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表面润湿性前沿综述

材料表面润湿性前沿综述

材料表面润湿性前沿综述
材料表面润湿性前沿综述

材料表面润湿性前沿综述

润湿性是材料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对自然界中自清洁现象和润湿性可控表面的深入研究,制备无污染、自清洁表面的梦想成为现实。通常将接触角小于90?的表面称为亲水表面( hydrop hilic surface) ,大于90?的表面为疏水表面(hydrop hobic surface) ,而超疏水指表面上水的表观接触角超过150?的一种特

殊表面现象。超疏水表面在国防、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超疏水表面已经被广泛用于天线、门窗防积雪,船、潜艇等外壳减小阻力,石油输送管道内壁、微量注射器针尖防止粘附堵塞,减少损

[1]耗,纺织品、皮革制品防水防污等。

1.自然界中的疏水现象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无污染、自清洁的动植物表面,如荷叶、水稻、芋头叶、蝴蝶、水黾脚等表面。自清洁表面可通过两种途径制备: (1) 制备超亲水表面,如利用紫外光诱导产生接触角接近0?的超亲水TiO 表面 ,这种材料已经成功运2 用于防雾、自洁的透明涂层,其机理是液滴在高能表面上铺展形成液膜,再通过液膜流动,带走表面污物而起到自洁的作用;(2) 制备超疏水表面,对动植物的研究发现,自然界中通过形成超疏水表面从而达到自洁功能的现象更为普遍,最典型的如以荷叶为代表的多种植物叶子表面(荷叶效应) 、蝴蝶等鳞翅目昆虫的翅膀以及水鸟的羽毛等。这类超疏水表面除具有疏水的化学组分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微细的表面粗糙结构。如图1a为荷叶表面的显微结构,由微米尺度的细胞和纳米

[2]尺度蜡状晶体的双层微观结构组成;图1b为芋头叶表面 ,分布了均匀的微/ 纳米结构,大小为8,10μm ,单个微凸体有许多纳米结构的堆积而成,切下表层分布了直径为20,50nm 针状结构纳米微粒,其表面水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

157.0??2.5?;图1c 为蝶类翅膀上的微细结构,由100μm 左右的扁平囊状物组成,

囊状物又由无数对称的几丁质组成的角质层结构;图1d为水鸟羽毛的显微结构,由

微米或亚微米尺度的致密排列组成,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疏水性。

图1 几种具有超疏水性能的生物表面

(a);荷叶表面(b)芋头表面;(c)碟类表面;(d)水鸟表面 2.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由其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决定。固体表面自由能越大,越容

易被液体润湿,反之亦然。因而,寻求和制备高表面自由能或低表面自由能的固所以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等高能表面体表面成为制备超亲水和超疏水的前提条件, 常用于制备超亲水表面,而制备超疏水表面常通过在表面覆盖氟碳链或碳烷链

降低表面能。

Nakajima 等通过含氟聚合物制备出不同表面粗糙度含TiO的超疏水性薄膜,2

研究了接触角、滑动角和表面粗糙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在193?C下升华乙酰丙酮铝

化合物的方法制备了表面粗糙度平均为93nm ?1.1nm的透明膜,其对水的接触角为0?,氟硅烷修饰后,水接触角达152.5??1.6?,并且发现这种薄膜的疏水性随着表面

粗糙度的减小而减小,当薄膜的平均粗糙度为33nm 时,薄膜不具有超疏水性,与水

的接触角仅为120.3?,滑动角随着接触角的增大而减小。Bico等认为固体表面的疏水性除与固体表面的粗糙度有关外,还和液体实际与固体表面接触的分数有关。Dupuis等运用晶格-玻尔兹曼运动公式模拟表面具有排列整齐微突起的

[3]超疏水行为,发现接触角随着表面光刻度的增加而增大。Nakajima等发现,粗糙度相同的固体表面接触角并不一定相同,因为固体表面的微细结构对固体表面的疏水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针状结构峰越高,接触角约大。

以上理论和实践证明,将低表面能材料、表面适当粗糙化以及微纳米双重结构的有机结合,是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有效途径。

3.表面微细结构修饰

随着超疏水膜理论日臻成熟,人们认识到超疏水膜不但受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控制,还为表面形貌结构所左右。将含氟材料等低能表面能材料与适当的表面粗糙化有机结合是获取超疏水表面的最佳途径。根据Wenzel 及Cassie 的公式推算,提高表面粗糙度必将增强表面疏水性能。因此,研究人员对表面粗糙化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研究发现 ,膜表面的粗糙度对疏水性能有影响,亲水膜在增加粗糙度后更亲水,疏水膜则更疏水。而且,低表面能材料表面的

[4]接触角随着表面粗糙度和孔隙率的增加而递增。因此,超疏水表面制备的最好方式就是设计好表面的微构造。

Barthlott和Neinhuis 等通过观察生物表面的微观结构,认为其自清洁特征是由粗糙表面上微细结构的乳突以及表面蜡状物的存在共同引起的。研究发现,纳米结构对得到具有高接触角的超疏水表面起着重要作用,如通过制备具有纯纳米结构紧密排列的阵列碳纳米管膜 ,纳米管的排列基本与基底垂直、管径均匀、平均外径约60nm ,ACN Ts 表面的水接触角为158.5??1.5?,经氟硅烷修饰后,水和

[5]油的接触角都大于160?,呈现出超双疏性。Feng L通过对荷叶超疏水性能的深入研究,发现荷叶表面富含低表面能的蜡,还密布微突起(如图2) ,其直径约为5,9μm ,水接触角达161??217?,倾角仅有2?,而且单个微突起表面还具有枝状纳米鞭毛结构,该结构提高了微突起的空气垫面积,进一步增强了拒水能力。

图2 荷叶表面(a)和单个突起(b)的SEM

结果证明,低表面能蜡及纳米微结构使得荷叶表面获得了极高的接触角和较小

的滚动角,即微米/ 纳米双重结构相结合的阶层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水滴在

[6]表面的滚动角。J iangL 等依据荷叶自清洁机理,用高温裂解酞菁金属络合物方法,通过分子设计制备出类似荷叶微纳米双重结构的阵列碳纳米管膜。表面矗立微米结构级乳柱,每个乳柱顶端同时密布纳米级乳突,得到了与水接触角高达166?超疏水层,滚动角为314??210?,水珠在表面上可以自由滚动,该仿生表面还具有类

似荷叶的“自修复”功能,仿生表面最外层在被破坏的状况下仍然保持超疏水和自清洁的功能。

此外,研究发现,水滴可以在荷叶表面各个方向任意滚动,而水稻叶表面存在着

滚动的各项异性 ,这种现象是由于表面微米结构乳突的排列影响了水滴的运动,从而表明微细机构在表面的排列直接影响到水底的运动趋势。

目前制备微细结构粗糙表面,提高表面粗糙度的方法主要有:模板法、微细加工法、粒子填充法、刻蚀法、纳米阵列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相分离法、溶胶-凝胶法、光化学法等等。

3.1模板法

模板法是在具有纳米或微亚米孔的基板表面上制备粗糙表面。如以多孔阳极氧化铝为模板,采用模板滚压法制备聚碳酸酯( PC) 纳米柱阵列表面,通过PC

[7]分子的再取向,在亲水的PC上得到疏水的PC表面。J iang L 等也通过阳

极氧化铝模板制备出超疏水性的聚苯乙烯纳米碳管膜,其表面不但具有较大的静态

接触角,而且和水滴之间具有大的粘附力,可以使水滴倒立悬挂,与壁虎类动物的爪子类似。他们也利用模板挤压法制备得到聚丙烯腈阵列纳米纤维 ,纤维末端为针状(如图3) ,其平均直径和距离分别为104.6nm 和513.8nm ,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情况下水接触角达173.8??1.3?,这种表面在全p H 值(p H = 1.07,13.76) 范围内均显示出超疏水性。

图3 PVA阵列纳米纤维截面

3.2化学气相沉积法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控制气体压力和底材的温度,使表面粗糙度维持在

9.4,60.8nm ,再接枝氟硅材料形成富集氟元素的单分子层,生成透明超疏水膜,其表面粗糙度保持不变,但与水静态接触角可达160?。Lau 等通过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PECVD) 制备了超疏水的垂直阵列碳纳米管膜(VACN Ts) ,其制备过程分为三步:首先,在氧化的单晶硅表面,650?C 下烧结一层Ni 晶体岛;然后,通过DC 离子处理在Ni 晶体岛上生长VACN Ts ;最后,通过热灯丝化学气相沉积( HFCVD)法,在VACN Ts 表面用聚四氟乙烯进行表面修饰后,得到超疏水表面,其前进角与后退角分别为170?和160?。

3.3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可以较好的控制表面构造,从而有效地提高表面粗糙度。Tadanaga 等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调整水软铝石膜浸泡在热水中的时间,控制表面粗糙度在

20,50nm之间,然后接枝含氟硅材料,得到透明的超疏水膜,接触角达165?。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无定形态AlO薄膜,水接触角小于5?,采用23

含氟聚合物PFPMA 进行表面修饰后,透明薄膜水接触角提高到105?。Han 等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在溶胶-凝胶过程中使用带有4个氢键的超大分子有机硅构造出超疏水性表面,这种方法简单,可以大面积生产。Erbil 等首次使用聚丙烯在一定的溶剂和温度下制备出超疏水性的聚丙烯薄膜,其接触角大于160?,而且只要混

[8]合的溶剂不溶解基底材料,这种方法能够应用于各种各样的表面上。刘维民等采用溶胶-凝胶提拉法制膜,通过自组装进行全氟辛基三氯甲硅烷化学修饰,制备出具有超疏水性的薄膜,该薄膜表面具有类似于荷叶表面的微/ 纳米双重结构,上表层微凸体的平均直径为0.2μm ,下表层纳米凸体的平均直径约为13nm ,与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55?,157?,滑动角为3?,5?。

3.4微细加工法

采用激光技术,不但能使表面化学性质保持不变,还能在膜表面形成密集微

[9]孔状的粗糙面,大幅度提高表面疏水性能,与水接触角高达170?。Ma等通过电子喷枪制备出具有超疏水性能的聚苯乙烯和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微/ 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直径约为150,400nm,与水的接触角为163?,滚动角为15?。 3.5粒子填充法

通过掺杂硅粉、聚四氟乙烯粉、气相二氧化硅等来增加表面粗糙度,提高表

[10]面疏水性能。Yuce等通过纳米颗粒与聚合物混合构成复合材料,通过调整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改变材料表面的粗糙度,从而改变材料表面的疏水性能。 3.6其他

研究发现,采用调制射频辉光放电,粗糙度达到( 46nm ?5nm) 时, 与水静态基础角基本稳定在157?,不再随粗糙度增加而变化。Yan 等电化学合成法制备出具有超疏水性的聚烷基吡咯薄膜,且这种薄膜能在大气环境中保持稳定的超疏水性。采

用电沉积法把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元素沉积到平坦的铜片表面,使其表面形成一定的粗糙度,然后用氟碳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形成了与水静态接触

[11]角达165?的超疏水性表面。刘维民等采用湿化学刻蚀和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在工程材料铝及其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出超疏水性表面,并且具有耐酸碱性。

5.疏水/亲水的可逆转变

在表面润湿性调控和实现材料表面亲水-疏水性之间的转变方面取得了进展。Feng 等采用双亲(亲水亲油性) 的聚乙烯醇( PVA )材料,将PVA 溶入纳米孔径的

模板,诱导其分子内部重新取向,使疏水性基团趋于表面,降低体系自由能,从而得到超疏水的PVA 阵列纳米纤维,纤维末端平均直径和距离分别约为71.2nm 和

361.8nm ,该结构表面的水接触角为171.2??1.3?,实现了材料亲水-疏水的可逆转变。将平版印刷术和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相结合,用CVD 法在基底表面上沉积具有三维各项异性微结构的ACN Ts ,通过调控CVD 的参数条件,改变阵列组合方式,获得了不同方向上薄膜的润湿性,ACN Ts 表现出亲疏二相性,疏水时,静态接触角大于150?,亲水时,静态接触角小于30?。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棒阵列薄膜在紫外光照射下,膜表面润湿性由超疏水性向超亲水转变,

[12]接触角为0?。Zhang X等通过分子自组装和电化学法在金表面构造出对pH 敏感的超疏水性表面,通过改变水滴的pH值,可以实现从超疏水到超亲水的转变。6.结论与展望

随着对自然界中自清洁现象和润湿性可控表面的深入研究,制备无污染、自清

洁表面的梦想成为现实。研究表明,影响材料表面润湿性的主要因素有:材料表面能、表面粗糙度以及表面微/纳结构,其中低表面能材料是制备超疏水性的基本条件,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微细结是决定性因素。理论研究和实验证明,接触角随着表面能的降低而增加,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而表面微纳结构对润湿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常用的低表面能材料是有机硅和氟树脂以及其相应的改性树脂,如硅氧烷

等。常用的表面粗糙化和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有模板法、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微细加工、粒子填充等方法。此外,材料表面润湿性的调控和疏水亲水性的可逆转变也取得了进展。然而,还需进一步研究适合于实际工况的材料表面润湿性的控制与制备技术,使其得以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NA KAJ IMA A , HASHIMOTO K, WATANABE T. Recent studies on

super2hydrophobic films[J ] . Monat shefte Fur Chemie Chemical Monthly , 2001 ,

132 : 31 - 41.

[2] 郭志光,刘维民. 仿生超疏水性表面的研究进展[J ] . 化学进展, 2006 , 18

(6) : 721 - 726.

[3] MIWA M , NA KAJ IMA A , FUJ ISHIMA A , et al . Effects of the surface

roughness on sliding angles of water droplet on super-hydeophobic surfaces [ J ] .

Langmuir , 2000 , 16 ( 13 ) : 5754 -5760.

[4] KIJLSTRA J , REIHS K, KLAMT A. Roughness and topology of ult

ra2hydrophobic surfaces[J ] . Colloids and Surface A : Physicochem Eng Aspect s ,

2002 , 206 : 521 - 529.

[5] FENG L , LI S H , L I Y S , et al . Super hydrophobic surfaces from natural to

artificial [J ] . Adv Mater , 2002 , 14 (24) : 1857 -1860.

[6] 李欢军, 王贤宝, 宋廷林, 等. 超疏水多孔阵列碳纳米管薄膜[J ] . 高

等学校化

学学报, 2001 , 22 (5) : 759 - 761.

[7] JUNGD H , PARK I J , CHOI Y K, et al . Perfluorinated polymer monolayers on

porous silica for materials wit h super liquid repellent

properties[J ] . Langmuir ,

2002 , 18 (16) : 6133 - 6139.

[8] 郭志光, 周峰, 刘维民. 溶胶凝胶法制仿生超疏水性薄膜[J ] .化学学报, 2006 ,

64 (8) : 761 - 766.

[9] MA M , HILL R M , LOWERY J L , et al . Elect rospun poly

(styrene2block2dimet

hylsiloxane) block copolymer fibers exhibiting

superhydrophobicity[J ] .

Langmuir , 2005 , 21 (12) : 5549 -5554.

[10] YUCE M Y, DEMIREL A L , MENZEL F. Tuning t he surface hydrophobicity of

polymer/ nanoparticle composite films in t hewenzel regime by composition [ J ] .

Langmuir , 2005 , 21 ( 11) :5073 - 5078.

[11] GUO Z G, ZHOU F , LIU W M , et al . Stable biomimetic super-hydrophobic

engineering material s journal of t 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

[J ] . J Am Chem

15671. Soc , 2005 , 127 (45) : 15670 -

[12] FENG X J , FENG L , J IN M H , et al . Reversible super-hydrophobicity to

super2hydrophilicity t ransition of aligned ZnO zanorod films[J ] . J Am Chem

Soc ,2004 , 126 : 62 - 63.

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

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 具有选择分离功能的高分子材料*、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离子交换树脂*功能高分子材料:指在高分子链上接上带有某种功能的宫能团使其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方面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几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高吸水性材料亲水性高聚物(分子链带有许多亲水原子团)旱地种植、改良土壤、改造沙漠、尿不湿等**强吸水能力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如无土栽培、改良土壤、改造沙漠等。 保水剂是一种吸水能力特强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无毒无害反复吸水、释水“微型水库”。 同时它还能吸收肥料、农药、并缓慢释放增加肥效、药效。 高吸水性树脂广泛用于农业、林业、园艺、建筑等。 **聚丙烯腈水解物将聚丙烯腈用碱性化合物水解再经交联剂交联即得高吸水性树脂。 如将废晴纶丝水解后用氢氧化钠交联的产物即为此类。 由于氰基的水解不易彻底产品中亲水基团含量较低故这类产品的吸水倍率不太高一般在~倍左右。 高吸水性树脂*《时代周刊》评出世纪最伟大的项发明其中“尿不湿”榜上有名为什么“尿不湿”能评为世纪最伟大的项发明呢最初是为谁专门设计的呢?*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航天事业崛起如何解

决宇航员的排尿问题迫在眉睫华人唐鑫源成为“尿不湿”的发明人后来他被誉为美国“太空服之父”。 美国从起甄选的位宇航员合影太空服之父唐鑫源*“神舟”系列上天的航天员都使用了“尿不湿”航天员专用“尿不湿”克能吸收约克水吸水性远强于一般婴儿使用的“尿不湿”*“尿不湿”是航天产品“下凡”的成功典范!现在不仅是婴幼儿使用还有供特殊成人使用的更有趣的是有些宠物也系上了“尿不湿”出门溜达以保护公共卫生。 资料显示:年英国一次性尿布销售利润达亿英镑。 设想一下我们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利润有多么惊人!*吸水前吸水后尿不湿吸水前后的变化*你了解“尿不湿”的材料吗?它应该有什么性能?“尿不湿”起作用的物质是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它所用的材料是高吸水性树脂(常用网状结构的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钠如何合成?CH=CHCOOHCH=CHCOONa加交联剂得网状结构*吸水机理基于高分子电解质的离子网络理论:在高分子电解质的立体网络构造的分子间存在可移动的离子对由于显示高分子电解质电荷吸引力强弱的可移动离子浓度在高吸水性树脂的内侧比外侧高即产生渗透压。 渗透压及水和高分子电解质之间的亲和力产生了异常的吸水现象。 *实例:含羧酸钠盐的高吸水性树脂在未接触水时是固态网络与水接触后亲水基与水作用水渗入树脂内部羧酸基解离成羧酸根和Na,羧

公司治理相关文献综述

《公司治理机制理论研究文献综述》-郑志刚 公司治理机制是解决现代公司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的各种机制的总称,它既包括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途径、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公司控制权市场、职业关注等外部控制系统,同时包括激励合约设计、董事会、大股东治理、债务融资等内部控制系统。 研究意义 公司治理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资金的提供者按时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回报。它构成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现代公司制度运行的核心。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显然对于提高中国现代公司的治理效率,从而最终推进企业改革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外部控制系统 外部控制系统指的是尽管机制的实际实施超出了公司资源计划的范围,仍然可以用来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各种公司治理机制总称,它包括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途径、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公司控制权市场、声誉市场等。 1.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途径 ①公司治理的法律途径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②此外,政治因素的考虑对一国法律的制定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对于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而言,对雇员的保护与对投资者的保护负相关,因而,法律规定是谋求高投资者保护程度的企业家与谋求高雇员保护程度的雇员的政治妥协。 ③公司治理体系的不同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因素,而不是单纯由经济因素造成的。 2.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

①产品(要素)市场竞争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整体经济效率十分强大的力量,同时,它在公司治理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②产品和要素市场的监督力量对于新的和存在因量经济租或准租的活动而言十分微弱。 3.公司控制权市场 所谓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是指建立在现代放熟的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基础之上,通过包括公司舞管、杠杆收购以及公司重组等在内的公司战略而实现的公司资产控制权力转移的各种市场行为的总称。这里的接管包括兼并、敌意和友好要约收购以及代理权竞争等。 接管实际发生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接管者能够战胜目标公司经理人的“反接管”措施。 对接管的主要批评是,接管的收益来自享受的税收优惠、与原公司经理人、雇员终止合同,以及非效率的资本市场在价值评估中的错误 对以接管为代表的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争论表明,公司控制权市场单独同样不是一个约束经理人的有效机制。 4.声誉市场与职业关注 市场交换的经济范式的一个隐含假设是,存在一个政府来定义产权,并执行合约。即使不存在第三方,声誉或品牌作为私人机制,同样可以向当事人提供履行合约的激励。职业关注所提供的隐性激励不仅适用于经理人,同时适用于董事。风险的规避与折旧成为市场约束激励的能力的限制。因此,对未来职业的关注可能既是有利的,同时,也可能是有害的,这要取决于企业与个人利益的协调程度。二、内部控制系统

(整理)安全性可靠性性能评价

3.3 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评价 3.3.1主要知识点 了解计算机数据安全和保密、计算机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系统性能评价方面的知识,掌握数据加密的有关算法、系统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模型以及相关的计算方示。 3.3.1.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数据加密是对明文(未经加密的数据)按照某种加密算法(数据的变换算法)进行处理,而形成难以理解的密文(经加密后的数据)。即使是密文被截获,截获方也无法或难以解码,从而阴谋诡计止泄露信息。数据加密和数据解密是一对可逆的过程。数据加密技术的关键在于密角的管理和加密/解密算法。加密和解密算法的设计通常需要满足3个条件:可逆性、密钥安全和数据安全。 (2)密钥体制 按照加密密钥K1和解密密钥K2的异同,有两种密钥体制。 ①秘密密钥加密体制(K1=K2) 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因而又称为密码体制。因为其加密速度快,通常用来加密大批量的数据。典型的方法有日本的快速数据加密标准(FEAL)、瑞士的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和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 ②公开密钥加密体制(K1≠K2) 又称不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其中一个密钥是公开的,另一个密钥是保密的。由于加密速度较慢,所以往往用在少量数据的通信中,典型的公开密钥加密方法有RSA和ESIGN。 一般DES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6位,RSA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12位。 (3)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保护是在数据中加入一定的冗余信息,从而能发现对数据的修改、增加或删除。数字签名利用密码技术进行,其安全性取决于密码体制的安全程度。现在已经出现很多使用RSA和ESIGN算法实现的数字签名系统。数字签名的目的是保证在真实的发送方与真实的接收方之间传送真实的信息。 (4)密钥管理 数据加密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密钥的安全性。密钥的管理包括密钥体制的选择、密钥的分发、现场密钥保护以及密钥的销毁。 (5)磁介质上的数据加密

(发展战略)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发展及应用

论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发展及应用综述 吴俊杰 化工081班 前言: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是光化学和光物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在功能材料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光功能高分子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已从电子、印刷、精细化工等领域扩大到塑料、纤维、医疗、生化和农业等方面,正在快速发展之中,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应用也将越来越广。 1光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分类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能够对光进行传输、吸收、储存、转换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表1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剂等构成。 光致抗蚀剂:主要包括正性光致抗蚀剂和负性光致抗蚀剂等。 高分子光稳定剂:主要包括光屏蔽剂、激发态狙灭剂抗氧剂和聚合型光稳定剂等。 光致变色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含硫卡巴腙络合物的光致变色聚合物、含偶氮苯的光致变色高分子和含螺苯并吡喃结构的光致变色高分子等。 光导电高分子材料:由光导电聚合物材料构成。

2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类别和应用 表2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类别和应用 3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概况 1954年,美国柯达公司的Minsk等人开发出光功能高分子聚乙烯醇肉桂酸酯,并成功应用于印刷制版。而现在光功能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已从电子、印刷、精细化工等领域扩大到塑料、纤维、医疗、生化和农业等方面,发展之势方兴未艾。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能够对光能进行传输、吸收、储存、转换.塑料光导纤维是利用高分子的光曲线传播性而制成的非线性光学元件。塑料光纤一般以有机玻璃为芯材,以含氟透明树脂为皮层,用柔软的有机硅树脂进行一次包覆,然后用硬质高分子材料进行二次包覆。有机玻璃、含氟透明树脂、有机硅树脂都是高分子材料,芯材有高折光率,皮层为低折光率材料。光纤的直径范围为几十到约1000微米,光纤在光纤芯内通过反复反射而向前传输,由于塑料光纤在目前传输损耗仍较高,主要应用于飞机、舰船和汽车内部的短距离光通信系统。此外,还应用于光纤显示器、图像的缩小和放大、火焰及高温监视器、光开关、巨点折象器、阅读穿孔卡片、道路标志和装饰照明等。近来,对有机玻璃采用重氢化技术,已使塑料光纤的传输损耗有所降低,为较长距离应用创造了条件。 以高性能有机玻璃或聚碳酸酯透明塑料的高分子材料为基材制成的光盘,是80年代新开发成功的先进信息、记录、储存元件,适应了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对大容量、高信息密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湖南工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4届) 学院(部):财经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学生姓名:彭瑶 班级: 103班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谢刚职称:讲师 2013年 12 月 22日 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一、结合课题任务情况,查阅文献资料,撰写1500~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目标由单元到多元、对象由局部到整体的演进。而随着人们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的不断认识,基于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不断兴起和深入,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国外有关公司治理下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卡德伯利报告、哈姆佩尔报告和特恩布尔报告,以及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和OECD《公司治理原则》为代表。其中,前三者被称为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研究历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卡德伯利报告(1992)从财务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框架内,明确要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并以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以及公司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前提,明确要求公司改善内部控制机制,建议董事会应就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声明,外部审计师和审计委员会应对董事会发表的声明进行复核。 特恩布尔报告(1999)作为公司治理委员会综合准则指南指出,董事会应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制定正确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寻求日常的保证,使内部控制系统能有效发挥作用,还应进一步确认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是有效的。其中特别指出,董事会应在谨慎、仔细了解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正确判断。 D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规定:公司治理结构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指导和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对公司和股东的责任和忠诚。同时,要求董事会确保公司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独立审计师的完整性,确保公司具备恰当的控制制度,特别是风险管理制度,财务和营运控制制度等,确保公司的行为不违反法律和相关的准则等。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有关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我国政府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推动力度的。我国在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过程中,内部控制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理论突破,特别是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也呈现出勃勃生机并不断发展。 吴水澎(2000)指出,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阎达五(2001)也指出,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是内部控制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李连华(2005)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 阎达五、杨有红(2001)则将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结合起来,认为内部控制外延的拓宽正是由公司治理机制变化所致。因此他们建议采取双管齐下和分两步走的战略建立内部控制框架,认为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特别强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认为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

现代高分子材料综述(非常好!!)

现代高分子材料综述 材料学王晓梅学号:112408 摘要 高分子材料作为新时期的全新全能型材料,是现代人类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发展高新科技的基础与先导,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将会使人类支配改造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人类的发展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促进。本文将从高分子材料的定义、主要种类、应用和以塑料为例介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高分子材料的相关常识。本文综述了各类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主要论述了导电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复合高分子材料以及生物高分子材料等应用领域。 前言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比一般有机化合物高得多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物质。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只有几十到几百,高分子化合物是通过小分子单体聚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高达上万甚至上百万的聚合物。巨大的分子质量赋予这类有机高分子以崭新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压延成膜;可以纺制成纤维;可以挤铸或模压成各种形状的构件;可以产生强大的粘结能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弹性形变;并具有质轻、绝缘、高强、耐热、耐腐蚀、自润滑等许多独特的性能。于是人们将它制成塑料、橡胶、纤维、复合材料、胶粘剂、涂料等一系列性能优异、丰富多彩的制品,使其成为当今工农业生产各部门、科学研究各领域、人类衣食住行各个环节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材料[1]。 由于高分子化学反应和合成方法对高分子化学学科发展的推动,促进了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同时,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小,并与更多的传统分子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因此,我们相信,高分子技术的发展促使使各类高分子材料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推广和应用。 1

文献综述概况

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格式 一、何谓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二、文献综述的特点 1.综合性 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2.评述性: 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1)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2)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3)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三、综述的内容要求 1)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2)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公司治理是指关于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 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从广义角度理解,是研究企业权力安排的一门科学。从狭义角度上理解,是居于企业所有权层次,研究如何授权给职业经理人并针对职业经理人履行职务行为行使监管职能的 科学。 (一)各界学者对公司治理的解释 张维迎(2000)认为公司治理有两层含义(广义公司治理和狭义公司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这样一些问题,并认为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狭义的公司治理概念则是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的一种制衡与监督机制,狭义公司治理的特点是指由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其它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葛家澍(2001)认为公司治理就是要建立一种合理的组织架构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与制度,正确处理好股东、董事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使所有者既能有效地监督经营者,而又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同时使公司经营者(经理层)的个人利益同公司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能主动维护股东利益,以公司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杨淑娥和金帆(2002)指出公司治理是规范和处理公司各种契约关系的制度安排。张先治和袁克利(2005)对公司治理的解释是:外部索取权人为了

保障他们在公司的索取权不受侵犯而以契约关系为基础对整个公司 进行的控制。张兆国、刘晓霞、邢道勇(2009)认为公司治理是解决各种代理问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总称,包括法律制度、产品与要素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等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以及董事会、高管薪酬、股权结构、债务融资、信息披露等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李维安、戴文涛(2013)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公司治理起源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其实质是解决因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公司治理的目的是减少代理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各界学者对公司治理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总体来说公司治理就是当公司的所 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始研究如何从各个方面提升公司收益的方法。 (二)从会计与审计角度理解公司治理 张立民、李琰(2017)认为公司治理是解决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导致的各种问题的机制的总称。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通过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而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内部治理,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以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刘爱东、万芳(2016)认为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是提高企业管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制度基础公司治理能够提高企业 管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其中主要是股权结构治理与监事会治理两种治理机制的影响明显,董事会治理及管理层治理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三)从投融资角度理解公司治理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概念理解: 可靠性是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可靠性是指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环境下、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从广义上讲,“可靠性”是指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或对企业的信赖程度。 可靠性的技术是建立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的,例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材料、结构物性学,故障物理,基础试验技术,环境技术等。 可靠性技术在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制造阶段可靠性、使用阶段可靠性、可靠性管理。我们做的可靠性评估应该就属于使用阶段的可靠性。 机床的可靠性评定总则在GB/T23567中有详细的介绍,对故障判定、抽样原则、试验方式、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故障检测、数据的采集、可靠性的评定指标以及结果的判定都有规范的方法。对机床的可靠性评估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即时的方法,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数据的收集。 可靠性研究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产品历史经验数据的积累; 2)通过失效分析(Failure Analyze)方法寻找产品失效的机理; 3)建立典型的失效模式; 4)通过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建立试验数据和真实寿命之间的对应关系;5)用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标准代替产品的寿命认证; 6)建立数学模型描述产品寿命的变化规律; 7)通过软件仿真在设计阶段预测产品的寿命; 大致可把可靠性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前提工作、重点工作。 准备阶段:数据的采集(《数控机床可靠性试验数据抽样方法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张宏斌) 用于收集可靠性数据, 并对其量化的方法是概率数学和统计学。在可靠性工程中要涉及到不确定性问题。我们关心的是分布的极尾部状态和可能未必有的载荷和强度的组合, 在这种情形下, 经常难以对变异性进行量化, 而且数据很昂贵。因此, 把统计学理论应用于可靠性工程会更困难。当前,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却很少有人提及, 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目前,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基本上是以简单随机抽样为主,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只采用了某一个厂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生产的机床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就是: 这样收集的数据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数控机床可靠性的真实状况, 同时其精度也不能够令人满意。 由于现在数控机床生产厂家众多、生产量庞大、机床型号多以及成产的批次多,这样都对数据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据采样时: (1)必须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来得到可靠性数据; (2)简单随机抽样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抽样方法,但是必须抽取较大的样本量才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和信度; 针对以上的特点有三种数据采集的方法可以选择:简单随机抽样、二阶抽样、分层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单元中,抽取n个单元,保证抽取每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组合的概率相等。

电子商务前沿【文献综述】教学内容

湖北工程学院 2017—2018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核答卷 考核课程: 电子商务前沿讲座 考核类型:考查 考核形式:开卷(文献综述) 学生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班 级: 0153005441 试 卷 A 大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秀始于2009年,是高校竞赛式网络营销教学实践平台,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营销核心能力,每个学期各举办一期,到2016年下半年已进行16期,超过7000个大中专院校的20万师生参加过网络营销能力秀。能力秀——网络营销开始的地方。 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及模式创新文献综述 前言 研究背景: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到 2015年 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 6.88 亿,全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 50.3%。其中,手机用户规模达到了 6.20亿,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而且 2016 年,全国的网上购物、网络团购等类似业务再创新高。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 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在这种环境下,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蓬勃发展,而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了电子商务的重创,生意惨淡,面对这样的局势,就要求线上线下相结合,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以求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平衡发展。 研究目的:通过搜集大量文献和其他网络资源,研究不同学者对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的概念理解、商业模式的创新,最后对现有商业模式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为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提供参考价值。 看题 号 前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第一,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事业理性发展。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好坏影响着移动电子商务顺利进展。本文所研究的商业模式将给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性全面的发展空间。 第二,本文借助移动网络技术,探索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将商业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细分,促使研究的理论方法更加全面。 第三,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对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进行相关理论的探索,可以促进学者之间学术交流,同时也为今后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实践意义:第一,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使其更好地发展,给 用户提供服务带来便利,企业明确自身的责任,维护自身的利益。促进企业与企业间合作,达成利益共享。 第二,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析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对促进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商务活动的进展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及成败的重要指标,现阶段我国对商业模式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传统企业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在新时代的发展。 一、商业模式、特点及评价 (一)核心概念 1.商业模式概念 刘丽侠[1]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模式,能够为企业创造利益的模式,它最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创造与实现价值。它也是由一系列生产、销售、运营等经济实体之间的商业活动,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创造企业的价值,以及建立良好的协作网络关系,节约大量的成本,创造属于自己本企业的模式。宋娜[2]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李沂濛[3]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的大方向的布局,从一个产品被生产出来,到交付运营部门进行包装和宣传,包括管理部门在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直到产品走向市场,最终收回资金流,是一个具有详细规划和规定的运作流程,企业关注的不仅仅是盈利,而是如何保持持续盈利,即站在客户的角度在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为自己创造商誉等无形资本,让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他们都肯定了顾客价值,顾客要求,企业的所有活动、所有目标的实现都以客户创造价值展开,商业模式是一种体系,它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生存和发展途径,它能够使企业保持持续盈利的活力。 2.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是指在移动网络技术的研究背景下,进行商务活动的参与主体之间开展商业活动,并能使其企业创造价值,最终获得利润。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在智能终端上开展商业活动,需要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支持,平台提供商搭建一个平台供内容服务商将服务呈现给用户,在整个流程进展中,双方互赢互利共同创造企业的价值。在整个商务过程中,商业模式贯穿每一个环节,是由企业的内部资源,盈利模式,外部协作模式,支付模式,商家信用等级等部分组成,借助移动网络技术和物联

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

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 高材091 姚丽琴 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主要指高吸水性树脂,又称超级吸水剂。它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其他的吸水剂,如:聚氨酯海绵、棉花、手纸等高分子材料不同,日常生活中的吸水剂能吸收水分最高可达自身重量的20倍,而我们这里所要介绍的超级吸水剂,是指其吸水能力至少超过自身重量说数百倍的特殊性树脂,能够表现出超强的吸水能力。 高吸水性树脂从其原料角度出发主要分为两类,即天然高分子改性高吸水性树脂和全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前者是指对淀粉、纤维素、甲壳质等天然高分子进行结构改造得到的高吸水性材料。其特点是生产成本低、材料来源广泛、吸水能力强,而且产品具有生物降解性,不造成二次环境污染,适合作为一次性使用产品。但是产品的机械强度低,热稳定性差,特别是吸水后性能较差,不能应用到诸如吸水性纤维、织物、薄膜等场合。淀粉和纤维是具有多糖结构的高聚物,最显著的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大量羟基作为亲水基团,经过结构改造后还可以引入大量离子化基团,增加吸水性能。后者主要指对聚丙烯酸或聚丙烯腈等人工合成水溶性聚合物进行交联改造,使其具有高吸水树脂的性质。特点是结构清晰、质量稳定、可以进行大工业化生产,特别是吸水后机械强度较高,热稳定性好。但是生产成本较高,而吸水率偏低。在材料的外形结构上来说,目前已经有粉末型、颗粒型、薄膜型、纤维型等高吸水性产品,其中纤维型和薄膜型材料具有使用方便,便于在特殊场合使用的特点。高吸水性树脂由于采用原料不同,制备方法各

异,产品牌号繁多,单从产品名称上不易判断其结构归属。 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之所以能够吸收高于自身重量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分,其特殊结构特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作为高吸水性树脂从化学结构上来说主要具有以下的特点: 1)树脂分子中具有强亲水基团,如羟基、羧基等。这类聚合物分子都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因此对水有很高的亲和性,与水接触后可以迅速吸收并被水所溶胀。 2)树脂具有交联结构,这样才能在与水相互作用时不被溶解成溶液。 3)聚合物内部应该具有浓度较高的离子性基团,大量离子性基团的存在可以保证体系内部具有较高的离子浓度,从而在体系内外形成较高的指向体系内部的渗透压,在此渗透压作用下,环境中的水具有向体系内部扩散的趋势,因此,较高的离子性基团浓度将保证吸水能力的提高。 4)聚合物应该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分子量增加,吸水后的机械强度增加,同时吸水能力也可以提高。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 高吸水性树脂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应用,其应用领域不同,对它的性能也有各种各样的要求。高吸水性树脂主要有以下几项性能: 1)吸水性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可从两个方面反映:一是其吸水溶胀的能力,以吸水率表示,目前报道的最大吸水率是5000 倍;另一个是其保水性。其吸水能力不仅决定于聚合物的组成,结构,形态,分子量,交联度等内在因素,外界条件对其影响也很大.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性的测定方法很多,有筛网法,茶袋

4 文献综述范文: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姚伟黄卓郭磊 内容提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美国股市又相继爆出了安然、世通等一系列丑闻,公司治理问题一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政府将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视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而加入WTO的承诺使得全面系统地处理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紧迫。本文试图在契约(激励)理论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公司治理的最新进展作一回顾和评述,以期为所有关注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人士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研究参考。 关键词:公司治理证券设计利益相关者团体 前言 正如Harris-Raviv(1991)所说:“公司财务中最古老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方式以及投资资金的运作决策?”这个问题也被称为“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沿着Modiglianli-Miller(1958)的开创性思路,传统的公司财务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在证券(主要是各种股票和债券)的类型给定的条件下,企业是如何决定其证券资本的发行总量的。 然而,近二十年来的实证工作已为公司的资本结构和治理模式刻画出清晰的图象,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表明:“公司派”(corporate pie)的大小不受其分配方法影响的固有假设必须得到放松。投资者向企业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分享企业的投资回报。因此,公司金融的一个深层问题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机制(契约)设计使投资方(Suppliers of Finance)确信其能够从投资中获得相应的收益(Shleifer -Vishny,1997); 反言之,通过这一机制,筹资方能够对其偿付能力做出“置信承诺”,以吸引外部投资。这一专题被称为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 实际上,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可以一直追溯到Adam Smith(1776), 而Berle-Means(1932)在其《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中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的观点。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使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和法学家相信:公司治理应该更关注于保护股东的利益。然而,近二十年来的一系列相关的政治经济事件(尤其是几次大的金融危机和诸多的公司财务丑闻)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种观点的狭隘和短视。在更广阔的视角下,人们从实证和规范的角度提出了五个问题: (1)公司治理是否存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 (2)如何理解证券的多样性(或称为证券设计)? (3) 以股东利益为终极目标的观念应如何修正? (4)公司治理问题是如何影响宏观经济活动和政策的? (5)是否存在一种最优的公司治理机制? 本文将分五个部分对以上领域的成果进行综述和评析。首先我们将分析和比较可保证

可靠性软件评估报告

可靠性软件评估报告 目前,关于可靠性分析方面的软件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3种产品:英国的ISOGRAPH、广五所的CARMES和美国Relex。总体上来说,这些可靠性软件都是基于相同的标准,因此它们的基本功能也都十分类似,那么如何才能分辨出它们之间谁优谁劣呢?根据可靠性软件的特点和我厂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主要从软件的稳定性、易用性和工程实用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现从这几个方面对上述软件进行一个简单的论证,具体内容如下。 稳定性 要衡量一个可靠性软件的好坏,首先是要看该软件的运行是否稳定。对一个可靠性软件来说,产品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一个没有经过充分测试、自身的兼容性不好、软件BUG很多、经常死机的软件,用户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当然,评价一个可靠性分析软件是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最好的证明就是该产品的用户量和发展历史。 ISOGRAPH可靠性分析软件已将近有2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球已有7000多个用户,遍布航空、航天、铁路、电子、国防、能源、通讯、石油化工、汽车等众多行业以及多所大学,其产品的每一个模块都已经过了isograph的工程师和广大用户的充分测试,因而其产品的稳定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广五所的CARMES和美国Relex软件相对来说,其用户量比较少,而且其产品的每一个模块的发布时间都比isograph软件的相应模块晚得多,特别是一些十分重要的模块。 例如,isograph的故障树和事件树分析模块FaultTree+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它的发展历史已经有15年了。Markov模块和Weibull模块也具有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些模块目前已经拥有一个十分广泛的用户群,它们已经被Isograph的工程师和大量的客户广泛的测试过,产品的稳定性值得用户信赖。而Relex的故障树和事件树相对比较新,它大约在2000年被发布,而Markov模块和Weibull模块2002年才刚刚发布,这些模块还没有经过大量用户的实际使用测试,其功能的稳定性和工程实用性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广五所的CARMES软件的相应模块的发布时间就更晚了,有些甚至还没有开发出来,而且其用户主要集中在国内,并没有经过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易用性 对一个可靠性分析软件产品来说,其界面是否友好,使用是否方便也十分重要,这关系到工程师能否在短时间内熟悉该软件并马上投入实际工作使用,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一个学习十分困难、使用很不方便的软件,即使其功能十分强大,用户也不愿使用。 ISOGRAPH软件可以独立运行在Microsoft Windows 95/98/Me/2000/NT/XP平台及其网络环境,软件采用大家非常熟悉的Microsoft产品的特点,界面友好,十分容易学习和使用。该软件提供了多种编辑工具和图形交互工具,便于用户在不同的模块间随时察看数据和进行分析。你可以使用剪切、复制、粘贴等工具,或者直接用鼠标“托放”来快速的创建各种分析项目,你还可以将标准数据库文件,如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Excel电子表格以及各种格式的文本文件作为输入直接导入到isograph软件中,使项目的建立变得非常简单。另外,Isograph 各软件工具都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图形、图表和报告生成器,可以用来生成符合专业设计要求的报告、图形和表格,并可直接应用到设计分析报告结果中。 ISOGRAPH软件的一个显著特性就是将各软件工具的功能、设计分析信息、分析流程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其全部的分析模块可以在同一个集成界面下运行,这既可以保证用户分析项目的完整性,还可以使用户在不同的模块间共享所有的信息,不同模块间的数据可以实时链接,而且还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你可以在预计模块和FMECA模块之间建立数据链接,当你修改预计模块中的数据时,FMECA模块中对应的数据会自动修改,这既可以节省

最新功能高分子材料综述

功能高分子材料综述

功能高分子材料综述 【文摘】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各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合成、结构和性能关系以及作为新材料的应用技术,它的重要性在于所包含的每一类高分子都具有特殊的功能。它主要包括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电、磁功能高分子材料、声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液晶、医用高分子材料几部分,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分子结构、组成与形成各种特殊功能的关系,也就是从宏观乃至深入到微观,以及从半定量深入到定量,从化学组成和结构原理来阐述特殊功能的规律性,从而探索和合成出新的功能性材料。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工程上应用较广和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一些功能高分子材料,如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反应型功能高分子、光功能高分子、电功能高分子、医用功能高分子、液晶高分子、高分子功能膜材料等。 【关键词】材料;高分子;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定义为:与常规聚合物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聚合物大分子(主要指全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的聚合物)都应归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范畴。而以这些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结构组成、构效关系、制备方法,以及开发应用的科学,应称为功能高分子材料科学。 功能高分子材料科学是研究功能高分子材料规律的科学,是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与其他科学领域交叉度最高的一个研究领域。它是建立在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之上,并与物理学、医学甚至生物学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功能高分子材料是对物质、能量、信息具有传输、

转换或贮存作用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一类高分子材料,有时也被称为精细高分子或者特种高分子(包括高性能高分子) 。其于20 世纪6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发展迅速,已成为新技术革命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 功能高分子是指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它们之所以具有特定的功能,是由于在其大分子链中结合了特定的功能基团,或大分子与具有特定功能的其他材料进行了复合,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例如吸水树脂,它是由水溶性高分子通过适度交联而制得,遇水时将水封闭在高分子的网络内,吸水后呈透明凝胶,因而产生吸水和保水的功能。 在合成或天然高分子原有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再赋予传统使用性能以外的各种特定功能(如化学活性、光敏性、导电性、催化活性、生物相容性、药理性能、选择分类性能等)而制得的一类高分子。一般在功能高分子的主链或侧链上具有显示某种功能的基团,其功能性的显示往往十分复杂,不仅决定于高分子链的化学结构、结构单元的序列分布、分子量及其分布、支化、立体结构等一级结构,还决定于高分子链的构象、高分子链在聚集时的高级结构等,后者对生物活性功能的显示更为重要。 1 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 1.1 导电高分子材料 近几年来,导电性高分子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边缘学科领域,它对电子工业、信息工业及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发展导电高分子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导电材料的需要,而且由于它兼具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半导体和金属的电性能,具有重量

大数据时代 文献综述

智慧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在教育 领域的应用研究综述 姓名:李欢欢学号:2012221111120004 一、前言 大数据是近年来出现在通信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热门关键词。关于大数据,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却有两个观点能够诠释大数据的本质。第一个观点来自于Gartner公司的Merv Adrian在2011年第一季度刊登在Teradata Magazine上的一篇文章,文中指出“数据超出了常用硬件环境和软件工具在可接受的时间内为其用户收集、管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1]。另一个观点来自于麦肯锡全球数据分析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011年6月发布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报告,报告中提出“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工具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2]。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应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大数据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大数据的意义在于对由多种类型数据构成的数据集体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取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作出科学的决策。同样大数据的威力强烈地冲击着教育系统,正在成为推动教育系统创新与变革的颠覆性力量。 二、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 1 大数据定义与特征 大数据(bigdata),又称巨量资料,海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研究机构Gartner[3]认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麦肯锡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无论哪种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并不是一种新的产品也不是一种新的技术,大数据只是数字化时代出现的一种现象。 大数据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4V+1C。4V包含了四个层面:第一,即V olume(大容量),海量数据,规模庞大,已跃升到PB 级别;第二,Velocity(高速度),实时处理,处理速度快,涉及感知、传输、决策、控制开放式循环的大数据,数据实时处理有着极高要求,通过传统数据库查询方式得到的“当前结果”可能已没有价值,这也是大数据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本质上的不同;第三,Variety(多样性),数据类型繁多:网络日志、视频、地理位置信息、图片等都是大数据;第四,Veracity(低密度),数据价值大,但价值密度低。对海量数据挖掘分析,对未来趋势与模式的可预测分析,深度复杂分析;“1C”即Complexity,是通过数据库处理持久存储的数据不再适用于大数据处理,需要有新的方法来满足异构数据统一接入和实时数据处理的需求[4]。 2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智慧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国内研究的现状,我主要通过借助中国知网提供的论文发表数据进行分析。在中国知网中选择“高级检索”类型,并在检索条件中选择“主题”检索,输入“大数据”并含“教育”,截止到2014年4月17日共检索出303 条结果与之相关,通过手工筛选,把会议报道等无关信息剔除掉,剩余160篇文章。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国外相比,国内起步稍晚,还未形成整体力量。虽然2009年开始,大数据就成为了流行词汇,但是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近3年才出现的。国内最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