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学习目标] 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并能举例说明;结合实例,说明在旅游景观的欣赏过程中怎样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情景交融等要求;通过旅游景观的欣赏,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正确审美观。

一、选择观赏位置

选择观赏位置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距离、角度、动态。

1.距离

2.角度

08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方能体会“人在画3.动态: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宜□

中游”的佳境。

二、把握观赏时机

三、抓住景观特色

01旅游路线、景观形成的原理、景观的□02美学价1.全面了解景观特点:景点及其分布、□

03历史文化价值。

值或□

04高潮→结束。

2.抓住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节奏韵律:序幕→发展→□

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的建设:融为一体。

02塔、□03摩崖石刻等。

(1)类型:寺、□01庙、亭、阁、□

(2)布局:□04因势、□05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此外还常常通过

06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

2.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07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3.风俗民情: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如傣族泼水节与西双版纳的热带气候有关;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与该地的高原地形、干旱半干旱气候、辽阔的草原有关。

五、以情观景

02发挥想象;第三要□0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最后以情观景首先要□01综合感受;其次要□

要□04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1.西湖美景名扬天下,观赏西湖的最佳位置是( )

A.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B.低临水面

C.远距离仰视D.适当距离远眺

答案 B

解析西湖较小,观水景不宜太高太远,只有在低临水面的廊、榭、亭等观赏,才能观水中倒影,体会天地之美妙。

2.壶口瀑布观赏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 B

解析壶口瀑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多,瀑布水量大最为壮观,故B项正确。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的望夫石时写下的著名诗篇。据此回答3~4题。

3.对望夫石的观赏应注意( )

A.置身其中B.特定位置观赏

C.制高点俯瞰D.适当距离仰观

答案 B

解析“望夫石”属地貌酷似造型,应在特定位置观赏。

4.诗人在游览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旅游景观欣赏时( )

A.把握景观的美感特征

B.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

C.体验景观的意境

D.充分了解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答案 B

解析诗人写出美妙诗篇,体现了诗人在游览时达到了以情观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探究点选择恰当的观赏位置和时机

旅游景观是美的,但是有些旅游景观只有在特定的位置和时间才能观看到真正的美景。如长江三峡的神女峰只有在某一特定位置才能看出美女造型来,吉林市的雾凇只有到了隆冬季节才可见其壮观。《题西林壁》是苏轼著名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据图文资料,探究下列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的?

(2)济南红叶谷、泰山日出、青海湖鸟岛应在何时观赏最佳?

(3)指出图三景观观赏的最佳季节。

(4)说明图四景观最佳观赏方法。

[答案] (1)对于同一景观,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2)济南红叶谷每逢深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观赏红叶的最佳季节;泰山日出宜在夏季雨过天晴的早晨观赏;每年4月,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鸟岛,5月产卵孵化,6月下旬开始飞走,因此5月是观鸟的最佳时间。

(3)夏季。

(4)乘船游览,体会“人在画中游”。

1.选择观赏的位置

2.把握观赏的时机

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然的色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当然,观赏人文景观同样也要把握时机。

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杭州西湖—春季最好(那时桃花盛开,嫩柳披金,苏堤白堤,桃柳间杂,美不胜收);北京香山观红叶—金秋时节最佳;“冰城”哈尔滨—冬季;松花江太阳岛—夏季;海南岛—每年的11月前后;黄山、庐山—宜夏季观赏(因为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致富于变化,且兼收避暑之利)

随气象和

时间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日出、落霞之美,溪泉的水汽蒸腾,林间的浓绿欲滴,山石的云雾缭绕,奇峰的霞光照耀—朝暮观赏;浙江的钱塘江大潮—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四川峨眉山的佛光—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出现

人文景观

赛龙舟—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

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举行

1.以下景点和观赏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三清山的“仙人指路”—远眺

B.洞庭湖—登岳阳楼

C.神女峰—置身其中

D.杭州一线天—俯瞰

答案 B

解析“仙人指路”这种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地点才会觉得天工之巧妙;远眺可得神女峰峰峦之雄伟峻秀;置身其中近观才知一线天的妙处;观赏洞庭湖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远望,才能视野开阔,产生美感。

2.北京香山游主要是观赏“香山红叶”,为此旅游者应( )

A.选择春光明媚的季节去观赏

B.选择雨后天晴去观赏

C.近观才能看出红叶满山、宛若彩霞的效果

D.远望和俯视方能体会“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佳境

答案 D

解析旅游景观欣赏有基本的要求:一是要选择观赏的位置,不同的距离、角度、俯视和仰视产生的美感不一样。二是要把握恰当的观赏时机,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能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有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三是要抓住景观特色。北京“香山红叶”的“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佳境只在秋高气爽的时节达到极致,霜打枫叶满山红,并且宜远望和俯视欣赏,才会视野开阔,产生美感。

3.下面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的景象有( )

①钱塘江大潮②青海湖的候鸟③桂林山水④武陵源群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钱塘江大潮以每年中秋节前后最为壮观,青海湖的候鸟以5月最为壮观。

4.桂林山水的观赏应( )

A.乘船游览B.适当距离仰观

C.登高远望D.置身其中仰观

答案 A

解析桂林山水属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游览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探究点全面观赏旅游景观

材料一《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描写:……开门进去。只见一道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紫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材料二杜甫名篇《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但很多人游览时却感受不到其魅力,如何欣赏才能获得良好的审美效果?

(2)说明大观园入园设计所采用的园林构景手法及其用意。

(3)读杜甫名篇《望岳》,谈谈该诗对观赏泰山美景所提供的审美启示。

[答案] (1)欣赏前应了解当地有关的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和园林的构景手法,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审美感受和欣赏水平,获得良好的审美效果。

(2)障景一般出现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常利用假山、屏风、竹林等来实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入园设计采用的就是障景法,以假山为障景。障景的目的就是避免一入园便对整个园景一览无遗,因而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3)①观赏山体自然景观要抓住其美的本质特征,如泰山的雄伟壮丽。②不同视角,仰视或俯视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如只有在制高点俯视,才有“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之感。

③观赏山体自然景观要以情观景。首先要综合感受,如本诗提及的“青未了”“阴阳”“层云”“归鸟”“众山”;其次要发挥想象;第三要移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本诗的“荡胸”“决眦”;最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如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抓住景观特色

不同景观有不同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感观也不同,所以观赏时应抓住景观特色。

(1)景观观赏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及其意义

(2)抓住建筑、园林等景区的节奏韵律和构景手法

要求具体内容

抓住建筑、园林等景区的

节奏韵律

景区结构布局:序幕、发展、高潮、结束确定观

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

抓住园林的构景手法

主配:园林有主景和配景

层次:主要有障景法和隔景法

框景:用门框、窗框和洞框作为取景画框

借景: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2.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是为了突出自然美,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与自然协调。以寺、庙、塔、亭、阁为例说明如下:

寺庙塔亭、阁举例

五台山寺庙、泰

山普照寺

大理三塔

湖南岳阳楼、武汉黄

鹤楼、昆明大观楼、

南昌滕王阁

所处的自

然风景区

海拔较高

的风景名山

湖光山色的

低山丘陵地区

回环曲折的江河以及

开阔舒展的湖泊

人文景观

的位置

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

茂林之中

小山冈的脊线上或山麓湖

江河湖泊边缘

自然与人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与佛教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江河回折,湖泊水域

文的和谐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

思想相一致

貌平缓的曲线广大,视野开阔,登

高楼方知其胜景3.以情观景

以情观景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我国人民有寄情于山水的传统,用丰富的内心情感去“人化自然”或“自然人化”。以情观景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欣赏旅游景观追求的境界是( )

A.把握观赏时机B.抓住景观的特点

C.以情观景D.选择观赏位置

答案 C

解析前者常表达悲凉的心情或气氛,后者常用来表达悠闲自得的心境,反映了古代文人以情观景的境界。

2.清朝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

人能言”,主要反映了旅游资源欣赏的要求是( )

A.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B.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把握观赏时机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答案 D

解析由描述可知,人欣赏山时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神思游于自然之间。

“和谐生美”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诗句做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答案 B

解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欣赏时应把握观赏时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应选择观赏位置(角度);“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应把握观赏时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眼前的景观之中,达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观赏效果。

4.在观赏苏州园林的过程中,能满足观赏者感官和心理需要最重要的条件是( ) A.掌握丰富的知识B.把握适当的时机

C.保持一定的节奏D.站在一定的高度

答案 C

解析苏州园林具有层次感,在观赏园林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节奏,这样既能满足感官要求,又能适应心理需要。

一、选择题

读甲、乙两景观图,完成1~2题。

1.欲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

①甲宜在适当的距离仰视②乙应在视野开阔的制高点俯瞰③甲、乙均宜在适当的距离内平视④乙应选择特定位置观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形象。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反映了此类景观欣赏时( )

①宜动态欣赏②要把握好观赏时机③可以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④要抓住景观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美丽的景观。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3~4题。

3.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

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

C.以情观景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答案 B

解析“断桥残雪”景观只能在积雪半融时才能领略到,否则就不会看到一座完好的桥是怎么“断”的。

4.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

A.平视B.俯视

C.远眺D.仰视

答案 D

解析欣赏“平湖秋月”中的月应仰视。

一对来自欧洲某国的老夫妇,在中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旅游,当他们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老妇人感慨地说:“中国的面积好辽阔啊!在没有登高情况下,短短的十几天,让我们感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这对老夫妇是什么季节来我国旅游的(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在没有登高情况下,说明在平原地区,短短的十几天,感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差异明显,犹如四季变化,D项正确。其他季节南北差异不明显,A、B、C三项错误。

6.如果这对老夫妇有幸观赏到松花江雾凇奇妙景观,这说明在旅游景观欣赏时要( ) A.选择好观赏位置B.把握好观赏时机

C.抓住景观特点D.以情观景

答案 B

解析雾凇景观出现在冬季,如果这对老夫妇有幸观赏到松花江雾凇奇妙景观,这说明在旅游景观欣赏时要把握好观赏时机,B项正确。雾凇景观出现与选择好观赏位置、抓住景观特点、以情观景关系不大,A、C、D三项错误。

二、综合题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外,黄山旅游景观还有“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冬(12~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凇”之变化。

材料二下图为黄山冬雪雾凇图。

(1)说明欣赏黄山春夏秋冬不同自然景色需要掌握的要领。

(2)简述黄山雾凇的成因。

(3)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4)黄山迎客松常年站在黄山上,迎接远方到来的游客,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你去观看黄山松,可能不像人们所宣传的那种神态。这是否会影响你的欣赏?

答案(1)把握观赏时机。

(2)黄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空气湿度大,冬季强冷空气南下,气温急剧下降,水汽凝结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景观。

(3)选择好观赏位置,充分发挥想象。

(4)不会的。自然景观像什么形态,是通过想象才感知的,只有与想象中的事物或情景合二为一,才会顿觉天工之巧和美妙绝伦。所以黄山松像不像迎客姿态并不重要,关键要发挥想象,它像什么就是什么,并与自然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意外的收获和感觉。

解析第(1)题,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观赏时要把握观赏时机。第(2)题,黄山雾凇的形成与其气候特征及天气条件有关。第(3)题,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位置观赏。第(4)题,自然景观像什么形态,是通过想象来感知的。

(完整版)《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第2、3节。 1、本节课只有1个内容,那就是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本节课贯穿了旅游地理的整个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以后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方法,更好地获得旅游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赏时机的把握 教法: 1、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个案分析法: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观赏方法。 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多媒体 设计思路:在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的变化,也就是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本课的特点为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实践性又极强,所以我尝试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材料(现阶段主要引用教材及教师口头描述介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对景观图片的欣赏,学生互助活动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我的整体思路为观察—分析—归纳—运用,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最后通过家乡旅游资源的评定与欣赏以及大观园入园设计两个活动,结束本课教学。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导入)旅游资源的这些审美特征,需要我们掌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去发现、捕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学习新课: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的诗中体现了旅游景观的欣赏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选择观赏位置: 针对不同旅游景观,只有选择最佳的位置观赏,才能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下面这些景观,你知

3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旅游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2.知道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3.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观赏建筑、园林等景观应把握怎样的节奏。4.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阶段,理解其内涵。5.理解人文景观建设和风土民情与自然的关系。6.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一、选择观赏位置 3.动态:对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⑧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思维活动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对同一景观观赏的位置不同则观感不同。 二、把握观赏时机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宜在⑨夏秋季节观赏。 2.日出日落,朝晖夕照,一方面使自然景观具有⑩朦胧美,另一方面霞光丰富了景观的?色彩美。 3.许多景象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因此要求旅游者确切地把握?观赏时机。 思维活动 2.要注意从哪些方面把握最佳观赏时机? 答案一年中的季节变化,一日之内的时间、天气变化,以及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象。 三、抓住景观特色 1.在景观观赏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景观特色。2.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结构布局都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为?序幕、?发展、?高潮、?结束等景区。因此在整个观察过程中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思维活动 3.旅游中应如何抓住景观特色? 答案不同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 (1)自然景观——山有山景的特点,水有水景的特点,在欣赏前就应先了解它们的特点,如游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就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雄、奇、险、秀、幽”。 (2)人文景观——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体,因此要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欣赏园林景观要抓住园林的建筑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要抓住园林的特点,就要了解园林的构景手法,即主配、层次、框景、借景等,这是园林欣赏的基础。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思想。2.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思想是○21因势、○22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并形成一定的○23文化传统和○24风俗习惯。 思维活动 4.南、北方园林建筑风格有何差异? 答案 1.以情观景,首先要通过视觉、听觉、味觉等○25综合感受。 2.自然景观的形象美需要通过○26想象才能感知。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说明观赏景观时要○27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思维活动 5.为什么欣赏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 答案个人的性别、年龄、心理、兴趣、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结构、常住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

人教版选修3《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

人教版选修3《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 英才学校高中部李宗桂 【课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 (2)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⑴⑵⑶⑷⑸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⑵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资料,描述旅游景观的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解决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课件,结合乡土地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的特点 第二课时: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其他要求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A、课件展示,明确目标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当今社会一个热门话题是“五一”“十一”的“黄金旅游周”,全国兴起了旅游热,品味渐高的你,想必早就怦然心动,跃跃欲试了。你想去旅游吗?你想在今后的旅游中更尽兴吗? B、课件展示,引入新课。 苏东坡《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位置,所观赏到的景观有不同的效果。 承转: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 东坡居士发出了“身在山中不识山”的感慨,为了不再遗憾,应该如何观山景呢? (学生发表意见) 一、选择观赏位置 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下面讨论不同景观的最适宜观赏位置: 课件展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习题

一、选择题 1.若想观赏下图中山顶的积雪和盛开的樱花,最佳时间是() A.1月B.4月 C.8月D.10月 解析:选B。樱花盛开的季节是春季,而在此季节山顶积雪还未融化。 2.北京圆明园曾号称“万园之园”,某中学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北京旅游,学生们游览圆明园时应该注意() A.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 B.注意观赏角度 C.查阅其建筑风格 D.把握欣赏时机 解析:选A。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凝结着我国近代兴与衰、荣与辱的历史沧桑感。游览圆明园主要给游客以强烈的历史冲击感,学生们只有对其历史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游览时才能做到“以情观景”。 (2012·浙江绍兴高二质检)“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二,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3~4题。 3.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 C.以情观景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4.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A.平视B.俯视 C.远眺D.仰视 解析:第3题,“断桥残雪”景观只能在积雪半融时才能领略到,否则就不会看到一座完好的桥是怎么“断”的。第4题,欣赏远处的月亮应远眺。 答案:3.B 4.C 5.下图为某游客在黄山拍摄的“猴子观云海”景观照片。游客所选择的拍摄时机和位置可能是() A.连日阴雨、近观 B.日落黄昏、身临其境 C.雨过天晴、特定角度 D.雪后初霁、远眺 解析:选C。雨过天晴多出现云海;“猴子观云海”猴子属于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特定的位置观赏。 6.清朝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主要反映了旅游资源欣赏的要求是() A.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把握观赏时机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解析:选D。由描述可知,人欣赏山时心随景化,情景交融,神思游于自然之间。 7.下列自然景观的描述,体现出观赏景观时发挥想象的是()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横断山区 C.“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山水

(完整版)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目的: 1.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2.把握欣赏角度选择的方式。 3.掌握观赏时机的选择方式。 4.了解欣赏景观时应从哪些方面品味其文化内涵。 5.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重点) 一、旅游景观欣赏 1、概念:是指游客在旅游资源中获得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两个层次 (1)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 (2)二是在感受和知觉的基础上,得到审美的享受。 二、欣赏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了解景观特点: 了解景观特点包括: 1、了解景观内容:有哪些景点,分布状况、介绍、景观的形成原理,了解其美学价值及历史文化内涵。例:趵突泉的“突”字竟少了一点。“大明湖”又多一点。原来趵突泉由于当时其泉水之猛烈而把“突”字上的一点冲到了大明湖的“明”字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为何如今只见荷叶而不见蛙呢?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游览至此,湖中之蛙均想一睹龙颜为快,奔走相告,脱水而出,蛙声吵得乾隆无心观景,圣怒之下降旨“蛇不行,蛙不鸣”,自此大明湖真的不再有蛙声了。原来真正无蛙鸣的原因为湖水的温度不适合青蛙生存导致的。 2、了解景观布局的节奏和韵律: 路线的设计:有其序幕、发展、高潮、结束 欣赏园林,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例:文津阁的日月同辉。 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和布局原则: (1)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托的作用。 北京故宫,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为主景,两边建筑为配景,并以中轴线对称,充分显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特点。 (2)层次:苏州园林中使用障景法和隔景法,

高中地理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课标解读 1.了解观赏旅游景点的视线角度、距离、站位要领。 2.理解如何根据天气、时间、季节变化来把握观赏时机。 3.了解如何根据不同景观特点而有所侧重地去观赏。 4.深刻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做到以情观景。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天山神秘大峡谷,地处天山山脉南麓,新疆库车县城以北64千米的山区,海拔1600米,最高山峰2048米。大峡谷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峡谷经一万年的风雨剥蚀,山洪冲刷而成,谷内山体陡峻,悬崖绝壁,奇峰异石。峡谷随山势变化,忽而宽阔,忽而细狭,最宽处53米,最窄处0.4米。谷内游程曲折,泉水叮咚,鸟鸣不绝,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奇情异趣,引人入胜,游人称绝,实为天然佳境! 思考:从旅游角度如何欣赏大峡谷?导入新课——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自然景观在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的美 感差异。 2.掌握人文景观构景的基本方法,了解园林的常用构思方法。 3.了解以情观景的基本要求。1.自然景观因变换造成的美感差异。(重难点) 2.人文景观构景的基本方法。(重点) 3.最佳观赏时机。(重点) 选择观赏位置 1.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2.距离:对全景的观赏需要距离远些,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3.角度 可正面观赏,也可侧面观赏;可平视、仰视,也可俯视。 4.动态 动态观赏是指旅游者在游览中,沿着一定的风景线,或步行、或乘车、或乘船观赏风景变幻。 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1.你是如何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的? 【提示】

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3 精

第三章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4分) 1.有“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之称的乐山大佛,观赏要求是() A. 把握观赏时机 B. 发挥想象,移情于景 C. 特定位置远眺 D. 置身其中,求质求真 2.观赏下图黄山的“梦笔生花”景观,可以欣赏到黄山“四绝”中的( ) ①奇松②怪石③云海④温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宜() A. 选择合适的位置 B. 选择观察时 机 C. 抓住景观特 点 D. 以情观景 4.下列有关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青海湖夏季候鸟繁多,是观鸟的最佳时机 B. 钱塘江大潮宜在冬季观赏,冬季风影响下潮差更大 C. 吉林雾淞最适宜的观赏季节是秋季 D. 泰山观日出,黄山观日落,最佳观赏时机皆为晴天 5.与传统旅游相比,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中,不符合的一点是()

A. 旅游主体的阶级化 B. 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C. 旅游空间的 扩大化 D. 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6.欣赏下列哪些景观必须把握好时机() ①吉林雾凇②峨眉“金顶佛光“ ③钱塘江大潮④路南石林⑤本溪水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7.李白观赏钱塘江潮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之作,体现了景观欣赏要( ) A. 乘船沿水路而下观大潮 B. 把握观赏时机 C. 选择雨 过天晴时最佳 D. 抓住景观特点 8.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最佳游览方式是() ①沿岸徒步行走②乘坐透明游船③潜水④乘坐公交汽车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9.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回答下列问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 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1)下面四位同学对《村行》评论,哪些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的“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 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由视觉、嗅觉感到的春天景象 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 甲乙 B. 甲 丙 C. 乙 丁 D. 丙丁 (2)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导学案11.doc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导学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 旅游景观欣赏内容 3. 掌握对景观欣赏的位置选择. 4. 知道不同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能力目标 1. 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和观赏时机 2. 运用实例说明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2. 领悟和谐生美,学会以情观景,了解其他要求 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 导学过程 预习案 一、旅游景观欣赏 简要叙述旅游景观的概念和层次(A 级) 二、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A 级) 天时--- 地利---

人和--- 探究案 探究一:读以下七幅图,具体体现了哪种欣赏方法?讨论如何欣赏?苏堤春晓泰山日出 苏堤春晓泰山日出 青海湖鸟岛黄果树瀑布象鼻山

桂林山水 探究二:总结以下景观的欣赏方法. 千峰万壑——地貌的酷似造型——峡谷、山洞、一线天—— 瀑布景观——江河湖海——湖沼池塘—— 山水组合景观—— 探究三假如你是一位导游,现在有一位北京的旅客想乘火车游览下列景点,最后返回 北京,请你设计一条合理的旅游路线. 要求:走近路,不走重复路. 训练案 一、选择题 1. 欣赏旅游景观应选择适当的位置和恰当的时机,下列语句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 ①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③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④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在欣赏黄山中的“猴子观海”、“梦笔生花”等景点时要( ) A. 把握时机 B. 发挥想象 C. 移情于景 D. 了解构景手法 3. 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正确叙述是( ) A. 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B. 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C.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宜选择8 月18 日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4.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镜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说明( ) ①四时都有丰富的美景可观②旅游最好登山③自然景观色彩丰富④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关于自然景观的观赏地点和时间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A. 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近观可得 B. 泰山最宜夏季观赏 C.比较小的湖沼池塘,多低临水面修建亭、榭、廊等 D.观赏江河湖海应选择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 8. 西湖美景名扬天下,观赏西湖的最佳位置是( ) A. 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 B. 低临水面 C.远距离仰视 D. 适当距离远眺 旅游欣赏的重要原则是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达到以情观景的最高境界,据此回答 3~6 题. 9. 我国许多佛教圣地都处于高山地区,形成这一布局的因素是( ) A. 气候因素 B. 地形因素 C. 超脱红尘的思想 D. 天人合一思想 10. 北方园林建筑与南方园林建筑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形、气候差异 B. 地域文化差异 C.自然、人文综合差异 D. 建筑水平、工艺差异 11. 在自然风景名胜区建人文景观,其布局原则是( ) A. 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自然特征 B. 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建筑景观

【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实例 ,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 1. 掌握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多媒体课件 【导入】 展示苏东坡《题西林壁》 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观察旅游景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讲授新课】 一、把握观赏时机 探究问题: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在什么季节观赏? 2.“北京香山红叶”“泰山日出”“钱塘江潮”分别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3、“黄山云海”“青海湖鸟岛”应选择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得出如下结论: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 2.“香山红叶”在秋天观赏,“泰山日出”在早晨日出之时,“钱塘江潮”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左右的晚上。 3.观赏“黄山云海”宜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而观赏青海湖鸟岛宜选择每年的4月或5月。 归纳:通过探究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有些景观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观赏时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图3.10青海湖鸟岛 通过图文信息,我们必须明确景观观赏应把握好时机。5月份是去青海湖鸟岛观鸟的最佳时间。 案例①钱塘江大潮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发生的时间在中秋节前后,传统的观潮胜地为海宁县盐官楼。 思考并讨论: 1.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 点拨: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形似喇叭。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涌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

导学案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附答案)

课题: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2) 编写人: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幸运是一种开始,从挥洒汗水起步,让梦想自信飞翔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 重点知识:抓住景观特点 难点知识:运用资料,描述旅游景观的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使用说明】 1. 课前预习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合作探究;独立完成学以致用,合作交流后纠错并标记。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三 抓住景观特色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________、发展、○21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22________、○23______,并突出○24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25________,用“虽由人作,○26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27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知识点五 以情观景 1.○28________________。2.○29________________。 3.移情于景,○30________________。4.登山涉水,○31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2.读教材图3.17“北方的园林建筑”和图3.18“江南的园林建筑”,完成下列问题。 (1)两种园林中的建筑景观各有什么突出特点? (2)上述景观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条件有何联系?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

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案 梁国才

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鸡西市二中梁国才 课题: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目标:1、识记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及层次 2、掌握把握观赏时机和优选欣赏角度(重点) 3、理解懂得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难点) 4、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新授 (一)导入:——回顾学习旅游资源相关问题 1、旅游资源的特性 2、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回答好的,加分鼓励) 过渡: 当面对祖国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等旅游资源,我们该如何欣赏出它的“美”?(激发兴趣)(板书)——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二)出示教学目标:——生齐读,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识记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及层次 2、掌握把握观赏时机和优选欣赏角度(重点) 3、理解懂得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难点) 4、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 (三)新授: 活动一、旅游景观欣赏——(自主学习,书26页第一自然段,时间2分钟) 1、含义:旅游景观欣赏是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层次: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通过课件图片欣赏) 二是得到审美的感受——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动态美 活动二、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自主学习,书26—29页,时间5分钟)(掌握) 1、培养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学习欲望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审美创造力(理解)——(人和) 3、品味文化内涵——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内涵构成了内在美的核心。 4、把握观赏时机——(天时) 5、优选欣赏角度——(地利) 活动三、把握观赏时机——天时(小组讨论,5分钟) 1、思考:以下旅游景观在什么季节或时间、天气等条件下适合观赏? 泰山“四绝”-—日出、雾凇和雨淞、佛光、云海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北京的香山红叶哈尔滨的冰雕雪景浙江钱塘江大潮青海湖观鸟云南大理蝴蝶会 备选答案:①夏②夏③丰富并富有变化④雨过天晴⑤日出日落⑥特定时间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word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旅行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2.明白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3.明白旅行景观观赏之前的预备工作,观赏建筑、园林等景观应把握如何样的节奏。4.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时期,明白得其内涵。5.明白得人文景观建设和风土民情与自然的关系。6.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选择观赏位置 1.距离 景观观赏要求 峰峦①____ 峡谷、幽洞、一线天②____ 瀑布适当距离③____ 2.角度 景观观赏要求 江河湖海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④________全景之貌,兼收⑤________ 之趣 湖沼池塘⑥________观赏 地貌的天然造型在⑦__________ “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知识点二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别观赏时机缘故 山水风景北方⑨____季 南方 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也宜⑩______季 观赏 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 ?_____________,同时兼收避暑之利 风景名山?________ 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 ?________ 专门景象确切地把握观赏时机景象只在?__________显现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要紧景点及其分 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样分为?________、进展、________、终止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领会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差不多思想是________、______,并突出

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对景观观赏的位置选择;理解景观观赏时机的重要性;知道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和观赏时机;掌握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理解构景内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景观欣赏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引起学生注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假期也越来越多,许多人都选择外出观光旅游。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想不想在今后的旅游中尽兴?(好,那这一节课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这里会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在观赏中得到最美的感受) 2、选择观赏的位置 【幻灯片演示】《题西林壁》,苏东坡,学生齐读 老师:承转: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所以我们在观赏景观的时候就必须选择适当的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利),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才是最好的呢?(先阅读全课文3分钟,分四大组来回答问题)下面就有请我们的“xx导游”带领我们一起出发去观赏最美好的景观吧。 展示第一组景观图,武陵源群峰,一线天,黄果树瀑布,九曲黄河,玉龙雪山,

池塘(黑龙潭),洞庭湖与岳阳楼,桂林山水,象鼻山。(三个导游) (学生活动)“xx导游”就每一个不同的景观说出不同的旅游观赏的方法(主要从地理位置这样一个角度说出观赏的方法) 老师:归纳总结(用幻灯片展示) 承转:刚才我们主要是从地利这个角度去欣赏景观,但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这个时候就要求观赏者把握住观赏的时机————天时,那么下面的这些景观,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去观赏才是最好的呢?有请我们的“xx导游”。 展示第二组图片:庐山瀑布,泰山日出,黄山日落,香山红叶,哈尔滨冰雕,钱塘江大潮,青海湖的鸟岛。(两个导游) (学生活动):“xx导游”介绍每个景点观赏的最佳时机 老师:归纳总结(用幻灯片展示) 承转: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要欣赏景观,就要了解景观的特色,抓住景观的特点。特别是人文景观的欣赏,更要抓住其特点,以便体会建造者的匠心和景观艺术的意境。这里以园林景观为例,介绍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第三组成员活动:(展示园林幻灯片) 导游(一个)结合课本和图片说出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主配:主景与配景的关系是:主景鲜明突出,是整个园林的精华,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如无主次,则无主题,也就无想象。 层次,即景与景的间空联系。园林构景贵在层次,以有限的空间,造无限风景。“北京大观园”采用障景法,用意是①丰富景观层次,以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②又可做门内的影壁,起阻挡视线的作用,使人无法达到“开门见山”的感觉,给人以悬念和联想,并提醒游客做好入园的思想准备。“苏州园林”用长廊将园中景物分隔成不同部分,每一部分的景观各不相同,显得园内景物丰富,游客流恋忘返。 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观限制在框内欣赏,游客在欣赏框景时就会感觉每一框景犹如一幅画,仿佛置身画中。 借景: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杭州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让学生体味借景的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20201124060014)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选修3 旅游地理》第三章第2、3 节。 1、本节课只有1 个内容,那就是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本节课贯穿了旅游地理的整个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以后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方法,更好地获 得旅游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难点:观赏时机的把握 教法: 1 、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 2 、个案分析法: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观赏方法。 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 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多媒体 设计思路:在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的变化,也就是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本课的特点为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实践性又极强,所以我尝试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材料(现阶段主要引用教材及教师口头描述介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对景观图片的欣赏,学生互助活动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我的整体思路为观察—分析—归纳—运用,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最后通过家乡旅游资源的评定与欣赏以及大观园入园设计两个活动,结束本课教学。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三学案2.1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2.1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学案(湘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定义及层次。 2.掌握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 基础梳理 一、旅游景观欣赏 1.定义: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①____________的过程,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②____________的过程。 2.层次 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③→ 激发出愉悦的④和美好的 ⑤,得到⑥的享受 二、培养审美情趣 1.审美情趣是人类的基本欲望——⑦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2.欣赏旅游景观是满足⑧____________的一种方式。 三、提高审美能力 1.审美能力内涵:包括⑨__________、⑩__________和创造力。 2.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的积累足够的?积累 四、优选欣赏角度 1.要求:?____________,抓住?________,有所侧重。 2.原因 (1)旅游景观有各自的?________属性和?________属性。 (2)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特征,决定了欣赏角度不同,得到的?____________不同。 (3)大多数旅游景观是?________和多层面的,应选择最佳的?____________,方可感受其外表之美和内在魅力。 五、把握观赏时机 1.原因:景观的各个要素,以________________产生美感。 2.最主要表现:____________的对比,张与弛的对比,____________的对比等,尤其引人入胜。 六、品味文化内涵 1.原因:文化内涵构成了许多旅游资源________的核心。 2.方法:要了解____________,对其深入分析,运用____________和以往经验去细心品味。 思维点击 1.不同的旅游景观如何选择观赏角度? 2.如何把握不同景观的观赏时机?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课标要求和解读】 1.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 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 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 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但是广东经济较为发达,旅游活动活跃,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旅游体验,为学习旅游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为课堂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可以通过学生的谈体验、感受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老师只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不同类别旅游资源的一般欣赏方法,并帮助他们适当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实施过程】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三: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学案(解析版)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学案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课标解读 1.了解观赏旅游景点的视线角度、距离、站位要领。 2.理解如何根据天气、时间、季节变化来把握观赏时机。 3.了解如何根据不同景观特点而有所侧重地去观赏。 4.深刻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做到以情观景。 ●新课导入建议 天山神秘大峡谷,地处天山山脉南麓,新疆库车县城以北64千米的山区,海拔1600米,最高山峰2048米。大峡谷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峡谷经一万年的风雨剥蚀,山洪冲刷而成,谷内山体陡峻,悬崖绝壁,奇峰异石。峡谷随山势变化,忽而宽阔,忽而细狭,最宽处53米,最窄处0.4米。谷内游程曲折,泉水叮咚,鸟鸣不绝,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奇情异趣,引人入胜,游人称绝,实为天然佳境! 思考:从旅游角度如何欣赏大峡谷?导入新课——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2.距离:对全景的观赏需要距离远些,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3.角度 可正面观赏,也可侧面观赏;可平视、仰视,也可俯视。 4.动态 动态观赏是指旅游者在游览中,沿着一定的风景线,或步行、或乘车、或乘船观赏风景变幻。 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1.你是如何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提示】

2.为什么钱塘江观潮宜选择中秋节前后? 【提示】 1.并抓住景观特色。 2.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结构布局都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为序幕、发展、 ,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也应保 高潮、结束等景区。因此在整个观赏过程中 (1)类型: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 (2)布局: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此外还常常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 2.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3.风俗民情: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如傣族泼水节与西双版纳的热带高温气候有关;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与该地的高原地形、干旱半干旱气候、辽阔的草原有关。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高二地理编号:DL-选3-006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 2. 知道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 3.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观赏建筑、园林等景观应把握怎样的节奏。 4.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阶段,理解其内涵。 5.理解人文景观建设和风土民情与自然的关系。 6.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重点难点】 1.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以情观景 【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对抗质疑等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选择观赏位置 1.距离 2.角度 画中游”的佳境。 知识点二把握观赏时机

知识点三抓住景观特色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________、发展、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并突出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________,用“虽由人作,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知识点五以情观景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移情于景,________________。 4.登山涉水,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选择观赏位置 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效果。通过下表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景观的最适宜观赏位置的一般规律。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含义和两个层次。 、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 3、学会在实际旅游活动中恰当运用这些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有关旅游景观欣赏的有关材料,观看相关图片,文学作品中的精彩1 片断,让学生感受旅游景观欣赏的一些基本方法。 2、结合学生自身旅游经历,在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亲身体验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联想与创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品质。 2、使学生学会在旅游活动中达到较高境界。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环境观、资源观。 4、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二是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高中旅游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的要求,即能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旅游景观是指自然人为好或者两者组合构成的观赏对象的综合景象。 旅游景观欣赏是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审美感受的过程。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

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知觉;二是审美的享受,这两层次正好对应旅游景观欣赏的两个过程。审美对象即旅游资源层次是低级层次;审美感受即在旅游过程中获取的感受,是高级层次,接着课文重点讲述了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有许多种,千差万别,因人而异,但总有一些共同的欣赏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欣赏效果,获得美好感受。本节课文主要讲述了五种欣赏方法:?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优选观赏角度;?把握观赏时机;?品味文化文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1 2、难点:将这些方法学以致用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探究合作 六、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演示多幅旅游图片及诗词鉴赏苏东坡所写的《题西林壁》导入新课。 问:苏东坡将自己观赏庐山的遗憾之情表露无遗,他为什么会产生遗憾吗, (小结转入)由于观赏位置不同,那么,在旅游过程中要想玩得开心,游得尽兴,就要掌握旅游景观欣赏技巧和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新课讲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6的文字,播放视频资料,启发学生正确领会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和它包括和两个层次: 板书: 一、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 1、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 2、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