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由空间的电磁波

自由空间的电磁波

自由空间的电磁波
自由空间的电磁波

自由空间损耗

无线传输距离和发射功率以及频率的关系 功率灵敏度(dBm dBmV dBuV) dBm=10log(Pout/1mW),其中Pout是以mW为单位的功率值 dBmV=20log(Vout /1mV),其中Vout是以mV为单位的电压值 dBuV=20log(Vout /1uV),其中Vout是以uV为单位的电压值 换算关系: Pout=Vout×Vout/R dBmV=10log(R/0.001)+dBm,R为负载阻抗 dBuV=60+dBmV 应用举例 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 这里给出自由空间传播时的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方法:所谓自由空间传播系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 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Lfs](dB)=32.44+20lgd(km)+20lgf(MHz) 式中Lfs为传输损耗,d为传输距离,频率的单位以MHz计算。 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fs]将分别增加6dB. 下面的公式说明在自由空间下电波传播的损耗 Los = 32.44 + 20lg d(Km) + 20lg f(MHz) Los=20Lg(4π/c)+20Lg(f(Hz))+20Lg(d(m))=20Lg(4π /3x10^8)+20Lg(f(MHz)x10^6)+20Lg(d(km)x10^3)=20Lg(4π /3)-160+20Lgf+120+20Lgd+60=32.45+20Lgf+20Lgd, d 单位为km,f 单位为MHz Los 是传播损耗,单位为dB,一般车内损耗为8-10dB,馈线损耗8dB

哈工大电波传播自由空间传播实验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电波传播》课实验报告 实验一: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实验 姓名:王越 学号: 1160500318 班级: 1605501 同组同学:崔敬轩刘志成 指导教师:陈立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年 3月 30日

实验题目: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实验 1.实验目的:学习使用FEKO-WinProp软件进行电波传播仿真,熟悉 其Proman、Wallman和Aman等功能模块。建立简单的自由空间传播模型,仿真场分布和路径损耗。 2.实验内容: 1,安装FEKO软件,学习使用Winprop的电波传播仿真; 2,设置自由空间的仿真环境,设置天线的工作频率; 3,分别使用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仿真电场分布及路径损耗,作曲线图; 4,可用Matlab软件计算路径损耗,并作出曲线; 5,将Winprop的仿真结果与Matlab计算结果对比及分析。 3.实验背景及理论 发射机发射信号后,经过dm的传播,功率因为辐射而受到损耗,这种损耗称为路径损耗。路径损耗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与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 路径损耗按有增益和无增益两种情况分别加以分析。 当在有增益的情况下,自由空间的路径接收功率为:

仿真时假定天线发射增益,接收增益均为1,即无增益条件下。可知路径损耗,matlab计算时选择使用经验公式 4.实验步骤: 1.打开ProMan,选择Data功能中的tropography,建立地面模型, 设置地面尺寸为20km*20km 2.保存建立的模型 3.新建工程,选择已保存模型,设置天线高度为1000m,天线 的工作频率为2000MHZ,天线位置为(0,0,0) 4.打开computation功能中的propagation:compute all计算仿 真模型 5.定向天线用Aman进行设计,天线增益为为17db 5.实验数据及理论分析 定向天线方向图

无菌隔离器URS

无菌隔离器用户需求说明 User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 for Sterile Isolator Review and Approval审核和批准 版本修订索引Revision History

目录 1.介绍 (3) 2.目的 (3) 3.范围 (3) 4.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术语和缩略语 (3) 6.法规和指南 (4) 7.参考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系统和设备描述 (4) 9.URS内容 (5)

1. 介绍 本用户需求说明(URS)是为了规定XX公司XX的XX系统的建造、运输、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的技术要求,为该系统的招标提供技术依据,并作为后续验证工作的基础。 本文件作为供应商编制设备设计说明、建造要求、调试和服务技术条款的基础,供应商应根据本文件需求逐条做出响应,提供其技术要求是否满足本文件需求标准,如有偏差和不符合项应列出,并详细说明或提供解决方案。 2. 目的 用户需求说明是一系列的技术说明中的第一个。它是用户对项目范围的预期情况进行的高层次说明,是用户对XXX系统具体输出要求的详述,是设备设计的依据,决定了该设备的性能,同时为该设备的设计、测试、验证提供了可接受标准依据。 3. 范围 本URS用于规定XXX的XXXX系统的用户需求说明。本URS不包括以下内容:无菌隔离器系统运行所需的洁净及公用工程安装相关的管道、管件及管道设计与安装要求将在另外的URS进行单独编制。 4. 术语和缩略语 在下面的表格中规定了本文件中使用的术语和缩略语。

带线隔离器环形器的装配全过程

带线隔离器环形器的装配全过程 隔离器、微波隔离器、同轴负载、同轴衰减器、优译、环形器、微波环形器 一、来料检验: 腔体检验:按照《射频隔离器、环行器来料检验标准》对来料进行抽检或全检。结合设计图纸,用数显卡尺测量腔体外形尺寸,肉眼观察腔体底部要平整,无明显刀痕及台阶。 隔离器/环行器中心导体检验:用卡尺测量中心导体厚度,电感、电容宽度是否满足图纸要求,检查导体在电镀或运输过程中是否有变形、擦花,镀银层氧化等现象。 铁氧体:检验铁氧体外形尺寸,铁氧体背银面背银层良好,产品不能有崩边、脆裂等现象。 永磁铁:检验磁铁电镀层、外表面光滑、不能有缺角。 底部不平导体变形 二、来料入库: 检验好的腔体、导体、铁氧体等原材料,按照《仓库管理制度》做好三防包装进行入库管理。 三、领料: 按照《生产计划单》数量参照产品《物料清单》领料,领取组装带线隔离器/环形器所需原 器件,并将其整齐有序的放于待装配物料盘中。

四、开始装配: 1、将领出的物料进行检验,物料应无破损,划 痕等不良。 2、整个装配过程中带好指套等防护,用加工好 的聚四氟乙烯将铁氧体均匀的固定在腔体内部 (铁氧体背银面同腔体底部相接),处理好的腔 体整齐的放于待装配物料盘中待进行装配。 3、将固定好下铁氧体的环行器、隔离器腔体放 于装配夹具中,参照装配示意图,将中心导体放 置于夹具的三个卡槽。导体不能有变形氧化等现 象。 4、依次放好铁氧体(没背银面朝向导体),导磁 片、铁氧体磁铁及温度补偿片。确认物料没有漏 放或多放,将上盖板轻轻转入腔体,待确认丝牙 已完全对正后用专用扳手将盖板拧紧。 5、装配好的产品整齐放入待调试物料盘待下步工序。 特别注意:导体和铁氧体的对称性,温度补偿材料的多放、漏放问题。

隔离器使用与维护手套更换时间

关于隔离器使用维护手套更换时间确定 手套是隔离器设备上的关键部件,一般通过手套对处于操作门锁定状态下的隔离器,按照SOP进行干预操作。手套是隔离器结构上最薄弱的部件,也是对于无菌环境的一个风险,因此在生产前后都需要对手套进行完整性检查。 关于手套,我们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手套一般多长时间更换?”其实对于隔离器上的手套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考虑的,今天就针对隔离器的手套为大家提供一些使用上的参考信息。 (1)建立规范 在生产工艺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列明所有手套操作动作,这些操作的干预动作需要通过动态气流验证,来保证操作不会干扰气流。一般由QA批准这些经过验证的操作写入SOP中,对具体生产人员进行培训,只有经过培训合格的生产人员才能被允许在生产过程中执行这些操作。 (2)记录和监控 生产过程中任何手套的使用和操作需要被记录。一般可以通过监控录像,或者使用带感应控制的手套口,能在操作时给隔离器的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从而记录具体手套被操作的时间点和持续操作的时间长度,为可能发生的误操作或者其他质量事件提供调查依据。 (3)操作干扰 由于隔离器内部相对于背景环境一般有20~50Pa的压差(根据具体无菌隔离器的工艺来设计)。手套的使用会干扰舱体内部的压差,尤其是在隔离器舱体体积较小时更为明显。因此,需要对同时干预

的手套数量,以及戴手套、操作手套的动作幅度和速度做限定,一般以不干扰压差控制、不干扰隔离器内部气流为准则,需根据工艺实际情况建立可接受规范 从往年FDA的483 进行分析,将近90%针对隔离器的不符合是关于气流和操作干预的。因此,在手套的使用上需要格外注意,手套的操作需要设计、验证和控制日常规范操作。 (4)手套损坏、老化 目前用的较多的手套为CSM,属于橡胶类材质,即使在正常的存储的情况下,手套也会老化,一般手套的货架期在2-3年,具体需要看手套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在实际安装使用中,一般手套手指部位(手指尖/指缝/虎口位置)、手套安装口位置都是较容易发生损坏的地方,在日常的目视检查中应重点关注 手套最容易发生损坏的位置 手套在使用时应考虑避免手套的拉扯,硬物或尖锐物的碰撞。有时操作人员为了图方便,手套没有穿戴到位就捏着手套一部分的材料去进行操作,这样会造成干预范围的减小,操作者会更倾向于过度拉扯手套去够较远处的物品,会造成手套安装位置的磨损或撕裂。隔离器的手套不能直接接触药品和药品包装,而是应该通过如镊子等工具来拿取。在隔离器做汽化过氧化氢灭菌时,手套需要用专用的支撑架把手套充分撑起,避免折叠褶皱造成的灭菌死角。 也有对隔离器手套再带一层无菌手套来操作的应用,需要由客户根据无菌

隔离器安装过程

隔离器安装过程 一、网络服务器接口所有插法 外网服务器有四个网络端口,分别为:eth0,eth1,eth2,eth3。 1、其中eth0端口一根网线接入反向隔离器的public下的eth0端口; 2、外网服务器的eth1端口一根网线接入风电场的外网交换机柜(就是专门用来上网的机柜); 3、内网服务器的eth0端口一根网线接入反向隔离器的private下的eth0端口; 4、内网服务器的eth1端口一根网线接入PC工作站(就是主控室里观察我们系统界面的那台电脑)内网服务器的eth2端口一根网线接入风电场的数据调度接入屏机柜中的“非实时数据调度交换机”; 5、内网服务器的eth3端口一根网线(不一定能用上)接入风电场的远动数据接入机柜中的网络交换机中,内部的两个IP地址由风场提供;或者是CDT串口接入,需要焊接串口235槽,详细方法找南润工程师询问。串口制作完毕之后插在内网服务器的串口插槽上! 注意:每次对服务器的网络端口进行改动之后,都要在终端中输入命令:service network restart 进行更新操作! 6、在PC机与隔离器之间使用串口线连接,其中隔离器设备接public模块的console口 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只用1、3、6步骤。 二、管理工具安装及配置 1、在PC机上安装StoneWall-2000网络安全隔离设备反向型管理工具5.1。 2、找到java的安装目录:app/java/ jdk1.6.0-18/jre/lib/ext/,将bouncycastle.jar这个文 件拷贝进来。 3、找到java的安装目录:app/java/jdk1.6.0-18/jre/lib/security/,将java.security这个覆 盖掉原有文件即可。 注意:内网服务器和外网服务器都要更新。 4、打开隔离设备管理工具 5、登录管理工具,用户名:root,密码:111111 ,串口号可以通过PC机上设备管理 器查看com口的配置,波特率使用默认值 6、进入管理工具后“规则配置”>“规则管理”,(内网和外网MAC地址最好提前记录在一张纸上,数字要看仔细,这是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其中,外网与内网的MAC地址可以在终端中运行ifconfig查询)其他都按图中填写,修改完毕后点击确定按钮,写入规则文件,

无菌隔离器

dzprc 无菌隔离检测系统 技 术 文 件 苏州东中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1目的 1.1本文件参照2015版新药典要求设计,并且满足2015版药典规划标准。 我公司的用户需求说明为依据进行的设计、制造、安装、验证,为将 来设备的良好使用提供文件性的保证。 2范围 2.1该文件适用于无菌检测隔离系统的技术资料,最终解释权为苏州东中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3设备规范语录 3.1GAMP :生产自动化管理规范。 3.2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3IQ:安装确认。 3.4OQ:运行确认。 3.5PQ:性能确认。 3.6HDS:硬件设计标准。 3.7SDS:软件设计标准。 3.8FAT:工厂接收测试。 3.9SAT:现场接收测试。 3.10HEPA:高效空气过滤器 4、技术要求: 1.功率:2500W. 2.外形尺寸:实验舱:长1800mm*宽950mm*高1900mm,缓冲舱:500*600*600mm 3.系统运行时最大工作噪声<68dB;

*4.SIP:过氧化氢蒸气(VHP)) ,对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达到6-log 的杀灭率; 5.CIP:人工擦拭,通过操作手套可实现对操作舱体人工冲洗。 6.通风排残:通风排残后舱体内VHP浓度<10ppm,此浓度条件对微生物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影响; 7.洁净度:灭菌后,舱体内尘埃粒子,沉降菌,浮游菌测试结果符合静态A级标准; *8.舱体密封性(压降试验):舱体在1.5倍的工作压力下,小时泄漏率<0.5%; 9.压力维持:0~80Pa可调节,无菌操作时保持40~60Pa,静态条件下压力维持至设定值±5Pa; 10.汽化过氧化氢分布均匀性测试; 10.1控制系统操作处设置急停按钮; 10.2设备外表面温度不高于45℃; 10.3控制系统能够抵抗手持无线电设备和设备周围1米范围内的手机信号干扰; *11.通风及空气过滤系统: 11.1隔离器内部为紊流式气流模型,送风与排风单元均位于隔离器的顶部; 11.2送风与排风均采用德国原装进口EBM风机,轴流风机(型号为12038B2)2只。均通过P LC 控制,在设定的舱内压力参数下,送风量与排风量均自动调节而无需任何人工干预; 11.3送风部分: 11.3.1采用室内取风,全新风并在经过H EPA 过滤前,通过初效过滤器预过滤; 11.3.2在风机与H EPA 之间安装一个由P LC 控制的电控蝶阀,无需人工干预; ; 11.3.3HEPA选用C amfil FARR,等级H14(过滤效率≥99.995%) 11.3.4HEPA 安装静压箱采用304 不锈钢制作,带有P AO/DOP 检测端口; 11.3.5系统含有送风H EPA 压差表,可提示用户H EPA 过滤效率; 11.4排风部分:舱内气体100%外排,在气体排出室外前,气体经过H EPA 过滤; 11.5西门子P LC 控制:运行参数实时显示;灭菌阶段联机控制;阶段之间自动切换;操作者权限控制;压力报警控制;工作状态下压力自动调节; *12.隔离器主要部件材质 12.1舱架非接触过氧化氢部位采用304不锈钢 12.2操作平台采用316L不锈钢,表面抛光小于0.8um Ra,所有焊接处均为满焊处理; 12.3舱体采用304 材质,采用高频焊接 12.4手套与袖套:袖套选用H ypalon 材质,手套选用丁腈橡胶材质。 12.3 门采用气密封方式进行密封 13.用户界面及数据接口 13.1触摸显示屏(SIEMNES,型号为smart 700)1套,可编程控制器(SIEMNES,型号为6ES7216-2BD23-OXB8)1套

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教案集(包括每节课的学生作品)

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入门教案合集 第1课认识新朋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scratch 软件及界面。 2、演示作品让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3、打开scratch,试着体验一下。 4、初步浏览一下《scratch入门导引》,体验一下scratch是如何在进行创作的。 课时: 1课时 学生:6年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打开scratch 软件,打开例子,演示作品(游戏、动画、音乐……) 生:欣赏 师:老师看到大家的表情,一定很想来尝试一下,对吗?好,下面请同学在电脑上找到这个图标,打开软件,然后,打开例子自己看一看,玩一玩,体验一下。 生:操作 二、导入新课,认识新朋友 1、认识scratch 软件 师:(打开SCRATCH软件)。 告诉学生Scratch是由麻省理工大学多媒体实验室中Lifelong Kindergarten研究小组创作的,官方网站是https://www.doczj.com/doc/5817725447.html, 学生打开网站,浏览学习 用它可以创造交互式故事情节,动画,游戏,还可以把你的创作,共享到其他网站上去! 2、认识scratch的界面 首先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这个软件的界面。

师:请你们观察,猜一猜scratch界面有些什么窗口? 生: 师:鼠标指着界面,告诉学生:命令模块、脚本编写、作品执行、新增角色。 3、探究scratch软件 师:这个软件有什么作用?可以实现什么?请学生看《scratch入门导引》,在D盘中打开 “Scratch入门导引”,自己看一看,能看懂多少? 生:学习阅读 师:自己看着教程,试着做一做,能让小猫动起来、转起来、叫起来吗。 生: 师:经过同学们的尝试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用Scratch创作,大家只需要把不同的命令模块拖到脚本窗口堆积,再去点绿色的旗子,程序就能在右边的窗口运行了,就这么简单。 三、我们的收获 今天我们开始了Scratch创作旅途的第一站,经过今天的学习行程,你对Scratch有哪些认识?请大家把自己的感想写在BLOG中或QQ空间里。我们一起来分享。

信号隔离器的作用

信号隔离器的作用 (1)地环流干扰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监视和控制需要用到各种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他们之间的信号传输既有微弱到毫伏级、毫安级的小信号;又有几十伏,数千伏、数百安培的大信号;既有低频直流信号,也有高频脉冲信号等等,构成系统后往往发现在仪表和设备之间传输相互干扰,造成系统不稳定甚至误操作,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每个仪器、设备本身的性能原因如抗电磁干扰影响,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种仪器设备根据要求和目的都需要接地,例如为了安全,机壳需要接大地;为了使电路正常工作,系统需要有公共参考点;为了抑制干扰加屏蔽罩,屏蔽罩也需要接地,但是由于仪表和设备之间的参考点之间存在电势差(也就是各设备的共地点不同)因而形成“地环流”、“接地环流”问题是在系统处理信号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2)自然干扰 雷电是一种主要的自然干扰源,雷电产生的干扰可以传输到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雷电干扰的时域波形是叠加在一串随机脉冲背景上的一个大尖峰脉冲。宇宙噪音是电离辐射产生的,在一天中不断变化。太阳噪音则随着太阳活动情况的剧烈变化。自然界噪声主要会对通讯产生干扰,而雷电能量尖蜂脉冲可以对很多设备造成损坏,应该加以避免或降低损坏程度,减少损失。 (2)人为干扰 电磁干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导体中有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即较大dv/dt 或di/dt.dv/dt 或di/dt 能够使导体产生电磁波辐射。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实现特定功能,例如,无限通信、雷达或其他功能,另一方面,电子设备在工作时,由于导体中的dv/dt 或di/dt 会产生伴随电磁辐射。无论主观上出于什么目的,客观上对电磁环境造成了污染。还有工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经常有一些大型的设备(电机、变频器)频繁开关,他们也会造成一些容性、感性的干扰,也将影响仪器仪表正常显示或采集。凡是有电压电流突变的场合,肯定会有电磁干扰存在。数字脉冲电路就是一种典型的干扰源,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磁污染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2.解决各种干扰的方法 首先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敏感源和耦合路径,这三要素缺少一个,电磁兼容问题都不会存在。因此要从这三要素入手。找出最方便的解决方法,一般干扰源和敏感源是没办法解决的,通常是从耦合路径想办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如加屏蔽、加滤波等手段。而处理环流最常见也最为麻烦,现在以此为探讨话题。 (1)第一种方法;所有现场设备不接地,使所有过程环路只有一个接地点,不能形成回路,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实际应用中往往很难实现,因为某些设备要求必须接地才能保证测量精度或人身安全,某些设备可能因为长期遭到腐蚀和磨损后或气候影响而形成新的接地点。 (2)第二种方法:使两接地点的电势相同,但由于接地的电阻受地质条件及气候变化众多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在其实在实际中也无法完全能做到。 (3)第三种方法:在各个过程环节中使用信号隔离器,断开过程环路,同时又不影响过程信号的正常传输,从而彻底解决地环路的问题。 3.采用信号隔离器的优越性 在各个过程环路中使用信号隔离器办法可以用DCS 或PLC 等隔离卡件或者现场带的隔离的变送器(部分设备可以做到),也可以用信号隔离器来实现。比较起来,用信号隔离器有以下优点: ·绝大部分情况,采用信号隔离器+非隔离卡件比采用隔离卡件便宜 ·信号隔离器比隔离卡件在隔离能力、抗电磁干扰等方面性能更加优越 ·信号隔离器应用灵活,而且它还有信号转换和信号分配及接口转换等功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信号隔离器通常有单通道、双通道、通道间相互完全独立、构成系统的配置、日常维护更加方便。 1.隔离作用: w w w . c a 18 .n e t

无菌检验——隔离器系统验证

无菌检验——隔离器系统验证 USP <1208>Sterility Testing—Validation of Isolator System/General informance 这部分是用于无菌检验隔离器系统的简明验证指南(注意:在这个章节中,“已灭菌”指的是物品或者表面的微生物被清除的状态) 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建立一个无菌检验环境的隔离器就已经开始使用。隔离器可以通过密封的方法或者采用过滤除菌空气保持正压的方法,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当隔离器处于密闭状态时,仅仅能够在隔离器内部和快速传递仓传递物品;当隔离器打开时,允许通过一个特殊设计的并经过验证可以避免污染物进入的开口递出物品。隔离器采用柔软的塑料(例如聚氯乙烯)、硬塑料、玻璃或不锈钢制造。 由于隔离器系统从根本上避免了分析人员与物品的直接接触,因此在无菌检验操作时可以避免物品和辅助设备被污染。当隔离器内部与环境完全隔离时,隔离器内部的物品是无菌条件下的传递。操作者穿着半身衣在隔离器内部进行无菌操作,半身衣是连接在隔离器墙体上的柔软的部分,操作者穿着半身衣有足够的范围在隔离器内部进行操作,操作者也可以通过连接在隔离器墙体上的袖子和手套进行操作。在隔离器中,不要求操作者穿着特殊的无菌衣进行操作,允许操作者穿着标准的实验室服装进行操作。为确保隔离器内部无菌。使用杀孢子剂对隔离器内部进行灭菌处理。 隔离器设计和建造 空气处理系统 用于无菌检验的隔离器需要配备除菌过滤器(HEPA过滤器是被要求的)。静态时,要求隔离器尘埃粒子符合美国联邦标准209E的100级空气质量要求(看洁净室微生物评价和其他环境控制《1116》)。动态时,不要求隔离器符合100级空气质量要求,不要求隔离器内部的空气流速或者空气交换频率。隔离器系统是要求防止泄漏的,然而,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防止隔离器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空气交换。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连的门打开时,隔离器内部的正压保证隔离器内部的无菌环境不被污染。用于无菌检验的隔离器内部空气流可以是单向流或者湍流。 传输仓和门 隔离器有一个附属的“传递通路”杀菌器,通过传输通道杀菌器可以直接将无菌的培养基、无菌的稀释液、无菌的装备等传递进隔离器系统。一般设计成快速传递仓或门(RTPs),通过快速传递仓或门可以把两个隔离器彼此相连,无菌的物品就能够从一个隔离器传递到另一个隔离器。通过快速传递仓,两个隔离器或者一个隔离器和一个容器就可以在普通环境中连接。通过密封圈或法兰,将传递仓的非无菌表面连接。用垫圈压紧来保证气密性,避免微生物进入。 当两个传递仓法兰连接形成一个密封通道时,存在一个狭长的垫圈带,这个部位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因此一旦连接完,在使用传递仓传递物品之前,必须立即用杀孢子剂对垫圈暴露部分进行处理。并且在传递物品时,应当注意无菌技巧的使用,避免物品或手套接触垫圈。 将垫圈装配在法兰上时,应当按照传递仓生产商的建议进行预防性的维护和润滑。传递仓垫圈应当按照(生产商的)的要求定期更换并且定期检查,破损的垫圈不能够保证真正的密封。 隔离器安装位置的选择 用于无菌检验的隔离器不需要安装在洁净区,但是安装在一个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的区域仍然是重要的。安装时,应当使隔离器周围有足够的范围,以便移动隔离器,传递物料,以及通常的维护。隔离器所在的房间不要求进行环境监测。 隔离器房间温度和湿度对于操作者的安全和舒适是重要的,温湿度对于除菌和净化技术的影响效

GST-LD-8314环形总线隔离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安装、使用产品前,请阅读安装使用说明书 GST-LD-8314环型总线隔离器 安装使用说明书(Ver.1.01,2015.05) 一、概述 GST-LD-8314环型总线隔离器(以下简称隔离器),主要用于隔离总线上发生短路的部分,保证总线上的其它设备正常工作。待故障修复后,总线隔离器可将被隔离出去的部分重新纳入系统。并且,使用隔离器便于确定总线发生短路的位置。 二、特点 1.总线短路故障排除后,可将被隔离出去的部分重新纳入系统。 2.最大输出电流1A。 三、技术特性 1.工作电压:24V 动作电流≤8mA 2.负载能力:总线24V,1A; 3.指示灯:黄色(正常监视状态闪亮,线路故障时常亮) 4.使用环境: 温度: 0℃~+40℃ 相对湿度≤95%,不凝露 5.外形尺寸:120mm×80mm×43mm(带底壳) 6.外壳防护等级:IP30 7.壳体材料和颜色:ABS,白色 8.重量:约205g(带底壳) 9.安装孔距:65mm 四、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 1.隔离器的外形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外形示意图 2.工作原理 当隔离器检测到短路故障时,在短路部分上串入20k电阻;当隔离器检测到短路恢复后,去掉20k电阻。

五、安装与布线 警告:安装设备之前,请切断回路的电源并确认全部底壳已安装牢靠且每一个底壳的连接线极性准确无误。 1.安装前应首先检查外壳是否完好无损,标识是否齐全。 2.隔离器与底壳之间采用插接方式,安装时按照隔离器铭牌上的说明将外接线接在底壳对应端子上,将模块插入底壳上即可。 3.底壳安装可采用布线管明装或布线管暗装两种方式。布线管暗装时,可将底壳安装在标准预埋盒上,安装方式如图2所示;布线管明装时,可采用我公司生产的B-9310型专用后备盒,安装方式如图3所示。 布线管预埋盒 B-9310后备盒 布线管 接口接口 图2布线管暗装示意图图3布线管明装示意图 4.底壳端子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底壳端子示意图 接线说明如下: IN+、IN-:输入信号总线, IN+为正极,IN-为负极; OUT+、OUT-:输出信号总线,OUT+为正极,OUT-为负极; 5.布线要求:选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2的RVS双绞线。布线应与动力电缆、高低压配电电缆等不 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分开布置,不能布设在同一穿线管或线槽内。

(完整版)无线信号传播模型简介

无线信号传播模型简介 1概述 无线电波信道要成为稳定而高速的通信系统的媒介要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它不仅容易受到噪声、干扰、阻塞(blockage)和多径的影响,而且由于用户的移动,这些信道阻碍因素随时间而随机变化。在这里,由于路径损耗和信号阻塞,我们试图找出接收信号强度随距离而变化的规律。路径损耗(path loss)——被定义成接收功率和发射功率之差——是发射机的辐射和信道传播效应引起的功率损耗引起的。路径损耗模型假设在相同的发射——接收距离下,路径损耗是相同的。信号阻塞(signal blockage)是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吸收功率的障碍物引起的。路径损耗引起的变化只有距离改变很大(100—1000米)时才明显;而信号阻塞(signal blockage)引起的变化对距离要敏感得多,变化的尺度与障碍物体的尺寸成比例(室外环境是10-100米,室内环境要小一些)。由于路径损耗和信号阻塞引起的变化都是在较大的距离变化下才比较明显,它们有时候被称为大尺度传播效应。而由于大量多径信号分量相互之间的相加(constructive)干涉和相消(destructive)干涉引起的信号强度变化在很短的距离下——接近信号的波长——就很明显,因此这种改变被称为小尺度传播效应。下图是综合了路径损耗、阻塞和多径三种效应后,接收功率和发射功率的比值随距离而变化的假设图。 在简单介绍了信号模型后,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信号传播模型讲起——自由空间损耗。两点之间既没有衰减又没有反射的信号传播遵循自由空间传播规律。接着我们介绍射线追踪(ray tracing)传播模型。这些模型都是用来近似模拟可以由麦克斯韦方程组严格计算的电磁波传播模型。当信号的多径分量比较少时,这些模型的准确度很高。射线追踪(ray tracing)传播模型受信号传播所在区域的

信号隔离器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信号隔离器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信号隔离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监视和控制需要用到各种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它们之间的信号传输既有微弱到毫伏级、微安级的小信号,又有几十伏,甚至数千伏、数百安培的大信号;既有低频直流信号,也有高频脉冲信号等等,构成系统后往往发现在仪表和设备之间信号传输互相干扰,造成系统不稳定甚至误操作。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每个仪表、设备本身的性能原因如抗电磁干扰影响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仪表和设备之间的信号参考点之间存在电势差,因而形成“接地环路”造成信号传输过程中失真。因此,要保证系统稳定和可靠的运行,“接地环路”问题是在系统信号处理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解决“接地环路”的方法 根据理论和实践分析,有三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方案:所有现场设备不接地,使所有过程环路只有一个接地点,不能形成回路,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很难实现,因为某些设备要求必须接地才能保证测量精度或确保人生安全,某些设备可能因为长期遭到腐蚀和磨损后或气候影响而形成新的接地点。 第二种方案:使两接地点的电势相同,但由于接地点的电阻受地

质条件及气候变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案其实在实际中无法完全能做到。 第三种方案:在各个过程环路中使用信号隔离方法,断开过程环路,同时又不影响过程信号的正常传输,从而彻底解决接地环路问题。作为一种连接现场仪表和控制室设备的电子接口模块,信号隔离器通常安装在控制室机柜的导轨上,新手朋友对信号隔离器的使用,还有些陌生,对有哪些注意事项尚不十分了解,下面说说信号隔离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第一:信号隔离器使用前根据装箱单,以及产品标签,仔细核对和确认产品数量、型号和规格,并认真阅读信号隔离器的使用说明书; 第二:信号隔离器的使用环境应无导电粉尘,无腐蚀性气体、无强烈冲击和振动。 第三:信号隔离器为一体化结构,不可拆卸,同时应避免碰撞和跌落,请勿涂改和撕下产品上的任何标贴。 第四:信号隔离器不能代替模拟量检测端隔离式安全栅使用。 第五:信号隔离器集中安装时,通常安装间距≥10mm,否则应该选用具有低功耗特性的信号隔离器,如美国Madshen品牌:MDSC300系列。 第六:通常信号隔离器内部未设置防雷击电路,当产品的输入、输出馈线暴露于室外恶劣气候环境之中时,请注意采取防雷措施,如在信号线上加装防雷器。

SFGP 系列轨装式隔离器、配电器说明书

SFGP 系列轨装式隔离器、配电器说明书 一、概述 SFGP 型配电器/隔离器是DDZ—Ⅲ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中DFP 型配电器/隔离器的改进型,它能为现场安装的二线制变送器提供一个隔离的电源,同时将变送器来的4~20mA 信号转换成与之隔离的1~5V/4~20mA 信号,实现输入、输出、电源三部分的互相隔离。 SFGP 型配电器/隔离器采用先进的电路,有效地缩小了仪表的体积,简化了仪表整机结构,使仪表的精度、可靠性、仪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负载变化对输出的影响等指标都较原DFP 型配电器/隔离器有显著的提高。 二、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信号 4~20mA 2.回路数 任选 3.输出信号 4~20mA/1~5V 4.精度 ±0.25%F.S 5.绝缘电阻 ≥100M Ω 6.电源电压 24V.DC ±10% 7.工作条件 温度0~50℃;相对湿度≤85% 8.结构方式 轨装式 9.消耗功率 单回路≤1.5W;二回路≤3.0W; 10.外型尺寸 22.5×82×99mm(宽×高×深)单回路、44×82×99mm(宽×高×深)双回路 三、轨装式配电器选型型谱 型 谱 说 明 SFGP 轨装式配电器 4 4~20mA(DC)输入,18.5~28.5V(DC)配电输出,配电器 一入一出 60 4~20mA(DC) 或1~5V(DC)输出,相互不隔离 一入二出 66 两路隔离4~20mA(DC)输出 输出信号 二入二出 68 两路隔离4~20mA(DC)输出 轨装式隔离器选型型谱 型 谱 说 明 SFGP 轨装式隔离器 6 4~20mA(DC)输入,隔离器 一入一出 60 4~20mA(DC) 或1~5V(DC)输出,相互不隔离 一入二出 66 两路隔离4~20mA(DC)输出 输出信号 二入二出 68 两路隔离4~20mA(DC)输出 四、外形及安装 1. 外形示意图 安装形式:支撑型轨TS35

空间传播衰耗公式及其他一些经验值详解

WLAN室内传播模型 无线局域网室内覆盖的主要特点是:覆盖范围较小,环境变动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选取以下两种适用于WLAN的模型进行分析。由于室内无线环境千差万别,在规划中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参考模型与模型系数。 (1) Devasirvatham模型 Devasirvatham模型又称线性路径衰减模型,公式如下: Pl(d,f)[dB]为室内路径损耗= 其中,为自由空间损耗= d:传播路径;f:电波频率;a:模型系数 (2) 衰减因子模型 就电波空间传播损耗来说,2.4GHz频段的电磁波有近似的路径传播损耗。公式为: PathLoss(dB) = 46 +10* n*Log D(m) 其中,D为传播路径,n为衰减因子。针对不同的无线环境,衰减因子n的取值有所不同。在自由空间中,路径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即衰减因子为2。在建筑物内,距离对路径损耗的影响将明显大于自由空间。一般来说,对于全开放环境下n的取值为2.0~2.5;对于半开放环境下n的取值为2.5~3.0;对于较封闭环境下n的取值为3.0~3.5。典型路径传播损耗理论计算值如表1。

现阶段可提供的2.4GHz电磁波对于各种建筑材质的穿透损耗的经验值如下: ●隔墙的阻挡(砖墙厚度100mm ~300mm):20-40dB; ●楼层的阻挡:30dB以上; ●木制家具、门和其他木板隔墙阻挡2-15dB; ●厚玻璃(12mm):10dB(2450MHz) 开阔空间内,设计覆盖距离尽量不要超过30m。 ●如果天线目标区域之间有20mm左右薄墙阻隔时,设计覆盖距离尽量不要超过20m。 ●如果天线与目标区域之间有较多高于1.5m的家具等阻隔时,设计覆盖距离尽量不要超过20m。 ●如果天线安装在长走廊的一端,设计覆盖距离尽量不要超过20m。 ●如果天线与目标区域之间有一个拐角时,设计覆盖距离尽量不要超过15m。 ●如果天线与目标区域之间有多个拐角时,设计覆盖距离尽量不要超过10m。 ●不要进行隔楼层进行覆盖。

信号隔离器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信号隔离器地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信号隔离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监视和控制需要用到各种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它们之间地信号传输既有微弱到毫伏级、微安级地小信号,又有几十伏,甚至数千伏、数百安培地大信号;既有低频直流信号,也有高频脉冲信号等等,构成系统后往往发现在仪表和设备之间信号传输互相干扰,造成系统不稳定甚至误操作.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每个仪表、设备本身地性能原因如抗电磁干扰影响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地因素就是由于仪表和设备之间地信号参考点之间存在电势差,因而形成“接地环路”造成信号传输过程中失真.因此,要保证系统稳定和可靠地运行,“接地环路”问题是在系统信号处理过程中必须解决地问题. 解决“接地环路”地方法 根据理论和实践分析,有三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方案:所有现场设备不接地,使所有过程环路只有一个接地点,不能形成回路,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很难实现,因为某些设备要求必须接地才能保证测量精度或确保人生安全,某些设备可能因为长期遭到腐蚀和磨损后或气候影响而形成新地接地点. 第二种方案:使两接地点地电势相同,但由于接地点地电阻受地

质条件及气候变化等众多因素地影响,这种方案其实在实际中无法完全能做到. 第三种方案:在各个过程环路中使用信号隔离方法,断开过程环路,同时又不影响过程信号地正常传输,从而彻底解决接地环路问题. 作为一种连接现场仪表和控制室设备地电子接口模块,信号隔离器通常安装在控制室机柜地导轨上,新手朋友对信号隔离器地使用,还有些陌生,对有哪些注意事项尚不十分了解,下面说说信号隔离器地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第一:信号隔离器使用前根据装箱单,以及产品标签,仔细核对和确认产品数量、型号和规格,并认真阅读信号隔离器地使用说明书; 第二:信号隔离器地使用环境应无导电粉尘,无腐蚀性气体、无强烈冲击和振动. 第三:信号隔离器为一体化结构,不可拆卸,同时应避免碰撞和跌落,请勿涂改和撕下产品上地任何标贴. 第四:信号隔离器不能代替模拟量检测端隔离式安全栅使用. 第五:信号隔离器集中安装时,通常安装间距≥,否则应该选用具有低功耗特性地信号隔离器,如美国品牌:系列. 第六:通常信号隔离器内部未设置防雷击电路,当产品地输入、输出馈线暴露于室外恶劣气候环境之中时,请注意采取防雷措施,如在信号线上加装防雷器. 第七: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中地接线方式接线,且检

无源信号隔离器介绍及接线方案

什么是无源信号隔离器? 采用“无源”的工作方式工作,即无需外供电源,不设独立的电源接口端子,所谓"无源"的工作方式是指电路所耗电压由信号输入端(回路)或输出端(回路)提供,即电路由输入端(回路)或输出端(回路)取电,实现信号隔离、转换。因此无源隔离器又可分为输入端回路供电隔离器和输出端回路供电隔离器。 输入端回路供电隔离器:输入输出信号均为直流电流信号,无需外接电源,从输入信号端获取电源能量,实现信号的隔离和转换,电路可实现一路输入,一路输出(一进一出)和两路输入和两路输出(二进二出)。 输出端回路供电隔离器:输入信号为直流电流或电压信号,无需外接电源,从输出信号端获取电源能量,输出信号为4-20mA二线制电流,可输出给DCS或PLC等设备,回路供电的负载可以是PLC、DCS等含电压输出的卡件,电路可实现一进一出和二进二出。 输入4~20mA电流信号,输出隔离的电流或电压信号,实现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互隔离。本产品响应快,功耗低、温度特性好。可与各类仪表及DCS、PLC等设备配套使用,在石油、石化、制造、电力、冶金等行业的重大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 无源信号隔离器特点: 导轨安装,低功耗,适合密集安装 输入、输出、电源之间相互隔离 智能化设计,数字化调校、无电位器、自动零点校准 处理,输出一个与输入信号隔离的并与之成比例的直流信号。 无源信号隔离器是利用输入回路中的信号电流对该仪表进行供电(指在隔离器内部取了部分输入信号的能量来驱动隔离器工作),无需外接任何电源。 在控制系统内使用有源信号隔离器,需要在控制系统的控制柜内要安装隔离器和支持隔离器工作的电源。若使用无源隔离器既起到了信号隔离的作用又不需要使用支持隔离器工作的电源,这样就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布线工作量、电源电缆和电源本身的费用。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的距离计算方法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的距离计算方法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的距离计算方法 所谓自由空间传播系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 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Lfs](dB)=32.44+20lgd(km)+20lgf(MHz) 式中Lfs为传输损耗, d为传输距离, 频率的单位以MHz计算。 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fs]将分别增加6dB. 下面的公式说明在自由空间下电波传播的损耗 Los = 32.44 + 20lg d(Km) + 20lg f(MHz) Los 是传播损耗,单位为dB d是距离,单位是Km f是工作频率,单位是MHz 下面举例说明一个工作频率为433.92MHz,发射功率为+10dBm(10mW),接收灵敏度为 -105dBm的系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距离:

1. 由发射功率+10dBm,接收灵敏度为-105dBm Los = 115dB 2. 由Los、f 计算得出d =30公里 这是理想状况下的传输距离,实际的应用中是会低于该值,这是因为无线通信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大气、阻挡物、多径等造成的损耗,将上述损耗的参考值计入上式中,即可计算出近似通信距离。 假定大气、遮挡等造成的损耗为25dB,可以计算得出通信距离为: d =1.7公里 结论: 无线传输损耗每增加6dB, 传送距离减小一倍。 无线传输路径分析是无线传输网络设计的重要步骤,通过对传输路径的分析便于网络设计者根据无线链路的裕量大小选择合适类型的天线(方向,极化,增益等指标),安装天线高度,选择合适的馈缆和长度等。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无线传输路径分析中的自由空间损耗的计算,信号接收强度的计算,链路系统裕量的计算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1.自由空间损耗的计算 自由空间损耗是指电磁波在传输路径中的衰落,计算公式如下: Lbf=32.5+20lgF+20lgD Lbf=自由空间损耗(dB) D=距离(km) F=频率(MHz) 2400MHz:Lbf=100+20lgD

自由空间信号衰减计算

自由空间信号衰减计算 下面介绍的是理论上通讯100公里时的信号衰减: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定义 Ls为自由空间传输损耗(dB) f 为发射频率(GHz) d 为站间距离(Km) Ls=92.4+20Lg f(GHz)+20Lg d(Km) dB 可见: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Ls决定于站间距离和工作频率 常见的信号增益: * 放大器输出电平:-------------10W = 40dBm * 天线增益G1: ------------- G1=15dBm * 天线增益G2: ------------- G1=15dBm * 接收机灵敏度 ------------ = -83dBm * 馈线2.6米(车内) L(2.6)衰减 --------------------------0.40 dB/米×2.6=1.04dB * 馈线6.8米(车外到网桥天线) L(6.8) 衰减--------------------------0.40 dB/米×6.8=2.72 dB * 高频电缆接头 ----------------0.1-0.2 dB/个(5-6个) * 单站馈线系统总损耗0.2×5+1.04≈3.dB 实际中的换算如下: f 为发射频率(GHz)=2.485(最高频点) d 为站间距离(Km)=150 Ls=92.4+20Lg 2.485+20Lg 100 dB =92.4+8+40=140.4 dB 系统设备的总增益如下:(带宽保证在5Mbps的情况下) Gs=发射功率 + 天线增益(发端) + 天线增益(收端)- 天馈线及接头插入损耗(发端) -天馈线及接头插入损耗(收端) + 收信放大器增益-接收机灵敏度 =40+15+15-3-2 +17 -(-83 dB) =165dB Gs – Ls = 24.6 dB 这个是增益储备,防备在恶劣条件下的信号衰 减增大,导致网络中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