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IS系统操作教程

HIS系统操作教程

砚山县中医院

中联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知识培训

操作技术培训教程

培训目录

?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工作流程?门诊医生工作站

?住院医生工作站

?住院护士工作站

?综合查询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从航天技术到简单的公文写作,几乎成了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宝贝”。随着计算机使用的不断深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已经成了工作的基本要求,因为计算机或许显得过于“高科技”,所以大家可能会有”恐惧感“,而实际上,学习计算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并不象想象中那么难,更多的时候就象手拿遥控器坐在沙发上换电视频道一样简单,并乐趣十足。

计算机硬件

主机箱

显示器

键盘

鼠标

其他常用设备

打印机

扫描仪

音箱

手写板

计算机软件

?操作系统(如Windows ,Linux等)

是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和处理事务的基础支撑平台

?功能软件(如Word,Excel,中联HIS等)

根据不同的功能可以分为许多行业软件,但总的来说,就是辅助人们完成某项工作而编写的一个计算机指令集合。

比如公文写作用Word、制作表格用Excel等,现在我们就是要学习使用中联“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这个软件来处理医院事务,当然也可以用其他软件来完成这些工作。

计算机使用入门鼠标是计

算机使用的基

础,除了文字

的输入,大部分计算机的操作都是用鼠标完成的。首先要熟练掌握单击和双击。

左键是我

们最常用的,

后面的使用中

说的单击、双

击就是用它来

操作。

滚轮的主

要作用是用于

翻页滚屏等。

右键提供

一些常用的功

能比如复制粘

贴等,在桌面

和软件使用中

点击不同的地

方会出现不同

的快捷菜单。

认识鼠标

计算机使用入门

结构:按功能划分,键盘总体上可分为四个大区,分别为:

功能键区,打字键区,编辑控制键区,数字键区。

功能键区

打字键区

编辑控制

键区数字键

区认识键盘

键盘是计算机的主要输入设备,大部分文字都是利用键盘输入的,快速、准确、有节奏地弹击计算机键盘上的每一个键,是学习计算机使用的基本功。键盘的使用没有捷径,只有靠多练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键盘使用基础

?打字注意事项

?(1)、解了键位分工情况,还要注意打字的姿势,打字时,全身要自然放松,胸部挺起略为前倾,双臂自然靠近身体两侧,两手位于键盘的上方,且于键盘横向垂直,手腕抬起,十指略向内弯曲,自然的虚放在对应的键位上面。

?(2)、打字时不要看键盘,特别是不能边看键盘边打字,而要学会使用盲打,这一点非常重要。初学者因记不住键位,往往忍不住要看着键盘打字,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实在记不起,可先看一下,然后移开眼睛,再按指法要求键入。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做到凭手感而不是凭记忆去体会每一个键的准确位置。

?(3)、还要严格按规范运指,既然各个手指已分工明确,就得各司其职,不要越权代劳,一旦敲错了键,或是用错了手指,一定要用右手小指击打退格键,重新输入正确的字符。

键盘使用基础

?基本键:

打字键区是我们平时最为常用的键区,通过它,可实现各种文字和控制信息的录入。打字键区的正中央有8个基本键,即左边的"A、S、D、F"键,右边的"J、K、L、;"键,其中的F、J 两个键上都有一个凸起的小横杠,以便于盲打时手指能通过触觉定位。

?基本键指法:

开始打字前,左手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应分别虚放在"A、S、D、F"键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应分别虚放在"J、K、L、;"键上,两个大拇指则虚放在空格键上。基本键是打字时手指所处的基准位置,击打其他任何键,手指都是从这里出发,而且打完后又应立即退回到对应基本键位。

键盘使用基础

其他键的手指分工:

左手食指负责的键位有4、5、R、T、F、G、V、B共八个键,中指负责3、E、D、C共四个键,无名指负责2、W、S、X 键,小指负责1、Q、A、Z及其左边的所有键位。右左手食指负责6、7、Y、U、H、J、N、M八个键,中指负责8、I、K、,四个键,无名指负责9、O、L、.四个键,小指负责0、P、;、/及其右边的所有键位。这么一划分,整个键盘的手指分工就一清二楚了,击打任何键,只需把手指从基本键位移到相应的键上,正确输入后,再返回基本键位即可。

中文输入法

?中文输入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有五笔输入法和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的重码少,输入速度较快,但需要记忆字根并掌握拆分方法,拼音输入法只要发音标准,基本不用重新学习,但由于重码多,所以输入速度慢,建议学习五笔输入法,提高录入速度。

?五笔输入法

?拼音输入法技巧

五笔字根表

认识桌面

桌面是使用计算机

的基础,懂得了

桌面

操作,您就会了一半了。实际上桌面就像一张办公桌,上面放着一些常用的“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如

公文写作、制

表格等。Windows 操作系统的使用

我的文档:个人文件或资料我的电脑:管理电脑资源网上邻居:管理网络资源。回收站:存放删除的文件,如果删错了,还可以还原。应用软件:处理一些特定的事务。

IE 浏览器:浏览网页,为防止病毒,工作站的电脑不能上因特网。文件夹:和我的文档一样,可以存放文件等。

状态栏:当运行的程序最小化后显示在这里。开始菜单:这是使用Windows 操作系统最常用的一个菜单。语言栏:显示已经安装的输入工具如五笔输入法、拼音输入法等。

桌面简介

计算机基本操作

开机、关机(重启)

1、开机:

外部设备(打印机、显示器等)主机

2、关机(重启):

选择操作,禁止直接拨电源插头和关闭电源开关,防止硬件损坏。

计算机基本操作

打开和关闭

在Windows系统中,不论是文件夹、文件还是软件,打开和关闭方法是相同的。

1、直接在目标上双击

上面三个图标分别为文件、文件夹和程序,将光标指在图标上,一定要在图标上而不是文字上。双击鼠标左键

即可打开。

计算机基本操作

2、在目标上右键单击打开快捷菜单,将光标移到打开(O)上单击左键即可打开。

计算机基本操作在所有视窗操作系统中都有如图所示的

图标和菜单,在这里和关闭一起介绍:

最小化图标,单击将当前窗口最小到

工具栏。

最大化和还原图标,当窗口最

大化时显示第1个图标,单击将窗口收缩

到设定的大小,即可最大化窗口

单击此图标关闭当前打开的窗口。

单击文件菜单,移动到关闭(C)单击

即可关闭。

计算机基本操作

计算机基础相关资料:

1、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文件

2、计算机基础知识(二)文件夹

3、微软拼音输入法应用技巧13则文件

4、五笔字型输入法基础文件以上资料下载地址:ftp://192.168.0.3

信号与系统教案(第5次课)

§2.3 卷积积分 一、信号的时域分解与卷积积分 ? 信号的时域分解与卷积积分 ? 卷积的图解法 1.信号的时域分解 任意信号分解 2 .任意信号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 卷积积分 3 .卷积积分的定义 已知定义在区间( – ∞,∞)上的两个函数f 1(t)和f 2(t),则定义积分 为f 1(t)与f 2(t)的卷积积分,简称卷积;记为 f (t)= f 1(t)*f 2(t) 注意:积分是在虚设的变量τ下进行的,τ为积分变量,t 为参变量。结果仍为t 的函数。 二、卷积的图解法 卷积过程可分解为四步: (1)换元: t 换为τ→得 f 1(τ), f 2(τ) (2)反转平移:由f 2(τ)反转→ f 2(–τ)右移t → f 2(t-τ) (3)乘积: f 1(τ) f 2(t-τ) (4)积分: τ从 –∞到∞对乘积项积分。 注意:t 为参变量。 求某一时刻卷积值 图解法一般比较繁琐,确定积分的上下限是关键。但若只求某一时刻卷积值时还是比较方便的。 0?()()()()d lim f t f t f t τδττ ∞-∞?→==-?τττd )()()(?∞-∞-=t h f t y zs ?∞ ∞--=τττd t f f t f )()()(21) (*)(d )()()(t h t f t h f t y zs =-=?∞ -∞τττ

§2.4 卷积积分的性质 卷积积分是一种数学运算,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或运算规则),灵活地运用它们能简化卷积运算。 ? 卷积代数运算 ? 与冲激函数或阶跃函数的卷积 ? 微分积分性质 ? 卷积的时移特性 ? 相关函数 一、卷积代数运算 1.交换律 2.分配律 系统并联运算 3.结合律 系统级联运算 二、与冲激函数或阶跃函数的卷积 1. f(t)*δ(t)=δ(t)*f(t) = f(t) 2. f(t)*δ’(t) = f’(t) 3. f(t)*ε(t) 三、卷积的微积分性质 1. 2. 3. 在f 1(– ∞) = 0或f 2(–1)(∞) = 0的前提下, f 1(t )* f 2(t ) = f 1’(t)* f 2(–1)(t ) )()()()(1221 t f t f t f t f *=*)()()()()]()([)(3121321t f t f t f t f t f t f t f *+*=+*[])] ()([)()()()(2121t f t f t f t f t f t f **=**()()d ()d t f t f τεττττ∞-∞-∞=-=??[]121221d ()d ()d ()*()*()()*d d d n n n n n n f t f t f t f t f t f t t t t ==121212[()*()]d [()d ]*()()*[()d ]t t t f f f f t f t f τττττττ-∞-∞-∞==???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教案

第一部分:操作系统引论(1) 一、操作系统基本常识 1.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而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之 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硬件的第一次扩充。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基础,其他的系统软件,例如编译程序、汇编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诊断程序等,都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工作的,都要依赖于操作系统,取得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类服务。 2.操作系统的目标是什么? 1)方便性:计算机硬件只能识别0或1,即只能识别机器代码,因此没有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是难以使用的;如果配置了操作系统,则可以使用OS提供的各种命令来使用计算机 系统,从而方便了用户,也使计算机变得易学易用。 2)有效性:操作系统可以管理CPU、I/O设备等系统资源,从而避免各种资源使用无需而引起的资源浪费现象。配置了OS的计算机可有效改善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提高系统吞吐量。 3)可扩充性:OS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适应计算机硬件和体系结构的迅速发展,可方便增加新的功能模块和修改旧的功能模块。 4)开放性:为了适应不同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实现硬件设备正确、有效地协同工作,以及实现应用程序地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要求OS具有开放性。 说明:方便性和有效性是OS最重要的两个目标。当前更重视OS使用上的方便性。 3.操作系统的作用有哪些? 1)从一般用户的观点看,OS是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命令方式或者系统调用方式来使用计算机。 2)从资源管理的观点看,OS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计算机的资源分为四类: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和信息(数据和程序),相应地,OS系统的主要功能也是对这四类资源的管理,即: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的管理、文件管理。这也是本课程要介绍的主要内 容。 3)OS可用作扩充机器。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覆盖了软件的机器称为虚拟机(Virtual machine);每多覆盖一层软件,则虚拟机的功能就越强。 4.操作系统可以用一种层次结构模型描述:底层是OS对象,中间层是对对象进行的操作和管理 的软件的集合;最高层是OS提供给用户的用户接口。 二、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1.无操作系统时代:

操作系统教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 教案 备课教师:晁妍职称:助教 教学班级计科专业 09级本科2班 时间: 2011年 9月已教轮数: 1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初步分析实际操作系统的能力,为其今后在相关领域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等 推荐参考书: [1]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二版)汤子瀛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张尧学史美林清华大学出版社 [3]《UNIX教程》(第2版)(美)Syed Mansoor Sarwar Robert Koretsky 张玉洁孟祥武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4]《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梁红兵、汤小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5]《操作系统实验指导—基于linux内核》徐虹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2讲(周次:第2周) (注:线右侧写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新增补内容、重要标注、时间分配等) 教学章节: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简略)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每种OS的不足与各自特点) 教学目的及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 OS的基本概念。 要求:了解OS的引入和发展;理解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重点、难点:(注:重点和难点如果一致,则写在一起,若不同则应分开写):OS引入和发展、OS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教学内容:板书设计见PPT。(注:内容每节课1-2页为宜) 复习引入: 首先说明对课程的成绩如何评定,提出学习要求,以及教材的使用并推荐参考教 材。然后介绍本课程的特点、性质和目的,以及如何学习,最后对本课程内容以及 课时分配做简单的介绍。 新课讲授: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结合课件中图加以说明,由此引出目标和作 用)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操作系统在硬件基础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其他软件 和硬件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系统软件, 是其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运行的基础。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1.1 操作系统的目标 方便性(用户的观点):提供良好的、一致的用户接口。无需了解许多有关硬件和系统 软件的细节。 有效性(系统管理人员的观点):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管理和分配硬件、软 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可扩充性(开放的观点):操作系统必须能方便地开发、测试和引进新的系统功能,以 适应计算机硬件和体系结构的迅速发展以及应用不断扩大的要求。给计算机系统的 功能的扩展提供开放式的支撑平台。 开放性: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 其中有效性和方便性是设计OS时最重要的两个目标,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也是 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方便用户。 1.1.2 操作系统的作用 1. 从一般用户的观点来看,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桥梁) 用户并不直接与计算机硬件打交道,而是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系统功能调 用以及图形化接口来使用计算机。 2. 从资源管理的观点来看,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管家) 处理机的分配和控制,内存的分配和回收,I/O设备的分配和处理,文件的存取、共 享和保护工作都是由操作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有: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 备管理、文件管理 3. 从虚拟机的观点来看,OS用作扩充机器(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虚拟机 或扩充机) 硬件处在最底层,不附加任何软件的物理计算机 “裸机”. 操作系统是附加在裸机上的第一层,是对裸机的首次扩充,构成了一个比裸机更 强,使用更方便的“虚拟计算机”。 所有系统软件以及更上层的用户应用软件在操作系统虚拟机上运行,它们受操作系

(完整word版)《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通信工程教研室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 课内学时:54学时 学分:3 课程性质:学科平台课程 开课学期:3 课程代码:181205 考核方式:闭卷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开课单位:通信工程专业教研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 一、课程概述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在于学习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信号的属性、描述、频谱、带宽等概念以及信号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系统的属性、分类、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等概念以及系统的时域分析、傅里叶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的方法;包括频域分析在采样定理、调制解调、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等方面的应用等。使学生掌握从事信号及信息处理与系统分析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要求对信号的属性、描述、分类、变换、取样、调制等内容有深刻的理解,重点掌握冲击信号、阶跃信号的定义、性质及和其它信号的运算规则;重点掌握信号的频谱、带宽等概念。 2、掌握信号的基本运算方法,重点掌握卷积运算、正交分解、傅里叶级数展开方法、傅里叶变换及逆变换的运算、拉普拉斯变换及逆变换的运算等。 3、对系统的属性、分类、描述等概念有深刻的理解,重点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性质,系统的电路、微分方程、框图、流图等描述方法;重点掌握系统的冲击响应、系统函数、幅频特性以及相频特性等概念。 4、对系统的各种分析方法有深刻的理解,重点掌握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重点掌握频域分析方法在采样定理、调制解调、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电路分析、滤波器设计、系统稳定性判定等实际方面的应用。 5、了解信号与系统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进展,尤其是时频分析、窗口傅里叶变换以及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适应这一领域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要点: (1)信号的定义及属性; (2)信号的描述方法; (3)信号的基本分类方法; (4)几种重要的典型信号的特性; (5)信号的基本运算、分解和变换方法; (6)系统的描述、性质、及分类 (7)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概念及性质。 2)考核目标: 熟悉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描述及分类方法,掌握冲击信号及线性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和涉及面广。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相关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 按照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编程能力。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类型、特征以及结构设计。 2.掌握进程和线程。 3.掌握死锁的预防、避免、检测和恢复。 4.掌握作业调度、进程调度、调度准则、调度算法、线程调度等。 5.掌握存储管理中的分区法、分页技术、分段技术、段页式技术等。 6. 掌握文件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目录结构和目录查询、文件和目录操作。 7. 掌握输入/输出管理、用户接口服务、嵌入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二)素质目标 1.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技巧。 (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来确定课程的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从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 1.以“够用、适用、实用”为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2.考虑后序课程需要,突出重点,强化专业应用。 3.注重课堂教学互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

《信号与系统》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 使用教材:《Signals & Systems》(2nd Edtion), Alan V. Oppenhei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教学拓展资源:参考书目有《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上、下册,郑君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信号与系统》,ALANV.OPPENHEIM(刘树棠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信号与线性系统》,管致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信号与系统》校级主干课资源库。 二、课程教学目的 《信号与系统》是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联系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一个重要桥梁。授课对象面向电子信息类的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该课程研究确定性信号经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分析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教学内容较抽象,数学运用得很多。同时,这门课程以通信和控制工程为主要应用背景,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和工程背景,具有数学分析物理化,物理现象数学化的特征。该课程与许多专业课,如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路、图象处理等课程有很强的联系,其理论已广泛应用到电子、通信、信号处理和自动控制等各个学科领域,并且直接与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相衔接。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掌握确定性信号经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包括信号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各种描述方法、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有关系统的稳定性、频响、因果性等工程应用中的一些重要结论等。通过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学生应能掌握如何建立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模型,如何经适当的分析方法求解,并将分析结果与物理概念相结合,对所得的结果给出物理解释和赋予物理意义。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为今后能够独立地分析与解决信息领域内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学习方法指导 1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A0303051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学分:4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先修课程:电路,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线性代数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信号与系统》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研究信号和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要求掌握最基本的信号变换理论,并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信号的函数表示与系统分析方法,掌握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和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以及状态方程与状态变量分析法等相关内容。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加深对信号与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实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章节理论实践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导论6 第二章: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8 第三章: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18 第四章: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10 第五章: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析8 第六章: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6 第七章: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8 总计64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导论(6学时) 1.教学内容 (1)历史的回顾,应用领域,信号的概念 (2)系统的概念,常用的基本信号 (3)信号的简单处理,单位冲激函数 2.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信号的描述、阶跃信号与冲激信号;信号的运算;线性时不变系统判据;系统定义 教学难点:信号及其分类,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分析 3.课程教学要求

信号与系统电子教案

信号与系统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程类别:专业课总课时:60-72 教材(主编、出版社、出版日期):《信号与系统》、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第一章绪论(8-10课时) 本章是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总论,包括信号与系统课程概述和一些基本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要讲清楚什么是信号、什么是系统、以及信号与系统之间是什么关系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课程概述、信号与系统课程的主要内容、信号的定义及常见信号介绍以及信号的运算、系统的定义与分类以及系统的分析方法介绍等。 本章内容是全书内容的浓缩、是基础、是引言,所以非常重要。 一、主要知识点如下: 1、信号与系统课程概述 主要包括:(1)信号与系统课程的产生与发展 (2)信号与系统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3)信号与系统的应用领域 2、信号的定义与分类、信号的运算 主要包括:(1)信号的定义与分类 (2)信号的运算 3、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分析方法 主要包括:(1)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2)线性时不变系统四大特性及判断方法 二、本章知识重难点分析 1、信号的定义及分类是重点,其中关于周期信号的定义及信号周期的计算

是难点,同样关于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定义与区别也是难点。 2、几种特殊信号的定义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单位阶跃信号、单位冲激信号的定义与运算。其中单位阶跃信号与单位冲激信号的定义与性质是难点。 3、信号的运算也是本章知识的重点内容,特别是信号直流分量与交流分量、信号奇分量与偶分量等的分解运算,信号的尺度、位移、反折运算等。 4、系统的定义及分类是重点 5、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及四大特性,其中四大特性(微积分、时不变、线性、因果性)的定义与判断是难点,特别是线性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6、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分析方法是本章的重点 7、系统的描述方法,框图与方程,框图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与转换方法,其中框图与方程之间的转换关系是难点。 三、本章知识点课时安排 1、信号与系统课程概述(2课时) 2、信号的定义与分类、信号的运算(3课时) 3、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分析方法(3课时) 第二章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6-8课时)LTI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过程可以理解为建立并求解线性微分方程,因其分析过程涉及的函数变量均为时间t,故称为时域分析法。该方法的特点是:直观,物理概念清楚,是学习各种变换域分析法的基础。 本章知识的前期预备知识为高等数学的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后续内容是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傅里叶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拉氏变换。因此,本章是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一、主要知识点如下: 1.经典法求解微分方程 主要包括:(1)微分方程的建立 (2)微分方程的经典法求解 2.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主要包括:(1)零输入响应

信号与系统教案(第5次课)

§2.3卷积积分 一、信号的时域分解与卷积积分 ?信号的时域分解与卷积积分 ?卷积的图解法1.信号的时域分解 任意信号分解 2.任意信号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 卷积积分3.卷积积分的定义 已知定义在区间(–∞,∞)上的两个函数f 1(t)和f 2(t),则定义积分 为f 1(t)与f 2(t)的卷积积分,简称卷积;记为 f (t)=f 1(t)*f 2(t) 注意:积分是在虚设的变量τ下进行的,τ为积分变量,t 为参变量。结果仍为t 的函数。 二、卷积的图解法 卷积过程可分解为四步: (1)换元:t 换为τ→得f 1(τ),f 2(τ) (2)反转平移:由f 2(τ)反转→f 2(–τ)右移t →f 2(t-τ) (3)乘积:f 1(τ)f 2(t-τ) (4)积分:τ从–∞到∞对乘积项积分。 注意:t 为参变量。 求某一时刻卷积值 图解法一般比较繁琐,确定积分的上下限是关键。但若只求某一时刻卷积值时还是比较方便的。 0?()()()()d lim f t f t f t τδττ ∞-∞?→==-?τ ττd )()()(?∞ -∞-=t h f t y zs ?∞∞--=τ ττd t f f t f )()()(21) (*)(d )()()(t h t f t h f t y zs =-=?∞ -∞τττ

§2.4卷积积分的性质 卷积积分是一种数学运算,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或运算规则),灵活地运用它们能简化卷积运算。 ?卷积代数运算 ?与冲激函数或阶跃函数的卷积 ?微分积分性质 ?卷积的时移特性 ?相关函数 一、卷积代数运算 1.交换律 2.分配律系统并联运算 3.结合律系统级联运算二、与冲激函数或阶跃函数的卷积 1.f(t)*δ(t)=δ(t)*f(t)=f(t) 2.f(t)*δ’(t)=f’(t) 3.f(t)*ε(t)三、卷积的微积分性质 1. 2.3.在f 1(–∞)=0或f 2(–1)(∞)=0的前提下,f 1(t )*f 2(t )=f 1’(t)*f 2 (–1)(t )) ()()()(1221t f t f t f t f *=*) ()()()()]()([)(3121321t f t f t f t f t f t f t f *+*=+*[])] ()([)()()()(2121t f t f t f t f t f t f **= **()()d ()d t f t f τεττττ ∞ -∞-∞=-=??[]121221d ()d ()d ()*()*()()*d d d n n n n n n f t f t f t f t f t f t t t t ==121212[()*()]d [()d ]*()()*[()d ] t t t f f f f t f t f τττττττ-∞-∞-∞==???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和涉及面广,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难于理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实施管理,是所有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唯一接口,所有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得到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操作系统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计算机技术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引论、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概念和技术方法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它综合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整体水平的重要课程。操作系统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决定了一个国家计算机系统软件的研发能力,是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它是如何组织和运作的,从而在本质上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机制,为迅速发展我国自己的操作系统,振兴我国信息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 掌握操作系统这一重要系统软件的结构与构造,它的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工作原理与技术实现方法,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站在一定高度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协作关系和整体工作原理,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基本要求 1、掌握理论上的重要概念和重要技术,例如多道程序、并发、分时、进程、进程间通信、虚拟存储器等。 2、由于本课程难度很高,对于专业技术经验不足的一般学生来讲本课程的内容不容

第2章_教学案Windows7操作系统

授课题目:第二章Windows 7操作系统授课方式 (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教学大纲要求: 1. 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 2. 熟悉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 3. 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4. 掌握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5. 掌握Windows 7常用系统设置与管理。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熟悉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掌握Windows 7常用系统设置与管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难点:Windows 7常用系统设置与管理;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简述UNIX、Linux系统的主要特点并与Windows系统进行简单比较。 2.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扩展名有哪些? 3.在Windows中如何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 课后总结分析: 教学内容备注

2.1 操作系统概述 1.UNIX系统 (1)技术成熟,可靠性高。 (2)极强的可伸缩性。 (3)网络功能强。 (4)强大的数据库支持能力。 (5)开放性好。 2. Linux系统 (1)可完全免费得到。 (2)支持多种平台。 (3)真正的多任务多用户。 (4)具有图形用户界面。 (5)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 3. Windows系统 Windows操作系统是一款由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窗口化操作系统,是 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之一。 教学内容备注

4.UNIX、Linux与Windows系统的比较 Windows:界面好,操作简单,适合一般用户和个人用户,但需花钱购买。 UNIX:交互性差,但功能和能力强大,安全且稳定,一般用于大、中、小型计算机的大、中型数据库系统平台。 Linux:UNIX的“升级”,界面好且具有UNIX一样的功能和性能,且还是开源的,这就确保了它的安全性,许多国家机关、军事单位都采用Linux就是因为这一点。 2.2 Windows 7 概述 2.2.1 Windows 7 简介 Windows 7的新特性主要表现如下: 1.透明的界面 2.可简化的日常任务 3.完善的安全性能 4. 更好的连接 5.精简的版本选择 2.2.2 Windows 7 软硬件配置需求 1.Windows 7 硬件配置需求 (1) 处理器:最低 1 GHz 的32位或者64 位处理器。 (2) 内存:1GB 及以上。 2.Windows 7 软件配置需求 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的硬盘分区必须采用NTFS 文件格式。 硬盘分区必须保证有 16GB 以上的可用空间。 2.2.3 Windows 7 安装方法 1. 光盘安装法 2. 模拟光驱安装法 3. 硬盘安装法 4. U盘安装法 2.3 Windows 7基本操作 2.3.1 Windows 7桌面 1. 桌面图标 桌面上的小型图片称为图标,可视为存储的文件或程序的入口。将 鼠标放在图标上,将出现文字,标识其名称、内容、时间等。要打开文 件或程序,双击该图标即可。 2. 开始菜单 开始菜单用于存放操作系统或设置系统的绝大多数命令,而且还可 以使用安装到当前系统里面的所有的程序。 教学内容备注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课程代码】:252010341 【课程属性】:专业教育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计算机专业 2年级本科生 【学时/学分】:48/3(另上机16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指课程的地位、作用) 计算机所有能做的一切——编程、游戏、上网、看影碟……最终都要归结于硬件的操作序列。人们为了表达自己对硬件操作序列的安排,编制了机器语言。然而,机器语言由0、1代码构成,用户界面不很友好。这从客观上需要有一系列软件来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设置操作系统的首要目的就是提供更利于使用的人机界面;随着“多道程序设计”概念的提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操作系统也肩负了使相互竞争的各进程能有序地、高效地使用处理机、存储器、外设等资源的任务。 正是因此,操作系统既作为资源的管理者,负责与硬件的直接联系;又作为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接口,与用户的使用息息相关,最终弥补了人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鸿沟。而且,作为计算机硬件的首次扩充,它还要对语言编译、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程序等提供必要的支持,是学习“软”部分课程的基础。 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中,硬件部分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基础;软件部分以《操作系统》为基础;软硬件联系与《汇编语言》课程的展开。在课程设置上,《操作系统》居于学制中期,学生学习了一定的软硬件知识,但仍很庞杂,难以提高到全局高度再认识;再者,面对一系列日新月异的专业课,同学也需要这样一门课程告诉他们究竟这些课程讲授的内容在计算机系统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从定性上了解计算机系统、特别是软件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二、课程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用户接口、进程管理、处理机调度、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及设备管理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课程性质:《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实施。该课程与本科生的许多专业课(例如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路、图象处理、微波技术等)有很强的联系,是研究各类电子系统共性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科学方法论的鲜明特点,研究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的任务是研究信号和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要求掌握最基本的信号变换理论,并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建立起有关“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通信、信息处理等方面有关研究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练习加深对各种分析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要求: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法,为后续课的学习及从事实际的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关注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应用,积极参与信号与系统实践课程,课后要做一些相关练习和讨论。 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吴大正等编著的《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4版)。该教材入选“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发行数万册,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比较全面系统的高校信号与系统教材。很多高校以该教材建设精品课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同学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 1、郑君里:《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2、管致中:《信号与线性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3、刘泉主编:《信号与系统题解》,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4、梁虹主编:《信号与系统分析及MATLAB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张小虹编著:《信号与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 1.基本内容: 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概念;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概念;信号的基本运算;卷积的计算。 2.基本要求: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操作系统原理I课程教案 (Principle of Operating System I)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4134414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学分:3.5学分 总学时:5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6学时, 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后继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Linux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 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包括五个方面的主要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通过介绍操作系统对各类计算机资源的管理,使学生理解用户提交的任务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处理流程以及提高系统性能、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 选用教材: 汤小丹等.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必读书目: [1] 孟静.操作系统教程---原理和实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陈博.LINUX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选读书目: [1] Andrew S. Tanenbaum & Albert S. Woodhull .Ope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Second Edition) [M] . Publish House of Prentice Hall.2002;

[2] William Stallings.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原书第6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运行过程和设计原理,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运行机制,从而建立起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认识。课程培养学生对大型软件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底层系统开发或上层软件开发工作提供基础理论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56学时,其中讲授学时:56学时;实验(上机)学时:0学时 2、教学要求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对操作系统的功能、结构、特征等方面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培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OS的作用 一、用户和硬件间的接口 二、管理系统各类资源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Linux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 Linux操作系统是一个功能强大而且十分灵活的操作系统,安全行、稳定性好,很少受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本课程系统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讲解系统的安装及配置、系统常用命令的使用,用较多的课时学习系统的图形界面及图形界面下的应用程序的功能及使用方法,特别是对于Linux强大的网络服务功能安排了综合实验来加强应用和动手能力。本课程可以配合操作系统原理课,使学生能理论结合实践。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Linux操作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服务器配置实践知识,同时通过大量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使学生了解Linux操作系统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的使用范围。 (2)在学习Windows Server的基础上,加深对服务器操作系统的认识和实践配置能力。 (3)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4)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命令行操作、用户管理、磁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软件包管理、进程管理、系统监测和系统故障排除。 (5)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DNS、DHCP、HTTP、FTP、SMTP和POP3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6)为更深一步学习其它网络操作系统和软件系统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1)通过对网络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使学生加深网络基础知识在服务器领域的应用。 (2)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基本配置和图形界面及命令行界面的使用方法。 (3)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磁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软件包管理、进程管理、系统监测和系统故障排除的能力。 (4)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DNS、DHCP、HTTP、FTP、SMTP和POP3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56学时,3.5学分,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辽宁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s 课程编号:x 学时数:64 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4.0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操作系统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已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以及了解最新发展动态,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系统开发、编制各种大、中型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系统认知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1、操作系统概论 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目标、分类、特性和功能;理解操作系统资源管理技术;了解操作系统课程的课程体系。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研究操作系统的不同观点。 重点: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性。 难点:资源虚化。 2、处理器管理 掌握特权指令、访管指令、系统调用、原语的定义;理解处理器状态和PSW、时钟机制、中断机制;掌握进程及其实现,线程及其实现。 重点:中断机制。 难点:系统调用的实现。 3、处理器调度和分派 了解进程状态及队列管理、选择调度算法的原则、处理器调度模型;掌握处理器调度层次( 高、中、低级调度)、进程/线程调度与上下文切换、调度方式:剥夺与非剥夺方式、进程/线程调度时机、实时调度和多处理器调度算法;熟练掌握作业/低级调度算法。 重点:处理器调度算法。 难点:实时调度算法和多处理器调度算法。 4、进程同步、通信及并发性

了解多道程序、作业、进程/线程;掌握并发性与顺序性、并发进程与时间有关的错误、进程互斥与临界区、临界资源、进程通信、实现临界区管理的硬件设施及软件解法、死锁概念及死锁的预防、避免、检测与解除方法;熟练掌握同步机制中的信号量和PV操作。 重点:进程同步与同步机制 难点:经典同步问题及其求解。 5、内存管理 了解存储器的层次结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地址转换与存储保护;理解主存分配、清除和各种替换算法、程序局部性原理、系统颠簸和工作集模型;熟练掌握各种存储管理方式(分区、分页、分段)所用数据结构及分配算法;掌握虚拟存储器原理及硬、软件支撑下的实现方法。 重点:各种存储管理方法的实现。 难点:虚拟存储管理方法的实现。 6、设备管理 了解设备管理的功能、I/O控制方式、设备分类;掌握具有通道的I/O工作原理、缓冲技术、设备独立性、设备分配、虚拟设备的实现原理;熟练掌握驱动调度技术。 重点:驱动调度算法的实现。 难点:虚拟设备的实现。 7、文件系统 了解文件系统功能、文件存取方法、文件空间的管理方法、记录的成组和分解、虚拟文件系统;掌握FCB、文件目录、目录文件、目录结构、文件的共享、保护和保密、文件系统调用及其执行过程;熟练掌握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重点:文件的物理结构。 难点:文件的逻辑结构到物理结构的转换。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1、作业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4L181Q 2、课程体系/类别:大类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3、学时/学分:48/3 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路分析 5、适用专业:通信工程、自动化、铁道信号、电子科学与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二年级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必选的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牢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变换域分析方法,理解各种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的基本内容、性质与应用。特别要建立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的概念以及系统函数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并能够自主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工作能力。 本课程主要支撑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 1.2 将具体工程问题抽象为数学、物理问题,选择适当的模型进行描述,并理解其局限性 本课程核心内容是信号的表示和系统的描述,包括利用数学的方法将信号从不同角度进行表示;根据实际系统建立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从不同的域对系统进行描述;理解信号与系统时域、频域和复频域的特点及适用情况,从而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域进行分析。 1.3 对模型进行推理求解和必要的修正改进 本课程在讲授信号的表示和系统的描述的基础上,介绍根据系统的描述,利用信号的表示和线性非时变系统的特性从不同域求解系统模型,即求解系统的响应。 2.2 运用专业基础理论与方法,进行通信信号分析和通信系统设计实现 本课程讲授了从时域、频域和复频域进行信号分析,从时域、频域和复频域进行系统描述及系统响应求解,为通信工程、铁道信号、自动化、电子技术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主要知识点、要求及课时分配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名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课程编码: 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 实习周数: 2 其中实验学时:学分: 2 安排学期: 5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任务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理解和巩固操作系统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的重要的实践环节。 操作系统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多道操作系统的原理与技术,与其它计算机原理、编译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专业课程关系十分密切。本课程设计的目的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知识,建立系统和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概念,理解和巩固操作系统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掌握操作系统基本理论与管理方式。在算法基础上,解决实际的管理功能的问题,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编程的能力。 主要任务是实现操作系统和相关系统软件的设计,其中涉及进程创建,同步,进程间的通信,存储管理,文件系统等操作系统概念。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对需要上机完成的题目进行认真分析,列出实验具体步骤,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程序清单,准备出调试程序使用的数据。 2)以完整的作业包的形式提交原始代码、设计文档和可运行程序。课程设计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主要内容有: (1)概述:设计主要完成的任务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2)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总体设计:实现的方法和主要技术路线; (4) 详细设计:使用主要控件、函数; (5) 简要的使用说明; (6)总结:特色、经验、教训和感受; 三、课程设计地点及要求 每个学生一台微机,需要安装windows98或windows2000操作系统,配备VC、VB、java 或C编程语言,每个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24个小时。 四、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 在下面各设计任务中按学号指定一个题目进行设计。 五、课程设计的内容 设计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