,我镇茄子、青椒、番茄、香瓜4种产品获得辽宁省绿办颁发的A级绿色食品证书,从2006年开始我基地又被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香瓜、西瓜、茄子、青椒、黄瓜、番茄6个品种被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产品。又注册了“哈尔套”商标,提高了哈尔套镇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商标品牌的知名度。初步形成春茬香瓜、秋茬茄子、西红柿、青椒四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

套"无公害蔬菜商标。制定出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同时,推广了嫁接育苗、黄板、蓝板诱蚜、高温闷棚、熏蒸闷棚、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无公害生产技术。 5、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哈尔套镇蔬菜生产以日光温室、冷棚、为主要栽培模式,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改秋冬茬和冬春茬两茬栽培为越冬一大茬,平均每亩收入4万元,冷棚平均每亩收入8000元;增收效果明显。形成了北有富有,南有平安,西有新发,东有黄花,中有东西哈、柳树的效益典型村。全镇仅棚菜一项人均增收3000多元。 二、发展前景分析 (一)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哈尔套镇年平均气温7.8℃,无霜期15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57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80毫米,土质肥沃,地下水资源充足,而且经过了省级环保部们的检测,水质、土质、空气质量均符合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的要求,光照资源充足,雨水集中,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适合蔬菜产业发展。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哈尔套镇地处三岔路口,北通库伦,西至阜新,南至沈阳,离彰武高速出口仅40公里,交通发达,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农民科技意识较强,还是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试点镇,有集农、牧、工为一体化的综合性大市场,是全国闻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发展蔬菜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三是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2006年,哈尔套镇蔬菜生产基地和产品进行了无公害认证,并注册了“哈尔套”商标;四是市场潜力巨大。我蔬菜基地离哈尔滨、沈阳、大庆等

通渭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通渭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按照“稳玉米、扩洋芋、种药材、兴杂粮、增果菜”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思路,把加快发展蔬菜产业当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以平襄、碧玉为主的城郊水川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依托旱作农业项目,在全县大力发展地膜覆盖蔬菜种植,进一步加快了蔬菜产业发展步伐,不仅有效改善和促进了城区居民蔬菜供给,还成了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新的增长点。 一、蔬菜发展现状 (一)种植规模不断加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通渭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常规露地种植, 1981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1988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塑料大棚栽培技术,1993年又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第一代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到了90年代末,才形成了以地膜覆盖栽培和塑料大棚栽培为主,日光温室栽培为辅的设施蔬菜生产新格局。近年来,全县把蔬菜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关键举措,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通过全县各级干部的不懈努力,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1.06万亩迅速扩大到2015年的5.5万亩;总产量由3.2万吨增加到14.3万吨;总产值由4480万元增加到31460万元。平襄镇旧店子、宋堡、河南、孙庄等村,碧玉乡玉关、碧玉等村,寺子乡窑坡等村,陇川乡菜子、蔡铺等村水源相对充足的区域初步形成了以青椒为主、兼顾其它茄果类、

瓜类、食用菌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在平襄、碧玉、寺子、义岗、李店、襄南、榜罗等乡镇初步形成了以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白菜类、根菜类、茄果类、葱算类为主的地膜蔬菜生产基地。 (二)种植品种结构逐步优化,经济效益明显增加。上世纪90年代前,由于种植技术落后,我县种植的蔬菜品种比较单一,经济效益较低,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新品种的不断引进,全县蔬菜种植品种逐步得到优化,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15年,全县共种植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西葫芦、甘蓝、大葱、大蒜、食用菌等9大类60多个品种。日光温室蔬菜平均亩产量达6.2吨,产值3.5万元,纯收入2.5万元;塑料大棚蔬菜平均亩产量达4.8吨,产值1.3万元,纯收入0.9万元;地膜覆盖蔬菜平均亩产量达2.8吨,产值0.5万元,纯收入0.3万元。 (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产销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为加快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县上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营销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蔬菜交易市场建设步伐,产销体系日趋完善。至目前,全县建立交易市场20个,培育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组织63个,营销大户320多户,营销网络遍布全县18个乡镇。特别是通渭县西川农产品产业化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建成集蔬菜交易、仓储于一体的专业交易市场一处,贮藏能力达300吨,年贮藏销售高原夏菜1200余吨,为全县蔬菜产后销售、平抑菜价、稳定菜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该合作社针对华川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贫困户实现长

我国绿色蔬菜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绿色蔬菜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绿色蔬菜产业现状分析 摘要:基于化肥农药的污染严重,野生蔬菜、无土栽培蔬菜等无公害绿色蔬菜正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蔬菜消费将进一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绿色蔬菜将成为我国蔬菜消费的主旋律。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突破现实束缚,能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蔬菜;意义; 途径 1 我国现阶段要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的原因和必要性分析 需求紧迫性现代中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 ,进入物质产品相对过剩的新时期 ,居民消费观念,内容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人们已更多的从讲求产品的数量到追求生活的质量,出现了对产品消费质量的多元化需求。据农业部在北京、山东、上海、浙江等地对蔬菜等农药残留量进行抽样检测,在抽检的

50个蔬菜品种中,有22种蔬菜不合格,接近50 % ,表明蔬菜中有机农药残留问题十分严重。因此 ,人们对安全可靠“绿色蔬菜”的呼声将越来越高。但我国目前绿色蔬菜食品还处于起步阶段 ,各地仅仅建立了一批示范性基地,未能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将不会满足于现在的蔬菜产品质量和数量,从而出现绿色蔬菜食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社会的发展也要求食品结构向营养型转变,以人体健康为保证,这些都是绿色蔬菜食品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生态紧迫性我国蔬菜生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发生一些重大的技术和观念革命,引进了一些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但在我国农村,蔬菜生产仍然是以高产为目的,以粗放经营为主要模式,没有形成优质生产,精耕细作的蔬菜生产格局。这样的生产局面必将对生产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生产者在一味追求高产目标的同时 ,必以大量施入化学肥料、农药为手段 ,不顾生产环境的平衡 ,造成土壤环境的日益破坏,使得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同时,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三废的排出和污染,给生产环境中的水、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容易引起生态环境的恶性

山东蔬菜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年月日时分 【报告名称】山东蔬菜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价格】电子版元,电子版印刷版元 【报告主题】现状趋势策略对策管理投资营销 【报告形式】动态研究报告(现成报告内容客户指定内容现时内容)【报告作者】本网专家库 【发布时间】年月 【报告规模】页 【报告行业】食品行业 【交货时间】小时 【交货方式】电子版邮箱、;纸介版特快专递 【报告优势】根据客户要求增加指定内容 【报告图表】(略) 前言 山东蔬菜产业地发展 产业规模地高速增长 山东蔬菜在全省农业和全国蔬菜业中地地位 设施蔬菜发展迅猛 出口创汇蔬菜 市场流通体系 蔬菜科技研究 1.6.1 蔬菜种苗研究 1.6.2 蔬菜生物技术与品质育种研究 1.6.3 名产蔬菜地研究 1.6.4 设施蔬菜栽培研究 科普培训成果丰硕 实施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 山东蔬菜出口贸易发展现状与优势分析 国际蔬菜贸易地动态特征分析 2.1.1 蔬菜品种趋于多样化,但集中度仍然很高 2.1.2 蔬菜出口加工程度提高,新鲜蔬菜出口为主 2.1.3 参与蔬菜国际贸易地主体国家和地区呈多极化 2.1.4 发达国家出口量大于发展中国家 年我国蔬菜出口形势 年我国蔬菜出口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2.2.2 我国蔬菜出口最主要地贸易伙伴 2.2.3 东盟也是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地重要伙伴 山东蔬菜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山东蔬菜出口贸易发展地优势 山东蔬菜出口贸易面临地问题 国际贸易走势对山东蔬菜产业地影响 山东蔬菜出口贸易面临地问题 3.2.1 卫生安全和商品性不佳

3.2.2 入世对山东蔬菜出口贸易地影响分析 3.2.3 加工出口蔬菜比例小,龙头企业少 3.2.4 蔬菜质量与加工运输条件滞后 3.2.5 国内无序竞争,内耗损失惨重 3.2.6 支持政策不到位,削弱企业竞争力 3.2.7 市场多元化尚未形成 3.2.8 品种不能满足进口国地商品性要求 3.2.9 采后增值技术落后 3.2.10 出口企业信誉度不高 3.2.11 体制和机制严重不适应 3.2.12 设施蔬菜关键技术地研究任重道远 3.2.13 蔬菜科技工作现状、农技推广体系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山东蔬菜出口贸易对策研究 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构建蔬菜产业地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提高综合竞争力 加强出口蔬菜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蔬菜产后处理加工 建立质量安全体系,积极应对技术壁垒 4.4.1 要突破外国地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蔬菜地质量安全水平是关键 4.4.2 针对重点出口蔬菜和出口对象国进行跟踪和评估 4.4.3 研究和利用规则 出口品种多元化,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 树立品牌意识 重视信息搜索,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建立国际标准农产品出口检测中心,严把出口产品质量关 加快培养蔬菜国际贸易专门人才队伍 结论 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同时积极研究和利用规则,积极应对技术壁垒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树立品牌意识 建立国际标准农产品出口检测中心,严把出口产品质量关 加快培养蔬菜国际贸易专门人才队伍 构建蔬菜产业地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提高综合竞争力 加强出口蔬菜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蔬菜产后处理加工,出口品种多元化,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蔬菜产业发展趋势及通路分析

越南蔬菜產業發展趨勢及通路分析 撰文/楊玉婷?余祁暐?周明燕 越南因地理位置鄰近我國,且其氣候條件適宜、人口結構年輕,很早成為台商投資農業所關注的地區。農業在越南經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農產品出口為其經濟支柱,由於越南與我國為重要農產品貿易夥伴,本文將針對特別其蔬菜產業的生產、內銷、外銷發展現況加以介紹,以提供國內植物種苗界當地產業資訊進而掌握國際情勢。 越南蔬菜生產概況 越南為全球重要蔬菜生產國,依據F AO統計資料,2011年越南蔬菜栽培面積為83.6萬公頃,世界排名第9位,然而以其他未分類蔬菜分析,則越南以栽培面積67.1萬公頃躍升至全球第4位,僅次於中國、印度和奈及利亞,顯示蔬菜在越南不僅種類豐富而多元而具地域性,在當地生活中乃是不可或缺重要農產品(表一)。由於越南國土分布跨越不同緯度,除主要的熱帶季風氣候外,也形成許多特殊型態的氣候區,如大叻高原(Da Lat)等地區,十分適合蔬菜的生產。越南有超過120種熱帶、亞熱帶和溫帶蔬菜品種栽培,結合非當季蔬菜生產的應用技術,使其得以供應國內及加工出口的需求。蔬菜生產有擴大面積趨勢,產量亦日益增加。 1. 地區別生產概況 依據越南農業部資料,2010年越南全國蔬菜生產面積為78萬公頃,產量為1,293.5萬公噸,以地區別而言,越南最大生產基地為湄公河三角洲,所生產蔬菜佔全國蔬菜栽培面積的28.4%及全國產量的29.5%,其次為紅河三角洲,佔全國蔬菜種植面積之21.3%及全國總產量26.1%,排名第三為中部的大叻高原地區(圖一),其生產主要集中在林同省;然而以單位面積產量區分,則中部高原地區每公頃年產量可達22公噸(圖二)為全國最高。由於其優良的氣候環境條件、栽培品種及技術較佳,且鄰近胡志明市,使其成為重要蔬菜產區。目前基礎設施已相當完善,約80%的栽培面積有自動灌溉系統,且交通方便,惟保管之儲藏設備倉庫仍有待改進,這些地區的蔬菜生產主要供應國內市場需求。胡志明市的蔬菜約有70%來自林同省(Lam Dong),其餘的30%來自都市近郊和西部省分 。 圖一 越南各地區蔬菜生產面積 資料來源:越南農業部; 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整理。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1-08-11 10:29 索引号fggw-zx-00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公开日期2011-08-11 文号灵政协发〔2010〕10号发布机构政协灵台县委员会 市政协: 按照市政协的安排,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县蔬菜产业发 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县蔬菜生产紧紧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蔬菜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蔬菜生产规模持续扩大。2009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0.04万亩,主要种类有胡萝卜、甘蓝、辣椒、番茄、黄瓜、茄子、大白菜等,蔬菜总产量13.52万吨,总产值9100万元。蔬菜生产面积比2003年的5万亩增长了120.8%,产值比2003年的2840万元增长了220.4%,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近两年技术部门以追求高品质、高效益为目标,不断加大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在积极开展蔬菜新品种品比试验和适应性试验的基础上,先后引进名、优、特蔬菜新品种16类120余种,多数品种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县农民开辟了一条广阔的增收途径。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技术单位的指导下,全县蔬菜生产逐渐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数乡一业、数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初步建成了达溪河、黑河川区万亩精细菜生产基地和什字原区万亩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并建成中台西川区千亩无公害辣椒生产示范区等各类蔬菜示范区6个。科技水平稳步提高。蔬菜生产逐步向精细化、科技化、标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在生产上先后推广了测土施肥、间作套种等准化栽培技术,制定了灵台县12种主栽蔬菜的地方标准,规范了栽培过程和生产行为。检测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2.7万亩,申报通过了番茄、胡萝卜、辣椒3个产品的无公害产品认证,取得了无公害注册商标,实现了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首次突破。蔬菜单产由2000年以前的900公斤增长到现在的1200公斤,增长33%,蔬菜商品率由原来的46.8%提升到76.7%。服务体系渐趋完善。县农技部门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全县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在重点示范区派遣技术人员驻村蹲点,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进行实地指导,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指导群众科学生产。2005年成立了灵台县无公害农产品质安全监测站,全面开展了县域蔬菜检测服务,每月开展两次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加强了蔬菜质量的监管。在全县新建和扩建了中台、朝那等7个辐射功能较强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年蔬菜交易量在6万吨以上,外销量2.7万吨以上,交易额6000万元。产业化格局初具规模。投资400多万元,筹建了中台脱水蔬菜厂,购置了脱水干制设备,年生产加工能力可达到0.8万吨,建成了中台瑞天祥果蔬保鲜库,蔬菜保鲜能力达到1000吨,成立了多个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生产模式,自07年以来共开展订单蔬菜种植5.2万亩,实现收入10400万元,有效带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调整结构扩规模、完善设施夯基础、推广科技提质量、精深加工增效益”的蔬菜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我县蔬菜生产五年规划中提出的“突出川区、加快塬区,点上突破、整体推进”的布局构想,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服务,集中建设“设施蔬菜、高原越夏蔬菜、麦后复种蔬菜”三大基地,全年完成蔬菜种植12.14万亩,其中春种蔬菜5.28万亩,复种6.86万亩,建成规模较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点14个1.65万亩,全县蔬菜生产取得了较大进展。 1、地膜早熟马铃薯全面丰收。今年我县突出菜用型和早熟性两个关键,引进了克星2号和

蔬菜出口情况调研报告

蔬菜出口情况调研报告 我国蔬菜出口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日益活跃,近10年来增长势头强劲,贸易顺差居农产品贸易顺差之首,2009年在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129.6亿美元的情况下,我国蔬菜出口却创造了66.7亿美元的顺差。高于渔业(贸易顺差54.4亿美元),畜牧业(贸易逆差26.9亿美元),出口发展势头良好。 一、从出口总额来看:我国蔬菜出口持续大幅增长,出口量年递增70万吨以上,2009年累计出口802.70万吨,比2000年增加482.40万吨,增长了1.67倍;出口额67.7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1.74倍;2009年1—12月,出口802.7万吨,同比下降2.0%;出口额67.7亿美元,同比增长5.2%,呈量减额增态势。进口8.8万吨,同比下降15.3%;进口额1.0亿美元,同比下降10.9%。贸易顺差66.7亿美元,同比扩大5.5%。 山东省是中国蔬菜出口第一大省,通过与山东省蔬菜出口量做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发现河南蔬菜出口在量上存在的差距:山东省年蔬菜出口量一般在100万吨以上,而河南省年蔬菜出口量则多为十几万吨,山东省年蔬菜出口量平均为河南省蔬菜年出口量的数十倍 就河南省而言:从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前8个月,河南省出口蔬菜及蔬菜制成品价值1.4亿美元,同比增长71.6%。截至今年8月,河南省获得蔬菜及制成品出口资格的企业52家,在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的出口蔬菜基地31家,种植面积13万亩。

二、从产品结构来看:鲜或冷藏蔬菜、冷冻蔬菜、腌渍蔬菜、什锦蔬菜等加工保藏类蔬菜和干(脱水)蔬菜是出口主体,但随着我国蔬菜保鲜和初加工技术与条件的不断提高,出口蔬菜产品结构有所变化,在保持传统产品类型和品种优势的基础上,正向国际蔬菜消费主流靠拢,产品结构有所改善。2000年—2009年鲜冷冻蔬菜出口量从占蔬菜出口总量的53.0%上升至74.3%,增长了21.3个百分点,腌渍等加工类蔬菜出口量由占出口总量的40.2%下降至30.0%,下降了10.2个百分点;干(脱水)蔬菜出口量由占总出口量的6.5%下降至4%,以出口金额比例看,加工保藏蔬菜仍为金额主干,2009年鲜冷冻蔬菜出口额26.3l亿美元,占蔬菜出口金额的38.36%,加工保藏蔬菜出口额30.15亿美元,占蔬菜出口金额的44.53%,干蔬菜出口额11.24亿美元,占蔬菜出口金额的16.60%。 就河南而言,出口蔬菜加工程度较低,以鲜或冷藏蔬菜为主,但自2007年以来,鲜或冷藏蔬菜出口比重逐年下降,平均比重为45%。干蔬菜次之平均比重占40%,罐头蔬菜位列第三,平均比重占到13%,其他类型产品所占比重甚小。 三、从蔬菜品种来看:中国出口蔬菜的品种也比较集中,贸易主要集中于几个传统的优势蔬菜大类当中(表1)。2007年度,蔬菜出口额过亿美元的蔬菜类别有0703鲜或冷藏洋葱、青葱、大蒜、韭葱等葱属蔬菜,0706鲜或冷藏的胡萝卜、萝卜、色拉甜菜根等食用根茎,0709鲜或冷藏的其他蔬菜,0710冷冻蔬菜(不论是否蒸煮),0711暂

我国蔬菜出口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目录 内容摘要及关键词 (2) 一、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现状 (2) (一)我国蔬菜出口的优势分析 (2) (二)我国蔬菜出口存在的问题 (3) 二、我国蔬菜出口市场的发展前景 (3) 三、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3) (一)不断升级的食品安全标准限制了我国蔬菜出口 (4) (二)国内蔬菜质量检验技术的落后限制了我国蔬菜出口 (4) 四、创新助推规范管理和技术标准建设 (4) (一)加强蔬菜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4) (二)加强蔬菜生产和加工过程控制 (4) (三)积极打造出口蔬菜大国强国战略的服务平台 (4) (四)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 五、完善和提高蔬菜产业技术标准,任重道远 (5) 六、参考文献 (6)

我国蔬菜出口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摘要:随着农产品贸易全球化,食品安全问题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变的越来越重要。蔬菜产业是中国农业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蔬菜出口品种日趋多样化,出口市场日益扩大,在我国蔬菜出口迅猛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的蔬菜出口面临良好发展环境和机遇。中国蔬菜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同时,中国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的品种资源,具有价格优势和资源优势。虽然中国蔬菜出口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中国的蔬菜出口业务仍然问题重重,蔬菜生产、加工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现在对我国蔬菜出口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我国政府和企业保障蔬菜质量安全、促进我国蔬菜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出口、蔬菜质量、市场形势、出口竞争力 一、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现状 中国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新经济时代后,各个行业的步伐走得快而坚挺,为中国迈向民族历史性的崛起贡献最大的力量。伴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对蔬菜质量要求的提高,蔬菜出口的发展不言而喻地对蔬菜产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一)我国蔬菜出口的优势分析 价格优势由于蔬菜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农活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不易实现资本对劳动的有效替代。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且有持续攀升的趋势,导致蔬菜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相比之下,我国的蔬菜生产成本较低,国内菜价约为国外的1/5~1/8,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资源优势我国从南方到北方跨越5个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的品种资源,白菜、萝卜、榨菜、韭菜、茼蒿、黄秋葵、茭白等都原产于我国,有许多优良而著名于世界的地方品种。 中国蔬菜的出口潜力空间还非常大,总体上蔬菜品质需要提高,标准化程度和加工水平不够,出口蔬菜缺乏品牌产品,出口的地区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近年来,我国蔬菜出口量逐年增加,占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我国蔬菜出口主要流向亚洲和欧洲。 (二)我国蔬菜出口存在的问题

蔬菜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蔬菜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我国蔬菜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摘要:本文从世界蔬菜业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我国蔬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我国蔬菜业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业;现状;对策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world's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s, the analysis of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proposed that the future of China's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Vegetabl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目录 1我国蔬菜栽培的发展趋势 (1) 向绿色食品型转 (1) 向新鲜多样型转化 (2) 向加工方便型转化 (2) 由露地栽培向保护地栽培发展保持地栽培主要有温室、大棚、多层覆盖、网棚、遮阴等。 (2) 2 我国蔬菜业的发展现状 (3) 我国蔬菜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3) 我国蔬菜产销现状及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 (4) 我国绿色蔬菜发展现状 (4) 我国蔬菜育苗移栽机械化的现状 (5) 3我国蔬菜的发展策略和应对措施 (5) 我国蔬菜业的发展策略 (6) 我国蔬菜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7) 4.参考文献 (8)

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政协七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紧紧围绕“川区园田化、基地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要求,以发展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特色精细菜和高原夏菜为重点,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积极调整结构,建龙头、扩基地、增效益,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效益不断提升,成为推动汭河川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是政府投入加大,助推规模扩张。全县蔬菜拱棚、日光温室分别达到了10000座和1000座,建成于家湾、平头沟和冉李等8个蔬菜专业村,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2万亩,马铃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今年上半年全县种植蔬菜2.9万亩,生产蔬菜2.4万吨。 二是建办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先后招商引资建办了方盛果蔬保鲜和阳光生态苗木繁育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了蔬菜产业链条。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协会十基地十农户”模式,与农民群众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充分调动了菜农的积极性,在调整发展模式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三是积极流转土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引进韩国、榆中、定西等外地客商落户经营,在冉李、枣林和东庄等村流转土地5100亩,新建蔬菜基地5处,蔬菜生产基地累计达到10处,蔬菜产业发展由传统粗放型经营逐步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 四是健全市场体系,拓宽销售渠道。招商建办的方盛蔬菜公司,配套建成4000平方米的盖棚式交易市场,年蔬菜吞吐量达8万吨。扶持发展了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等9个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吸纳会员1200多人,带动农户4500多户,签订蔬菜订单5100多亩。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县内家悦超市、农贸购物中心签订了购销订单,实现了农超对接,蔬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是加强技术培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举办各类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51期,编发宣传资料7000多份,培训技术骨干850人、农民7300多人(次),推广测土配方、滴水灌溉等新技术,引进航天辣椒、西甜瓜等新品种8类24个。通过开展技术人员和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坐诊”技术帮扶活动,有效解决了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等技术难题,确保了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

我国蔬菜出口贸易中的安全问题分析研究(新编版)

我国蔬菜出口贸易中的安全问题分析研究(新编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01

我国蔬菜出口贸易中的安全问题分析研究 (新编版) 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而蔬菜中的安全问题更为突出。随着农产品贸易全球化,食品安全问题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变的越来越重要。在我国蔬菜出口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我国蔬菜出口遭遇了进口国食品安全限制。本文通过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农药残留、贸易壁垒及SPS协议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限制的影响分析,从加强质量检测和市场监管、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提出我国政府和企业保障蔬菜质量安全、促进我国蔬菜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出口、安全问题、分析 一、蔬菜出口现状及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一)我国蔬菜出口的现状

我国蔬菜出口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日益活跃,近10年来增长势头强劲,贸易顺差居农产品贸易顺差之首,2009年在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129.6亿美元的情况下,我国蔬菜出口却创造了66.7亿美元的顺差。高于渔业(贸易顺差54.4亿美元),畜牧业(贸易逆差26.9亿美元),出口发展势头良好。 2000年—2009年鲜冷冻蔬菜出口量从占蔬菜出口总量的53.0%上升至74.3%,增长了21.3个百分点,腌渍等加工类蔬菜出口量由占出口总量的40.2%下降至30.0%,下降了10.2个百分点;干(脱水)蔬菜出口量由占总出口量的6.5%下降至4%,以出口金额比例看,加工保藏蔬菜仍为金额主干,2009年鲜冷冻蔬菜出口额26.3l亿美元,占蔬菜出口金额的38.36%,加工保藏蔬菜出口额30.15亿美元,占蔬菜出口金额的44.53%,干蔬菜出口额11.24亿美元,占蔬菜出口金额的16.60%。 在品种结构上,形成了以我国传统蔬菜和国外引进产品相结合的格局,近年,一方面对传统优良蔬菜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和改良,品质产量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从国外引进了大量优良品种,尤其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