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四年上,第11课.《蟋蟀的住宅》,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上,第11课.《蟋蟀的住宅》,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上,第11课.《蟋蟀的住宅》,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上,第11课.《蟋蟀的住宅》,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范文整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难忘的一课》4 课型 略读课文参入集体备 课人员 代尊玲朱晓洁 教材简析 《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师生共同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 厚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 一 预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7 认识时间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与几时半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1时=60分,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难点是会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外学生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单元新知识中认识的“分”,涉及数格子,对于“大格、小格”,学生都未接触过,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在教学中注意将时间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注意利用钟表模型等学具、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等,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2.在认、读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以及动手操作等方式,在交流中学习,掌握知识,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组织一些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如采用对话、合作、游戏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如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三”中第4~6题的素材,要求学生对不同事件进行时间判断,利用已有的经验基础,展开分析,推理结论,形成解决问题中一般方法的思考过程。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更具体、直观,促进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采取有效的设计突破教学难点。如教科书P91例2中4:45是“几时差几分”的认识,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发现这时时针非常接近5时,但没到5时,是4时45分,关键是要通过直观拨动表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明确时针在转动时是先经过几,再到几,确定是“几时多”,再“5分5分”地数出分针所指的是多少分。也可以借助“几时半”为分界线,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针在钟面左右两个半侧时时针位置的不同,对教科书P91“做一做”中7:40、10:45尤其是9:55的认识要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在经过三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对周围的事物能够有意识的去观察、去思考,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独立识字,了解文章大意,进行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较简单词句的意思。但是文章在表达上很有特点,采用了拟人、比喻、比较、列数字等方法来介绍蟋蟀的特点,而这些写法是学生难以关注和运用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干燥、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工具。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通进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工具的简单,初步感受到蟋蟀住宅是个伟大的工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 (板书:蟋蟀)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四年级语文上册11 蟋蟀的住宅(教案)

11蟋蟀的住宅 1.认识“隐、毫”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临时、慎重、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3.学习作者观察动物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4.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 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动物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字形较为简单,部分生字学生们已经较为熟悉。因此在生字教学中,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引导学生依据字音、字形进行分类,从而加深记忆;同时,对易混字和易错字进行详细区分。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之后弄明白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尤其是第5、6自然段,读完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自然段通过对蟋蟀住宅的描写,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3.表达运用 这篇说明文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住宅的才能。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体会句子生动形象的特点。 1.预习提纲 (1)收集有关蟋蟀的资料。 (2)通过查找书籍或上网,搜集法布尔的相关资料。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4)再读课文,画出蟋蟀住宅的样子。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隐、毫”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临时、慎重、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你们知道它的家是怎样的吗?就让我们走进《蟋蟀的住宅》去看看吧。 (板书:蟋蟀的住宅)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我们在课前预习中已经搜集了他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生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十卷。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 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内容解读及教学建议 9 明天要远足 【教材解析】 《明天要远足》的作者方素珍,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家、两岸阅读推广人、一个用精美绘本为少儿开启心灵之窗的“花婆婆” 。这首诗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短短3 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3 节诗中都有了感叹词“唉”,3 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 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本课主人公“明天”要去秋游而掩饰不住的激动无比、无限期待的心情。教学设计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人手,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导入,激发学生们的无限想象,重视他们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感受生活,走进课文与课文对话,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1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住宅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3课《蟋蟀的住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小蟋蟀那舒适的家。上节课新学的字词大家还记得吗?课件出示词语。大家对字词掌握的真棒,相信在这节课里我们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都写了哪些内容?谁能简单地说说。(板书特点、修建) 2、咱们再认真默读这两方面的内容,相信你们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边读边做批注。 3、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呢?从住宅特点和修建这两方面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到小组中交流一下。 ●二、研读“住宅特点”部分。 1、学生谈到“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生:我发现蟋蟀的住宅很好,朝阳、隐蔽、倾斜、弯弯曲曲。 师:你对住宅特点感兴趣。你能把这两句话读读吗?(教师板书简笔画) 师:骤雨?知道什么是骤雨吗? 生:又大又急的雨。

师:又大又急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 生:朝阳堤岸,排水优良。师:多会找地方呀,还有补充的吗? 生:隧道倾斜:向上倾斜,利于排水。 师:向上倾斜,利于排水,你真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师:是这样的吗?咱们瞧瞧去!(课件演示)骤雨袭来,小家伙在这九寸深、一指宽的安乐窝里高枕无忧。有个安稳的住宅多好哇!你能抓住这些关键词体会到这一点,真能干。谁想读读这两句话?注意带点的词语。 生读。 师:谁来比划一下九寸是多长?大约30厘米。“九寸深,一指宽。”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样的隧道对身长只有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谁再读读这两句话,抓住关键词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师引导联系上文:这样一处遮风避雨的好去处,怎么被蟋蟀给找着了呢?联系上下文看看。 2、生:慎重选址,一定…并且,不利用…(课件对比显示第二自然段整段。) 师:恩,这儿正好符合他的选址要求:排水优良,阳光温和。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别的昆虫可不会这样,他们…… 生接话:找个临时的隐蔽所。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课文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但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道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都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它正像单元提示中写到的一样“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它要告诉我们的正是从生活的小事中去悟得至简、至真、至纯的人生哲理。 除课文之外,本组教材还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中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诫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材料。 二、单元总体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自主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并学会运用。 ②理解本单元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能背诵本单元的重点句段。 ④能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的词和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⑤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的小事中悟得深刻的人生哲理,得到利于一生成长的人生启示。 1 / 3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蟋蟀的住宅》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蟋蟀的住宅》练习题 【导语】要想学习好,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WTT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ù zhá shèn zhò xuǎn zé róu ruò ()()()() wā jué zhù zhǐ zhòu yǔ cū cā ()()()() 二、选词填空 柔弱柔和柔软 1、练杂技的大姐姐身体很()。 2、蟋蟀的挖掘工具很()。 3、我们在()的灯光下看书。 简朴俭朴朴素 4、蟋蟀的住所是很()。 5、爷爷的一生过着()的生活。 6、刘老师的穿着总是那么()大方。 隐蔽隐藏隐瞒

7、犯了错误我们要勇于承认,绝不(。 ) 8、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所藏身。 9、青草丛中()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三、在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比作人的住宅的句子后面画√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平台上弹琴。() 2、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 3、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4、蟋蟀的屋子内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篇二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住宅zái()慎重shèn()柔弱ruò() zhái()sèn()luò() 搜索sōu()洞*xué()扒土bā() shōu()xuè()pá() 二、读拼音,写词语。 yǐn bì xuǎn zé wā jué háo()不可惜suí yù()而安()()()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隐藏——()舒服——()慎重——()惊奇——()假使——()仔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7 蟋蟀的住宅

7、《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2、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的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一个晴朗的夜空动物们开音乐会,青蛙打鼓,蝴蝶跳舞,百灵鸟唱歌,一片歌的海洋,其中有一位小提琴王子非常惹人注目,小提琴拉得很棒,孩子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这节课去它舒适的家做客,了解关于它的一些秘密好吗? 课件出示课题:蟋蟀的住宅。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会读的字作标记,查字典自学) 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 (1)出示课件:词语。用多种方式认读。 (2)师生相互强调难写字,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特点、建造)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的表现,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内容课 时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明天要远足 2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表达了小孩 子远足前的期盼心情,绵远悠长。短短 3节诗,把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 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 1.认识33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 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 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4.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 大还是小 2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对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认识,表达了孩子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愿望。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大”和“小”的行为都在图上,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展开教学。 项链 2 本篇课文犹如一部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

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 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 的生活。 语文园地七 3 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1.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 谓的词语。 2.明白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 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 律。 3.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 书写。 4.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 句话。 5.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 的道理。 6.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 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9 明天要远足 1.正确识记本课11个生字,学写“才、明、同、学”4个生字,认识“目”字旁和京字头“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作者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4.通过仿说练习,积累运用所学句式。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文阅读,体会儿童远足前夜的心情。 难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原文及教案 【原文】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已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鈄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

二级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二级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作者:————————————————————————————————日期:

务川自治县实验学校 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单 元 第四单元 单 元教学目标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和片段。 3、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 元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2、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元考点1、掌握语文园地四中“我的发现” 这些词语的变化形式,如: 奶牛牛奶蜜蜂蜂蜜水池池水图画画图牙刷刷牙山喜喜报 2,会写词语: 朗读哄骗喝水口渴眨眼波涛同志偶尔要求英雄请求仍然漫长晴朗公式题目问题提问而且 社会乌黑车票整天显示忽然铁丝发票整齐使用浪漫方式 3、反义词: 困难—(容易)方便—(麻烦)斜—(直)清晰—(模糊)动-(静) 弯-(直

务川自治县实验学校 集体备课记录表 每 课 课 时 安 排 13 动 手 做 做 看——2课时 14、邮票齿孔的故事——2课时 15、画风——3课时 16、充气雨衣——2课时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二年级 备课时间 2015.4 备课组长 文哪吒 主备教师 王成芬 复备教师 参加人员 备课内容 13 动 手 做 做 看 备 课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的手平时用来干嘛的? 2、那脑袋呢? 3、非常好,所以手和脑是我们的两件宝,还记得这首歌吗?我们一起读读看。 4、下面,让我们活动活动大脑,做个思维体操好吗?(演示)如果把这只杯子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有的孩子是猜想的,有的还动手试验过的,有的用了“可能”“也许”这样的词,显得很谨慎。我觉得咱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能让这颗智慧之树挂满红红的智慧果,有信心吗?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与动手做实验有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 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主探究,点拨启导,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听,知道这是谁的歌声吗?蟋蟀在唱歌呢。(板书“蟋蟀”)一起叫叫他的名字。这小不点不仅是歌唱家,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呢。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喜欢养蟋蟀,后来在研究蟋蟀的过程中,他在大自然里搜索到了蟋蟀的住宅。板书课题,提醒注意“宅”字写法。 2、齐读课题。 3、人的住房叫住宅,咦?蟋蟀的住宅,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蟋蟀的住宅在哪儿? 生:蟋蟀的住宅什么样子? 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认识整时 总第46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一个录音机,教师准备实物表、学具钟表,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钟表。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并会表示几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录音机放闹钟的声音。 2.教师:这是什么声音? 3.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二、教学新课 1.初步认识钟面。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教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 教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 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第91页最上面的钟表,所指示的时刻是多少?请大家每4人一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整时的,7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让大家说一说怎样认识整时,整时的时候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教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7时。让大家每4人一组相互检查一下拨的对不对。让拨得不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拨出8时,然后和教科书第91页下面的钟表图对照一下,看拨得对不对。 订正后让大家看显示8时的数字表示法,讨论:这是什么?这钟表示法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完后教师略做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练习拨3时和6时,并认读下面数字表示的整时。最后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正确认识整时。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做第85页的练习题。 2.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介绍了: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 的内容啊。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 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 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 1篇略读课文《找骆驼》,1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 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 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 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 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 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 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出看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学情分析 1、随着年纪的升高,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应以学生 的自主学习为主。增强学生的识字乐趣。 2、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应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 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练笔的机会。 教学目标: 1、认识“怒、燥、暮、试、验、证、阅、固、调”等生字,会写 “艳、内、梦、论、试、验、堂、镜、闲”等生字。能正确读写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无论、试验、纸袋、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了解京剧的特色,学习表达的条理性,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口语交际要有条理地表达对书法的了解,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交流。本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纲,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紧扣单元目标: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将句子写通顺,把重点部分写清楚。“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会修改“说明书”;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和不同类型的成语。

21 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字词教学 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 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 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

俗化。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2.阅读理解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抓住描写人物的细节,了解人物形象,从而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3.表达运用 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伯牙鼓琴》一课突出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和伯牙痛失知音的痛苦;《书戴嵩画牛》一课则要求学生变换角色,讲出故事的趣味性。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字典、结合注释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搜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故事。 (3)查阅苏轼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一、音乐导入巧激趣 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

————————————————————————————————作者:————————————————————————————————日期:

课题7、蟋蟀的住宅总课时 2 备课人 教学目标(总)1.认识“隐”、“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感受到蟋蟀因为勤劳才有这样舒适的住宅。 4.培养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本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感受到蟋蟀因为勤劳才有这样舒适的住宅。培养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亮点拟人手法的运用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1.认识“隐”、“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4.完成课堂作业第2、3题及第5题的第一部分。 教学重点从字里行间体会蟋蟀住宅的精致。 教学难点多种通道理解蟋蟀的不“随遇而安”。 教学亮点拟人手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课件、利用各种途径搜集蟋蟀的资料,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教学流程(步骤简洁明了)教学要点(预设具体明确) 一、导入课题,设疑。师:有个小家伙,小名叫“蛐蛐儿”,大名叫“蟋蟀”。瞧,就是它了! (出示图片)就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叫它是昆虫王国的 建筑工程师,好比千里马遇见了伯乐。这位伯乐是谁呢?(了解法布 尔和《昆虫记》)。学生读资料袋内容。 蟋蟀的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1.导学单:①画:生字和新词。 ②读:读通课文,描写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想: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些内容? 2.检查生字词认读,随机解决课堂作业的相关作业。 A、正音:洞穴(xué)堤(dī)岸搜(sōu)索 选择(zé)倾斜(qīng)扒(pá)土 B、正形:蔽、抛的写法 C、当堂检测: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题。 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随意——慎重明显——隐蔽狭窄——宽敞 潮湿——干燥光滑——粗糙热闹——安静 3、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对课文脉络的梳理 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些内容?【板书】 1——6 蟋蟀住宅的特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第二个事例,抓住词语“唯一”,体会:小孙孙对于的老大娘重要性,老大娘对小孙孙的疼爱,想象祖孙俩相依为命的情景。但是为了救伤员老大娘竟然失去了小孙孙,你会有什么感受? 小金花和大嫂的事例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如体会“大嫂”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可以抓住“深情厚谊”这个词语,大嫂做了那些事可以体现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想一想,除了这些她还做了哪些事?以此联想到,除了他们,还有多少朝鲜人民也做了哪些让我们感动的事情?找到了这些让我们感动地方,才能真正体会到那句“再见了,亲人”包含的真正含义。 只有触动了学生心底的那根弦,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单元主题的意义,才会由衷地感受到“他们让我感动”。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才会深入,感情的表达才会真挚,朗读才会由感而发。 二、《桥》——抓住文眼设置情感冲突。 1.抓住动词设置情感冲突: (1)找找描写老汉动作的词语: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为什么? (2)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是多么矛盾,多么令人费解啊!请同学们读最后4个自然段,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3)如果这个小伙子不是老汉的儿子,他还会“揪”,还会“推”吗? (4)谈谈感受(结局太出人意料了,父爱太伟大了,老汉实在太了不起了等等),试着将这些感受都读出来。 2.抓住“关系”设置情感冲突: (1)读课文14到23自然段,再将文中的“老汉”换成“父亲”、“小伙子”换成“儿子”读一读,给你什么感受? (2)齐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课文这样的结尾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设置悬念的艺术效果,设置悬念往往能冲击读者的心灵,发人深思,是一种很有效的表达技巧。不求使用,但必须要能领悟这种表达技巧所造成的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原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原文蟋蟀的住宅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 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 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材简说: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和一个“语文园地”,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本组课文教学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初步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作了相应的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 二、单元设计意图: 编排这组教材,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9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引导学生发现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 5.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发现语言特点的能力。 6.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述动物形象的特点。7.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8.学生能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3、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