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机激发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如何激发行为动机

【动机激发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如何激发行为动机

【动机激发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如何激发行为动机
【动机激发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如何激发行为动机

【动机激发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如何激发行为动机近年受国内外社会大环境的推动与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行为、手段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发展主线”等思想已成为大多数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在将素质教育的口号落实为实际教学行为的今天,“主体性教育”的教学观念可说是已深入人心。

“主体性教育”理念与陈旧的教育思想相比,无疑是进步的。不过,任何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有转化为具体的、能作用于学生的有效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产生真正的效力。因此,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面对的、不能逃避的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在日常教学行为中去落实、细化这些先进教育理念并进一步丰富完善之。

“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体,将“主体性教育”的思想变为有效的教育行为,在教学中要做的探索是多方面的。本文只对“创造性运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中的作用”这一具体问题作一探讨、交流。

学习动机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为使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持久的高效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愿学”而“乐学”,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创造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怎样创造性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始终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呢?有必要先简单分析一下学习动机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大多数教育理论把学习动机列为四类:

1. 外部动机:这是学生指向“学习结果带来什么”的外部动机,即学习结果可以获得什么奖励或可避免什么失败。这种动机不指向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本身,是不稳定的。

2. 社会动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身边的某些重要人物高兴,这些重要人物如果十分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价值,那么学生就会因此而重视学习。

3.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这是一种为追

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就的动机。具有这种动机的学生,学习结果永远是其自豪的地位和根源。

4. 内部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这种对获得知识本身的认知驱动力在课堂学习中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它对学习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上述划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第一种动机到第四种动机,学习任务本身变得越来越处于中心地位,个人卷入程度一个比一个高,学习主体作用的体现一个比一个强,第四种动机是学习动机的最高境界。成就动机与内在动机共有的学生,他们既重视学习结果的价值,也重视学习过程的价值,他们的主体意识最容易被激发出,也会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动机1和动机2主要适用于低年龄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心理、认知水平的发展,动机1、2越来越退居到次要地位,且动机1、2对高年级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影响力更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意义最大的是动机3和动机4(其实,这在低年龄段的学生中也占主要地位和作用)。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这些动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呢?根据内部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这一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

实践经验,我认为,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本身的独特点,在教学中极力挖掘教材知识本身蕴含的魅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感兴趣,进而产生探究心理,从而获得较强的对知识本身的认知驱动力,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下列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创设一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现举《荷花淀》一文的教学实践为例作一简单阐述:

《荷花淀》是一篇描写战争的文章,是“荷花淀”派代表人物孙犁的代表作品,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都极具特色。但学生对那个时代、那场战争缺乏自身体验,不容易深入理解课文深刻的思想意义;对描写战争的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得又很少,不容易感受本文独特的艺术风格。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充分领略此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呢?那就先得要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烈

的兴趣。我特意从学生熟悉的《红高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各选辑了一段描写战争场面的文字发给学生。一段描写充满血腥味,突出战争血淋淋的残酷;一段描写令人压抑,突出战争对人心灵的伤害。让学生比较:由于作者所站角度不同,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不同,对战争描写的着重点则不同。那么,孙犁的《荷花淀》是从哪个角度描写战争的,他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这篇作品透过对战争的描

写颂扬了一种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本文的艺术风格有什么特色?这

样一来,学生对这篇课文本身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学习过程非常主动,思考十分积极,讨论气氛热烈,探究能够深入,效果当然很好。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此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并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反复强化,久之,学生就会主动探寻课文的思想性艺术性,由被动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变成主动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这样,不仅学习效果会更好,学习行为会更持久,还能由短时效应演变为长期效应,最终达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目的。

2. 根据教材内容自身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音、像、画新技术手段作辅助,使学生入情入景入文,由此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提高学生对学习任务本身的兴趣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上述方法外,还可利用课文本身所拥有的独特形式,采用模拟活动课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戏剧单元时,我打破先课堂分析的常规,在授课前先把课文大胆甩给学生。让他们先分组排演,并设置“百花奖”、“金鸡奖”。要求学生根据表演小组对剧本的理解和对剧中人物个性特征的把握,

投票选出“最佳演艺小组”,最佳男、女主角、配角;从把握剧本好坏的角度进行评议,谈谈自己的学习、表演体会。

全班学生纷纷主动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研讨中,热情空前高涨。学习任务在学生的排演、讨论、评选中不知不觉地完成(而且不少学生还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单单只是一个任务了,他们感觉还是一种享受、一种能力的展示。

这些灵活的方法、创新的手段只要运用得当,并坚持在教学过

程中不断强化,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就会由自觉变为自发。而且,学生一旦具有了认知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常常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从中获得很大的满足。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受到:我们教师很有必要多动动脑筋,去挖掘教材本身具有的创新因素,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掌握自己学习命运的主人。

内容仅供参考

国外学术博客研究进展与趋势

国外学术博客研究进展与趋势 史新艳/肖仙桃 2012-12-24 14:47:29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0年02期【英文标题】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the Study of Academic Blog Abroad (The Lanzhou Branch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AS, Lanzhou, 730000) 【作者简介】史新艳,女,1984年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 馆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兰州730000 肖仙桃,女,1965年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研究馆员, 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兰州730000 【内容提要】文章阐述了博客在国外的产生及发展,针对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博客研究文献,重点研究了国外对学术博客研究的角度、理论方法及在图书馆和教育界的应用等,总结了现有研究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log abroad were addressed. The paper mainly focused on some representative literatures, and summarized up the view points, theoretical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 in library and education, and gave out the problems and trends for the future study. 【关键词】博客/学术博客/研究进展blog/academic blog/research progress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这是一门实用性和工具性都相对较强的科目,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学会使用文字和语言,做好听说读写的语文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一、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信其道,才会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可以采取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猜谜语或者讲故事等方式进行课程的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导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的时候,可以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从网上下载很多的图片,让学生直接的去感受课文中的景色,弥补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想象,为之后的知识教学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将自己置于一个“高人一等”的地位,而是以一个平等地位和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心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师的平等,让学生敢于去想敢于去表达,在互相思考和表达中谈论和进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这对于学生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刺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和意见,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学习氛围都有着非常有利的影响。 二、促进对于学生的日常训练,从训练中提高 练习,这是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这绝不是提高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印象的唯一一部分。我们要重视对于学生的练习,但是不可过分的进行练习。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布置作业这种单一的方式,通过阅读、思考、交流等都可以是进行练习的形式。 比如让学生去感受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去感受,当然这种阅读仅仅是单纯的阅读也是不可取的。可以结合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也可以将自己当成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去感受。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阅读课外的过程基本是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品读课文。当然,大多数的学生主要是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少部

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

课程论文 题目名称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课程名称史源学课程训练 学生姓名刘锋 学号1040403021 系、专业中文系历史学专业 指导教师薛政超 2011年6月20日

课程论文开题报告书 题目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学生姓名刘锋 学号1040403021 院(系)、专业中文系历史学专业 指导教师薛政超 2011年5 月20 日

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 【摘要】《史记》与《汉书》是我国史学上的辉煌巨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辉煌巨著。《史记》和《汉书》是各自带着它们鲜明的时代烙印与作者自己的思想与个性之烙印的。因此它们的写作动机也有不同。 【关键词】史记;汉书;写作动机;比较 《史记》与《汉书》为中国正史二十五部中首要之两部史书,亦为中国传记散文中首要之两部作品。《史记》是通史,其记事是上起轩辕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公元前104-101),《汉书》是断代史,其记事是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其间从刘邦建国(公元前206)到汉武帝太初末年(公元101)这一段是相互重合的,而且班固在处理这段与《史记》重合的史实时,又没有完全另起炉灶,重新编写,而是不避嫌疑地直接袭用、或是改编袭用了《史记》中的许多东西。这一来就使得《汉书》与《史记》有了很大的可比性,人们通过这种比较,可以看出两个史学家的写作动机、写作技巧、史学观以及个人感情等许多方面的差异。《史记》出自前汉司马迁之手,《汉书》主要成于后汉班固之手。两书自问世以来,两千年左右,始终为读书人学史学文的典范,其中的许多篇章一直为一般人喜读称道的传记作品。此两书很多重复的篇章,但究竟是相异独立的两部。一部是纪传体通史之鼻祖,一部是纪传体断代史之典范;一部为文,多行散句,以其气势称;一部为文,趋于骈偶,以整炼著。历来许多人都喜欢将两著并称,亦喜欢将两书合称。而有些人,将著者与其书合称,或谓马《史》班《汉》,又或称迁《史》固《书》。此正反映后人对两人与两书之推崇和比较。 一、《史记》的写作动机 司马迁从十岁以后向孔安国学古文《尚书》,亦从董仲舒学《公羊春秋》,这些书基本上是经书,但其也是史书。他二十岁以后,游历探访各地历史古迹,而观看遗物、遗风,搜集遗闻。[1](卷九,p94)由此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历史之特殊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基于这种兴趣,然而这也是他的家族遗传的,更确切地说,直接引起写作《史记》的动机是父亲之遗命。他三十六岁时,受父亲的遗命。父亲的遗命包含了三个内容:其一,希望他复为太史,秉家世,续祖业;其二,勿忘自己所欲论著之承成;其三,论著应绍继而且效法孔子《春秋》。他父亲并以“扬名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之话勉励他。往后他下狱时,不自尽而忍辱下蚕室之原因恐多在此。司马迁不但流涕答应:

浅谈如何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在持续的改革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持续的反思中提升自己,才能不被淘汰。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让学生爱语文,是我们教语文必须要做到的。 1、用自己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你应有的人格魅力和你对语文学科的热爱。这是让学生热爱语文的最起码的。在众多的学生中,喜欢语文课的人寥寥无几,对数理化的热爱却是拥挤不堪。这可能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因素,自古社会上就流传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些家长也觉得,语文没什么好学的,中国人谁不会说中国话,谁不会写中国字,学不学一个样。所以,造成了孩子从小时候就不爱学语文。即便是有些家长在孩子小时侯让孩子背很多的古诗,但有时也有炫耀自己孩子聪明的成分在里面,出发点也并不是培养孩子对语文的热爱。从小学开始,家长都在为孩子想方设法补数理化和英语,从来没有补语文课的。这足以说明语文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悲,所以要想让学生提升语文成绩,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爱语文。这个重担就落在语文教师身上。语文老师应该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让学生爱语文的目的。 2、做学生的朋友。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亲近语文,首先语文老师要亲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以感情打动学生,从而对你所教之课产生兴趣,变得喜欢语文课。我是一个比较严肃的教师,为了补充我自身的不足,我会适时和学生开一个善意的微笑,来拉近学生和我的距离。所以,上课的气气氛有张有弛。相对来说,学生对我的课就会多一分喜欢,学生的成绩也就会有提升。 二、保持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关系,也是教学成功的条件。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为每位学生保驾护航。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你身边的每个学生,

学术论文写作的四大的方法

学术论文写作的四大的方法 1.模仿法 研究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如何选题,不知如何搜集和运用资料,不知如何搭建论文框架结构,也不知写些什么内容,总之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此方法特别适用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在实践中,有研究生反映,很多学术大家的论文,艰深难懂,看后产生了畏惧写作的心理,有的反映,看了一线教师教研论文,觉得简单,但又不会写,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还有的反映,论文创新太难,误认为创新就是“全新”,由此不敢写作。其实,就创新而言,不等于“全新”。创新的要点很多,包括题目的创新、结构的创新、思路的创新、观点的创新、参考资料的创新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等诸多方面,对于一篇文章具备的创新点越多,其创新性也就越强。我们研究生在写作时,不要盲目追求“全新”,先低标准要求自己,找一篇同类或类似的文章(和自己研究水平相当或略高于)做参照。可以在行文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模仿,而后逐步修改,走模仿到创新之路。 2.作业法 目前,在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方面的作业,一般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出现的。然而,很多研究生在做作业时,有一种敷衍、应付的心理,东拼西凑,既糊弄了任课教师,同时也欺骗了自己。笔者认为,研究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份课程作业,认真选题,搜集资料,按照发表的水平来撰写论文。这样的作业,如果比较成熟,可以随时按照某刊物的要求修改调整并投稿;如果不成熟,则实行冷处理的方法,停放一段时间,等待有新的思考、新的资料、新的观点时再及时补充到该作业(论文)之中,并逐步达到发表水平。 3.切块法 作为导师,要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调研课题和书稿的撰写工作。一般而言,一个课题或一部书稿,都有明确的结题或完稿的时间限定。这种紧迫性就要求参与者必须潜心读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撰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来。不论是结项或是著作出版,都要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和认可,这无形中给参与者增加了压力,也增加了科研的动力。之所以提倡研究生参与课题或书稿的编写,原因之一就是“切块法”得到广泛的运用。也即,当研究生在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书稿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有价值、有新意的部分,独立成篇,用于发表。由于是在接受重要任务中写出的文章。因此很容易发表在比较权威的杂志上。 4.实践法教学医学职称论文发表指导q:2315126918 现在很多高校研究生步入了一个认识误区,这也是他们临近毕业没有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的重要原因。他们习惯性地认为,研究生期间,读的书多了,积累的知识多了,临近毕业时,自然就会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自然也就可以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来。其实,如果研究生不加选择的、盲目性的读书,学到的很多知识是没有用的。因此,研究生应有选择的读经典著作。仅此还不够,众所周知,科研的能力是需要长期锻炼和培养的,而绝非仅仅是知识积累的结果。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却是“两脚书橱”,思想观念落伍,没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研究成果,对后人也无所裨益。 就研究生而言,平时读的书很多,但是由于不注意练笔,结果眼高手低,到毕业时也写不出像样的学术论文去公开发表。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和深思。笔者认为,研究生在读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相关研究资料,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张玉会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

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

文学写作动机研究

文学写作课程结业论文 文学写作动机研究

文学写作动机研究 摘要: 文学学创作者在创作前需要一定的写作冲动,这种冲动源自写作者的内在感情和所受的外部刺激。每一位写作者的人生经历都不同,他们所需承受的内在压力和苦闷也不行同。情感的宣泄,独特的审美情感,内心无处诉说的苦闷以及潜意识和梦的都是写作者写作动机产生的原因。写作动机产生的无论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都会凝结成写作者的动力。每一位写作者,无论是文学家还是初试者都需要在这种冲动的刺激下进行文学创造,这种冲动也会一直贯穿正部作品的创作。研究写作动机不仅仅是文学理论家的工作,我们这些写作初学者也应该试着去探究其中的因缘。这种探究会在写作初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动力以及写作方向。知道自己渴望写作的原因对我们挖掘写作素材很有帮助,也可以让我们催促自己进行文学创作,鞭策自己完成文学创作。 关键词:写作动机内心情感审美观点苦闷潜意识 按照文艺心理学理论的说法写作动机是指推动写作主体进行写作以达到一定目的的驱动力量,在写作过程中贯穿始终,即使写作的源起也是写作的终结。它首先是一种内部刺激,来自于作家的某种需要,是作家进行写作的直接原因。其次,写作动机作为作家提出写作目标和写作意图。此外,写作动机还未作家提供持续不断地感情力量,使作家明确自己的行为的意义,并驱使着作家将其实现和完成。 写作动机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感的蕴蓄和宣泄。 作者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会有很多种生命体验,每种生命体验都会使作者产生独特深厚的情感体验。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学家在写作中建构关于他自己和世界的故事 ,用以诠释自己和世界的时候 ,就获得了某种情感的宣泄与寄托。挫折

学术文章写作注意要点

1、避免使用反问句、设问句。特别是作者也没有答案的问题。 例如:What’s the objective of the information? Is it to make people more confused and astray? I partly agree with the author’s contention1 that the enormous and otiose2 information sometimes render people lose their way and fail to consider question penetratingly and originally. 在作文的开头就扔出两个问题,然后接下来的陈述却与问题基本毫无干系。作为读者,首先要考虑那两个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然后才能往下读。这些在中文里可能会被评作“引人入胜”的好词好句,在英语的论文写作里面,可以说是最大的败笔之一。如果你一定要问问题的话,那就改成陈述句式,例如:Whether this issue is right or wrong? 可以改成:It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that..... 2、避免集中使用"Be"动词,包括is, are, has been, have been, etc. 即使GRE考题statement里面有很多"Be"动词,你也要避免照抄,因为statement 是浅显地告诉你一个idea,而不是向你展示writing。 例如:What is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Some people may say that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should be to create a totally academic environment that separates from the outside world, for, they think, this situation allows students to focus on their academic research work without being disturbed by practical concerns. In fact, this suggestion is harmful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这是某一篇文章的开头。我们现在只是分析语法问题。作者除了要注意不要使用疑问句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总共两三句话,出现4个"Be"动词。这种写法,在英语里面被称作"non-act"的动词。"Be" 仅仅表示一种状态,例如:"i am here", "you are there". 对于母语者来说,"Be"动词其实就是写在纸上,而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所以应该尽量避免成篇累牍地使用。我们的例子可以改为: Some people argue that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lies in its strength in creating a totally academic environment separated from the outside world. They think this situation allows students to focus on academic research by excluding outside disturbance3 from practical concerns. However, this suggestion in fact does harm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我们可以看到,使用了lie in, exclude, do harm to以后,句子更有色彩了。 3、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单词或者词组。特别是近距离集中在某一两句话里使用。 例如:The author argues that to understand one’s own culture, one must know about at least one another culture which is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one’s own culture. Whi le as I am concerned, I can’t agree with the author’s assertion. 这一个开头,总共两行字,却连续出现了4个One,3个culture。如果你把这段话大声朗读一下,就会觉得别扭、好笑了。连续使用相同的单词或者词组(包括短句),体现的是作者词汇量匮乏,写作风格较差,遣词造句能力不强。给读者的感觉就是昏昏欲睡。 很容易的我们就可以改正: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knowledge of another distinctly different culture helps us to truly understand our own. However, I disagree with this assertion. 这句话把原来的三句分句合成了并无冗长感觉的一句。精简的同时,也恰当地避免了重复多次使用culture,one的问题。用了"this assertion",也避免了在近距离使用两个"author"。 4、避免使用从句套从句的超长句子。

浅谈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是老师一生从事的工作,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老师要经常学习,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力争做到适应各阶段的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同时,教师的讲解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讲课的艺术、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本人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有得有失,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愿与同仁共同交流。 一、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 过去的语文教学是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不管学生在学习中是否了解,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繁杂的内容。我试着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组织到一块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训练语言。教学时,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由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在各种组块中求同存异,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就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 二、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 当我上到《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要求他们谈谈捐款的“启示”。因为学校有位学生家里失火,大家刚刚向他捐过款。学生积极举手,畅谈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大家理解了“爱”的含义。活动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如课本剧表演、辩论会、对抗赛等。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折腾”,一定会碰撞出许多“求新”的火花。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求真、求新”,需要每位教师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实践、提高,才能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表演、游戏等活动,入情入景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景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一次春游活动中,我和五年级的全班学生在河边玩,无意中看到一条蛇正在吃一只青蛙。学生们都惊叫起来,都跑出几十米开外。当我们都镇定下来后,才稳下心来。当蛇跑后,我向学生讲有关物尽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通过这件事,学生懂得不少的知识。经过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积极振奋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压抑,一个个奇思妙

写作动机的培养

目录 引言.....................................................................................................1......... 一、小学生写作动机的解析………......................................................…........1................. (一)动机对写作的意义 (1) (二)小学生写作动机的特点 (1) 1、盲目性................... (1) 2、匮乏性................... ............................................................. . (2) 3、虚假性 (2) 4、近景性 (2) 二、当前小学生写作动机中存在的问题 (2) (一)写作的动机目标不强 (2) (二)学生写作的兴趣不足 (2) (三)学生的成功感不能获得满足 (3) (四)学生成败归因不正确 (3) 三、提高小学生写作动机的策略............................ . (4) (一)合理制定学习目标 (4) (二)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4) 1、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 (5) 2、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 (5) (三)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与满足 (6) 1、在教学实践中教学任务要适当 (6) 2、教师在课堂上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6) (四)训练学生正确的归因意识............................. (7) 1、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 (7) 2、帮助学生进行现实的归因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谢辞 (10)

浅谈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语文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3-04-22T14:59:28.0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3月总第79期供稿作者:马瑞临 [导读] 综上所述,实际上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不能单纯地就其教法而研究教法,必须与学法结合起来一并研究。 ◆马瑞临内蒙古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014000 摘要:要教好语文课,方法是很重要的。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科学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要探讨语文教学方法问题,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作综合研究。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教法 一、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 1.坚持启发式。启发式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启发学生“内在动力”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2.坚持最佳组合。现代教学方法一般认为教学任务包适三个方面: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这种高度概括的教学任务对选择教学方法具有方向性的意义。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内容所决定的,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起作用的是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顾及到对具体教学目标的规定,对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应注意它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实践性和迁移性。 3.坚持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归类 1.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 (1)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是用导语、指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文,提示重点,阐明事物的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 (2)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 2.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 (1)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3.教、学并重的教学方法系统 (1)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在写作时灌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教师也只有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潜心体味,并用精心锤炼的优美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实际上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不能单纯地就其教法而研究教法,必须与学法结合起来一并研究。教法与学法的统一,表明了现代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反映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它将不断推动语文教学方法系统的完善与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司马迁的创作动机

从《太史公自序》分析司马迁的创作原因 摘要: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原因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从《太史公自序》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第一是秉承父志,完成父亲临终遗愿,担负史官的职责;第二是继承《春秋》精神;第三是通过立言实现人生价值;抒发“郁结”之意,并“述往事,思来者”。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深一层去了解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关键词: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创作原因 《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司马迁的创作原因分不开的,司马迁创作时所处的创作环境、时代以及他的自身经历决定了他创作并完成《史记》。 一、秉承父志,完成父亲临终遗愿,担负史官的职责 司马氏世代为史官,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博学多识,早年立志撰写一部通史,他在任太史令时,接触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广泛地涉猎了各种资料。然而,元封元年,汉武帝行封禅大典,为古今旷见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他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1]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2]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同时在《太史公自序》也指出身为太史的职责说:“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不述,隳先人之言,罪莫大焉。”[3]因此,司马迁一心秉承先人世传及“述往事以思来者”的责任感,决意撰述《史记》。 二、司马迁想继承《春秋》精神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4]此正暗示其有明道义,显扬志业人物的使命。在自序的第二部分利用对话的形式,鲜明地表达了撰写《史记》的目的,以《史记》上续孔子的《春秋》,不仅是要形式上承继周公以来的道统,反而是重视《春秋》的性质,“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办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5]可见司马迁对“春秋之义”和“春秋笔法”心仪已久,这是他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褒贬精神,撰述《史记》。 三、通过立言实现人生价值 一方面,司马迁在自序中借评述《春秋》,阐明了《史记》的写作原则,即仿效《春秋》,对古今人物惩恶劝善,他一生所追求的价值也正是趋善留名,立德、立功、立言,从而对社会有所贡献,那么立志完成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巨著,他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司马迁是要从历史变迁中探索人的能动性,揭示人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他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6]司马迁明确提出人生价值,有着天壤之别。“泰山”、“鸿毛”相去甚远。要实现生命“重于泰山”的价值观,司马迁认为只有一条,那就是“立名”。他把立名作为一切生命活动过程的归宿。其父司马谈临终遗言也把扬名,视为“孝”的最高表现。司马迁实现了父亲的遗愿,完成了《史记》,正是实践了君子“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的荣辱观和人生观。 四、抒发“郁结”之意,并“述往事,思来者” 李陵征战匈奴不幸被俘,然后投降,司马迁为其说情,被判宫刑,这件事情对司马迁的

学术论文创作、投稿、发表等技巧(科研必备)

学术论文创作、投稿、发表等技巧(科研必备) 优秀学术论文的要素 1、正确的选题; 2、合适的切入点; 3、简洁明了; 4、说清自己的贡献; 5、可靠的/可重现的结果; 6、可重复的过程; 7、好的文章结构和逻辑流程; 8、精选的参考文献 写学术论文的误区 常见的误区:1、Idea越多越好;2、一味追求革命性的,突破性的成果;3、数学、理论和公式越复杂越好——显示自己的聪明;4、追求最好,史无前例; 5、显示权威性,引文中大量引用自己的论文。 写学术论文的条件 1、与研究工作相关,确实有了好的想法,不是为了写而写。 2、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对学术界有贡献 3、实验成熟,经得起检验 4、已经需要记录下来和其他人分享 写学术论文的要点 1、写出3~4层的纲要反复修改多次。 2、从Introduction开写,回顾已有的工作。 3、要声明文章结构,不要直接进入细节。 4、声明工作的动机和基本原理,提出潜在的问题,自己进行回答。 5、讲明自己工作与前人的不同,说明自己的贡献及其实际应用前景。 6、最后写Summary和Abstract,反复斟酌后确定标题。

Reviewer Check List: 1、论文是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或者给出了已有问题的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2、论文的主要结果是什么? 3、实验结果是否充分? 4、论文技术含量如何? 5、论文是否对所提出的技术/结果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评价? 6、论文写作是否清晰,从而令本行业内多数研究人员可读? 7、论文是否适当地引用和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献? 8、论文是否应该给予嘉奖? IEEE Transactions on CSVT Review form: 1、在多大的程度上满足本期刊读者的兴趣? 2、论文所使用的方法的评价? 3、结果是否具有新颖性? 4、主要结果是否正确? 5、论述是否清晰? 6、是否具有一致性(前/后,论述/结果)? 7、引文是否充足? 8、Reviewer的意见: (Accept/Accept after a minor revision/Reject/Reject but resubmit after a major revision/Submit to another journal)。 论文写作核心技巧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txt20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2、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和维持功能 3、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4、动机的产生: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是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5、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按需要的不同性质)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源泉不同)。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适度的奖赏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赏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这就是德西效应。(3)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6、从属动机:在行为动机中,有的动机出于辅助从属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偏弱,称为从属动机。 7、社会性动机:是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涉及个人的工作、交往、对成就的追求等多方面。 8、交往动机:个体愿意归属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它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9、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合作、情谊、归属 10、成就动机: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11、成就动机的特征:(1)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 (3)正确的归因方式 12、工作动机: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13、较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 14、本能理论:有机体生来就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它不能解释人所有的动机行为。 1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他将需要分为不同的五种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从最低的生理需要到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构成了一个需要等级,在不同情境下激励和引导着个体的行为。在需要层次中,层级越低,力量越强大。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性动机。然而,一旦较低层级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 16、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7、情绪:它包括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当情绪产生时,这三种层面的共同活动构成了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18、情绪与情感:(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的是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2)从发生的早晚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它是随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3)从反映特点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

个人陈述(PS)写作指导之学术性发展方向

个人陈述(PS)写作指导之学术性发展方向 我们在前面的PS写作指导总述中谈到,按照申请者的发展方向分有一类是学术型,下面我来谈一下这一类型的PS写作指导。这一类申请者对学术研究有着深深的热爱,而且有了不少的成就。 【范例】 开头: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一生中教授的学生将是有限的,假如我是一个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也许我的一个教育模式,一个理论的突破将会给教育界带来福音!教育是世界的,而不仅仅是属于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但是教育也是具体的,不是任何别国和别地区成功的模式都能够照搬和推广的。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怎样做到将优化的教育模式传播给世界,怎样将世界优化的教育模式引进到中国,建立适合中国特性的教育模式是我经过22年时间的选择与实践后确立的人生目标! (A teacher can only instruct a limited number of students, whereas a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can make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whole world by breaking through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odels and theories. Although education cuts across the boundaries of nations, we can’t promote a country’s successful educational model in another in the same way. Having grown up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I have decided on my life goal after 22 years’life: namely, to establish an ideal educational mode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introducing China’s optima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