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抛运动实验专项训练题

平抛运动实验专项训练题

平抛运动实验专项训练题
平抛运动实验专项训练题

平抛运动专项训练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 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 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 )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2.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分运动的v-t 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1表示水平分运动的v-t 图线 B.图线2表示竖直分运动的v-t 图线

C.t 1时刻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为45°

D.若图线2倾角为θ,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一定有tan θ=g

3.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需直接测的数据有( ) A.小球开始滚下的高度 B.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C.运动轨迹上某点P 的水平坐标

D.运动轨迹上某点P 的竖直坐标

4.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A 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 ,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 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 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 、B 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 球在离开轨道后( )

A.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D.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5.下列哪些因素会使“研究物体平抛运动”实验的误差增大( ) A.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 B.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

C.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

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点O 较远 6.如右图所示是物体做平抛运动的x-y 图象,物体从O 点抛出,A 、B 、C 分别为其轨迹上的三点,A 、B 、C 三点的水平距离相等,则A 、B 、

C 三点的竖直距离之比为( )

A .1:1:1

B .1:3:5

C .1:4:9

D .不能确定

7.一同学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只在纸上记下重锤线y 方向,忘记在纸上记下斜槽末端位置,并只在坐标纸上描出如图所示曲线。现在我们在曲线上取A、B两点,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它们到

y 轴的距离AA ’=x 1,BB ’=x 2,以及AB 的竖直距离h ,从而求出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

v 0为:

8.如图所示,甲乙二物体叠放在一起,同时以相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在二物体运动过程中,甲物体的受力情况为:

A 、受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

x

B

B 、受重力,弹力作用;

C 、只受重力作用;

D 、不受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

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记录了下图所示的一段轨迹

ABC.已知物体是由原点O 水平抛出的,C 点的坐标为(60,45),则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 0=___________m/s ,物体经过B 点时的速度v B 的大小为v B =___________m/s.(取g=10 m/s 2)

2.一个学生在做平抛运动的实验时只描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任取水平距离Δx 相等的三点a 、b 、c,量得Δx=0.10

m ,又量得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 1=0.10 m,h 2=0.20 m ,取g=10 m/s 2,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求出:

(1)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_m/s; (2)物体经过点b 时的竖直速度为____________m/s.

3.某同学做平抛运动实验时,在白纸片上只画出了表示竖直向下方向的y 轴和

平抛物体运动轨迹的后一部分,而且漏标了抛出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这位同学希

望据此图能测出物体的初速度,请你给他出出主意:

(1)简要说明据此图测定该物体初速度的方法____________. (2)需要增加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

(3)用测量出的物理量表示测量的结果:v 0=____________.

4..试根据平抛运动的原理设计测量弹射器弹丸出射初速度的实验方法,提供的实验器材:弹射器(含弹丸,见示意图)、铁架台(带有夹具)、米尺.

(1)画出实验示意图.

(2)在安装弹射器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并在示意图中用字母标出)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弹射器每次射出的弹丸初速度不可能完全相等,在实验中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5)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有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 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 、b 、c 、d 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 0=__________(用L 、g 表示),其值为

__________(取g=9.8 m/s 2

),小球在b 点的速度为__________. 6.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

(1)为使小球水平抛出,必须调整斜槽,使其末端的切线成水平方向,检查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必须及时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从这一点画水平线和

竖直线作为x 轴和y 轴,竖直线是用___________来确定的.

(3)验证实验得到的轨迹是否准确的一般方法是:在水平方向从起点处取两段连续相等的位移与曲线交于两点,作水平线交于y 轴,两段y 辆位移之比为___________.

(4)某同学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他在安装实验装置和其余操作

时准确无误,只有一处失误,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同学在轨迹上任取一点M ,测得坐标为(x,y ),则初速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_,真实值为___________.

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两球同时落地,能且只能说明两球在竖直方向具有相同的运动规律,B 选项正确.

2.答案:ABC

解析:图线的倾角θ跟坐标的数据和单位有关,显然D 选项错,由平抛规律知:A 、B 、C 正确. 3.答案:CD 解析:由平抛知识可知:x=v 0t y=

2

1gt 2

,所以v 0=x y g 2.

显然需测数据是x 、y ,即C 、D 选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由此实验现象能且只能说明两球竖直方向的分运动相同,均是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能说明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况.C 正确.

5.答案:BC 解析:凡是不能保证物体抛出后做正常平抛运动的因素均可能增大误差,故B 选项会增大实验误差,建立坐标系时,应以球在斜槽末端端口时球心的位置为坐标原点,C 选项亦会使实验误差增大.

6. 答案:B 解析:竖直方向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7.答案:A 解析:设小球从抛出到运动到A点所用时间为t 1,则

1

10x t v =

;由抛出至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t 2,则

220x t v =,小球在A点的竖直速度为1110y gx v gt v ==,小球在B点的竖直速度为2

220y gx v gt v ==,22212y y v v gh

-=

,代入各式解得:

=

0v 8. 答案:C 解析:甲处于完全失重,所以没支持力,所以就没压力和摩擦力 二.填空题

1.答案:2 22 解析:由平抛运动公式可得: v 0=

g

h

s 2=

10

10

45210602

2--??? m/s=2 m/s

B 点的竖直坐标: y B =21gt 2=2

1

×10×(2)1040(22-?) m=0.2 m

v B =220y v v +=gh v 22

0+=2.010222

??+ m/s=22 m/s.

2.答案:1.0 1.5 解析:(1)a →b →c,水平距离相等,则对应相等的时间,设a →b,b →c ,

平抛运动时间均为T.则由Δx=v 0T Δh=h 2-h 1=gT 2

得:T=0.1 s , v 0=1.0 m/s. (2)据匀变速直线运动v =v 中时得:v by =

T h h 221+=1

.0220

.010.0?+ m/s=1.5 m/s. 3. 答案:(1)画出三条两两之间等距离(Δx )的与y 轴平行的竖线,分别

与轨迹曲线交于A 、B 、C 三点,过这三点各作一条垂直于y 轴的线.测量A 、B 之间的竖直距离y 1和A 、C 之间的竖直距离y 2,根据以上数据可算出初速.(如图示)

(2)刻度尺

(3)Δx

1

22y y g

-

4. 答案:(1)见解析 (2)弹射器必须保持水平

(3)应测出弹丸下降的高度y 和水平射程x

(4)多次重复实验测量水平射程x 取平均值x ,以减小误差 (5)v 0=x

y

g 2 解析:根据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及平抛运动的原理,可知使弹丸做平抛运动,通过测量下落高度可求出时间,再测水平位移可求出其平抛的初速度.故

(1)实验示意图应如图所示.

(2)弹射器必须保持水平,以保证弹丸初速度沿水平方向. (3)应测出弹丸下降的高度y 和水平射程x ,如图所示.

(4)在不改变高度y 的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水平射程x ,得出水平射程x 的平均值x ,以减小误差. (5)因为y=

21gt 2 所以t=g y 2 又x=v 0·t , 故v 0=t x

=g

y x /2.

5. 答案:2gL 0.70 m/s 0.875 m/s

解析:从图中所点位置特征可知,记录小球位置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设为T ,在竖直方向上,Δs=gT 2

=L ,在水平方向上,v 0=T L 2=2gL ,又小球经过b 点的竖直分速度v b ⊥=T L 23=23

gL ,小球通过b 点的速度为

v=2

2

0⊥+b v v =

2

5gL .

6. 答案:(1)看小球在末端是否滚动 (2)重垂线 (3)1∶3

(4)坐标原点应建立在水平槽口正上方球心处,而该同学却错误地将坐标原点取在槽口处 (5)x

y g 2 x )

(2r y g +(r 为小球半径) 解析:(1)(2)略

(3)竖直方向小球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两相邻相等时间内的竖直位移之比为1∶3. (4)略 (5)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和第2个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任一点M 的坐标为(x,y ),则y=2

1gt 2

,v 0t=x,故v 0=x y g 2,因真正抛出点应在球心处,故真实值为x )(2r y g +(r 为小球半径).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原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描绘平抛轨迹,求平抛初速度:利用2 2 1 gt y=求 出时间 g y t 2 =,代入 t x = υ求初速度,表达式为: y g x 2 = υ 实验器材演示面板、铝质导轨、接球槽、钢球、重锤、塑料磁条、白纸、复写纸等; 实验步骤①调整面板:调整支脚螺丝,使面板竖直(重锤线与面板竖直刻度线平行); ②调节导轨:调节铝质导轨,使导轨末端水平(在导轨末端放上小球不 至于滚动); ③压纸:将A4白纸边缘紧贴着面板的刻度线,上面叠放复写纸,再用 塑料磁条压在面板上; ④放球:从斜面导轨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使钢球落在接球槽 内; ⑤印点:小球落点通过复写纸印在白纸上,注意区分落点与滚动印迹点; ⑥移槽:将接球槽逐次下移(或上移),再次释放小球,便在白纸上打 下一系列斑点; ⑦重复:将白纸翻面再重复实验一次; 数据处理①取下白纸,沿边线绘x轴和y轴; ②测量各斑点到x轴的距离,记为y; 到y轴的距离,记为x;填入表格 ③用平滑的曲线拟合各个斑点; ④如果轨迹是抛物线,则两坐标满足 关系式y=ax2, ⑤用公式计算初速度 y/cm x/cm 误差分析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作业与测试 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减小误差?()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B.斜槽水平轨道必须水平 C.每次要平衡摩擦力D.小球每次应从斜槽同一高度释放 2.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小球每次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则正确的是()A.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不同B.小球每次做不同的抛物线运动 C.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均不同D.小球通过相同的水平位移所用时间均不同3.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正确的是()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4.某同学设计一个探究平抛运动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每 次让小球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滚下,并用可以调高调低的水平板 和复写纸记录钢球的落点,根据实验装置,如何探究钢球水平分速度的特点?实验需要什么器材?请说明实验步骤? 5. 某同学以方格白板为背景,用数码相机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 的几张连续照片如图所示,如果相机每隔T时间拍一张,白板 中方格的边长为L,由图中计算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是多 少?小球从距离a点上方向多高的地方水平抛出?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项训练题(有答案)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项训练题(有答案) 篇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练(3)含答案 13、在某氢氧化钡稀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现红色。将此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红色消失了。请你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14.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现利用如右图装置进行。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⑴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⑵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是什么? ⑴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小军的依

据是: 。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⑵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性。[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实验仪器自选)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3)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A、金属镁B、氯化钾c、氢氧化钠D、硫酸铜 (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平抛运动实验强化题

《平抛运动实验》典型题(含答案) 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弓I起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①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 ②确定Oy轴时,没有用重垂线 ③斜槽不是绝对光滑的,有一定摩擦 ④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有较大影响 A.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2.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 M、N,分别用于 发射小铁球P、Q,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 C、 D.调 C、D高度,使AC= BD,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 C、D上,然后切断电源,P、Q从弧形轨道滚下,改变弧 形轨道 M的高度,再进行若干次实验,经过多次实验发 现,P、Q两球总是在水平面相遇.上述实验说明() A .竖直方向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 .竖直方向的运 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 A .游标卡尺 B .秒表 C.坐标纸 D .天平 E.弹簧秤 F.重垂线 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 A .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 .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 .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4、一个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只画出了 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络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飞相 等的三点A B、C,量得s= 0. 2m又量出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 分别为h i = 0.1m h2 = 0. 2m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 (g=10m/s2)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表格型 经典

征服高考化学选择题之化学与生活(二)、实验表格型,叙述型,混合物计算型(1). 一、化学教材中化学与生活(二)【希望同学们认真读教材,牢记教材上的细节知识】 26、利用合成气(H+CO)生产汽油、甲醇和氨等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合成气也可转化成醛、酸、酯等多种产物: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②改变合成气中CO与H的体积比,可以得到不同产物③合成气的转化2反应需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强下通过催化完成④从合成气出发生产液态烃或醇类有机物是实现“煤变油”的有效途径 ⑤以合成气有原料的反应产物中不可能有稀烃或水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酶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348K时活性更强 B 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胶体的性质,而土壤保肥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C 银制品久置干燥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使表面变暗 D C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的分子,结构对称,稳定性好6028、引起下列环境污染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 重金属、农药和难分解有饥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 B 装饰材料中的甲醛、芳香烃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 C SO、NO或CO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 CO和氟氯烃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2222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电解质溶液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 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30、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 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31、在医院中,为酸中毒病人输液不应采用() A 0.9%氯化钠溶液 B 0.9%氯化铵溶液 C 1.25%碳酸氢钠溶液 D 5%葡萄糖溶液 32、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熔点比生铁的低B.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 C.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D.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 3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B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 C D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34、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有关的是()2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35、久置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因被氧化而呈黄色的是() A.浓硝酸 B.氯化亚铁溶液 C.溴苯 D.溴化银

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摘要]:本文通过平抛运动的基本位移公式以及数学中的等比性质,详细地讨论了各种情况下平抛运动实验中求初速度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等比性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使得在处理数据时一个量与某个量的商变成了这个量的变化量与另一个量的商,从而逐步地脱离了对坐标系的依赖。 [关键词]:平抛运动、数据处理、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等比性质、求初速度 [正文] 在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求物体的初速度是一个主要的内容。从原理上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由于实验中的不细心或者由于出题人的细心设计,会使问题变得并不怎么太简单。下面就初速度的求法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将沿着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1.按照实验的要求,记下了x 轴y 轴,以及坐标原点的位置,并且轨迹已经描好。 如图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在轨迹上找到一个点A (在这里我们不打算去计较计算出来的结果的准确程度,只是从理论上讨论求出这个速度的可能性)。然后分别做两坐标轴的垂线,就找到了物体运动到这一点的横坐标x 和纵坐标y 。并且可以测出这两个量的数值。由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有: t v x 0 (1) . O x y x y A 图1

2 2 1gt y = (2) 由上面两式可得: y g x v 20= (3) 2.只记下了x 轴或者y 轴 我们先讨论只记下了x 轴的情况。 由上面的(3)式可知,对于具有不同坐标的点A ),(11y x 、B ),(22y x 有: ()() 1 2121 212 2 2 1 1 02 2222y y x x g y y g x g x y g x y g x v - -= - -=== 即: ( ) 1 202 y y x g v -?= (4) 这个方程的意义是:只要知道两个点的纵坐标值以及两个点间的水平距离,就可以把物体的初速度求出来。具体的做法如下: 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找两个不同的点A 、B 。分别通过两点向x 轴做垂线段,其长度分别为1y 、2y ,两垂足间的距离为x ?。将测出来的这三个数据代入(4)式便可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下面我们讨论只记下了y 轴的情况 (3)式两边平方可得: y gx v 22 2 = (5) . x Δx y 1 图2 A B y 2 .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题专项训练

实验题专项训练1.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 ...的是( ) 现象解释或结论 A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表现漂白性 B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物质且能溶于 浓硝酸 C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 D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 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 将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X一定是SO2 B 向无色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SO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 D 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3.利用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从含碘CCl4溶液中提取碘 和回收CCl4溶剂 B.萃取操作过程 中的放气 C.定量测定化学 反应速率 D.比较KMnO4、Cl2、S的 氧化性 5.分液漏斗中液体为甲、锥形瓶内物质为乙、试剂瓶中液体为丙,利用烧杯内液体吸收尾气。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实验目的或现象都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Na2CO3溶液的pH较大非金属性C Ksp(AgI)

(完整版)平抛运动的典型例题

平抛运动典型例题 专题一:平抛运动轨迹问题——认准参考系 1、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 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 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 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二:平抛运动运动性质的理解——匀变速曲线运动(a→) 2、把物体以一定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那么在落地前的任意一秒内( BD ) A.物体的末速度大小一定等于初速度大小的10倍 B.物质的末速度大小一定比初速度大10 C.物体的位移比前一秒多10m D.物体下落的高度一定比前一秒多10m 专题三:平抛运动“撞球”问题——判断两球运动的时间是否相同(h是否相同);类比追击问题,利用撞上时水平位移、竖直位移相等的关系进行解决 3、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抛出小两小球和,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 C ) A.甲先抛出球B.先抛出球 C.同时抛出两球D.使两球质量相等 4、如图所示,甲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位置,甲比乙高h,将甲乙两球分别以v1.v2的速度沿同一水平方 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条件中有可能使乙球击中甲球的是( D ) A.同时抛出,且v1< v2B.甲后抛出,且v1> v2 C.甲先抛出,且v1> v2D.甲先抛出,且v1< v2

专题四:平抛运动的基本计算题类型——关键在于对公式、结论的熟练掌握程度;建立等量关系 ①基本公式、结论的掌握 5、一个物体从某一确定的高度以v0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已知它落地时的速度为v1,那么它的运动时间是( D ) A . B . C . D . 6、作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C ) A.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抛出点的高度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初速度 C.物体的初速度和抛出点的高度 D.物体所受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 7、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满足 ( D ) A.tan φ=sin θ B. tan φ=cos θ C. tan φ=tan θ D. tan φ=2tan θ 8、将物体在h =20m 高处以初速度v 0=10m/s 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求: (1)物体的水平射程——————————————————20m (2)物体落地时速度大小————————————————m 510 ②建立等量关系解题

2017年高考表格型化学实验选择题(含答案)汇总

表格型化学实验选择题 1.下列有关NH 3的实验正确的是 2.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 .用图1所示装置分离出溴苯 B .用图2 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 C .用图3设计成铜锌原电池装置 D .用图4证明氢化物稳定性SiH 4>CH 4>H 2S 3.利用下列装置分别完成相关实验,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的是( ) NH 3 水 水 Ca(OH)2和 NH 4Cl 固体

6、下表中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7、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8、下列实验现象、操作或反应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9、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2- 4 B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 + 4 C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D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 3 + 10、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11、下列反应中,相关示意图错误的是( ) 12、由下列实验事实所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13、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2 H>0 14、下图是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性质的实验图。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15、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和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16、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最新平抛运动实验练习题

平抛运动实验练习题 1. 如图所示是利用闪光照相研究平抛运动的示意图。小球A 由斜槽滚下,从桌边缘水平抛出,当它恰好离开桌边缘时,小球B 也同时下落,闪光频率为10Hz 的频闪相机拍摄的照片中B 球有四个像,像间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单位cm ,如图所示。两球恰在位置4相碰。 (1)计算A 球离开桌面时的速度 s m /。 (2)画出图中A 球的运动轨迹并用小圆点标明与B 球相对应的另外两个位置。(10116) 2. 如图所示,有人对“利用频闪照相研究平抛运动规律” 装置进行了改变,在装置两侧都装上完全相同的斜槽A 、B ,但位置有一定高度差,白色与黑色的两个相同的小球都由斜槽某位置静止开始释放。实验后对照片做一定处理并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如图所示的部分小球位置示意图。 (1)观察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可以发现,斜槽末端都接有一小 段水平槽,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多选题)根据部分小球位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闪光间隔为0.1s (B)A 球抛出点坐标(0,0) (C)B 球抛出点坐标(0.95,0.50) (D)两小球是从斜槽的相同位置被静止释放的 (3)若两球在实验中于图中C 位置发生碰撞,则可知两小球释放的时间差约为 s 。(10123) 3. 如图甲所示是某种“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 (1)当a 小球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时与b 小球离地面的高度均为H ,此瞬间电路断开使电磁铁释放b 小球,最终两小球同时落地.该实验结果可表明: A .两小球落地速度的大小相同 B .两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C .a 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与b 小球的运动相同 D .两小球在空中运动时的加速度相等 [ ] B A 12 3 4 5 152545 第27题图 y/图乙

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一、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1)作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和两种环境,以便形成。 (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值,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用10只而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应该把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的结论是。 (5)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需要给鼠妇提供和两种环境。 二、【显微镜的使用】 1、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 2、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关系是,这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像。如果视野的右下方有一物像,我们向______移动玻片标本,物像就会到视野中央。 3、怎样判断污点在目镜上、物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则在目镜上;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动则在标本上;如果两处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4、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求必须是。 5、可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A、遮光器和载物台 B、反光镜和通光孔 C、遮光器和反光镜 D、反光镜和载物台 三、【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擦→滴→撕→展→盖→染→吸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 ①染色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⑤盖 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④②⑥⑤① D、④②①③⑤⑥ 2.制作洋葱鳞片叶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使用盖玻片的方法是() A、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滴液,另一边慢慢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一端,推向中间 D、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滴液,另一边快速盖上 3、下列关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洁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然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B、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外侧撕取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C、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D、用稀碘液进行染色 四、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下列关于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凉开水漱口 B、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C、口腔上皮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核 D、用碘液进行染色 2、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其目的是 五、【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 (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处一昼夜,目的是: (2)用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使叶片的见光部分和未见光部分形成________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的小烧杯中,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如此加热的目的是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 1

平抛运动实验练习题

平抛运动实验练习题 1.在做“研究平衡运动”实验中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减小误差?( ) A .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 .斜槽水平轨道必须水平 C .每次要平衡摩擦力 D .小球每次应从斜槽同一高度释放 例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 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 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 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 A .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 .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 .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 .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 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 离下降 E .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触 F .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 成折线 2.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已备有下列器材:白纸、图钉、平板、铅笔、弧形斜槽、小球、刻度尺、铁架台,还需要下列器材器材中的:( ) A 、秒表 B 、天平 C 、重锤线 D 、测力计 3.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则正确的是: A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不同 B .小球每次做不同的抛物线运动 C .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均不同 D .小球通过相同的水平位移所用时间均不同 例2.如图为某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用闪光照相的方法获得的 相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为5cm ,g=10m/s2,则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o= m/s (2)闪光频率f= Hz (3)小球过A 点的速率vA= m/s 4.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某同学只记录了小球运 动途中的A 、B 、C 三点的位置,取A 点为坐标原点,则 各点的位置坐标如图所示,当g =10 m/s2时,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0,0) B.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10,-5) C.小球平抛初速度为2m/s D.小球平抛初速度为1m/s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项训练题

0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一、平面镜成像实验 1、图表示小明和小丽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结果表明点燃的蜡烛所在位 置A点及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B点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 且A点及B点的连线及镜面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 B,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_______蜡烛这一侧 观察(选填“A”或“B”)。在得到像的位置后,应该用 __________分别测量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然后归纳得 出结论。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张力同学利用一块玻璃代替平面镜,下图是他做完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是画出的玻璃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1、B1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他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得出什么结论?(5分)二、凸透镜成像实验

1、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放好仪器、点燃蜡烛后,调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此时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6cm,试问: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3、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 由此可以判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的范围 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一原理可制 成。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物体到凸 透 镜的距离 像到凸透镜 的距离 像的大小 (放大或缩 小) 像的 正倒 l3015缩小倒22020等大倒31435放大倒410/不成像/ 58/放大正

平抛运动实验(经典题型)

平抛运动实验(全面) 1.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从实验轨迹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2.实验原理 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 运动。 使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运动轨迹,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曲线上某一点的 坐标x和y,根据公式0x v t =和2 12y at =,就可求得: 02g v x y =,即为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3.参考案例 (1)案例一:利用平抛运动实验器(如同4-7-1所示)。 A 、斜槽末端切线必须水平 B 、每次从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小球,以使小球每一次抛出后轨迹相同,每次描出的点在同 一轨迹上 C 、安装实验装置时,要注意使轨道末端与图板相靠近,并保持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 D 、要用重垂线把图板校准到竖直方向,使小球运动靠近图板,又不接触图板 E 、坐标原点不是槽口末端点,应是球在槽口时,球心在图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 F 、球的释放高度要适当,使其轨迹不至于太平也不至于太竖直,以减小测量误差 G 、计算初速度时,应选离O 点远些的点 (2)案例二: 利用水平喷出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运动的轨迹。 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 (3)案例三:利用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更精细地探究平抛运动。(如图4-7-2) 图图

4、重点难点例析 【考点一】平抛运动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例1】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简 要步骤如下: A.让小球多次从 位置上滚下,记下小球碰到铅笔笔尖的一系列位置。 B.按图安装好器材,注意 ,记下平抛初位置O 点和过O点的竖直 线。 C .取下白纸,以O 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运动物体 的轨迹。 ⑴ 完成上述步骤,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⑵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 【变式训练】 如图4-7-3所示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简图,图4-7-4是实验后白纸 上的轨迹图。 ⑴ 说明图4-7-4中的两条坐标轴是如何作出的。 ⑵ 说明判断槽口的切线是否水平的方法。 ⑶ 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多次释放小球才能描绘出小球运动的轨迹,进行这一步骤时应注意 什么? 【考点二】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例2】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只在竖直板面上记下了重锤线y 的方向, 但忘记了平抛的初位置,在坐标纸上描出了一段曲线的轨迹,如图4-7-5所示。现在曲线上 取A 、B两点,量出它们到y 轴的距离,AA’=x 1,BB’=x2,以及AB 的竖直距离h,用这些可 以求出求得小球平抛时的初速度为多大? 图4-7-5 A ’ B ’y h 图4-7-4 图4-7-3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 一、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1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 点为入射点,ON 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 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 时,反射光为OD ;当入射光为EO 时,反射光为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 结论是: 当光发生反射时,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2、如图2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两个步骤 (1) 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2)实验中,纸板应_“垂直”)__于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 (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____; (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___。 (5)如果光线沿BO 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会_____(填“会”或 “不会”)与OA 重合,说明了_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_光路是可逆的_ ____。 3、如图3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如图3A改变 入射 光线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角度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第二步:如图3B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反射 光线,实验结论是: 看不到,说明 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 如图4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 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 ,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0o 。 (3)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 、30o、45o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 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 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 1 AO 50° 50° 2 CO 40° 40° 3 E O 20° 20°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50° 50 2 40° 40° 3 20° 20°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图2 A 图3 B 平面镜 平面镜 图4 图1

平抛运动典型题+测试卷(有答案)

1. 如图2所示,重物A 、B 由刚性绳拴接,跨过定滑轮处于 图中实际位置,此时绳恰好拉紧,重物静止在水平面上,用外力水平向左推A,当A 的水平速度为v A 时,如图中虚线所示,则此时B 的速度为( ) A.3/3A v B.4/3A v C.A v 3 D.2/3A v 2. 如图3所示,斜面上有a 、b 、c 、d 四个点,ab =bc =cd ,从a 点正上方O以速度v 水 平抛出一个小球,它落在斜面的b 点;若小球从O以速度2v 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它落在斜面上的( ) A.b 与c 之间某一点 B.c 点 C.d 点 D.c 与d 之间某一点 3.作物体做平抛运动的x-y 图象,物体从O 点抛出,x 、y 分别为其水平和竖直位移,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经某一点P(x,y) 时,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轴上的A 点,则O A 的长为( ) A .x B .0.5x C .0.3x D .不能确定 4.从高H 处以水平速度v 1平抛一个小球1,同时从地面以速度v 2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2,两小球在空中相遇则:( ) A .从抛出到相遇所用时间为H v 1 B .从抛出到相遇所用时间为H v 2 C .抛出时两球的水平距离是 v H v 12 D .相遇时小球2上升高度是H gH v 1212 - ? ? ? ? ? 5、如图2所示,以9.8m/s 的水平速度V 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 ) 图 2 30 60 v F 图 a c b d O 图3

6.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它的速度的方向和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的正切tan α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是下( ) 7.以速度v 0水平抛出一小球,如果从抛出到某时刻小球的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 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此时小球的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水平分速度大小 B .此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2 v 0 C .小球运动的时间为2 v 0/g D .此时小球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8、如图4所示,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A 点以速度V 0平抛一个小球,小球落在斜面上的B 点.则小球从A 到B 的运动时间为 。 9.如图所示,从高为H 的地方A 平抛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2s 。在A 点正上方高度为2H 的地方B 点,以同方向平抛另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s ,两物体在空中的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都是从同一屏M 的顶端擦过,求屏M 的高度是_____________。 10一个同学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实验时,只在纸上记下了重垂线的方向,忘记在纸上记下斜槽末端位置,并只在坐标上描出了如图7所示的曲线.现在在曲线上取A、B两点,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它们到y 轴的距离AA′ =x 1,BB′=x 2,以及AB的竖直距离h.则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v 0= x 1 A B x 2 A′ B′ 图7

高中物理 平抛运动实验

平抛运动实验 【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初速度. 【实验原理】 (1)用描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2)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上某点的坐标 x 、y ,根据 x =v 0t 、y =12 gt 2得初速度v 0=x g 2y . 【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白纸、图钉、铅垂线、三角板、铅笔及刻度尺 【实验步骤】 (1) 安装器材与调平:将斜槽放在水平桌面上,其末端伸出桌面外,调节末端使其切线水平后固定. 检查斜槽末端是否水平的方法: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轨道的任意位置,小球都不滚动,则可认为斜槽末端水平.精细的检查方法是用水平仪调整. (2)用图钉把坐标纸钉在木板上,让木板竖直固定,其左上方靠近槽口,用铅垂线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直,整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铅垂线把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使小球平抛的轨道平面与板面平行,保证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3)建立直角坐标系 xOy :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 O 为坐标原点,从坐标原点 O 画出竖直向下的 y 轴和水平向右的 x 轴.确定坐标原点 O 的方法是:把小球放在槽口末端处,用铅笔记下这时小球的球心在坐标纸上的水平投影点 O ,即为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端点). (4)确定小球位置:让小球由斜槽的某一固定位置自由滚下,从 O 点开始做平抛运动.先用眼睛粗略估计小球在某一 x 值处(如x =1 cm 或 2 cm 等)的 y 值,然后用铅笔尖指着这个位置,让小球从原释放处开始滚下,看是否与铅笔尖相碰,如此重复数次,较准确地确定小球通过的这个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这一点. (5)依次改变 x 值,用与(4)同样的方法确定小球通过其他各点的位置. (6)描点画轨迹:取下坐标纸,将(4)(5)中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这就画出了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曲线(所画曲线可不通过个别偏差较大的点,但必须保持曲线平滑,不允许出现凹陷处). 【注意事项】 (1)固定斜槽时,必须注意使通过斜槽末端点的切线保持水平,以使小球离开斜槽后做平抛运动. (2)木板必须处在竖直平面内,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图纸但不接触. (3)在斜槽上设定位卡板,使小球每次都从定位卡板所确定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以保证重复实验时,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5.实验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1、描绘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判断是不是抛物线 2、学会根据平抛运动轨迹图求出平抛的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 1、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做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让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2、测出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和y,依据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利用公式 t求出小 y=1/2gt2求出小球的飞行时间t,再利用公式x=v 球的水平分速度,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 三、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木板、重锤线(铅垂线)、坐标纸、图 钉、刻度尺、铅笔(或卡孔) 四、参考实验步骤 1、安装调整弧槽,使其末端保持水平。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已水平.

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上的重锤线把木板调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坐标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注意:小球在运动中不能与坐标纸接触) 3、确定坐标原点O :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 ,O 点即为坐标原点. 4、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片位置,要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边缘,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缺口上点个黑点,这就在白纸上记下了小球穿过孔时球心所对应的位置,取下坐标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5、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6、计算初速度:以O 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 轴和水平向右的x 轴,并在曲线上选取ABCDEF 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坐标x 和y ,用公式x=v 0t 和y=1/2gt 2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 0,最后求出v 0的平均值.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安装斜槽时,应检查斜槽末端的水平槽部分是否水平,检查方法是小球平衡法. 2.固定坐标纸时应用重锤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坐标原点位置是否正确. 3.要注意保持小球每次都是从同一止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4.计算初速度时,应选距抛出点远些的点为宜.以便于测量,减小误差.

实验题专项训练 完成

1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物理导学案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实验专项训练》导学案 编制人:刘海波 复核人:吕顺 使用时间:2012 年12 月 日 编号 :37 学习目标:复习测物质密度的方法;学会用基本原理去解决有关实验的问题。 思维导航:利用密度的基本公式去解决测密度的实验题。 一、自主学习 1、(2011河南)某小组测量—种易溶于水口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 法和结果如图14、15所示。 (1)将太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 处,然后调节 ,使天 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 如图14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 g 。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15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体积是 cm 3。 (3)该物质的密度是 g/cm 3。 (4)在步骤C 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 。 2、(2011自贡)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 积是____________cm 3。 (2)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 175.6g ,则矿石的密度是 _______________kg/m 3;从图A 到图B 的操 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 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 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 ___________。 A 、向左调平衡螺母; B 、往右盘中加砝码; C 、从右盘中减砝码; D 、向右移动游码。 3、(2011宿迁)(3分)在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使用天平过程中的 错误是: . (2)小明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 块的质量为 g .把小石块放入装有10mL 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液面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则 小石块的密度是 kg /m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